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的美学特征
试论微型小说的审美特征

试论微型小说的审美特征龙钢华 微型小说(或称小小说)发轫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历经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说,明清的笔记小说,发展到现当代,千百年来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之作。
尤其是本世纪80年代以来,微型小说的创作更呈现了蓬勃发展之势,现在已有近千家报刊为它提供版面,每年发表的微型小说有数万篇。
①微型小说的读者群更是空前的,几乎各种行业,各种层次的人都有。
全国的几家以刊载微型小说为主的刊物,如《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百花园———小小说世界》,每期各自的发行量都有数十万份,这在当今的纯文学刊物中是很罕见的。
这些情况表明,微型小说热已经到来。
然而,囿于某种成见或者因为资料的缺乏,理论界对于微型小说的研究和批评却相对地显得很薄弱。
这种“冷”“热”交织的现象很值得深思。
笔者认为,正视文学创作的现实,从审美特征上来给微型小说以恰当的文学定位,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
本文拟从微型小说的形制、内容和技法风格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缩龙成寸———顺应快节奏社会的必然产物老子说:“为大于其细。
”②做大事要从小处入手。
微型小说审美功能的发挥正好体现了这一点。
微型小说形制短小,载体有限。
小的几十个字,如美国一篇获奖科幻微型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听到了敲门声……”仅二十多个字。
多的如被评为1997年美国最佳小说的一篇微型小说《鲁道夫戈登的调查表》也不足3000字。
我国和东南亚的华文微型小说一般是1500字左右。
当然,形制短小并不代表容量单薄,恰恰相反,微型小说追求的正是形制短小与内容丰厚的矛盾统一,因此,微型小说是一种“缩龙成寸”的艺术,这种“缩龙成寸”的艺术正好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存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物欲横流,价值多元,几近无所适从。
人们在求田问舍之余,觥筹交错之后,恩怨缠绵之际,都想有一方艺术殿堂来放飞自己的思绪,了解世间万象,观照自己的行为,抚慰孤寂的心灵。
平民艺术――小小说的审美意蕴.doc

平民艺术――小小说的审美意蕴摘要:小小说被称为“平民艺术”,是因为它适合大众的口味,被大众所喜欢。
它以大众化的语言风格,以丰富的内涵、贴近大众生活本身为特色;它情节曲折,一波三折;语言多样,风格多姿;虚实相生、韵味无穷;典型概括,意蕴深邃。
关键词:小小说;审美意蕴小小说被称为“平民艺术”,是因为它适合大众的口味,被大众所喜欢。
它以大众化的语言风格,以丰富的内涵、贴近大众生活本身为特色,赢得了平民大众的青睐,受到了平民大众的好评。
本文拟就其审美意蕴略加探析,以之与大众共享。
一、情节曲折,一波三折清代刘熙载提出:“短篇宜行折,不然则味薄。
”从审美角度来说,情节的曲折是为了适合读者的美感心理要求,不然就会失去读者。
小小说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反映复杂的社会内容,抓住读者的心,就需要在情节设置上下功夫。
因此,小小说常常设悬念造疑问,形成跌宕起伏的脉络,打乱读者的思维线索。
小小说作者常常采用平民化手法,用一波三折的故事吸引读者,打动读者。
如小小说《癌》,就显示了这一特色。
《癌》的主人公晓寒得了骨癌,许多双关注的眼睛投向晓寒;许多温暖的双手伸向她。
有人陪她到操场看打球,有人陪她看赛跑;许多好吃的悄悄钻进她的课桌;同学为她开生日晚会,老师为她作画留念;连不相识的高中生也伸出了援助的双手;妈妈带她跑了几家大医院。
没想到的是,经过再三诊断,她得的却不是骨癌,而是骨膜炎。
这本来是令人高兴的事,然而,大家不再用深情的眼光注视她了,身边再也没有成群的人围着她了,甚至有人说她装癌,因为她只是一般的骨膜炎。
小说到此,只是讲述了一个故事,而不能称之为情节曲折,出人意料的是,晓寒最终死于骨癌。
两次误诊,造成三次波折,即癌―骨膜炎―癌。
小说借此展现了世俗人生,用晓寒的死,鞭挞了世俗的偏见,表现了鲜明的主题。
它用奇特新颖的立意、相对完整的情节、出人意料的结尾,展示了小小说的情节曲折,一波三折。
二、语言多样,风格多姿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而且要凝练准确,富有情感性。
高二语文小小说的特点、结构技巧及表现手法

小小说的特点、结构技巧及表现手法一.基本特点:(一)以微知著,以近知远。
明显特点是“小”,字数千字左右,人物少,情节简单。
但要小而精,微而妙,以少胜多,并成为社会某一方面的缩影,以微观反映宏观。
现实感强,迅速轻便,充满生活气息,但要写出艺术境界的“远”,使人联想无穷。
(二)博采众长,不拘一格。
微型小说广泛吸取其它文章和艺术体裁的长处,可以称为“模糊小说”。
①吸收新闻长处,及时敏锐地反映社会生活,适合报纸选载。
②吸收影视特长,在同一时间结构起一组生活画面。
如《!—?》,写在深夜城市中,A司机恶作剧地长时间按喇叭,B将军被惊醒,C作家打断思路,D病孩被折磨……③吸收寓言特长,结尾道出哲理。
如《杰克和水手》。
④吸收小品特长,具有较强的讽刺性。
⑤吸收散文特长,多采用第一人称,淡化情节,体现一种思想寄托和艺术追求。
如《永远的蝴蝶》。
微型小说还吸收了诗歌、论文、神话、科幻故事等特长,是作者进行艺术探索的广阔天地。
(三)取材精确,镜头小说。
短篇小说写横断面如《孔乙己》,尽管只有二千来字,但写出了一个社会横断面,除代表旧时代乡村知识分子阶层的孔乙己外,还有丁举人、酒店老板、学徒和看客等各阶层人物,孔乙己坎坷的命运也得到反映。
微型小说写的是面上的一点,这个点是运动展开的,可以称作影视中的“镜头”。
如《一件小事》,写的是一件小事,一个场面,三个人物。
镜头在微型小说中的组成有三种。
一是生活镜头,即一个场面。
二是组合镜头,以一个场面为背景,接连叠印多个局部镜头。
三是“闪回”镜头,用眼前场面带出以前的镜头。
一般短篇小说中的倒叙和补叙,在微型小说中要成为瞬间镜头的描写和串连,以免冗长叙述和说明。
(四)写特殊点,重情绪化。
微型小说人物描写的特点是,写主要人物的性格的某一侧面,或写主要人物的情绪心态。
①一般来说应刻画出鲜明性格,具体方法是写性格的闪光点。
一是集中一点,突出强调。
如《瞎说》,抓住一个教师胆小逢迎这一点。
此人见人就笑,“文革”后更善于重复别人的话并连称“对对”。
小小说特点

