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东大殿ppt

合集下载

建筑遗产保护佛光寺大殿

建筑遗产保护佛光寺大殿

平面布局 立面
佛光寺大殿外观
佛光寺大殿细节
相关建筑
佛光寺大殿表现了结构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具有我国唐代木构建筑的明显特点,它 虽然比南禅寺大殿晚七十五年,但规模远胜于彼,且在后世修葺中改动极少,所以 国内一般都将东大殿作为仿唐建筑的范例。
比较著名的模仿佛光寺大殿的木结构建筑有:
香港志莲净苑大雄殿,正面比佛光 寺大殿少两个开间,为五开间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获得了东大殿精确的测绘数据之后,可以获得在东大殿 建造中使用的营造尺的准确数据,使得重建或复原东大殿消除结构变形影 响的标准形态成为可能。
完整性
1.现状评估 保护区规划、内部空间与环境完整度、外部空间与环境完整度、非物质遗产保护 2.评估结论 (1)保护区规划过小 (2)新建建筑、原建筑的占用 (3)局部绿化的现代园林倾向(修旧如旧) 3.规划对策 (1)调整和完善保护区划 (2)整治空间 (3)绿环设计的整合 (4)可移动不可移动文物的保存、保护与利用措施 (5)非物质的文物建筑传统工艺和传统材料研究与传承,建设文物建筑传统工艺和 传统材料传承基地(金堂 鸱尾)
结构剖析图
整体保护
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构建筑 整体保护遗产的文化价值是遗产保护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针对中 国古代木构建筑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如何实现其“整体 保护”是一项真正的挑战。
真实性 完整性 延续性
真实性
1.现状评估 重点对以往文物建筑修缮工作中所受到的人工干预状况进行评估。内容包括:位置 、形制、结构、工艺、材料5个方面 2.评估结论 (1)部分展室改造工程“改变文物原状”的现象突出,不符合遗产保护真实性要求 (2)自然力造成的损伤普遍存在,不开放地段尤为严重 3.规划对策 (1)确定文物保护必须严格遵守《文物保护法》“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2)强调文物保护工程必须严格执行《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文物保护工作程 序 (3)规定新材料、新技术在修缮工作中的使用要求 (4)定期检测

中外建筑史第三章 隋唐五代建筑

中外建筑史第三章  隋唐五代建筑
第三章
隋、唐、五代建筑
第三章
隋、唐、五代建筑
(公元581年——979年)
第三章
隋、唐、五代建筑
【教学目标】 主要了解隋、唐、五代时期建筑的发展概况, 掌握城市建设与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与类型,掌 握中国木构架建筑成熟期的主要特征以及建筑技 术与艺术发展的特征。
【教学内容】 ·城市建设 ·宫殿建筑 ·佛教建筑 ·住宅与陵墓建筑 ·建筑技术与艺术
单层塔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佛光寺总平面图佛教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佛光寺大殿平面图佛教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佛光寺大殿立面图佛教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佛光寺大殿外观佛教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佛光寺大殿横剖面佛教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西安兴教寺玄奘塔佛教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佛教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西安荐福寺小雁塔佛教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南京栖霞寺舍利塔佛教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山东济南神通寺四门塔佛教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山西平顺海慧院明慧大师塔佛教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晚唐宅院住宅与陵墓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住宅与陵墓建筑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晚唐宅院绿化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建筑技术与艺术大型建筑组群布局木构技术的发展设计与施工的发展砖石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建筑艺术的真实与成熟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建筑技术与艺术唐代律宗寺院总平面图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建筑技术与艺术唐悯忠寺复原想象图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建筑技术与艺术武则天明堂复原图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建筑技术与艺术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建筑技术与艺术赵县安济桥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讲述了隋唐以及五代时期的建筑发展和建筑特征
2 宫殿建筑
唐大明宫麟德殿复原图

