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学说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ppt课件
总之,人体上下、内外、表里、前后各组织结构之间,以及每一组织结构 自身各部分之间的复杂关系,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
可以用来说明疾病征候的转化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阴阳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大德中医】
—{大仁医道岐黄术·德厚载物天地心}—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4.用于疾病的诊断 5.用于疾病的防治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大德中医】
—{大仁医道岐黄术·德厚载物天地心}—
阴阳学说在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时,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极 为复杂的阴阳对立统一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现象。人的一切组织 结构,既是有机联系的,又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所以说: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
阴阳学说对人体的部位、脏腑、经络、形气等的阴阳属性,都作了具体划 分。如:
含义
用阴阳来说明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 各向其相反方向转化的运动变化形式,即阴转化 为阳,阳转化为阴。
阴
阳
①阴阳转化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包括
的
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相 互
理解
② 阴阳转化是阴阳消长的结果
转
化
③阴阳转化含有“质变”的含义。
应用 意义
生理上 病理上
可以用来说明机体的物质与物质、 功能与功能、物质与功能之间的 转化关系
中医基础知识--阴阳五行精品课件
独特的护理技术与方法: 起居护理 预防护理 情志护理 饮食护理 中药护理等
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编 《常用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及考核评分标准》
最新 PPT
•第一节 阴阳学说
最新 PPT
阴 阳 的 起 源
最新 PPT
概念
•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 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 • 水(阴) • 火(阳)
要点:相关 对立 属性
1.《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宋代·陈无择 “三因学说” 2.《小儿药证直诀》宋·代钱乙开创 “脏腑证治”
最新 PPT
3.金元四大家:
• 刘完素(刘河间):认为大多数病证性质属于火热,治疗 善用寒凉药物,世称寒凉派。
• 张从正(张子和):认为人患病是因为感受邪气,邪去则 正安治病以汗、吐、下三法攻邪为主,世称攻邪派(攻下 派)。
完整过程。
最新 PPT
辨证施护
• 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有 关疾病发生、发展的资料,分析整理从而制定相应护理 计划和护理措施的过程。
最新 PPT
防护结合:预防与护理结合
1.未病先防 ①固护正气:顺因自然、调神情志、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锻炼身体 ②预防邪侵:慎避六淫、疫毒、预施药物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控制传变
最新 PPT
三、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 防护结合 恒动观念 独特的护理技术与方法
最新 PPT
整体观念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 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 整体;并通过气血津精等生理物质的作用,来完成机 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 李 杲(李东垣):认为脾胃虚弱或异常是内伤疾病的主要 病因,脾胃一伤,百病由生,治疗上善补脾胃,世称补土 派。
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第42页
➢ (2)相克关系病理传变(相乘相侮) ①相乘
肝病传脾(木旺乘土、土虚木乘)→肝 脾不和
②相侮
肝病传肺(木侮金)→肝火犯肺
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第43页
(三)指导五脏系统疾病诊疗
➢ 1.指导疾病定位诊疗 ➢ 诊疗: 面青、口酸→肝 ➢ 2.判断疾病传变趋势 ➢ 3.推测疾病预后转归
阳偏盛 阴偏盛 第17页
阴盛则寒, 阴胜则阳病 实寒证 痛经
正常
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阳偏盛 阴偏盛 第18页
2.阴阳偏衰:
➢ 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病理改变。 ➢ 阴/阳一方不能制约对方, 使对方相对亢盛 ➢ 虚热证 肺结核 甲亢 ➢ 虚寒证 夜尿频
正常
阴偏衰 阳偏衰
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肠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肾 膀 耳
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胱
二 阴
骨恐唾
第35页
(三)五行生抑制化
1.五行相生相克
相生 : 促进、助长、资生 相生次序: 木→火→土→金→水 相克: 抑制、制约 相克次序: 木→土→水→火→金 相生关系: 生我——母、我生——子 相克关系: 克我(胜我,所不胜)、我克(我胜)
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第30页
火曰炎上——凡含有温热、升腾等性质事 物, 归属于火行
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第31页
土爰稼穑——凡含有承载、受纳、生化等 性质事物, 归属于土行
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第32页
金曰从革——凡含有沉降、肃杀、收敛等 性质事物, 归属于金行
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第33页
水曰润下——凡含有寒凉、滋润、闭 藏等性质事物, 归属于水行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 ppt课件
ppt课件
25
1、阴阳偏胜
(1)“阳胜则热”—(实)热证:高热、 大汗、烦躁、面赤、脉数
(2)“阴胜则寒”—(实)寒证:面白、 脘腹冷痛、泻下清稀、舌淡、脉沉迟或 沉紧
ppt课件
26
2、阴阳偏衰 (1)“阳虚则寒”-阴相对偏亢-虚寒证: 面白、畏寒、肢冷、神疲蜷卧、自汗、脉 微 (2)“阴虚则热”-阳相对偏亢-虚热证: 潮热、盗汗、口干舌燥、脉细数 (3)阴阳互损 原因:阴阳互根互用
