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专题期末思考题

中国经济专题期末思考题
中国经济专题期末思考题

1. 金融对于现代经济来说,其重要性何在?

答:(1)金融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一个部门。

(2)特别是从长期发展来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最重要的就是看它的技术创新的能否源源不断的发生,技术创新的潜力有多大。

(3)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资本投入。

(4)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研发,但研发的投入成本很大,而且成功的几率非常小,因此风险也很大。一种是引进新的技术,但技术内化在新的机器设备当中,要引进新的机器设备,就需要资本投入。

(5)金融部门是企业融资和风险分担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一个经济中,如果金融部门没有效率,那么技术创新就无法顺利进行。

2. 什么是金融体系的功能?不同功能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答:金融体系有三个基本功能:

(1)动员资金:经济中的剩余资源都分散在社会个体中,一个好的金融体系需要能够把这些资源很好地集中起来

(2)配置资金,即把这些集中起来的资金有效地配置到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去,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3)分散风险:在整个经济和金融体系中,无论对资金供给者还是资金需求者都存在着各种风险,一个好的金融体系应该能够很好地降低个体所面临的风险,而且做到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

最重要:资金配置

(1)剩余多,下一期可动员资金数量增多

(2)资金配置效率高,回报率高,储蓄意愿增加。

(3)将资金配置到回报率最高的产业部门,最有能力的企业家,有效避免道德风险的前提下,金融体系的风险会大大降低,整个经济的系统风险也会降低。

看一个金融体系是否有效,关键看它的配置效率如何。

3.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对于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来说,分别有何不同?

答:直接融资(股票市场);间接融资(银行)

对于资金供给者而言,直接融资的风险很高,收益也高;间接融资将钱投入银行,商业银行收到中央银行的监管,有存款的再保险机制,投资风险完全由银行承担,而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企业或其他资金需求者却必须面对银行的严格监督。这在一定能程度上保证了贷款资金的安全。总而言之,股票市场收益高,风险也高;银行风险低收益也低。

对于资金需求者而言,从成本的角度讲,由于信息不对称,为了说服资金供给者购买本企业的股票或债券,需要做许多工作,包括请投资银行上市前的准备和上市后请有公信力的会计公司定期审计业务报告等。相反,如果通过间接融资,因为资金的直接供给者只是银行,交易成本比较低廉,其融资成本就会大大下降。从风险的角度讲,由于很少或不受到资金供给者的监督,直接融资的资金需求者可以较为自由地使用筹集到的资金,赚钱就分红,不赚钱就不分红。一旦经营失败,也不必负担偿还责任,因此风险较小。相反,如果跟银行借钱,到期不能还本付息,银行就可以强迫企业破产清算,所以风险较大。总而言之,股票风险小,成本高,银行风险大成本低。

4. 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需求特性,是否有所不同,不同在何处?

答: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需求特性会有所不同。

5. 一国经济在理论上是否存在“最优金融结构”?为何存在,又是由什么东西所决定的?答:在理论上存在“最优金融结构”。

存在的原因:金融结构指的是在一个经济体系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也就是在一个金融体系中存在的不同的金融安排,如股市、大银行、小银行等。而这些金融安排在配置资金时,都需要克服资金使用者存在的风险:

(1)企业家风险,即保证使用这些资金的企业家具备一定的企业家才能,并能够克服企业家的道德风险。这是指某个企业可能本身经营不错,但企业家也许会窃取企业盈余从而增大资金供给者面临的风险。

(2)技术风险,即新技术能否创新成功的风险。

(3)市场风险,即使成功研发了信技术,这种新技术也不一定有市场价值。

不同的金融安排在克服上述三种风险的能力上各不相同。而且,不同的金融安排对不同规模的资金动员和配置的成本也不一样。因此,存在一个最优的金融结构,能够最大程度地克服风险,并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配置资源。

一个发展阶段的最优金融结构取决于金融体系中各种合适的金融安排和该阶段最优产业部门的企业资金需求规模特性和风险特性相匹配的情况。

6. 中国现有的金融结构是怎样的?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目前这样的金融结构的?

答:我国特有的金融结构是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主,辅以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

(1)1978年改革开始以后,国家为了调动各方面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对经济的控制逐渐放松,即遵循所谓的“放权让利式”改革。随着资源配置的计划控制减弱,乡镇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发展起来,由非政府部门掌握的剩余也多了起来,加上国有企业的改革一步步走向深入,自主权扩大,因此在客观上产生了对金融服务的需要。

(2)国家为了重建金融体系,开始改变原有的资本分配体制,对国有企业的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先后重建了四家专有银行。

(3)90年代又恢复了证券市场,外汇管理也逐渐放宽,人民币大幅贬值。

(4)但是,在国有企业完全市场化以前,金融市场化会导致国有企业的资本成本不断上升,然而国有企业因为背负着政策性负担,没有自身能力,所以也根本无法负担高昂的资本价格。(5)为了保护国有企业,国家并没有让金融体系市场化,而是让其带有很强的政策性。(6)四大国有银行的80%以上的贷款都给了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很难得到银行贷款。其它融资渠道如证券市场,也基本上与非国有企业无缘。

(7)除了银行以外,国家陆续开始恢复和重建保险、信托和证券等金融机构,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很快,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8)但是这些金融机构相比四大国有银行在资金总量上相差甚多,而且也存在一系列像股票市场、信托投资公司一样的问题。

(9)金融市场上表现出的各种乱象,与金融市场本身承担着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负担,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健全的法制等因素有直接和间接的联系。

7. 中国目前的最优金融结构应该是怎样的?该如何改革?

