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范畴理论解读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征-2019年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文学语言的特征及其认知分析

文学语言的特征及其认知分析

文学语言的特征及其认知分析
文学语言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文字表现形式,贯穿着一种独特的文学主义风格,在抑扬顿挫的句式中彰显出文学的绚烂而抒情的文艺华彩。

文学语言的特征之一是其极具表现力,它可以准确而生动地描述一个场景以及人物的性格和感受,从而表达作家对某一特定对象的内心情感,展现出作家创造力卓越的文学风格。

文学语言的另一个特征是其抒情性强,它生动而朴素,贴切而悠远,以一种非常优美的文字抒发甚至深刻的情感,使人感受到作家的仰望与深情厚至。

通过文学语言,作家不仅能够表现自身的思想感情,还能够诠释其它更为深刻的文学文化思想,把特有的文化意义发挥到极致,使文学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智识层面。

文学语言的认知分析包括语义分析、情绪分析和文本分析。

语义分析指的是分析文学作品当中所用词汇的含义,了解其作者用词之间的深层次对应,以此来深入理解文本的深度内涵。

情绪分析指的是捕捉作家的情感描写,从而继续分析其他情绪要素,从而揭示文学作品真实的内涵。

文本分析指的是整体上分析叙述结构,包括文本整体形式,出现文学手法,以及特殊选择等,全面了解文本主题,以更加准确的文学理论来解读文学作品。

文学语言是高等教育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内涵,还能够让文学作品充满生机,从而营造一种历久弥新的的文学文化氛围。

1.试述文学形象的特征

1.试述文学形象的特征

1.试述文学形象的特征
文学形象指的是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动物、事物等具体形象化的存在。

以下是文学形象的几个特征:
1. 具体性:文学形象通过描述细节和描写特征来使读者形象化地感知到。

通过精确的描绘方式,读者能够直观地想象出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以及行为举止。

2. 独特性:文学形象通过独特的特征和个性来区别于其他形象。

每一个文学形象都有其独特的背景故事、情感体验和个人特点,使其在作品中成为独立的存在。

3. 意象化:文学形象不仅仅是对现实的直接描写,更多的是通过象征、隐喻和比喻等手法来传递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

通过抽象、间接和多义的表达方式,读者可以在文学形象中找到更深层的含义。

4. 可塑性:文学形象既是作者心灵的产物,也是读者心灵的投射。

每个读者对文学形象的理解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因此形象的意义和形象的形态能够因读者的不同而产生多种可能性。

总之,文学形象通过具体性、独特性、意象化和可塑性等特征,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和富有内涵。

阅读者可以通过文学形象来感受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人生观,同时也可以在不同的文学形象中找到自己的共鸣和启发。

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的形象性,是指文学创造出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第一,形象性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

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首先感知的往往是具体生动的文学形象;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也主要凝结在作家创造的各具生气的文学形象之中。

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必须诉诸直观可感的形象,这也是文学这门艺术的基本要求。

与哲学主要用概念、科学主要用定理和公式抽象地反映客观世界不同,文学主要是用感性具体的艺术形象反映客观与主观世界。

鲁迅认为,文学作品虽然不能像科学那样对事理进行细密分析,但能够将人生道理通过辞句描写的形象直接让读者领会,这就进一步阐明了文学形象具体可感的基本特点。

第二,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具体可感的形象不存在文学作品中,而且也同时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自然环境和教学科研活动中。

生活中的真实形象诚然在任何时候都是文学形象的源泉,但不同的是,文学形象主要是作家的艺术心灵创造的产物,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精神活动的结晶。

文学形象不仅可以保留现实形象(包括社会形象和自然形象),本身具有外部特征和情感、智慧、个性、理想等。

文学形象是以个双面镜,可以同时映照出社会的真实状况和作家的丰富心灵。

文学形象比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更集中、更典型,更能体现人类生活和精神
的多样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文学形象的不同主要在于它内在于形象的鲜活生气和深厚意蕴。

文学形象不仅是具体可感的,而且是生动灵活、意蕴丰富的;不仅能够细致再现对象的外部特征,更擅长深入表现对象的精神世界。

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的特征

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的特征

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的特征一、生动形象的描写文学语言的特征之一是生动形象的描写。

通过描写人物、事物、场景等,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中,葬礼上的墓地被描写为一片“狭隘的土地”,“俨然是一副晦暗的景象”,这样的描写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阴冷、凄凉的氛围。

二、深入细腻的心理描写文学语言的特征还包括深入细腻的心理描写。

通过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中,主人公通过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他疯狂的思维和对社会的不满。

