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范文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fca5a2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60.png)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股权质押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特别是在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获得资金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然而,这种融资方式是否会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影响,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内在机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研究中,关于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不同的观点。
一方面,有学者认为股权质押可能降低企业的创新投入,因为质押后控股股东的股权受到限制,可能影响其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股权质押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有助于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此外,还有研究指出,股权质押可能改变企业的治理结构,进而影响企业的创新决策。
三、研究设计(一)研究假设基于前人研究及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降低企业创新投入。
假设二:股权质押后,企业创新的产出质量会受到影响。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近五年相关企业的股权质押及创新投入数据。
数据来源于公开的财务报告及数据库。
(三)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本文以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为因变量,以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为自变量,同时控制企业规模、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等可能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
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探讨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一)描述性统计表1:描述性统计结果(略)(二)回归分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我们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股权质押后,企业创新投入有所降低。
此外,股权质押对创新产出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控制变量中,企业规模、盈利能力等因素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影响。
(三)稳健性检验为检验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我们采用了替换变量、遗漏变量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
关于企业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创新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fd44a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1.png)
关于企业创新研究文献综述企业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引入新的思维、方法、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等,以提升竞争力和市场独特性的能力。
有关企业创新的研究已经成为管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本综述将围绕企业创新的概念、影响因素、创新类型以及创新绩效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
首先,企业创新的概念和定义是各种研究的起点。
根据不同的研究背景和目的,学者们对企业创新的定义也有所差异。
一些学者将企业创新定义为创造新的产品、技术或商业模式等。
而另一些学者则将企业创新定义为一种组织机构创新的能力,或者是一种与市场和客户需求相适应的能力。
其次,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也是研究的重点。
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如组织文化、领导风格、员工动机和拥有的资源等。
研究表明,创新导向的组织文化和支持创新的领导风格是促进企业创新的关键因素。
另外,员工的创新动机和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也对企业创新有着重要影响。
此外,研究人员在研究企业创新时,通常也会将企业创新分为不同的类型。
最常见的创新类型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过程创新和市场创新等。
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创新对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产品创新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影响较大,而技术创新则对企业的技术领先地位有着重要作用。
最后,研究企业创新的绩效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
企业创新的绩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估,如市场份额的增加、利润的增长、产品质量的提升等。
研究发现,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非线性关系,而是存在一个阈值效应。
也就是说,创新带来的绩效提升在创新程度达到一定水平后会逐渐减弱。
综上所述,企业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通过深入研究企业创新的概念、影响因素、创新类型以及创新绩效等方面的文献,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促进企业创新的发展。
关于企业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创新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77d1cc6da38376baf1fae2d.png)
关于企业创新研究综述摘要:企业创新,虽然最通常是指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但实际上,企业创新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
在一个行业中,创新决定了一个企业是引领者还是模仿跟随者。
企业创新也是企业家对整个创新过程所涉及的创新目标和创新活动方案进行设计、选择并组织实施的行为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创新的最佳效益,即取得较大的创新绩效。
关键词:企业创新、创新绩效、企业自从1912年熊彼特在其著名的《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创新”的概念之后,创新逐渐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
创新绩效反映企业创新行为取得的成果,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
本文将影响创新绩效的因素划分为四个,本文拟综合分析多个学者提出的观点以及其看法的缺陷,从而提出这四个因素的关系和各因素下使企业绩效最大化的几点建议。
一、影响因素的分类鉴于目前对知识的研究和对创新的研究这两个领域有很多相通之处,这两个研究领域的界限日渐模糊【1】。
国外学者将知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
而这3种资本通过以下途径积累和分配知识:个人;组织结构、过程和系统;联系和网络【1】。
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创新受到个人、企业及网络3个层面因素的驱动。
本文借鉴国外文献对知识资本的划分,并结合国内外文献的相关内容,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例如马宁、官建成指出“产业政策影响专利数量”【2】;买忆媛,聂鸣指出国家的经济制度影响创新绩效”。
企业与外部组织间联系与互动的因素,如Jaffe、Levin和Reiss研究了知识溢出的问题;国内也有研究者对此做出探讨。
管理层面的影响因素,例如Gupta指出了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协作对创新的影响;杨建君等人就沟通因素对创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3】;而谢洪明等及王晓耘等也曾就企业文化、激励机制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研究。