宗教建筑 PPT课件

宗教建筑 PPT课件
点:斗拱硕大,出檐深远。 几个名词 侧脚:平面上各檐柱柱头向内倾斜。 生起:立面上,檐柱自中央当心间向两侧逐 渐升高。 金厢斗底槽:平面由檐柱一周及内柱一周合 成,分为内外两槽
如来佛
2、隆兴寺
摩尼殿: 结构特点:殿平面呈十字形,重檐歇山顶,四面抱 厦(即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1间或3间)。 佛香阁(大悲阁) 结构特点: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为五重檐三层楼 阁。 意义:高大佛像,菩萨像的出现,促使佛殿突破了 旧的形式,产生了一种新的楼阁式的佛殿,丰富 了传统殿堂的形式。
敦煌石窟(开凿于公元366年 )
发展特点:窟中塑像与画像反映的人物形象、 服饰、装饰纹样有一个逐步汉化的过程。 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本身是建筑的一个类别, 更重要的是在它的雕刻与壁画中反映了我国 早期的建筑活动与形象。
云冈石窟(公元460 )
地点:山西大同,这里是北魏迁都洛阳前的都 城,古称平城。 发展阶段: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反映印度风格, 后期逐渐中国化,每个阶段都创造出具有代表 性的形式而成为北方各地石窟的典型,称为 “平城模式”。
龙门石窟 (公元500年 )
奉先寺-卢舍那佛像 (龙门石窟最大的石刻 )
摩崖造像
四川乐山凌云寺的大佛
云岗石窟中心塔柱
返回
克孜尔千佛洞
鸠摩罗什(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
返回
返回
敦煌石窟内景
返回
卢舍那佛像
返回
返回
2、佛寺
中国第一座佛寺建筑 ——白马寺
佛寺的组合形式可分为两种类型 1、以佛塔为主的佛寺: 在我国出现最早,是随“天竺”制式。这类寺院以一座 高大居中的佛塔为主体,其周围环绕方形广庭和回廊 门殿,如东汉洛阳白马寺、汉末徐州的浮屠祠以及北 魏时洛阳的永宁寺。 2、以佛殿为主的佛寺: 基本上采用了我国传统宅邸的多进庭院布局。它的出 现最早可能源于南北朝时王公们的“舍宅为寺”。为了 利用原有房屋,多采取“以前厅为大殿,以后堂为佛堂” 的形式

佛光寺东大殿介绍

佛光寺东大殿介绍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整个佛光寺“是一个古 代艺术的‘新大陆’”,唐、金、明、清建 筑齐备,梁思成激动之地称其为“中国第一 国宝”。回到北京后,他撰写了《记五台山 佛光寺的建筑》,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佛 光寺从此真容得现,被誉为“亚洲佛光”
Page
5
佛光寺位于五台县东北三十里处的佛光山腰,依山而建, 高低层叠,爱护你意思而得名,四坐东面西,东南北三面 群峰环抱,西面低平开朗。1961佛光寺被名为第一批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区周围松柏苍翠,环境清幽。 寺内建筑高低错落,布局疏朗,主从有致。全寺可分三个 院落,一院低,三院高,二院花香喷溢,争芳吐艳。佛光 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唐代达到鼎盛,名播长安、 敦煌等地,远及日本等国。 Page 6
Page 3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寻找 佛光寺之名远扬千里之外,在于它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的主殿 东大殿。它的发现,它的声名,它的命运,与梁启超的长子、我国著名建 筑学家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因密切相关。 梁思成最早是从一张图片上认识佛光寺的,那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拍 摄的敦煌石窟第61窟壁画。壁画是一幅唐朝人绘制的完整清晰的五台山寺 院图,其中有“大佛光之寺”。壁画是唐朝时画的,寺必然就是唐或唐之 前修建,而在当时,日本人以嘲讽的口气给中国古代建筑下了一条定论: 在中国已经没有唐代时期的木构建筑,要看中国唐代木构建筑,就去日本 的奈良、京都吧。
Page 2
据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 唐朝时发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三年十二米的弥勒大阁, 僧徒众多,声名大振,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 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今一座祖师塔幸存。公元847 年,唐宣宗李忱即位,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1937 年6月梁思成等人对佛光寺进行了考察,测绘。

