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教学案例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科学学习探究活动教案范例

科学学习探究活动教案范例

科学学习探究活动教案范例科学学习是学生认识自然、研究科学规律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经之路。

在科学学习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究世界,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能力。

本文将通过一个科学学习探究活动教案范例来阐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科学学习。

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为:1.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构成要素;2.了解生态系统对人类的重要性,并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将探究生态系统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并通过实际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具体内容如下: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构成要素;2.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实际活动:到附近公园进行生态环境调研,了解当地生态环境状况并提出相应建议。

三、教学过程1.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对于学生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讲解,通过绘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生态系统的认识。

3.进行带领学生到附近公园进行生态环境调研的实际活动。

学生将被分成小组,每组负责调查附近一个区域的生态状况,同时提出相应的建议。

学生需要拍照并记录相关数据,完成后回到课堂进行展示。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现有问题并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案,帮助学生加深对环境问题的探究和思考。

5.小组聚会并展示他们收集的数据。

老师和学生一起将结果分类,并比较不同地区的状况。

学生将被要求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和大家讨论不同想法的效果,并寻求所提出的方案集成企业家、环保团体或政治领袖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科学学习探究活动教案范例,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学习是由对基本概念的研究和探索、对环境情况的调查、对不同解决方案的讨论和思考的综合活动。

本课的教学过程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幼儿园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的应用

幼儿园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的应用

幼儿园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的应用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探究式学习被认为是一种高效且有益的教学方法。

它注重孩子们通过实践和体验来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探究式学习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教学价值、教学目标、教学区域、教学准备、教学介绍、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以及教学案例等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价值探究式学习在幼儿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它能够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其次,探究式学习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最后,它还能够促进幼儿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培养他们的社会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在探究式学习中,我们应该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例如,通过实践和体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合作活动,促进幼儿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培养他们的社会能力;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区域探究式学习可以在各个教学区域中进行,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

例如,在语言区域,可以通过幼儿绘本阅读和故事讲解的形式,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语言表达和理解的能力;在数学区域,可以通过幼儿参与数学游戏和实际操作活动,培养他们的数理思维;在科学区域,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艺术区域,可以通过幼儿美术作品的创作和表演活动,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在进行探究式学习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教师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明确教学活动的主题和任务。

其次,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具、材料和资源,以支持幼儿的实践和体验。

另外,教师还需要设计适合幼儿年龄和发展水平的教学活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介绍在进行探究式学习之前,教师需要向幼儿介绍教学活动的目标、任务和规则。

探究式学习教学案例

探究式学习教学案例

探究式学习教学案例教学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活动名称: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适合年级:高一学生课程:生物学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温度或PH对酶活性的影响(知识目标)2.通过对日常生物现象的讨论,主动发现问题,做出假设3.通过对设计方案的讨论交流,发展思辨,交流和评价能力(技能目标)4.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科学素养和正确的科学态度5.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团体合作精神(情感价值观目标)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在PPT上展示一张加酶洗衣粉的包装袋上的使用说明,上面注明洗衣粉的适用温度。

随后展示一段文字说明: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等消化酶都是在消化道上起作用的。

不同部位消化酶的PH不一样。

唾液的PH 为6.2~7.4,胃液的PH为0.9~1.5,小肠液的PH为7.6.唾液淀粉酶会随唾液流入胃,胃蛋白酶会随食糜进入小肠.根据上述文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引出问题:1.酶的活性可能跟温度有关。

2. 酶的活性可能跟环境的PH值有关。

(适时提示学生:酶的化学本质一般是蛋白质。

引导他们回忆有关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的知识。

这样他们就很容易想到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或酸碱度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作出假设。

)根据想要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分组4~6人一组,选出小组长。

组内讨论,确定“我想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我对问题作出的假设是什么”。

提出假设:1. 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

2. pH 值对酶的活性有影响。

提供材料用具让学生选择。

自主设计实验并根据假设将预期的实验结果写下来。

提示性问题:1.本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分别是什么?2.怎样控制自变量,针对自变量你准备设置几组实验?哪个是对照组,哪个是实验组?3.怎样才能保证无关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基本一致?(如果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怎样排除PH和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是否需要将自变量设计为梯度?如果需要,你具体的方案是什么?5.你所预期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现象或结果是什么?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①各小组讨论拟定实验方案并书写下来,由小组长介绍本组实验设计方案,并且听取其他小组的质询,进行必要的答辩、反思和修改;②各小组听取他人阐述,对其他组方案进行评价,提出疑问或建议;③对比本组实验设计与其他小组的优缺点,组内再次做必要的改进和调整;④教师在必要时提出修改意见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材料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用具试管,量筒,烧杯,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火柴,试管夹,温度计,滴管。