答:最优金融结构,应该是建立以中小银行为核心,同时辅以大银行和股票市场的金融体系。为什么应该是这样的呢?

原因:

(1)我国现今发展阶段,要素禀赋结构的特征依然是劳动力相对丰富,而资本相对稀缺和昂贵。

(2)这样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当前经济中最有活力,最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仍然是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或者是资本密集型当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

(3)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能够的技术相对成熟,产品也相对成熟。而在资本密集型的产业部门中,由于发达国家的产业和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前沿,企业所做的

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都必须要靠自己研发,研发活动具有相当大的技术风险。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的企业通过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可以很好的避免技术风险与市场风险,因为企业引进的技术是研发成功的技术,生产的产品也是市场接受的产品。(4)劳动密集型部门中,由于资本投入较少,所以企业的资金需求规模相对较小,同时由于大部分企业是中小型企业,企业资金需求规模较小。

(5)因此,发展中国中国家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部门中存在的风险主要为企业家风险,包括企业家的经营能力和道德风险。

因此,中国金融体系要想提高效率,就要将动员起来的资金有效地配置到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资金需求规模相对小的中小企业当中,并支持有才能和没有道德风险的企业家的发展。

将发展能够给农户和地区中小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地区性中小金融机构作为未来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首要任务。

把握两个基本原则:

(1)明确定位,改变看法

(2)加强监管

政策:

(1)对银行的设立采取一定的限制:只要采取一定的限制,银行就会有一定的垄断利润,为了不损失掉这块垄断利润,银行家经营会比较谨慎。

(2)给银行设立较高的准入门槛:避免赌徒问题和责任不对等问题

(3)防止拔苗助长:保证良好的准入和行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4)对银行进行严格监管,存贷比例要符合法律标准,资产负债率要达到一定要求。有效避免赌徒问题和圈钱问题。

8. 中国股市波动剧烈,投机气氛浓厚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其根源何在?为什么?

答:制度的不配套: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允许计划与市场并轨,慢慢转向单轨。

扶持国有企业的需要:国有企业没有自身能力,如果没有国家的保护和补贴,国有企业的生存就会出现危机。国有企业在上市后经营不好,无法分红,股票投资者就只能靠投机来获利。

9. 建国以来,中国的银行体系所长期存在的不良贷款和呆坏账问题,其根源何在,该如何解决?

答:扶持国有企业的需要:金融部门把资金贷给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无自身能力。

在1983年对国有企业的财政拨款改为贷款后,国有企业依靠低息贷款生存。银行贷款的80%都依靠贷款,但由于无自身能力,经营不好还不了帐,帐就成了呆账,坏账。

如何解决:按照上述思路,给予银行决定权,让银行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好坏来决定是否贷款,那样就可以有效抑制呆坏账的着呢国家。但同时也会导致众多国有企业倒闭。

因此:重点是国有企业效率要增加。

10. 中国目前是否应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创业板股票市场?为什么?怎样才能更好的解决中国目前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答:不能;

(1)企业要到创业板股票市场上融资同样要付出高额的上市成本,而且风险比主板市场高。因此资金成本要高于普通市场股票成本。

(2)创业板股票市场适合于发达国家处于产业技术前沿的企业的融资需求,虽然这类企业在技术和产品创新上具有很高的风险,但技术拥有全世界的专利,一旦被市场接受,就可以拥有全世界的市场,所以一旦成功就会有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报。

(3)以中国当前中小型企业特性来说,所用的技术和生产的产品都是相对成熟的,并且以引进为主,如果一家企业成功,其它企业也可以引进,所以会有很激烈的市场竞争,成功

的企业不可能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

因此,试图以这种资金成本特别高的融资方式来解决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是不适合的。

地区性的中小银行:

原因:(1)中小型银行因为资金规模西欧啊,无力经营大的项目,因此只好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要的服务对象。

(2)地区性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相同,分散在各地,对当地中小企业的资信和经营状况比较了解,信息费用不高,能够更好的监督中小企业的信息和企业家状况。中小银行比大银行在克服企业家风险更有优势。

11. 大型全国性银行,能否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为何?

答: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1)大银行天生喜欢为大企业贷款:因为无论银行贷款数量大小,交易费用和其它成本都很相近。大企业资金需求量大,银行发放贷款的平均成本就低许多。

(2)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需要的资金不多,而且分散在各地,大银行等大的金融机构获获取其经营和信用状况信息的和成本就会很高。

(3)大企业固定资产比较多,贷款可以有固资产做抵押,而中小企业一般缺少可抵押资产。

因此,如果将钱借给小企业,一方面,成本比较高,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而且缺乏抵押风险也会比较大。因此大银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

12. 推动地区性中小银行发展,为何还要设立较高的进入门槛?