宗教建筑 PPT课件

宗教建筑 PPT课件
第五章 宗教建筑
第一节 佛教及其建筑
一、佛教 1、概说
三大宗教: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
特点:延续时间较长和传播地域最广 影响:留下了丰富的建筑和艺术遗产;对我国 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2、几个阶段 1)汉朝 :自西域传入中国 2)魏晋南北朝 :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第一个高潮 。 南梁佛寺2846所,僧尼82700余人;北魏寺院3 万余座,僧尼200余万人
云南傣族佛寺
特点: 1)屋顶高耸,上下分作几层,左右分作 若干段,中央部分突起。 2)屋脊布满小装饰 3)佛寺以佛殿为中心,布局灵活
3、佛塔
佛塔—埋葬佛骨舍利的纪念物,它作为佛的 象征,供信徒们顶礼膜拜。 “浮图”与中国塔 1)木构楼阁塔:多层的楼阁在下,楼阁顶 上置放“浮图”形式的屋顶,称为刹顶,这 就是中国最初的楼阁式佛塔的形象。 代表:山西应县佛宫寺的释迦塔(应县木塔) 平面为八角形
敦煌石窟(开凿于公元366年 )
发展特点:窟中塑像与画像反映的人物形象、 服饰、装饰纹样有一个逐步汉化的过程。 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本身是建筑的一个类别, 更重要的是在它的雕石窟(公元460 )
地点:山西大同,这里是北魏迁都洛阳前的都 城,古称平城。 发展阶段: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反映印度风格, 后期逐渐中国化,每个阶段都创造出具有代表 性的形式而成为北方各地石窟的典型,称为 “平城模式”。
龙门石窟 (公元500年 )
奉先寺-卢舍那佛像 (龙门石窟最大的石刻 )
摩崖造像
四川乐山凌云寺的大佛
云岗石窟中心塔柱
返回
克孜尔千佛洞
鸠摩罗什(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
返回
返回
敦煌石窟内景
返回
卢舍那佛像
返回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 PPT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 PPT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斗拱
翼角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斗拱
翼角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下图为 山西平顺 天台庵正殿
上图为 山西芮城 广仁王庙正殿
上图为 日本奈良 唐招提寺金堂
下图为 江苏扬州 大明寺鉴真纪念堂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斗拱
斗拱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1.庭院式布局
合院式:在纵轴线上先配置主要建筑,再在主要建筑的两侧 或对面布置若干座次要建筑,组合成封闭性的空间,称为合院式。 合院式一直是中型居住形式的主要布局形式,到明清时期,宫殿、 寺庙、衙署和大型宅第也普遍采用合院式。
廊院式:在纵轴线Βιβλιοθήκη 建立主要建筑和次要建筑,再于院子的 左右两侧用回廊将若干个单体建筑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格 局,称为“廊院”式。
屋顶出檐深远,达三四米。
色彩简洁明快,风格庄重朴 实。
湖北武当山紫宵宫紫宵殿
斗拱 湖北武当山紫宵宫紫宵殿
北京故宫建极殿(保和殿)
斗拱 北京故宫建极殿(保和殿)
北京故宫角楼
斗拱
北京故宫
太和殿
北京故宫
斗拱
大成殿 山东曲阜孔庙
斗拱 北京颐和园佛香阁
明、清建筑
斗拱变小,只有柱高几分之 一;数量多,柱间多达4—8朵。
散点式布局:单体建筑自由错落地散布,就形成散点式布局,民居村落 ,风景建筑,园林建筑都有这样的组群。
4.庭院式布局的五种类型
居住型庭院 宫殿型庭院 寺庙型庭院 园林型庭院 过渡型庭院
4.庭院式布局的五种类型 居住型庭院
4.庭院式布局的五种类型 宫殿型庭院
4.庭院式布局的五种类型 寺庙型庭院

