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经济发展应向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的几点借鉴研究
新加坡经济模式及其对亚洲地区的启示
新加坡经济模式及其对亚洲地区的启示第一章新加坡经济模式新加坡自独立以来,以高效率、低腐败、投资友好、消费导向和开放的经济政策为基础,成为了全球经济最为繁荣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长久的成功背后是一套独特的经济模式,这种模式深深地塑造了新加坡的国民经济。
新加坡的经济模式是一种“以贸易为中心”的模式,以开放、国际化和外向为主要特征。
经济政策的核心思想是大规模的国际贸易和出口,这样可以让新加坡的产业更加专业化和高效率。
特别是在1990年代,新加坡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亚洲金融和商业中心的地位,通过投资和金融创新,争取成为全球知识型经济的重要力量,并形成了和其他地区区别明显的经济模式。
新加坡的经济运行中还有其他几个要素。
首先是政府的主导作用。
新加坡政府积极干预经济,制定相关政策以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初创期,新加坡政府着重发展航空航天、制造业、海运和金融行业。
在这些领域,政府通过税收优惠、研究基金和其他政策措施来支持产业的发展。
随着新加坡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现在的政府主要关注制度和法规的制定,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保护企业和消费者权益。
其次是新加坡经济形成时机的限制性条件。
新加坡位于东南亚地区,这个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环境的影响。
新加坡没有大量的土地,能源和人力资源,这就导致它无法像其他国家那样通过规模扩张和自然资源开采来实现经济发展。
因此,新加坡必须采取创新和高效的方式来通过市场规模和国际贸易获得经济增长。
同时也必须促进卓越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第二章新加坡经济模式的启示新加坡的经济模式能够给亚洲地区的其他国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尤其是那些处于初创阶段或正在转型中的经济体。
第一个启示是新加坡的开放性。
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并着重于加强自身与外部金融机构、科技创新机构和其他国家的合作。
这种开放性使新加坡能够吸引外资、创新和贸易,并使其成为世界第三大外汇储备国。
这对于其他亚洲国家是一个宝贵的经验:通过与外部金融、商业和科技机构的合作,加强自己的经济竞争力并提升贸易活动的规模和效率。
新加坡模式在中国的借鉴和应用
新加坡模式在中国的借鉴和应⽤⽑概第⼆次作业——新加坡模式⽥野⽣态12 412630061.什么是新加坡模式:新加坡模式,是指新加坡建国后⼏⼗年⾥建⽴起了⼀个政治民主、政府清廉、社会⽂明、经济繁荣、⼈民幸福和谐、环境优美国度的治国⽅略和模式。
新加坡社会发展取得巨⼤的成功,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改⾰学习的样板和追求的模式,故⼜称为新加坡经验。
2.新加坡模式的创新举措经济的增长总是伴随着成本的提⾼,持续增长很难⼀再依赖有形资本的积累和投⼊。
特别是⾦融风暴后,⾯对国际形势的重⼤变化,新加坡深刻地感觉到以往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了,必须"与时俱进",牢牢抓住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逐步转变成"创新型"的发展模式。
(1)研究开发新加坡于1991年成⽴了科技局并制定了国家科技发展计划,计划周期为五年。
第⼀个五年计划从1991~1995年,政府共投⼊20亿新加坡元,⽬标是建⽴和完善研究设施,包括建⽴公共研究所和科学园区,以资助的⽅式⿎励本地企业投⼊研发,更新技术。
(2)创新创业为⿎励技术发明⼈创业和中⼩企业技术创新,新加坡政府在五年计划中对相关的法律和规定进⾏了重新检讨和修订,出台了⼀系列重⼤举措。
例如建⽴风险投资基⾦,与风险投资商共同投资技术起步公司;按⽐例⽀付中⼩企业的技术更新和技术咨询费⽤等;允许个⼈利⽤组屋住宅(在限定的⾏业)创办公司,⼤⼒弘扬创业⽂化;扶持创新产业的发展;发起了多项融资计划,牵线搭桥,设法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图改变本地中⼩企业不受重视,"⼆等公民"的地位形象。
(3)公司竞争法《公司竞争》法于2004年10⽉通过,适⽤于新加坡境内的所有公司,⽆论本地外资、⽆论规模⼤⼩、⽆论国有私⼈。
但电信、新闻、邮电、交通、能源、环保等10个⾏业不包括在内,因为这些⾏业已经有了相应的规定。
制定竞争法的⽬的是为所有参与竞争的企业划⼀条平等的起跑线,创造公开透明的竞争环境,提⾼活⼒。
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启示
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启示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提升,然而由于制度上的不完善和不足,导致了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而新制度经济学作为一种全新的理论体系,具有着在这个时代下为我们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和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作用,那么,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启示是什么呢?一、制度改革必须是全面的,协调的对于权力分散的市场来说,稳定和公平的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排除了与不确定性有关的成本,从而增加了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可预测性。
因此,制度发展必须是整体性的和协调的。
在中国,我们需要增强法律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同时我们还需要改善企业规章制度,实行透明化的制度改革。
二、寻求制度变革的可行性新旧制度之间的的转变完全是不同制度之间的权力交替。
为确保实行可行的制度变革,必须使现有制度的利益和我们期望的新制度完全一致。
制度改变的时间、内容、程序和范围等方面都不应该超出现有制度的承受能力。
三、制度改革必须具有完整性和稳定性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制度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遵循稳步推进改革的原则。
不断改革瓦解了社会的制度,这会导致新旧变革的阻碍,因此在制度改革中,既要考虑到总体进度,又要制定长远的规划。