答:避免赌徒心理和责任不对等、圈钱行为等问题。

(1)圈钱行为:迅速吸收大量储蓄卷款逃走;

(2)关联贷款:银行属于企业,支持企业发展

(3)赌徒心理,缺少银行家才能,资不抵债应该资产清理,把剩下的钱还给消费者;但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银行为了避免破产,以更高利率吸引存款避免破产,再把筹集钱贷向风险更高,回报率更高的项目中去。如此恶性循环,资金面临的风险逐渐增大,一旦消息泄露,就有可能出现挤兑,甚至诱发经济危机。

设立较高的进入门槛,如对设立者有一定的自由资金要求,如果自由资金比例较高,贷出去的钱有一部分是自己的,亏也是亏到自己的钱,银行敬爱就会对自己的信用和经营更加谨慎。

13. 包括银行和股市在内的金融体系,为何都需要严格的金融监管?

答: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责任不对等三个内在属性,就需要政府对其进行非常有效的监管才能可克服金融弊端。

银行:

(1)资金拥有者与资金经营者之间的激励不相容:资金拥有者将钱放入银行里,银行负责管理这部分钱。但应行家追去的是如何通过这笔钱获取更高的资金回报,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侵蚀银行资金甚至卷款私逃的道德风险。

(2)信息不对称:资金提供者把钱放入银行里,之后就无法知道银行如何经营和管理这笔钱。

(3)责任不对等:金融交易的双方交易的是现金,拿回的却是一纸未来还本付息或是分红的承诺。

股票:

投资者买了股票,但难以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赚钱时会给股东分红,不赚钱时不分红,破产时会分文无收。

由于以上问题,如果没有政府的良好监管,就会出现呆账坏账、金融诈骗等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要点 综述:风去变幻的八十年 ⒈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①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②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步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⒉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①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主要的是前者。 ②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③基本特征: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所有制仍然广泛存在,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民族资本主义很弱小,且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地方割据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受三座大山压迫,中国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⒊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①历史任务:独立解放和富强富裕 ②相互关系:只有争取前者才能为后者实现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客观上:列强的入侵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把西方技术带入中国,促使中国封建经济解体,刺激了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中国人民在这一过程中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和痛苦,中华民族以百年的耻辱和贫弱为代价换来资本主义发展的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而且这一代价的付出是别无选择的,是侵略者们强加给中国人民的。虽然在外国侵略的刺激下产生了资本主义,但其因受到外国侵略的严重制约而失去了独立发展的条件和可能,始终无法获得正常的充分的发展,使近代中国形成了殖民地色彩浓厚的畸形发燕尾服的经济体系,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附庸。 所以从结果来看,西方的侵略并没有将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经济发展论文【精品】

中国经济发展 通过十周的学习,这门通识课让我获益不浅,在老师的讲解和同学小组的合作讨论下,我了解并知道了许多有关经济方面的知识,以及东西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在学习中,我重点了解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历史与前景。在这里我谈谈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的了解以及对其背后的不足的一些看法。 一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把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启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形成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于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二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开放的世界需要中国必须开放,它符合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规律,它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挨打。我国的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既对所有国家,又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开放。开放不是依赖别人,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被一些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束缚自己的思想和手脚。社会主义要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国外的资金、资源、技术、人才以及作为有益补充的私营经济,都应当而且能够为社会主所利用。政权在人民手中,又有强大的公有制经济,这样做不会损害社会主义,只会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十一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获得巨大的发展。开放市场,引进外资,在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使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市场。邓小平就说道:开放也是改革,不仅要对外开放,也要对内开放。当中国的经济体制前进一步,就会遇到旧开始朝经营权不断向地方和部门分散,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段扩大、管理手段更加接近国际通行做法。尤其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获得了迅速发展与转型,通过融入国际特别是东亚地区的生产体系与价值链创造,中国已经演变为全球的制造与贸易中心,并在2009年成为世界出口与贸易盈余的第一大国。在这一

(完整word版)计量经济学思考题答案解析

计量经济学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1怎样理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计量经济学能够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 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计量经济学的产生源于对经济问题的定量研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是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结合在一起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对各种经济因素和经济活动进行数量分析的客观要求。经济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分析的发展,是经济学逐步向更加精密、更加科学发展的表现。我们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就能够使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2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计量经济学不仅要寻求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对实际经济问题加以研究,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个方面。 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为研究内容,目的在于为应用计量经济学提供方法论。所谓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实质上是指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方法,使之成为适合测定随机经济关系的特殊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经济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计量经济方法技术研究计量经济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行为以及对经济政策作定量评价。 1.3怎样理解计量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答: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联系: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必须以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原则和经济运行规律为依据;经济计量分析的结果:对经济理论确定的原则加以验证、充实、完善。区别: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联系: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区别:经济统计学主要用统计指标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和计量;计量经济学主要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经济变量间的关系进行计量。 1.4在计量经济模型中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答:在计量经济模型中,解释变量是变动的原因,被解释变量是变动的结果。被解释变量是模型要分析研究的对象。解释变量是说明被解释变量变动主要原因的变量。 1.5一个完整的计量经济模型应包括哪些基本要素?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答:一个完整的计量经济模型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经济变量、参数和随机误差项。例如研究消费函数的计量经济模型:Y=α+βX+u 其中,Y为居民消费支出,X为居民家庭收入,二者是经济变量;α和β为参数;u是随机误差项。