ppt课件 20
(五)阴阳相互转化
-转化是消长的结果。 “物极必反” 量变——质变 形 式 1) 渐变-寒暑交替,昼夜转换 2) 突变-急性发热性疾病,高烧持续不退, 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 绝。-阳证转化为阴证
ppt课件 21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玻尔 -族徽:太极图 “contraviasuntcomplementa”(对立即互 补)
ppt课件 11
(三)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阴和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 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 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期和 条件。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 阴阳互用:阴阳双方不断地资生、促进 和助长对方。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 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者,有名而无形” 1 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 -天与地、昼与夜、水与火、寒与热 2 同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 -气与血、脏与腑、寒热与温凉
ppt课件 4
事物的阴阳属性
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 明亮的、兴奋的 阴: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 晦暗的、抑制的
阴阳五行ppt课件
温肺化饮可使津液恢复 转血瘀经络闭阻-轻血府逐瘀,重大黄庶虫,加
山甲蜈蚣东莞病例
转脾肺气虚-异功散,补中益气. 转肺肾两虚-六味,金匮肾气,都气
肝病的阴阳证侯变化-76方证侯
轻度慢乙肝-免疫耐受与低下-肝纤维化 肝郁血瘀-疏肝活血 阳气血虚.补益, 结果:抗病毒2年阴转率58%,对照组38%. 2年纤维化逆转80%, 参考书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杨宏志主
1一阴一阳为立论基础 2以循环变化观察宏观微观世界 3五行生克立场观察万物时空之间关系 4时空物三位一体时空观 5天地四时五方五脏数字化
●道的3重意义 永恒活力的生生之源 至高无上的评价标准 发明创造的哲理之源
●道的四个赋形之处 太极卦象符号中 阴阳五行中 时空中奇偶之数中
阳虚证
肾阳不足诸证。其中肾气丸为补肾助阳 的代表方,适用于肾阳不足诸证;右归丸温 补肾阳,填精补血,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 火衰及火不生土等证。
治疗肾阳不足顽固哮喘过敏性鼻炎 的良方.大量案例
传染病严重感染气营分阳热证
阳明(气分)热盛,症见壮热汗出,烦渴,脉洪大。 后者功用是清热兼以益气养阴,降逆和胃,主治热 病后期,气阴皆伤,余热未尽,症见身热多汗,心 胸烦闷,气逆欲呕等。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 邪初传营,症见身热夜甚,时有谵语,神烦少 寐,或斑疹隐隐;后者功用是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热已入血,迫血妄行,症见吐衄、发斑等。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阴阳变化-时间昼夜阴阳寒热转(变)化 中药,气候,冷热饮食,抗生素(等导致阴阳寒热
变化)
感冒咳嗽急慢迁延性支炎阴阳寒热诊治方 案-19首方例
风热-银翘散,轻证桑菊饮.多数人 风寒-实证杏苏,虚证参苏.三拗汤,加山甲
阴阳五行学说ppt
• 互根与互用不可分离,互用必须 以互根为前提。
(三)消长平衡
• 消,减少;长,增加。 • 消长,反映了阴阳双方量 的不断变化。 • 平衡,反映了阴阳双方的 变化状态。即通过阴阳的 消长变化维持着一种动态 平衡状态。
• 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的消长变化,反映了事 物之间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关系的协调平衡。
声高 息粗
阴阳属性的特性
• (2)相对性:
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 转化为阴。
例如:
动
静
(参照物或标准不同)
阴阳属性的特性
(3)可分性:
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可以划分 阴阳,而其中的任何一方又可以再分阴阳。 例如: 阳 阴
昼 上午 阳中之阳 下午 阳中之阴 上半夜 阴中之阳 夜 下半夜 阴中之阴
•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亢盛,则过度制约另一方 而致其不足,称为“制约太过”。如“阳胜则热” •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虚弱,无力抑制另一方而 致其相对偏盛,称为“制约不及”。如“阴虚则热”
(二)互根互用
• 互根,指阴阳互为对方存在的前 提,离开了一方,另一方不能单 独存在。
–如:明与暗、上与下。
• 互用,指阴阳双方不断地相互资 生、促进和助长。
• 例1:春夏秋冬四季的温、 热、凉、寒的气候变化, • 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 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 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 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 升抑制了春夏的温热之气 的缘故。
一方面互相对立 互为参照 一方面 互相抑制
• 例2: 人体阴阳双方相互制约而达到协调平 衡,则人体生命活动健康有序。若动态平衡 失调,则标志着疾病的产生。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
阴阳学说在中医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诊断方法
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来判断阴阳的偏盛偏衰,从 而确定病证的性质和部位。如望诊观察面色、舌苔,闻诊听 声音、嗅气味,问诊询问病情、病史等。
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根据阴阳失调的具体 情况,采用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的方法,使阴阳恢复平衡。 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阴阳五行学说概述 • 阴阳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 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 阴阳五行学说在现代医学中的价值 • 阴阳五行学说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学习阴阳五行学说的意义和方法
01
阴阳五行学说概述