中国古代建筑史PPT课件

中国古代建筑史PPT课件
(见教材第五版P30图1-33、P252图8-4、P253图8-5)
唐佛光寺大殿: 1/9 (见教材第五版P146图5-1、5-2、5-3、5-4) 清代:① 北方1/10~1/11粗旷、稳重
② 南方1/15左右(屋顶轻) 轻巧、秀丽 1.3 生起(升起)
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二端逐渐升高,它规定当心间 柱不升起,次间柱升二寸、以下各间依此递增。——使檐口 形成和缓的曲线
-
17
5.3 板椽(连瓣椽) 攒尖建筑中檐步架以上的椽子。 因椽呈放射状,尾部已无法做单根椽子,以板代椽。 6、结构附件 6.1 蜀柱与叉手—宋代(清代瓜柱) 叉手用于平梁上,支承脊榑。(清代没有) 6.2 驼峰 全驼峰、半驼峰
(见《中国建筑史》 第五版 潘谷西 P256图8-9)
6.3 托脚:宋《营造法式》中支撑平榑的构件,作用同叉手。 6.4 平座与滴珠板 7、举架(宋称“举折”) 举—指屋架的高度。
-
9
3、梁(梁架或屋架)
介绍梁及其附属构件:瓜柱、角背、驼峰、柁墩等有代表 性的梁架
从梁的位置、作用、形状分类
主梁放于前后金柱上,若建筑无廊,则放于前后檐柱上。
“步”的概念
清代:按本身所负的檩数叫几架梁
宋代:梁叫“栿”,以每栿承担的椽子数称几椽栿
清 七架梁—六椽栿(宋)
五架梁—四椽栿(宋)
三架梁—平梁(宋)
-
13
4、“桁”或檩 4.1概述 带斗栱的大式建筑中叫桁,以斗口定尺寸;不带斗 栱的大式或小式建筑中叫檩,以檐柱定尺寸。宋称“榑”, 一般圆形断面,矩形断面的称“承椽枋”。 4.2按位置不同分类
① 正心桁—位于檐柱中心线上的桁,Φ=4.5斗口。 ② 挑檐桁(宋称挑檐榑) 小式中(即不带斗栱的正心桁—正心檩) ③ 正脊桁(檩) 附件:扶脊木—位于脊桁上,断面为六边形,两侧做椽碗。 ④ 金桁—在正心桁与脊桁之间的桁。 清称“上金桁”为 宋称“上平榑”。 清称“中金桁” 宋称“中平榑。 清称“下金桁” 宋称“下平榑”。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在这里,他们惊喜地发现,东大殿南侧有一座砖塔 与敦煌壁画上所绘的砖塔一模一样,特别是东大殿, 梁思成凭经验断定属唐代建筑。
最后,在寺内僧众帮助下,他们在殿内搭起了架子, 拭去千年尘封,终于在大殿木梁找到唐代墨书,和 殿外的石经幢相互应证,终于确凿无疑地证实:
中国有唐代木构建筑,日本人的定论可以休矣!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外檐转角斗拱:
施于四角柱之上。
其正侧两面均出双杪双下昂,如柱头铺作。
45度角线上则出角华拱两杪角昂三层。
正侧两面第二跳华拱上之瓜子拱和慢拱相交于第二 跳角华拱之上,在转角毗连之面伸出,为华拱两跳, 跳头施单斗,与昂上令拱并列以承替木。
第二跳昂头施正侧两面相交之令拱,并与由昂相交, 以承相交之令拱及橑檐枋。
由昂头别施宝瓶以承角梁。
华拱第一跳后尾即与泥道拱相列,第二跳以上即引 伸为各层罗汉枋。
角华拱后尾第二跳伸出为角乳栿,由第一跳角华拱 承托以达内角柱之上。
两面昂尾都相交压于转角毗连之面最上柱头枋之下。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佛光寺东大殿 柱头铺作侧剖图
斗拱剖析
五台佛光寺东大殿 杀斜尾栱
华栱上与下昂斜切,在昂身 下形成一块楔形构件,用以 承垫斜置的昂身。
其构件形象表现为华栱外跳 将卷头斜杀,故称“杀斜尾 栱”。
佛光寺东大殿斗拱里转第四 跳华栱栱头隐刻,在外与昂 身斜切,四椽栿(明栿)背 上华栱在外与平棊斜切(隐 刻卷头)为这种形象的栱最 早的表现。
内柱有柱头、两山柱头、补间和转角4 种。

五台山佛光寺

五台山佛光寺

佛光寺“四绝”
A 木构建筑堪称杰作 东大殿面宽7间,进深4间,八架橼,单檐五脊顶。
前檐五间设门板,两尽间砌砍墙安直棂窗。斗拱雄 大,出檐深远,柱子粗壮,屋顶平缓,整体建筑风 格为典型的唐代建筑。斗拱断面尺寸为210厘米 ×300厘米,是晚清斗拱断面的10倍;殿檐探出达 3.96米,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是找不到的。同 时,大殿梁架的最上端用了三角形的人字架,使用 时间之久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可列第一。
殿内的胁侍菩萨和供养菩萨都是女儿身,弯 弯的娥眉中间还有一点朱点,显得颇具风韵。
围绕着佛坛的殿内墙壁前,排列着五百罗汉,为明代塑造,是 身材差不多大小的“小品”。值得注意的是佛座背面的一幅唐 代壁画,此画长80厘米,高30厘米,上画天王降伏妖魔鬼怪的
故事,中间站着一个头戴花冠、神情恐慌的女子。
佛光寺依山势而建,坐东朝西,三面环山,西向豁 然开朗。寺区周围松柏苍翠,环境清幽。寺内建筑 高低错落,布局疏朗,主从有致。全寺可分三个院 落,一院低,三院高,二院花香喷溢,争芳吐艳。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唐代达到鼎盛, 名播长安、敦煌等地,远及日本等国。
佛光寺的发现
时为一九三六年冬天,一个世界古建筑专家研讨会 在中国召开。当时有一名日本学者告诉梁思成,中 国尽管历史悠久,但要看保存完整的唐代木结构建 筑,还是要到日本奈良的唐昭提寺。梁思成闻此颇 为不忿,认为中国之大,必有唐代木结构建筑之留 存。
动之后可能仍得到保存。
于是二人
筹借了很多物资,雇
了很多脚夫,
骑毛驴,于一九
三七年六月抵达
了五台县的豆
村镇。来到此处,他
们发现果
然有个佛光寺,但当时
已经天
黑,梁思成和林徽因在第二