《中国市场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

《中国市场经济理论》复习思考 题答案要点 第1章 1.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市场经济理论是在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上以资源配置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研究资源配置和公平分配而发生的经济关系,以及市场经济运行与发展的规律性。 具体来讲,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如下含义:(1)研究如何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即如何使资源配置趋向合理,以便发挥其更大的效用;(2)研究市场经济的一般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等;(3)研究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的体制问题,即研究影响市场经济运行的体制要素,包括市场经济的宏观体制和市场经济的微观体制;(4)研究市场经济的运行问题,包括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与规则、市场经济运行的场所和规律、市场经济的运行环境;(5)研究市场经济的对外开放,包括市场经济的开放效应、对外开放的方式与途径以及WTO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等;(6)研究市场经济的发展,包括市场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等。 2.中国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答: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学术界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深层次的理论探讨,解决四个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问题:社会主义要不要发展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要发展什么样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怎样发展市场经济;如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化’。经过多年的探索基本解决了社会主义要不要发展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发展什么样的市场经济两大任务。进入21世纪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任务主要是解决社会主义怎样发展市场经济;如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化”。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实际,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专题2018期中 参考答案

2018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前四题必答,后两题任选一题 必答题: 1.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取决于以下四方面的因素: ?生产要素的增加,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0.5分)由于自然资源受国土面积限制,劳动力受人口增长速度限制,资本积累是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0.5分) ?产业结构的升级(0.5分)如果将生产要素从低附加值的产业部门转移到高附加值的产业部门,即使要素投入不增加,经济也可以实现增长。 ?技术进步(1分)即使产业结构不变、各种要素不增加,如果技术取得进步,就能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产出,带来经济增长。 ?制度的完善(0.5分)完善的制度能够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和技术,使生产位于生产可能边际曲线上。 以上四个因素中,技术进步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关键,因为其他三个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技术变迁的可能性和速度。(1分) ?技术进步与资本积累:维持较快技术变迁,以打破资本边际回报递减的规律,维持较高的资本积累的积极性。(可引《改造传统农业》一书的理论)(1分) ?技术进步与结构变迁:新技术的产生是产业升级的前提(0.5分)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制度作为上层建筑,要与实际的经济状况相适应(0.5分) 2. 科学革命主张利用数学模型来表述假说、用可控制实验来检验假说,是一场方法论的革命。(1分)工业革命也是一场方法论的革命,其本质在于技术变迁的加快。(1分) 科学革命对工业革命有两方面的贡献:其一,方法论上的贡献,提供了可控制实验作为试错的方法和手段。(1分)其二,推动技术分布曲线向右移动。(1分) 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可控制实验发明新技术在遭遇到瓶颈时,可以通过基础研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从而使技术分布曲线不断向右移动。(2分) 因此在欧洲出现工业革命以后,技术变迁的速度才能得以不断加快。 所以说,科学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基础。 3. 农业合作社的成功在于集体生产比个人生产更具有规模经济。(1分) 农业生产的特性是难以监督。(1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投入比较难以监督,工序也没有严格的标准。要让一个农业合作社能够维持下去就需要每个人进行自我监督。 在农业合作社中,自愿原则非常关键。退社自由对努力干活的人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权利,同时对偷懒的人是一种实质的威胁。(2分)因为越来越多人不努力干活会造成人员不断退社,最终导致合作社解散,偷懒的人也必须回去单干,得不到规模经济的好处。 如果剥夺退社自由,合作社的解散或能干的人退出就不再是一种威胁,那么偷懒的人会继续偷懒,努力的人因为没有退社选择,也会不再努力工作。在没有退出权的一次性博弈中,偷懒才是所有人理性的选择,因此越来越多人不努力干活,生产力水平下降,导致合作社失败。(2分) 4. 自生能力是指在一个自由、开放、竞争的市场中,一个正常经营管理的企业,在不需要外力的扶持保护下,即可预期获得可以接受的正常利润的能力。(1分)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__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 背景: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将呈现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再平衡,经济格局重构和治理机制改革等新特征。2013年的中国经济形势仍可以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来概括,将会呈现经济增长适度下降和同伙膨胀加剧并存的局面。在“十二五”规划刚刚起步的这个时期,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效日益明显,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经济总量日益上升。据数据显示,到2010年上半年止,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这样的成绩当然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一片低靡状态,中国也不例外,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失业率陡增,出口额下降。为寻求世界经济复苏,西方国家联手中国举行G20国峰会,讨论如何合作发展。实践已证明,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起了领跑者作用,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引擎。在2009年实现了经济增长突破8%的目标,2010年中国政府又投入40000亿,目的是刺激经济增长,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我们借次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成就,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合作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进城市经济文化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发展,即科学发展。为实现其目标,中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模式正由“粗放型”向“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因为从长远来看,只有节约型增长方式才能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粗放型增长方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中国当前是市场经济。 “三农”问题是历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中之重,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为此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计量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计量经济学练习题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⒈计量经济研究中常用的数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时间序列数据,另一类是【 B 】 A 总量数据 B 横截面数据 C平均数据 D 相对数据 ⒉横截面数据是指【 A 】 A 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B 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C 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D 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⒊下面属于截面数据的是【 D 】 A 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的平均工业产值 B 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的各镇工业产值 C 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 D 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工业产值 ⒋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B 】 A 横截面数据 B 时间序列数据 C 修匀数据 D原始数据 ⒌回归分析中定义【 B 】 A 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B 解释变量为非随机变量,被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 C 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都是非随机变量 D 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被解释变量为非随机变量 二、填空题 ⒈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对经济问题进行定量实证研究的技术、方法和相关理论,可以理解为数学、统计学和_经济学_三者的结合。