4
人物形象鲜明
善于用简单的笔触勾勒鲜明的人物 形象,例如《桥》中塑造了一位不徇私 情,舍己为人的党支部书记的形象。
5 擅长场面描写
例如《桥》以简单的笔触呈现了洪 水来临时,一百来号人在木桥前你拥我 挤的场面。
6 语言富有感染力
两字、三字成句,以简短的句式来渲染 洪水来势凶猛,当时情况的危急,有的地方 则大量的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来增强感染 力,有的地方则通过人物简短的对话来增强 文章的表现力。
小
大
以
见
总的来说,小小说,擅长通过一个小的横 截面来反映一个大的社会问题,它反映的问 题耐人寻味,值得人们深思,这也是小小说 以小见大的特征。
小小说特点
1.篇幅短小ຫໍສະໝຸດ 2.结局出人意料 3.开头巧妙4.人物形象鲜明 5.擅长场面描写
6.语言富有感染力
1
篇幅短小
一般来说,小小说就只有几百字,最多 也就1000字左右。
2
结局出人意料
结局的设计让人意料不到,它使 平淡的故事情节变得曲折生动。
3 开头巧妙
1 设疑法
设疑法又叫悬念法,它能吸引读者的 注意,造成悬念。 2 写景法
试论微型小说的艺术特征 (2)

安徽电大广德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试论微型小说的艺术特征姓名:冯建培专业层次:本科学号: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指导老师:完成时间:2018年9月目录摘要 (2)一、微型小说的概念与产生 (3)二、微型小说的艺术特点 (3)(一)小题材而大意蕴 (3)(二)构思精致巧妙 (4)(三)人物勾勒简洁 (5)(四)语言简洁精练、表达精确含蓄、风格幽默 (6)(五)反跌对比的情节技巧 (7)(六)“空白”手法的运用 (7)三、微型小说的发展趋势和地位影响 (8)参考文献: (9)【摘要】:作为小说艺术的后起之秀,微型小说越来越受到重视。
微型小说是以言简意赅,情节简单取胜的一种小说类型,虽然其文字常常只有寥寥数语,但微型小说中的优秀作品却往往能兼具故事内容的微缩性和主题思想的隐喻性,从而使微型小说真正达到短中见深、以小见大的审美境界和夸张变形、斜升反转,意蕴诗化、释悬反转的构思艺术。
研究它不仅有利于我们把握微型小说的构思艺术,还有利于我们对微型小说的主题的把握。
本文旨在对微型小说的艺术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微型小说;艺术特征;地位影响微型小说是最早出现的小说形式,它篇幅短小而意旨深远,以有趣、幽默、智慧见长。
这种风格,与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十分吻合,因此,它在世界范围内才得以迅速发展。
如今在我国,“有上千家报刊发表小小说,每年的发表量近三万篇。
”尤其是八十年代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我国微型小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本文需要对微型小说的艺术特征进行探索让大家更了解微型小说的艺术特点。
一、微型小说的概念与产生微型小说的概念主要是依据其字数划分出来的一种新型的小说体裁,它脱胎于短篇小说,但字数比传统意义上的短篇小说更短,短篇小说的字数在几千字到三万字以内,微型小说字数一般在千字以内。
微型小说首先具有短篇小说的基本特点,即运用典型化的艺术创作手法,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它是小说,而不是小故事,小新闻,也不是寓言,不是散文小品,不是政治笑话,不是短篇小说的缩写,而是具备独立品质和尊严的一种文学样式,自身有着字数限制、审美态势和结构特征上的大致规范。
短篇小说的特点分析

短篇小说的特点分析短篇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它以简洁、紧凑的叙事方式,展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表达。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人物刻画和主题探索三个方面来分析短篇小说的特点。
一、叙事结构的简洁性短篇小说的叙事结构通常较为简洁,注重情节的紧凑和节奏的把握。
短篇小说往往以一个主要事件为中心展开,通过简洁有力的叙述,将故事的发展和高潮迅速推进。
这种紧凑的结构使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完整的阅读体验,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张力和吸引力。
二、人物刻画的精炼性短篇小说的篇幅有限,因此人物刻画往往更加精炼。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人物的言行举止,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短篇小说中的人物通常具有突出的特点,个性鲜明,形象深刻。
虽然篇幅有限,但这些人物往往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三、主题探索的深度性短篇小说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往往能够通过深入的主题探索,给读者带来思考和启示。
短篇小说的主题多样,可以涉及人生、社会、人性等各个方面。
作者通过精心构思的情节和人物,以及细腻的描写和寓意,将主题融入故事中,引发读者对于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总结短篇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以其简洁、紧凑的叙事结构、精炼的人物刻画和深度的主题探索,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阅读体验。
通过短篇小说,读者可以在有限的篇幅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体味到生活的真谛。
因此,短篇小说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精选短篇小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对短篇小说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短篇小说的独特魅力。
它以简洁、紧凑的叙事结构、精炼的人物刻画和深度的主题探索,吸引着读者的眼球,引发了读者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优秀的短篇小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短篇小说,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小说中的意境美学