三、丰富的修辞手法文学语言的特征还包括丰富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能够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危乎高哉!斯人也,何可言哉!”,通过反问的形式表达出对时代动荡的忧虑之情。

四、独特的叙述结构文学语言的特征还体现在独特的叙述结构上。

作者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回环、闪回等手法,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例如,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中,故事以主人公墨尔索的审判和死刑执行为线索,通过不断回忆和叙述,逐渐揭示出墨尔索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五、多样的语言风格文学语言的特征还表现在多样的语言风格上。

作者可以根据作品的主题、情感等,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使作品更具个性和独特性。

例如,韩寒的散文《后会无期》采用了幽默风格,通过诙谐有趣的叙述,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吐槽。

六、富有节奏感的句子结构文学语言的特征还包括富有节奏感的句子结构。

通过运用平仄、押韵等手法,使句子的音韵和谐,增加文章的韵律感。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三句诗以平仄对立、押韵呼应的方式,形成了韵律悠扬、优美动人的节奏。

七、精炼的语言表达文学语言的特征还体现在精炼的语言表达上。

作者通过精选词语、精确词义,使语言更加简练、精确。

例如,余华的小说《活着》中,“他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呼吸着,吃着,睡着,发烧着,哭着,笑着。

文学理论 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理论 文学的形象性

二、托物言事的蕴涵性

魏源: “词不可以径也,则有曲而达焉; 情不可以激也,则有譬而喻焉。《离骚》 之文,依诗取兴,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 君王,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虹龙、鸾 凤以托君子,飘风、雷电以为小人,以 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棼为谗构。” (《诗比兴笺序》。)
二、托物言事的蕴涵性

Hale Waihona Puke 黑格尔:“遇到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 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 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或内容。前一个因 素——即外在的因素——对于我们之所 以有价值,并非由于它所直接呈现的; 我们假定它里面还有一种内在的东西, 即一种意蕴,一种灌注生气于外在形状 的意蕴。那外在形状的用处就在指引到 这意蕴。”
三、因小见大的概括性



《锄禾》 阿Q形象 祥林嫂形象 吴荪蒲形象 贾府的衰落 孙悟空的形象 诸葛亮的形象
四、以情动人的感染性

文学形象具有感染性,文学形象的感染 性来自情感的力量。文学形象的情感内 涵有如一根纽带,连接着作者和读者, 它使得这二者在同一个点上发生共振并 从而得到沟通。
三、因小见大的概括性

在中外文学艺术的长廊中,大凡成功的 形象都能对事物的本质、规律作出有力 的概括,而这种概括性乃是一种具象概 括性。
三、因小见大的概括性



巴尔扎克指出:“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 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它 类似总结。” 刘勰:“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亚里士多德:“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 味。”
四、以情动人的感染性

《白毛女》演出发生士兵枪打演员事件。 清代女子阅读《红楼梦》抑郁而死。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 林黛玉听戏文

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点

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点

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点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是指通过画面感强、具有感官直观性和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来使读者形成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形象性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通过丰富的用词、细腻的描写和想象力丰富的表达方式来丰富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力。

下面将通过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点。

首先,形象性可以通过细腻的描写来体现。

如《红楼梦》中,对黛玉的描写“双溜翠珠笋,柔丝冠白鹤,寒光凝碧网络,风起生香雪。

面如滢渤波,目若秋波盈;窈窕春袭袭,龙翻江宛逶。

”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使人们可以清晰地想象出黛玉的容貌,从而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其次,形象性还可以通过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实现。

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将疯子比作“活生生的紫萝兰”,紫萝兰在封建社会被视为瘴癖,而疯子在封建社会也被认为是瘴癖,通过比喻,鲁迅生动地刻画出疯子的形象,使其更加深入人心。

形象性还可以通过语言的音韵、韵律以及节奏感来传达。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流畅韵律、恰如其分的停顿营造出一种宁静、幽远的氛围,给人以美好的心境和直观的感受。

形象性还可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实现。

如《红楼梦》中,对席梦思湖的描绘“席梦思湖并不很大,南北长数里,东西宽一二里。

湖上两现抛冰。

冰上桨船参差,皆是胜光的琼花白粉,四面上下三层楼那片风光四下里挂翠缨,人面皆黄金眼”。

通过对湖的形象描绘,将湖的美轻轻别置,给读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另外,形象性还可以通过隐喻来表达。

如《射雕英雄传》中,金庸通过对杨康性格的描写暗喻了他的反派本质,“两只眼睛嵌得紧紧的,小小的眼珠甚是锐利,不过一眨一眨间,便露出了无尽的阴谋!”通过这种巧妙的隐喻,金庸生动地揭示了杨康内心深处的阴暗和欺骗本性。