四、完善市场机制的制度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市场机制最炙手可热。
制度设立建立完成的市场机制包括:完善市场退出机制,避免遇到失误时市场垄断的消极效应。
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和市场资源配置机制,保证市场效率和效果。
五、构建市场竞争的制度将市场竞争机制作为重要的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发挥它在提高效率和创新方面的作用,要着力构建起符合国情和现代制度要求的竞争体制,以更好地激发企业活力和发展潜力。
总的来说,新制度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中提供了很大的启示和指导性的意义,特别是在推进制度化改革,促进有序市场竞争等方面,为社会经济的改革发展带来了更加科学的方面和道路。
这也让我们更加清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自身制度以及合理利用市场机制推动部分改革,让中国经济变得更加可持续和前景光明。
论新制度经济学给发展经济学带来的变化
论新制度经济学给发展经济学带来的变化一、新制度经济学对经济学研究的影响新制度经济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研究领域之一,其研究的对象是制度,即社会规范、契约、法律、文化等在经济活动中的影响。
相比传统的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关注的不仅是市场价格等表观经济现象,更关注隐藏在背景中的制度因素。
新制度经济学的出现,推动了经济学研究的变革,使经济学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走向了制度经济学。
这一领域的兴起不仅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也为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开辟了新的交叉点,极大地拓展了经济学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二、新制度经济学对市场效率的影响新制度经济学强调了制度与效率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传统经济学在研究市场效率时忽视了制度因素。
在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下,市场效率与制度之间的互动被视为一种互动关系,其中制度因素对市场效率的影响不可小觑。
传统经济学通常认为市场是自我纠错的,但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表明,制度与其他因素会影响个体的信息获取与选择,从而影响市场的运行效率。
三、新制度经济学对投资的影响通过对制度因素的分析,新制度经济学研究表明,投资不仅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制度因素的影响。
投资的决策行为取决于多个因素,其中制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例如,在一个法律明确、执行力强的国家,企业投资时对法律条款的遵守会更加谨慎,而在一个制度不健全的国家,企业可能对法律规定采取更具侵犯性的做法。
因此,制度因素是影响投资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投资的风险和收益也会因此发生变化。
四、新制度经济学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企业行为受制度和市场环境的共同影响,新制度经济学对企业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研究中,新制度经济学强调了企业行为在特定制度环境下的影响力和反馈效应。
同时,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基于制度维度下的企业行为研究模型,专门探讨企业在不同制度条件下,如何利用企业行为守则、组织结构设计等去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
五、新制度经济学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还涉及国际贸易领域,尤其是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推进。
关于借鉴运用新加坡经济和公共管理经验的协议书
关于借鉴运用新加坡经济和公共管理经验的协议书关于借鉴运用新加坡经济和公共管理经验的协议书导语: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国家,却在经济和公共管理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成功经验被许多国家认可并借鉴。
本文将探讨新加坡经济和公共管理的关键特点,并就如何运用这些经验提出建议。
一、新加坡经济的特点1. 政府的积极角色:新加坡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制定有利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引导和推动经济增长。
2. 投资于人力资本:新加坡高度重视教育和培训,致力于提升人民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以满足现代经济的需求。
3. 强调创新和科技:新加坡积极鼓励创新和科技发展,在国内外吸引了许多科技企业和人才,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4. 打造开放的经济环境:新加坡积极追求国际贸易自由化和开放化,通过签署贸易协议和建立自由贸易区,提升经济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二、新加坡公共管理的特点1. 高效的政府机构:新加坡政府以其高效的公共管理而闻名,通过精简决策层级、提高运营效率和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实现了政府机构的高效运转。
2. 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能:新加坡政府努力提供高质量和高效能的公共服务,以满足人民的需求。
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政府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
3. 社会合作与参与:新加坡强调社会各界的合作与参与,通过建立各种合作机制和民间组织,促进公共决策的参与和社会的发展。
4. 高度的诚信和廉洁: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诚信和廉洁,通过建立严格的反腐败法律和机构,确保政府的廉洁性和权力的透明度。