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范例

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范例

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范例
背景介绍
幼儿园是培养孩子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的重要阶段。

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能够引
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范例,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设计优质教学内容。

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一: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在幼儿园开展“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兴趣。

教师可
以带领幼儿们一起观察昆虫、植物等自然物体,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并进行实地探究。

比如,可以组织孩子们在教室附近的小花园里找寻不同的昆虫,观察它们的生存环境和行为习性,让幼儿们亲自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二:手工制作实验工具
在幼儿园中进行手工制作实验工具的活动,可以让幼儿们动手实践,培养他们
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与幼儿们一起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显微镜、望远镜等实验工具,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的方式,更好地了解科学原理。

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三:户外探索活动
在户外进行探索活动是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带领
孩子们到附近的公园、田野等地方进行户外探索,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自然环境,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比如,在户外教室中观察各种植物,帮助幼儿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环境。

结语
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能够让幼儿们在实践中学习,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
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本文介绍的这几个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范例,希望能够给教师们一些启发,更好地设计和实施科学教育活动,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

探究式实践教学案例设计(3篇)

探究式实践教学案例设计(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地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探究能力,本案例设计旨在通过探究式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并学会从科学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地球的基本环境特征,掌握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认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实验等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对象本案例适用于高中地理或环境科学课程,适合15-18岁的学生。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地球环境变化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探究式教学工具(如PPT、白板、地球仪等)。

2. 学生准备:预习地球环境变化相关知识,收集相关案例。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探究地球环境变化1.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地球环境变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2. 探究活动一:地球环境变化的原因- 教师分发地球环境变化相关资料,引导学生阅读并总结地球环境变化的原因。

-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探究活动二:地球环境变化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地球环境变化对人类生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

-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地球环境变化的具体影响。

-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地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对地球环境变化的认识。

第二课时:探究地球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生1.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地球环境变化治理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地球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生?2. 探究活动三:可持续发展策略-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可持续发展策略,如节能减排、绿色生产、生态保护等。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研活动(3篇)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科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特举办本次小学科学探究式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探究式学习的认识,明确探究式学习的意义和实施策略。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探究式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3. 培养教师运用探究式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推动我校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活动时间2022年X月X日(星期X)上午8:30-11:30四、活动地点我校科学实验室五、活动内容1. 开幕式(1)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意义。

(2)校长致辞,强调探究式学习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2. 专题讲座(1)主题: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策略(2)主讲人:我国著名科学教育专家(3)讲座内容:探究式学习的起源、发展、理论基础、实施策略及在我国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案例。

3. 课堂观摩(1)展示课:探究式教学案例(2)授课教师:我校优秀科学教师(3)观摩内容:展示一节探究式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学生互动等。

4. 互动交流(1)分组讨论:针对展示课进行评析,提出改进意见。

(2)教师代表发言:分享自己在探究式教学中的心得与体会。

(3)专家点评:针对教师们的发言和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与表彰(1)总结本次教研活动的成果和不足。

(2)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

(3)布置下一阶段科学教育工作的重点和任务。

六、活动组织1. 组委会(1)主任:校长(2)副主任:教务主任、科研主任(3)成员:各年级科学教师2. 活动筹备(1)确定活动主题和内容。

(2)邀请专家和优秀教师。

(3)安排活动场地和设备。

(4)制作活动资料和宣传海报。

探究教学法:小学二年级科学备课教案范文

探究教学法:小学二年级科学备课教案范文

教学是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尤其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科学教育是他们求知、探究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科学教育的教学法,是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

因此,本文将探究小学二年级科学备课教案,并从教学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科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教学目标应当是基础性的、综合性的。

如学习自然界的事物与现象、了解自然和人类互动关系等。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有趣的学习环境中探索、实验、发现真理和规律。

二、教学内容小学二年级的科学教育是在认知和观察的阶段,教学内容应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最根本。

包括生活中常见物品的性质、生长、变化等;热、光、电和声音四种基本能源的认知;小动物和昆虫的认知;自然界中一些自然现象的描述和探究。

如发现落叶、蒲公英的故事,通过实地观察与了解,让学生掌握落叶生长的过程、结构,了解它对环境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掌握蒲公英的特点和飞行的方式,以及它的生存环境等。

