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与环境概论
名词解释:
1生物资源: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具有生命的有机体,构成了一类再生性的自然资源,即生物资源。
2生命延续性:指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从低级到高级,从原始类到复杂类,都具有自我复制、繁衍再生的能力。
3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非生命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
4生物多样性:指一定时间、空间内所有生物物种及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性和变异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5草地:指草本与木本饲用植物所着生的土地;有天然草本植被着生的称为草原。 6脆弱生态环境:指对环境因素改变反应敏感,而维持自身稳定的可塑性较小的环境系统。 7结构性脆弱性:所谓结构型脆弱性是指生态系统结构本身存在着先天的不稳定和敏感性。 8胁迫型脆弱性:指由于外界的压力或干扰,易使生态环境系统遭受损失或产生不利的变化。 9水资源:指自然形成且循环再生,并能为当前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直接利用的淡水。 10水环境:指自然界各类水体在系统中所处的状况,即地球上分布的各种水体以及其密切相关的诸多环境要素的总和。
11水污染: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12土地资源:指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能够创造财富和产生经济价值的那部分土地。
13土地利用: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人们为了某种目的,按照土地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属性,对土地进行的开发、使用等活动。
14土地覆盖: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所覆被的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 15植物气候生产力:简单说,就是气候因素对生产力的影响。
16矿床:指在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所含的某些物质成分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要求,并能为国民经济利用的综合地质体。
17环境标准:进行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的基本依据,也是国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8环境监测:指测定代表环境质量的各种标志数据的过程。
19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自然资源。
20生物修复:又称污染生物净化,是指利用植物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富集,降解和转化,去除污染物质毒害作用的过程。
21地球上的生命的两大基本特征是它的延续性和多样性。
22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23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24生态系统类型按大环境条件的不同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25中国草地可概括为:北方草原、南方草地草坡、滩涂草地。
26沼泽具有调节径流、湿润气候、净化环境等功能,是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27恢复生态学原理:整体性原理、物质与能量循环原理与再生功能、生态位原理、物种相互作用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最小风险与最大效率原理。
28水资源的特性:有限性、循环再生性、随即性、时空分布不均匀性、流动性。
29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化和去向:吸附和沉降作用、化学沉淀、生物吸附、生物化学转化。 30土地的自然特性:面积的有限性、利用的永续性、位置的固定性、质量地域间的差异性。 31土地特性:经济供给的稀缺性、用途的多样性、用
途变更的困难性、土地的资产性。 32自然灾害的特征变现为:时空群发性、灾害链现象、周期性。
33大田作物减灾对策:生物工程措施、水土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人工影响天气。 34我国磷矿资源储量特征:分布广泛、品味低,富矿少,贫矿多、难选矿多,易选矿少。 35环境承载力类型:1.资源环境毁损型 2.环境次生地质灾害型3.环境污染型。 36矿区环境治理原则:守法原则,环境影响与风险评价原则,最少量化原则,资源化原则,无害化原则。
37中国的能源形势可以概括为资源丰富,分布不均,形势严峻三个特点。 38化肥的有害物质:重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化合物。
39农药对人体的危害性中毒,农药慢性中毒。
40微生物修复作用:降解作用,代谢作用,去毒作用,生物氧化-还原、生物积累和生物吸附
41环境监测原则:质量优先和实用性原则,优先控制污染物先监测,统一安排,合理布局原则
42农业环境监测方法:化学污染监测法,物理污染监测法,生物污染监测法。43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必然性:集约化养殖业体系物质循环的特点、畜禽动物个体的代谢特性。
简答:
1.我国资源的总体特征:
1、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
2、人均资源量低,生存空间狭小;
3、资源质量相差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偏大;
4、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
5、资源开发强度大,后备资源部足。 2.我国资源开发状况与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1、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依然严重;
2、粗放经营,生产率低;
3、资源数量减少,质量严重退化;
4、环境污染依然严重,资源质量降低。
3.生态系统随时间变化的原因:
1、物理环境的长期演变;
2、自然选择引起的生命有机体遗传结构的变化;
3、物理小环境的某种特质的变化。
4.微生物的资源价值:
1、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
2、是最丰富的遗传基因
库;3、有实际或潜在的用途或价值,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我国资森林资源的问题:
1、森林资源地理分布不均衡,影响总体功能发挥;
2、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承受压力大;
3、结构欠合理,危及持续利用;
4、森林面积虽有增加,但与生态要求差距大;
5、天然森林资源减少,森林质量下降;
6、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失衡。
6.热带雨林对地球和人类重要服务功能:
1、它为地球半数以上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生存地,因此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是最重要的生物遗传资源库;
2、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3、它是一座天然药库;
4、它可以大量吸收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因而能够帮助减少地球的温室效应,具有维护地球气候平衡的功能;
5、它能大量吸收降雨,储存淡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洪水发生;
6、它为地球上近1亿人口提供着生活资源和生存基础。
7.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1、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
2、掠夺式的过度使用;
3、环境污染;
4、农业与林业的品种单一化;
5、外来物种入侵。
8.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对策:
1、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
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制度;
3、确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原则,明确保护对象和目的;
4、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5、迁地保护。
9.贫困导致人口增加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