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论文
汉字 论文
汉字论文《汉字论文》摘要: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字遗产。
本论文旨在探讨汉字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并对其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未来发展进行讨论。
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汉字的象形意义、结构特点以及与其他文字的联系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强,汉字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压力。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汉字文化,我们需要借鉴外国文字的经验,推动汉字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汉字教育和标准化的研究,提高人们对汉字的认识和使用水平。
只有这样,汉字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光发热,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汉字;起源;发展;现代化;教育;标准化Abstract:Chinese characters are not only a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but also the unique writing system of Han Chinese.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influence of Chinese characters, as well as their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in modern society.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empirical analysis, we found that Chinese characters have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onnotations, representing the wisdom of Chinese people. The pictographic meaning,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connections with other languages make Chinese charactersfascinating.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increase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hinese characters face challenges and pressures. In order to better protect and inherit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e, we need to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s of other languages,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t the same time, we need to strengthen research on Chinese character educ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and improve people's awareness and proficiency in using Chinese characters. Only in this way can Chinese characters continue to shine in modern society and make mor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culture. Keywords: Chinese characters; origin; development; modernization; education; standardization。
汉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论文
汉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论文咱今天就来唠唠汉字文化,这可是个特别有趣的事儿呢。
汉字的起源呀,那可真是个神秘又好玩的故事。
传说仓颉造字,那仓颉可真是个厉害的人物。
他就像个超级智慧的发明家,看着鸟兽的足迹,然后就脑洞大开,创造出了汉字。
不过呢,这也只是个传说啦。
其实汉字的产生是咱们祖先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远古时期,人们为了记录事情,就开始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示,比如说画个太阳就代表“日”,画个月亮就代表“月”。
这就像是小朋友刚开始画画一样,简单又直接。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慢慢变得复杂起来。
从甲骨文开始,那时候的字就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甲骨文可有意思了,那些字就像一幅幅小画,弯弯扭扭的。
比如说“人”字,就像一个正在弯腰行礼的人,特别形象。
这时候的汉字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和体系,虽然和现在的汉字差别还挺大的,但这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开端了。
到了金文时期,字就刻在青铜器上了。
金文的字看起来更加规整,线条也更圆润。
就好像汉字穿上了一身漂亮的新衣服,从原来的朴素变得华丽了一点。
这个时期的汉字开始被更多地用于记载一些重要的事情,像祭祀呀,战争呀之类的。
再后来就是篆书了。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
大篆的笔画很复杂,看起来有点眼花缭乱的。
但是到了小篆就简洁了很多。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就统一了文字,小篆就成为了官方的文字。
这就像秦始皇给汉字来了一次大整顿,让大家都用一样的字,这样交流起来就方便多了。
我就想啊,那时候的人得花多少时间去学习和适应这个新的文字呢。
隶书就不一样了。
隶书是从篆书演变来的,它的笔画变得更加简洁,而且书写起来更加方便。
这就像是汉字在不断地进化,变得越来越适合人们使用。
隶书就像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叛逆期,它打破了篆书那种规整的写法,有了自己的风格。
然后就是楷书啦。
楷书可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字体。
它横平竖直,规规矩矩的,就像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楷书的出现让汉字的书写更加标准化,也更容易辨认。
咱们现在写的字大部分都是以楷书为基础的。
汉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论文
汉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论文摘要简要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汉字在中华文化中所承担的角色,指出汉字在现代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传播现状和未来前景。
1. 引言说明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具有独特的起源和演变历程。
引出研究背景与意义,汉字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也在语言、文学、艺术等方面对中国乃至东亚地区产生深远影响。
2. 汉字的起源2.1 甲骨文的发现概述甲骨文在商代中晚期的使用情况,以及1899年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的重要性。
解释甲骨文的构造和字形特点,揭示它作为最早的文字体系之一的价值。
2.2 汉字起源的学说介绍古文献记载中的“仓颉造字”传说,作为汉字起源的神话渊源。
