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电工学必备自学课件_361

合集下载

电子技术(电工学Ⅱ)(第3版)课件:电路的分析方法

电子技术(电工学Ⅱ)(第3版)课件:电路的分析方法

u31 R31
u23 R23
3
Y1、Y2、Y4
i1
R1R2
R3 R2 R 3 R3 R1
u12
R1R2
R2 R 2 R3
R3R2
u31
返回主目录
2.1 电阻的连接方式与等效变换
同理推出i2、i3 的表达式
根据等效变换的条件:
1)
R12
R1R2
R2 R3 R3
R3R1
R23
R1R2
R2 R3 R1
2.2 电源的等效变换
2. 电流源的并联组合
在相加时注意每个 电流源正负号的选取, 应当由等效电流源的参 考方向为基准来确定。
n
iS iS1 iS 2 iSn iSk k 1
等效电源的内阻:G0
1 R0
1 R1
1 R2
1 Rn
n k 1
1 Rk
返回主目录
2.2 电源的等效变换 注意:只有激励电压相等且极性一致的电压源才
I 2R I 2R
3)代数和叠加,以原电路参考方向为准 (一致+,相反-)
返回主目录
2.3 叠加定理
例2.3.1 如图所示电路, 试用叠加定理求
电路中的U、I,并计算4Ω电阻
的功率。
解: ① 当电压源单独作用时
I 10 A 1A 64
U 4I 4V
返回主目录
2.3 叠加定理
② 当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返回主目录
2.4 节点电压法 * 2.4.1 节点电压法推导
用于节点数少,支路数多的电路 节点电压法:在具有n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中, 选定一个零电位参考点(以后简称参考点),以其 它节点与参考点间的电压作为变量分析电路。

【学习课件】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

【学习课件】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
ppt课件 10
跳转到第一页
图示电路
(1)支路数b=3
I1 a I2
,支路电流有I1 、 +
R1
I3
R2
+
I2、I3三个。
US1


R3 Ⅱ
US2 -
(2)节点数n=2,
b
可列出2-1=1个独
立的KCL方程。
节点a
I1I2I30
(3)独立的KVL方程数为3-(2-1)=2个。
回路I 回路Ⅱ ppt课件
I
+ U -
I1
I2
R1
R2
跳转到第一页
2.2 复杂电阻电路分析
复杂电阻电路:不能利用电阻串并联方法 化简,然后应用欧姆定律进行分析的电路 。解决复杂电路问题的方法:一种是根据 电路待求的未知量,直接应用基尔霍夫定 律列出足够的独立方程式,然后联立求解 出各未知量;另一种是应用等效变换的概 念,将电路化简或进行等效变换后,再通 过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或分压、分流 公p式pt课件求解出结果。
12
跳转到第一页
各元件的功率:
5Ω电阻的功率:P1=5I12=5×(-1)2=5W 10Ω电阻的功率:P2=10I22=5×12=10W 5V电压源的功率:P3=-5I1=-5×(-1)=5W 因为2A电流源与10Ω电阻并联,故其两端的 电压为:U=10I2=10×1=10V,功率为:
P4=-2U=-2×10=-20W 由以上的计算可知,2A电流源发出20W功率 ,其余3个元件总共吸收的功率也是20W,可见 电路功ppt课率件 平衡。
9
跳转到第一页
2.2.1 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是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 直接应用KCL和KVL,分别对节点和回 路列出所需的方程式,然后联立求解出 各未知电流。

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ppt课件(2024版)

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ppt课件(2024版)
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ppt课件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本章要求: 1. 掌握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等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 了解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3. 了解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及静态电阻、
动态电阻的概念,以及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 的图解分析法。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 电阻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
Ia a
Ra Ib Ic b Rb
Rc 等效变换
C
Ia
a
Ib
RRbacbRca
Ic b
C
电阻Y形联结
电阻形联结
条 Ra Rb Rab//(RcaRba) 件 Rb Rc Rbc//(RabRba)
Ra Rc Rca//(RabRbc)
+ +

1 1 2V
6 2A
2 I
(b)