从范畴理论解读文学语言形象性特征

从范畴理论解读文学语言形象性特征

从范畴理论解读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征摘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用其范畴化理论对文学语言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其下义层次范畴词在文学作品语言中的运用,以发现语言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性、准确性、表意性、美感性等特征,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和作者。

关键词:范畴理论文学语言形象性美感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因而也就具有语言符号这一基本特征。

符号是词汇指称的一种表现形式,人们从日常的会话到会话的记录,再到最后文学作品的形成,都是由一个个孤立的词联结而成,再由因习惯而约定俗成的语法规则将其所涵盖的意义表达出来,形成由符号(客观世界)→意义(主观世界)的表达式,我们都知道符号是一种象征,因此词汇不仅能够传情达意,还具有显像功能,将我们在世界所看到的、脑海中所想象的事物一一呈现出来。

虽然作者提供给我们的只是语言,但经过复杂的信息转换,形象就会在想象中再现或幻化出来。

文学的语言不像绘画艺术的色彩和线条,直接诉诸人的感觉器官,语言以更为直接的方式唤起人类的想象力,以表象的方式作用于欣赏者的再创造。

二范畴理论与文学语言1 范畴理论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ory,亦称类典型理论,以下简称原型理论)是认知语言学提出的重要观点,其哲学根源于wittgenstein的“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研究。

在此基础上,美国心理学家rosch提出了“类典型及基本层次范畴理论”。

rosch对不同文化的范畴形成进行比较,发现许多范畴都是围绕一个类典型(prototype)而构成的,判断某物体是否归入某范畴,不是看它是否具备该范畴成员所有的共同特性,而是看它与其类典型之间是否具有足够的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

典型理论指的是在同一范畴中,各范畴成员所具有的特征不尽相同,有的特征多,有的特征少,呈现出隶属度的变化。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指的是,人们对外部杂乱无章的世界进行了范畴化的划分,那些具有显著特征的基本物体构成了基本层次范畴。

谈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原型及基本层次范畴论-2019年精选文档

谈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原型及基本层次范畴论-2019年精选文档

谈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原型及基本层次范畴论-2019年精选文档谈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原型及基本层次范畴论1. 引言哲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等历来都关心一个重大问题即语言与认知的问题。

认知语言学也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欧洲兴起的新的语言学科。

认知语言学是在反对60-70年代以生成语法为首的主流语言学基础上建立的,提出了语言与认知不可分隔这一崭新的认知语言观,强调了语言并不是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而是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的感知。

其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哲学,这里的经验主义不是指人被动的感知,而是指人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基本感觉。

赵艳芳(2000:10)指出认知语言学是基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学科。

认知语言学近年来研究的焦点有意象图示(image schema),象似性(iconicity),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及原型理论基本层次范畴等。

2. 范畴化的原型理论范畴可以由一个事物和其类似事物构成或一类事物及其包含事物构成。

赵艳芳(2000:55)指出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即范畴化过程(categorization),其结果即认知范畴(cognitive category)。

传统范畴理论强调范畴有明确的边界,范畴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特性并且地位平等。

随后被维特根斯坦发现了其局限性,他认为游戏范畴并不符合传统范畴理论。

例如打球,游泳,下棋和打牌都称为游戏,但这些游戏有的为了娱乐,有的是为了锻炼,有的需要技巧等。

总之,游戏这一范畴边缘是模糊的,它是由各种不同游戏之间相互交织的相似性组织起来。

维特根斯坦认为范畴成员之间只有某些共同特性即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范畴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并且范畴成员之间的地位不平等,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间的区别。

原型与基本层次范畴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Eleanor Rosch 提出。

(完整word版)文学语言的特点

(完整word版)文学语言的特点

(完整word版)文学语言的特点摘要语言有文学语言和非文语言之分,其区别就表现在各自不同的特征上。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物和思维过程。

文学语言的特征究竟有哪些?目前文论界和修辞界尚无定论,对文学语言特征一些主要特征的归纳尚有争议,笔者倾向于较为常见的五性说,本文试图在当代学者对文学语言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情意性、音乐性、丰富性以及独创性做一浅析和归纳。

关键词:形象性,情意性,音乐性,丰富性,独创性(完整word版)文学语言的特点文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指的是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狭义的文学则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

[1]与之相对应,“文学语言”也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广义的文学语言,作为语言学上的一个术语,是指一切加工规范的全民语言。

