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版)

合集下载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学业质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学业质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二)学业质量水平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本标准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划分为五个级别的水平。

水平一和水平二是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三和水平四是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五是选修课程学习的要求。

水平二是语文学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依据,水平四是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水平五则是为对语文课程更有兴趣的学生所设的较高要求,修习情况可供高校或用人单位参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引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引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引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二)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三)重视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增进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四)重视语文课程的选择性,增强课程的时代性(五)强调语文课程的实践性,鼓励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与交流中发展(七)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三、课程目标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方面获得发展:(一)文化传承与理解(二)审美鉴赏与创造(三)思维发展与提升(四)语言运用与交流(五)文化视野与探究四、课程内容高中语文学科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下面分别阐述。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构建起来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与审美品位,以及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的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020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修订)-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2020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修订)-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2020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修订)-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文言文(32 篇)(一)必修(10 篇)见贤思齐焉”“君子喻于义”“质胜朝闻道”“《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譬如为山”“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知者不惑”“士不可以不弘毅”“文则野”“克己复礼为仁”)君子食无求饱”“之者乎”“小子何莫学夫《诗》”“劝学(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荀子》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师说韩愈阿房宫赋杜牧六国论苏洵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赤壁赋苏轼项脊轩志归有光(二)选择性必修(10 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过秦论(上)贾谊礼运(大道之行也……是谓大同)《礼记》陈情表李密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石钟山记苏轼登泰山记姚鼐(三)选修(12 篇)《老子》八章(第八章“上善若水”;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第二十二章“曲则全”;第二十四章“跂者不立”;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万物育焉;博学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礼记》《孟子》一则(敢问夫子恶乎长……则不能也)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谏逐客书李斯兰亭集序王羲之滕王阁序王勃黄冈竹楼记王禹偁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古代文论选段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诗品序(若乃春风春鸟……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

”)锺嵘与元九书(感人心者……华声,实义)白居易题画(江馆清秋……独画云乎哉)郑燮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最上……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否则谓之无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诗词曲(40 首)静女《诗经·邶风》无衣《诗经·秦风》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屈原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潜拟行路难(其四)鲍照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山居秋暝王维蜀道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将进酒李白燕歌行高适蜀相杜甫客至杜甫登高杜甫登岳阳楼杜甫琵琶行(并序)白居易李凭箜篌引李贺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锦瑟李商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登快阁黄庭坚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陆游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辛弃疾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王实甫朝天子·咏喇叭王磐附录 2 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加强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升阅读品位,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领略人类社会气象与文化,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思想文化修养,丰富精神世界。

最新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解读(2024版)

最新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解读(2024版)
(5)教师语文专业素养和教学机智亟待加强
(6)教师的视角没转换(学生视角与教师视角差异形成教 学隔膜,发现学生,就是发现自己)
2024/11/12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四个理念七个坚持
四个理念: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坚持对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坚持“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融合的课程目标。
高 中 语 文 核 心 素 养 实 施 策 略
2024/11/12
高 中 语 文 核 心 素 养 实 施 策 略
2024/11/12
今秋七年级“部编教材”如何体现课标
关键词一:立德树人 关键词二:语文素养 关键词三:阅读体系 关键词四:写作体系
2024/11/12
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
语文学习
1
2
接受学习——自主学习 独立学习——合作学习 表象学习——探究学习
评价方式:分数量化的单一模式——质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多元评价
2024/11/12
6.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重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7.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探索语文课程 的创新发展,使语文课程保持“开放”的态势,始终适应时代 的变化。
3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2024/11/12
革命传统 教育
传统文化
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
4
国家主权与 海洋意识
阅读体系
• 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课外阅读成为 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沟通课内外阅读,强调单篇阅读与整本书 阅读的结合。

高中新旧语文课程标准

高中新旧语文课程标准

高中新旧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旧变化的对比。

首先,2022版课标与2011版课标都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和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但相比之下,2022版课标更加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这意味着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2022版课标提出了语文学习的任务群,强调了学习的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相比2011版课标,2022版课标更加注重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求突出内容的时代性、典范性,同时加强不同学习内容之间的整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2022版课标注重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

同时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总的来说,相比2011版课标,2022版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注重课程的阶段性和发展性,以及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

同时更加注重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这些变化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