阴阳学说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阴阳观念起源于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形成于殷周时期,西周 末年,以伯阳父为代表的一些贵族卿大夫把阴阳看作天地之气。
在建筑和风水布局中,阴阳五行学说 也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合理的布局 和设计,可以营造和谐、宜居的环境 。
阴阳五行学说可以指导农业生产,根 据时令和气候的变化,合理安排种植 和养殖活动,以获得更好的收成。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发展
春秋时期,阴阳学说被赋予哲学含义,战国时期,阴阳学说进一 步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理论。
五行学说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五行学说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方位 观念,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发展
在战国时期,五行学说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与阴阳学说相结合 ,形成了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最初的含义是 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 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阴阳五行学说课件阴阳五行学说简介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
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
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对立统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万物之纲纪(一切事物都不能违背这个法则而存在),变化之父母(事物的变化是由事物本身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杀之本始(事物的生成和毁灭都是来自于这个根本法则),神明之府也(这就是自然一切奥妙的所在),故治病必求于本(所以要想治好病,就必须从这个根本问题-阴阳上求得解决)”。
阐明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长、发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而,阴阳学说也就成为认识和掌握自然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
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围,认为人体生理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也超越不出阴阳这个道理。
因此,我们想要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探求疾病的本质,从而获得满意疗效,就必须探求人体的阴阳变化情况。
阴阳的含意及普遍性:古代思想家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构成的。
这两个方面就称为阴阳。
一般来说,阳代表事物具有动的、活跃的、刚强的等属性的一方面,例如,动、刚强、活跃、兴奋、积极、光亮、无形的、机能的、上升的、外露的、轻的、热的、增长、生命活动等。
阴代表事物的具有静的、不活跃、柔和的、等属性的另一方面,例如,静、柔和、不活跃、抑制、消极、晦暗、有形的、物质的、下降的、在内的、重的、冷的、减少、肉体等。
当两件事物发生一定联系时,可以把它们分为阴阳。
例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
若是以一个动物为例,则它的肉体为阴,生命活动为阳;它内在的脏腑为阴,外露的皮毛为阳;它向下的腹为阴、向上的背为阳……。
由以上例子说明,阴阳是指宇宙间万事万物,最基本的也是最高度的区别和概括。
阴阳五行 ppt课件
普遍性是指阴阳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阐释宇宙间各 种客观事物的形成、发展和相互关系。正如《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所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 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3、阴阳的相对性
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及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阴阳属性 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变的。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可分性:即属阴或阳的事 物还可以再分阴阳,即所谓阴中有 阳,阳中有阴。如昼夜分阴阳, 太极图等。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 府也。”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属中国古代的一对范畴,是对自 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 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类经· 阴阳类》)
二、阴阳的属性特征
从事物属性看
阴阳学说是对自 然界相互关联的 某些事物和现象
2、应用:阴阳学说运用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广泛 地用来阐释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和人体的生命活动。
(1)自然界:云雨的转化。
天气―云 阳受阴冷凝而降
阴受阳蒸腾而升
地气―水
自然界,春夏阳气生而渐旺,阴气也随之增长, 天气虽热而雨水增多;秋冬阳气衰而渐少,阴气 随之潜藏,天气虽寒而降水较少。如此维持自然
(三)阴阳的互根互用
人体的生命运动存在着阴阳两方面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孤立的。阴阳 双方各自都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 面单独存在。这种关系,称为阴阳的互根互用。没有阴,就没有阳; 没有阳,就没有阴。阴阳的互根互用为生命运动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阴阳的互根互用
阳中有阴(阴依存于阳)
阳
【医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课件
2023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课件•中医基础理论概述•中医阴阳学说•中医五行学说目录•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中医养生法01中医基础理论概述中医基础理论起源于先秦,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起源汉代,张仲景、华佗等医家奠定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础。