个人层面的影响因素,国外已有多位学者从不同层面对个体因素进行研究,王雁飞等认为个人变量也应该纳入影响组织创新绩效的研究中【4】。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范文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8eb2d5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e.png)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股权质押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已经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途径。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作为企业融资的一种方式,其对企业经营和创新的影响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分析其背后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以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以往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对企业财务状况、公司治理、投资者信心等方面产生影响。
在企业创新方面,股权质押可能通过影响企业的资金流动性、风险偏好和战略决策等方面,进而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
然而,关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具体影响,目前尚无定论。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手段,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梳理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其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案例分析,探讨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具体影响;最后,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
四、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分析1. 资金流动性影响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可以为企业提供短期资金支持,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这有助于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然而,过度依赖股权质押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一旦质押股权出现风险,企业可能面临资金断裂的风险,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2. 风险偏好影响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可能改变企业的风险偏好。
在质押过程中,企业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这可能使企业在创新决策时更加谨慎。
然而,适度的风险承担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更多的机会,推动企业进行创新。
因此,企业需要在风险控制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
3. 战略决策影响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可能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
质押过程中,企业需要权衡长期发展和短期融资需求,这可能使企业在战略决策时更加注重短期利益,从而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企业创新影响因素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d8d3602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4.png)
01 摘要
目录
02 引言
03 文献综述
04 结论
05 未来研究方向和前景
06 参考内容
摘要
本次演示对企业创新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综述,旨在梳理相关研究进展,并为企 业创新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本次演示结构包括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内涵与外延、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研究方法与成果总结,以及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关 键词:企业创新,影响因素,创新能力,研究综述
4、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 显著影响。学者们普遍认为,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实现创新的关 键要素。
三、企业创新的外部影响因素
外部影响因素是指来自企业外部的促进或抑制企业创新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 政策环境、市场竞争、技术进步等。
1、政策环境:政府政策对企业创新具有重要影响。一些学者指出,政府提供 的财税优惠、科技扶持等政策可以有效激励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此外,政府的 法律法规也会影响企业的创新行为。
此外,部分学者还探讨了企业创新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例如研发投 入与企业规模、产业集聚等因素之间的关系(Wang et al., 2017)。
结论
本次演示对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综述,总结了研究成果和 不足之处。现有文献主要了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 理和影响程度,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之间 的相互作用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二是现有研究多从静态角度考察企业创新影 响因素的作用,
一、企业创新的概念与意义
企业创新的概念并非单一,它包括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组织创新等多种类型。 产品创新是指企业推出新的产品或服务,以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过程创 新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引入新的技术、工艺或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组织创新是指企业调整内部组织结构、管理模式或企业间合作形式,以 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创新的意义在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帮助企业在激 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2024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因素的探索性研究》范文
![《2024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因素的探索性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ff2847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9.png)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因素的探索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崛起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技术创新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其驱动因素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索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因素,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前人研究显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战略规划、企业文化、研发投入等;外部因素则包括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竞争环境等。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
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因素;其次,通过案例研究深入剖析驱动因素的作用机制;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驱动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因素(一)内部驱动因素1. 企业战略规划:科技型中小企业通常具有明确的战略规划,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企业战略规划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2.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软实力。