讨论象形文字、指事、会意和形声字等造字方式的出现及其重要性。
简要介绍甲骨文、金文、篆书等不同汉字书体的出现时间和特征。
3. 汉字的演变过程3.1 书体演变依次描述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各类书体的出现与发展,分析这些书体在不同朝代的流行原因和书写特点。
通过书体的演变,反映汉字由繁到简、由图形到符号的变化。
3.2 文字简化分析汉字的简化历程,尤其是现代汉字简化字的产生背景和简化原则。
探讨简化字的出现对汉字书写、识字率提高和教育普及的影响。
4. 汉字的文化意义4.1 汉字与中华文化的联系论述汉字在中华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汉字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探讨汉字在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方面的影响,如诗词中的押韵、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等。
4.2 汉字的形意结合特点说明汉字在表音和表意上的综合特点,分析象形、会意等造字法如何使汉字成为具象和抽象的结合体。
结合具体的汉字示例 如“日”、“山”、“水”等),展示汉字的造字逻辑和文化内涵。
4.3 汉字在东亚文化圈的影响描述汉字对东亚地区其他文字体系的影响,例如日本汉字、朝鲜汉字及越南的字喃。
分析汉字在东亚文字文化中的传播路径以及文化共享的意义。
5. 汉字文化在现代的传承与传播5.1 汉字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讨论信息技术中汉字编码的进展,如汉字的拼音输入法、五笔输入法以及Unicode编码的推广。
汉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论文
汉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论文在文字没产生时候,人们有的用石头摆放记录当天发生的事情,有的用草绳长短来记录,而又有的是在石板上刻画一些抽象图案来记录…….汉字字体演变是一种客观存在,它的发展并不是人们为了审美需要而主观的改造,汉字字形随着其载体与刻写及社会的需求、变革等因素不断地演变与规范文字是人们用来记录人类语言的,但文字不是某种抽象的存在,它必须依靠一定的载体才能发挥作用。
文字作为一种符号性的东西,只有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文字才能实现其结构形体,任何一种文字字体是涉及不同的书写符号形式与不同质料的结合,涉及不同的书写质料的表面外形即木头、石头、皮、墨水或工具即刀、毛笔。
一、书写工具的演变楔形文字,也叫“钉头文字”,是古代西亚所用文字,一般刻写在石头和泥砖上,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梁羽生上写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
在金石、甲骨等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吸湿性差的文字载体上书写,则必须使用质地更坚硬的契刻工具。
在距今六千年的陶文中,使用的契刻工具可能是用玉石或动物的牙齿制作的。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学者一般认为,当时的刻字工具最可能是铜制的刀具。
类似的契刻类书写工具还有剞厕、刻刀和出现较晚的铁笔。
以毛笔用为书写工具,是汉字文化的象征。
毛笔最初是由鼠毛与竹子制成的,墨水是用煤烟、灯油和凝胶混合制成。
毛笔弹性好,写出的字变化多所,在中国的绘画中,书法是一个独立的表意元素,书写的风格、墨色及落笔的轻重缓急、都会影响整幅画的意义。
毛笔是笔随心支,写出来的字体更多抒发出艺术家心中的某种情绪感受钢笔字是以钢笔为书写工具,其笔尖主要是用钢材料制成的。
钢笔归屋于硬笔类,它操作简单,强调一种书写方便的使用。
钢笔主要是一种技术性工具。
钢笔字主要是以楷体为主。
二、书写表面的演变与文字在玉石板上书写文字,叫作盟书;写在木牌上叫木牍,写在竹板上叫竹简,写在帛上的叫帛书,镌刻在鼓形的石墩上叫“石鼓…文字在不同的书写表面就有不同的字体,这些材料有些是坚硬的,也有些是柔软的。
【议论文】论汉字_650字
【议论文】论汉字_650字汉字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汉字的发展与变迁凝聚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文化传承,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在当今世界,汉字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博大精深的内涵,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和传承。
汉字简洁、具有形象化的特点。
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自然而然地蕴含了图画的特性。
不同的汉字通过笔画的组合和排列,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意义和词汇,甚至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
也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特点,让汉字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符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汉字的简洁性,使得它在书写和阅读上具有高度的效率和便捷性,让人们在文化交流中有了更好的便利。
汉字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汉字中,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和传统习俗,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千百年文化积淀。
汉字中的许多字词都与历史文献、典故相关,是这些历史文化的载体和体现。
通过学习汉字,人们不仅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遗产,及其对今日社会的影响和启发。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许多人对汉字的学习和使用产生了疏远感。
相较于拼音、字母语言,汉字在书写和阅读上的复杂性、难度较大,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学习压力。
而在数字化时代,键盘输入、语音输入等新型技术的出现,也使得使用汉字的需求有所减少。
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更应该加强对汉字的传承和保护。
因为汉字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文字,更是世界文化的共同财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典范。
保护好汉字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明的共同财富。
其独特的形象化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情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在多样化、全球化的时代,更应该加强对汉字的学习传承和保护,让汉字这一文化瑰宝永远闪耀光芒。
有关中华文化的议论文(3篇)
有关中华文化的议论文(3篇)中国汉字拥有着6000年的历史,实属中国传统文化。
但随着时间的演变,时代的变迁,互联网时代逐渐渗透入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人们也渐渐不了解这一美妙的文字,不关注我们身边的龙文化。
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考古学家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
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
可能这就是我们文化的开端。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
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
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
如今人们都使用手机打字,不仅使人们的汉字量大大减少,还不理解汉字的真正韵味。
网络用语的雨后春笋,越来越多的简易文字代替了原有的文字如:“蓝瘦香菇”它的本意是指“难受的想哭”。
其实这些网络用语大多数是因为在打字时不小心打错或音节相似发音相意的意思。
