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汉文化的发详地
cctv品牌广告语
![cctv品牌广告语](https://img.taocdn.com/s3/m/a409027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f.png)
cctv品牌广告语以下是一些央视品牌广告语:
1. 央视,你值得拥有!
2. 央视,让世界更贴近你!
3. 央视,感受真实,触摸真心!
4. 央视,送给你最精彩的文化与历史!
5. 央视,领略最新科技成果!
6. 央视,向您呈现最有艺术感的生活!
7. 走进多情山水,拥抱绿色三明。
8. 泉城——济南。
9. 山水太行,丰采新乡。
10. 浙江富阳市:富春山水,孙权故里。
11. 汉文化的发祥地——汉中。
12. 山水甲天下,魅力新桂林。
13. 古都——西安。
14. 新赣州,新旅游,新感受。
15. 浙江嘉兴市:水都绿城,休闲嘉兴。
16. 海洋天堂草原魅力青城——中国呼和浩特。
17. 中国新疆——掀起你的盖头来。
18. 小商品的海洋,购物者的天堂———义乌。
19. 帆船之都“青岛”。
20. 江苏常熟市:世上湖山,天下常熟。
21. 丝绸之路起点——西安。
22. 中国四大名玉独山玉之乡——南阳。
关于汉中的介绍
![关于汉中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4cfb38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9.png)
关于汉中的介绍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地处秦巴山区西段,北靠秦岭,南倚巴山,是一块由汉江和嘉陵江滋润的美丽而富饶的盆地。
汉中古城筑于公元前451年,为史料记载全国最早筑城者之一,距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
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设汉中郡。
汉中是刘邦的“始封之地、兴王之所”,是汉文化的发祥地。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在这里称王崛起,奠定了汉朝四百年基业,这里还演绎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登坛拜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历史典故。
汉中是古丝绸之路的源点。
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在这里出生成长、走向世界,开通了横贯东西方文明的古丝绸之路。
汉中是蜀汉之争咽喉要地。
一代名相诸葛亮屯兵定军山下,北伐曹魏,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篇章。
以张骞墓、拜将坛、古汉台、饮马池、褒斜栈道及其摩崖石刻、武侯墓、武侯祠、张良庙、蔡伦墓祠、定军山、古阳平关、山河堰、张鲁城为代表的“两汉”“三国”历史遗存驰名中外。
全市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张骞墓),世界灌溉工程遗产1处(“汉中三堰”:山河堰、五门堰、杨填堰)。
汉江(古称汉水)发源于汉中,位于南北结合地带,其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古人类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空间,成为古人类栖息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母亲河。
汉中龙岗寺古人类遗迹和李家村、何家湾古文化遗迹、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等遗址证明自150万年到6000年前的漫长历史时空中,人类的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沿汉江上游活动迁徙。
汉中盆地湑水河两岸出土了700多件商代青铜器,被称为“城洋
铜器群”,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是最杰出的青铜器代表群之一,证明在夏商周时期汉中有发达的青铜文明,是联系南北文化的纽带。
汉中资料
![汉中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f41f122eefdc8d376ee327e.png)
汉中汉中市,位于中国地理版图中心,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最好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中国最美十大城镇,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地,被誉为“汉人老家”。
汉中地处陕西南部,与西安、宝鸡、安康、广元、巴中、陇南市相连。
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是汉王朝的重要发祥地,也与汉族这一称谓的形成有直接不可替代的关系,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水的源头,秦巴地区三大中心城市之首,是西安天水城市圈和成渝城市圈的重要连接枢纽,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汉中盆地,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因境内洋县生存有世界濒危鸟类、“世界珍禽”—朱鹮,故又被称为“朱鹮之乡”。
现辖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勉县、西乡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1区10县及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汉中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1] 。
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等,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珍稀动物,自然环境与物产非常丰富。
拥有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被公认为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最好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汉中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地,2015年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城镇”,中国最美油菜花海城市,是一座山水相依的“千年古城”。
城市百科景点美食文化人物历史自然建设学校中文名称汉中市外文名称Hanzhong City 别名褒国、梁州、天汉、兴元府、南郑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西南地区,陕西省西南部下辖地区1区10县及1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政府驻地汉台区民主街电话区号0916 邮政区码723000 地理位置中国西南地区、陕西省西南部、汉水上游、秦巴谷地面积27246平方千米人口343.81万人(2015年底抽样公报常驻数据)方言西南官话-成渝片-汉中话[1]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西汉三遗址、褒斜栈道、武侯墓、张良庙、南湖、定军山、黎坪等机场汉中城固机场火车站汉中站、略阳站、阳平关站车牌代码陕F 城市精神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市花旱莲市树汉桂行政区划代码610700 高等学府陕西理工大学、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市鸟朱鹮城市节庆汉中油菜花节、柑橘节地区生产总值1064.83亿元人民币(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31031.04元人民币(2015年)历史名人刘邦张良萧何韩信张骞蔡伦户籍人口385.21万(2016年)目录1 历史沿革? 民国以前? 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2 行政区划3 地理环境? 位置? 地貌? 气候? 水文4 资源? 生物? 矿产5 经济6 人口7 交通? 铁路? 航空? 公路8 社会? 对外交往? 市花市树? 科教卫生9 旅游10 荣誉11 文化艺术? 民俗风情? 传统民居? 地方特产12 历史大事汉中历史沿革 编辑汉中位于华夏版图之中心,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刘邦西汉王朝的发祥地,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的军事要地,杰出的政治、军事人物张良、韩信、萧何、张鲁、诸葛亮、曹操、刘备、夏侯渊、黄忠、姜维、马超、张飞、吴玠、吴璘、方孝孺、李自成等都在汉中留下深深的足迹。