创新文化鼓励员工积极投入技术创新,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3. 研发投入:研发投入是科技创新的关键。
企业通过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外部驱动因素1. 政策支持:政府政策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政策,能够有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2.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导向。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促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
3. 竞争环境:激烈的竞争环境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五、驱动因素的作用机制及实证研究通过对案例研究和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内部驱动因素和外部驱动因素共同作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
关于创新的文献综述
![关于创新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ba1987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a.png)
关于创新的文献综述
关于创新的文献综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评价:
1. 创新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或改进的产品、服务、过程或组织方式,以实现经济绩效的改善。
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创新进行了定义和研究,提出了不同的创新理论和创新模型。
2. 创新的影响因素: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内部资源、组织文化等多个方面。
其中,技术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是关键要素。
此外,市场动态性和竞争压力等因素也会对企业创新产生重要影响。
3. 企业创新的效果评估:如何衡量创新的效果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些学者认为,创新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能够提高企业的绩效和市场占有率;而另一些则强调了创新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应的重要性。
4. 案例研究:通过对特定行业或地区的企业创新实践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创新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和挑战。
这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创新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
5. 对未来的展望和建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未来对于企业创新的关注将更加迫切。
因此,需要继续探索新的创新模式和方法,以提
高企业的竞争力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有关创新的文献涵盖了许多重要的主题和实践经验,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参考。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企业创新管理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企业创新管理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79d659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8.png)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企业创新管理研究进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创新管理在当今商业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企业创新管理不仅关乎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发展,更是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对企业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探讨当前学术界对企业创新管理的关注焦点、研究方法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企业创新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企业创新管理是指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组织、协调和管理创新活动的过程。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因此,企业创新管理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企业创新管理的研究现状近年来,学术界对企业创新管理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涉及到创新战略、组织创新、创新文化、创新绩效评价等多个方面。
在创新战略方面,学者们探讨了企业如何制定创新战略、创新定位和创新路径选择等问题。
在组织创新方面,研究者关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创新团队建设、知识管理等对创新的影响。
在创新文化方面,研究者研究了企业文化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探讨了创新文化的培育和建设。
在创新绩效评价方面,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创新绩效评价指标和方法,帮助企业评估创新绩效并优化创新管理。
三、企业创新管理的研究方法在企业创新管理的研究中,学者们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案例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实验研究等。
案例研究是研究企业创新管理实践的常用方法,通过深入分析企业的创新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
问卷调查是了解企业创新管理现状和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问卷调查可以获取大量数据支持研究结论。
实地访谈则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看法和体会,为研究提供更直观的信息。
实验研究则可以验证理论模型和假设,检验创新管理策略的有效性。
四、企业创新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企业创新管理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加剧,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创新管理,提升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制约企业创新的内部因素探析
![制约企业创新的内部因素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97ded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b.png)
制约企业创新的内部因素探析一、引言在当今快速变革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创新被认为是推动企业生存和竞争的关键要素。
然而,许多企业却面临着内部因素的在创新过程中制约,阻碍其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提高。
本文将借助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探析制约企业创新的内部因素,指出引发这些内部因素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
二、文献综述(1)内部创新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内部创新管理被认为是创新过程中的至关重要因素。
其中,创新文化、组织文化、组织结构、激励机制等方面被认为对企业创新有着极大的影响。
创新文化可以促进员工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激发。
为了营造积极的创新文化和氛围,企业需要制定并坚定执行创新战略,在企业内部建立积极、开放、勇于尝试的创新文化,充分激发与激励创新的内生动力。
组织文化可以影响员工行为以及对创新的态度和行动,以及创新的运作。
因此,企业要建立和传递有利于创新的组织文化,鼓励员工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创新。
组织结构的设计不能阻碍创新过程,它应该促进流程的协同作用。
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自主性,创造性地参与到创新过程中,从而增强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创新效率。