学生们的语文功底也越来越浅薄,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逐渐淡薄。
仅凭在学校里学的,在名著中看到知识,怎么将中国文化传承下去。
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少数民族女真族的文字也即将失传。
相信在不久,就会有更多有历史意义的文字失传或流失。
无法想象在未来人们都不在使用古人留给我们充溢这智慧的结晶——汉字,而是都在使用网络用语。
而我们中学生,现在应该做的是放下电子设备,拿出一本书。
在寂静的夜里,轻轻的翻阅它,领悟更多我们从未知道的知识或感兴趣的知识。
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字里蕴藏着古人的智慧;一本知识齐全的书中学会更多的道理;一座文化古城里充满了文字的韵味。
前几天老师讲课提到家乡话可能将会被普通话取代,固然大家交流的障碍消失是好事,可这样我还是感到一丝丝担心。
汉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论文
汉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论文大家好,我们今天就来聊聊我们的汉字文化吧!想必大家都曾经觉得,这些奇妙的汉字是如何来到我们身边的呢?它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发展成如今这样丰富多彩的模样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这些古老的汉字,回到它们的起点,一起感受它们的成长吧!【第一章:起源的足迹】你有没有想过,那些写在古籍上的汉字,是怎么诞生的呢?“据史书记载,汉字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的甲骨文。
”那时的人们,用兽骨和龟壳刻下生活的点滴,那时的他们,是不是也在想:“这样一划一划的,是不是就能把事情记下来呢?”记得小时候,爷爷常常教我写毛笔字。
他告诉我:“这毛笔在纸上划过,就像古人用刀在骨头上刻字一样。
”每次听到这里,我都能想象出那古老的场景:人们围坐在火堆旁,手中拿着刻刀,一笔一划地记录着他们的生活。
【第二章:发展之路】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汉字的演变历程就像一部生动的历史长卷。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小时候看爷爷写毛笔字时,那笔尖在纸上跳跃的姿态,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
这其中的每一次转变,都是中华文化的进步与升华。
比如说我们常写的“和”字。
过去的人们写“和”,往往着重于两个相辅相成、互相依赖的意义。
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字的内涵也变得更加丰富。
我们今天所写的“和”,更强调和谐、包容与共生。
这不正是汉字在发展中与时代同步进步的最好例证吗?【第三章:现代汉字文化的魅力】说到现代汉字文化,那可真是丰富多彩了!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到各种文化活动,汉字无处不在。
无论是街头巷尾的广告牌、还是我们手中的书籍杂志,都是汉字文化的体现。
记得有一次参加学校的书法比赛,我亲眼看到同学们一笔一划地书写着每一个字。
那种专注、认真的态度让我深感震撼。
我想说:“这就是我们的汉字文化啊!”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表达方式,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化的传承。
【结尾】如今我们走在街头巷尾,身边流淌着的不仅是现代化的潮流和节奏,更是千年历史的厚重和底蕴。
汉字发展论文(5篇)
汉字发展论文(5篇)汉字进展论文(5篇)汉字进展论文范文第1篇近来,关于简化汉字及其产生的年月,消失了一些不同的说法。
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一、产生于宋代说。
1995年11月8日《光明日报·文化周刊》专版刊登了邹晓明、唐信忠二先生《汉字简体字九百年前就消失》一文,认为“早在900年前的北宋时期,简体字已在人们的手书中流行,这是有关学者对最近发觉的米芾手书《昼锦堂记》碑刻进行深化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并举出“记、将、荣、盖”等14个共17处简化字作为证明。
1995年12月4日新华社又发了一条电讯稿《宋明清文物上发觉简体字》证明上述消息,1995年12月5日的《光明日报》予以登载。
文中报道说,在江西吉安市兴桥镇钓源村“发觉一北宋书法家米芾手书《昼锦堂记》的清代道光年间碑刻,清楚可辨的159字中,有13个简体字,这又将简体字的消失前推了400多年”。
二、产生于唐代说。
1993年10月24日《光明日报》刊载魏奕雄的文章《唐碑已有简体字》,谓《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碑文的撰刻时间为“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十一月五日”,“碑文共800多字,尚有270字清楚可辨”。
“在270个可辨识的字中,发觉‘弥、万、将、与、继’5个简体字,与我国大陆现在通用的规范简化字完全相同,其中‘弥’和‘万’消失两次。
”三、产生于晋代说。
1996年1月3日《文汇报》载王春南先生文《中国何时消失简化字》,说“现今通用的某些简化字,岂但北宋的米芾用过,在米芾之前700多年,东晋王羲之就用过”,并举出王羲之在《兰亭序》、《游目帖》及唐怀仁和尚集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等传世墨迹、碑刻中使用简化字22个。
据此,该文认为:汉字简化字消失的上限应在王羲之生活的东晋年间。
上述几种关于简化汉字消失的年月的说法,都是值得商榷的。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首先应弄清晰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基本概念。
在文字学中,简体字与繁体字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汉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论文
汉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论文你是否曾在纸上看到一个个方正的汉字,心生好奇,想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呢?就像小时候对玩具的起源感到好奇一样,汉字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今天,就让我带你一起走进汉字的奇妙世界,看看它们是如何从无到有,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
“妈,这个字怎么读?”小明好奇地问妈妈。
“这个字是‘笑’,看它的形状,就像两个人嘴角上扬在开心地笑。
”妈妈回答道。
就如这样一次简单的对话,汉字在每个人心中的印象是如此鲜活和具体。
每个字背后都有其故事和意义。
那,汉字的起源又是什么呢?从古人的生活说起吧。
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最初用石块、木头等实物来记事,但随着交流的频繁和事物的增多,这样的方式变得不切实际了。
于是,我们的祖先们开始创造出了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形式。
那时的文字都是人们口口相传下来的,如同今天你和小伙伴间的故事一样。
举个例子吧,我们常常在街头巷尾看到小摊贩的招牌上写着“烤鱼”二字。
这“烤”字背后,就有着一段历史的演变过程。
在古代,人们用火烤食物时,食物会发出“烤”的声音和冒出烟气,这声音和形象就被人们用来表示“烤”这个动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烤”字逐渐演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模样。
随着历史的推进,汉字也经历了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的阶段。
每一次的变革都伴随着人们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传承。
如今,我们看到的汉字已经变得更为规范和美观了。
那么,汉字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符号,更是我们文化的象征。
当你看到一个“爱”字时,你心里是不是就会想到与家人、朋友的点点滴滴呢汉字与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那么息息相关。
瞧,一个汉字不仅代表着语言与沟通,更是文化的纽带与传承。