它包括科学技术、新闻政论、公文事务以及文学作品等所运用的书面语言。

而狭义的文学语言仅指作家作品所用的语言,即“文艺语言”,也称之为文学作品的语言。

本文所论述的是狭义的文学语言的特点。

确定了文学语言的概念之后,我们还需要对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加以区分。

在甄别这二者的过程中,文学语言的特点也随之明晰。

有研究者认为,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是两套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认为它们在各自的领域范畴内,各自既有自身不可僭越的游戏规则和表达方式,又承担各自不同的来自于受众的阅读期待的独特品质.前者的话语系统要求其语言以真实、准确、规范、凝练为主要特点;而后者则有更广阔却相对更模糊的想象性、边缘性、多义性的特征。

[2]文学语言虽然允许有某种灵活变通不尽遵守语言常规的地方,但事实上文学语言并没有在普通语言之外,另创一套语法和词汇系统。

它使用的还是我们平常使用的那套语言。

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点

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点

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点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是指文学语言所指称的对象具有形象逼真性和具体可感性的特点,它诉诸接受主体的各种感官,能引起接受主体丰富的形象联想。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生活中有形有象的事物再现出来,如叙事性作品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等;二是将生活中无形无象的事物即思想情感形象化。

如王朔称跳崖自杀为“尝尝自由落体的滋味,默默地躺在深山,血沃中华。

”如李煜在词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的前三句,每一句都是三个不同意义的词语的排列,但当它们被放在一起构成一首诗(小令)的时候,词语的孤立意义让位于丰富的合成意境,以一个“断肠人”的意象串联起咀嚼不尽的审美内涵。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意象既使作者的哀愁具有具体的表现形式,又使作者的情感与环境的寂寞、荒凉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意境,而读者也通过这些意象窥探到了作者长年漂泊的哀愁。

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

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

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文学语言,作为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具有独特而丰富的特征。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组合,更是作者用以表达思想、情感、描绘世界的精妙工具。

下面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深入探讨文学语言的几个主要特征。

一、形象性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是指它能够通过生动、具体的描绘,让读者在脑海中构建出清晰、逼真的画面或场景。

比如,在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这段文字通过细腻的描写,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将济南冬天的雪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象。

再比如,杜牧的《江南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用“千里莺啼”“绿映红”这样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声音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江南的春天之中,感受到了那无边的春色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情感性文学语言往往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抒发了对祖国大地深深的热爱和眷恋,那种强烈的情感通过文字直击读者的心灵。

又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开篇一连串的叠词,将作者内心的孤独、凄凉和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她在国破家亡后的沉痛心情。

三、含蓄性文学语言常常具有含蓄委婉的特点,不直接说出本意,而是通过暗示、隐喻等手法让读者自行领会。

第九讲 范畴理论与语义范畴分析

第九讲 范畴理论与语义范畴分析
(2)投射模式

椅背 汽车前面有个足球(足球前面有个汽车?) 布 娃娃前面 讲台前面 相片(左二)
(3)镜像模式

思考:为什么 桌子上有本书/?书下有个桌子 教室里有个人/?人外有个教室

动词与处所方位词的关系(略)
3、数量范畴
1)名量:
专用:一本(书)
两张(地图) 三件(衣服) 四 双(鞋) 五亩(地) 三袋(米) 四杯 (酒)

小猴跳在马背上 小猴在马背上跳

1)跟动词有关的时间范畴 (2)类似时体范畴的意义 谈了/谈着/谈过(完成/进行/经验) 谈起来/谈下去(开始/持续) 你刚说什么来着/他什么时候进的城(己然)

2、空间范畴
任何事物都在空间中,表达空间有
方位处所名词:(桌子)上 介词:在,从,到…


描写:
2)职业专业>专有名词
衔位>职位称呼 通用处所>专有处所 大地点>小地点 东>西>南>北

解释:
认知显著性
3)时间>空间>颜色>外观>质料>功能
对立项少>对立项多

解释:
认知显著性
4)下雨了吗 不早啦 (啦=了啊) 走波 (波=吧2呕) 己经有婆家了呗
再思考: 他贪污了公司一笔巨款 她骗了男方不少彩礼 他送老师一束花 他泼小李一身水

他贪污了公司的一笔巨款 她骗了男方的不少彩礼 *他送老师的一束花 *他泼小李的一身水
“内”形状:内、里、中
“上”形状:上、下
“外”形状:前、后、左、右、东、西、南、

文学形象的特征

文学形象的特征

文学形象的特征文学形象的特点:概括起来,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心象性、概括性和符号性的特点。

首先,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是指,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

但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并不排斥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