(2)知识管理如今的商业环境高度分散化和复杂性,市场变化快,裂变的媒介形态导致企业面临知识模糊和知识管理需求不断增加的问题。
企业知识管理是连结创新的强力环节,把知识进行分类、管理,并确保知识的质量和可用性,以便于创新产生、增强创新能力的同时持续创造不可替代的企业价值。
三、制约企业创新的内部因素(1)创新文化不浓厚创新文化是企业创新的最基本要素,是鼓励创新的一种基本文化环境和价值观念。
很多企业在创新上缺乏清晰的目标,也无法为员工提供足够的动机和支持。
同时,一些中高层管理者存在着对风险的畏惧,宁愿选择已被验证的权威的观点来解决问题,且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
这意味着未能建立基于创造性思维和研究开发的创新文化,从而影响企业创新的长期发展。
(2)人才问题人才是企业难以撇开的重要资源。
技术创新文献综述
![技术创新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78250eae009581b6bd9ebc3.png)
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浙江理工大学,吴华贵,杭州,310018)摘要: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是自主创新绩效评价和国家创新政策制定的基础。
本文回顾了已有的对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的相关文献,主要从自主创新的投入能力和环境支撑能力两个角度出发,发现以往的文献对投入和外部环境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于企业内部的运行和产出能力研究较少。
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建议方面强调政府作用的占多数,缺乏对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的内部因素进行研究。
关键词: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能力;FDI;R&D;创新概念的定义要理解自主创新,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创新,自主的涵义又是什么。
创新一词在辞海中并没有,引用“英汉辞海”innovate,innovation的意思,即采取新的事物,变革,创新,改革。
查“英文字根字典”英文单词来自nonus,nonellas.意思是NEW 新的意思。
①熊皮特在其1911年出版的《经济增长理论》首次引入了创新这个概念。
他认为任何生产都是一种组合。
而当有一种新的组合,这种新的组合是不连续的出现的时候,那么具有发展特点的现象就出现了。
这种现象就是创新的最初概念。
之后其又在《经济变动分析》一文中对创新做了如下定义:创新就是生产函数的变化,这种生产函数的变化不能分解为无限小的步骤,曾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你可以把许许多多的邮车加起来,加到你想要加到的地步,但你永远得不到一条铁路(熊彼特著,叶华译,2007) 。
这一定义后来也被学者广泛引用,但是对熊皮特的生产函数跳跃式变动持有不同的观点。
S.C. Gilfillan(1935)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是无数进步细小的更新和改良,而重大创新发生的概率是很低的。
John Enos(1962)对美国精细化工工业的技术创新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研究,发现每项新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有一半来自发生在新技术投入商业化使用之后的持续改进。
Abernathy 和Utterback(1978)提出:“重大创新”和“渐进创新”两种创新模式并不是彼此独立的类别,许多组织都经历了从重大产品创新到渐进创新的改变;工艺和渐进创新与产品创新具有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商业价值。
大企业与技术创新-一个文献综述
![大企业与技术创新-一个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747517a8e9951e79b892745.png)
大企业与技术创新:一个文献综述大企业凭借竞争优势更有利于组织创新,然而中国的大企业在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等方面与国际大企业相距甚远。
yao(2006)从国家宏观角度研究大企业的作用及其创新问题。
指出中国一直依靠劳动密集产业的发展和廉价的低到中等水平的技术产品。
虽然它已成为第三大出口国,中国却没有创造出大量的可以与世界领先的跨国公司竞争大企业。
通过上面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绝大多数大企业都尚未发挥出创新活动的主导力量的作用,并且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居多的传统行业,盈利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不足更加凸显。
一、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现代产业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所需要的大量财力和人力投入,是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的,也是政府不可能承担的。
就大企业、企业规模是否与创新有直接关系很多学者有不同看法。
(1)企业规模与创新有正向关系,大企业创新贡献突出。
wakasugi等(1997)研究发现对比小型公司,规模较大的公司实行更加积极的技术创新。
但这项研究并没有透露任何专利申请或产品的开发与经济规模的关系。
研究的统计证据并不支持企业规模的增加会提高创新活动的效率。
archibugi等人通过一个新的技术创新指标方法对企业创新的成本进行了研究。
实证结果表明,在某些高技术创新的部门,企业规模和创新强度之间从总体上具有正相关性。
(2)小企业具有更强的创新精神,尤其体现在突破性创新方面。
shefer等(2005)研究了企业规模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指出,在最近几年中,小企业尤其是在高科技产业的小企业的创新活动大量增加。
二、大企业与技术创新很多国外学者研究了技术创新对于大企业绩效的作用。
buchta等人(2007)指出创新及顾客导向是大企业内部增长的支撑点。
it技术增强了企业创新能力,巩固了客户关系,从而形成了内部增长的基础,这也是外部增长的成功因素。
guana 等人(2006)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国有企业的一大部分开支用在购买技术设备。
他们首选材料技术(研发和制造技术)而不是非物质技术(”软技术”)。
219524534_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影响的文献综述
![219524534_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影响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85bddf6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c.png)
1引言政府补贴作为政府刺激企业创新水平提升的重要政策工具,在我国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一直是创新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根据Wind 资讯数据库的统计,2022年A 股有227家上市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超过了1亿元;15家上市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超过了10亿元。
尽管我国政府补贴对企业的专利申请量以及研发投入产生一系列的激励效应,但企业创新仍面临着低创新成果产出的困境。
2022年8月,为促进企业自主研发,提升企业创新质量,财政部和科技部联合制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政府希望惠企创新政策扎实落地,并且建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常态化工作协调机制。
创新补贴作为引导微观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主要路径,可以激励企业进行创新。
但是由于数据指标、研究方法和模型选择等的差异,对研发补贴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尚未得出一致结论。
因此,政府补贴是否能有效激励和促进微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等相关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证实。
2相关理论根据对企业创新的研究可以将政府补助分为研发补助和非研发补助,现有研究多采用政府补助总额测量政府对企业创新产出的支持程度,并未将非研发补贴影响考虑在内,但非研发补贴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
因此,选用政府补贴总额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准确代表研发补贴指标。
但总体而言,政府补助本身的目的是支持企业的发展,给予企业资金和政策支持。
目前关于政府补贴和企业创新的研究主要涉及市场失灵理论、信号理论、外部性理论、技术进步理论、企业技术创新理论。
2.1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市场完全竞争状态是一种理想状态,该种状态下的市场结构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好途径。
市场机制的力量具有盲目性,无法承担起全部的经济职能,从而存在市场失灵。
政府调控可以提高资源的分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市场失灵,帮助市场回归正常秩序。
