初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常用公式
初中数学公式全部
初中数学公式全部在初中数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公式需要掌握和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1. 平方差公式:$(a+b)^2=a^2+2ab+b^2, (a-b)^2=a^2-2ab+b^2$。
2.完全平方公式:$(a+b)(a-b)=a^2-b^2$。
3.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它的根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求得:$x=\frac{-b\pm \sqrt{b^2-4ac}}{2a}$。
4. 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如下:$\sin\theta=\frac{\text{对边}}{\text{斜边}},\cos\theta=\frac{\text{邻边}}{\text{斜边}},\tan\theta=\frac{\sin\theta}{\cos\theta}$。
5.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2\theta+\cos^2\theta=1$。
6.代数平方差公式:$a^2-b^2=(a+b)(a-b)$。
7.平均数定义: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8.面积公式: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如下:-正方形:面积=边长的平方。
-长方形:面积=长×宽。
-三角形:面积=底边×高的一半。
9.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三个边的关系可以用如下的公式表示:$a+b>c,a+c>b,b+c>a$。
11.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对于直角三角形,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2+b^2=c^2$。
12. 线性函数的斜率公式:对于一条线性函数 $y=ax+b$,它的斜率可以用下式求得:斜率=$a$。
13. 几何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对于一个几何等比数列 $a, ar, ar^2, ar^3, \ldots$,前$n$项的和可以用下式求得:$S_n=\frac{a(1-r^n)}{1-r}$。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可打印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可打印一、有理数。
1. 有理数加法法则。
-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3 + 5=8,( - 3)+(-5)= - 8。
-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即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例如:3+( - 5)= - 2,5+( - 3)=2。
-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如:0 + 3=3。
2. 有理数减法法则。
-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即a - b=a+( - b)。
例如:5 - 3 =5+( - 3)=2。
3. 有理数乘法法则。
-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例如:3×5 = 15,( - 3)×(-5)=15,3×(-5)= - 15。
-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4. 有理数除法法则。
-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即a÷ b=a×(1)/(b)(b≠0)。
-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5. 乘方的定义。
-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在a^n中,a 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例如:2^3=2×2×2 = 8。
二、整式的加减。
1. 单项式。
- 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做单项式。
例如:3x,-5,a都是单项式。
-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例如:在单项式3x^2中,系数是3,次数是2。
2. 多项式。
-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例如:2x^2+3x - 1,2x^2、3x、-1都是它的项,-1是常数项。
-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初中数学全套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全套公式大全1.代数公式- 分配律:a(b+c) = ab + ac-结合律:(a+b)+c=a+(b+c)- 因式分解:ab+ac = a(b+c)-二次方差:(a+b)(a-b)=a^2-b^2- 三次方差:a^3 + b^3 = (a+b)(a^2-ab+b^2)- 一次方程求解:ax + b = 0 => x = -b/a- 二次方程求解:ax^2 + bx + c = 0 => x = (-b±√(b^2-4ac))/(2a)- 三次方程求解:ax^3 + bx^2 + cx + d = 0 => 需用牛顿法等等2.几何公式-周长:正方形周长=4×边长矩形周长=2×(长+宽)圆周长=π×直径-面积: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矩形面积=长×宽三角形面积=底×高/2圆面积=π×半径^2-体积: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圆柱体积=圆面积×高圆锥体积=圆面积×高/3-相似三角形面积比:AB/CD=BC/EF=AC/DE-圆的性质:正切与切线垂直相等弧所对的圆心角是相等的相等弧的扇形所对的弧长和扇形的面积也相等3.概率公式-事件的概率:P(A)=事件A发生的次数/总的样本空间次数-对立事件:P(A')=1-P(A)-全概率公式:事件B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发生的概率为P(A)×P(B,A),而总概率为P(A)-乘法公式:两个同时发生的独立事件A和B的概率为P(A∩B)=P(A)×P(B)-加法公式:两个互不相容(即不能同时发生)的事件A和B的概率为P(A∪B)=P(A)+P(B)4.超越函数的公式- e^x、e^(-x)、ln(x)、log(x)等函数的展开公式-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和倍角公式-反三角函数的公式-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展开公式5.统计学公式-平均值:平均值=总和/总数-中位数: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如果总数是奇数,则中位数为中间的那个数;如果总数是偶数,则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极差:最大值-最小值-方差: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的均值-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范围为-1到1,接近1表示正相关,接近-1表示负相关,接近0表示无关。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全集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全集初中数学是我们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其中的必背公式更是我们需要熟练掌握的知识点。