除了上述提到的变化,2022版课标还特别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求学生能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同时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2022版课标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其中,阅读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读懂不同领域和体裁的文本,包括文学、科技、社会科学等,能够理解和欣赏各种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语言艺术,能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评价观点等。

2024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心得体会

2024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心得体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心得体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

它们分别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新课标”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师在工作中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而且还是指明学生掌握知识的闪亮灯塔,为航行的师生指明了方向,照亮了前进的路。

学习“新课标”,我们要关注四大核心素养,所以以下我将从这几个角度谈谈我学习后的几点感悟。

01一、要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料,提高其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方面,“新课标”强调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主动积累、整理和整合语言材料,继而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规律,形成独特的语言体验,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准确有效地运用祖国的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

“新课标”指出语言文字具有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的功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身影”遍布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听、说、读、写等活动都与语言文字分不开。

在每一次的开学第一课中,我总会不厌其烦地和学生聊“什么是语文”“为什么要学语文”“怎样学语文”这三个话题。

我们从“不学《诗》,无以言”,聊到大才子苏轼满腹诗书气自华,再聊到当今外交部发言人一针见血的精辟发言等,最后得出“语文可以让生活更加美好”的结论,让他们明白了努力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在“如何学习语文”的问题上,我分别从听、说、读、写、思这几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为了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需要求他们每天坚持积累三个成语、一句名人名言、一个文学常识;坚持学习古诗文,每天翻译一首古诗,每周阅读一篇文言文(篇目从《史记》或《左传》中选择)。

另外,我需要求学生坚持阅读经典作品,并发表自己的感想……这几种方式更考验老师是否能坚持实施,所以必须要做到检查到位,鼓励到位,不能只是一头热。

学习语文重在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我们要不断地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提高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全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解读

(全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解读

(全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解读本文旨在对2023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以便广大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并实施该标准。

下面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指标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课程目标- 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具备良好的阅读、写作、听说能力。

-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意识,提高其表达和沟通能力。

-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人文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经典:学生将研究和阅读一系列中国和世界文学经典作品,培养对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文化传承: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并把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结合。

3. 跨文化交流:通过研究外国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

4. 文学写作: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5. 媒体与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对各种媒体形式的理解和利用,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评价指标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阅读能力:通过阅读理解、阅读分析等方式,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写作能力:通过写作作文、写作批评等方式,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口语能力:通过听力训练、口头表达等方式,考察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4. 综合素养:考察学生的文化意识、思辨能力、创新意识以及信息素养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情况。

总之,2023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思辨、创新和表达能力。

教师和学生应根据该标准的要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

高中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

高中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

高中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一、引言高中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是指为了适应时代变革和学生发展需求而进行的语文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高中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

二、课程目标高中新课改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现代社会中自如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思考和创新。

为实现这一目标,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1.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流利地表达思想和情感;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其能够独立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类型的文本;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能够运用语言进行创造性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内容高中新课改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言文字知识、文学知识、阅读与鉴赏、写作与表达等方面。

具体内容如下:1. 语言文字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2. 文学知识: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3. 阅读与鉴赏:包括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网络文本等方面的阅读与鉴赏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写作与表达: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叙事文等不同类型的写作与表达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高中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2. 问题导向: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4.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5. 创新实践:通过开设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最新编写-修订版)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最新编写-修订版)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此次高中语文新大纲和新教材,变化都很大。

如何用好高中语文新大纲,特别是新教材,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迫切课题。

下面,我结合个人的学习体会,提出五点建议,仅供使用的老师们参考。

一、更新语文教育观念,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高中语文新大纲和新教材,在语文教育理念上变化很大。

这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语文教育观。

我认为至少要树立下列的语文教育观:1、“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

新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既肯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明确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我认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并重的,不应该片面强调某一方面,更不能否定任何一方。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语文学科任务的认识存在一些偏颇,如过分强调工具性,热衷于大量的字、词、句、篇的机械、重复的“基本训练”,使学生陷于无边无际的题海之中,这是错误的。

但是,绝不能据此就彻底否定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我认为高中语文教育在传授适当的语文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一定要切记: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使用功能,也有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

2、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去走过不少弯路,如:有时侧重思想政治教育,忽略语文能力培养和语文知识传授;有时又干脆不提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学教育,这些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新大纲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出了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是非常及时的,也是很有针对性的。