对于市场经济运作的主体企业来讲,创新活动具有周期长、投入高、回报率低以及创新成果未被市场所接受等问题,影响到绝大多数企业创新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整个市场竞争,从而造成市场失灵。
研究外包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研究外包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807bc04581b6bd97f19eafe.png)
务流程外包等。其中, 业务流程外包涉及采购 、 财务 十、 培训人力
资源、 客 户服务 等业 务流 程外 包服 务 。 二、 外包 与企业 自主 创新 的相互 关 系的研 究 国外 关 于外 包与 企业 自主创 新 的相 互 关 系 的研究 主要 分 为 两 个流 派 , 即外包 对 企 业 自主 创新 的促 进 和阻 碍作 用 。而 国内 的文 献
般对外包持肯定态度 , 很少有学者提出外包对企业 自主创新的阻
碍作用 , 研究主要集 中于外包对企业 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通过阅 读相关的文献发现 , 关于外包对企业 自主创新是否有促进或者阻碍
楔 力的打造 匕, 也 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共识。外包对企业
接活动为提升企业 自主 仓 新能力提供 了重要的平台和促进机制。 而 原毅军, 刘浩( 2 0 0 7 ) 从价值链和投人产 出角度分析了制造业企业的 服务外包对提升其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 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受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定位效应的影响, 外包活动频繁的地 区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较高。杨波( 2 o o 8 ) 认为, I T服务外包和 自
主创新并不矛盾。 并且将 I T服务外包和自主创新对立起来 , 强调 I T
外包服务业的发展不利于中国自主创新的发展的观点失之偏颇。
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也是学界争论的焦点。 通过对关于研究外包对 企业 自主创新的影响的文献的梳理 , 主要从承接方和发包方两个视 角分析了目前这一方向的研究现状, 并作了一些评价总结。
目前 , 中国在高端服务外包领域的增长已经不仅仅在于成本优 势, 更在于越来越多优秀服务外包企业通过合作模式创新 、 管理创 新为客户们创造出更高的价值。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以及优秀的服 务外包能力对国际发包商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同时, 企业将 非杨 业务领域外包给第三方专业公 司, 而将 自身的资源更集中在
创新绩效文献综述
![创新绩效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9de436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c.png)
创新绩效是指企业或组织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等方面的成果和表现。
创新绩效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
下面是对创新绩效的文献综述:
创新绩效的定义和测量:创新绩效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等方面的成果和表现。
这些创新成果可以体现在新产品的开发、新工艺的引进、新服务的推出等方面。
测量创新绩效的方法有多种,包括专利数量、新产品开发周期、新工艺实施成本等指标。
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影响创新绩效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企业规模、研发投入、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
外部因素包括市场需求、政策环境、技术发展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
创新绩效的管理:提高创新绩效需要有效的管理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建立创新文化、优化组织结构、加强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合作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创新绩效的未来研究方向: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包括如何优化创新绩效的测量方法、如何深入探讨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如何加强创新绩效的管理实践等。
此外,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新的创新模式和趋势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总之,创新绩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未来的研究需要不断深入探讨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和管理措施,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文献综述
![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5e8b47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9.png)
理论探讨摘要: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为此,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以支持企业创新。
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将有关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总结,为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工作做好基础研究。
关键词:政府补助;企业创新;文献综述一、前言“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已经逐渐演变为创新发展驱动型模式,而经济发展离不开企业创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离不开企业的技术创新。
为了鼓励企业创新,我国政府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鼓励创新。
因此,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也引发了学术界的热议。
那么,政府为了支持创新都推出过哪些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对企业有何影响,政府补助主要通过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来实现,但是这些措施实际真的促进了企业创新吗,政府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的同时是否附有一定的条件,政府推出的不同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否相同,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梳理。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尚未得出统一结论。
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早,总结起来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政府补助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没有任何影响。
Robinson等(2004)对英国企业的数据进行梳理分析后发现,政府补助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
Tzelepis D等(2004)选取了希腊1005家饮料及食品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政府的资金援助对企业创新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直接拨款并没有抑制企业的创新,但也不会促进企业创新。
令Tzelepis D意外的是企业接受资金补助后,其偿债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当市场失灵时,政府需要出手干预市场经济,但是政府的补助资金是否被合理有效地分配,答案却是未知的。
第二种观点认为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Carpon等(1997)对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的7个成员国企业研究时发现,政府补助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主要表现为企业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动力、能力与行动
![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动力、能力与行动](https://img.taocdn.com/s3/m/81f29901910ef12d2bf9e775.png)