小说中的意境美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早期的小说注重的主要是情节和人物塑造,而到了现代,读者更加关注文学作品所传达的意境美学。
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小说中的意境美学具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一、小说中的意境美学的定义意境,顾名思义,就是作品所渲染出来的情感氛围和精神氛围,它可以通过作者的笔触和文字选取表现出来。
在小说中,意境往往通过形象、语言、氛围等方面传达出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小说中的意境美学则是指小说作品中所表现的意境美感,它包括感性体验和审美评价两个方面。
二、小说中的意境美学的特点1. 抒发情感:小说是一个情感丰富、多层次的艺术形式,而意境恰恰是表现情感的最好方式之一。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揣摩社会现实等多种手段,创造出丰富的情感氛围。
2. 语言的艺术性:小说中的语言是表达意境的关键所在,因为它不仅能描绘出情感,还可以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和观点。
作者通过选用生动的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词句,使作品更加有力地表现出它所要传达的意境。
3. 图像的美学:小说在表现意境美学的过程中,往往会运用图像艺术。
这种艺术能够通过构思和组合形象,表现出意境的内涵和外延,使读者的心灵产生共鸣和感受,从而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三、小说中的意境美学的阐释在小说中,有很多经典的作品展现了出色的意境美学。
例如《飘》。
小说从一个女子的角度出发,描绘了内战时期南方的生活,和主人公芳汀·巴特勒的命运体验。
小说的情感氛围十分凄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而在《雪国》中,作者川端康成则用寒冷、空旷的图像描绘出一种隔离、孤独的精神状态,令人在艺术上得到了独特的触动。
四、小说中的意境美学的应用小说中的意境美学,虽然是表现情感和意境的艺术形式,但是它的材料可以来源于莫测的凡间。
它可以借由作者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创造出具有诗意和哲学意味的感性体验,从而产生出独特的审美感受。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审美情趣越来越细腻,小说中的意境美学也朝着更加纯粹、方向更加丰富的方向不断发展。
小小说的主要特征

小小说的主要特征小小说的主要特征一、篇幅短小,蕴含丰富。
字数少,篇幅短,以小见大,微言大义,是小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
它是以少胜多、以短胜长的“微雕艺术”。
小小说,由于篇幅的“小”和“微”,它只能抓住生活中的一个点,一个画面、一声赞叹、一个插曲、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等来展开艺术构思,表现出一种智慧,一种美,一种新鲜的思想,一种生活的情趣。
一滴水珠见太阳,半瓣花上说人情。
它要以极有限的篇幅,高度概括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侧面,浓缩进丰富的生活内容,表现最深广的社会内涵,做到一滴水见大千世界,从一瞬间见一个时代,从一隅一人一事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世界。
总之,小小说的形体特征虽然是微小的,但在短小的篇幅里却要融进丰富的质的内涵。
小中寓大,微中显著,微言大义,这是小小说的本质特征之一。
小小说作为一种具备独立品质和尊严的文学样式,自应有其相对规范的字数限定,可是目前对于小小说字数多少的限定,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有的认为,小小说的字数,限制在三五百字,最多不超过一千字;有的认为,小小说的字数在1500字以内为宜,这与美国评论家罗伯特·奥佛法斯特的看法基本一致;茅盾在《一鸣惊人的小小说》中说过:“以‘小小说’的名称出现于各种报刊上的二千字左右的作品,放射了惊人的光芒。
”我认为,从小小说创作的实践和读者的阅读心理两方面来看,小小说的字数限定在三五百字至一千五百字以内为宜。
著名作家王蒙写过多篇极为精彩是小小说,大都在1000字以内。
有人说,小小说的理论之一,就是“露出冰山一角”。
这是个极为贴切、形象的比喻,小小说表现的只是大千世界的一枝一叶,是冰山一角,是一点一隅,小小说作家就是要通过这一枝一叶,冰山一角表现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唤发出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要给读者提供阅读后的快感,能够引发读者无穷的想象。
“一粒沙子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群”,小小说微言大义,在有限的篇幅里,体现了无限的可能。
二、情节单一,构思精美。
分析短篇小说的结构与美学

分析短篇小说的结构与美学短篇小说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以简洁的篇幅展现了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形象。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分析短篇小说的结构与美学,以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一、短篇小说的结构分析短篇小说的结构通常包括开头、发展和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是整个故事的引子,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发展部分是故事的主体,包含了情节的展开和人物的发展。
结尾则是故事的收尾,通过解决冲突和给予读者启示来完成整个故事。
在短篇小说的结构中,作者通常会运用一些技巧来增加故事的紧凑感和吸引力。
比如,通过描写细节来烘托氛围和人物形象,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故事的冲突和转折,以及采用倒叙或者多线叙事等方式来增加故事的悬念和趣味性。
二、短篇小说的美学分析短篇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追求简洁、精炼和意味深长。
在美学上,短篇小说常常通过情节的设置、人物的塑造和语言的运用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首先,情节的设置是短篇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好的情节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并引发读者的思考。
例如,在《草地》这个短篇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一个小男孩在草地上玩耍的经历,展现了童年的美好和生命的脆弱。
其次,人物的塑造也是短篇小说的关键。
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行为,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并与他们产生共鸣。
比如,在《草房子》这个短篇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坚毅和乐观,展示了生活的坎坷和人性的美好。
最后,语言的运用是短篇小说的灵魂。
作者通过精确的词语选择、生动的描写和巧妙的叙述手法,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荷塘月色》这个短篇小说中,作者运用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叙述,展示了自然的美丽和人性的温暖。
通过对短篇小说的结构与美学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总结起来,短篇小说的结构与美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05论微型小说的特点及审美

05论微型小说的特点及审美微型小说是一种短小精悍的小说形式,它通常由一段较短的文字组成,以极致简洁的语言表达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意境和寓意。
微型小说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 短小精悍:微型小说通常在几百到几千字之间,用极为简练的语言和情节展开一个小故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社会生活中最常见、最真实的场景和人物。
2. 含蓄委婉:微型小说不善于掌握直观的描写手法,而是采取了一种更为隐晦艺术的风格,通过暗示和影射,将故事中的情感、情绪等隐秘之处表达出来,使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更加深刻。
3. 无逻辑:微型小说中的情节构成往往是不合理和不连贯的,这种无逻辑的叙述方式被认为是一种审美特点,它可以唤起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带着我们走入一个虚构的、异想天开的世界。
4. 突出主题:微型小说往往会选取一些严肃和深刻的主题,如人性、爱情、生死等等,通过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突出表现这些主题的深刻内涵,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共鸣。
微型小说在审美上也有其独到之处:1. 使人心神向往:微型小说常常可以唤起人们内心深处一些潜在的、难以言说的情感,让人们对离奇、凄美、伤感和深情等情感产生向往和追求。
2. 建立艺术情趣:微型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但它更加注重情感的表现和对情境的刻画,使得读者在读完一篇微型小说之后,往往会留下一种刻骨铭心的艺术感受。
3. 促进审美素养:微型小说在表达方式和主题选择上会较为成熟和深刻,对于读者的审美素养和品位有一定的要求,阅读微型小说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总之,微型小说既是一种写作形式,也是一种审美情趣。
通过简短、含蓄的形式表现主题,能够唤起读者的各种情感和思考,进而提高人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浅论微型小说的艺术魅力与审美特征

