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菌种选育的理论与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突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上所不希望有的,表 现为菌种的衰退和生产质量的下降;另一种是对生产有 益的。为此,为了确保生产水平不致下降,生产菌株经 过一定时期的使用后须纯化,淘汰衰退的;保存优良的 菌种。这就是通常所指的菌株的自然分离。
自然选育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选育方法,它可以达到纯化 菌种、防止菌种衰退、稳定生产、提高产量的目的。 但是自然选育的最大缺点是效率低、进展慢,很难使生 产水平大幅度的提高。因此,经常把自然选育和诱变育 种交替使用,这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3 .吖啶类诱变剂可以造成生化代谢途径的完全 中断。
4 .紫外线仍十分有效。电离辐射是造成染色体 巨大损伤的最好诱变剂,它能造成不可回复的 缺突变。但它可能影响邻近基因的性能。
二、诱变育种步骤
•出发菌株的选择
•处理菌悬液的制备
•诱变处理
•中间培养
•分离和筛选
(一)出发菌株的选择
1 .自然界新分离的野生型菌株,对诱变处理较 敏感,容易达到好的效果。
3 、大部分诱变剂是致癌剂,所以在使用中必须 非常谨慎,要避免化学诱变剂与皮肤接触,且 切勿吸入其蒸气,有人对某些诱变剂极其敏感, 甚至未直接接触就会过敏,这就更要当心。
诱变剂的选择
1.碱基类似物和羟胺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但很少使 用,回复突变率高,效果不大。
2.亚硝酸和烷化剂应用的范围较广,造成的遗传损 伤较多。其中亚硝基胍和甲基磺酸乙酯常被称为 “超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是毒性最小的诱变 剂之一。
操作步骤: 1 .将细菌培养液以 3000r / min 离心 5min ,倾去 上清液,将菌体打散加入无菌生理盐水再离心洗 涤。 2 .将菌悬液放入一已灭菌的,装有玻璃珠的三角 瓶内用手摇动,以打散菌体。将菌液倒入有定性 滤纸的漏斗内过滤,单细胞滤液装入试管内,一 般处于浑浊态的细胞液含细胞数可达 108 个/ ml 左右,作为待处理菌悬液。
2015/9/23
采样
平板分离
增殖培养

