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地震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设计地震分组
第 5章
地震作用
89年抗震规范(旧):分为近震、远震 10年抗震规范(新):分为第一组(近震)、 第二组(中震)、第三组(远震)
从来没有发生过地震的地方,一旦发生,认为 就在这个地方发生,所以归为第一组 本地不是潜在震源,经常有远处传来的地震, 归为远震 烈度相同的情况下,远震一般比近震的破坏更 严重
37

抗震设防烈度
发生概率
第 5章
地震作用
63.2% 超越概率 10% 2-3% 1.55度 多遇 烈度 (小震) 50.5 1度 地震强度
抗震设防 罕遇 烈度 烈度 (中震) (大震) 475 1642-2475
三种烈度对应关系示意图
38

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
第 5章
地震作用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是一般情 况的性能设计目标 对于比较重要的结构、部位,或者业主有较高 要求时,满足上述性能设计目标是不够的,需 要将性能设计目标规定的更高、更细→建筑抗 震性能化设计 考虑到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要慎重发展性能 化目标设计方法结构
39
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地震破坏分级 抗震性能目标可分为A、B、C、D四个等级,结构 抗震性能分为1、2、3、4、5五个水准 每个性能目标均与一组在指定地震地面运动下的结 构抗震性能水准相对应

第 5章
地震作用
安全性:A>B > C > D;经济性: A<B < C < D 即使是D级性能目标也高于一般结构
25

烈度
第 5章
地震作用
烈度是建筑物受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按后果 (破坏程度)分类,共12度 一次地震,一个震级,很多烈度 震级越小,离震中越远,震源深度越深,场地 特殊(冲击平原),则烈度越小 烈度大小和地质构造也有关系
冲击平原一般烈度较小,因为场地土有较好的 滤波作用,如汶川地震,北川离汶川远,11度, 成都离汶川近,6~7度,因为成都不位于地震带, 且为冲击平原
33

抗震设防
第 5章
地震作用
对于一般荷载,要求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处于或 基本处于弹性状态 地震作用随机性很大,在房屋的使用期可能都 不会发生,一旦发生破坏性又很强 如果要求结构在所有强度的地震作用下都保持 弹性,是不经济,也是不可能的 针对可能发生的不同强度的地震采取不同的设 计原则→抗震设防目标
第 5章
地震作用
α
η2αmax
0.45αmax
α=(
Tg γ ) η2αmax T
α=[η20.2 -η1(T -5T g)]αmax T (s)
Tg 5T g 6.0
1
γ
0 0.1
第5章
5.1
地震作用
地震基本知识
2

地震基本知识
第 5章
地震作用
地震经常发生吗?全世界范围内一年发生地震 多少次? 全世界,1年500万次地震 99%的小震不被发现 有感地震5万次,占1% 造成严重破坏的大震平均20次/年 毁灭性地震2次/年
23
第5章
地震作用
5.2
震级和烈度
震级 M
2
3
4
5
6
7
8
8以上
震中烈度I0
1~2
3
4~5
6~7
7~8
9~10
11
12
24

震级
第 5章
地震作用
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一 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1935年由C.F.Richter给出震级的定义:标准地 震仪在距震中100 km处记录的最大水平地面位 移A的常用对数M=lgA 按震级分类:M<2,微震;2~4,有感地震; M>5,破坏性地震; M>7,大地震; M>8, 特大地震 震级和能量的关系: E=1011.8+1.5M 震级每差一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约差32倍
19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波
第 5章
地震作用
A 弹簧产生的P波
B 沿地表传播的P波
C 绳子产生的S波
D 沿地表传播的S波
20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波
第 5章
地震作用
面波是体波经地面多次反射形成的次声波,它 只在地表附近传播,包括瑞雷波和乐甫波 瑞雷波(R波): 质点在xz平面内 做椭圆形运动 乐甫波(L波): 质点垂直于波行 进方向运动,呈 蛇形运动
34