三、如何借鉴新加坡经验1. 制定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政策和法规:借鉴新加坡的做法,我们应该制定适合自身国情的政策和法规,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2. 投资于人力资本的发展: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我们应该注重人才培养,提升人民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3. 强化创新和科技的推动力度:创新和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加大投资和政策支持,吸引科技企业和人才。
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动态经济效应分析
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动态经济效应分析摘要:2008年中国-新加坡自贸区的正式设立,为逐步构建以周边国家为基础、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贸区体系,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参考价值。
文章探讨了该自贸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该区域的设立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远多于中国对新加坡的投资,暗示中国在新加坡的投资有巨大成长潜力。
中国-新加坡自贸区的成立和发展,扩大了市场规模和商品需求,使两国在比较优势商品产业中的厂商可以扩大生产规模。
随着产量的增加,从长期来看,平均生产成本呈现下降趋势,最终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关键词: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动态经济效应一、引言在东南亚,新加坡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定的唯一发达国家,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的地理优势、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区域影响力,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
这一倡议,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最初由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期间提出。
2018年,新加坡的对外贸易总额高达7840亿美元,出口和进口分别占全球贸易额的2.1%和1.9%,显示出其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经贸关系得到了显著加强。
2018年11月,双方完成了自由贸易协定的升级谈判,这是两国经济关系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此背景下,中新双边贸易额在2018年达到了828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了约73%。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已连续六年成为中国最大的新增外资来源国和第二大新增对外投资目的国。
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相比,中新合作在应对国情复杂性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面临的挑战和障碍相对较少。
因此,对中新两国间的双边贸易合作进行全面审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影响。
二、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动态经济效应分析(一)经济增长效应分析——GDP增长效应自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两国GDP逐年增长。
浅析新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的内涵及当代借鉴意义
浅析新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的内涵及当代借鉴意义作者:李伟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23期(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摘要:改革开放是中国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转折点,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变革,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
不可否认制度的变革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这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新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的科学性。
因此,探讨新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从经济增长的静态与动态两个角度深度剖析理论的内涵,以期为中国进入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增长提供理论借鉴就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3-0006-03一、新制度经济学派对制度含义的解析(一)制度含义在新制度经济学派中,“制度”(institution)是指社会中的“游戏规则”,它是被创造出来规范人们之间交流的。
制度通过给人们建立行为规范降低了人们交流中的不确定性。
正是因为拥有了制度,人们之间的日常交流才形成了惯例,我们知道怎样与别人打招呼,知道在各种场合应如何举止。
制度结构具有三个组成部分:正式法规、非正式法规、实施机制。
正式法规是指经济社会中的文本法规。
最典型地,宪法是一国最根本的正式法规,而且正式法规可以通过国家或企业得以建立和形成。
非正式法规是指社会中的非文本法规。
它包括文化、行为准则、作风标准,等等。
生活在不同国度的公民从小就开始学习这些非文本法规的准则和态度。
实施机制是制度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将正式法规和部分非正式法规付诸实践才能保证制度具有看得见的作用,保证制度效率的实现。