我们认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更要提高思想水平,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文化素养,培育审美观念,锻炼心理意志,扩大知识视野等。

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21年整理)

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21年整理)

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内涵丰富的语文素养,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能适应需要,继续发展,不断提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一、课程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旨在培养具有高度的语文素养以及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的公民,使其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理解语言:能够深刻理解语言的文化底蕴、内在逻辑和表达方式,具有高度的语言敏感性和文化判断力。

2.运用语言:能够准确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写作能力达到高水平,具备语言独创性和表现力。

3.参与交流:能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与人互相合作、协调,以语言促进交流、合作、沟通,具有人际交往能力。

4.读懂世界:能够通过语文阅读,深入了解自然、社会、人文等领域的知识,具有广泛的学识和深刻的洞察力。

5.审美鉴赏:能够欣赏语言艺术、文学文化和其他艺术形式,具有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二、课程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表达:语言表达的基础,包括语音语调、语气、声音的抑扬和变化等;强调语言的实用性和交际功能。

2.写作:包括叙述、描写、议论、说明等各种文体,鼓励学生写作时发挥自己的表达特长,注重写作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3.阅读与鉴赏:通过学生阅读文学经典,了解文学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另外还包括对各种文体、各类文本的理解和鉴赏。

4.词汇与语法:教授汉语言汇的应用和语法知识,让学生掌握精准表达所需要的词汇和语法技能。

5.修辞与文学理论:包括语言文字的修辞技巧和文学理论的讲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学的创作原理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

6.文化常识:包括语言文字的历史、文化、社会、人文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

三、教学方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语文知识和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1.授课演讲:分为理论授课和生动演讲,突出思维性和交互式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授课演讲掌握语文知识和文化。

2.案例分析:选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或现实生活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文知识和文化。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目录1.概述2.总体要求3.课程内容3.1 文言文阅读3.2 文学欣赏与鉴赏3.3 作文教学4.教学侧重5.评价方式6.教育意义7.结语概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对高中语文教学和学习的要求和指导原则,2017年发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有效适应新时代语文教育的要求,2020年修订版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继承前者优点的基础上,对一些内容和教学侧重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教学需求。

总体要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的总体要求依然强调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化品位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宗旨。

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丰富的文学知识和良好的写作能力。

课程要求突出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语感和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

课程内容为贯彻总体要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的课程内容更加全面、严谨、深入。

3.1 文言文阅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传统经典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更加强调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突出解读文言文的语言文字特点,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古代文化、历史和人文精神。

3.2 文学欣赏与鉴赏在文学欣赏与鉴赏方面,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更加注重对我国古代文学名著的理解和欣赏。

同时也对现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进行加强,引导学生开拓思路,提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3.3 作文教学在作文教学方面,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强调学生的审美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写出具有时代特色和艺术美感的作品。

教学侧重为了更好地贯彻课程内容的要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对语文教学的侧重点进行了规定和强调。

在教学内容上,强调要注重文言文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意蕴和内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结构(一)设计依据1.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设计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课程。

2. 从祖国语文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所涉及的语言学习素材与运用范例、语文实践的话题与情境、语体与文体等,覆盖历来语文课程所包含的古今“实用类”“文学类”“论述类”等基本语篇类型。

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着眼于培养语言文字运用基础能力,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

3. 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

这些学习任务群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

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旨在引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力求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

1. 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体现层次性与差异性。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由若干学习任务群构成。

不同学习任务群具体的学习内容有所区别,体现不同的学习要求;必修的学习任务群构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内容的基本框架,体现高中阶段对每个学生基本、共同的语文素养要求;选修的学习任务群则是在此基础上的逐步延伸、拓展、提高和深化,以满足学生对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水平语文素养的追求。

(二)结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 个学习任务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与2017版的不同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与2017版的不同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与2017版的不同一、引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导高中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语文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在不断修订和完善。

本文将对比分析2020修订版与2017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同之处,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教学目标的变化2020修订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

同时,修订版还强调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相比之下,2017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更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实用性。

虽然也提到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并未像2020修订版那样明确和突出。

三、教学内容的变化1. 语言文字运用2020修订版更加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同时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相比之下,2017版更注重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教学,如字音、字形、词语等。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写作技巧和方法的训练。