正是有了这千年演变的历程,汉字才成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模样。
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所以啊,当你下次看到那些熟悉的汉字时,不妨多留心一下它们的起源和发展吧!它们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文化的瑰宝!总结起来吧!汉字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字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意义。
汉字传承的议论文三篇
关于传承汉字的议论文 1曾几何时,写一手漂亮字是很多人心向往之的一项技能。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也“飞入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人痴迷于键盘鼠标,丢掉了笔杆子,逐渐形成了提笔忘字的尴尬局面。
这也是诸如《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取得高收视率的根本原因。
这些节目的热播,再次唤醒了人们对于汉字书写能力的重视。
也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揭露了汉字书写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的低存在感。
我们也应当承认电子输入较汉字书写具有快捷、方便、易存储等优点。
但是汉字承载了中华文明的文明和智慧,不论是方正的楷书、隽秀的小篆,还是遒劲的草书,其兼具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内涵,即便是再发达的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
汉字正是在国人的提笔书写中得以传承,文明正是在方方正正中得以张扬,在那一笔一划中流淌着老祖先的文化血液。
21世纪的今天你还记得怎么写信吗?一张手写的便条、留言,远比短信、微信、邮件更真挚感人。
《说文解字》有云:“书者,箸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
”当今各种智能输入法层出不穷,在过于追求高效便捷的时候剥夺了人们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静心思索的机会,文化与文明的传承的断层问题,才是我们真正要迫切关注的。
关于传承汉字的议论文 2“百依百顺”、“默默无闻”、“前途无量”这几个词语我想大家并不陌生,它们屡次出现在电影电视、广告标语、商店匾额公司招牌、商品说明书上,这一个个混搭的词语,看了不禁让我忍俊不禁。
在潜移默化中,人们也丧失了对中国汉字的认识,荧屏中的错别字无不影响着人们误入歧途。
回顾老祖宗们几千年的造字历程,他们不仅创造了方块字,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而且在实践中创造和总结了丰富的书写技法,形成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丰富多彩的字体与书体。
汉字早已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璀璨珍宝,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
展望今天,荧屏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创新字词”,同学们时不时总会写那么几个错别字,要不少了一横,要不就多了一画,虽说只是几个小错误,但也影响着我们汉字的精神内涵。
大一中国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合集6篇)
大一中国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合集6篇)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
现代文字大多是记录语言的工具。
人类往往先有口头的语言后产生书面文字,很多小语种,有语言但没有文字。
文字的不同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书面表达的方式和思维不同。
文字使人类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一中国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合集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一中国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篇1 中国,一个以五千年文明积淀的文明古国。
具有曲折而又漫长的发展过程,由中华各族人民共同书写创造,内涵丰富,从未丧失过它的根本—中华传统文化。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传统文化呢它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但它又与历史文化有所区别:它对人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不仅存在于历史中,还存在于现实中。
传统文化被称为中华文明之“根”,不单是因为它对于历史发展保留了其文明成果,同时也是因为它对于现实也具有积极意义。
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想如“以和为贵”、“实事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思想仍沿袭至今,它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至今“平等”、“和谐”仍印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中国旗袍,更是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已将它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从古至今,它代表着中国女性的古典韵味,标志着独具特色的东方时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那具有永恒意义的美,让世界为之倾倒。
但传统文化就全部是积极的、先进的吗任何事情都是有其两面性的,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例外。
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局限性,决定了其对当今社会也有消极的影响。
好比古代西汉时尊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于是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过于追求道德修养而忽视自然科学,让中国传统文化重政务,轻自然,斥技艺。
道德至高无上的观念把人的兴趣引向了道德修养和政治活动,而不是引向对自然的征服和对物质世界的剖析;这种极端的思想直到现在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
汉字的起源分析论文
汉字的起源分析论文汉字是中华文化中的珍贵遗产,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汉字被赋予了非常重要的意义,成为了中国人民民族精神和文化基因的象征。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也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论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和现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
1.汉字的起源关于汉字的起源,一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说法。
目前,主流的理论认为汉字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中国古代祖先根据符号和象形所衍生出的一种文字。
由于当时石器等工具的发展,人们有了更多的表达和交流的需求,于是,他们将一些实物的形状、特征、功能经过简化、概括和象形化的方法固定下来,形成了最早的汉字。
而这些汉字,往往都与具体实物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日”字就是太阳的形状,而“木”字则是树木的形状。
在汉字的形成过程中,还经历了许多时期的演变。
在商代和西周时期,人们开始采用了许多象形、形声和会意的方法来组合汉字,使其更加高效和简洁。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著名的文化思想家,如荀子、韩非子等也开始运用汉字进行哲学和社会习俗的探究,汉字的文化内涵也逐渐丰富和深化。