这是因为虽然文学形象却因为语言的中介而成为一种间接性的存在,但语言能唤起相应的表象,使人产生形象感,这是文学形象所以能获得具体可感性的心理基础。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虽说给文学接受带来了一些不便,它远不像视觉形象那样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对于文学形象的感受和理解要求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基础,但是也正是这种间接性给文学形象的创造与接受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它不像其他艺术形象那样定型化,更能给人以主观的感受,使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丰富它,具有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的天地,使文学形象有了独特的魅力和无穷的意味。

其次,文学形象具有心象性。

文学形象需要依赖接受者的想象方可存在,说明文学形象实质上是一种意象或心象。

文学形象的心象性,是指人们在接受文学形象时的心理活动其实是一种和语言密切相关的表象运动。

文学可以将本身不具形体、难以捉摸的心理活动转化为使人能感知的艺术形象,即心象性形象。

心象性不仅见于个别诗句,有时候整首诗所展现的就是一个心象性的文学形象。

现代小说也由追求物象描写而趋向追求心象性形象。

不能把文学形象片面地理解为可以“目睹”的“图画”。

它既有“图画”的物象,又有作家的“意象”“心象”成分,或者没有“物象”,整体上就是一个心象性的文学形象。

此外,文学形象还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我们把文学形象能够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称为文学形象的概括性,这是文学形象的一般性特征。

文学形象的概括并不都是如过去我们理解的通过个别来反映一般,而是可以借助多种艺术手法,如由少及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等,传达出丰富内涵,这也正是文学形象的价值所在。

原型范畴理论和现代汉语新词语-2019年精选文档

原型范畴理论和现代汉语新词语-2019年精选文档

原型范畴理论和现代汉语新词语中国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之一,在我国,古代书面――文言文的使用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初,根据阅读先秦典籍的需要,人们抓住汉字,分析它的形体,讲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传统语文学。

虽然语言的研究由来已久,但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不过是近40年的事。

认知语言学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这表明了语言研究新的发展趋势。

一、新词语的产生和词汇研究(一)新词语产生的三个时期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慢慢加深,许多新词语也应运而生。

20世纪30年代,白话文运动的兴起使得很多新词语得以进入书面语系统中,为书面语注入了很多新的元素。

这是汉语新词语产生的第一个高潮;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主义制度扎根于中国,这时,产生了许多带有时代特色的新词语。

这是汉语新词语产生的第二个高潮;改革开放以后,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新词语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这是新词语产生的第三个高潮。

(二)词汇研究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符号,用它可以对现实现象进行分类、定名,因此,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一般都以词作为基本单位。

词语研究是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受到语言学理论的指导和影响。

1.传统语文学对词汇的研究在现代语言学产生之前,传统语言学就对词汇有了广泛的研究。

归结起来,传统语文词汇学理论产生并服务于以下三个领域:词源分析;修辞教学;词典编纂。

2.结构主义语义学对词汇的研究总的来说,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对语义学的兴趣不大。

只有英国的乌尔曼等少数人作了比较细致的语义研究。

结构主义语义学的主要成就就是研究词与词之间的同义关系、下义关系、反义关系。

[1]此外,转换生成语义学是结构主义语义学的高峰。

3.认知语义学对词汇的研究认知语义学是当下语义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关于语义学研究的主要成果有20世纪60年代Berlin & kay的色彩范畴理论、Rosch的原型范畴理论、Laykoff和Johnson的隐喻理论等。

试述文学形象的特征

试述文学形象的特征

试述文学形象的特征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是作者通过文字所创造出来的具有形象特征的人物、事物或场景。

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特征:一、形象具有鲜明性文学形象在创作中必须具有鲜明性,即通过文字描写,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场景形象的特征。

这种鲜明性可以通过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手法来实现。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描写,使他们的形象具有了鲜明的特征,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的性格、气质等方面的特点。

二、形象具有生动性文学形象在创作中必须具有生动性,即通过文字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场景形象的真实感。

这种生动性可以通过描写细节、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实现。

例如,在《西游记》中,作者通过对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的描写,使他们的形象具有了生动的特征,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真实存在感。

三、形象具有艺术性文学形象在创作中必须具有艺术性,即通过文字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场景形象的美感。

这种艺术性可以通过运用修辞手法、词语选择等手法来实现。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

四、形象具有符号性文学形象在创作中必须具有符号性,即通过文字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场景形象所代表的意义。