汉中汉文化的内容
![汉中汉文化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1a9d6e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d.png)
汉中汉文化的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汉中,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这里是关中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许多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被誉为“汉文化圣地”。
汉中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早在西周时期,这里就是重要的军事重镇。
随着历代王朝的更迭,汉中逐渐成为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
汉中的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传说,还有着独特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
汉中的文化传统主要受到了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影响。
儒家讲求仁爱和道德规范,强调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怀;而道家则追求自然和谐,主张顺应自然、顺势而为。
这两大思想在汉中的地域中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汉中文化。
在汉中,人们尊儒尚道,安享清静生活。
每逢传统节日,汉中市民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巴山夜宴,这是汉中一年一度的盛大祭祀仪式,各地人士会聚集在巴山古道上共享美食,舞狮祈福,祈求家庭幸福平安。
在汉中还有着许多闻名遐迩的历史遗迹,如汉昭帝陵、青仓山石窟、镇南关等。
这些遗迹见证了汉中文化的繁荣和辉煌,也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
汉中人民热爱传统戏曲和音乐艺术,汉剧、秦腔、琉璃灯戏等是汉中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形式。
这些表演形式多以古代战争、历史典故为题材,情节曲折、唱腔婉转,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汉中的传统手工艺也非常丰富多彩,如羊皮画、剪纸、木雕等。
这些传统手工艺不仅体现了人们的智慧和技艺,更传承了汉中地区独特的文化精神。
如今,这些传统手工艺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保护,成为了汉中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汉中的汉文化是一种充满着传统和现代元素的独特文化形态,它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我相信,在不断的发展和传承中,汉中的文化将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和弘扬做出新的贡献。
【2000字】第二篇示例:汉中,位于陕西省中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汉中得名于秦惠文王,既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又是魏、蜀的主战场
![汉中得名于秦惠文王,既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又是魏、蜀的主战场](https://img.taocdn.com/s3/m/176eba7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4.png)
汉中得名于秦惠文王,既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又是魏、蜀的主战场汉末三国时期的“汉中”地区,以其特殊的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在那段激荡的历史年代,留下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传说及名胜,是汉末三国时期魏、蜀两大集团倾尽全力在益州地区争夺的主战场,被后世称之为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那么,为什么汉中地区在当时如此重要呢?笔者结合相关史料及文献中的记载,对古汉中地区做一个简单的概述。
“汉中”一词的由来;“汉中”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早期。
据《史记·秦本纪》中的记载,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秦国的国君赵驷率部攻打楚国,秦军一路势如破竹,略其属地六百多里。
战役结束后,秦惠文王为了方便管理攻占的土地,在该地设置了汉中郡。
这即是“汉中”一词出现在史料中的最早记载。
据唐代的《括地志》载,初设汉中郡的治所,位于如今的陕西省汉中市以东的南郑县,该地正好处于汉水的中游,所以,以水、地为名,取名为“汉中”。
汉中郡初始的地域非常广,其辖境除了如今陕西省的汉中、商洛、安康等三个地市之外,还包括了湖北省十堰市及甘肃省陇南、宝鸡等地市的部分地区。
由此可见,汉中郡最初的地域,相当于如今的一个省级单位。
另据《汉书·地理志》载,汉中郡在历史的沿革过程中,治所及辖境在两汉时期曾出现过多次变动。
西汉时,汉中郡的治所移到了如今的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
西汉武帝时期的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中郡划归益州管辖,至东汉时,汉中郡治所又移回了南郑县。
此外,汉中郡的辖境也在两汉时期逐渐萎缩,至汉末三国时期,其辖境已经变为了如今的汉中市地区,即夏、商、周时期的“褒国”全境。
汉中地区的地貌及水系;北魏时期编撰的地理类书籍《水经注》中,以汉中地区的古沔水为线索,按照该水系的源头、流经地域及沿途的人文、地理、经济、民俗、古迹等各方面,进行了一个详细的记述。
据该书载,古沔水的源头,即是如今的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的“玉带河”。
汉中国家级历史文化景区点增至10个
![汉中国家级历史文化景区点增至10个](https://img.taocdn.com/s3/m/20481b6727d3240c8447ef45.png)
开明寺塔:位于汉中洋县城内。唐初建开明寺,开元年间(713~741)建塔,为砖体结构,共十三层,高约30米,须弥座,密檐式。塔顶盖以半圆形的覆钵及八边形的刹柱和宝盖,座基以上各层,高度和直径均自下而上缩小。二层以上,塔身四面有佛龛52个,佛龛内均有石雕的佛像,饰有方形单层小塔100个,各层四角有风铃。
汉中境内的10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景区点分别是: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褒斜道石门坐落在陕西省汉中石门国家水利风景区内。 褒斜道是古代著名的跨越秦岭的通道,它贯穿秦岭山脉,道的南口是“褒谷”,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北口称“斜谷”,在陕西省眉县,全谷长250公里,统一名为“褒斜道”。 褒斜道石门位于峡谷栈道南端的一段隧道,褒斜道石门是汉代开凿的,门洞通长16.3米,宽4.2米,南口高3.48米,北口高3.75米。是世界最早的人工隧道。 石门摩崖石刻中保存有大量的题咏,最为著名的是“汉魏十三品”,其中又以《石门颂》最为珍贵。