⒉现代计量经济学已经形成了包括单方程回归分析,联立方程组模型,时间序列分 析三大支柱。 ⒊经典计量经济学的最基本方法是回归分析。 计量经济分析的基本步骤是:理论(或假说)陈述、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收集数据、计量经济模型参数的估计、检验和模型修正、预测和政策分析。 ⒋常用的三类样本数据是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 ⒌经济变量间的关系有不相关关系、相关关系、因果关系、相互影响关系和恒 等关系。 三、简答题 ⒈什么是计量经济学它与统计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计量经济学就是对经济规律进行数量实证研究,包括预测、检验等多方面的工作。计量经济学是一种定量分析,是以解释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一门经济学学科。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密切联系,如数据收集和处理、参数估计、计量分析方法设计,以及参数估计值、模型和预测结果可靠性和可信程度分析判断等。可以说,统计学的知识和方法不仅贯穿计量经济分析过程,而且现代统计学本身也与计量经济学有不少相似之处。例如,统计学也通过对经济数据的处理分析,得出经济问题的数字化特征和结论,也有对经济参数的估计和分析,也进行经济趋势的预测,并利用各种统计量对分析预测的结论进行判断和检验等,统计学的这些内容与计量经济学的内容都很相似。反过来,计量经济学也经常使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筛选数据、选择变量和检验相关结论,统计分析是计量经济分析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基础之一。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的根本区别在于,计量经济学是问题导向和以经济模型为核心的,而统计学则是以经济数据为核心,且常常是数据导向的。典型的计量经济学分析从具体经济问题出发,先建立经济模型,参数估计、判断、调整和预测分析等都是以模型为基础和出发点;典型的统计学研究则并不一定需要从具体明确的问题出发,虽然也有一些目标,但可以是模糊不明确的。虽然统计学并不排斥经济理论和模型,有时也会利用它们,但统计学通常

中国经济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6d6120105.html, 中国经济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国经济论文选题参考 1、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水平的能值分析 2、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 3、1978—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4、城镇化: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心所在 5、中国经济面临的转折及其对发展和改革的挑战 6、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7、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 8、中国经济增长模型的设定:1952—1998 9、中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和相关性研究 10、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结构和效率的影响 11、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 12、经济学研究重心的转移与“合作”经济学构想——对创建“中国经济学”的思考 1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 14、中国经济波动的新轨迹 15、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差异与中国经济增长 16、外商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和区域分析证据 17、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及前景分析 18、中国经济改革中的收入分配变动 19、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

https://www.360docs.net/doc/6d6120105.html, 20、企业家的创业与创新精神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中国经济论文题目大全 1、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分析 2、城镇化: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心所在(英文) 3、中国经济发展:为增长而竞争 4、中国经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分析 5、中国经济增长与CO_2排放演化探析 6、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的实证研究 7、气候变化挑战与中国经济低碳发展 8、中国经济如何跨越“低中等收入陷阱”? 9、论中国经济改革的渐进式道路 10、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对“东亚奇迹”和中国经济的再解释 11、打破通货收缩的恶性循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挑战 12、理解中国经济增长 13、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的问题 14、中国经济波动——基于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 1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动态一般均衡分析 16、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效率与潜在增长水平 17、气候变化挑战与中国经济低碳发展 18、中国经济市场化过程中的货币总量控制(上) 19、中国经济的内外均衡与财税改革