让学生由简入深,由具体认识到抽象认识,从而开发他们对环境的好奇心,积累知识,拓展视野,培养科学素质和方法。

三、教学法1.以情景投入引发兴趣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对科学学科的知识的认识是片面的。

如果采用公式化的传授知识,必然会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因此,在教学初期,可以通过一些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感受科学知识的实在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比如,观察昆虫的生活方式。

先观察一些昆虫的图片和录像,让学生先知道它们的基本特点,然后结合实地观察、实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生活方式。

再通过生动的讲述、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昆虫的重要性。

2.以学生为中心建构知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是当前最受欢迎的教学法之一。

其核心理念是学生扮演主体角色,教师扮演指导角色。

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单纯的信息传达者、知识生产者,而是知识的引领者和建构者。

比如,学生们在课堂上观察水的性质、状态和变化等,将对水进行重要的实验和观察。

初中地理探究式教案

初中地理探究式教案

初中地理探究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式教学,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某地区气候特点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该地区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该地区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为学生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3. 探究活动:
(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降水、风向等。

(2)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3)问题讨论:针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为什么该地区会有这样的气候特点?
4.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为学生提供改进的方向。

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了解该地区气候特点形成的原因,如地形、纬度、海陆位置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地理学习中得到提高。

校本研究实践的教学案例(3篇)

校本研究实践的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了基于“植物生长周期”的探究式学习活动。

本案例以我校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物生长周期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案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周期的基本概念和规律;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和合作等科学探究能力;3.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三、案例实施过程1. 准备阶段(1)教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植物生长周期的相关知识,制定探究方案;(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备一名组长,负责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3)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资料,如种子、土壤、水、温度计、放大镜等。

2. 实施阶段(1)观察种子发芽: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记录发芽时间、发芽率等数据;(2)探究生长条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照、温度、水分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记录生长过程:学生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记录植物的生长高度、叶片数量等数据;(4)分析数据: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植物生长周期的规律,得出结论;(5)撰写报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探究报告,总结探究过程和结论。

3. 总结反思阶段(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探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2)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3)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成果进行点评,总结探究活动中的亮点和不足;(4)教师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四、案例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对探究式学习的兴趣和满意度;2. 教师评价:观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3. 家长评价:通过家校沟通,了解家长对探究式学习的看法和建议;4. 教学效果评价:分析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研究性学习教案25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25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25篇研究性学习教案研究性学习教案(一):课题:有烧不着的纸吗课时:1课时授课人: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课题: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是用来比喻真相不容易掩盖。

而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纸是一种很容易燃烧的东西,一旦遇上火,就会很快化为灰烬。

有一种防火纸,性能很奇特,你把它放在火上烤,也不会燃烧,只是慢慢焦化。

还有一种耐火纸板,把它盖在熊熊燃烧着的火炉上,用手去摸纸面,不会烫手,如果在它上面搁一壶水,烧半天水也不开。

这种既能耐火,又能隔热,还能够阻燃的纸,叫耐火或隔热纸板。

探究:这种纸和纸板与普通纸有什么不同呢?师生探究,分析:通纸是用木材或植物纤维为原料制成的,这些天然纤维都是有机物,很容易燃烧。

而耐火纸是用石棉或玻璃纤维等无机物制成的,玻璃纤维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会燃烧。

隔热纸板是用硅酸铝和氧化锆纤维制造的,这些纤维熔点很高,火也烧不着它。

它们的导热系数都比较小,仿佛和热没有缘分似的。

一般说来,用100%玻璃纤维制成的纸,能耐500~700℃高温;用硅酸铝纤维做的纸能耐1200~1300℃高温,而氧化锆纤维则可耐高达2500℃的高温!随着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把这种耐火纸用到火箭、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上,作为多层隔热系统中隔绝热源和防止起燃的材料。

另外,用磷酸盐或有机卤素化合物作阻燃剂,把普通的纸和纸板在阻燃剂溶液中浸渍,然后烘干,也能起到防火的作用。

如用聚磷酸芳酯防火剂处理的纸,当它燃烧时,磷酸盐遇到火即构成一层玻璃体,纸就烧不起来,只会在燃烧中生成焦化无机物。

人们用溴化物来处理耐火纸,燃烧时,会产生一种阻止燃烧的气体,它使纤维和氧不能接触,纸也就燃烧不起来了。

这种经过防火处理的纸,用于房屋糊墙,电气工业,能起到隔热和防火的作用。

普通的书写纸,经过防火处理,用来印刷需要保存的文件,万一失火,只要文件不与火焰接触,即使装文件的铁壳箱置于高温中,也不致立即焚毁,这种文件防火纸,是应特殊需要而生产的。