(二)制度的枢纽——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是明晰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将是有效的”这就是科斯定理所陈述的内容。
仔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1)当交易成本为零时,不管产权如何分配,有效的产出总会实现。
小议新制度经济学为经济学发展带来的机遇
小议新制度经济学为经济学发展带来的机遇一、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及其理论框架新制度经济学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思潮。
它关注的是经济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绩效的影响,并将经济行为者视为有限理性。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制度通过塑造经济人的行为方式,影响经济绩效和社会福利。
具体而言,新制度经济学主要关注经济制度的三个方面:制度安排、制度执行和制度演化。
从制度安排的角度,新制度经济学强调机制设计的重要性,从制度执行的角度,新制度经济学探讨了监管的作用和制度如何避免利益冲突,从制度演化的角度,新制度经济学关注制度的适应性和产生机制。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实践价值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解释能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这也为其带来了实践价值。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解释的对象不再是理想化和完美的市场或企业,而是真实的社会经济组织,这种理论的实践价值在于它们能够提供一些指导政策制定和组织治理的具体方法。
在现代经济学领域,新的研究方法已经从传统的宏观经济学转变为实证和基于实证的研究分析,各种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加速了包括机构政治学在内的更加实证化的研究方法的兴起。
三、建立新的经济制度框架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机遇。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很多遗留问题,例如物权制度、行政制度和法制制度等。
遗留问题的存在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和制度特权。
在这些问题上,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它不仅可以提供制度设计的思路,而且可以对所设计的制度逐渐成熟的过程进行分析,评估和修正,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供借鉴和支持。
四、改进市场规则,提升市场效能新制度经济学的应用可推广到市场规则改革。
当市场规则理念落后于市场变化和人民需求时,市场权利与利益的分配失衡,市场效能降低。
因此,引入新制度经济学的思考方式,可以促进市场规则合理制定。
其核心方法是要求开放性改革,并开展制度变革。
需要市场制度对外置信,建立和完善市场的信用制度,推进市场透明化,从而降低市场规则制定者的成本,提升市场效能。
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启示
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改革旳启示一、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 中国经济发展获得了举世瞩目旳成就。
当下, 正处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最为关键旳阶段, 怎样通过学习和借鉴先进旳经济理论, 设计适应一国经济文化政治旳经济运行体制, 从而推进经济向前发展和良性循环, 是我们急需处理旳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新制度经济学派旳内涵及特点、关键理论旳粗浅探讨为中国旳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旳参照价值。
二、新制度经济学旳内涵及特性(一)新制度经济学旳内涵(二)新制度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 为了与老制度经济学相区别, 威廉姆森提出了“新制度经济学”这一术语。
有关制度旳概念, 西方学者有数种不一样旳解释。
舒尔茨将制度定义为“管束人们行为旳一系列规则”, 凡勃伦则将制度作为一种“广泛存在旳社会习惯”, 诺斯认为“制度是个社会旳游戏规则, 更规范旳讲, 它们是为人们旳互相关系而人为设定旳某些制约”, 他将制度分为三种类型即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这些规则旳执行机制。
新制度经济学派则更多旳将制度作为“一种行为规范, 同步也是一种经济资源, 它可认为人们提供有价值旳服务”。
(三)综上所述, 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旳实际状况, 新制度经济学旳内涵应为:经济学家运用经济学旳措施去研究制度, 运用正统旳经济理论去分析制度旳构成和运行,并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旳地位和作用。
(四)新制度经济学旳特点一般来说, 新制度经济学具有如下特点:1.对新古典经济学旳批判与继承。
与老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旳否认不一样, 新制度经济学批判旳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旳老式, 用新古典经济学旳基本假设和成本收益分析措施研究制度旳产生、作用及其演变, 如新制度经济学吸取了新古典经济学旳某些分析措施如经济人假设、收益最大化和边际替代等, 从而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空间, 丰富了经济学研究旳对象, 发展和补充了新古典经济学。
三、2.对“经济人”旳态度持批判态度。
新加坡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经验及启示
人民网 . 香港经济自由度全球 17 连 冠, 新加坡 渐有赶超 之 势 [ EB/ OL] . ( 20110113) [ 20110316] . h tt p: / / h m. people. com . cn / GB/ 42273/ 13719602. ht ml. 京华网 . 新加坡物价 指数涨幅 缩小 [ E B/ O L] . ( 20110210 ) [ 20110316 ] . ht tp: / / epaper. jinghua. cn/ ht ml/ 2010 - 02/ 10/ cont ent _517218. ht m.