唐代建筑ppt课件

唐代建筑ppt课件
• 最强盛期的宫殿-气魄雄伟的大明宫
• 大明宫在长安城禁苑中,位于
城东北部的龙首原。此宫建于贞观 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 龙朔二年(公元662年),高宗命 令扩建,第二年即迁入大明宫听政。 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此宫毁于 兵火。大明宫周长7.6多公里。面积 约3.2平方公里;宫城共11个城门, 其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部 有三道宫墙护卫,墙外的丹凤门大 街宽达176米,是唐代最为宏伟的 宫殿建筑群。经考古发掘在大明宫 内有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等大 型遗址。
我国唐代木构建筑的明显特点,它虽然比南禅寺正殿晚七十五年,但规模远胜于彼,且
在后世修葺中改动极少,所以国内一般都将东大殿作为仿唐建筑的范例。
21
唐代建筑 ------佛教建筑
• 佛光寺东大殿立面图
22
•佛 光 寺
唐代建筑 ------佛教建筑
23
唐代建筑 ------佛教建筑
• 唐塔一般都是四方形的。多层塔是在塔的表面上表现出木结构的柱梁斗拱等,
为六百七十七平方米。正殿外表朴素,柱、额、斗拱、门窗、墙壁,全用土红涂刷,未施
彩绘。佛殿正面中五间装板门,两尽间则装直棂窗。大殿出檐深远,殿顶用板瓦铺设,脊
瓦条垒砌,正脊两端,饰以琉璃鸱吻。二吻虽为元代补配,但高大雄健,仍沿用唐代形制。
檐柱头微侧向内,角柱增高,因而侧脚和生起都很显著。殿的平面由檐柱一周及内柱一周
• 唐大明宫基址尚存。宫建于634年,位于长安城东北龙首原高地,形势爽皑,俯临 全城。主要有下列成就和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大明宫的规模很大,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全 宫分为宫、省两部分,省(衙署)基本在宣政门一线之南,共北属于“禁中”,为 帝王生活区域,其布局以太液池为中心而环列,依地形而灵活自由。宫城之北, 为禁苑区。如不计太液池以北的内苑地带,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明清故宫紫禁城总 面积的三倍多。大明宫中的麟德殿面积约故宫太和殿的三倍。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PPT课件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PPT课件
东汉至东晋年间,佛教传入 不久,这一时期的佛寺还保 留着印度佛教建筑—浮屠寺 的许多特征。印度浮屠寺的 平面布局是以塔为中心,四 周配以堂、阁。
3
寺庙的初期发展
南北朝的前期,佛寺建筑基本上 沿袭汉代的格局分布,仍以塔为 中心建造寺院,周围配以附属建 筑。
南北朝时,佛教信仰在统治阶层 中大为盛行。随着统治阶层中大 为盛行和统治者的大力提倡,许 多僧徒成为权势者,拥有政治影 响和经济实力。佛寺的数量和规 模大大超过前代。
26
五台山佛教建筑
山西省的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五台山上
的佛教建筑非常多,保存至今的就有58处。其中南禅寺和
佛光寺比较著名。南禅寺面积不大,南北长60米,东西宽
51.3米。它建于唐代建中三年,是我国现在保存下来的一
座最早的木结构寺院建筑。佛光寺建于唐代大中十一年,
因为寺内有“四绝”:塑像、壁画、墨迹和建筑,被称为
20
台基
21
建筑物的骨骼部分
22
色彩的装饰
23
雕塑
24
代表性寺庙建筑
25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屹立在西 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 的红山上,是一座规 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 群。位于西藏拉萨的 布达拉宫是典型的寺 庙建筑。始建于唐代 的布达拉宫具有典型 的唐代建筑风格,也 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 的建筑艺术特色。
隋唐继承了北魏的院落式格局, 佛寺布局以数重殿堂沿中轴线由 南向北纵列,中间连以横廊,划 分成几进院落,层层深入。这与 印度佛寺以塔为中心的做法有了 很大的不同,至此佛寺汉化已迈 出了一大步 。
5
寺庙的成熟发展
北宋和辽代的寺院基本上仍沿袭唐代的格局 分布。至南宋时,禅宗盛行,禅宗寺院确立 了“伽蓝七堂”的制度,所谓“伽蓝七堂”, 是由七座不同功能的殿堂组成一正两厢的多 进院落,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称伽蓝。由于 禅宗寺院的配置最具章法,其他宗派亦步亦 趋,至此,佛寺建筑已完全汉化。