原种斜面

平板分离
原种斜面
复筛
原种斜面
增殖培养
平板分离
平板分离
原种斜面
原种斜面
定性或 半定量 测定
再复筛
初步工艺条件摸索
初筛
较优菌株
进一步的生产性能试验和毒性试验
新菌种选育基本过程
第三节
诱变育种
以微生物的自然变异作为基础的生产选种的机 率并不很高,一个基因的自然突变频率仅10-610-10左右。
(二)操作步骤 1.单孢子悬液制备 取 斜 面 , 加 入 6ml 0.1mol/L pH6.0的磷酸缓冲液,用接种环刮下 孢子,振荡试管,立即通过带滤纸漏斗过滤,由 此制得单孢子悬液,若孢子液浑浊状,其孢子浓 度可达106个/ml,此为待处理孢子悬液。 2.MNNG溶液的制备 用分析天平称取2mg, 加入2ml 0.1mol/L pH 6.0磷酸缓冲液,于暗 处振荡溶解。
3.诱变处理 吸取MNNG溶液lml,加入到 1m1孢子悬液中,30℃振荡30min,立即稀 释1000倍停止作用,然后以10-2,10-4两个 稀释度分离培养,30℃ 3天后计数。 4.死亡率计算 将未处理的孢子液1ml加入 1ml磷酸缓冲液中,同上逐级稀释分离, 30℃下培养3天。根据处理前后的活孢子数可 计算出死亡率。 5.挑取菌落进行糖化酶及蛋白酶产量筛选。
诱变育种:以诱发突变为基础的育种,是迄今 为止国内外提高菌种产量、性能的主要手段。
一、诱变剂和诱变处理
物理诱变剂:射线如紫外线、 X— 射线、 γ— 射线,快中子;
物理因素中目前使用得最方便而且十分有效的 是紫外线。许多高产菌株的选育都用过紫外线, 对于一般实验室、中小型工厂都适用,也很安 全。
其他的几种射线都是电离性质的,有一定的穿 透力,一般都由专业人员在专门的设备中使用, 否则有一定危险性。
化学诱变剂:
化学因子如碱基类似物、5—氟尿嘧啶、烷化剂等。
化学诱变剂中使用最多、最有效的是烷化剂。 使用化学诱变剂的优缺点:
1、大多数情况下,就突变数量而言,要比电离辐射 更有效。
2 、化学诱变剂是很经济的,因为只需要少量的 合适的诱变剂,设备是实验室的一般玻璃器皿, 一个蒸气罩。而用电离辐射进行工作时,设备 费用大,并要注意安全性。
F-菌株, F+ 菌株
吖啶橙处理
F- 菌株
Hfr菌株,可通过 F+ 菌株和 F-菌株杂交获得。
方法:将A平皿上的F+ 菌株菌落影印到铺有F-菌株的基
本培养基B平板上,经培养后,在B平皿上因个别细胞杂 交而出现重组体菌落,这样就可以在 A平皿上的相应位 置上获得Hfr菌株。 2.杂交的方法
方法:
让变异处理后细胞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几小 时,以让细胞的遗传物质复制,让细胞繁殖几 代,以得到纯的变异细胞。这样,隐性的变异 就会显现出来,若不经液体培养基的中间培养, 直接在平皿上分离就会出现变异和不变异细胞 同时存在于一个菌落内的可能,形成混杂菌落, 以致造成筛选结果的不稳定和将来的菌株退化。
(五)分离和筛选
筛选分初筛和复筛。初筛以迅速筛出大量的达到 初步要求的分离菌落为目的,以量为主。 复筛则是精选,以质为主,也就是以精确度为主。 因此在具体方法上就有差异。 例如初筛可以在平皿上直接以菌落的代谢产物 与某些染料或基质的作用形成的变色圈或透明圈 的大小来挑取参加复筛者,而将90%的菌落淘汰。 在数量减少后就要仔细比较参加复筛和再复筛的 菌株,最后才能选得优秀菌株。在以后的复筛阶 段,还应不断结合自然分离,纯化菌株。
2 .在生产中经生产选种得到的菌株与野生型较 相像,也是良好的出发菌株。 3 .每次诱变处理都有一定提高的菌株,往往多 次诱变能积累较多的提高。 4.出发菌株开始时可以同时选2~3株,在处理 比较后,将更适合的出发菌株留作继续诱变。
5 .要尽量选择单倍体细胞、单核或核少的多细 胞体来作出发诱变细胞,这是由于变异性状大 部分是隐性的,特别是高产基因。 6 .根据采用的诱变剂或根据细胞生理状态或诱 变谱选择诱变剂,因为同一诱变剂的重复处理 会使细胞产生抗性,使诱变效果下降。有的诱 变剂是作用于营养细胞,就要选对数期的细胞; 有的作用于休止期,就可选用孢子。
(二)处理菌悬液的制备
这一步骤的关键是制备单细胞和单孢子状态的、 活力类似的菌悬液,为此要进行合适培养基的 培养,并要离心,洗涤,过滤。
(三)诱变处理
根据前面有关诱变剂及诱变处理的介绍, 结合诱变对象的实际,设计诱变处理方案。
(四)中间培养
由于在发生了突变尚未表现出来之前,有 一个表现延迟的过程,即细胞内原有酶量的稀 释过程( 生理延迟),需3代以上的繁殖才能将 突变性状表现出来。这个过程对今后的筛选和 获得稳定菌株都是极为重要的。
第三,通过杂交可以总结遗传物质的转移和传递 规律,丰富并促进遗传学原理的发展。
微生物杂交育种基本程序
微生物杂交育种一般程序:
选择原始亲本 直接亲本之间亲和力鉴定 杂交
分离到基本培养基或选择培养基培养
重组体分析鉴定
筛选重组体
亲本选择
标记 亲和力
亲本标记和亲和力测定 A+ B+ CD-
双亲本杂交
重组及重组体分离
亲株A
亲株A
A+ B+ C+ D+
A标记 BC+ 亲和力 D+
பைடு நூலகம்
亲株B
亲株A 微生物杂交程序
二、细菌杂交育种
(一)细菌接合与F性因子 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直接接触后,质粒从供体细胞向受 体细胞转移的过程。 Conjugation is the mechanism by which genetic material is transferred between two cells by plasmids.
2015/9/23
自然选育(自然分离)的一般程序,是把菌种制备成单 孢子悬浮液,经过适当的稀释以后,在固体平板上进行 分离,挑取部分单菌落进行生产能力的测定,经反复筛 选,以确定生产能力更高的菌株代替原来的菌株。 自然选育的菌种来源于自然界、菌种保藏机构或生产 过程,从自然界中选育菌种的过程较为复杂,而从生产 过程或菌种保藏机构得到菌种的自然选育过程较为简单。 因此,下面以从自然界中选育菌种的过程为例,阐述菌 种自然选育的主要步骤。 其具体做法一般分为四个步骤:样品采集、增殖培养、 纯种分离和筛选等。如果产物与食品制造有关,还要对 菌种进行毒性鉴定。
(二)细菌杂交方法与技术
1.杂交亲本菌株选择、标记菌株和性别菌株的获得 (1)杂交亲本菌株——根据试验选择不同遗传特性的两亲本菌 株,并且要带一定选择性标记和非选择性标记。这些携带有一 定选择性标记和非选择性标记而用于杂交配对的菌株为直接亲 本。 (2)标记菌株——最常用的标记为营养缺陷 (3)性别菌株的获得 F+菌株, F+ × FF+
34
F因子的特性 ①F因子可以转移; ②F因子可自发失去; ③F因子可经吖啶橙等处理而失去; ④F因子一旦消失不能再现,除非与另外的F+细 胞接触而获得; ⑤F因子可自体复制 F因子的存在状态 自主态:含有自主态F因子的细胞叫F+细胞 整合态:含有整合态F因子的细胞叫Hfr细胞