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动力、能力与行动——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卜婷婷 吴玉彬甘肃省审计厅 杨玉婷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要素驱动型逐渐转变为技术驱动型,科技创新成为引领中国当代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利用扎根理论对近100篇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字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深入挖掘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现了14项主要影响因素,类属于4大主范畴,包括企业创新动力、创新能力、组织因素和营商环境。
从“动力—能力—行动”3个层面构建作用机理模型,阐释了各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过程。
研究结论可以帮助企业厘清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从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关键词:企业创新;影响因素;扎根理论;创新动力;创新能力本文索引:卜婷婷,吴玉彬,杨玉婷.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动力、能力与行动[J].商展经济,2021(19):110-113.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9.33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实现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在于创新驱动,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企业的创新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会受到管理方面、环境方面、资源方面和政策方面等系列因素的影响。
国内外研究者往往将目光聚焦在某些特定因素上,研究较为分散。
本文试图全方位考虑企业可能面临的种种制约,厘清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1 文献综述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当前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既有企业内部因素,又有企业外部因素。
1.1 企业内部因素(1)企业家层面。
刘运国和刘雯(2007)研究了上市公司的高管任期与R&D支出的关系,发现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高管任期越长的公司,R&D支出越高[1]。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其绩效影响研究综述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其绩效影响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aaf0df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6.png)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其绩效影响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并投资于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旨在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其对绩效的影响,以期为企业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综述过程中,本文首先梳理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相关概念,包括绿色技术的定义、特点以及绿色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接着,文章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驱动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如政策推动、市场需求、社会压力等)和内部环境因素(如企业战略、研发投入、创新能力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包括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关于绿色技术创新驱动因素和绩效影响的全面认识,为企业制定绿色技术创新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也期望能够推动绿色技术创新领域的学术研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关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其绩效影响,学术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在驱动因素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外部环境压力是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力。
这包括政府环境规制、市场需求、公众环保意识等。
例如,政府的环境政策通过设定严格的排放标准、提供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
市场需求则通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偏好,推动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
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也促使企业更加注重环保,加大绿色技术创新的投入。
内部驱动力方面,企业的战略定位、管理理念、技术创新能力等也是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
企业战略定位明确,将环保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会促使企业更加积极地进行绿色技术创新。
企业创新文献综述
![企业创新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e78268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2.png)
2021年8期总第941期能力仍待提升,目前在基础研发、前沿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工艺提升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动力电池一致性与可靠性较差,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基本的研发创新能力总体上不高,研发前期的相关准备工作能力有所欠缺,动力电池材料研发、体系构建能力偏弱,尤其在核心技术和高精尖技术掌握欠缺。
一方面,企业要重视创新的作用,加大创新投入,鼓励研发部门积极创新,只有不断的技术革新,掌握先进的技术,才能在愈加激烈的淘汰中脱颖而出,在激烈的行业竞争洪流中顺势发展。
创新是企业的原动力,企业家要具备创新头脑,积极鼓励创新。
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大力支持,动力电池行业与新能源汽车行业息息相关,在大力普及新能源汽车的当下,更应该支持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给予足够的创新经费,最大限度降低税费,政府是行业发展最明显的风向标,因此政府应该发挥其作用。
其次,提升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没有良好的组织管理,企业寸步难行。
提升组织管理能力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具备远见卓识,认识到组织管理的优势与不足,对于优势大力发扬并不断改进,对于不足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企业家应该结合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制定合适的企业发展战略,寻求企业的不断发展。
最后,扩大企业发展规模。
从当前现状来看,大规模的企业发展良好,具有大量的合作伙伴,促使企业的良性发展;而一些较小型的企业,由于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等特征,在发展的浪潮中被淘汰。
因此,企业的发展规模也是动力电池行业的一大影响因素。
我们应该鼓励企业合并,企业的不断联合,技术的相互帮助更有助于小企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的产业链资源优势未能有效整合,我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包含整车、动力电池、关键原材料、研发检测等,具备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各环节资源优势,但是整个环节的配合上未能体现较好的优势。
我国的动力电池尚未形成高效的产业链,各企业之间的协作能力不足,资源共享尚未形成紧密的战略协作关系,缺少共性技术联合投入,核心竞争力较低,难以进入产业高端供应链。
审计质量与企业创新:文献综述
![审计质量与企业创新: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8af6844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b.png)