抗震设防目标——三水准
第 5章
地震作用
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小震不坏: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 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 理可继续使用 这时结构尚处于弹性状态下的受力阶段,房屋 还处在正常使用状态,计算可采用弹性反应谱 理论进行弹性分析 多遇地震:众值烈度所对应的地震,设计基准 期内,超越概率是63%的地震,俗称小震
36

抗震设防目标
第 5章
地震作用
大震不倒: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 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 命的严重破坏 这时结构将出现较大的非弹性变形,但要求变 形控制在房屋免于倒塌的允许范围内 罕遇地震,罕遇烈度所对应的地震,设计基准 期内超越概率为2%~3%的地震,俗称大震

第 5章
地震作用
绝大多数的结构只需要进行第一阶段的设计 如果结构比较规则,在满足了“小震不坏”和“中震 可修”后,即使没有进行弹塑性阶段的变形验算,也 认为可以满足“大震不倒”
42

两阶段的抗震设计方法
第 5章
地震作用
对规则结构,不验算弹塑性变形也可以实现“大震不 倒”,对于很不规则的结构,即使验算了弹塑性变形, 甚至是进行了振动台模型试验,仍然有可能倒塌 很多因素影响房屋的抗震性能:弹塑性分析时地震波 的选取是否得当,本构关系是否正确,振动台试验受 规模、模型制作偏差及振动台振动模拟方式(一般的 振动台只能模拟平动,不能模拟扭转)等 设计时,应从结构的整体角度出发,进行抗震概念设 计,然后是两个阶段的抗震设计+合理的构造措施
29

地震烈度区划
第 5章
地震作用
地震烈度区划图
30

抗震设防烈度
第 5章
地震作用
地震烈度区划中规定的烈度是基本烈度 基本烈度:50年内,超越概率是10%的烈度, 相当于475年一遇(小震) 众值烈度:50年内,超越概率是63%的烈度, 相当于50年一遇(中震) 罕遇烈度:50年内,超越概率是2%~3%的烈度, 相当于1600~2400年一遇(大震) 抗震设防烈度: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 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取基本烈 度)
6~7
7~8
9~10
11
12
27
第5章
5.3
地震作用
工程抗震设防
28

地震烈度区划
第 5章
地震作用
一个地区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取多大的地震作用 进行计算呢? 地震的发生地点、时间和强度都是不确定的 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根据区域性地质构造、地 震活动性和历史地震资料,划分潜在的震源区 得到我国的地震烈度区划图 地震烈度区划解决的是不同地区建筑设计时的 地震作用取值问题
40

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新高规的具体规定
第 5章
地震作用
各性能水准结构预期的震后性能状况
41
抗震设计方法——两阶段 “三水准”的设防目标是通过“两阶段设计”来实现 第一阶段:结构设计阶段,承载力计算(小震不坏)+ 弹性位移验算+构造措施(中震可修) 第二阶段:验算阶段,对抗震有特殊要求或对地震特 别敏感、存在大震作用时易发生震害的薄弱部位进行 弹塑性位移验算+构造措施
31

设计地震分组
第 5章
地震作用
距震源远近,房屋的破坏情况不一样 一次地震的地震波含有多个周期成分,如果离 震源比较近,高频起控制作用—短周期结构破 坏严重,如砌体 如果离震源比较远,土把地震波中的高频成分 滤掉了,低频起控制作用—长周期结构破坏严 重,如高层、大跨结构等 根据某个城市距离潜在震源距离的远近,进行 设计地震分组
16

地震基本知识 :震源深度
第 5章
地震作用
近断层地震:由地壳或者岩石圈发生断层引起, 震源深度<20km,破坏严重 大量地震记录表明,房屋的破坏情况和断裂带 的走向有直接的关系,破坏非常严重 2008年汶川8.0级大地震,震源深度19km,处 于断裂带上的北川震害严重,但距离近且不位 于断裂带上的成都则震害较轻
17
第 5章
地震作用
汶川地震烈度图
18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波
第 5章
地震作用
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 各个方向传播能量 地震波包括体波和面波 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纵波:也叫压缩波(P波),质点运动方向和波 前进方向平行,速度vp快 横波:也叫剪切波(S波),质点运动方向和波 前进方向垂直,速度vs居中
26