下面,我将为大家整理一份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全集,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代数公式:1.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它的根可以通过公式x=(-b±√(b^2-4ac))/(2a)来计算。
2. 平方差公式:(a+b)(a-b)=a^2-b^2,可以用于简化平方差的计算。
3. 一次方程求解公式:对于一元一次方程ax+b=0,它的解可以通过公式x=-b/a来求得。
二、几何公式:1. 三角形面积公式:对于已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可以使用面积公式S=1/2×底×高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2+b^2=c^2。
3. 圆的面积公式:对于已知圆的半径r,可以用面积公式S=πr^2来计算圆的面积。
4. 圆的周长公式:对于已知圆的半径r,可以用周长公式C=2πr来计算圆的周长。
三、数列公式:1.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对于等差数列an=a1+(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可以用来计算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
2.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对于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n/2×(a1+an),可以用来计算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
3.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对于等比数列an=a1×q^(n-1),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可以用来计算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
4.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对于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a1×(q^n-1)/(q-1),可以用来计算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
四、概率公式:1. 事件的概率: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等于事件A发生的次数n(A)与总的可能性次数n的比值,即P(A)=n(A)/n。
2. 互斥事件的概率:对于互斥事件A和B,它们同时发生的概率为0,即P(A∩B)=0,那么事件A或事件B发生的概率为P(A∪B)=P(A)+P(B)。
初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初中数学涵盖了很多不同的概念和公式,包括代数、几何、三角和概率等。
以下是一些初中数学常见的公式总结:一、代数公式:1.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它的解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求得:$x=\frac{-b\pm\sqrt{b^2-4ac}}{2a}$。
2. 因式分解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a^2-b^2=(a+b)(a-b)$。
3.平方差公式:$(a+b)(a-b)=a^2-b^2$。
4.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2+b^2=c^2$。
5.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对于等差数列$a_1,a_2,...,a_n$,其和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求得:$S_n=\frac{n(a_1+a_n)}{2}$。
6.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对于等比数列$a,ar,ar^2,...,ar^{n-1}$,其和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求得:$S_n=\frac{a(1-r^n)}{1-r}$。
7. 指数运算法则:$a^m\cdot a^n=a^{m+n}$;$\frac{a^m}{a^n}=a^{m-n}$;$(a^m)^n=a^{m\cdot n}$。
8. 对数运算法则:$\log_ab=\frac{\log_cb}{\log_ca}$;$\log_a1=0$;$\log_aa=1$。
二、几何公式:1. 长方形的面积:$S=a\cdot b$,其中$a$为长,$b$为宽。
2.正方形的面积:$S=a^2$,其中$a$为边长。
3. 圆的面积:$S=\pi r^2$,其中$r$为半径。
4. 圆的周长:$C=2\pi r$,其中$r$为半径。
5.直角三角形的周长:$a+b+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三边长度。
6. 三角形的面积:$S=\frac{1}{2}bh$,其中$b$为底,$h$为高。
初中数学必背重要公式
初中数学必背重要公式1. 一次函数的标准方程:y = kx + b2. 二次函数的标准方程:y = ax^2 + bx + c3. 平方差公式:(a+b)^2 = a^2 + 2ab + b^24. 二次差分公式:若数列an的二次差数列为bn,则bn = an+2 - 2an+1 + an5.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n-1)d6.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 (a1 + an)n/27.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q^(n-1)8.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n=a1*(1-q^n)/(1-q)(当q≠1时)Sn=a1*n(当q=1时)9. 乘法公式:(a+b)(c+d) = ac + ad + bc + bd10.因式分解公式:a^2-b^2=(a+b)(a-b)ab + ac = a(b+c)ab - ac = a(b-c)a^3 + b^3 = (a+b)(a^2 - ab + b^2)a^3 - b^3 = (a-b)(a^2 + ab + b^2)11.三角恒等式:sin(A+B) = sinAcosB + cosAsinBcos(A+B) = cosAcosB - sinAsinBtan(A+B) = (tanA + tanB) / (1 - tanAtanB)12.除法公式:sinA/sinB = 2RcosA/cosB = 2RtanA/tanB = 1/2R其中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13. 余弦定理:c^2 = a^2 + b^2 - 2abcosC14.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 2R (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15.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F(x) = ∫[a,b]f'(x)dx16. 已知函数在点a处的导数值,可根据导数的定义公式求出函数在a附近的近似值:f'(a) = lim(h->0)(f(a+h) - f(a))/h17.反比例函数的标准方程:y=k/x18.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中点到顶角的距离等于底边一半的高19.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两对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角线互相垂直20.鹤嘴锁公式:两条直线的倾角之和等于180°21.三角形的内角和公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22.余角公式:互补角的和为90°,补角的和为180°23.同位角公式:同位角互相相等24.同旁内角公式:同旁内角互相相等25.圆的面积公式:S=πr^226.圆的周长公式:C=2πr27.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a^2+b^2=c^228.