奠基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医基础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出现了众多医学流派。
发展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在继承发扬古代中医理论的基础上,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了更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现代发展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用阴阳两极的矛盾运动来解释自然界和人体内的各种现象,包括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
脏腑学说脏腑学说主要研究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经络学说经络学说主要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病理变化等,是中医基础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用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性质来类比人体内各个脏腑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1 2 3中医基础理论强调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有助于人们培养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防病治病的能力。
培养正确的健康观念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石,掌握好中医基础理论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弘扬中华文化02中医阴阳学说阴阳是事物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概括。
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可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具有普遍性、相关性和相对性。
阴阳的涵义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阴阳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彼此依存和制约。
阴阳对立统一阴阳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阳极则阴,阴极则阳。
阴阳相互转化阴阳两个方面在动态变化中维持着平衡关系,达到平衡状态时则表现为调和状态。
阴阳消长平衡阴阳学说的基本原理03指导养生保健阴阳学说指导养生保健,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饮食调理等。
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阴阳学说PPT课件
02 阴阳基本属性与相互关系
CHAPTER
阴阳对立制约原理
阴阳对立
阴阳代表着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两 种属性或力量,如天与地、日与夜、 寒与热等。
阴阳制约
阴阳之间通过相互制约、相互消长的关 系,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如人体内的 阴阳平衡,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阴阳互根互用原理
阴阳互根
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阴 精与阳气的互根关系,阴精是阳气的物质基础,阳气是阴精的功能表现。
04 诊断方法中应用阴阳学说
CHAPTER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判断阴阳状况
望诊
闻诊
观察病人面色、神态、舌象等,判断阴阳盛 衰。例如,面色红润、精神饱满为阳盛,面 色晦暗、精神萎靡为阴盛。
听病人声音、呼吸等,判断阴阳状况。如声 音洪亮、呼吸有力为阳盛,声音低微、呼吸 短促为阴盛。
问诊
切诊
询问病人病史、症状等,了解阴阳失调情况。 如怕冷、四肢不温等症状为阳虚,潮热、盗 汗等症状为阴虚。
通过触摸病人脉搏,判断阴阳状况。如脉象 有力、节奏明快为阳盛,脉象细弱、节奏缓 慢为阴盛。
辨证施治过程中考虑阴阳平衡问题
辨别阴阳失调类型
根据四诊合参结果,辨别病人阴 阳失调类型,如阴阳俱虚、阴盛
阳衰等。
确定治疗原则
针对阴阳失调类型,确定相应的治 疗原则。如补阳益阴、滋阴降火等。
选择药物和疗法
根据治疗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和 疗法。如阳虚者可选用温阳散寒的 药物,阴虚者可选用滋阴降火的药 物。
预测疾病发展趋势和转归
判断疾病性质
根据阴阳失调情况,判断疾病的 性质。如寒证、热证等。
预测疾病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长平衡
指阴阳在不断消长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 平衡状态。就是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 过程
阴阳消长是指一事物中所含阴阳的量和阴 与阳之间的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
断地消长变化着。
相互转化
指一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是指阳证 可以转阴证,阴证亦可以转为阳证。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事物在特定条件下,均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种属性。
? 对立的双方相互约束互相牵制。
?任何一方的太过或不及,均可引起对方的 减弱或亢盛
互根互用
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 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 为根本的关系。
互用是指阴阳双方不断地资生、促进 和助长对方。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 如:面色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能与肝病有关。 脾虚病人,如面色兼见青色,提示木旺乘土。
? 引申为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的特性
主要内容—归类法
取象比类法
“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 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 质的特有征象;“比类”,即是以 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与某 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确定 五行的归属。
主要内容—归类法
推演络绎法