104
铁路、 汽车、 机场、 海港、 自来水、 电力、 通讯、 邮政等
进度超过了乌拉圭 回合的承诺。作为世 贸组织成 员, 新加坡也在 WT O 协议下制定了约束税率 , 但是 约束比率仍然较低 ( 仅有 70. 5% 的征税项目被纳入 约束税率 ) , 而且约束税 率也远远高于 实际现行税 率, 所以其作用并不明显。到目前 , 新加坡的关税接 近零 , 在东南亚国家中关税水平最低。 同时, 新加 坡的非关税壁垒也最低 , 没有任何的自愿出口、 进口 限制安排、 进口数量限制等非关税措施。 ( 四 ) 金融自由化政策 新加坡是著名的亚洲金融中心, 1968 年建立了 亚洲美元市场 , 这是新加坡金融国际化和自由化的 一个重要 里程碑。 1972 年宣布放 宽对银行的外汇 交易机制 , 取消有关亚洲货币单位必须保持 20% 流 动准备金的规定, 取消对汇票和存款证征收印花税 , 鼓励国际上有影响的跨国银行在新加坡设立分支机 构。 1978 年 , 新加坡政府全面取消外汇管制。 20 世 纪 80 年代, 新加坡开设国际金融交易所 , 建立股票 期权市场 , 鼓励外国企业在新加坡上市。亚洲金融 危机后, 新加坡政府出台金融改革方案, 放宽外资进 入金融业的限制, 逐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 , 鼓励新加 坡资本的银行通过合并增强资本实力 , 扩大业务规 模, 这加快了金融服务业的 开放。 2002 年 , 新加坡 政府取消 了外国投资者 在金融业中持 股的比例限 制, 但规定如果持股超过了 20% , 必须得到政府的 批准。 新加坡在积极推行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的 同时 , 也严格践行着谨慎监管的金融发展理念。这 不能不 提到 新加 坡的 金 融管 理局 ( M onet ary A u t ho rity of Singapo re, 缩写 M A S) 。新加坡金融管理 局是新加坡的中央银行, 但又掌管其他诸多金融功 能, 包括货币、 银行体系、 保险 等。 金融管理局通 过严格的监管体系和全新的监管理念推动着新加坡 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 如颁布法规放松流动性管制 , 允 许银行实行自我申报的流动性管理政策 ; 注重银行 治理及信息披露 , 督促银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 度; 加强和其他国家中央银行的合作, 对外资金融机 构实行联合监管等。这种严密的监管体系有效地抵 御了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金融风险 , 保证了新加坡 金融业的快速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经济新常态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经济新常态
宋祎玮
【期刊名称】《现代商业》
【年(卷),期】2016(000)024
【摘要】对经济增长的研究离不开对制度创新和变迁的研究.本文首先明确了经济新常态、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理论的概念;然后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目前面临的状况并探求其原因;最后以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为基础,从诺思制度变迁理论三个基石:产权制度、国家和意识形态角度来提出了应对中国新常态的若干点建议.