斜率公式:若直线过两点P(x1,y1)和Q(x2,y2),则直线的斜率为m=(y2-y1)/(x2-x1)29.泰勒展开公式:函数f(x)在x=a处的n阶泰勒展开式为:f(x)=f(a)+f'(a)(x-a)+f''(a)(x-a)^2/2!+...+f^n(a)(x-a)^n/n!30. 立方和公式:(a+b)^3 = a^3 + 3a^2b + 3ab^2 + b^3这些公式在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掌握后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完整版)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1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2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3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4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 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38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39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40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 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 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 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 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 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 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 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 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 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 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 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 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 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5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6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77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78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9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80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81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82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3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4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5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 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掌握数学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初中数学公式的大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1. 整式的加减公式:(1) (a + b) + c = a + (b + c)(2) a + b = b + a(3) a + 0 = a(4) a + (-a) = 02. 整式的乘法公式:(1) (a · b) · c = a · (b · c)(2) a · b = b · a(3) a · (b + c) = a · b + a · c3. 去括号法则:(1) a · (b + c) = a · b + a · c(2) (a + b) · c = a · c + b · c4. 因式分解:(1) a^2 - b^2 = (a + b)(a - b)(2) a^2 + 2ab + b^2 = (a + b)^25. 定理与方程:(1) 两角和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2)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对于ax^2 + bx + c = 0,其根可以表示为:x = (-b ± √(b^2 - 4ac)) / 2a(3) 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设边长为a、b、c,满足a^2 + b^2 = c^2(4) 对数运算公式:(5) 对数与指数关系:如果a^x = b,则x = loga(b)(6) 幂运算公式:a^m · a^n = a^(m + n)(a^m)^n = a^(m · n)(a · b)^n = a^n · b^n(7) 分数运算公式:加法:a/b + c/d = (ad + bc) / bd减法:a/b - c/d = (ad - bc) / bd乘法:(a/b) · (c/d) = (a · c) / (b · d)除法:(a/b) ÷ (c/d) = (a · d) / (b · c)(8) 百分数计算:百分数 = 数值× 100%以上只是部分初中数学公式的介绍,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各种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各种公式大全初中数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公式,下面是一份初中数学各种公式的完整版,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方面的公式。
一、代数篇1.平方差公式:$(a+b)(a-b)=a^2-b^2$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3. 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若$x_1$和$x_2$是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则$x_1+x_2=-\frac{b}{a}$、$x_1x_2=\frac{c}{a}$4. 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公式:$x=\frac{c-b}{a}$5.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_n=a_1+(n-1)d$6.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_n=\frac{n}{2}(a_1+a_n)=\frac{n}{2}[2a_1+(n-1)d]$7.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_n=a_1\cdot q^{(n-1)}$8.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_n=\frac{a_1(1-q^n)}{1-q}$9. 二项式定理:$(a+b)^n=C_n^0a^n+C_n^1a^{(n-1)}b+C_n^2a^{(n-2)}b^2+...+C_n^kb^{(n-k)}+...+C_n^nb^n$10. 