审计质量与企业创新:文献综述一、审计质量的定义和特征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发现和报告财务报表中的错误和舞弊,并以合理的方式表述审计意见的程度。
审计质量的提高可以提高用户对财务报表的信任度,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降低投资风险,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审计质量的特征包括:全面性、及时性、独立性、专业性和透明性。
全面性是指审计工作要对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审查,包括财务报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
及时性是指审计工作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独立性是指审计师应独立于受审计企业,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
专业性是指审计师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
透明性是指审计工作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并对审计过程和结果进行公开和透明的披露。
二、审计质量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审计质量对企业创新有重要的影响。
审计质量可以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强企业创新的能力。
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可以发现企业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稳定性,为企业创新创造有利的环境。
审计质量可以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吸引更多的投资,为企业创新提供资金和资源。
投资者通常会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审计意见来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风险水平,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可以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吸引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企业,为企业的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审计质量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
审计工作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为企业的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审计质量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并开展了相关研究。
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目前关于审计质量与企业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2.审计质量对投资者的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可以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吸引更多的投资,有利于为企业的创新提供资金和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陈园园(天津财经大学,天津30000)摘要: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科技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
这几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创新,提出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
企业创新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研究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
本文通过总 结国内有关企业创新的研究成果,从影响企业创新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两个角度总结了现有文献。
关键词:企业创新;宏观因素;微观因素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 - 1602 (2018) 10 -0051 -02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科技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 民经济发展的核心。
这几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创新,提出创新驱动 的发展战略。
企业创新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研究 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
1宏观因素蔡竞和董艳(2016)使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各 城市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的数据,结合中国工业企业在2005年- 2007年的数据,对区域银行竞争程度对企业创新行为是否会产生影 响进行了实证检验。
结果显示,银行业的竞争性市场结构对企业的 研发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这种影响在中小企业更为明显。
同时,与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 更好地推动企业进行研发创新。
史宇鹏和顾全林(2013)在建立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国 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情况对微观企业中创新投入的影响。
结果发 现,公司中存在的知识产权侵权的程度会对公司的研发活动产生较 强的抑制作用,而且通过调查与查处并不能完全消除这种负面影 响。
另外,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对不同公司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与 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会更大;高竞争 行业的企业也是。
王文春和荣昭(2014)利用1999 -2007年间35个大中型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据,研究了房价上涨对新产品的产量和X&D 投入的影响。
结果发现:如果房价上涨越快,那么本土企业创新的 趋势就越弱。
吴超鹏和唐莳(2016)对中国各省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 的不同对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是否会产生影响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 表明:如果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大,那么可以提高企业的创 新能力,具体表现为企业专利研究的产出和研发投入增加;同时,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是通过降低研发溢出损失以及减轻外部融资约束 着两种方式来促进企业创新的。
倪骁然和朱玉杰(2016)发现,加强劳动保护可以使企业的创 新创新活动增加。
他们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基准,建立了双重差异模型。
结果显示,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劳 动密集型企业的创新投入大幅增加。
同时,企业的创新产出也显著 增加。
另外,本文的结论在创新需求和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以及 在民营企业中更为突出。
苏依依和周长辉(2008)吸收和整合了企业行为论与组织生态 学这两个理论,深入探讨了产业集群是否会对企业创新产生促进作 用。
首先,从企业行为理论这个角度来看,集群预期为集群公司提 供了绩效评估的基准,这反过来影响了公司的创新决策。
其次,从 组织生态学的角度看,集群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将影响集群企业对外部环境的感知,从而影响企业的创新决策。
同时,他们实证分析 了基于2002 -2003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的数据。
结果表明,企业绩效低于集群预期,集群企业采用高强度研发的可能性较大。
林炜(2013)运用内生增长模型以及知识生产函数来分析了劳 动力成本上升是否会对公司创新能力产生影响。
他利用1998 -2007 年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研究,计算了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对 于劳动力成本的激励弹性系数。
结果发现,公司的创新能力与劳动 力成本呈现出正向变动的关系。
张峰等(2016)根据2012年世界银行对中国民营制造企业的 调查数据,研究了非正规部门的灰色竞争是否会对企业创新决策产 生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非正规部门的存在以及其灰色竞争行为确 实会阻碍正规企业的自主创新,促使正规企业转向模仿。