计量经济学(第四版)习题及参考答案详细版

计量经济学(第四版)习题参考答案 潘省初

第一章 绪论 1.1 试列出计量经济分析的主要步骤。 一般说来,计量经济分析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陈述理论(或假说) (2)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3)收集数据 (4)估计参数 (5)假设检验 (6)预测和政策分析 1.2 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何要包括扰动项? 为了使模型更现实,我们有必要在模型中引进扰动项u 来代表所有影响因变量的其它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相对而言不重要因而未被引入模型的变量,以及纯粹的随机因素。 1.3什么是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 试举例说明二者的区别。 时间序列数据是按时间周期(即按固定的时间间隔)收集的数据,如年度或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业、货币供给、财政赤字或某人一生中每年的收入都是时间序列的例子。 横截面数据是在同一时点收集的不同个体(如个人、公司、国家等)的数据。如人口普查数据、世界各国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全班学生计量经济学成绩等都是横截面数据的例子。 1.4估计量和估计值有何区别? 估计量是指一个公式或方法,它告诉人们怎样用手中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去估计总体参数。在一项应用中,依据估计量算出的一个具体的数值,称为估计值。如Y 就是一个估计量,1 n i i Y Y n == ∑。现有一样本,共4个数,100,104,96,130,则 根据这个样本的数据运用均值估计量得出的均值估计值为 5.1074 130 96104100=+++。 第二章 计量经济分析的统计学基础 2.1 略,参考教材。

2.2请用例2.2中的数据求北京男生平均身高的99%置信区间 N S S x = =45 =1.25 用α=0.05,N-1=15个自由度查表得005.0t =2.947,故99%置信限为 x S t X 005.0± =174±2.947×1.25=174±3.684 也就是说,根据样本,我们有99%的把握说,北京男高中生的平均身高在170.316至177.684厘米之间。 2.3 25个雇员的随机样本的平均周薪为130元,试问此样本是否取自一个均值为120元、标准差为10元的正态总体? 原假设 120:0=μH 备择假设 120:1≠μH 检验统计量 () 10/25X X μσ-Z == == 查表96.1025.0=Z 因为Z= 5 >96.1025.0=Z ,故拒绝原假设, 即 此样本不是取自一个均值为120元、标准差为10元的正态总体。 2.4 某月对零售商店的调查结果表明,市郊食品店的月平均销售额为2500元,在下一个月份中,取出16个这种食品店的一个样本,其月平均销售额为2600元,销售额的标准差为480元。试问能否得出结论,从上次调查以来,平均月销售额已经发生了变化? 原假设 : 2500:0=μH 备择假设 : 2500:1≠μH ()100/1200.83?X X t μσ-= === 查表得 131.2)116(025.0=-t 因为t = 0.83 < 131.2=c t , 故接受原假 设,即从上次调查以来,平均月销售额没有发生变化。

中国经济概论复习题(全)附答案

一、单选题 1. 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是,产业结构随经济发展经历了:()。 A. 由一次产业占优势比重向二、三产业占优势比重的演进 B. 由二次产业、三次产业占优势比重向一次产业占优势的演进 C. 由二次产业占优势比重向一、三产业占优势比重的演进 D. 由资本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向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2. 下列对于国有企业的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A. 中国的国有企业既是特殊企业,又是一般企业。 B. 中国所有的国有企业都是特殊企业。 C. 中国所有的国有企业都是一般企业。 D. 中国所有的国有企业都以追求利润为目标。 3. 下列对于“经济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A. 指经济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数量比例和相互关系 B.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 C. 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经济结构有很大差异 D. 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经济结构没有很大差异 4. 鉴于中国的国情,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A. 主要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B. 主要鼓励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C. 主要鼓励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D. 鼓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并存,共同发展 5.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A. 实行承包制 B. 实行租赁制 C.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6.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 建立市场经济 B. 放弃计划经济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用以取代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7. 公共物品是指()。

A. 既具有排他性又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B. 既不具有排他性又不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C. 具有排他性但不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D. 不具有排他性但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8. 下述对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特点归纳不正确的是:() A. 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大大高于国际经验 B. 第二产业占GDP的份额大大高于国际经验 C. 第三产业占GDP的份额大大低于国际经验 D. 第三产业就业结构的份额大大高于于国际经验 E. 第三产业就业结构的份额大大低于国际经验 9. 下述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正确的说法是:() A. 是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的农业经营方式 B. 是对人民公社制度的有效替代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 D. 是一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农业生产制度 10.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国有企业承包制存在的问题?() A. 承包制不能使企业取得独立经济主体的地位 B. 企业获得了较大的经营自主权 C. 企业只能“负盈不负亏 D. 承包基数界定很难合理 E. 承包制阻碍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11. 中国现阶段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形成机制是()。 A. 计划形成价格为主 B. 国家控制价格为主 C. 计划和市场共同形成价格 D. 市场形成价格为主 12. 一国的产业结构往往对其就业水平有直接的影响,因此,()。 A. 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国家通常比较容易解决就业问题 B. 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国家通常比较容易解决就业问题 C. 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国家通常比较容易解决就业问题 13.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 A. 公司制 B. 合伙制 C. 业主制 D. 承包制 14. 市场经济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