二次根式的性质:$\sqrt{a}\cdot\sqrt{b}=\sqrt{ab}$和$\sqrt{\frac{a}{b}}=\frac{\sqrt{a}}{\sqrt{b}}$二、几何篇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若$a$、$b$、$c$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和斜边,则$c^2=a^2+b^2$3. 正弦定理:$\frac{a}{\sin A}=\frac{b}{\sinB}=\frac{c}{\sin C}=2R$(其中$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4. 余弦定理:$c^2=a^2+b^2-2ab\cos C$5. 面积公式:$\triangle ABC=\frac{1}{2}ab\sin C$6. 圆的面积公式:$S=\pi r^2$7. 矩形面积公式:$S=a\cdot b$8.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bh$9. 梯形面积公式:$S=\frac{1}{2}(a+b)h$10. 扇形面积公式:$S=\frac{1}{2}r^2\theta$三、概率与统计篇1. 事件的概率:$P(A)=\frac{N(A)}{N(S)}$(其中$N(A)$为事件$A$发生的次数2. 随机事件的概率:$P(A\cup B)=P(A)+P(B)-P(A\cap B)$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P(A)=\frac{m}{n}$(其中$m$为事件$A$的可能结果数,$n$为试验的总可能结果数)4. 组合数公式:$C_n^k=\frac{n!}{k!(n-k)!}$(其中$n!$表示$n$的阶乘)5. 二项分布公式:$P(X=k)=C_n^kp^kq^{(n-k)}$(其中$X$为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p$为单次实验中事件$A$的概率,$q=1-p$)6. 正态分布标准化公式:$x=\frac{X-\mu}{\sigma}$(其中$X$为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mu$为正态分布的均值,$\sigma$为正态分布的标准差)以上是初中数学中各种公式的完整版,供你参考。
初中数学必背计算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必背计算公式大全初中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中各种计算公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掌握这些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提高数学成绩。
下面介绍一些初中数学必背的计算公式,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代数•求两点间距离公式:AB=√(x2−x1)2+(y2−y1)2•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公式:(x V,y V)=(−b2a ,−Δ4a)2. 几何•三角形内角和公式:A+B+C=180∘•圆的周长公式:C=2πr•圆的面积公式:S=πr23. 概率与统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公式:P(E)=n(E)n(S)•样本方差公式:s2=∑(x−x‾)2n−14.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的基础定理,对于直角三角形的计算有着重要作用。
其公式表达为:a2+b2=c2,其中a、b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度,c为斜边的长度。
5.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 n=a1+(n−1)d•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 n=a1⋅q(n−1)6. 质数分解将一个合数分解为质数相乘的形式称为质数分解。
例如:84=22⋅3⋅7这种分解有助于理解数的因数结构,解决有关因数、倍数等问题。
7.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学生需要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等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其中,正弦函数的定义为:sinA=ac ,余弦函数的定义为:cosA=bc,正切函数的定义为:tanA=ab,在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时,常常需要应用这些三角函数公式。
以上是初中数学中一些必须要掌握的计算公式,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灵活运用这些公式,提高解题效率,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希望这份数学公式大全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数学公式大全初中必背
数学公式大全初中必背一、代数公式1. 二元一次方程求解公式:对于ax + by + c = 0 (a≠0), 其解为x = (-by - c)/a 或y = (-ax - c)/b。
2. 一次函数斜率公式:对于一次函数y = kx + b, 其斜率k = (y2 - y1)/(x2 - x1)。
3.平方差公式:(a+b)(a-b)=a²-b²。
4. 完全平方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和(a - b)² = a² - 2ab + b²。
5. 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公式:对于ax² + bx + c = 0 (a≠0), 其解为x = (-b±√(b² - 4ac))/(2a)。
6. 二次函数顶点公式:对于二次函数y = ax² + bx + c, 其顶点为(-b/(2a), -(Δ/(4a)),其中Δ = b² - 4ac。
7. 二次函数对称轴公式:对于二次函数y = ax² + bx + c, 其对称轴的方程为x = -b/(2a)。
8. 因式分解公式:对于一次多项式ax + bx, 其因式分解为(x +b/a)。
9. 二次函数轨迹公式:对于二次函数y = ax² + bx + c, 其轨迹为抛物线,开口方向由a的正负决定,顶点为(-b/(2a), c - (b² -4ac)/(4a))。
10. 二次函数平移公式:对于二次函数y = ax² + bx + c,y = a(x - h)² + k为平移后的函数,其中(h, k)为平移的距离。
二、几何公式1.三角形面积公式:对于三角形面积S,S=1/2*底*高。
2.三角形周长公式:对于三角形周长C,C=边1+边2+边33.圆周长公式:对于圆周长C,C=2πr,其中r为半径。
数学背熟48个公式初中
数学背熟48个公式初中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公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背熟一些基础的数学公式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解题效率。
下面我整理了初中数学中比较常用的48个公式,供同学们参考。