日前,国务院又公布了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此,陕西汉中境内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景区点已达10个。
汉中位于陕西省南部,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汉中文化底蕴厚重,是汉文化的发祥地。公元前312年秦惠王首置汉中郡以来,自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漫长的岁月中,这块史称“天汉”的古老土地数度辉煌,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秦末楚汉相争,被封为汉王的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在汉中筑坛拜将,举雄才、出奇兵,建帝业,其王朝以“汉”冠名,继而有了汉人、汉民族、汉语、汉文化之称谓。三国时期,汉中这块“栈阁北来连陇蜀,汉川东去控荆吴”的战略要地曾演绎了多少英雄故事。刘备早年在汉中称汉中王,被称为中华民族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在汉中屯兵八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死后葬于汉中定军山下,同时,这里还养育了“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长眠着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者蔡伦。历史上很多的杰出人物都在汉中留下了足迹。胜迹历历,史册煌煌,汉中市1994年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汉中简介
![汉中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75e8328ed630b1c59eeb5be.png)
我的家乡美——汉中汉中,简称“汉”,是汉家的发祥地。
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江横贯其中。
汉中历史悠久,自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为秦36郡之一,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特用“汉”字为号,建立王朝(留有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饮马池等遗址。
)成就了汉室天下四百多年,自此,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
三国时期,汉中是魏蜀两国兵戎相见的主战场,老将黄忠在汉中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骁将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一代名相诸葛亮在汉中屯兵八年,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最终归葬定军山下,其安息地武侯祠,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
这里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和葬地,三国大将魏延葬地。
韩信、诸葛亮、曹操等帝王将相曾在这里建功立业,李白、杜甫、陆游、苏轼等伟大诗人曾探访、辗转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留下了瑰丽的墨迹诗章。
据文献载:“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汉中”。
石门栈道系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穿山隧道。
镌刻于石门之上而现存于汉中市博物馆的《汉魏十三品》,不仅是艺术研究价值极高的书法珍品,而且是宝贵的考古和文学资料。
汉中还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先念、徐向前、王震、汪锋等同志都曾在这里战斗过。
汉中是一个天然“聚宝盆”。
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形成汉中盆地。
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极为丰富。
充沛的雨量,温湿的气候,繁茂的林木,孕育着富饶的生物遗传资源朱鹮、羚牛、华南虎、金丝猴、大熊猫等珍禽异兽。
景观:汉中博物馆、武候祠、武侯墓、朱鹮自然保护区、南湖风景区、南沙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五龙洞森林公园、灵岩寺、张赛纪念馆、留候祠、蔡伦墓祠等。
两汉三国文化 魅力小城汉中
![两汉三国文化 魅力小城汉中](https://img.taocdn.com/s3/m/6defa228b4daa58da0114ad1.png)
• 我的家乡,位于陕西西南 部的一个小城市,有一个 让人很亲切的名字------汉 中
• 汉中,一个让人听起来非常亲切的 名字,被誉为“汉家发源地,中华 聚宝盆”,汉中是汉文化,汉语言 的发源地。汉中历史文化沉积丰厚, 我们顺手可列出许多风云人物,汉 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造 纸术发明者蔡伦、凿孔西域的张骞、 千古一相诸葛亮。。。。。。
6拜将台
• “拜将台”是汉朝元年(公元二零六年)刘邦 受封“汉中王”屯军汉中,拜韩信为大将时举 行仪式的“坛”。(即《史记淮阴侯列记》记 载的“设坛场”的“坛”)。
• 拜将坛位于汉中城区,地处闹事,占地六 公顷。汉中城南郊区,菜哇碧绿,榆柳成 行,这里有两座土台,这是拜将台。
二 产品开发
• 作为与两汉三国文化密切相 关的汉中,在拥有了如此多 的历史文化底蕴下,开始对 自有的这些资源进行了开发。
• 相信大家都知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历史 典故,当年刘邦被项羽封与汉中,为了消 除项羽的戒心,刘邦火烧栈道 • 然而当刘邦储蓄好兵力之后,在韩信的建 议下,大肆修建栈道,暗地却从陈仓出蜀, 进入关中,夺取关中并最终成就汉朝基业。
• 栈道文化在是汉中的宝贵文化之一,作为 一种交通史上的奇迹,一直被国内外的学 者所推崇,想象一下2300年前的人们在如 此的条件下修筑如此浩大的工程,不由让 我们产生尊敬之心。
四 开发建议
• 1 加大城市宣传,增加知名度。 • 2 举办更多的旅游文化节,借此吸 引更多喜欢两汉三国文化的人。 • 3 将汉中与两汉三国文化紧密结合, 以此来扩大宣传的针对性。 • 4 改善景区交通,食宿条件,使得 人们在旅游中更觉便利性。
谢谢 观赏
3 蔡伦
• 蔡伦(61?~121)字敬仲,汉族, 东汉桂阳郡人。我国四大发明中造 纸术的发明者。作为一名古代宦官, 他曾在昂贵的丝绸和竹板上书写过, 但是,他发明了造纸术,用树皮、 鱼网和竹子压制成纸。造纸术的发 明彻底改写了后世中国乃至世界的 历史,也使蔡伦屹立于古今中外的 杰出人物之列。
游汉中兴汉胜境作文
![游汉中兴汉胜境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37eed3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64.png)
游汉中兴汉胜境作文初夏的汉中,微风习习,阳光不燥。
我沿着星汉景区青石板路走。
青砖绿瓦的仿古建筑散发着久远的古韵,精美的石雕,依稀诉说着发生在汉中的久远往事。
汉中作为汉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我一砖一瓦的寻找属于汉中的荣耀和往事。
汉中瑰宝旅游景区兴胜景,位于汉中市汉台区兴汉新区。
以汉文化为主题的古典园林建筑,让我们在视觉震撼中穿越回几千年的汉代,亭台楼阁的汉代建筑气势磅礴,把我们带到那个古老的年代。
谈到中国的历史,汉朝是一个强大的王朝,是继秦朝之后的一个统一的王朝,持续了405年。
从汉朝开始,就有了汉族。
我们会写汉字,会说汉语,汉朝对我们影响很深。
漫步中国文化古董博物馆,时光仿佛穿越历史的云雾,带我们回到汉朝的辉煌时代。
温馨的灯光,多彩的装饰,在静谧安宁中,感受中国汉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体验汉族人民古老的传统生活方式。
以汉水的自然生态源头为根,以汉初的历史辉煌为背景,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汉代历史画卷。