这种符号性可以通过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来实现。

例如,在《老人与海》中,作者通过对老人和大海的描写,使得老人所代表的意义和大海所代表的意义相互呼应,达到了符号性的效果。

综上所述,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具有鲜明性、生动性、艺术性和符号性等特征。

只有在创作中充分运用这些特征,才能够创造出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

浅谈文学的形象特征

浅谈文学的形象特征

浅谈文学的形象特征之吉白夕凡创作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甲李津 09523017一、形象性:文学的形象性是文学形象所表示出来的生动具体、宛在眼前的特征,文学形象是根据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美学蕴涵的艺术画面,这一艺术画面由人物、情节、局面、环境、景物等构成,但一般是以人物形象为中心,其他形象都从属于人物形象,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而文学形象的美学蕴涵由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意蕴灌注而成,同时又与作家对于社会人生的体验、认识、思考和态度相连。

可见文学的形象性具有特殊的规定性和丰富的内涵。

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直观性、形象性。

但是文学在形象性上,是其他艺术载体当中最弱的。

一幅画,在视觉上是真正直观的,画一棵杨树就是杨树、一个美女就是美女、一个风景就是风景,画耶稣就是耶稣,画圣母就是圣母,是非常直观的,甚至光线、色彩、轮廓、情调,哪怕是比较抽象的,所表达的那种对比、衬托都是直观的。

戏剧在舞台演出的时候也给你极真切的感觉,音乐虽然没有可视的形象,但你在听觉上可以感受到,对你的听觉器官发生作用,也是最直接的。

但是文学形象不是一种精确的、定型的形象,它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

文学形象的模糊性是由语言的双重功能(符号语言与情感语言)、概括性、间接性以及文学接受过程中的主观差别性造成的。

它使文学形象丰满多值,使文学意境富有飘逸美,并以此调动读者的审美创造力,是文学艺术具有无穷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而,文学形象的模糊性是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应该掌控的一个亮点。

形象所使用的语言,作为一种情感语言,它最忌直露,清晰明白,使人一览无余。

它必须留下许多未定点,以使读者拥有充分的想像空间,也就是要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文学形象具有象外之境和味外之旨。

同时形象的创造完全是作家的一种个人化的言语过程,作家虽然也得使用语言系统即必须以公共语义为基础,但作家在使用的过程中已对其进行了主观的改造,即对公共语义进行了灌注生气的情感化的处理,从而使语言发生了扭转和偏离,不单是形象而且使整个文本的结构都形成了深浅两个条理。

论述文学形象的特征

论述文学形象的特征

论述文学形象的特征文学形象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文学形象中,既包含客观的描写,又包含作家的主观情感和思想。

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使得文学形象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是主客观的统一体。

2. 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文学形象是虚构的,但同时又符合生活本质和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具有真实性。

这种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使得文学形象既有虚构性,又有真实性,是虚实相生的艺术品。

3. 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每个文学形象都是独特的个体,但同时又包含了其他类似人物的共同特征。

这种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使得文学形象既有独特性,又有普遍性,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体。

4.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每个文学形象都有名姓、相貌性格等具体而确定的特征,但解读这些特征时,不同的读者可能会产生不完全相同的解读结果。

这种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使得文学形象既有确定性,又有不确定性,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体。

此外,文学形象还具有以下特点:1. 具体可感性: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其具体可感性的特点体现在它以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生活。

2. 艺术概括性:文学形象具有概括性,它通过个别反映一般,通过偶然反映必然。

同时,文学形象的概括性还体现在它能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3. 审美理想性:文学形象必须体现作家的审美理想,而正确的审美理想则通过个别人物表现出时代精神和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

4. 感受个性化:在创作过程中,作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色和创造才能,让每个读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欣赏和评价作品。

综上所述,文学形象的特征包括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具体可感性、艺术概括性、审美理想性和感受个性化等。

这些特征使得文学形象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类心灵世界。

试述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

试述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

文学形象的特点主要有:第一,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举例时可列举两例,一类是写实型的,主要谈作者对生活原型的加工提炼,以证明貌似客观,实有主观因素;一类是抒情或者象征型的,必须从荒诞的外貌中,举出这个形象的客观依据,以证明貌似主观化的形象,实有客观根据。

第二,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文学形象,一方面是假定的,不是生活本身,有的甚至与生活本身的逻辑也不一致;另一方面,它又来自生活,能使人联想起生活,使人感到比真实的生活还真。

这就是文学形象假定性与真实性相统一的特征。

这中间虚拟性和假定性是文学形象的前提性条件。

那么,怎样使它与真实性统一起来呢?这就要假定得合情合理。

所谓“合理”,是指文学形象真实性的客观规定性。

也就是指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不管读者面对着多么荒诞虚妄的文学形象,他都可以用自己生活中体验到的“理”加以衡量,如读者觉得合理,就是真实,否则就是不真实。