2.汉字的演变随着历史的变迁,汉字也不断地发生了变化。
在汉字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多个阶段。
其中,篆书时期是汉字演变的一个重要时期,是由战国到秦汉时期的官方书法体系。
篆书的特点是结构简洁、线条刚健有力,形象清晰,表现了秦国时期的统一和繁荣,其所遗留下的文化遗产对于现代汉字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而隶书则是汉字演变的一个转折点,它的出现,使汉字逐渐步入精美、险峻的文艺阶段。
到了唐代,楷书开始逐渐成为汉字书写的标准,楷书的特点是书写规范、美观而清晰,成为了现代汉字书写的主要风格之一。
3.汉字的现状随着时代的变化,汉字也逐渐进入了现代化的时代。
尽管现代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已经使得人们在书写和交流方面具有更多的选择性,但是,汉字仍然是中国人文化交流、思维、认知和传承方式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方式之一,仍然是中国文化之脊梁。
关于汉字的优秀议论文800字 关于中国汉字的优质作文五篇
关于汉字的优秀议论文800字关于中国汉字的优质作文五篇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是离不开的,那么关于汉字的作文,我们要怎么写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高二作文关于中国汉字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高二作文关于中国汉字1汉字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
由汉字衍生出来的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汉字的出现,对后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汉字是中国古文化的精化,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汉字有着古老的历史,从最早的1000多年前甲骨文,到如今处处可见的楷体等等。
这可是经过了几个时代的演变。
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
你看吧,每个字都有着不同的风韵。
望见朝阳这两个字,你能感受到一丝明媚的阳光照耀着你,而看见崇敬这个词,你又会感受到一股神圣的力量。
喜字马上让你想到笑逐颜开,哀字一望而皱眉;哈字使人脸上浮现出笑容,呜字一见就仿佛听见哭泣声;怒字,估计你好想把身上的怒火全部发泄出来;芬芳好像散发出花的香味,无忧无虑这个词一出现,你就如自由的小鸟一般快乐。
它们,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
它们,记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历史。
当你用笔写出一个个生动的汉字时,一定会感叹它们的奇妙。
它就如一位技术精湛的魔术师,时而轻如鸿毛,时而重如泰山,时而飘若游丝,时而娇若惊鸿。
每个字都是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是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它们还有悠久的历史,从甲骨文到金文到隶书、楷书,哪一样不值得我们去感叹呢?正是有了中华民族先人的记载,才让我们了解到了汉字的千年历史,百年沧桑。
望着这些富有灵性的文字,怎能不使你拿起笔,尽情想象,尽情书写呢?像观赏着傍晚的红霞,为那绚丽的色彩而迷醉,我无限沉迷于那神奇的汉字,而它的魅力,将会使更多的人为它而迷醉!汉字,为我们中国的文化锦上添花。
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作,是中华民族的光辉荣誉。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说汉字,品中国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说汉字,品中国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国人民五千年的智慧和历史。
作为中文的基础,它不仅是我们国家的独特之处,也是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骄傲地传承和发扬汉字文化。
汉字是中文的基石,没有汉字就没有中文。
汉字的来历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它们是一种象形文字,通过简洁的画线表达出不同的意义。
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历史意义。
无论是汉字的造型还是发音,都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秩序的观察和思考。
学习汉字不仅可以加深对中文的理解,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汉字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在国际交流中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汉字是沟通的桥梁,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中文,希望通过学习汉字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
通过学习汉字,我们可以将中国的思想、价值观和文化传递给世界各地的人。
汉字的独特之处和创意培养了人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汉字之美不仅可以让我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还可以用来传达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通过汉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汉字是我们民族自信的象征与力量源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汉字的传承和发展遇到了一些挑战。
一些人认为汉字难学、难写,甚至倡导使用拼音和英文代替汉字。
抛弃传统文字并不能真正满足人们的需求。
汉字作为中文的核心,代表了我们中国人民的文化和民族自信。
我们应该坚持继承和弘扬汉字文化,发挥汉字在语言、文化和思维上的独特优势。
我们也应该积极探索汉字的创新和发展,利用现代科技为汉字注入新的活力和应用场景。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中文的基石,也是我们民族的象征与力量源泉。
我们应该珍惜和发扬汉字文化,通过学习和传承汉字,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通过汉字,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议论文】论汉字_650字
【议论文】论汉字_650字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和基石。
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刻
的内涵,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更是世界文化的珍品。
首先,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文化传统悠久,汉字的演变与发展贯
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从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和行书等不同的字体演变到今天
的简化字,汉字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千年精华。
汉字不仅是文字,更代表了我国的道德伦理,礼仪文化,哲学思想等方面的精髓。
汉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中华文
化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最后,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国家形象的代表。
习近平主席曾强调:“文化自
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汉字在国际上的影响
也是中国的一种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和崛起,汉字越来越成为了中国的