教案的探究式学习与启发式教学

教案的探究式学习与启发式教学

教案的探究式学习与启发式教学教案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案的设计与编写中,探究式学习和启发式教学是两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究教案的探究式学习与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并给出相应案例加以实践验证。

一、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促进知识的获取和理解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通过思考、实验、观察等方式主动参与,从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

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创造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知识主人。

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案例: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关于几何图形的探究任务。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并利用直尺和量角器等工具,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性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正方形的特性,还能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激发学生思维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学习效果。

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和促进学习的作用。

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案例: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启发性的讨论活动。

通过阅读一篇短文,学生需要利用文章中的线索和暗示,推测出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受。

在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发言,并提问导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通过这个讨论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短文的表面意思,还能够推测和理解作者的深层含义。

结论探究式学习和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案的设计与编写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知识掌握。

初中探究式教学教案

初中探究式教学教案

初中探究式教学教案年级学科:初中科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主动获取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 学生能够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3. 学生能够理解科学概念,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 探究主题:水的性质2. 探究内容:水的密度、水的表面张力、水的蒸发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性质。

2. 学生分享已知的关于水的性质的知识。

二、探究活动(15分钟)1.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水的密度是多少?水的表面张力是什么?水是如何蒸发的?”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探究问题进行研究。

3.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关于水的性质的数据。

三、成果展示(10分钟)1. 每组学生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展示。

2. 其他学生对展示成果进行评价,提出问题和建议。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探究过程,强调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水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如何保护水资源?”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探究过程的表现。

2. 学生成果展示的质量。

3. 学生对拓展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培养了团队精神。

成果展示和总结反思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整体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学生探究能力不足、实验设备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初中化学探究性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探究性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探究性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溶解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3. 了解影响溶解的因素。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展示一些溶解的例子,引导学生讨论溶解的现象及特点。

2. 概念讲解:介绍溶解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5. 因素探究:讨论影响溶解的因素,如温度、搅拌等因素,并进行实验探究。

6. 结论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溶解的影响因素及规律。

三、作业安排:
1. 自主探究:让学生选择一个溶解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2. 深化拓展: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溶解的应用领域及重要性。

四、评价方式:
1. 实验报告: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展示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2. 检测测验:利用选择题或解答题形式检测学生对溶解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溶解的概念及特点,认识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2.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3.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实验项目,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真正的探究式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真正的探究式学习

教学案例一、背景:人教版新教材第一章的第一节《什么是声音?》,这节课要求学生知道并初步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进行传播的,并能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声现象。

因为本节是学生们刚接触物理的第一课,而声现象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又联系的十分紧密,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们认识生活与物理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结论论证通过这几个环节完成对知识的学习。

我的课前设想是:⑴利用课间时间播放美妙的钢琴曲创设情景,用美丽的语言渲染气氛。

利用学生对声音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使物体发声”的实验,并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⑵通过让学生自己演示“水波”的类比实验结合书中的插图,让学生学会“类比研究”的实验方法,并得到“声音也象水波一样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⑶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声音如何传播?”并得出结论“介质”,同时,引入声速的概念。

⑷把声音同生物整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解释“人耳”的构造。

⑸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收获和体验。

在这个设想中,我努力体现新课程倡导的让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索,合作学习去发现问题,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教学新理念。

课前让学生自己准备设计实验的材料,为学生提供音叉,小锤等教学备具,并安排好实验小组(共6组)。

二、课堂实录:1、创设情景:拌着美妙的钢琴曲,学生和听课教师走进教室,通过“莺啾燕啭、蝉唱虫吟,风吼雷鸣,流水潺潺”这几句动听的语言开始上课。

让学生陶醉在美丽的大自然里。

2、探究学习:⑴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提出问题:在我们身边时时处处都有声音的存在,人类靠语言进行交流,表达情感,动物之间也有自己的语言,马路上的汽笛声,工地上的轰隆声......那么,人和物体是如何发出声音的呢?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实验,研究讨论,并书写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教案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教案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极限折射定律的原理并能运用该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极限折射定律的探究,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分析。

2. 教学难点:理解极限折射定律的物理原理,运用该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激发学生兴趣(5分钟)
通过展示一系列光的折射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出问题(5分钟)
在展示完图片或视频后,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水中的鱼看起来变形了?
3. 实验探究(30分钟)
安排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以下实验:
(1)用一个非常细长、透明的棱镜置于水平位置,让一束光从空气侧射入到水中,观察
光线的变化。