中国建筑史—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PPT课件

中国建筑史—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PPT课件

71
.
[柱的侧脚]为加强屋架整体的向心和稳定, 内外柱都稍向中心倾斜;角柱轴线偏柱高 的0.8%,前后檐柱轴线偏柱高的1%。
[梭柱]:在柱上端1/3处收杀。使柱顶与斗 底相合,柱肩梭成圆弧形。
[昂]:斗栱斜向设置(与屋面平行)的杆件 为“昂”,下昂的作用是在出挑长度不变 的情况下,减小出挑高度。
塔室内有方形塔心柱。
全部青石砌筑,立面全高13米。
四角攒尖顶,上立整石雕成的塔刹。
刹的底部是一个须弥座,上有蕉叶形的 插角,
正中是五重相轮,朴素简洁。
7
.
8
.
9
.
二、唐(公元618—907年)
(一).背景: (二).城市:
1、隋大兴城与唐长安
2、东都洛阳
10
.
1、隋大兴城与唐长安:
61
.
[斗栱]:
斗是斗形的木垫块,
栱是弓形的短木。
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挑头上(栱 端)架升。升上架同一方向或垂直方 向的栱,或由向下斜出的昂组成。
62
.
位置:用于柱顶、额枋、屋檐和构架间, 作用:
1、将屋面荷载经斗栱传递到柱上。 2、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依其具体位置称作: 柱头铺作(位于平身柱头) 转角铺作(位于转角柱头) 补间铺作(位于柱间)
.
龙 门 石 窟 奉 先 寺 庐 舍 那 佛 近 景
109
.
龙门石窟奉先寺庐舍那佛肋侍像
110
.
龙门石窟奉先寺庐舍那佛力士像
111
.
六、陵墓
1. 唐乾陵 ——充分利用地形
112
.
唐乾陵远景——梁山与双阙
113
.
唐乾陵双阙遗存
114

建筑遗产保护--佛光寺大殿21页PPT

建筑遗产保护--佛光寺大殿21页PPT
建筑遗产保护--佛光寺大殿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46、我们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佛光寺大殿_中国古典建筑分析 ppt课件