浅论微型小说的艺术魅力与审美特征作者:周聪贤来源:《群文天地》2008年第10期微型小说与其他小说一样,具备人物、情节、场景等构成小说的主要因素,但又独具特色。
短小的篇幅只是微型小说的表现载体,以小见大,以微显著才是微型小说的本质特征。
抓住这个本质特征来审视微型小说,才能真正科学地把握微型小说的审美特征。
前苏联作家克拉夫琴科的《母亲的来信》堪称微型小说中的佳品。
小说通过母亲的来信讲述了母子间的情感发展。
书信既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也是母子感情交流的载体。
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对母亲的依恋逐渐变得冷淡;母亲一天天衰老,对儿子无私博大的爱却愈加深厚。
短小的篇幅、瞬间的场景、单一的人物、精炼的语言、突转的情节、深刻的内涵等是这篇小说典型的审美特征。
一、篇幅短小、三要素单一在短小的千字文中,人物单一而性格鲜明,情节单一但构思巧妙,场景单一却能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这是《母亲的来信》所具有的第一个审美特征。
(一)聚焦准确,亮点突出微型小说无法像中长篇小说那样展开来写生活的“面”,作者只能将自己的视点聚焦在生活中的某一场景。
通过这一个“点”来反映主题。
选好聚焦点是微型小说成败的关键。
梁多亮指出:“诗有诗眼,文有文眼,微型小说有闪光点。
微型小说是镜头小说,没有复杂的情节和完整的人物形象。
它要求情节单一,刻画人物性格的一个侧面。
因此,它应该是一次瞬间聚焦,使聚焦后获得一个闪光点……没有这个闪光点,微型小说便没有聚能反应,其人物将是平庸的,将失去生命的光彩,不会产生震撼人、感染人的力量。
”①克拉夫琴科选中了一间普通的工人宿舍作为场景,讲述一个年轻人收到母亲的来信这件小事儿,反映了一位老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一切都看似平淡无奇。
而点睛之笔就在小说的最后一句话:“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此时,所有的聚光灯瞬间集中在那张3卢布的纸币上,小说的闪光点也凸显出来,母爱无私这一主题就这样在心灵的强烈震撼中被悠然点亮,成为照亮全篇的闪光点!(二)场景、情节单一,构思巧妙微型小说与其他小说的情节在审美特征上的根本区别,在于审美全过程要在单一的情节里完成。
试论当代微型小说的审美特性

试论当代微型小说的审美特性[简要]微型小说篇幅小,文字短,人物少,情节单一,文字简洁。
优秀的微型小说所表现出的瞬间美、精当美、深刻美及变化美,更具艺术魅力。
微型小说的这四个审美特性是互相联系,互为一体的。
犹如微雕,精雕细刻,产生微雕之美。
但是,真正能感染人的微雕,不是形式上的雕镂,而是它的内容上所具有的极大的浓缩性和高度的暗示性,诱发人们的思索和想象,这样才能短中见深、小中见大、以一当十。
微型小说正是如此。
[关键词]当代微型小说瞬间美精当美深刻美变化美微型小说篇幅小,文字短,人物少,情节单一,文字简洁。
但优秀的微型小说却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显示出这种文学形式的勃勃生机。
这里,对微型小说的审美特性,试作如下探讨。
一、瞬间美如果说,长篇小说是生活的历史画卷,中篇小说是生活大树的完整一截,短篇小说是生活的横截面,那么,微型小说则表现的是生活的一瞬间。
这一反映生活所摄取的瞬间就是它区别于长、中、短篇小说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审美特性。
微型小说常常抓住生活中的一个镜头,即透过人物的一言一行,表现其瞬间的音容笑貌和性格特征。
请看李邦林的《赔杯》:“我赔,一只瓷杯。
”旅馆服务部那位秀气姑娘抬起头来,看着眼前这位余怒未息的川西大汉。
柔声地问道:“怎么,是不小心碰坏的。
”“不,是我捏碎的。
”“为啥?”大汉从口袋里掏出一份揉成一团的电报单,用粗硬的手指敲着结实的桌面,愤愤地说:“看看,能不气人!一个经管着五百来人的供销科长,不为厂里的命运操心,不在产销上出出主意,尽动这些歪脑筋,哼!……”姑娘拿过电报一看,简简单单的十个字:“厂长:天气寒冷,保重身体。
”这一瞬间被作家敏锐地发现了,捕捉了,并留下两个形象的、令人思索的“永恒一瞬”:厂长嫉恶如仇,刚直不阿;供销科长,讨好有术,令人不齿。
同时,也烙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迹——电报单。
再如王金明的《迟到的候选人》,写一个竞选副厂长的大会,新厂长和工业局长都参加了大会,几位候选人要当着全体管理人员的面发表“就职演说”,听凭大家品头论足,最后由厂长和工业局长定夺,可是,开会时间过了40分钟,设备科长俞真才满头大汗地闯进会议室,右颧骨上还有一块未擦的油斑,作者对这一瞬间这样描绘:新厂长板着脸冷冷地问:“这个会议的重要性你知不知道?”“知道。
小小说的特点和小小说的具体介绍(读书笔记)