兴汉整个景区可分为汉文化博物馆、汉乐府、兴汉城市展览馆、汉人故里街、丝绸之路风情街五大主题聚落。
我最喜欢的是汉文化博物馆。
每个场馆都有不同的主题。
通过灯光和木雕,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古典而宁静的环境。
没有复杂多变的灯光闪烁,却能在灯光中静静感受到汉文化的博大精深。
发生在汉朝的故事是导游讲的。
游览星汉景区最有仪式感的方式就是汉服出行。
如果没准备好,景区有很多汉服款式可以租。
在这里,连导游的小姐姐都穿着漂亮的汉服。
在一个安静的大厅里,穿着汉服,静静地坐在桌前,临摹一首古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这是一个仪式,让每个人都静静地坐着,专注于一件事。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汉代出了著名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和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陕西汉中人张骞和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乃至欧洲的陆路交通,也开启了汉朝的经济繁荣。
此后,中国人通过这一渠道向西域和中亚国家出售丝绸、茶叶、漆器等产品。
共建美好家园汉中作文400字左右三年级
![共建美好家园汉中作文400字左右三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48556d9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cd.png)
汉中位于陕西南部的一个盆地,是著名的历史古城。
刘邦、诸葛亮都在汉中建立了军事基地,汉中也是汉文化的发祥地。
这里风景优美,是旅游的.好去处,汉中还是世界珍稀动物大能猫和朱鹮的家园。
这里四季分明春天百花争妍,尤其是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远远望去就像金色的海洋。
夏天的晚上很凉爽,白天可以去汉江边抓知了,还可以划船。
秋天瓜果飘香,苹果、桔子、石榴、柿子堆得像小山。
冬天不太冷,有时会下雪,但是建在紫柏山顶的滑雪场里有很厚很厚的雪。
汉中的美食也很有名,热面皮、菜豆腐、浆水鱼鱼、罐罐茶、还有闻名中外的肉夹馍。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汉中,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很想来看看呢!。
汉中简介介绍
![汉中简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e8a818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a.png)
CHAPTER 01
汉中概述
地理位置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地处秦 岭与大巴山之间,属于汉中盆地
。
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9′108°16′,北纬32°08′-33°52′。
东与安康市、西与宝鸡市接壤, 南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交界
交通状况
交通建设
01
汉中市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
网络逐渐形成。
交通发展
02
近年来,汉中市积极推进交通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
系,提高交通便捷性。
公共交通
03
汉中市积极推广公共交通,建设公交车站、增加公交车次等措
施,方便市民出行。
CHAPTER 06
汉中未来展望
城市规划
,北与西安市、咸阳市毗邻。
历史背景
汉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许多朝代的重要行政区域 。
汉高祖刘邦在此建立汉朝,因此汉中也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汉中曾是蜀汉、南北朝、隋唐等朝代的重要割据重镇,也是明代红巾军起义的根据 地。
文化特色
汉中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其 中最著名的当属汉中汉文化。
社会治安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
为了保障城市居民的安全,汉中市计划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加大对 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建立安全防范体系
为了提高城市的安全防范水平,汉中市计划建立完善的安全防范体 系,加强社区安全建设。
加强公共安全宣传
为了提高城市居民的公共安全意识,汉中市计划加强公共安全宣传教 育,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
汉中汉文化的内容
![汉中汉文化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0167a0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4.png)
汉中汉文化的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汉中是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个古老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汉中汉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文化之乡,历代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被世人称赞为“蜀汉之地、中国之根”。
汉中汉文化的传承源于秦代,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时,有众多工匠和士兵定居在这里,使得当地文化得到了丰富的发展,特别是铁器生产和建筑技艺方面,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迹和传统工艺。
汉代时,创立了蜀汉王朝的刘备曾在汉中建都,使汉中成为了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留下了许多宫殿、庙宇和古迹,成为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中汉文化最为著名的要属汉中木版年画。
这种传统的年画起源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汉中木版年画以其造型生动、色彩鲜艳、富有民俗风情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的高尔夫”。
印有典故、寓意、祝福等各种画面的木版年画,传统的制作工艺细致繁复,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一幅作品。
汉中木版年画不仅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更是一种体现了传统民俗文化的珍贵遗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汉中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古代,曾经有许多文人雅士在汉中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白居易的《长恨歌》,这些名篇不仅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也使得汉中成为了文人墨客的胜地。
汉中还是中国陶瓷的重要产地之一,出产的汉中青瓷,工艺精湛,色彩雅致,被誉为“中国瓷器之乡”。
汉中的传统文化不仅体现在其艺术品和建筑物中,更体现在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和传统节日中。
比如每年的春节,当地民间会举行大型的庙会和花灯灯会,民众穿着传统的汉服,吃着特色美食,庆祝传统的节日,弘扬汉文化。
当地人民习俗淳朴,劳作勤勉,尊重传统礼法,注重人情义理,传统的汉中文化精神贯穿于当地人们的生活中,是他们的骄傲和自豪。
汉中汉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汉文化发祥地