2 2V 2 2 I 4A
(c)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例3:试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计算图示 电路中1 电阻中的电流。 2
+ 6V -
3
2A 6
4V+
I
-
4 1
解:统一电源形式
2
3
2A 2A
6 1A
4 1 I
2 2 4A 1A
4 I 1
据此可推出两者的关系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 电阻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
Ia
a
Ia
a
Ra Ib Ic b Rb
等效变换
Rc
c

电工学ppt(第七版)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

电工学ppt(第七版)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
1 A 3
返回
(b)
2.2电阻星形连结与三角形连结的等效变换
1
Y-变换
1
2
3
A
2
3
A
C
D B
Rd
C D
Rd
B
I
r2
+
1 r1 r3 3
Y- 等效变换
I
R12
+
1 R31
-
2
-
2
R23
3
r1 r2 R12 // R31 R23


r2 r3 R23 // R12 R31
1 1 1 1 E5 VB VA R R R R R5 4 5 3 3
其中未知数仅有:VA、VB 两个。
结点电位法列方程的规律
以A结点为例:
方程左边:未知节点的电
位乘上聚集在该节点上所 有支路电导的总和(称自 电导)减去相邻节点的电 E1 位乘以与未知节点共有支 路上的电导(称互电导)。
U Is I R0
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图来表示这一伏安 关系 等效电流源
a I U R0
R0
E Is R0
+
a
负载两端的电压
和电流没有发生
RL
U
改变。
b
当R0 》 L 或R0=∞,这样的电源被称为理想电 R 流源,也称恒流源。理想电流源的特点是无论负载 或外电路如何变化,电流源输出的电流不变。
1 R7 3
R 3456 2
(d)
(c)
U 由(d)图可知 R 15 , I 2A R
由(b) 图可知
I
3V

电工学 电路的分析方法【精品课件】

电工学 电路的分析方法【精品课件】

US + -
IS1
IS2
IS
4.电流源的并联
+
I U
IS1
IS2
-
+
I U
IS
-
IS=IS1+IS2 注意电流源的极性
5.电流源和电压源的串联 US1 US2 IS3
+ -+ I + U-
IS3 网络
I + U-
IS3
I + U-
等效为电流源
6.电流源和电压源的并联
+ I
U
-
IS1 + US -
R61Ω
I U 3V 2A
R 1.5
例2.1.2 求图示电路的电流I。
I
解:
R1
R5
R3
E I ( R1 R2 )( R3 R4 )
E R2
R4
R1 R2 R3 R4
例2.1.3:求图示电路的电流I。
2
I
3
+
6
6V
-
4
1
例2.1.3:求图示电路的电流I。
2
3
+
6
6V
-
+
I
4V
4
U
-
4
+
+
5A
15V -
4
U
-
+
4
+
4 5A
+
5A
5A
4
U
20V -
4
U
-
-
例:求图示电路中的U。
+
5A
5A
2

电工技术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课件

电工技术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课件

通常选用网孔列出的回路方程一定是独立的。
对网孔1:
R1 I1 +R3I3 =E1
对网孔2:
R2I2 +R3I3 =E2
联立三个方程,即可解出三个支路电流。
第一节 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的解题步骤: 1)确定支路数b,选定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
向; 2)确定节点数n,列出(n-1)个独立的节
点电流方程; 3)确定余下所需的方程数b-(n-1),选择网
第一节 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应用基尔霍夫定律
(KCL、KVL)对节点和回路列方程组求解。
I1
A
I2
+
R1
R2 3 +
E1 -
I3
1
R3 2
E2 -
对上图电路 支路数 b=3
B 节点数n =2
回路数 = 3 网孔数=2 若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应列出三个方程
第一节 支路电流法
第二节 网孔电流法
写成一般形式
R11Im1 + R12Im2 + R13Im3 E11
R21I m1
+
R22 Im2
+
R23 I m 3
E22
R31Im1 + R32Im2 + R33Im3 E33
E11 E1 - E3 - E4, E22 -E2 + E3, E33 E4 - E5 分别为网孔1、2、3中的电动势的代数和,凡电动势的正方 向与网孔电流方向一致时,该电动势前取正号,反之取负 号。
I2 I2 - I2
I3 I3 + I3
I1'
I2'
I1"