中国经济专题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完整版

第二章 仁 第一,保障城镇劳动力的全面就业。重工业具有资本密集程度商的特征,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低,如政府不加干预,就会产生过爲的失业率,影响社会稳定。 第二,保障城镇职工的低工资水平。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面临严重的积累困难,政府必须人为的扭曲生产要素的价格,包括压低工资水平。 第三,抹平具有不同人力资本禀賦的职工之间的报酬。人力资本积累不同表现为不同的生产效率,由于国有企业是唯一的就业场所,拥有高人力资本的职工尽管得不到应有的激励,但这种较优越的人力资本的机会成本很低。 第四,实行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维持低工资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为维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要求实行基本生活用品的低价格政罠?二是为保障职工及家庭的基本生活还需要提供实物福利和社会性服务,这必须限制受惠者的范国。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就业体制均服务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2、 为实施电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必须实行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制度,以保障职工及家庭的基本生活还需要提供实物福利和社会性服务,这必须限制受惠者的范围?从而国家在制度上实行了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户籍制度。户藉制度的实施限制了城乡人口、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人为的造成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扭曲,进而减缓了城市化水平。 3、 第一,就业是否存在竞争。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育,城市职工就是不再是“铁饭碗”, 而需要面临就业岗位的竞争,特别是与外地劳动力的竞争。 第二,就业渠道是否单一。劳动力市场发育水平的第二个方面为是否就业渠道单一。企业制度改革以前,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唯一渠道就是国有企业。随着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吸收了大量的城市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者和农村转移劳动力。 第三,各自的产业结构是否对比较优势做出不同的反应?传统就业体制下,各自产业结构无法对比较优势作出不同的反应,并没有根据不同所有制企业对资本的集约程度不同而做出相应反应。事实上,国有企业与资?本集约程度的相关系数为负,全部非国有企业为正。 4、 第一,资源重新配置效应。改革以前,由于政府人为的扭曲的劳动力的配置,造成资源配置的无效率,改革以后,资源配置逐步向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转移,发挥了中国劳动力资本丰富的比校优势,进源配置效率得到提升. 第二,保持比较优势的效应.中国目前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于是劳动力的这种流动,有助于为城市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资源,有助于保持经济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 第三,填补岗位空白的效应。与农村地区劳动力相比,城市地区劳动力具有更高的人力资本,就业层次较高,而就业层次较低的职位需要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进行填补,以保证整个经济的完整运行。 第四,促进城市建设的效应。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对应着两种不同的城市发展模式,计划体制下依赖于投资资源的再分配;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发展主要通过自我融资实现。当城市建设越来越依赖市场的自我融许吋,较多的人口和更为活跃的经济就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的积累来源。 5、 第一,如何保持城乡就业的稳定与增长。从需求角度看,目前尚有许多因素是就业形势趋势继续严峻。从劳动力供给角度看,人口数量虽最终不能决定中国的长期就业形许,但是劳动力素质的确构成就业增

第一章 经济法概述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参考答案] 1、任何一种经济法律关系都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即主体、( )和( )。 2、我国民法将法人分为法人和( )法人两大类。 3、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主体和( )。 4、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包括( )和( )。 5、作为法律事实中的行为,包括市场经营行为、( )、( )和经济违法行为。 6、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有物、( )、货币与有价证券、( )和管理对象。 7、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 )和市场之间的经济关系。 8.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所确认的,在国家对市场活动进行组织、管理、( )和调控过程中,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具有( )内容的经济关系。 9、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中的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具体包括有综合经济管理机关、部门经济管理机关、( )、( )和经国家特别授权的经济组织。 10、经济法律事实按其与经济法主体自觉意志的联系可分为( )和( )两大类。 [参考答案] 1、内容客体 2、企业非企业 3、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 4、完成一定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劳务 5、经济管理行为经济仲裁、司法行为 6、智力成果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权利行为 7、国家 8、监督权利与义务 9、职能经济管理机关经济监督机关 10、事件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下列关于法人的论述,第()项是错误的。 A、法人必须依法设立 B、法人必须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C、法人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名称和场所 D、法人可以承担有限责任,也可以承担无限责任 2、下列第()项经济法主体具有法人资格。 A、个体工商户 B、公司 C、农村承包经营户 D、个人合伙 3、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 A、所有经济法律关系 B、各种经济关系 C、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 D、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 4、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总是由一定的()所引发的。 A、当事人的要求 B、事件 C、行为 D、法律事实 5、自然灾害属于()时,是法律事实的一种。 A、事件 B、行为 C、不可抗力 D、非故意行为 6、经济法律关系是()对特定经济关系调整的结果。 A、道德伦理 B、风俗习惯 C、经济法 D、党的纪律 7、经济法律关系的实体内容是()。 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权利义务 8、()是经济法主体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A、国家机关 B、企业法人 C、企业内部组织 D、公民个人 9、经济权利是由()所确认的一种资格或许可。

计量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计量经济学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__________为内容的分支学科,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的结合。 2.数理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__________关系,用__________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计量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因素之间__________的关系,用__________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3.经济数学模型是用__________描述经济活动。 4.计量经济学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侧重面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计量经济学和__________计量经济学。 5.计量经济学模型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6.建模过程中理论模型的设计主要包括三部分工作,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确定理论模型中所包含的变量,主要指确定__________。 8.可以作为解释变量的几类变量有_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变量和__________变量。 9.选择模型数学形式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 10.研究经济问题时,一般要处理三种类型的数据:__________数据、__________数据和__________数据。 11.样本数据的质量包括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模型参数的估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软件的应用等内容。 13.计量经济学模型用于预测前必须通过的检验分别是__________检验、__________检验、__________检验和__________检验。 14.计量经济模型的计量经济检验通常包括随机误差项的__________检验、__________检验、解释变量的__________检验。 15.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构分析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单选题: 1.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学科。 A.数学 B.经济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习题册的简单题答案