小小说的特点和小小说的具体介绍(读书笔记)
1.小:小小说往往从一个侧面,一瞬间之中捕捉生活表现主题。
2.显著特点是小,新,巧,奇,小篇幅,短小,取材小,入题角度小。
3.新:利益新,故事新,反映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独特的新鲜的感觉。
4.巧:构思精巧,严密,创作小小说特别要在剪裁和布局上下功夫,力求时间,场所,人物尽可能的压缩,集中。
5.奇:结尾出奇制胜,出人意料。
许多优秀的小小说结尾出奇制胜,令人拍案叫绝。
小小说具体:就是以小见大的特征。
篇幅短小,单一性原则,人物单,细节精简,情绪简单。
时距简短,风格单纯,话语简约,篇幅短小,千字左右,是他外部特征。
选材精,结构巧,含义深,是它本质特点。
千字左右写出一个故事,一个场景或一个片段,要有长篇小说的文字审美价值,对于共识数学的本质有区别,讲究一小件大简约,含蓄。
永具有。
独特的艺术魅力。
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三要素是小小说一种。
从一个点一个片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个瞬间之中捕捉住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
微:注意字的凝炼。
密:是指结构简练精巧。
书名:《点睛》尤塞纳尔
《聂隐娘》胡竹峰
《酿酒师》陈春成。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举例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举例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是指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美学价值和美学特点。
这些美学特征包括了文学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语言、情感等方面,是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列举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一、形式美学特征1.结构完整性文学作品的结构完整性是指作品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紧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例如,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都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2.节奏感文学作品的节奏感是指作品中的语言、情节、人物等要素的节奏感。
例如,小说中的情节要有起伏,人物的行动要有节奏感,语言的节奏要有变化,这样才能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3.意象丰富文学作品的意象丰富是指作品中所使用的形象、符号、象征等手法。
例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隐喻等都是意象的体现,这些意象可以使作品更加深刻、生动。
二、内容美学特征1.主题深刻文学作品的主题深刻是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小说中的主题可以是人性、爱情、人生等,这些主题要有深度,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2.情感真实文学作品的情感真实是指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否真实、自然。
例如,小说中的人物情感要真实、自然,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力量。
3.价值观明确文学作品的价值观明确是指作品所表达的价值观念是否明确、清晰。
例如,小说中的价值观可以是人性、道德、信仰等,这些价值观要明确、清晰,才能使读者感受到作品的价值。
三、风格美学特征1.语言生动文学作品的语言生动是指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是否生动、形象。
例如,小说中的语言要生动、形象,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作品的魅力。
2.节奏感强文学作品的节奏感强是指作品中的语言节奏是否强烈、有力。
例如,小说中的语言节奏要强烈、有力,才能使读者感受到作品的节奏感。
3.风格独特文学作品的风格独特是指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风格。
例如,小说中的风格可以是幽默、悲剧、浪漫等,这些风格要独特、有特色,才能使作品更加吸引人。
论微型小说的特点及审美

论微型小说的特点及审美微型小说最早起源于美国,是近二十年兴起的一种小说类型。
美国著名评论家罗特·奥弗法斯特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微型小说必须高度“浓缩”,富有戏剧性,在一千五百字左右的篇幅中完整地包含一篇普通短篇小说应有的情节。
它的创作从兴起到逐渐成熟,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呈现了生机勃勃的态势,成为一种有着鲜明特点的文学样式。
微型小说以小见大,以微显著,纸短情长,耐人咀嚼,以短小篇幅反映时代精神,被阿·托尔斯泰称作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
微型小说又被称为超短篇小说,袖珍小说,小小说,一分钟小说等,虽然篇幅短小,但具备小说的一切要素,每一篇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80年代中期,微型小说才从短篇小说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小说类型。
其实,微型小说有着悠久的历史。
当逸事演变为小说,发轫期便是微型小说;到魏晋时期出现的志人、志怪小说,这便是微型小说的雏形;而唐宋时期微型小说已具有了自己的本体意识,即开始真正的艺术虚构;明清时代微型小说则发展至最高峰,产生了闻明世界的微型小说精品《聊斋志异》。
现、当代微型小说发展经历了“四起三落”,直至改革开放之后,即20世纪80年代开始,上海《小说界》首倡微型小说创作,这一独具魅力的文学样式才开始独立发展,至今仍呈现出清晰的本体意识,方兴未艾。
当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更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多的精神食粮。
微型小说创作时间短,阅读时间短,颂扬光明,揭露黑暗,反映生活及时,令人回味隽永,拍案叫绝,因而倍受人们的青睐,以其鲜明的特点脱离得以短篇小说而独立发展。
首先,微型小说体微式短,即形体小,容量少。
微型小说少则几个字,多则1500字左右,一般只写一个事件,与短篇小说一般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不同。
美国短篇小说评论家罗伯特·奥佛法斯特与日本“超短篇小说之王”星新一都认为微型小说最多应保持在1500字左右,这就要求微型小说成为了包蕴丰富内涵的少而精的文学样式。
谈小小说题材的美学特征——以牧毫小小说为例

习 ,要有 个 目标来 追 赶 ,这对 于 学生 最 为重 要 。孔子 作 为一 个 大 教 育家 ,他深 深地 明 白这 个道 理 ,所 以在 学 生面 前 ,他把 颜 回塑
“ 麻 雀 虽 小 ,五脏 俱 全 ” ,这 是 人们 对 小小 说 的一 种普 遍 的 造 成 了一 个毫 无缺 点 的榜 样 。这场 善 意 的 “ 造 神运 动 ”让 我们 懂
印象 。的确 ,小小说 以其短 小精悍 的篇幅 ,在文学舞 台上演 绎着属 得 了 “ 神 ”其 实一 点都 不 神秘 ,他 也是 普 通人 ,他 也 可能 会有 很 于 自己的精彩 。然而 ,读 了牧毫先 生的小 小说之后 ,我原 先所接 受 多 缺 点 ,我们 当然 可 以学 习他 ,不 过要 学 习他 的长处 。在 日常生 的人们对 小小 说的那种 普遍 的评价 发生 了一 些改变 。因为在 牧毫先 活 中 ,我 们去 评价 一个 人 的 时候也 要 多角 度地 看 问题 ,毕 竟现 实 生的作 品中 ,我 突然 发现原来 小小 说也可 以这样写 的,它可 以集历 中的我们 都是 平凡 人 。 史 的厚重 与现代 的活力 于一 身,可 以让读者在 字里行 间寻找 到历史 与现 代 的交集 点,去感 受每篇作 品 中独特 的立 意和哲理 。
现 出鲜 明的现代性特 色。通过 对牧毫各种题材的小小说的分析 ,总结 然 而 ,颜 回邻 居 的 一 席 话 道 明 了真 相 ,他 说 : “ 先 生 , 听 说 您 了小小说题材方 面所体现 的美学特征 。 常 常称 赞 颜 回 。我 跟 颜 回 是邻 居 ,我 发 现 颜 回 并 不 像 您 说 的 那
可见 ,路翎 是在胡 风的理论 体系模 式下进行 创作 的,它像一 条 主线 ,引领着 路翎一 路前行 :从创 作题材 到创作对 象这一 过程 中, 路翎在 现实 主义 的道 路上不 断进行 着尝试 和超越 。他孜孜 不倦地 从 现实 主义走 向心理现 实主义 ,再超 越到主 观现实 主义 ,路 翎可谓 是
第二章 微型小说的审美特征