当然,“合理”,有时也意味着合乎理想,凡是合乎读者理想的形象,读者也会认可。

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和情节。

所谓“合情”,是指文学形象必须反映人们的真实感受和真挚感情。

而合理与合情相比,“合情”的因素往往比合理更有能动性:一是可以把看来不真实的细节升华为艺术真实,如李白写道:“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二是当客观真理与主观情感发生矛盾时,艺术的原则是牵理就情,如《牡丹亭》中写到人能死而复生。

总之,文学形象是在“合情合理”的尺度上实现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第三,文学形象是一般和个别的统一。

文学形象总是具有“以少总多”,“万取一收”的艺术效果,又称文学形象的概括性。

第四,文学形象是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

由于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的形象不是直观的而是想象的,它形成可感的艺术形象主要靠读者的想象来完成。

因此,作品首先要为这种想象提供一种限制性要素,使想象在一定范围,按一定的性质和方向去发展,这就形成了文学形象确定性的一面;同时,在上述前提条件的制导下,文学作品还必须为读者的想象提供一种可发挥性要素,这就形成了文学形象的不确定的一面。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是什么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是什么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是什么画家用色彩、线条等表现手段构成具体而确定的图像,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文学家则借助文学语言这个特殊工具描绘人生图画,在读者的想象世界里间接地构成鲜明而丰富的艺术形象。

高度的形象性,是文学语言的突出特征。

不少人都读过叶圣陶的童话《一粒种子》。

这粒种子外表很漂亮,传说能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

它先后落在国王、富翁、商人和只想升官的士兵的手里,任他们如何精心栽培,就是不肯发芽。

后来,它被一位勤劳的农民种进庄稼地,很快出现了奇迹:“田中心的一方泥里,有碧绿的一线露出了。

隔几天,碧玉一般的茎条挺出来了。

再隔几天,开出一朵美丽到说不出的花来,颜色是红的。

那朵花放出浓厚的香气……”看到这里,读者的心情总是既快活,又多少有点不满足。

读者还想知道:这花究竟是怎么开的:究竟美在哪儿?要是这两点不写清楚,种的“神奇”就要大打折扣了。

作家觉察了,他在重新出版旧作时,把上述文字改成下面这个样子:“没几天,在埋那粒种子的地方,碧绿的像小指那样粗的嫩芽钻出来了。

又过几天,拔干,抽枝,一棵活象碧玉雕成的小树站在田地里了。

梢上很快长了花苞,起初只有核桃那样大,长啊,长啊,像橘子了,像苹果了,像柚子了,终于长到西瓜那样大,开花了。

瓣是红的,数不清有多少层,蕊是金黄的,数不清有多少根。

由花瓣上,由花蕊里,一种新奇的浓郁的香味放出来……”这回,可把开花的经过和情状明白、具体、饶有情趣地说出来了,特别是把“美丽到说不出的花”,明白、具体、饶有情趣地说出来了。

明白、具体、饶有情趣,正是文学语言形象性的体现。

叶圣陶在创作过程中,尽量剔除模糊、笼统、抽象概念的语言,代之以生动活泼的形象化语言。

把“像神仙的显现一样,起初模糊,后来清晰”改成“像黄昏时星星的显现一样,……”(《古代英雄的石像》),把“他说着,重又开始跳跃。

尾和鳍的尖端都运着十二分的力,不要说别的部分了”改成“鲫鱼大声喊着,又用力向上跳,这回用了十二分的力,连尾和鳍的尖端都挺了起来”(《稻草人》),把“他的身体多瘦,多难看”改成“瘦猴!真难看”(《皇帝的新装》),都反映出作家对文学语言形象性的理解和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范畴理论解读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征
i=r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因而也就具有语言符号这一基
本特征。

符号是词汇指称的一种表现形式,人们从日常的会话到会话的记录,再到最后文学作品的形成,都是由一个个孤立的词联结而成,再由因习惯而约定俗成的语法规则将其所涵盖的意义表达出来,形成由符号(客观
世界)f意义(主观世界)的表达式,我们都知道符号是一种象征,因此词汇不仅能够传情达意,还具有显像功能,将我们在世界所看到的、脑海中所想象的事物
呈现出来。

虽然作者提供给我们的只是语言,但经过复杂的信息转换,形象就会在想象中再现或幻化出来。

文学的语言不像绘画艺术的色彩和线条,直接诉诸人的感觉器官,语言以更为直接的方式唤起人类的想象力,以表象的方式作用于欣赏者的再创造。

二范畴理论与文学语言
1范畴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ory ,亦称类典型理论,以下简称原型理论)是认知语言学提出的重要观点,其哲学根源于
Wittgenstein 的“家族相似性”( family resemblance )研究。