一、代数部分: 1. 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 =−b±√b 2−4ac 2a 2. 同底数幂的乘法:a m ×a n =a m+n 3. 同底数幂的除法:a m a n =a m−n 4. 指数函数的性质:a 0=1 5.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b 2 6.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Δ=b 2−4ac 7.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关系:x 1+x 2=−b a ,x 1×x 2=c a 8. 因式分解:(a ±b )2=a 2±2ab +b 2 9. 两点间距离的公式:√(x2−x1)2+(y2−y1)2 10. 两点间中点坐标:(x1+x22,y1+y22)二、几何部分: 11. 三角形内角和:A +B +C =180∘ 12. 三角形面积公式:S =12×a ×b ×sinC 13.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c 2=a 2+b 2 14. 圆的面积公式:S =πr 2 15. 圆的周长公式:C =2πr 16. 等腰三角形的高:ℎ=√a 2−(b 2)217. 应用三角函数解题:sin 2θ+cos 2θ=1 18. 余弦定理:c 2=a 2+b 2−2abcosC 19. 正弦定理:a sinA =b sinB =c sinC20. 两角和公式:sin (A ±B )=sinAcosB ±cosAsinB三、统计部分: 21. 平均数的计算公式:x ‾=∑x in i=1n 22. 中位数的计算:中位数是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的数值 23. 众数的定义: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24. 极差的计算:R =max (x i )−min (x i ) 25. 方差的计算公式:S 2=∑(x i −x‾)2n i=1n 26.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S =√S 2 27. 相对频率的计算:相对频率 = 某一数值出现的次数 / 总次数 28. 联合概率的计算:P (A ∩B )=P (A )×P (B ) 29. 条件概率的计算:P (A|B )=P (A∩B )P (B ) 30. 事件的互斥概率:P (A ∪B )=P (A )+P (B ) when A ∩B =∅四、数列部分: 31.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 n =a 1+(n −1)d 32.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 n =a 1×q n−1 33. 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S n =n (a 1+a n )2 34. 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S n =a 1(1−q n )1−q 35. 斐波那契数列:F n =F n−1+F n−2,其中F 1=F 2=1五、函数部分: 36. 一次函数一般式:y=kx+b 37. 二次函数顶点坐标:(ℎ,k) 38. 二次函数开口方向判断: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 39. 二次函数与x轴交40. 绝对值函数图像:y轴是对称轴点计算:x=−b±√b2−4ac2a六、概率部分: 41. 事件发生的概率公式:P(A)=n(A)42. 事件的互斥概率:n(S)P(A∪B)=P(A)+P(B) when A∩B=∅ 43. 事件的对立事件概率:P(A)=1−P(A) 44. 独立事件的计算:P(A∩B)=P(A)×P(B) 45. 条件概率的计算:P(A|B)=P(A∩B)46. 贝P(B)叶斯定理:P(A|B)=P(B|A)×P(A)47.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频率是统计结果,而概率是理论P(B)值 48. 大数定律:随着试验的次数增加,事件发生的频率会逐渐趋近于该事件的概率值以上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48个重要公式,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反复背诵和应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总结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总结初中数学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其中数学公式的掌握对于解题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初中数学常用的公式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代数部分。
1. 一次函数的标准方程,y = kx + b。
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利用消元法、代入法、加减法等方法求解未知数的值。
3. 平方差公式,(a+b)² = a² + 2ab + b², (a-b)² = a² 2ab + b²。
4. 因式分解,将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可以简化计算或者寻找多项式的根。
5. 解一元二次方程,利用公式法、配方法、完全平方式等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二、几何部分。
1. 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a² + b² = c²。
其中,a、b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c为斜边。
2. 圆的面积和周长,S = πr², C = 2πr。
其中,r为圆的半径,π取3.14或3.1416。
3. 直线与平行线、垂直线的性质,利用平行线性质、垂直线性质解题。
4.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 = 1/2 底高。
其中,底为三角形的底边长,高为底边上的高。
5. 三角形的全等条件,SSS、SAS、ASA、AAS。
三、概率与统计部分。
1. 事件的概率计算,P(A) = n(A)/n(S)。
其中,P(A)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n(A)为事件A的样本点数,n(S)为全样本点数。
2. 用频率估计概率,P(A) = m/n。
其中,m为事件A发生的次数,n为试验总次数。
3. 统计图的绘制,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4. 样本均值的计算,样本均值 = 总和/样本个数。
5. 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方差 = (∑(x-μ)²)/n, 标准差 = √方差。
其中,x为样本值,μ为样本均值,n为样本个数。
以上就是初中数学公式的大全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拿去不用谢)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拿去不用谢)1. 一次函数的公式:y = kx + b ,其中k为斜率,b为y轴截距。
2.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h,k),其中h为顶点的横坐标,k为顶点的纵坐标。
3.二次函数的轴对称线公式:x=h,其中h为顶点的横坐标。
4. 二次函数的判别式:Δ = b^2 - 4ac ,其中a、b、c为二次函数的系数。
5.二次函数的解的公式:x=(-b±√Δ)/(2a),其中a、b、c为二次函数的系数。
6. 三角函数的正弦定理:a / sinA = b / sinB = c / sinC ,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A、B、C为对应角的度数。
7. 三角函数的余弦定理:c^2 = a^2 + b^2 - 2abcosC ,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C为夹角的余弦。
8. 三角函数的正切公式:tanA = sinA / cosA ,其中A为角度。
9.平方差公式:(a+b)(a-b)=a^2-b^2,其中a、b为变量。
10. 平方和公式:(a + b)^2 = a^2 + 2ab + b^2 ,其中a、b为变量。
11. 立方差公式:(a + b)(a^2 - ab + b^2) = a^3 + b^3 ,其中a、b为变量。
12.代数因式分解公式:x^2-y^2=(x+y)(x-y),其中x、y为变量。
13. 余弦的和差公式: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 ,其中A、B为角度。
14. 正弦的和差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 ,其中A、B为角度。
15. 余切的和差公式:tan(A ± B) = (tanA ± tanB) / (1 ∓tanAtanB) ,其中A、B为角度。
16.相反数的和等于零:a+(-a)=0,其中a为实数。
17.加减相同数等于零:a+(-a)=0,其中a为实数。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及定理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及定理初中数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公式和定理需要掌握。