![汉文化发祥地](https://img.taocdn.com/s3/m/6734ead6b9f3f90f76c61b32.png)
汉文化发祥地---汉中,位于秦巴山麓,汉江之滨,自古就有“天汉”、“天府”之美称,现今更有“西北小江南”和中国历史文化魅力名城之美誉,陕西省汉中监狱就座落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
陕西省汉中监狱始建于1808年,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监狱旧址位于汉中城区培德街一号。
为摆脱场地狭小、设施陈旧的发展困境,按照全国监狱布局调整要求,2002年6月,监狱整体搬迁至汉中市区北郊。
新监距市中心6公里,占地270余亩,拥有5.36万平方米的现代建筑群,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是现代化程度较高的高度戒备监狱。
监狱关押全省重刑及三次以上犯罪的罪犯。
现警力310名,押犯2700多名。
在老一代监狱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汉中监狱曾率先建成西部地区第一所部级特殊学校,率先在全省推行规范化管理,创建成全省首个关押男性罪犯的部级现代化文明监狱,在汉中监狱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分监区标准化达标、管教工作标准化达标、监狱管理工作标准化达标,规范化工作上水平等牌匾)然而,2009年3月1日两名罪犯集体脱逃案件的发生,给汉中监狱造成了不良影响,更暴露出监狱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安全意识、管理实践、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
“有大略者必善谋。
”自2009年6月始,监狱新一届领导班子对“3.1”事故进行深刻剖析,痛下决心,扎实整改。
秉承“改革创新、勇创一流”理念,不断创新思路,规范管理,凝心聚力,共谋发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
走过鲜花盛开的春天,迎来硕果飘香的金秋,监狱实现了连续28个月未发生安全事故,各项管理规范运行,经济效益跨越式发展。
(推出片名)凝心聚力铸警魂创新工作促发展规范管理保安全———陕西省汉中监狱规范化管理年活动纪实提高安全意识强化人防核心新一届监狱领导班子立足于监狱事业发展需要,以监狱安全为首任,牢记事故教训,确定每年3月1日为汉中监狱“警醒日”,举行防脱逃演练。
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监狱党委提出了树立“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从提高道德修养开始,稳定狱内秩序从规范管理入手,确保监狱安全从升华忠诚奉献入手”的新理念。
汉中博物馆对联
![汉中博物馆对联](https://img.taocdn.com/s3/m/c486736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8.png)
汉中博物馆对联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汉中博物馆简介
2.汉中博物馆的对联背景
3.汉中博物馆对联的内容及意义
4.汉中博物馆对联的艺术价值
5.结语
正文
汉中博物馆位于我国陕西省汉中市,是一座集历史、艺术、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该馆以其丰富的文物藏品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参观的重要景点之一。
在汉中博物馆的入口处,有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
这副对联的上联为“汉家发祥地”,下联为“中华聚宝盆”,横批为“汉中博物馆”。
这副对联简洁明了,既表达了汉中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又揭示了它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上联“汉家发祥地”,意指汉中地区是汉朝的发源地。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其创立者刘邦就出生在汉中。
这副对联强调了汉中博物馆所处的地理位置,使游客一目了然地知道这里是汉朝的发源地。
下联“中华聚宝盆”,形象地描绘了汉中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藏品。
汉中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包括石器时代、商周、秦汉等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文物。
这些文物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横批“汉中博物馆”则点明了这副对联的主题,让人们更加明确地知道这是一副为汉中博物馆而创作的对联。
汉中博物馆的对联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而且其书法艺术也颇具价值。
这副对联的字体为行书,书写流畅、端庄大气,给人以美的享受。
从中可以看出,创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精通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总之,汉中博物馆的对联是一副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佳作。
它不仅展示了汉中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和文物藏品,还体现了创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
古代汉中是现在的哪里
![古代汉中是现在的哪里](https://img.taocdn.com/s3/m/3b3da33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9.png)
古代汉中是现在的哪里
古代的汉中指的是陕西省汉中市。
汉中市,简称“汉”,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
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
汉中市因汉水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汉”之美称。
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陕南地区最大城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连接枢纽,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汉中的历史发展如下:
1、约120万年前,在汉江沿岸的今梁山镇龙岗寺地区就有古人类活动,龙岗寺遗址是我国发现的为数不多的超过10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存。
龙岗寺古人类遗址公园的文化面貌接近北首岭中期前段,属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较早的阶段。
2、夏代,境内有褒国。
《国语·郑语》及《史记·周本纪》中均记有夏末褒国国君化龙故事。
褒国地望约在今汉中地区中部汉江以北、秦岭以南一带。
3、商代:此地属褒国(汉江以北)及古蜀国(汉江以南)。
4、西周先后属梁州、雍州。
境内仍有褒国,为周朝“南国领袖”,又称周南(国务院公布汉中为历史文化名城,称汉中上古时期为周南)。
5、春秋战国时,汉中境内为南郑地,先后分属于秦国、蜀国。
6、战国中期,南郑是秦蜀争夺的要地。
前451年,秦国进攻南郑,蜀人一时手忙脚乱,人力粮草等补给供应不上,丢失了南郑,秦左庶长修筑南郑城。
蜀人在其后的10余年时间里,不断集结兵力反攻,最后将南郑艰难夺得。
公元前387年,秦国再度大举进攻蜀国,夺取南郑,但不料,蜀国再次反攻,占据南郑。
汉中——汉文化的发详地
![汉中——汉文化的发详地](https://img.taocdn.com/s3/m/18571482195f312b3169a5a5.png)
汉中位于陕西省南部,秦岭北立,巴山南卧,中部是美丽富饶的汉中盆地,母亲河汉江发源于汉中宁强县,自西向东流经其内。
这里自然和人文景观名播中外,地理物候环境得天独厚,素有“西北小江南”、“金瓯玉盆”等美称,是中华大地上一颗璀烂的明珠。
