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的冲沟
河流深切的河谷
喀斯特峰林
喀斯特溶洞
张家界峰林
丹霞地貌
海蚀崖、海蚀柱
台湾海边的海蚀柱
风蚀蘑菇/雅丹地貌
U形谷
角峰
沙尘暴
流动的冰河
流水堆积具有分选性 即堆积物颗粒均匀
江心洲
九寨沟钙华池
缓坡为迎风坡 风力堆积具有分选性 即堆积物颗粒均匀
新月形沙丘
冰川堆积不具有分选性 即堆积物颗粒大小混杂
冰碛堆
3.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地貌的判断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 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 和流水沉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 冰碛丘陵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 等地貌。
生长边界
【技巧点拨】六大板块图的常考区域 (1)属于亚欧大陆的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却属于印度洋板块。 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北运动,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 形成东西走向的阿尔卑斯山。 (2)南极洲板块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最北几乎达到了北回 归线,这意味着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 撞形成的,而安第斯山脉则是南极洲板块同美洲板块相互挤压 碰撞形成的。
[特别提醒]
1.怎样理解河岸形态对流水作用的影响 河道比较平直时, 一般可以从地转偏向力方面来分析, 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沉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沉积。 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 不论哪个半球,凹岸侵蚀,凸岸沉积。 2.怎样理解外力沉积规律 “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 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流水沉积、风力沉积、波浪沉积 均遵循以上规律,而冰川沉积则为杂乱堆积。
啸。P地位于( A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
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题点2
板块运动与地貌
3.读部分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1)~(3)题。
(1)上图中板块共有 A. 1 块 A.冰岛 C.太平洋西岸 A.喜马拉雅山 C.日本岛弧 B. 2 块 C. 3 块 B.非洲东部 D.大西洋西岸 D. 4 块 (2)上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
青藏高原地形图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 地表,使岩层发生水 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 凹陷 岩层运动 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方向
对地形的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 影响 脉 和平原等地貌 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 拉雅山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 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考点一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 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 作用
影响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
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 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 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 动和垂直运动。
发生在地壳深处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
大理岩剖面
题组一
1.(2013· 广东文综 ) 下图为 “ 某地实景图 ” 。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
因主要是( B )
A.搬运作用
C.变质作用 解析 山地。
B.地壳作用
D.风化作用
图片显示的是褶皱山地,四个选项中只有地壳作用会形成褶皱
考点二
板块构造理论
3.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 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所示:
相撞 板块运动 边界类型 对地球面 貌的影响 举例 张裂 生长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相互挤压碰撞 消亡边界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 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 高原 海沟、岛弧、海岸 山脉 马里亚纳海沟、亚 洲东部岛弧、美洲 西岸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 块相互挤压碰撞
堆积物质以沙粒为主:沙漠 气压梯度减小或遇到 (沙丘) 地形阻挡,风速减慢 堆积物质以黄土为主:黄土 高原 冰川在移动过程中融 化,其中夹杂的物质 发生堆积 波浪遇倾斜海岸,速 度减慢
作用表现
风力
冰川
波浪
冰碛地貌、冰碛湖等
沙滩、潟湖
风化碎屑
玄武岩石柱
玄武岩石柱
球状风化(被海浪侵蚀而出露)
花岗岩球状风化 形成的石蛋地貌
表现
作用 结果 __________;为其他 风化 温度、水、 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 总的 生物 作用 _____ 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趋势 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 冰川、 侵蚀 水、____ 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 是使 作用 空气等 地表 侵蚀 地貌 地,并在原地形成_____ 起伏 堆积 流水、 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____ 搬运 风、____ 状况 作用 冰川等 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趋于 平缓 堆积 外力减弱或 ____ 堆积 被搬运的物质_____下来 作用 遇到障碍物
因素
[贯通知识]
1.主要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作用因素
作用表现
作用结果
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水 水蚀地貌, 流水 的流动破坏地表岩石及 如沟谷(“V” 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 的物质带离原地 型谷)、瀑 布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 风蚀地貌, 风力
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 如风蚀蘑
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 菇、风蚀 带离原地 城堡、戈壁
答案:(1)C (2)C (3)A
右图中 K 岛于 1983 年火山爆 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 年,该岛 上已有 64 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 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 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题。