下面是一些必备的公式和定理:一、基础运算法则:1.加法交换律:a+b=b+a2.减法的定义:a-b=a+(-b)3.减法与加法的关系:a-b=a+(-b)=a+(-1)×b4.乘法交换律:a×b=b×a5.乘法结合律:(a×b)×c=a×(b×c)6.乘法分配律:a×(b+c)=a×b+a×c二、整数运算公式:1.同号相乘,异号相反:正×正=正,负×负=正,正×负=负,负×正=负2.乘方运算:a^m×a^n=a^(m+n),(a^m)^n=a^(m×n)3.含有分数运算:a/b×c/d=(a×c)/(b×d),a/b÷c/d=(a×d)/(b×c)4.分数乘方运算:(a/b)^n=a^n/b^n,a^(1/n)=b,则a=b^n5.注意计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三、平方与立方公式:1. (a+b)² = a² + 2ab + b²2. (a-b)² = a² - 2ab + b²3.a²-b²=(a+b)(a-b)4. (a+b)³ = a³ + 3a²b + 3ab² + b³5. (a-b)³ = a³ - 3a²b + 3ab² - b³四、勾股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和:c²=a²+b²五、等腰三角形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边相等:AB=AC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B=∠C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底角和为180°:∠A+∠B+∠C=180°六、平行线定理:1.同位角相等:如果两条直线被一条直线截断,同位角相等2.内错角相等:平行线被截断时,内错角相等3.顶角、底角和补角的关系:顶角与底角之和为补角4.平行线间的平行线相等:若有两条直线分别与另外两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初中数学是学生在中学阶段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而数学公式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工具。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初中数学必背的公式,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数学知识。
一、代数公式1. 平方差公式:$(a+b)(a-b)=a^2-b^2$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3. 一次方程的解:对于方程$ax+b=0$,有$x=-\frac{b}{a}$4. 二次方程的解:对于方程$ax^2+bx+c=0$,有$x=\frac{-b\pm\sqrt{b^2-4ac}}{2a}$5. 负负得正:两个负数相乘的结果是正数。
6. 负数平方等于正数:$(-a)^2=a^2$7. 数轴上的加减法:在数轴上,两个数的和等于它们在数轴上的距离的长度,两个数的差等于它们在数轴上的距离的长度。
8. 分配律:$a(b+c)=ab+ac$9. 结合律:$(a+b)+c=a+(b+c)$10. 交换律:$a+b=b+a$11. 分数的乘法:$\frac{a}{b}\times\frac{c}{d}=\frac{ac}{bd}$12. 分数的除法:$\frac{a}{b}\div\frac{c}{d}=\frac{a}{b}\times\frac{d}{c}=\frac{ad}{bc}$二、几何公式1. 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2+b^2=c^2$2. 圆的面积公式: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即$S=\pi r^2$3.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设三角形的底为b,高为h,则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的一半,即$S=\frac{1}{2}bh$4. 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设等腰三角形的底为b,高为h,则等腰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的一半,即$S=\frac{1}{2}bh$5.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设平行四边形的底为b,高为h,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即$S=bh$6. 立方体的体积公式:立方体的体积等于边长的立方,即$V=a^3$7. 直角三角形的正弦定理:直角三角形中,较长直角边的长度与斜边的比等于较短直角边的长度与斜边的比,即$\frac{a}{c}=\frac{b}{a}$8. 任意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有$\frac{a}{\sin A}=\frac{b}{\sin B}=\frac{c}{\sin C}=2R$,其中R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1.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设点A(x1,y1)和点B(x2,y2),则AB的距离为√((x2-x1)²+(y2-y1)²)。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公式:ax+b=0,则方程的解为x=-b/a。
3.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其中a≠0,方程的解为x=(-b±√(b²-4ac))/(2a)。
4.两点间的中点坐标公式:设点A(x1,y1)和点B(x2,y2),则AB的中点坐标为((x1+x2)/2,(y1+y2)/2)。
5. 平方差公式:(a+b)²=a²+2ab+b²,(a-b)²=a²-2ab+b²。
6.两角的和差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7.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设三角形的底为a,高为h,则三角形的面积为S=1/2ah。
8.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其中an代表第n个项,a1代表首项,d代表公差。
9.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末项为an,共有n项,求和公式为Sn=(a1+an)n/210.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r^(n-1),其中an代表第n个项,a1代表首项,r代表公比。
11.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r≠1):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r,共有n项,求和公式为Sn=a1×(r^n-1)/(r-1)。
12. 立方和公式:a³+b³=(a+b)(a²-ab+b²)。
13. 二次三项和公式:(a+b)²=a²+2ab+b²,(a-b)²=a²-2ab+b²,(a+b)(a-b)=a²-b²。
初中所有数学公式
初中所有数学公式数学公式是数学中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问题。
初中阶段的数学公式较为基础,包括几何公式、代数公式、概率公式等等。
接下来,我将为您介绍初中阶段的数学公式。