汉中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公元前312年秦惠王首置汉中郡以来,自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漫长的岁月中,这块史称“天汉”的古老土地数度辉煌,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
秦末楚汉相争,被封为汉王的刘邦以汉中为发详地,举雄才、出奇兵,建帝业,其王朝以“汉”冠名,继而有了汉人、汉民族、汉语、汉文化之称谓。
三国时期,汉中这块“栈阁北来连陇蜀,汉川东去控荆吴”的战略要地曾演绎了多少英雄故事。
被称为中华民族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在汉中屯兵八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死后葬于汉中定军山下,同时,这里还养育了“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长眠着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者蔡伦。
历史上很多的杰出人物都在汉中留下了足迹。
胜迹历历,史册煌煌,汉中市1994年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汉中由来汉中的称谓由来已久。
据史记载,汉中其名甚古,地名源于汉江,《史记·高祖本记》注引载“梁州本汉中郡,以水为名”,《汉中志府》也说:“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汉中”。
也就说汉中的地名至今至少有几千年了,有史据可考从汉中建郡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汉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纪名区。
汉中是人类及中华民族的重要发详地。
据史料记载,汉中与“华夏”一词密不可分,古代称秦岭为华山,称汉江为夏水。
而秦岭呵护和汉江滋润着的丰水宝地就是汉中,可以说汉中是华夏文明的发详地。
另据新华社1998年3月29日播发的消息说,在我国“江、淮、河、汉”四条大河中,尤以汉江水质最好。
汉江居于我国南北结合地带,其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空间,成为古人类栖息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母亲河。
大量的考古发现证明,汉水中上游为猿人走廊,自150万年到20万年前的漫长历史时空中,人类的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
汉中,刘邦发迹地不得不说的故事
![汉中,刘邦发迹地不得不说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886156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b.png)
汉中,刘邦发迹地不得不说的故事丨刘樱姝 丨图虫创意 摄图网“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写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而汉朝一个非常重要的重镇,那就是汉中。
”余秋雨先生对汉中的赞誉,让我们知道汉中是全体中国人的“老家”,“每次来汉中当作回一次家。
”汉中与汉朝的关系要从汉王刘邦说起。
刘邦发迹之地就在今天陕西省秦岭南麓的汉中市。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汉中,保留着许多与刘邦、“汉初三杰”相关的文物古迹,诉说着那段历史风云。
封王汉中当年,刘邦从武关进入关中,秦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军队纪律严明,秋毫不犯;入咸阳后废除了秦代的苛政酷刑,深得民心。
按照怀王之约,先入关中者为关中王。
但项羽出于嫉妒,违背约定,封给刘邦的仅是贫瘠的巴蜀之地。
按照项羽的想法:蜀地交通不便,刘邦此后很难出头;加之关中地区项羽分封给了秦国的三个降将立了三个王,这三个王会压制刘邦。
刘邦这辈子大概率是要埋没在巴山蜀水凄凉地了。
刘邦对这个结果十分郁闷。
张良把刘邦赐予他的财物送给了吃里扒外又贪财的项伯。
有了项伯的帮助,刘邦又从项羽那里得到了汉中封地。
获得了汉中封地,刘邦的困境就走成了一步“活棋”。
因为汉中位于秦岭南麓,与关中地区秦岭相隔。
虽然道路艰难,但也有四条山路与关中地区相通。
其中的陈仓道后来成为刘邦入关中的通道。
汉中位于巴蜀北门户,得汉中也能定巴蜀,这也是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苦苦争夺汉中的原因。
再看汉中的自然条件:北部有秦岭高耸入云,抵挡了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南部有米仓山、大巴山;中有汉江流过;形成“两山加一河”的盆地地理格局,且气候温暖湿润,这为汉中成为中国最早的“天府之国”打下了基础。
不过秦末时期的汉中还不富庶,要不然项羽也不会那么“大方”。
而且汉中盆地与南阳盆地不远,从南阳盆地可进入中原大地。
张良为刘邦谋划这一切时,还并不是刘邦的手下。
他只是出于对刘邦的仰慕,主动出谋划策。
刘邦对他言听计从,让张良感受到君臣之间和谐的人际氛围,为他日后跳槽埋下伏笔。
汉家发祥地 中国聚宝盆
![汉家发祥地 中国聚宝盆](https://img.taocdn.com/s3/m/eea50fd776eeaeaad1f33059.png)
汉家发祥地 中国聚宝盆 -------汉中
制作人 郑冬阳
• 汉中,简称“汉”,美誉“汉家发祥地, 汉中,简称“ 美誉“汉家发祥地, 中华聚宝盆” 是位于陕西省 陕西省西南部的一 中华聚宝盆”,是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的一 地级市。汉中两汉三国文化底蕴厚重, 三国文化底蕴厚重 个地级市。汉中两汉三国文化底蕴厚重, 自然风光独特秀丽, 秦巴天府”之称, 自然风光独特秀丽,有“秦巴天府”之称,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之一,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国家生态示 范建设试点地区。经济以农业、旅游业、 范建设试点地区。经济以农业、旅游业、 采矿业为主,工业产值较低。 甘肃、 采矿业为主,工业产值较低。与甘肃、四 毗邻。北依秦岭 南屏巴山 秦岭, 巴山, 川毗邻。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为盆 全市辖十县一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 地。全市辖十县一区,总面积 万平方公 人口372万。 里,人口 万
家乡汉中演讲稿三分钟
![家乡汉中演讲稿三分钟](https://img.taocdn.com/s3/m/e9033562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9.png)
家乡汉中演讲稿三分钟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我的家乡——汉中。
汉中,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
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古代军事重镇,更是陕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汉中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有着壮美的自然风光,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
首先,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汉中的历史文化。
汉中是一座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汉中是西周时期的都城,是秦朝的发祥地,更是汉文化的发源地。
汉中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如著名的汉中古城、汉中古长城等,这些都是汉中历史文化的见证。
此外,汉中还有着众多的历史名人,如司马迁、李白等,他们留下的诗文不仅为汉中增添了文化气息,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次,我想说说汉中的自然风光。
汉中地处秦岭腹地,山峦叠嶂,风景秀丽。
有着壮美的自然风光,如著名的秦岭山脉、汉中草原、褒斜河等,这些都是汉中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汉中的自然风光不仅令人心旷神怡,更是一处难得的旅游胜地。