震级和震中烈度的关系
第 5章
地震作用
震级和烈度之间的关系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场地土、距离、震源深度等 对于浅源地震(震源深度10~30km),震中烈 度I0和震级M之间的大致对应关系为:M=0.58 I0+1.5
震级 M 2 3 4 5 6 7 8 8以上
震中烈度I0
1~2
3
4~5
35

抗震设防目标
第 5章
地震作用
中震可修: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 的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经一般修理或 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这时结构已进入非弹性工作阶段,要求这时的 结构体系损坏或非弹性变形应控制在可修复的 范围内 设防烈度:基本烈度所对应的地震,设计基准 期内,超越概率是10%的地震,俗称中震
3
中国地震分布图
4
2级以上地震,部分地区1.5级以上
5

地震基本知识 :地球构造
第 5章
地震作用
地壳:陆地— 30~40km,花岗岩 +玄武岩;海洋— 5~8km,玄武岩 地幔:橄榄岩,上 部温度1000 ℃,存 在几百公里的软流 层,岩石呈黏弹性 的塑性状态—岩浆
8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类型与成因
第 5章
地震作用
火山地震:岩浆冲击、火山喷发引起,一般强 度不大,占7%
9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类型与成因
第 5章
地震作用
塌陷地震:重力引起(地下溶洞、旧矿山、水 位下降,大庆油田),强度很小,占3%
10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分布
第 5章
地震作用
六大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澳洲板块和南极板块 地球上的主要地震带就是在这些大板块的交界 地区 地球上主要有四个地震带:欧亚地震带、环太 平洋地震带、沿北冰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主 要山脉的狭窄浅震活动带
第 5章
地震作用
地震地面运动:地震波到达地面上的某一点, 引起该点的往复运动 P波主要引起地面上下运动,S波主要引起地面 前后、左右运动,R波主要引起地面上下、前 后运动,L波主要引起左右运动
地震地面运动总是三维运动,其中P波和R波主 要引起地面竖直运动,S波、R波和L波引起地 面水平向运动
第 5章
地震作用
地核:3500km,镍、 铁;温度4000~5000 ℃,液态 地壳和地幔之间: 莫霍面,在莫霍面 上,地震波的传播 速度明显增加 地幔与地核之间: 古登堡面
7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类型与成因
第 5章
地震作用
构造地震:由于地壳运 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 或错动,引起地面运动, 强度大,占90% 构造地震成因:地幔对 流→大陆漂移→板块运 动→岩石变形产生应力 →应力超过强度即断裂 →地震
瑞雷波
乐甫波
21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波
第 5章
地震作用
面波特点:①速度慢;②振幅大;③波及远; ④危害大 P波最快,首先到 L、 R 达,引起地面上 S P 下震动 几秒后,S波到达, 引起地面前后、 左右抖动 最后面波到达, 造成破坏最严重
22
220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地面运动
第 5章
地震作用
14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术语
第 5章
地震作用
震源:发震点, 岩层断裂处 震中:震源正上 方的地面处 震源深度:震源 至震中的距离 震中距:某地面 处到震中的距离
15

地震基本知识 :震源深度
第 5章
地震作用

按震源深度划分地震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60km,次数多,危害大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60~300km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300km 1976年,唐山大地震7.8级,震源深度12km,房 屋倒塌,损伤惨重 2002年,吉林延边7.2级大地震,震源深度 540km(释放的能量≈300多颗在广岛爆炸的原 子弹),毫发未伤
11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分布
第 5章
地震作用
12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分布
第 5章
地震作用
我国的地震带主要有两条:南北地震带和东西 地震带。
六个地震活动区: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喜马拉 雅山脉活动区、南北地震带、天山地震活动区、 华北地震活动区和东南沿海地震活动区
13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