一、几何公式1.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周长 = 2 × (长 + 宽)2.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 = 长×宽3.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周长 = 4 ×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 = 边长×边长5. 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周长 = 边1 + 边2 + 边36. 弧长公式:弧长 = 弧度数×半径7. 圆的面积公式:面积 = π×半径²二、代数公式1. 同底数幂相乘:a^m × a^n = a^(m+n)2. 同底数幂相除:a^m ÷ a^n = a^(m-n)3. 幂的乘积:(a^m)^n = a^(m×n)4. 幂的商:(a÷b)^m = a^m ÷ b^m5. 一次方程:ax + b = 0,求解方程可得:x = -b/a6.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² + bx + c = 0,根的公式为:x = (-b ±√(b²-4ac)) / 2a三、概率公式1. 事件发生的概率:P(A) = 事件A发生的次数 / 总的可能次数2. 互斥事件的概率:P(A 或 B) = P(A) + P(B)3. 相关事件的概率:P(A 且 B) = P(A) × P(B|A)四、三角函数公式1. 三角函数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a、b、c为三角形的边长,A、B、C为对应的角度)2. 三角函数余弦定理:a² = b² + c² - 2bc·cosA (a、b、c为三角形的边长,A为对应的角度)3. 三角函数正切定义:tanA = sinA / cosA以上是初中阶段的一些数学公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一、代数公式: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 (其中a ≠ 0),它的根可以用以下公式求解:x = (-b ± √(b² - 4ac)) / 2a2.四则运算性质:加法的结合律:(a+b)+c=a+(b+c)加法的交换律:a+b=b+a乘法的结合律:(a*b)*c=a*(b*c)乘法的交换律:a*b=b*a分配律:a*(b+c)=(a*b)+(a*c)3.指数运算法则:a^m*a^n=a^(m+n)(a^m)^n=a^(m*n)(a*b)^n=a^n*b^n4.对数运算法则:log(ab) = log(a) + log(b)log(a/b) = log(a) - log(b)log(a^n) = n * log(a)5.因式分解公式:a²-b²=(a+b)(a-b)a³ + b³ = (a + b)(a² - ab + b²)a³ - b³ = (a - b)(a² + ab + b²)二、几何公式: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用海伦公式计算:S=√(s(s-a)(s-b)(s-c))其中,s是半周长,a、b、c是三角形的三边。
2.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设a、b是两个直角边的长度,c是斜边的长度,则有:a²+b²=c²3.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设a、b、c分别是边BC、AC、AB的长度,C 是∠BAC的角度,则有:a² = b² + c² - 2bc*cos(C)4.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设a、b、c分别是边BC、AC、AB的长度,C 是∠BAC的角度,则有:a/sin(A) = b/sin(B) = c/sin(C)5.面积公式:矩形的面积公式: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公式:面积=π*半径²三、统计学公式:1.平均数公式:若有 n 个数 a₁、a₂、..、an,则它们的平均数为:平均数 = (a₁ + a₂ + ... + an) / n2.中位数公式:若有 n 个数 a₁、a₂、..、an(n 为奇数),则它们的中位数为:中位数=a((n+1)/2)3.众数公式:众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最频繁的数值。
初中数学公式表必备
初中数学公式表必备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公式则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初中生来说,熟练掌握数学公式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一份初中数学必备的公式表。
一、代数部分1、有理数的运算加法: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除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2、整式的运算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 a^m×a^n = a^(m + n)同底数幂的除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m÷a^n = a^(m n)(a ≠ 0)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a^m)^n = a^(mn)积的乘方:先把积中的每一个因数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n = a^n×b^n3、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ax + b = 0(a ≠ 0)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 1 4、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形式:\\begin{cases}a_1x + b_1y = c_1 \\a_2x + b_2y = c_2\end{cases}\解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5、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 0)求根公式:x =b ± √(b^2 4ac) /(2a)6、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二、几何部分1、线段与角线段的中点:若点 C 是线段 AB 的中点,则 AC = BC = 1/2 AB 角平分线:若 OC 是∠AOB 的平分线,则∠AOC =∠BOC = 1/2 ∠AOB2、相交线与平行线对顶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180°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4、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SSS(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常用公式1.绝对值a≥0丨a丨=a;a≤0丨a丨=-a.2.乘法公式①a2-b2=(a+b)(a-b) ;②(a±b)2=a2±2ab+b2;③a3+b3=(a+b)(a2-ab+b2);④a3-b3=(a-b)(a2+ab+b2).3.幂的运算性质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a-n=1na;⑥a0=1(a≠0).4.二次根式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5.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①求根公式是x24b b ac-±-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则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③以a 和b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 2-(a +b )x +ab =0.6.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 是直线与y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一次函数在y 轴上的截距).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 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当b =0时,y =kx (k ≠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 与x 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7.反比例函数y =(k ≠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 >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 当k <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 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8.