一、形体特征:“微”与“小” 二、本质特征:“以小见大,以微显著” 三、艺术形象的构成规律:“凝蕴含蓄”
形体特征:“微”与“小”
(一)情节的单一性 1.小说叙述的是一个具体的单一的故事 2.由几个场面叠加构成复杂的事件 注意区分形体接近的短篇小说与微型小说 (二)性格的单纯性 以刻画一个人物的一个性格侧面为主 (三)环境的精简性 1.用白描的手法勾勒自然环境 1.用白描的手法勾勒自然环境 2.用融合描写法交代社会环境 用融合描写法交代 2.用融合描写法交代社会环境
艺术形象的构成规律:“凝蕴含蓄”
(一)艺术形象的凝蕴美 微型小说往往选择富有表现力的一瞬间 富有表现力的一瞬间, 微型小说往往选择富有表现力的一瞬间, 表现深刻的思想内涵。 表现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艺术形象的含蓄美 微型小说普遍采用国画中的“布白” 微型小说普遍采用国画中的“布白”手 法,给读者留下展开联想进行审美再创 作的空间。 作的空间。 1.情节的“布白” 情节的“ 情节的 布白” 2.关键情节中具体内容的“布白” 关键情节中具体内容 关键情节中具体内容的 布白”
1
2
3
艺术形象的含蓄美
本质特征:“以小见大,以微显著”
(一)微型小说在有限的广度中展现反 映生活的深度 (二)微型小说的新闻性增加反映生活 的广度 (三)微型小说主旨的密集性和不定性 增加了思想的厚度
本质特征:“以小见大以微显著”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 单是命意 经学家看见《 道学家看见淫,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 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 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 看见宫闱秘事。 鲁迅评《 看见宫闱秘事。” (鲁迅评《红楼 梦》)
小说的美学特征ppt课件

01
小说中的美学元素
语言艺术
语言优美
小说中使用的语言通常具有丰富 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生动的 描绘和形象的比喻,使读者感受
到美的享受。
文字简练
优秀的小说语言简练,用词精准, 既避免了冗长繁琐的叙述,也避免 了平淡无味的描写。
语言风格多样
不同的小说家有不同的语言风格, 有的平实质朴,有的绚丽多彩,有 的含蓄内敛,有的豪放不羁。
文化传承
小说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和价值观。
社会批判
小说通过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揭示和批判,引导读者思考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
对人类精神的传承
精神寄托
小说作为人类精神的产物,往往承载着人类对生命意 义、价值追求和精神寄托的思考和探索。
情感共鸣
戏剧强调舞台表现力和演员的表演能力,注 重现场观众的感受和体验,而小说则更加注 重情节的推进和人物内心的描写。
戏剧通常以对话为主,通过角色的 对话来展现情节和人物性格,而小 说则更加注重叙述和描写,通过叙 述者的叙述和描写来展现情节和人 物形象。
与散文的比较
散文是一种较为自由的文学形式,强调真实性和自然性,而小说则是一种 虚构的文学形式,强调想象力和创造性。
人物性格鲜明
01
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应该鲜明突出,具有独特性和立体感,能够
让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人物形象丰满
02
优秀的小说人物形象通常丰满立体,有血有肉,具有鲜明的个
性和特点。
人物关系错综复杂
03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应该错综复杂,相互交织,通过人物关系的
纠葛推动情节发展。
环境描绘
环境描写生动逼真
干货谈谈小小说创作