1、决定人的利益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答: 是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由它所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关系。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利益的物质内容及其达到的程度 (2)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关系决定了生产的物质成果的分配关系,从而利益分配的归属。人们是按照自己在这种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获取一定利益的。 2、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利益主体科学含义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 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的利益主体的经济性质,对于明确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动机和目的,明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对于科学地调节和控制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和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可以说,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基本前提。 3、私有制经济利益主体的一般性质有哪些? 答: ①他们是生产条件私有产权及其经济价值的承担者。②他们生产经营的动机是私人利益。 ③在依法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他拥有私人决策权。④经济的利益主体具有一定剥削性质。 4、公有制经济利益主体的一般性质有哪些? 答: ①他们是生产社会主义公有产权及其经济价值的承担者。②他们生产经营的动机是联合劳动者的共同富裕。③在依法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实行经济民主。④联合劳动者内部贯彻经济平等的原则。

5、全民所有制利益主体和集体所有制利益主体的差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利益主体作为总体劳动者的性质不同: 前者作为由全体劳动人民构成的总体劳动者,是从全社会来看的整体,因此,它在重视劳动者个人利益的同时,必定要追求全体劳动人民的整体利益,这种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后者是一定数量的自主联合起来的自然人构成的小范围的总体劳动者,尽管也是一个整体,也追求每个整体的共同利益,但是这些利益主体相互之间是独立的。 (2)利益主体的代表者不同: 前者只能由国家来代表。后者的代表则是在劳动者自然人构成的集体经济组织中产生的行使集体所有权的代表机构。 (3)利益主体的结构不同: 前者由全社会范围的劳动人民构成的,其利益主体具有覆盖全国的庞大的纵横组织结构。后者的内部组织结构一般来说,也有一定的层次,但是,是小范围的、比较简单的、地方性的。 (4)利益主体的利益实现方式不同: 前者利益关系的调节,要服从国家所有权机构根据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制定的统一原则。后者在对劳动者个人的物质利益分配上,则可以有劳动者集体内部民主制定的分配方式来进行。 6、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含义是什么? 答: (1)公有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占优势; (2)公有资本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优势; (3)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中国经济专题复习

中国经济专题复习 关键词: 1.基尼系数:基尼系数为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 入分配差异程度。其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6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 2.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个家庭收入 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3.国有企业:或称国营事业或国营企业。国际惯例中,国有企业仅指一个国家 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 4.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 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是中国乡镇地区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多渠道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包括乡镇办企业、村办企业、农民联营的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五级。 5.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 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红利”在很多情况下和“债务”是相对应的。 6.经济起飞:表示一国经济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即由传统经济进入现代化经 济的高速增长阶段。罗斯托认为,起飞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次突变。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 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成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东西:“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8.赶超战略:是指采取扭曲产品和要素价格的办法和以计划制度替代市场机制 的制度安排,提高国家动员资源的能力,突破资金稀缺的比较劣势对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制约,进而使产业结构达到先行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战略。 1.中国目前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有哪些?二元经济结构中农业发展 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

中国经济论文

摘要,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标志,20世纪中国的经济是出于一个非常的低谷时期,经济得不到发展,中国经济地位在世界上出于落后时期。现代的经济的主要特点是经济的全球化,中国的经济进过一个低谷时期后开始了改革开放加入到了世界经济行列之中,经过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的经济得到全新的发展,中国的农业工业都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前进着,但中国事情都会是两面性的,中国经济融入到全球化虽然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利益,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所以我国要正确认识现代世界经济形势作出正确的判判断,既不能错过眼前的大好机遇也不能盲目的发展下去。 关键词,地位,机遇,挑战,方针、 正文,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国际资本跨境流动加快,但保护主义依然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障碍。胡锦涛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首尔峰会上指出,“我们应该坚定不移推进自由贸易,坚定不移恪守历次峰会承诺,坚定不移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取消已有的贸易保护措施”。这是我国政府向世界的宣示。我们要深刻领会胡锦涛主席的讲话精神,认清形势,积极应对,旗帜鲜明地反对保护主义,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1》中国经济面临的巨大机遇 、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全球化,而全球化又给我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 (1)dxg有利于利用外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2000年我国利用外资407亿美元,2005年增长到603亿美元,到2005年底累计利用外资6224亿美元(张强莉等,2006),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实现了由对外借款到外商直接投资的转换,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2)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贸出口以年均14.9%的速度增长,到2004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1548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6.2%(赵华等,2006),成为了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3)有利于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外企的进入可有效地解决部份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如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直接参与外贸加工业的农村劳动力近两亿,不但有效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 (4)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资和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有助于传统产业结构改造和产业竞争,对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2015最新版)

近代史纲要课后题总结 综述风云变幻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社会性质是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基本特征: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科学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3)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具和社会基础。 (4)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5)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6)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