电工学课件(收藏版)-电路的分析方法

电工学课件(收藏版)-电路的分析方法

2.等效i 电阻Req
i
+
i1 i2
ik
in 等效 +
u R1 R2
Rk
Rn
u
Req
_
_
由KCL: 故有
i = i1+ i2+ …+ ik+ in= u / Req
u/Req= i = u/R1 +u/R2 + …+u/Rn=u(1/R1+1/R2+…+1/Rn)
即 1/Req= 1/R1+1/R2+…+1/Rn
u23Y
R3 i3Y +
3–
接: 用电压表示电流
Y接: 用电流表示电压
i1 =u12 /R12 – u31 /R31
u12Y=R1i1Y–R2i2Y
i2 =u23 /R23 – u12 /R12 (1) i3 =u31 /R31 – u23 /R23
u23Y=R2i2Y – R3i3Y (2) u31Y=R3i3Y – R1i1Y
35
32
25
R1 3 2 5 1.5 R2 3 2 5 0.6 R3 3 2 5 1
2-3 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要构成电路,除了无源元件外,还需要有源元件→电源。实际电源有电池 、发电机、信号源等,一个电源有两种不同的电路模型,按输出特性分电压 源和电流源,它们是由实际电源抽象得到的电路模型,二端元件
1’
图 (b)
在上页图(a)中,右方虚线框中由几个电阻构成的电路可
以用一个电阻Req[见图(b)]替代。进行替代的条件是使图
(a)、(b)中,端子1–1’以右的部分有相同的伏安特性。电

第2章电路分析方法-PPT精品文档

第2章电路分析方法-PPT精品文档

E U
4 解联立方程组
根据未知数的正负决定电流的实际方向。 (2-11)
支路电流法的优缺点
优点:支路电流法是电路分析中最基本的
方法之一。只要根据克氏定律、欧
姆定律列方程,就能得出结果。
缺点:电路中支路数多时,所需方程的个
数较多,求解不方便。
a b
支路数 B=4
需列4个方程式
(2-12)
2.1.2 结点电压法
结点电位的概念:
在电路中任选一结点,设其电 位为零(用 标记),此点称为 参考点。其它各结点对参考点的电 压,便是该结点的电位。记为: “VX”(注意:电位为单下标)。
(2-13)
注意:电位和电压的区别。 电位的特点:电位值是相对的,参考点选 得不同,电路中其它各点的电位也将 随之改变; 电压的特点: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压值是固 定的,不会因参考点的不同而改变。
R + E R 2R R 2R 2R 2R
-
+
-E
2R
(2-3)
对于复杂电路(如下图)仅通过串、并联无法求解, 必须经过一定的解题方法,才能算出结果。 如: I2
I1
I6 R6
I3
I4
I5
+
E3
-
R3
(2-4)
§2.1 基本分析方法
2.1.1 支路电流法
未知数:各支路电流。 解题思路:根据克氏定律,列结点电流和回路电 压方程,然后联立求解。
1 1 1 1 E 5 V V B A R R R 3 R 4 R 5 3 5
(2-18)
结点电流方程: A点: 1 B点:
I I2 I3 I3 I4 I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 *2.2 电阻星型联结与三角型联结的等效变换 2.3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2.4 支路电流法 2.5 结点电压法 2.6 叠加原理 2.7 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2.8 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2.9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8V

电路的等效电阻
R =4Ω//(2Ω+4Ω// 4Ω)= 2Ω
I1=
8 2
=4A
I2=
1 2
I1 =2A
I3=
1 2
I2 =1A
I= I2+ I3=3A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 电阻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的等换
A
A
C
D
RO
RO
C
D
B B
Ia a
Ia
a
Ra Ib Ic b Rb
U E
O
I
外特性曲线
(2) 输出电压是一定值,恒等于电动势。 对直流电压,有 U E。
(3) 恒压源中的电流由外电路决定。
例5:设 E = 10 V,接上RL 后,恒压源对外输出电流。 当 RL= 1 时, U = 10 V,I = 10A 电压恒定,电 当 RL = 10 时, U = 10 V,I = 1A 流随负载变化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3.2 电流源
I
电流源是由电流 IS 和内阻 R0并联的电源的 电路模型。
IS
+
U
R0 R0 U
RL