4.K 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3)雅鲁藏布江谷地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分界线,珠 穆朗玛峰位于印度洋板块。 (4)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是两个 板块彼此分离形成的,其面积会越来越大;地中海位于非洲板 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上,面积会越来越小。
题组一 板块的分布
1.(2014· 海南地理)某年3月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
(
)
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 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 C.①③④ B.河道较浅 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D.②③④ ( )
(2)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解析: 第(1)题, 依据概念可知, ①说法不准确, D 项正确。 第(2)题,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的底部,源自文库而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故河 道较浅。辫状河流的形成主要是河流多次改道的结果。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 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 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 ——冰碛丘陵(平原)、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或风力强大的地方)附近,以侵 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 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答案:(1)D (2)B
2. (2013· 福建高考)如图为雅鲁 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 丘,读图完成(1)~(2)题。
(1)该沙丘位于 A.冲积扇 C.三角洲 ( )
B.洪积平原 D.河漫滩
( )
(2)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一般冲积扇位于山前开阔地段,图中沙 丘地势高、坡度大,不属于洪积平原,三角洲位于河口 地区。而题干明确告知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再结合 景观图可确定爬升沙丘位于河漫滩。第(2)题,爬升沙丘 是指沙丘移动受山地阻挡时,沙在风力作用下沿坡面爬 升形成的沙丘,沙丘迎风坡面较缓,背风坡面较陡,再 结合景观图可确定选 C 项。
消亡边界
地震带 地中海— 喜马拉雅
板块位置
边界类型 消亡边界
形成的地貌
亚欧板块与非洲
板块 亚欧板块与印度 洋板块 非洲板块内部
地中海、阿尔卑
斯山
地震带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生长边界
喜马拉雅山
东非大裂谷 红海、死海 冰岛、大西洋、 中大西洋海岭
非洲断裂 带
印度洋板块与非
洲板块
大西洋断 美洲板块与非洲 裂带 板块及亚欧板块
地壳运动
两种方向同时存在,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以水平运动为主,垂 直运动为辅 过程缓慢,不易察觉, 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 要方式
青藏高原地形图
主要有岩浆喷出(火山 喷发)和岩浆侵入两种 形式 只有喷出地表才可以直 接影响地表形态 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但作用微弱
岩浆活动
岩浆喷出
作用因素
作用表现
作用结果
高纬度或高山地区, 冰蚀地貌,如
冰川 冰川运动不断侵蚀底 冰斗、角峰、 部岩石和侧面岩壁 “U”型谷
在岩石海岸,波浪不 海蚀地貌,如 波浪 断击打、侵蚀岩壁, 海蚀柱、海蚀 使海岸后退 崖等
2.主要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作用因素
流水
作用结果 山间河流流出山谷:冲积扇 地势变缓或河道弯曲, 河流中下游地区:冲积平原 流水的速度减慢 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
(
)
(
)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岛屿数量是减少的,A 错;该 河河口地区的岛屿总面积扩大, 说明海浪侵蚀作用小于河流 沉积作用, B 错; 河口地区河流径流量增大, 搬运能力增强, 使泥沙沉积减弱,岛屿面积应该缩小,C 错;图中岛屿面积 在扩大, 说明泥沙沉积速率大于海平面的上升速率, D 正确。 第(2)题,甲岛屿轮廓在不断向北移动,说明岛屿南侧的侵 蚀作用大于沉积作用,岛屿北侧的沉积作用大于侵蚀作用; 图中岛屿位置的变化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受板块运动 的影响不大,故 A 正确。
形成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红 海、大西洋
图示
[知识拓展]
常考的板块边界
地震带
板块位置
边界类型
形成的地貌 千岛群岛、千岛海沟;
亚欧板块与太
平洋板块
环太平 洋地震 美洲板块与太 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与 太平洋板块
消亡边界
日本群岛、日本海沟;
台湾海沟;菲律宾群岛;
马里亚纳海沟

消亡边界
阿留申群岛、海岸山脉、 落基山脉 新西兰南、北两岛
( C) ( C)
(3)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无关的是 B.马里亚纳海沟 D.安第斯山脉
( A)
解析: 第(1)题, 从上图中板块的运动方向及分别出现一个海 沟和海岭可以判断图中板块共有 3 块。 第(2)题, 上图中虚线 圈内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区,属于消亡边界,大洋 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受到挤压抬升 形成岛或岛弧,最符合太平洋西岸的情况。第(3)题,喜马拉 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形成的褶皱山。
答案:(1)D (2)C
题点 2
外力作用及其影响
3.如图为某河河口沙岛群演 变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 (1)~(2)题。
(1)据图可知,一百多年来,该河河口地区 A.岛屿数量增多,岛屿面积扩大 B.海浪侵蚀作用大于河流沉积作用 C.河流径流量不断增大 D.泥沙沉积速率大于海平面的上升速率 (2)图示时间内,甲岛屿轮廓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岛屿南侧的侵蚀作用大于沉积作用 B.岛屿北侧的侵蚀作用大于沉积作用 C.受板块移动影响,岛屿位置逐渐北移 D.受板块挤压影响,岛屿因抬升而不断扩大
不正确。
并非所有平原都是特别平坦的。例如冰碛平原多 呈波状起伏的状态。
[题组冲关]
题点 1 典型外力地貌及其特征 1. 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 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读 图回答(1)~(2)题。
(1)对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 ③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 A.①②③ A.流量稳定 C.河流不易改道 B.①②④
( C )
解析:由经纬度可知,K 岛位于印度尼西亚,结合板块分 布知识可知该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答案:C
考点二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作用力 能量来源 风、流水、冰川、 太阳辐射能 生物等
表现形式 影响 风化、侵蚀、搬运、 使地表起伏状况 堆积 趋向于平缓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 太阳辐射能 。 2.表现形式及作用
有同学认为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山谷出口比干旱半干 旱地区更容易形成洪积(冲积)扇,这种说法对不对, 为什么? 不对。 因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岩石风化作用更显著, 山区有大量岩石松散堆积物,当山地降水较多时, 更利于洪积(冲积)扇的形成。
平原地形是外力沉积作用的结果,因此所有平原都 是特别平坦的。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