2. 文学鉴赏与创造2020修订版更加注重文学鉴赏与创造的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相比之下,2017版对文学鉴赏与创造的教学相对较少,更注重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

在写作教学中,也更加注重写作技巧和方法的训练。

3. 文化传承与理解2020修订版更加注重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高等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最新修订精编版)

《高等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最新修订精编版)

《高等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最新修订精编版)高等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3最新修订精编版)1. 导言- 本标准旨在指导高等教育语文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养。

2. 课程目标- 通过高等教育语文课程的研究,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和素养:1. 水平领会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包括语法、词汇、拼音和汉字;2. 能够读懂并理解各类文本,包括文章、新闻、评论和学术论文;3. 具备有效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4.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评估和解读各类语言信息;5. 熟悉和尊重中华文化,理解文化背景对语言的影响。

3. 课程内容- 高等教育语文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语音语调:包括汉语拼音、声调、语音转换等;2. 词汇语法:包括基础词汇、常用表达、语法结构和句型;3. 阅读理解:包括对不同文本类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 写作表达:包括写作技巧、写作风格和文体;5. 口头表达:包括演讲、辩论和口语交流技巧;6. 文化意识:包括中国文化传统、社会俗和礼仪等。

4. 课程实施- 高等教育语文课程应具备以下特点和策略:1. 综合教学:采用综合教学方法,结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2. 多样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项目和口头表达;3. 实际应用:注重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职业领域中;4. 创新探索: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和语文实践的探索。

5. 评价标准- 高等教育语文课程的评价应综合考虑以下方面:1. 知识掌握: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2. 应用能力: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3. 表达能力: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4. 批判思维:学生对语言信息的分析和评估能力;5. 文化素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

6. 总结- 高等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能力,提升他们的沟通和思维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高中语文新课标解读2024版

高中语文新课标解读2024版

高中语文新课标解读2024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是指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标准,它包括了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

2024版的高中语文新课标是对之前版本的修订和完善,内容更加贴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2024版高中语文新课标。

一、教材选用高中语文新课标对教材选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要选用符合时代精神和学生认知水平的教材。

教材要充分体现多元文化、科技发展、社会变革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当代社会,培养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高中语文新课标在教学内容方面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在阅读、写作、表达等方面的训练。

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新课标对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审美情感、文化素养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同时也要求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能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评价方式在评价方式方面,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表现和潜力,避免以分数评价为唯一标准。

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能力,鼓励学生在语言表达、创意写作、团体合作等方面做出突出表现。

五、教学方法高中语文新课标对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教学环境高中语文新课标也对教学环境提出了要求,强调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推崇团队合作、互助互补的学习氛围。