即根据已知的某种事物的五行归属, 推演归纳其它相关的事物,从而确 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1)母病及子 如水不涵木,即肾阴虚不能滋养肝木 (2)子病犯母 即先有子脏的证候,后有母脏的 证候 如心火亢盛而致肝火炽盛,最终导致 心肝火旺
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 相克关系传变
木能克土,木气有余,相克太过,其病由肝传 脾。如肝炎病,相侮即反克为病,如木火刑金 (木侮金)
指导诊断疾病
? 通过望、闻、问、切等收集来的综合材料,根据五行学说 理论来推断病情所在。
次序: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原因
太过 不及
主要内容—生克乘侮
五行相侮: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 克制。
次序:土侮木、水侮土、火侮水、金侮火、木侮金
原因
太过 不及
主要内容—生克乘侮
生
水
生
金
木
生
侮
火
乘 克
生
土
主要内容—五行制化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相互生化、相互 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 五行制化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 相生相克能促进事物生化不息。
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针对阴或阳的虚 损,采用滋阴或温阳方法
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2.归纳药物性能
归纳药性: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分析五味:辛、甘(淡)属阳;酸、 苦、咸属阴
含义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 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主要内容—特 性
? 木曰曲直 ——“曲”,屈也;“直”,伸也。 “曲直”,即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 能曲又能直的特性
主要内容—母子相及
母病及子 子病及母
应用
解释五脏的生理功能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用于疾病的诊断 用于疾病的治疗
指导四诊 推断病情 指导脏腑用药 控制疾病传变 确定治则治法
五脏的生理功能
? 五行配五脏:木 火 土 金 水 肝 心脾肺肾
五脏的生理功能
木肝
肾水
火心
金土
肺
脾
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 相生关系的传变
? 引申为化生、承载、受纳的特性
主要内容—特 性
? 金曰从革 ——“从”,由也,说明金的来 源;“革”,即变革。“从革”,即说明 金是通过变革而产生的。
? 引申为沉降、肃杀、收敛的特性
主要内容—特 性
? 水曰润下 ——“润”,即潮湿、滋润、濡 润;“下”,即向下,下行。“润下”, 是指水滋润下行的特点。
? 引申为生长、能屈能伸、升发的特性
主要内容—特 性
? 火曰炎上 ——“炎”,是焚烧、热烈之义; “上”,是上升。“炎上”,是指具有温 热、上升的特性
? 引申为温热、向上的特性
主要内容—特 性
? 土曰稼穑 ——“稼”,即种植谷物;“穑”, 即收获谷物。“稼穑”,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 谷物的农事活动
属性
相对性
阳
阴
明亮 兴奋 外向 无形
温热 运动 上升 功能
晦暗 抑制 内向 有形
寒冷 静止 下降 物质
主要内容
相互转化
阴阳交感
阴阳
对立制约
消长平衡
互根互用
阴阳交感
阴阳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和变化的根本条件, 如果阴阳在运动中不能交合感应,新事物
和新个体就不会产生。
阴阳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 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斗争。
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五行
含义 特征 属性 内容 应用
含
内
义
应
容
用
含义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 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 括。
特征
? 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 的、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都属于“阳”;
? 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 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都属于“阴”。
五行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方 五季 五脏 六腑 五官 形体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木
火
土
金
酸
苦
甘
辛
青
赤
黄
白
生
长
化
收
风
暑
湿
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东
南
中
西
春
夏 长夏 秋
肝
心
脾
肺
胆
小肠 胃 大肠
目
舌
口
鼻
筋
脉
肉 皮毛
水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肾 膀胱 耳 骨
主要内容—生克乘侮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 有序地 依次递相 资生、助长的关系。
? 阴阳偏衰:是指阴或阳的某一方低于正 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 阴阳互损:其意有二, 1.是阴阳偏胜伤 及对方; 2.是虚损不足,招致对方受损 的病理现象。
? 阴阳转化: 指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互转化。
指导疾病诊断
? 八纲辨证 表、热、实三纲属阳 里、寒、虚三纲属阴
指导疾病治疗
1.确定治则
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
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生我者为母 我生者为子
主要内容—生克乘侮
五行相克: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 有序地 间隔递相 克制、制约的关系。
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主要内容—生克乘侮
五行相乘:五行中某一行对其 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
应用
说
说
说
用
用
明
明
明
于
于
人
人
人
疾
疾
体
体
体
病
病
的
的
的
的
的
组
生
病
诊
治
织
理
理
断
疗
结
功
变
构
能
化
人体组织结构
? 体表为阳,体内为阴; ? 背部为阳,腹部为阴
生理功能
? 中医学认为:人的正常的生理功能 活动,是阴阳双方,相互制约、相 互促进,协调平衡的结果。
病理变化
? 阴阳偏胜 : 是指阴或阳一方偏于亢奋的 病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