统计初步设有n 个数x 1,x 2,…,x n ,那么①平均数为12......nx x x x n;②方差为2s =()()()222121.....n x x x xx xn ⎡⎤-+-++-⎢⎥⎣⎦;③标准差为s =()()()222121.....n x x x xx xn ⎡⎤-+-++-⎢⎥⎣⎦.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这组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9.频率与概率①频率=总数频数,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总数,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各组频率.②概率,如果用P 表示一个事件A 发生的概率,则0≤P(A )≤1,P (必然事件)=1,P (不可能事件)=0.10.锐角三角函数①设∠A 是Rt △ABC 的任一锐角,sin A =cos A =tan A =.并且sin 2A +cos 2A =1.②余角公式:sin(90º-A )=cos A ,cos(90º-A )=sin A .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sin30º=cos60º=,sin45º=cos45º=,sin60º=cos30º=, tan30º=,tan60º=.④斜坡的坡度i =铅垂高度水平宽度=.设坡角为α,则i =tan α=.1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①对称性:设点P (a ,b ),则点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为P 1(a ,-b ), 关于y 轴对称的点为P 2(-a ,b ),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为P 3(-a ,-b ). ②坐标平移:设点P (a ,b ),则点P向左(右)平移s 个单位,变为P 1(a -s ,b )(P 2(a+s ,b )); 向上(下)平移t 个单位,变为P 1(a ,b+t )(P 2(a ,b-t )).12.二次函数定义:一般地,如果c b a c bx ax y ,,(2++=是常数,)0≠a ,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 ①a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当0>a 时,开口向上; 当0<a 时,开口向下;a 相等,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形状相同.函数解析式开口方向 对称轴顶点坐标 2ax y =当0>a 时 开口向上当0<a 时 开口向下0=x (y 轴)(0,0) k ax y +=20=x (y 轴)(0, k ) ()2h x a y -=h x =(h ,0) ()k h x a y +-=2h x =(h ,k )c bx ax y ++=2abx 2-= (ab ac a b 4422--,) ③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ⅰ)公式法:a b ac a b x a c bx ax y 442222-+⎪⎭⎫ ⎝⎛+=++=,∴顶点是),(a b ac a b 4422--,对称轴是直线a b x 2-=. (ⅱ)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k h x a y +-=2的形式,得到顶点为(h ,k ),对称轴是直线lαh x =.(ⅲ)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若已知抛物线上两点12(,)(,)x y x y ,(及y 值相同),则对称轴方程可以表示为:122x x x +=④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ⅰ)y 轴与抛物线c bx ax y ++=2得交点为(0, c ).(ⅱ)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像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1x 、2x ,是对应一元二次方 程02=++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定: 有两个交点⇔(0>∆)⇔抛物线与x 轴相交;有一个交点(顶点在x 轴上)⇔(0=∆)⇔抛物线与x 轴相切; 没有交点⇔(0<∆)⇔抛物线与x 轴相离.(ⅲ)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同(ⅱ)一样可能有0个交点、1个交点、2个交点.当有2个交点时,两交点 的纵坐标相等,设纵坐标为k ,则横坐标是k c bx ax =++2的两个实数根.(ⅳ)一次函数()0≠+=k n kx y 的图像l 与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图像G 的交点,由方程组⎩⎨⎧++=+=c bx ax y n kx y 2,的解的数目来确定: 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时⇔l 与G 有两个交点; 方程组只有一组解时⇔l 与G 只有一个交点; 方程组无解时⇔l 与G 没有交点.13.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 -2)180º(n ≥3,n 是正整数),外角和等于360º.14.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①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a ∥b ∥c ,直线l 1与l 2分别与直线a ,b ,c 相交与点A ,B ,C ,D ,E ,F , 则有,,AB DE AB DE BC EFBC EF AC DF AC DF===. ②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ABC 中,DE ∥BC ,DE 与AB,AC 相交与点D,E ,则有,,AD AE AD AE DE DB ECDB EC AB AC BC AB AC====.15.直角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cBB如图:Rt △ABC 中,∠ACB =90o,CD ⊥AB 于D ,则有① 2CD AD BD =⋅;②2AC AD AB =⋅;③2BC BD AB =⋅.16.三角形的内切圆①Rt △ABC 的三条边分别为a ,b ,c (c 为斜边),则它的内切圆的半径2a b cr +-=; ②△ABC 的周长为l ,面积为S ,其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则12S lr =. 17.圆中的角和线之间的关系①弦切角定理:弦切角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推论:弦切角等于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作用证明角相等). ① 如果AC 是⊙O 的弦,PA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则12PAC AOC ∠=∠,PAC ABC ∠=∠. ②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弦相交,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如图①,即:PA·PB = PC·PD .③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点到每条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如图②,即:PA·PB =PC·PD .④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如图③,即:PC 2 = PA·PB .②③ ④18.面积公式①S 正△=×(边长)2;② S 平行四边形=底×高,S 菱形=底×高=×(对角线的积),1()2S =+⨯=⨯梯形上底下底高中位线高; ③ S 圆=πR 2,l 圆周长=2πR .弧长L =.213602n r S lr π==扇形; ④ S 圆柱侧=底面周长×高=2πrh ,S 圆柱全面积=S 侧+S 底=2πrh +2πr 2; ⑤ S 圆锥侧=×底面周长×母线=πrb , S 圆锥全面积=S 侧+S 底=πrb +πr 2.1PO C ABD P O C B ADPO C ABO P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