标志之一,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国家形象的强大自信。
总之,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着中华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是沟通我国与世界文化的架梁。
我国应该加强对汉字的保护和推广,让汉字更好地服务于
人类,更好地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世界影响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文化自信
的建设,让汉字成为强大的文化符号和国家形象的代表。
[作文范文]汉字传承的议论文
汉字传承的议论文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志,也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下面xx收集了有关汉字传承的相关论文,供大家欣赏。
篇一:汉字传承日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现场直播在万众瞩目中落下帷幕。
考的是孩子们,汗颜的却是我们这些成年人。
我相信很多人像我一样,提笔忘字。
两个多月来的持续关注,使我觉得有必要说说“汉字”这个看似简单的话题。
一些人认为,汉字之所以叫“汉字”,是因为它是汉族人使用的文字。
这个说法不准确,取名“汉字”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汉朝对中国文字的贡献。
在秦朝统一文字的基础上,汉朝对文字的整理、规范、检索、革新达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峰,隶、楷、行、草或发轫于斯或勃兴于斯,这一时期是汉字的重要发展期。
汉朝历时400多年,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历时最长的朝代,到汉武帝时,大汉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与当时的罗马帝国同享辉煌与荣光。
社会进步是文化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汉朝为各种文化元素的自由生长提供了沃土,为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不光汉字兴盛于此,汉人也兴旺于此,人口数量和社会地位远远高于其他民族,为形成汉民族奠定了基础。
汉字的成长与汉族的发展,是汉朝的两大文化硕果。
当然,汉字的源起,还远在得名于汉之前。
文字是人类的足迹。
从5400年前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粘压在泥板上的楔形文字,到5000年前古代埃及人刻写在神庙石碑上的神文圣书,再到3300多年前古代中国人创造的甲骨文,文字推动了历史,也记录了历史。
甲骨文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它与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印度哈拉巴文字一样,在各自的环境中独立诞生,但传承3000年以上的唯有汉字。
1928年,考古界对河南安阳小屯村甲骨文出土地的甄别确认,使得消失了3000多年的商朝殷都被发现,打破了国际上关于中国夏商王朝只是一个传说的推测,使中国历史有了从传说时代进入信史时代的断代依据。
数万枚方寸甲骨抖落满身风尘,组合成一副轮廓分明的脊梁,驮起一个古老民族厚重历史的明证,我们不能不心怀敬畏。
2024初中议论文范文说汉字,品中国
2024初中议论文范文说汉字,品中国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4初中议论文范文:说汉字,品中国汉字是中国人民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它历经千年,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明成就,是中国人民的文化基因,说汉字,就是说中国,品中国。
汉字的独特魅力值得我们品味。
汉字的诞生可以追溯至三四千年前的甲骨文和金文,它们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表现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不断演变,形成了书法、篆刻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汉字的结构简洁,笔画流畅,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给人以美的享受,展现了中国的独特魅力。
汉字的独特表现力值得我们深思。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表达方式,它可以表现出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境,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汉字的书法艺术更是表现了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自然的感悟。
通过汉字的书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美、大雅、大理,汉字的表现力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通过学习汉字我们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它记录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成就,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学习汉字就是在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汉字,我们能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习俗、思想等方方面面,从中受到启发和熏陶,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心。
通过学习汉字,我们能够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增强个人修养。
汉字是中国的文字,学习汉字是提高汉语言能力的有效方式。
通过学习汉字,我们可以提高语感,提高写作、阅读的能力,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个人修养。
而且,学习汉字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汉字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学习汉字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
1.汉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论文
汉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字,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可以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汉字。
可是,大家知道汉字是怎样发展来的吗?在这里,我就介绍一下汉字的历史。
一、汉字文化的起源有这么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的黄帝时期,黄帝命令他的臣子仓颉创造文字,仓颉是一个长有八只眼睛的怪人,他用自己的八只眼睛观察八方,看见各种各样的东西,他把这些东西的形状简化后刻在龟壳、兽骨上,就成了最早的文字。
这个神话当然是荒谬的,但也说明了一个事实——汉字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
在几万年前的原始时代,远古人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意思,后来又学会了用手势,但有些事物用语言和手势是难以表达的,于是有人想出了做记号的方法,可记号太多,容易忘记,后来就用图形表达意思,比如"太阳"就画成一个圆圈的形状,"树"就画成树的模样,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这样产生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
到了这时,需要文字记载的东西就更多了,而光用一些图形符号来表示,显得太繁琐了。
于是人们就简化了一些象形字,并把一些象形字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文字,让人能更容易看懂。