(2)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棱镜折射光线的路径。

4. 探究和总结(15分钟)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晶体折射光线时的规律,并引导他们总结出极限折射定律的原理。

5. 练习与应用(15分钟)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练习,解决一道折射定律相关的题目,并对答案进行讨论。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极限折射定律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个类似的探究问题进行拓展。

四、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深入了解了折射定律的原理,并学会了运用该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了学生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节课将继续围绕光学相关的探究性学习展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幼儿园科学探究式活动教案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究式活动教案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究式活动教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科学探究式活动正逐渐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科学探究式活动是指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实践,来探索和发现世界的活动,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科学探究式活动教案展开讨论,通过实际案例,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设计和实施科学探究式活动。

一、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发现能力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的现象和事物,让幼儿从中发现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设计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实践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活动内容1.观察和比较让幼儿观察并比较不同的事物,例如观察不同颜色、形状和大小的水果,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实践活动设计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例如让幼儿用瓶子和气球制作简易的火箭模型,让他们动手操作,体验实践的乐趣。

3.问题解决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例如给幼儿一个简易的拼图,让他们自行拼装,或者给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思考解决的方法。

三、活动实施步骤1.活动前准备老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具和材料,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准备好不同的水果、瓶子、气球等。

2.活动引导在活动开始前,老师需要简单地介绍活动内容和目标,引导幼儿对活动保持兴趣和好奇心。

3.活动实施根据活动内容,逐步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践和问题解决,老师要引导幼儿,鼓励他们自主探究。

4.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老师需要对活动进行简单的总结,鼓励幼儿共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加深对活动内容的理解。

四、活动案例以“观察和比较”为例,设计活动内容如下:1、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颜色的水果,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2、活动内容: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水果,例如苹果、香蕉、橙子等,让幼儿观察并比较不同的水果之间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开展课堂教学中有趣的探究活动教案》

《开展课堂教学中有趣的探究活动教案》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改进。

针对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板书讲授,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和兴趣性等问题,学习效果不佳,脱离实际生活、工作等情境,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为此,开展课堂教学中有趣的探究活动教案成为很多教师探索和尝试的新思路。

一、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的能动意识和主动性: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发言、探索、提问、研究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探究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从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进行动手实验、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断创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4、加深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的理解:通过探究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对于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和学习效率。

二、具体实施方案1、开展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探究活动有证据表明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教学具体操作方法是,教师可以引出需要进行实验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究,例如在化学课堂中,教师想要引出反应的速率问题,可以通过探究不同因素对于反应速率的影响,最终让学生研究出反应速率与物质浓度、反应温度、催化剂有关的结论。

2、开展案例引导: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具体操作方法是,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分析力、经过研究,学生可以发现力的大小与质量、加速度有关,最终分析出力的大小公式,从而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探究,互相帮助,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幼儿园探索时光:小班西瓜探究教学案例

幼儿园探索时光:小班西瓜探究教学案例

幼儿园探索时光:小班西瓜探究教学案例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探究式教学一直是备受关注和重视的教学方式。

在小班幼儿园教学中,西瓜探究活动是一种常见的探究教学案例,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小班幼儿园西瓜探究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施,以及对幼儿的教育意义。

二、西瓜探究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1. 教学目标的设计在设计小班幼儿园西瓜探究教学案例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设置多个方面的目标,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提高幼儿对水果的认识和理解。

2. 教学内容的安排西瓜探究教学案例的内容安排应该围绕着西瓜展开,包括西瓜的外形、内部结构、味道、香甜的味道、以及种子的形状和数量等。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亲自去观察、摸索和品尝,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促进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3. 教学活动的设计在实施西瓜探究教学案例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观察西瓜外形、听取西瓜的故事、品尝西瓜的味道、数西瓜的种子等。

教师可以借助故事、游戏、实地探究等形式,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和思考,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4. 教学评价的方法在实施西瓜探究教学案例后,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幼儿的观察、表达、动作和情感等方面的表现,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观察记录、情境再现、作品展示等方式,对幼儿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三、小班幼儿园西瓜探究教学案例的教育意义小班幼儿园西瓜探究教学案例在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实施西瓜探究教学案例,可以促进幼儿的自主探究和发现能力的培养,激发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通过参与西瓜探究教学案例,幼儿可以获得丰富的感官体验,促进他们的认知和语言发展。