干货谈谈小小说创作1、小小说的发展势头小小说像一株色彩艳丽、香气袭人的奇葩,深深地置根于生活的沃土之中,吐纳着时代的气息,花繁叶茂地开放在艺术的园圃里,受到了海内外文坛的青睐。
在文学刊物出现普遍疲软、滑坡、不景气的情况下,惟有小小说刊物倍受欢迎,订户猛增。
2、小小说的特征小小说首先着眼于集凝炼、精美于一身的“小”字,一要密,二要刺,三要小身体。
“小”则轻巧灵便,跳跃自由,反映现实迅速,便于驾驭。
唯其小巧,才惹得许多人浅吟低唱,梦绕魂牵,流连忘返;唯其华美,如七巧玲珑宝塔剔透生辉,光华灿烂,才能给人浓郁的美学享受。
3、小小说的渊源我国魏晋时期的陶渊明,于今已经一千六百多年了。
他是其名诗人,又是很有才华的小小说作家,他的《陨盗》,只有二十五个字,堪称古代小小说中的精品。
在志怪小说集《搜神后记》中也有他的不少作品。
他的《陨盗》这样写道: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
尝有二偷儿入室,裔付床一呼,二盗俱陨。
我们不能不惊叹陶渊明的诗人之笔,高度凝炼,精当警绝,在二十五个字中腾挪跌宕,极尽鱼龙之变化。
其中有鲜明的形象,有严谨的结构,有生动的细节,有恰当的铺垫和前后的照应。
4、小小说的立意古人讲“意在笔先”,即下笔之前,凝神默想,深思熟虑,呕心沥血,惨淡经营,方能有意新而艺美的艺术创造。
“意”是作品的灵魂,整个文章的四肢、五官、七窍都受它的调遣。
小小说的立意,犹如大厦之基石,军中之将帅。
要与立意直露、“篇末垂教”、耳提面命的作法告别。
5、小小说的选材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是指人们按实际情况办事。
小小说也要从“小”字上着眼。
这“小”意味着含蓄、凝炼和浓缩。
它只作一瓢饮——选取波峰浪谷中跳跃的一朵浪花,以取得“一叶落知天下秋”的艺术效果。
选取最生动、最传神的瞬间生活画面,以洗炼质朴的文笔进行“以一目尽见精神”的描写,是小小说创造人物的契机。
6、小小说的人物塑造小小说作者往往像高明的摄影艺术家或技巧纯熟的速写画家,选好角度,抓住时机,“把他的描绘集中到某一顷刻”,如暗夜的闪电陡然掣到,光华通彻,照亮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小小说的美学特征讲师:徐小红谈到小小说美学特征,首先就要解决什么是小小说的问题。
一、什么是小小说(一)小小说的由来或发展轨迹:普遍的观点是,小小说古来有之。
从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话本小说、笔记体小说延续至今,与中华文化发展脉络并行共生,源远流长。
还有一种观点是,中国当代小小说肇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1958年《天津文学》的前身《新港》2-3月号发表老舍的文章《多写小小说》,首次在中国文坛掀起浪花为标志。
此一时期,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大家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祖国建设的洪流当中,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自然也涌现出许多以咏歌时代新风为主题的文艺作品。
东北锡伯族作家高凤阁根据表扬好党员刘凤山的快板写成的短篇小说《垫道》就是其中之一,它被时任文化部部长的茅盾称为“一鸣惊人的小小说”。
“小小说”的名称自此在中国扎下了根。
后因政治风云变幻、文学艺术领域遭受强烈冲击,小小说也不能避免休止的命运,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再次焕发生机。
发展到今天,以2018年冯骥才足本小小说集《俗世奇人》获鲁迅文学奖,标志着小小说的繁荣兴盛,小小说文体进入成熟期。
如果仅仅从名称上来说,后一种观点是正确的。
但从文体的萌生发展脉络梳理来说,远古以降的神话传说、古代寓言、志人志怪传奇故事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愚公移山》《陈太丘与友期》《曾子杀猪》《囊萤映雪》等,都是小小说的古代形态(远古有许多“百字小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学生中风行一时的《文言文百篇译注》即收入其大量精华部分)。
明清时期可谓达到了古代小小说发展的高峰,以蒲松龄《聊斋志异》、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为其集大成者。
但古代小小说一者没有明确定义为小小说,只是笼统划归短篇小说之内;其二,古代小说的形态总体来说没有脱出神话传说、诸子寓言、志怪传奇、笑话段子等,其表现主题也不外乎因果报应、劝善惩恶、讥愚笑痴、讽狂喻蠢之类,诸多方面有着与中华文化源流相一致的时代局限性。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有志于笔记体小小说创作的学员可以多读一些古代精短小说。
笔记体小小说一定要叙事精炼,当代笔记体小小说的杰作有去年获鲁奖的冯骥才《俗世奇人》,去年小小说文化传媒策划、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小说精品系列》即是笔记体小小说集,包含有:冯骥才《俗世奇人》、孙方友《老店铺传奇》、聂鑫森《湘潭故事》、相裕亭《盐河旧事》、杨小凡《药都人物》、张晓林《夷门书家》。
有兴趣的可以找来读读。
所以目前业内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小小说是一种从古代发展而来,在现当代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有志之士、具有文体意识的小小说理论家、倡导者的引领下,得到全新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当代文体。
附:早期作品欣赏:垫道高凤阁俗话说:“春分地皮干。
”的确,正翻浆的道,叫春风一吹,很快就干出道眼来了。
人们说:这才叫“勒马等道干!”吃过晚饭,一听说上五屯去拉转盖发电所,青年男女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院中一台胶皮车围上啦。
他们抢着自己拉着合适的绳套,开腿就走。
刘队长说:“看你们青年人,总是忙三叠四像掏火似的,倒回去穿件棉衣裳啊,晚上不冷吗?”小伙子们吵吵嚷嚷:“一拉上道还不得冒汗呀!”军属老雷头说:“还是听刘队长的吧,你没听人家说,六月不忘腊月衣吗?”说着,大家伙真的都跑去穿上件棉袄,拉起车飞一样,恨不得一步就到五屯。
九里路只用眨眼功夫。
装砖的时候,不管怎么说吧,人多是好干活,不大工夫就装了压压一车。
窑上点砖的说:“整整1500块砖,紧够你们11个人拉的啦!老雷头说:“回去呀,得我和刘队长驾辕啦,青年人不靠硕啊,整不好扭了腰就不好了。
”大家都说他想得周到,劲叫齐啦,很顺当地拉起就走。
胶皮车走起来,推的人们带小跑,老雷头冷不丁地嚷起来:“洼子到啦!加小心,加小心!”大家伙也乱嚷嚷:“不要紧,猛一点闯就过去啦!”说着11个人都咬着牙,屏着气,伏下身子把绳子抻得咯吱咯吱地响。
看样子别说是台胶皮车,就是一座大山也得拉得欠屁股。
车到洼子中间,人们更是叫劲,有的人粗声粗气,就好像火车头上的二烧又加上三铲煤一样,呼吃呼吃往外喷气。