比如把"人"和"木"组合起来,就成了"休"字,意思是一个人靠在树上睡觉。
这样又创造出了很多文字,形成了汉字的一个新类型——会意字。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诸侯国,而这些诸侯国的文字又有所区别,于是出现了一字多义、多字一义的情况,这给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带来了困难。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下令在全国统一使用一种文字——小篆。
这种文字比以前的文字简化了许多,但仍有些繁琐,于是民间逐步兴起了一种应急的俗体——隶书。
到了三国时期,魏国的钟繇又创造出了一种更为简便美观的文字——楷书。
从此以后,汉字就确立了它的方块形态,开始有了间架结构。
汉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论文
汉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论文汉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论文篇①:汉字虽然是语言学领域的概念,但它将渗透到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其它各个广泛领域里。
汉字作为传递文化信息的主要载体,以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为核心,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等边缘国家,形成了所谓的东亚文化圈,又在这些国家的文字系统中以多样而复杂的语言形式发展下去。
一、东亚文化圈(一)东亚文化圈的概念文化圈理论是德国的格雷布(1887年~1934年)与奥地利学者施密特(1868年~1954年)提出来的。
根据他们的叙述,文化圈大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2]:①世界上存在若干个文化圈,每个文化圈都包含一定的物质以及精神文化的共有成分在内;②文化圈由核心(文化源地)和边缘(文化收容区)这两个要素构成;③核心影响边缘,边缘反过来作用于核心,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和诸多要素的影响,核心与边缘的位置有可能会置换;中国复旦大学姜义华教授[3]称文化圈是一种‘文明系统’,系统中的诸多国家享有基本共同的传统文化属性﹑文化特征﹑但它并不排斥现代性之下的普世性和多元性,所以在强调同质性的同时,也不能完全否认它的异质性。
东亚文化圈即属于地域概念,也属于语言概念和文化概念。
它包括曾受汉字文化和传统儒教文化影响的亚洲东部一些国家。
东亚文化圈的地理范畴以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为中心,其边缘地区包括越南﹑日本﹑韩国、朝鲜等地区。
东亚文化圈不是由单纯的政治或者军事力量而形成,而是以地理环境为优先条件,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接受相关文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产物。
(二)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东亚文化圈是世界文化圈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大概有着五千年的历史,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中衰以及裂变、兴起等阶段。
它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演变过程也是以深厚的历史﹑政治﹑文化等背景为基础。
东亚文化圈起源于中国的华夏文化,后来渐渐扩展到周边国家,并与其他文化交融到一起。
它的核心文化是中国文化,边缘文化是越南﹑日本﹑韩国、北朝鲜等地区的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文化论文“汉字文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汉字的使用。
历史上,日本、朝鲜(韩国)、越南都使用汉字,阅读汉籍经典(文言文),并以此作为通往上层社会的通行证。
而且,这几个国家许多保存至今的历史典籍都是用汉字和文言文书写的。
普通民众使用的语言文字,则是借用汉字元素与本国语言相结合而创制的各种文字。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语是汉文化信息的载体,因此汉字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信息的载体。
何九盈先生在《汉字文化学》中指出:“文字是文化的产物,又服务于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它自身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对于汉字的研究,离不开文化的阐释,因为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对于中国文化,特别是汉民族文化的研究,汉字是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语言艺术的精品,而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与记录语言的汉字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根据汉字的单音节性、部首可拆解等特点,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诗体,如离合诗、回文诗、数字诗、神智体、宝塔诗等。
离合诗是先把字拆成偏旁,然后把两个偏旁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字。
最早的离合诗当推后汉孔融作的《离合郡姓名字诗》(其首句为“渔父屈节”)。
此后历代都有一些名家的离合诗问世。
如晚唐诗人陆龟蒙写了《闲居杂题》五首离合诗,诗为七言四句,将前一句的尾字和后一句的首字合起来,组成另一个字,即用此字作为诗题,如其中的一首:《鸣蜩早》“闲来倚杖柴门口,鸟下深枝啄晚虫。
周步一池销半日,十年听此鬓如蓬。
”南宋刘一止作了一首《山中作拆字语寄江子我郎中》:“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
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
永言詠黄鹤,志士心未已。
”这是一首典型的离合诗,全用拆字为句,“日月”为“明”,“山风”为“岚”,“石皮”为“破”,“古木”为“枯”,“可人”为“何”,“千里”为“重”,“永言”为“詠(现写作咏)”,“士心”为“志”。
在小说中也有利用离合诗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如《红楼梦》第五回:“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这里把凤姐的“凤(繁体作鳳)”拆成“凡鸟(鳥)”。
而“二令”则是“冷”,“人木”合为“休”,委婉表明贾琏对凤姐由听从到冷淡,最后休弃的故事情节。
回文诗是一种可以倒读或反复回旋地阅读的诗体。
如宋代李禺夫妻互忆回文诗:“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正读是夫思妻,倒读是妻思夫。
而宋人钱惟治的《春日登大悲阁》诗:“碧天临阁迥晴雪点山亭夕烟侵箔冷明月敛闲庭”,二十个字以任何一个字为起点,不管是顺读,还是倒读,都可以成诗,这样可以组成五言诗四十首。
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以四季景色为题创作了回文诗《四时山水诗》。
春景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景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景诗(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景诗(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诗歌创作的技巧很多,数字入诗也是技巧之一。
有意识地把一首诗的大部分句子都用上数字,就是数字诗了。
据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婚后不久,司马相如即赴长安做了官,五年不归。
文君十分想念。
有一天,她突然收到丈夫寄来的一封信,自然喜不自禁。
不料拆开一看,只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