35
F因子的四种细胞形式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自然选育 诱变选育 杂交育种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第一节 概述
菌种选育的意义:

提高产量 改进菌种性能 产生新的发酵产物 去除多余组分
第二节 自然育种 概念:


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诱变处理,利用 菌 种 的 自 然 突 变 ( Spontaneons Mutatiton)而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称为 自然选育或自然分离。 自然突变就是指某些微生物在没有人工参与 下所发生的那些突变。称它为自然突变绝不 意味着这种突变是没有原因的。
5.取照射菌液2ml于液体培养基中(300ml三 角瓶内装30ml培养液),120r/min振荡培养 4~6h。
6.取中间培养液稀释分离、培养。 7.挑取菌落进行筛选。
亚硝基胍诱变曲霉菌
N— 甲 基 —N'- 硝 基 -N- 亚 硝 基 胍 (NGN , MNNG 或 TG) 对真核或原核微生物都有强烈的 诱变作用。其精确的作用机制尚不很清楚,据 认为是伴随着重氮甲烷的生成及在酸性条件下 生成亚硝酸,直接作用于细胞内的 DNA复制系 统,从而诱发了变异。MNNG的诱变作用随pH 的升高而增强。
3 .取 2 ~ 4m1 制备的菌液加到直径 9cm 培养皿内, 放入一无菌磁力搅拌子,然后置磁力搅拌器上、 15W紫外线下30cm处。在正式照射前,应先开紫 外线10min,让紫外灯预热,然后开启皿盖正式 在搅拌下照射10~50s。操作均应在红灯下进行, 或用黑纸包住,避免白炽光。
4.取未照射的制备菌液和照射菌液各0.5ml进 行稀释分离,计数活菌细胞数。
a)F+菌株,
F因子独立存在,细胞表面有性菌毛。
b)F-菌株,
不含F因子,没有性菌毛,但可以通过接合作用接收 F因子而变成雄性菌株(F+);
c)Hfr菌株,F因子插入到染色体DNA上,细胞表面有性菌毛。
d)F′菌株,Hfr菌株内的F因子因不正常切割而脱离染色体时, 形成游离的但携带一小段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特称为F′因 子。 细胞表面同样有性菌毛。
第四节 杂交育种
一、杂交的意义
第一,通过具有不同遗传性状菌株的杂交,使遗 传物质进行交换和重新组合,改变亲株的遗传物 质基础,扩大变异范围,使两亲株的优良性状集 中于重组体内,获得新品种。
第二,通过杂交后获得具有新遗传特性的重组体, 不仅可克服因长期诱变造成的生活力下降,代谢 缓慢等缺陷,也可以提高对诱变剂的敏感性,降 低对诱变剂的“疲劳”效应。
紫外线的诱变育种
紫外线诱变一般采用15W紫外线杀菌灯,波长 为 253.7 nm 。 灯 与 处 理 物 的 距 离 为 15 ~ 30cm ,照射时间依菌种而异,一般为几秒至 几十分钟。一般我们常以细胞的死亡率表示, 希望照射的剂量死亡率控制在70~80%为宜。
被照射的菌悬液细胞数,细菌为106个/ml左 右,霉菌孢子和酵母细胞为 106~ 107个/ml。 由于紫外线穿透力不强,要求照射液不要太深, 约0.5~1.0cm厚,同时要用电磁搅拌器或手 工进行搅拌,使照射均匀。 由于紫外线照射后有光复活效应,所以照射时 和照射后的处理应在红灯下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