正在这个时候,就觉得车外脚往下一沉,只听人们七吵八嚷地喊:“叫劲呀!闷劲呀!”一阵紧张过去啦,胶皮车简直就像和泥洼子长在一起又生根一样,纹丝没动。
有人还使劲拉呢,刘队长说:“别使蛮劲啦,歇一会再想法吧!”大家伙把绳套往车上一扔,走出泥洼子,找个高岗干地方坐下擦把汗。
小伙子掏出烟卷点着,老头把烟袋放到烟口袋里直拧。
有个叫小胡的青年,仰脸看天,见天上的星星直门挤咕眼。
他长出一口气说:“今天晚上就得在这打小宿啦!”大家都在歇着,只有刘队长一个人在泥洼子里转游。
他守着胶皮轱辘一会站起来一会蹲下来用手抠。
大家也不言语了,都瞅着队长想知道他要干什么。
见队长解开扣脱下棉袄,用手叠成长条。
有人还想刘队长这是热啦,把衣服都脱啦,只有老雷头明白了刘队长的意思,把大腿一拍说:“对呀!使棉袄垫上准能行啊!”正说着,刘队长“噗”的一声就把棉袄扔到车脚底下啦,老雷头穿的带大襟的棉袄,扣子多,没等解完,小胡看出门道来啦。
他穿的对襟带拉锁的小棉袄,“哗”的一拉就开,马上脱下来垫在中间。
老雷头点点画画说:“他妈的,你这家伙垫车还找节骨眼来啦!”——要问为啥说小胡找节骨眼,那还不明白:垫在中间不是下面埋汰不着,上面还压不破吗!老雷头边说边把棉袄垫在上边。
这时,别人也都垫上了。
于是一条新道——棉袄道铺成了。
这时候,大家也歇好了,刘队长说:“来吧!看这回的吧!”其实人们也都急眼啦,都摸起绳套,把眼睛瞪得溜溜圆,一起叫劲。
说也奇怪,车就像一只绵羊似的,跟在人们身后,服服帖帖出了泥洼子,走上干道了。
回头一看,棉袄上连泥带水压出很宽的两道车印。
车过去,人们把棉袄拾起来扔到车上。
砖车刚一进社,军属老雷头就吵吵八火嚷起来:“他妈的,这车误的真较劲!”立刻招来一帮人,他见听的人多,更来劲啦,添枝加叶活灵活现地把刚才垫道的事说了一遍。
支书亲热地说:“多亏了你们啊!快看看棉袄破没破,好叫你弟妹给补补。
”平常本来谁也不注意的棉袄,这时大家全围上来看了。
刘队长、老雷头都嘿嘿着说不用,叫大家这么一关心反有点磨不开了。
只是小胡很不安,他偷偷把自己的棉袄往大家的下面藏,像见不得人似的。
这时候,他恨不得自己棉袄上多几块泥巴才好呢!他觉得那已不是点点的泥巴,而是颗颗的奖章了。
(原载《北方文学》1958年,后收入《黑龙江短篇小说选》北方文艺出版社1963年,并被多次译介到国外)一件很小的事:拉砖的路上遇到了坑洼地,以刘队长为首的十几个人用棉袄垫了一节道,从而顺利地走出洼坑。
反映了他们大公无私的工作作风和冲天干劲。
从此文可以看出小小说与生活有着这样的关系:来源于生活,又经过艺术创造,高于生活。
有形象、有细节、有提练,最重要的,有闪光点。
所以,初学小小说的一定要大胆地写,就写你身边的生活,从生活入手,慢慢成长。
(二)小小说的名称:运用较多的有两种:小小说、微型小说。
如前述,当代中国最早出现的是1958年老舍首次提出的“小小说”的名称。
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单列有“小小说”词条而没有“微型小说”词条,只在解释“小小说”词条里有“也叫微型小说”的表达,其倡导性已经非常鲜明。
此外,还有微篇小说、掌小说、百字小说、手机小说、口袋小说、一分钟小说、一袋烟小说、e拇指小说等名称。
2008年又产生了一种更短小的文体“闪小说”,也有叫“蚂蚁小说”的,其字数规定是600字以内。
但它仍然属于小小说范畴。
如果仅从字数去规定小小说的话,古代那么多的“百字小说”又属于什么?(三)小小说的字数规定:尽管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在“小小说”词条解释时说“多在千字以下”,但在实践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规定是1500字以内,最长不超过2500字。
(四)小小说的文体意义:托尔斯泰说: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
作家蔡楠在开学典礼上发来的贺信中说:作家可以培养,小小说人人可为。
小小说不排斥新人,相反,小小说因为与生活的紧密关系而很容易使新人在某一题材上有所突破,脱颖而出,成为新星。
小小说属于大众文化。
既有通俗文学的亲民性,又有高雅艺术的高标准。
既可以以小文娱乐自己,又可以以优质的小小说作品享誉小小说界。
王蒙、冯骥才等文坛大家也都有不少小小说佳作,冯骥才老甚至因此获得“鲁奖”的首个小小说奖。
现代人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去看长小说,小小说以短小精悍的优势滋润大众的心灵。
小小说反映生活迅速及时,具有“新闻性”“特写性”,小小说写作者以文学的方式感悟当代生活,以短平快、反映生活迅速而能够更多地影响读者。
小小说的大众文化特质要求它拒绝假恶丑,歌颂真善美。
以立意为先,拒绝无病呻吟,排斥负能量作品。
很难说哪一个中国公民在其一生中没有受到过小小说的滋润,小小说对于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小小说的美学特征:(此段是重点内容,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小小说是一种对生活的发现,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虚构类文体。
它因为是虚构文体,因而必须是小说家族里的成员;又因为追求高度的简练、精粹,并且尤其注重余味悠长,而与诗有诸多美学共性。
优秀的小小说作品不但在人民大众中广泛流传,而且也深得文学“正统”的青睐,优秀小小说作品被选入大、中学教材和考试阅读试题以及被翻译成其他国家文字、收入外文书籍即是明证。
小小说主要有如下几个美学特征——(一)短小精悍小小说必须短小,但又必须出彩。
要想出彩,语言是很重要的因素;要想出彩,表达有力也是基本的要求。
如何表达有力?构思精巧、小中见大、注重思想的提炼、注重结尾的突破等是其实现的途径。
(二)构思精巧叙事性文学体裁无非是靠故事情节吸引读者的。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这“会抄”,就是故事编得巧妙。
综观几千年来的文学表达,其主题无外乎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之两端,我们现如今所有的文学表达都可以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狼来了》《龟兔赛跑》《田螺姑娘》《东郭先生和狼》《滥竽充数》《狐狸与乌鸦》《小马过河》《小时了了》等等民族文学瑰宝里找到素材的源头。
这是一种“抄袭”,但为什么文学依然这么有魅力?就是因为表达之巧妙,构思之巧妙。
可以这样理解,古典文学是根,当代文学的创新性表达是枝叶、花朵。
(三)小中见大虽然说“一滴水中见大海”是一种夸张,但一叶真的可以知秋,观一斑的确能窥全豹。
优秀的小小说就是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能够这样,小小说才算成功。
不然,就是管窥蠡测、捉襟见肘了。
(四)注重留白小小说是留白的艺术。
留白,就是以“无”胜有。
留白原本是国画艺术中的术语,应用于小小说理论在中国最早是被汪曾祺提出的:“空白,是小小说的特点。
可以说,小小说是空白的艺术。
……中国画讲究‘计白当黑’。
所谓‘留白’,简单直截地说,就是少写。
……做到句有余味,篇有余意。
”留白,是优秀小小说一直遵循的艺术规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