在观察、摸索和品尝的过程中,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再次,通过参与西瓜探究教学案例,幼儿可以培养自信心和动手能力。

在实践中,幼儿可以自主尝试、勇于探索,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式学习教学案例
教学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活动名称: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适合年级:高一学生
课程:生物学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温度或PH对酶活性的影响(知识目标)
2.通过对日常生物现象的讨论,主动发现问题,做出假设
3.通过对设计方案的讨论交流,发展思辨,交流和评价能力(技能目标)
4.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科学素养和正确的科学态度
5.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团体合作精神(情感价值观目标)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在PPT上展示一张加酶洗衣粉的包装袋上的使用说明,上面注明洗衣粉的适用温度。

随后展示一段文字说明: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等消化酶都是在消化道上起作用的。

不同部位
消化酶的PH不一样。

唾液的PH 为6.2~7.4,胃液的PH为0.9~1.5,小肠液的PH为7.6.唾液
淀粉酶会随唾液流入胃,胃蛋白酶会随食糜进入小肠.
根据上述文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引出问题:1.酶的活性可能跟温度有关。

2. 酶的活性可能跟环境的PH值有关。

(适时提示学生:酶的化学本质一般是蛋白质。

引导他们回忆有关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的知
识。

这样他们就很容易想到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或酸碱度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作出假设。

)根据想要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分组4~6人一组,选出小组长。

组内讨论,确定“我想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我对问题作出的假设是什么”。

提出假设:1. 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

2. pH 值对酶的活性有影响。

提供材料用具让学生选择。

自主设计实验并根据假设将预期的实验结果写
下来。

提示性问题:1.本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分别是什么?
2.怎样控制自变量,针对自变量你准备设置几组实验?哪个是对照组,哪个是实验
组?
3.怎样才能保证无关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基本一致?(如果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
影响,怎样排除PH和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是否需要将自变量设计为梯度?如果需要,你具体的方案是什么?
5.你所预期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现象或结果是什么?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①各小组讨论拟定实验方案并书写下来,由小组长介绍本组实验设计方案,并且听
取其他小组的质询,进行必要的答辩、反思和修改;②各小组听取他人阐述,对其
他组方案进行评价,提出疑问或建议;③对比本组实验设计与其他小组的优缺点,
组内再次做必要的改进和调整;④教师在必要时提出修改意见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材料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
用具试管,量筒,烧杯,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火柴,试管夹,温度计,滴管。

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或斐林试剂)。

方法步骤
(1)取2支洁净的试管,编上1号和2号,并分别加入2 mL的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见下表)。

(2)另取2支洁净的试管,编上1′号和2′号,并分别加入2 mL的质量分数为2%的淀粉酶溶液。

(3)将1号和1′号试管放入60 ℃的水浴中保温5 min;2号和2′号试管放入100 ℃的水浴中保温5 min。

(4)将1′号试管中的淀粉酶溶液倒入1号试管中,轻轻振荡混合液,并将1号试管继续放在60 ℃的水浴中加热10 min;将2′号试管中的淀粉酶溶液倒入2号试管中,轻轻振荡混合液,并将2号试管继续放在100 ℃的水浴中加热10 min。

(5)待1号和2号试管冷却至常温后,在1号和2号试管中分别滴入2滴碘液,并轻轻振荡,观察颜色的变化。

说明:
(1)本实验和后面的第2个实验都应该将底物和酶分开保温,然后才混合在一起。

(2)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淀粉酶为α-淀粉酶,α-淀粉酶的适宜温度为55~75 ℃。

(3)在2号试管中滴加碘液前应将试管及其内容物冷却至常温,否则碘液会挥发,导致溶液不变色。

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材料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
用具试管,量筒,滴管。

试剂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清水,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

方法步骤
(1)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

(2)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的过氧化氢溶液(见下表)。

(3)再另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1 mL清水、1 mL盐酸和1 mL NaOH溶液,并在试管上分别写上1′、2′和3′。

(4)在1′号、2′号和3′号试管中分别滴入2滴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并轻轻振荡,静置1 min。

(5)将1′号、2′号和3′号试管中的液体分别倒入1号、2号和3号试管中,并轻轻振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

(6)观察1号、2号和3号三支试管内的变化,记录哪支试管产生的气泡多。

结果与分析:(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实验结论和操作得失。

(2)教师或学生进行点评,总结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结论:1.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过高或过低酶的活性都降低甚至失活。

2.PH会影响酶的活性,过酸或过碱酶的活性会明显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