聪明过人的卓文君立即明白了丈夫的意思:数字无“亿”即无“意”啊!于是,她满含悲愤,写了一首数字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般想,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欲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读后羞愧不已,于是用驷马高车,把卓文君接到了长安。
清人王士祯作过一首《题秋江独钓图》,是有名的数字诗:“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这首诗连用九个“一”,把渔人一边歌唱、一边喝酒、一边钓鱼的潇洒之态刻画得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再如清代诗人纪昀的《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花皆不见。
”此诗全诗咏雪,将数字一至十巧妙地嵌入诗中,人们回看诗题才恍然知是咏雪。
另外还可以把数学运算以诗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如清人徐子云《算法大成》中有一首特殊的数谜诗: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周遭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这是一首很奇特的数谜诗,此诗如果用现在的代数方程来解答,设寺僧为x,则可以列出如下算式:x/3+x/4=364,可得出x=624,即寺里六百二十四个和尚。
神智体则更为奇特。
宋代桑世昌《回文类聚》载:“宋神宗熙宁间,辽使至,以能诗自夸。
帝命苏轼为馆伴,辽使以诗诘轼,轼曰:‘赋诗易事也,观诗难事耳!’遂作《晚眺诗》以示之。
……辽使观之,惶惑不知所云,自是不复言。
”苏轼所作诗即为神智体,也是苏轼首创。
它通过改变汉字的位置和形状,寓意隐藏于字形当中。
其特点是:以意写图,令人自悟。
将文字巧作安排,字形有长有短,有横写,有侧写,有反写,有倒写。
因其设想新奇,启人神智,故名神智体,又名长亭体,后广为流传。
下面这首诗是这样读的:“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
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
”还有一首也贴出供大家欣赏,按其字面及字形应读作:“斜月三更门半开,夜长侧枕意心歪,短命到今无口信,望断肝肠(长)无人来。
”写的是一女子在家里等待与情人偷偷相会,然而等到了三更天,那个短命的还没来。
虽然内容俚俗,但在形式上颇得神智体要旨。
宝塔诗,顾名思义,即形式上排列如宝塔的一种诗在《儒林外史》第二回《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中,梅玖在申祥甫家吃饭时读的则是一首一字七言的塔形诗。
这首单塔的宝塔诗每句都押(ai)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内容是说一个不修边幅的秀才,构思精巧,风趣幽默。
日本学者川本皓嗣(1939―)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曾提到:“东亚的所谓汉字文化或者说儒教文化有时会与西方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拉丁语文化相提并论。
但二者之间有三大不同。
第一,把拉丁语作为公用语的罗马帝国早在公元4世纪前后就已经开始衰落,不再是欧洲的中心势力了。
与此相反,在东亚一直到19世纪中叶中国一直占统治地位。
第二,与欧洲会拉丁语的知识分子的数量相比,东亚会汉文的文化人要多得多。
第三,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其结果在欧洲不仅仅使用书面语言(或者神圣语言)的拉丁语,而且同时使用‘本国语言’(vernacular),如意大利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德语等,依靠这些语言进行的各国间的交流也相当活跃。
可是在东亚,作为文言文的汉文尽管各地的发音和读法有异,但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以它为通用的公用语。
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交流来看,基本上是从中国这个中心向周边国家进行单向辐射的。
而且各国语言之间极端缺乏交流的状态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这在世界上也是史无前例的。
”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有趣现象。
那么,为什么拉丁语“死去”而汉字却“活”了下来?其原因固然复杂,这里仅从汉字本身推究,是汉字的特点和优势所造成的。
第一,方块字在人类文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人类文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与世界上其他文字对比,汉字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魅力。
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印度的哈拉本文字,虽然我们今天从博物馆和遗址中能够欣赏到这些古老文字的残片遗迹,但它们都是已经死去了文字。
而汉字作为人类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不曾中断的文字,至今仍在继续使用,这一现象本身即足以说明汉字的独特性与生命力。
腓尼基人发明的22个字母,经东罗马帝国发展为拉丁语,再经西罗马帝国发展为希腊语,然后经过漫长的中世纪直至文艺复兴,在欧洲遍地开花,形成各自国家不同的语言文字。
而汉字则恰恰相反,不仅在中国本土得到统一和发展,而且传播到周边许多国家,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广大的汉字文化。
今天,我们在日本、韩国乃至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看到大街小巷和商号店铺触目皆是方块汉字。
这是汉字和中华文化神奇魅力的具体体现。
第二,汉字的内涵极为丰富,所体现的文化博大精深。
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特有而丰富的含义,这是刻板而枯燥的拼音文字所不可比拟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部大书,就是我们的祖先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经验总结。
譬如,冬天的“冬”字,本意是一段绳子的两端打个结表示结束,后来再引申为一年四季的最后一个季节,这才有了“冬季”和“冬天”的含义。
再如,力量的“力”,原本是一种农具,上面有一个便于着力的把手,是一个象形字。
如果把这个象形字“力”字与另一个象形字“田”组合起来,便成为一个新的会意字:“力着于田是为男”。
由此推衍,“女之执帚是为婦(简化字为‘妇’)”……这些都反映了农耕时代“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它是我国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字典(此前虽有解释字义的《尔雅》),许氏提出的540部首延用至今,他所归纳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对汉字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
由于汉字具有规律性和科学性,不仅在中国本土南腔北调、方言丛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文字进行交流,而且就是在东亚和东南亚各国之间,甚至在正式的外交场合,彼此语言不通,毋须通过翻译,仅用汉字“笔谈”就能互相交流和沟通。
第三,进入计算机时代以来,古老的汉字仍呈现出无限生机。
当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曾有人断言:计算机是方块汉字的掘墓人。
然而,事实粉碎了对汉字持有偏见和悲观论调的说法。
据统计,现有1000多种汉字输入法,无论从速度还是准确率上看,方块汉字的计算机输入丝毫不逊色于其他拼音文字。
联合国现行的6种通用文字,即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和中文。
在这些文本中,汉语总是其中最薄的那本,这表明汉语是最凝练的。
目前,世界上已有23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约有5亿多外国人在学习使用汉语和汉字。
我国近年在全球78个国家建立了300余所孔子学院和课堂,以满足各国人民学习汉语的要求。
由此可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古老的汉字又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依然显示出无限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