教室要布置整洁、明亮,教学设备要齐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2024版的高中语文新课标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评价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几个方面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和要求,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0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修订)-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2020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修订)-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劝学(学不可以已 …… 用心躁也) 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谏太宗十思疏 师说 阿房宫赋 六国论 答司马谏议书 赤壁赋 项脊轩志
《荀子》 司马迁
魏征 韩愈 杜牧 苏洵
王安石 苏轼
归有光
(二)选择性必修( 10 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 难为俗人言也) 过秦论(上) 礼运(大道之行也 …… 是谓大同) 陈情表 归去来兮辞(并序) 种树郭橐驼传 五代史伶官传序 石钟山记
科学与人文方面的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一)必修( 10 篇)
文言文( 32 篇)
《论语》十二章( “人而不仁 ”朝“闻道 ”君“子喻于义 ”见“贤思齐焉 ”质“胜 文则野 ”士“不可以不弘毅 ”譬“如为山 ”知“者不惑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 之者乎 ”小“子何莫学夫《诗》 ”君“子食无求饱 ”克“己复礼为仁 ”)
散文,如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叶圣陶散文等。
剧本,如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 亭》、郭沫若《屈原》、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莎士比亚《哈 姆雷特》等。
语言文学理论著作, 如吕叔湘《语文常谈》、朱光潜《谈美书简》 、 爱克曼《歌德谈话录》等。
当代文学作品, 包括反映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 建 议教师从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下列篇目仅为举例。 这些内容,既可以作为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文“ 学阅读与写作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外“ 国作家作品研习 ”等学习任务群的备选,也可以推荐学生在课外阅读。
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 《孟子》 《老子》 《庄子》 《史记》等。 诗歌,如毛泽东诗词,郭沫若、戴望舒、艾青、臧克家、贺敬 之、郭小川等的作品;海涅、普希金、惠特曼、泰戈尔等的作品。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原文
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注重语文的应用性特征,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口语、书面语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必修课必须突出课程的基础性,使学生具有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文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的文化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选修课的特点是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同时也还承担“基础性”的教育任务。
(四)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2学分。半个学期(约36学时)完成一个课程模块。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也有利于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和多样的学习需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学或者重新学习某个模块的内容。
(二)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图示。
(三)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实行学分制,必修课程10学分,选修课程最高可达14学分。
高中语文课程,无论必修还是选修,其内容和目标要充分反映时代的要求,注意和现代生活相联系,体现现代的思想意识、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对于传统的经典作品,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现代的观念,在历史的背景下去感受和思考。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手段也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来自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二)课程基本理念
2、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课程应帮 助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 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几个方面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 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 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思维发展与品质
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文学科的“本分”
应用能力 审美能力 探究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教育的任务
文化传承与理解
提升文化意识和理解
语言建构 与运用
• 积累与整合 • 语感与语理 • 语境与交流
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
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 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 交流沟通。
• 意识与态度
• 选择与继承 • 包容与借鉴
• 关注与参与
文化理解与传承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及在语文学 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 态度。
语文核心素养水平分级描述
每个核心素养分为三级,为课程设置和学业质 量标准提供依据。
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通过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品味语言艺 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 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 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 和高尚的品位。
文化理解 与传承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 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 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能在生活、 学习和工作中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形成良好的思想 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 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作用
三、课程结构
3.坚持整体性原则。若干的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若 干学习任务群组成必修课、选修课学习模块。
学 习 任 务 群
在课程内容部分具体阐述
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学习情境和学习方法的建议; 必要的学习资源或获取的途径; 学习评价的要求和建议。
三、课程结构
(二)结构
必修课,开设2个学期,7项学习任务群,8学分,共同基 础(学业水平) 选修一,开设2个学期,8项学习任务群,6学分,高考需 要 选修二,开设2个学期,8项学习任务群,9学分,个人兴 趣(自主招生)
个体心智的成熟程度,对自我、他人、社会、人生的认识 、理解和感悟。
品性修为的发展境界,是以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 观)和道德修养为核心的自我成熟和成长。
是教育“使人成其为人”的根本,是统摄所有其他核心素 养的枢纽。
语文核心素养框架设计路线
•内涵阐释
•水平描述
•框架结构
•要素提取
语文核心素养框架结构
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学习内容的选择满足不同的个性需求,学习方式
要变革,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开展跨文化跨媒体的 多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
二、课程目标与学科核 心素养
(一)总目标 高中语文课程根据“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从知识和能
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课程目标 ,是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语文 学习活动,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 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各个方面都获得 进一步的发展。
的具体化。 •学生学习该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
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 键成就。
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学科特色核心素养。 带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依托于具体学习领域的特定符号系
统和知识体系。 第二层次:跨学科的共通素养。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合作、社会交往和沟通、 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等。 第三层次:自我成长层面的素养。
思维发展 与品质
• 直觉与灵感 • 联想与想象 • 实证与推理
• 反思与创造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发展 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 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审美鉴赏 与创造
• 体验与感悟 • 欣赏与评价 • 表现与创新
审美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 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基本思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四、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标准 五、实施建议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 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水平1 必修,共同基础,学业水平测试。 水平2 选修1 ,高考的要求。 水平3 选修2,个性发展的需要。 水平分级VS三个要素(层次)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1.以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为纲,充分体现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 层次性,体现语文核心素养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2.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 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在特定的语文情境中进行,以单一 的或活综合的学习项目为载体,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 验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二)课程基本理念 3、响应时代的召唤,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
力的培养…课程设计应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情景…要 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 ,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追求思维的 创新、表达的创新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二)课程基本理念 4、遵循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的统一,构
二、课程目标与学科 核心素养
(二)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 品质或能力。
•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 内的,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品质。 •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 •合作能力、探究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