但与此同 时,企业间的合作创新并没有受到影响。
同时,非正规竞争的抑制 作用在监管较严的地区更为严重,而在资源丰富或知识产权保护较 强的地区并不是很严重。
江轩宇(2016)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和深化我国政府 分权改革的现实背景,讨论了地方国有企业金字塔结构对企业创新 的影响。
结果发现,地方国有企业的金字塔结构与企业创新呈现出 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政府分权能够有效提高公司的创新能 力。
另外,减轻政策负担,增加创新资源,放宽工资控制,增加创 新意愿等措施也是促进企业创新的有效方法。
2&观因王姝勋等(2017)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以及双重查分法,检验 了2006 -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采用期权激励是否会对企业创新产生 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期权激励这一措施增加了公司的专利产量,而且增幅高达30/。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以及 期权行权期较长的公司中更加显著。
余琰和李怡宗(2016)分析了以高息委托贷款为代表的影子银 行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年内从事高息委托贷款 使公司未来的专利产出水平和投资水平降低了,同时,未来营业利 润资产收益率较以前更低,而营业外利润资产收益率变得更高。
周黎安和罗凯(2005)运用1985年至1997年的中国省级面板 数据,研究了中国企业规模和创新的地域差别问题。
结果发现,在 中国,企业规模能够对创新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关系在非 国有 业更显著。
这表明 业 与 业 的关系 立在一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上。
简单的规模化和集团化并不能保证公司 能够 。
鞠晓生等(2013)利用1998年至2008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发 现,由于存在较高的调整成本和比较 (下转第53页)作者简介:陈园园(1994-),女,汉族,江苏盐城人,管理学硕士在读,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方法。
通过对中小企业员工招聘现状的分析,以及招聘中各种风险,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中小企业员工招聘的风险进行防范$4.1社会环境方面在招聘的过程中,能够影响招聘工作的社会因素,主要是一些 环境方面的因素,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招聘工作,降低或消除招聘 风险,要完善社会环境方面的相关措施。
首先,企业应完善相关的 法律法规,保证招聘工作的顺利进行,降低招聘风险。
其次,企业 在选址的时候,尽量确保地理位置的优势,确保交通的便利,这样 有助于吸引求职者,提高招聘工作的有效性。
第三,企业在招聘之 前,对劳动力市场人才的供求状况要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和掌握,这 样有助于企业制定相关的招聘计划,更好的完成招聘工作。
4. 2 企业方面(1)提高招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招聘技巧在招聘的过程中,企业招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到 企业招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决定着应聘者的命运。
在招 聘的过程中,招聘人员就好比是伯乐,他们只有通过提高自身的综 合素质,增强自身的技能,才能更好的发掘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千 里马,所以,企业要想提高招聘工作的有效性,一定要加强对招聘 人员的专业培训,不断提升他们各方面的专业素养。
具体做法如 下:首先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要对招聘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其 次企业应当把招聘工作纳入到日常的管理活动当中去;第三要重点 加强对招聘人员素质的提升,加强对招聘人员的培训,同时也要注 重扩展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技能,真正地成为一名专业的招聘人员。
(2)熟悉相关法律,严格依法办事中小企业在进行招聘之前,要熟悉相关的法律知识。
首先,企 业要有在招聘的各个环节中的法律风险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其 次,企业的招聘人员也要了解和掌握相关劳动法的规定及政策,提 高招聘工作的准确性。
此外,在招聘工作完成以后,企业要按照相 关的劳动法规为应聘者提供相关的保障。
比如,履行企业对应聘者(上接第51瓦)不稳定的资金来源,企业的创新活动正在受到制 约。
他们还考察了营运资本在打破创新约束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结果发现,营运资本对缓解企业创新投资波动十分重要。
而且,这 种缓解作用和融资约束程度有紧密的关系。
任红军和梁巧转(2005)基于川东深井钻探公司的数据进行了 实证分析,研究了公司的创新能力与行业地位是否会影响员工的离 职意向。
同时,他们还考察了其他一些因素对离职意向的影响。
研 究结果显示,公司的行业地位和上司的有力支持对员工的离职意图 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良好的工作机会对离职意图有显著的正向影 响;公司的创新能力、组织承诺和同事的支持并没有显示出显著的 影响。
潘越等(2016)以2006 -2014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一些诉讼细节对原被告企业的创新活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 发现:专利侵权诉讼对原告和被告这两方的企业创新均有有利的影 响。
然而,在细分了原告的样本之后,发现,诉讼将会促进处于行 业领导者低位的企业的研发决策,但这对处于行业追随者低位的企 业产生了抑制的作用'同时,判决结果不会影响行业领导者的研发 活动,但却会影响行业追随者的活动,使他们调整研发投入。
秦雪征等(2012)利用2009年四川德阳地震后中小企业的调 查数据,研究了参与国家科技计划是否会对中小企业创新产生影 响。
在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控制内生性后,他们发现,参与科技计划会使产品创新的可能性平均提高20/,同时,方法创 新的可能性平均会提高24/。
对于研发投资密度较高的公司来说,这种政策的效应更加明显。
李文贵和余明桂(2015)在混合所有制的广泛讨论中分析了私 有化企业的所有制结构是否会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
经过研究,他的承诺,签订相关的劳动合同。
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企业在与 应聘者建立劳动关系之前,要对应聘者的劳动关系情况进行一个详 细的调查,以免事后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要充分借助法律这 个工具,严格的依法办事。
4. 3 应聘者方面为了更好的防范招聘风险,在招聘的过程中,应聘者也应该对 自己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和提升:首先,应聘者在找工作之前,应 该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对自己未来 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这样才不至于在求职的道路上迷失方 向,也避免方向不清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其次,在求职的过 程中,应聘者要实事求是,合理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不要眼高手 低,不能不懂装懂,保持一个良好的态度,认真学习。
第三,应聘 者要有一个良好的求职道德,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提供虚假材 料,欺骗企业,减少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性,提高招聘工作的有 效。
参考文献:[1] 孙润.我国中小企业在人员招聘与配置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8 (03): 274 -275.[2] 秦艾华.中小企业人才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8 (04): 51 -52.[3] 林惠珠.中小企业招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2018 (03): 4.[4] 蒋宁华.中小企业招聘问题及相关对策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7 (10): 130 - 131.[5] 张蕊.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管理的实践问题分析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 20 (18): 89 -90.[6] 越金钺.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招聘现状分析[J].商业经济,2017 (06): 118 - 120们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非国有股比例与企业的创新活动表现出 显著的正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