来到汉中,不仅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还能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可谓是一举两得。
最后,我想谈谈汉中的发展前景。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汉中一直以来都秉承着“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宜居城市”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形象。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汉中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同时,汉中还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而言之,汉中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它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壮美的自然风光,同时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深深热爱着我的家乡,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汉中,爱上汉中。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汉台,是刘邦称汉中王时的宫廷。古汉台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台垣高耸,气势宏伟,周砌坚石,俨如城垒。汉台形成于西汉之初,史载公元前206年,刘邦在萧何等劝说之下来汉中屈就汉王之位,汉中太守田叔为他修的此行宫。2000多年来,古汉台一直被视为汉室基业的象征,历代伟人均来此吊念。北宋张少愚有“留此一杯土,犹为汉家基”的诗句留传于世。古汉台中的望江楼造型别致,巍巍的风姿成为汉中标志性古建筑。现在在古汉台内建立了汉中博物馆,国之瑰宝的石门书法十三品就存放于此。每次到古汉台总是心潮起伏,浮想联联。当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时,他们带着农民的质朴与狭隘,带着楚地人民反专制、反残暴的强烈仇恨和摧毁一切的信念;当他们中的一支风风火火地闯入关中,并因内哄而被不公正的待遇赶入汉中,驻跸古汉台时,他们的仇恨和信念以及对项羽的不满,已转化为能忍之心,在暗中积聚能量;当这支队伍再度从汉中走出时,他们不再是起义初期,也不再是刚入关中时的面貌了,也不再拘泥于与项羽拼个你死我活的想法;他们超越了褊狭的个人恩怨和地域恩怨,而以“舍我其谁”的大无畏气概和百折不挠、九死不悔的勇气投入了筹建大汉王朝的斗争中,而且最终成功。这一切力量源于天汉,源于汉中。
汉中是人类及中华民族的重要发详地。据史料记载,汉中与“华夏”一词密不可分,古代称秦岭为华山,称汉江为夏水。而秦岭呵护和汉江滋润着的丰水宝地就是汉中,可以说汉中是华夏文明的发详地。另据新华社1998年3月29日播发的消息说,在我国“江、淮、河、汉”四条大河中,尤以汉江水质最好。汉江居于我国南北结合地带,其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空间,成为古人类栖息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大量的考古发现证明,汉水中上游为猿人走廊,自150万年到20万年前的漫长历史时空中,人类的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汉中境内的龙岗寺古人类遗迹和李家村、何家湾古文化遗迹等就证明了这一点。中外学者由此撰文稿,人类并非仅仅起源于非洲,中国的汉江流域同样是人类重要的发详地,是中华文明的发详地。前不久,文化名人余秋雨在汉中游了两天后大发感慨:“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写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而汉朝又与汉中密不可分,汉中这地方不来,那我就非常遗憾了!因此,我有一个建议,让全体中国人把汉中当做自己的老家,每次来汉中当做回一次家”!
中国古人崇尚大物伟物、崇尚具有阳刚之气和壮美气象的事物。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黄帝、尧舜等人之所以受万民敬仰,也恰恰是因为他们所建立的业绩太大,因而才可以与天地相媲美。华夏民族这种尊“大”心理,在以“天汉”自命的汉人身上得到了充实而又有光辉的体现。
古迹造字不是胡乱画成,而是有规律可循的。远古时“华夏”其意义为:华者,花也(也有说法古人把秦岭叫华山);夏者,大地;华夏者,花之大地。而“汉”字的古体为“ ”、“ ”。故从字源的角度,“汉”字的意思是“国之大水”之意。这一考察结果正好与汉水的实际相符,汉水古称夏水(大水),因为汉江水是天上的银河,如此看来,“汉”字上继承华夏之“夏”字,也包含着大的意思。这样,天上的大水银河借用地上的汉水,崇“大”的心理内涵也就接进了“汉”字之中。汉中本身北接秦陇,南控巴蜀、东制楚越,实在是一块天然宝地。故汉中虽不大,但能成其大。天汉、天汉,这也许就是中国古人给“汉”字中隐寓以开廓恢宏之意义的奥秘所在。
汉中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公元前312年秦惠王首置汉中郡以来,自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漫长的岁月中,这块史称“天汉”的古老土地数度辉煌,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秦末楚汉相争,被封为汉王的刘邦以汉中为发详地,举雄才、出奇兵,建帝业,其王朝以“汉”冠名,继而有了汉人、汉民族、汉语、汉文化之称谓。三国时期,汉中这块“栈阁北来连陇蜀,汉川东去控荆吴”的战略要地曾演绎了多少英雄故事。被称为中华民族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在汉中屯兵八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死后葬于汉中定军山下,同时,这里还养育了“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长眠着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者蔡伦。历史上很多的杰出人物都在汉中留下了足迹。胜迹历历,史册煌煌,汉中市1994年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天 命 归 汉
汉中自古有“天汉”之美称。天汉者,汉人(狭义特指汉朝人)之自谓也。《诗经》中有《云汉》一篇,《诗经·小雅·大东》中也有“惟天有汉、鉴亦有光”的句子。天汉,即天上的银河。在古人眼里,天上的银河和地上的汉水是相对应的,汉水是效法天上的银河而存在,也象天上的银河一样有其光辉。主管名山大川的天神把汉水作为汉中的标志,连同古代帝王也远望而祭祀。所以古人一直把汉中称为“天汉”,成为雄视宇宙的象征。
也许是历史的偶然巧合,也许“天命”真是应归大汉,但历史的确应证了萧何的预言,刘邦统一了天下。汉朝的建立的确与汉中浩浩荡荡的汉江有密切联系。大汉之立国是由于作为汉王的刘邦战胜楚霸王而取得了天下,刘邦做为汉王是由于他被封到了汉中,汉中的得名又是由于它横跨汉江之上。从现在看来,古人以银河比拟汉江似乎没有多少道理。其实不然,汉江以及雄踞其上中游的汉中,在古代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汉中盆地是鱼米之乡,汉中跨汉江和嘉陵江两大水系,当时水运尚好,可连巴蜀和荆楚,甚至抵达东海沿岸地区,同时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在秦巴间有褒斜、陈仓、傥骆、子午等近10条几千年的古道,陆上可直达陇南、关中、四川、湖北等地,且都是易守难攻,乃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我们必须对汉中的地理人文作出阐释,以明瞭后来发展为泱泱大国,以雄风睥睨天下的大汉王朝最初的出发点和最早的奠基石在中国历史上非同凡响的意义。天汉、天汉,天命归汉,本来是汉人的美好企盼,刘邦却凭汉中的地理优势和能忍之心以及反专制、反残暴的社会集体心理作基础,将其变为了现实。当刘邦在汉中城南的汉水之滨筑坛拜韩信为大将的时候,就已经预示了项羽的灭亡。果然在短短的五年间,刘邦就风卷残云,襄括天下,而树起大汉雄威。如今,每当绯徊于拜将坛下,遥想当年马呜风啸,汉人的襄括天下的风范,自不禁荡气回肠,猛志倏举。作为汉族人,不懂得汉中与天汉的联系,不了解天汉的内涵与我们民族的关系,未免有忘宗之嫌,的确应感惭愧!