佛光寺大殿_中国古典建筑分析 ppt课件

3反映当时的佛教发展趋势
佛光寺唐塑的形象塑造,也与当时的佛教思想发展变化有密切关系。禅宗是唐代 快速兴起的佛教宗派,此宗大胆摆脱经典教条和仪式束缚,甚至主张不读经、不 礼佛、不坐禅,采用“直指人心”的通俗说教方式,倡导“即心即佛”、“见性成佛”、“ 顿悟成佛”等思想理论,对唐及唐以后的佛教乃至社会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禅宗将佛教世俗化的思想,带动了当时佛教艺术向世俗化转变,唐道宣所谓“唐以 佛像笔工皆端庄柔弱,似妓女儿,而宫娃乃以菩萨自夸也” 这些佛塑像之上庄严 与与弱、性与世俗、柔崇高与平凡、端重人性的微妙结合和和谐统一难,在现存 中国古代佛教彩塑中很见到的。
大殿唐彩
佛光寺彩塑的塑造,有着复 杂、厚重的皇家背景。佛光 寺唐塑和东大殿木构建筑共 同物化和象征着唐代社会的 精神和气度;佛光寺唐塑主 像的组合,体现了朝廷对佛 教的认识和意图,具备了中 国古代皇家道场的基本功能 和特征;佛光寺唐塑艺术造 像是唐代社会文化、风俗时 尚的物质凝结,也是晚唐艺 术潮流乃至哲学、宗教思想 在佛教造像中的典型体现; 具有独特审美意蕴的佛光寺 唐塑,是后人很难攀顶的一 座艺术山峰
大殿出檐深远,屋面坡度较平缓,举高 约1/4.77。殿顶用板瓦铺设,脊瓦条垒 砌,正脊两端,饰以琉璃鸱吻。二吻虽 为元代补配,但高大雄健,仍沿用唐代形 制。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 高度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宏 大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 雄健有力的感觉。 大殿构架由屋深柱网、铺作层和屋顶梁 架三部分叠加而成,七铺作斗拱纵横恣 肆,威压四方,是现存中国古建筑中斗 拱挑出层数最多、距离最远的一个实例,也是我国集唐代建筑、彩塑、壁画、 题记、经幢于一殿的孤例。 佛光寺大殿在脊檩下仅用叉手,是现存古建筑 使用这种做法的孤例。同时佛光寺大殿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构建 筑暨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大殿)。它虽然比南禅寺 大殿晚七十五年,但规模远胜于彼,且在后世修葺中改动极少,所以国内一 般都将东大殿作为仿唐建筑的范例。也被被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中国第一 国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寺可分三个院落, 一院低,三院高,二 院花香喷溢,争芳吐 艳。大殿位于佛光寺 东端山岩下高12米 多的台地上,面西, 为全寺主殿。(因佛 家以东,故东大殿是 该寺的主殿,位于最 上一层院落)佛寺不 大,但按地形布局, 错落有致。
Page 7
祖师塔佛光寺东大殿南偏东有一座六角形的砖塔,是 一座六角单层亭阁式砖塔,高约5米 。 下层是空心的, 两面开门;上层实心,设假门。这既是寺僧们所说的 祖师塔,建于北魏时期,是唐代会昌五年灭法,佛光 寺回事留下的唯一建筑物,这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古塔 之一,非常珍惜。
Page 3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寻找
佛光寺之名远扬千里之外,在于它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的主殿 东大殿。它的发现,它的声名,它的命运,与梁启超的长子、我国著名建 筑学家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因密切相关。
梁思成最早是从一张图片上认识佛光寺的,那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拍 摄的敦煌石窟第61窟壁画。壁画是一幅唐朝人绘制的完整清晰的五台山寺 院图,其中有“大佛光之寺”。壁画是唐朝时画的,寺必然就是唐或唐之 前修建,而在当时,日本人以嘲讽的口气给中国古代建筑下了一条定论: 在中国已经没有唐代时期的木构建筑,要看中国唐代木构建筑,就去日本 的奈良、京都吧。
Page 4
坚持不懈和艰辛异常的寻找开始了。1937 年6月,梁思成与夫人林徽因雇了马车和毛 驴,一行四人风尘仆仆来到五台山。辗转访 问一些寺庙后,他们终于来到佛光寺。在这 里,他们惊喜地发现,东大殿南侧有一座砖 塔与敦煌壁画上所绘的砖塔一模一样,特别 是东大殿,梁思成凭经验断定属唐代建筑。 最后,在寺内僧众帮助下,他们在殿内搭起 了架子,拭去千年尘封,终于在大殿木梁找 到唐代墨书,和 殿外的石经幢相互应证,终 于确凿无疑地证实:中国有唐代木构建筑, 日本人的定论可以休矣!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整个佛光寺“是一个古 代艺术的‘新大陆’”,唐、金、明、清建 筑齐备,梁思成激动之地称其为“中国第一 国宝”。回到北京后,他撰写了《记五台山 佛光寺的建筑》,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佛 光寺从此真容得现,被誉为“亚洲佛光”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Page 1
佛光寺为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位于五台县城东北25 公里处豆村镇的佛光新村莲花山中,创建于北魏时期。 为殿堂型构架.是两个唐代木构架建筑之一(南禅寺), 是中国木构架体系进入成熟期后保留下来的代表作, (857),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由于历史悠久, 被誉为“亚洲佛光”。
Page 2
据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 唐朝时发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三年十二米的弥勒大阁, 僧徒众多,声名大振,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 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今一座祖师塔幸存。公元847 年,唐宣宗李忱即位,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1937 年6月梁思成等人对佛光寺进行了考察,测绘。
Page 5
佛光寺位于五台县东北三十里处的佛光山腰,依山而建, 高低层叠,爱护你意思而得名,四坐东面西,东南北三面 群峰环抱,西面低平开朗。1961佛光寺被名为第一批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区周围松柏苍翠,环境清幽。 寺内建筑高低错落,布局疏朗,主从有致。全寺可分三个 院落,一院低,三院高,二院花香喷溢,争芳吐艳。佛光 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唐代达到鼎盛,名播长安、 敦煌等地,远及日本等国。 Page 6
Page 14
大殿屋面坡度较平缓,举高约1/4.77。正脊及檐口都 有升起曲线,屋面筒瓦虽是后代所铺,但鸱尾式样及叠 瓦脊仍遵旧制。 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 1/2。粗壮的柱身、宏大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 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