在此基础上,美国心理学家Rosch提出了“类典型及基本层次范畴理论”。

Rosch 对不同文化的范畴形成进行比较,发现许多范
畴都是围绕一个类典型( prototype )而构成的,判断某物体是
否归入某范畴,不是看它是否具备该范畴成员所有的共同特性,
而是看它与其类典型之间是否具有足够的家族相似性( family
resemblance )。

典型理论指的是在同一范畴中,各范畴成员所具有的特征不尽相同,有的特征多,有的特征少,呈现出隶属度的变化。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指的是,人们对外部杂乱无章的世界进行了范畴化的划分,那些具有显著特征的基本物体构成了基本层次范畴。

些基本层次范畴能让我们付出最小的认知努力而收获最大量的信息。

在基本层次之上,还有一层更抽象、更具概括性的上义层次范畴
( superordinate categories ),如植物,其概念模糊,涵盖面广,
人们无法对其形成概念,只能通过具体的植物种类将其具体化,从英语语言学的角度看,在这一部分多为集合性名词;而在基本层次之下,则有较具体、较少概括性的下义层次范畴
subordinate categories )如杨树,树木的一种,由此可以看
出这一层次的词汇较为具体,并且可以区别于其他事物。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范畴可分为三个层次:上义层次范畴、基本层次范畴和下义层次范畴,
即植物f树f杨树。

这三个层次结构之间呈现出一种上下级关系,即上一层次总是包含下一层次,也称为内
),它们形成了一
属原则(the principle of class inclusion
种“金字塔”式的结构。

而在这三个层次中,基本层次范畴最为重要,它和上义层次
范畴相比更为具体,但又不如下义层次范畴具体,该层次范畴词汇带有普遍性和具体性的特征,一般说来,基本层次范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经验感觉上的完整性;(2)心理认识上的易
辩性;(3)地位等级上的优先性;(4)行为反应上的一致性;
5)语言交际上的常用性;(6)相关线索的有效性;(7)知
识和思维的组织性。

而这七个特点在上、下义层次范畴,则并不能完全体现。

下义层次范畴是寄生于基本层次范畴的,具有寄生性,它比基本层次范畴更加具体和特殊,它们与认知背景、文化特征密切有关。

一般说来,处于这个层次上的观念往往具有更多的社会文化特征,在跨语言对比时可发现更多的差异。

2文学语言
谈到文学语言的特征,大致有形象性、含蓄性、多样性、音乐性、准确性、情意性、暗示性、口语性、独创性、模糊性、美感性、变异性等。

在这里只探讨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美感性、准确性。

文学语言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要与文学的特点、作家创作的特点、读者的审美需求等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语言的特点密切相关,文学语言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是作家根据创作需要挖掘语言
能量”的结果。

只有形象化的语言才能把文学作品所反映和表现的对象,惟妙惟肖地描写出来,给读者如临其境的美感,以唤起他们的情感和想象力。

作家能否充分巧妙地显示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是创作文学作品成败的关键之一。

其次,从文艺心理和接受美学来讲,文学语言的形象性也非
常重要。

由于生动、鲜明的形象,容易增强读者的内心感受,产生共鸣,
所以我们在欣赏形象化的文学语言时,往往有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呈现在眼前,从而在美妙的画卷中受到感染,引发遐想。

最后,文学语言具有形象性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就是语言本身具有的指物性。

语言具有指物性这并不是大家的共识。

黑格尔曾经指出:“诗人所给的不是事物本身而只是名词,只是字,在字里个别的东西就变成了一种有普遍性的东西,因为字是从概念产生的,所以字就已带有普遍性。

”因此他认为,“我们要把我们所意谓的一个感性存在用语言说出来是完全不可能的”。

3范畴理论在文学语言中的运用
文学作品中优美语言大都具有生动、鲜明形象性。

在文学语言的形象描绘中,文学语言形象地传递出思想感情的鲜明性。

文学语言的生动性能使呆板的变为活跃的,无声的变为有声的,枯燥的变为有趣的。

实践证明,生动的语言,一定是具有形象性的额;而形象的语言又都具有一定的生动性。

而这些具有形象性的语言大都属于下义层次范畴。

例如,澳大利亚女性作家凯瑟琳•普理查德在其小说《库娜图》一书的第一章中,有一段对周围环境描写的语句:
Trunks of gum trees were chalk white all along the dry bed of the creek ,and beyond the creek ,bare and red,soared
the ridge of dog—toothed hills ,their lower slopes tawny with spinife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