据史籍记载,天汉作为专有名词,它最早出自萧何之口,并伴随如下故事。公元前206年,刘邦听从张良等的建议,避开正面敌人,绕道饶关进入关中,攻克秦都咸阳,俘获秦王子婴。而项羽一直吸引并抗击着秦军主力,行动迟缓。项羽为了扼制刘邦的势力,违背谁先夺取秦都便封他为三秦王的约定,自立为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把巴、蜀、汉中三郡划归刘邦管理,建都汉中。刘邦听到消息后极为震怒:“项羽无礼,竞敢背约,我愿和他决于死战”!樊哙、周勃、灌婴等将领也磨拳擦掌,想去攻打项羽。此时,唯有丞相萧何不赞成,向刘邦进谏道:“不可,不可!蜀汉虽险,总可求生,不至速死”。刘邦生气地问:“唯道攻打项羽就一定速死吗”?萧何接着说:“彼众我寡,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说‘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况且汉中语日:‘天汉’,其称甚美。吾愿您在汉中称王,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定三秦,天下可图也”。这一席话,说得刘邦茅塞顿开,立即率兵赴汉中,行宫设在古汉台。刘邦在汉中韬光养晦,设坛拜韩信为大将,厉兵秣马,一举平定三秦,后又逐鹿中原,夺得天下。这样使丞相萧何的预见得以实现。刘邦统一天下后,为了怀念帝业兴于“天汉”的汉中,为了取天汉之美意,故特将他统治的朝代定为汉朝,强盛的汉朝绵延400多年,它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汉朝、汉族、汉字、汉文化等由此始称。从此,“天汉”美称载入典籍,名闻遐迩。
大 汉 雄 风
中华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周、秦、汉、唐四个让后世人千古敬仰的朝代。当时欧洲还处于林中采果的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在当时的确创造了令世界吃惊的古文明。的确,周秦汉唐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中华民族古代文明辉煌的图腾柱。今天我们细细来研究会发现,周朝以仁义而兴起、秦朝以法治立国,唐以文治武功一统天下。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它们没有刷新我们民族的称谓,唯独汉朝的出现,使我们民族的“华夏”之外又多了一个名称——汉。由此开始,“汉”与“华夏”在中国大地乃至世界范围内并行、延续了几千年,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汉族”似乎有取代“华夏族”的趋势。其原因,就是“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集体心理。精粗略地追溯一下,“汉族”称谓的出现呈如下轨迹:其他民族(不管是西方人、东方人、还是国内古代各少数民族)称华夏民族为汉人,是因为汉朝的建立和强大在世界上威名远扬;汉朝的建立是因为汉王得了天下;汉王封号的产生又是与汉中、汉水和太空的银河相联系。从表面上看,“汉族”这一称谓的来源只能上追至此。其实问题并非那么简单,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几十个朝代,却没有出现以周族、秦族、唐族、元族、清族等一系列的称谓来代替华夏民族的事?为什么偏以“汉”字得名?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华夏民族也心甘情愿并十分高兴称自己为“汉族”呢?这个答案极其复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汉”与“大”有极为密切的内地联系,在“汉”字中蕴含着中国古人广阔的胸襟和恢宏的气度。
天汉一词最早虽在汉朝流行,但实际上早在尧、舜、禹、汤、文、武、始皇时代,就已经民间口头流传。在汉朝汉武帝太初中年,李广利攻破大宛,汉武帝又想北征匈奴,但时已入冬,天气严寒,不便用兵。转眼间腊尽春回,没想到连日无雨,河流干涸,武帝一再祈雨,望降吉祥,于是在当年的岁首改年号为“天汉”元年。汉武帝改年号为“天汉”无非两个含义:一是向天河祈雨,他认为自己是天命攸归的天子,因而天河应该下雨支持他;二是隐寓《诗经·云汉》的含义,借古证今,以此褒扬自我,镇压灾年。由此可见,天汉一词,寄托着汉人多么丰富的美好愿望和多么纯真的自我觉醒意识,它不仅是汉人的自信心所赖以产生的出发点和坚强基的称谓由来已久。据史记载,汉中其名甚古,地名源于汉江,《史记·高祖本记》注引载“梁州本汉中郡,以水为名”,《汉中志府》也说:“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汉中”。也就说汉中的地名至今至少有几千年了,有史据可考从汉中建郡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汉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纪名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