Page 15
Page 16
立面特点: ① 角柱升起,八根柱子越到边上越高,每个高起2寸. ② 正脊 --典型的凹曲线(明清为直线).垂脊平直,平缓有力,不象太和殿那 么陡. ③ 五个开间相等趋于正方形,尽间减小. ④ 没有仙人走兽. ⑤ 屋顶较扁,檐口微翘.单檐四阿顶.(明清称庑殿顶) ⑥ 升起(生起),有侧脚,外槽向内倾斜89.5度.(侧脚:指外槽柱子向内 倾斜,角柱从两个方向向内倾斜,而外槽柱子从心间向角柱逐渐升高)(生起: 逐渐增加某一类构件高度的做法,称为生起.如外槽柱子自心间向角柱逐渐加 高.) ⑦ 斗拱肥硕. ⑧ 出檐深远.
Page 20
Page 21
Page 22
Page 23
Page 24
Page 25
Page 26
Page 27
Pag30
Page 31
Page 32
Page 8
大殿的门板后面发现了唐人浏览佛光寺的留言。可 见这大门为唐代遗物,这个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的 门板,当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大门了。
Page 9
佛光寺内享有圣明的唐代木构建筑泥塑壁画,唐人墨 迹合成为佛光寺四绝,
Page 10
东大殿内的唐代泥塑 也是十分珍贵的。店 内砖砌佛坛上共有释 迦摩尼佛,弥勒佛, 阿弥陀佛和普贤文书 以及各位服侍菩萨和 供养菩萨像,还有捐 资建殿的女施主宁公 寓和主持建殿的愿诚 和尚塑像共三十六尊, 都是唐代原物。
Page 19
内部空间处理: ① 空间层次丰富,从室内看,明栿在下,平闇在上, 衬托着明栿层次多,丰富. ② 尺度把握较好,平闇的格子很小,对比之下感觉室 内空间的尺度很大. ③ 空间比例严谨,内槽柱子与平闇围合成了一个趋近 于正方形的空间. ④ 斗拱制作灵活,柱头铺作,补间铺作有下昂(双杪 双下昂),内转改为偷心造(不设横拱)即插拱内槽 柱子内侧为七铺作偷心造,由于佛像的圆光罩很占地 方,设横拱则放不下,故全部采用偷心造,很灵活.
Page 11
此外,大殿的西侧和后部,还有明代塑造的罗汉像 二百九十六尊。这些罗汉像原为五百尊,1954年因 雨水冲蚀,倒塌的后墙压坏了一部分,很可惜。
Page 12
Page 13
东大殿坐东朝西,最东的高地高出前部地面约十二三米。大殿面阔为七间,长为34米; 进深为四间,长为17.66米;单檐庑殿顶。殿内设有一圈内柱,后部设有“扇面墙”。 由内外两圈柱子形成“回”字形的柱网平面,称为“金厢斗底槽”。整个构架由回字 形的柱网、斗拱层和梁架三部分组成,这种水平结构层组合、叠加的做法是唐代殿堂 建筑的典型结构做法。
Page 17
建筑外观
Page 18
剖面特点: ① 佛光寺大殿的构架为殿堂型构架.殿堂型构架的面 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屋顶为四角顶.大殿殿堂型 构架的前提是内外槽的柱子一样高.分为三个水平层, 柱网层,铺作层,屋架层.(唐称内外槽,明清称檐 柱,金柱,且檐柱,金柱不等高) ② 分明栿,草栿两层.(明清称梁,唐宋称栿)明栿: 平暗(音暗an)(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的一种)以下, 或砌上明造,即设有吊顶的室内中,露明可见的栿 (梁).其做工精致细腻,力求美观.草栿:在平暗, 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 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 栿.”砌上明造”,即不带顶棚,将”上架”的梁, 枋,檩,椽都暴露于室内. ③ 运用了叉手托脚.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脊 檩)间斜置的木件,叫叉手,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 明清被拆掉了,改用脊瓜柱。(平梁:抬梁式构架中 最上一层的梁)托脚:下一层梁的梁头和槫(檩)间 斜置的木件。它主要起扶持檩的作用,清式建筑中没 有这个构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