U U0=ISR0


电流源模型
电流源 电 流

O
I
IS
电流源的外特性
由上图电路可得:
U I IS R0 若 R0=
I
两电阻并联时的分流公式:
+ U –
R
I1
R2 R1 R2
I
应用:
I2
R1 R1 R2
I
分流、调节电流等。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例题1: 求图中电路的等效电阻RAB为( b )。
C A


D



C
D
A 1Ω 4Ω 6Ω
B
B

8Ω C
(a)4 Ω (b)5Ω (c)6Ω
经等效变换后,不影响其它部分的电压和电流。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 电阻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
Ia a
Ra Ib Ic b Rb
Rc 等效变换
C
Ia
a
Ib
RRbacbRca
Ic b
C
电阻Y形联结
电阻形联结
条 Ra Rb Rab//(RcaRba) 件 Rb Rc Rbc//(RabRba)
例3:对图示电路求总电阻R12
1
2
2
R12 C
1
D
R12
2
1
2 1
1
0.8
1
1
0.4
2 2
1
0.8 0.4
1
R12 2.4 1.4
2.684
由图: R12=2.68
2
1
2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例4:计算下图电路中的电流 I1
a I1
I1
。 a
4
8
d
4 c
4
d
Ra Rc c
5
4
+ b–
R0
I
+
U
RL

U 理想电压源
电压源模型
U0=E
电压源
由上图电路可得:
O
I
IS
E RO
若U =RE0 =–0IR0 理想电压源 : U E 若 R0<< RL ,U E ,
电压源的外特性
可近似认为是理想电压源。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理想电压源(恒压源)
I
+ E_
+
U _
RL
特点: (1) 内阻R0 = 0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1.2 电阻的并联
I
特点:
+ I1 I2
(1)各电阻联接在两个公共的结点之间; (2)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
U R1 R2 (3)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11 1

R R1 R2
(4)并联电阻上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Rc
Y-等效变换 c
Ib Ic
b
RRbacbRca
c
电阻Y形联结
电阻形联结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 电阻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
Ia
a
Ra Ib Ic b Rb
Rc 等效变换
C
Ia
a
Ib
RRbacbRca
Ic b
C
电阻Y形联结
电阻形联结
等效变换的条件:
对应端流入或流出的电流(Ia、Ib、Ic)一一相等, 对应端间的电压(Uab、Ubc、Uca)也一一相等。
RCD=2Ω RCB= 8Ω//(RCD+6Ω)= 4Ω RAB =1Ω+ RCB = 5Ω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例题2: 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为( c )。

+ A 2Ω B 4Ω
8V


C
(a)1A (b)2A (c)3A
C
I1
I2 I3 4Ω 4Ω I
I
A 2Ω B
C

+
Ra Ib Ic b Rb
Rc 等效变换 c
Ia
a
Ib变换为形联结时
若 Ra=Rb=Rc=RY 时,有Rab=Rbc=Rca= R = 3RY;
将形联接等效变换为Y形联结时
若 Rab=Rbc=Rca=R 时,有Ra=Rb=Rc=RY =R/3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Ra Rc Rca//(RabRbc)
据此可推出两者的关系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 电阻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
Ia
a
Ia
a
Ra Ib Ic b Rb
等效变换
Rc
c
Ib Ic
RRbacbRca b
c
Y
Y
R ab
RaRb RbRc Rc
RcRa
R bc
RaRb RbRc RcRa Ra
5
4
+ b–
d
5
Rb
1
b
+

c Rc
2
12V
12V
解:R(42)(5 1)Ω2Ω5Ω (42)(5 1)
I145 2 1 5115A 21.2A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3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2.3.1 电压源
+
电压源是由电动势 E
和内阻 R0 串联的电源的 电路模型。
E -
5
Rb
b
+

12V
12V
解:将联成形abc的电阻变换为Y形联结的等效电阻
R aR ab R a R b R bc caR ca 4 4 48 8Ω 2Ω
44
84
Rb448Ω1Ω Rc448Ω2Ω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例4:计算下图电路中的电流 a
I1
I1 。 I1
a
Ra
4
8
4
2
d
4 c
R ca
RaRb RbRc RcRa Rb
Ra
R ab
R ab R ca R bc R ca
Rb
R ab
R bc R ab R bc R ca
Rc
R ab
R ca R bc R bc R ca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 电阻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
Ia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