【总页数】2页(P95-96)
【作者】宋祎玮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经济新常态: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中国政治经济学论坛第十七届年会综述[J], 胡家勇;卢新波;胡亦琴
2.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电子商务交易成本分析 [J], 王秦
3.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共享经济的发展 [J], 刘满
4.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的制度因素 [J], 蔡萌萌
5.制度缺陷、破解思路与市场经济的完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制度经济学视角 [J], 宋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加坡的发展模式和创新政策
新加坡的发展模式和创新政策来源:北京技术市场网站发布时间:2007-04-23 访问次数:【字体:大中小】新加坡于1959年成立自治政府,1963年并入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被迫独立建国,经过短短40年的发展,从贫穷落后发展到和谐繁荣,这一切都与其所走过的发展道路、采用的经济模式,以及所制定的政策密切相关。
一、模式历程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总是与政府的影响和介入分不开,这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背景渊源。
新加坡独立时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落后的经济基础;――有限的国内市场;――教育不普及;――高失业率;――种族冲突;――无社会和居住保障;――面对外来威胁。
贫穷落后的现实迫使新加坡把吸引外资作为发展经济的核心策略。
吸引富国投资,不仅是出于尽快摆脱生存的危机的考虑,更是出于其自身安全的考虑。
如何吸引外资是新加坡当时面临的最大挑战。
新加坡的做法是:政府以补贴的方式鼓励外资落户。
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奏效的。
但用于补贴的资金从何处来呢?在这个问题上,新加坡有其独到的做出:通过强制推行个人储蓄中央公积金来解决国家资本的来源和积累问题。
中央公积金不仅为吸引外资提供了补贴来源,同时也为兴建政府组屋(相当于我国的经济适用房)提供了资金支持。
在初创的1965~1973年之间,新加坡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以补贴的方式加大了对外资的吸引力度,重点发展转口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外来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推动了经济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大力兴建政府组屋,不仅实现了"居者有其屋",而且有力地拉动了国内消费市场,既使人民安居乐业又有助于国家资本――中央公积金的扩大积累,形成了特有的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随着形势的变化,虽然后来政策有所调整,但基本模式并未改变,而是在原有基础上逐渐完善。
例如,在1974~1985年之间,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并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新加坡在贸易转口占经济主导的基础上,开始发展加工业,出现了国内劳动力资源短缺的问题,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来雇佣劳动力。
借鉴新加坡的经验_促进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制度创新
(5) 横 向协 调不 力 。 与新 加 坡 单层政府的 结构不同 , 我国是五层 政 府构架 , 规 划视重要程 度由上几级 政 府审批 。如 :苏州的城 市总体规划 , 由国务院审 批 。城市总 体规划类似 于 新加坡的概 念规划 , 无 法作为法规 进 行操作 , 批 后监督较难 。它更需要 的
修 订总体 规划的 方式取 代了全国 性的
总 体规划 修订方 式 。发 展指导规 划经 总 体规划 委员会 审查 , 国家发展 部批 准 后 , 将 被刊登 于宪报 来代替现 有的 相 应部分 , 依据 新加坡 规划法令 修订 总体规划 , 成为新的法定总体规划 图。
这种 模式对 每一个 分区来说 , 法 定 规划制 定的周 期缩短 , 而且可 以更 加针对问题 , 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这是
决 , 这使法 定规划失去 了基础 , 许 多 城市没有横 向协调的委 员会 , 隐藏 许 多危机将在规划管理的时候爆发 ;
(4) 规 划立 法的 层次 含糊 。 总 体规划中涉 及预测及未 来描述的部 分
不应纳入法 定规划 , 分 区规划应与 总 体规划适当 组合构成我 国法定规划 , 并建立修订规划的法定程序 ;
市区重 建局在法定 的总体规划 指
导 下实施 规划管 理 。规 划管理是 为了 实 现发展 指导规 划的目 标而采用 的行 政 机制 。 它具有 法定的 灵活性 , 以平
新加坡经济模式对中国城市建设的借鉴研究
新加坡经济模式对中国城市建设的借鉴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
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典范,新加坡的经济模式为中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本文将探讨新加坡经济模式在中国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中的关键要素。
新加坡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城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首先,新加坡注重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城市化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土地资源的有限和环境压力的加大。
新加坡通过精细的城市规划,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缓解了城市拥挤和环境恶化的问题。
同时,新加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大力发展绿色科技产业,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其次,新加坡强调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发展。
新加坡通过大力扶持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中国的城市建设中,也正迎来科技创新的时代。
借鉴新加坡的经验,中国城市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并搭建创新创业的平台,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新加坡的人力资源政策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
中国的城市建设需要在人力资源发展方面加大力度,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第三,新加坡注重国际化和开放性。
作为一个小而富有实力的国家,新加坡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本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国际企业。
中国的城市发展需要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开放程度,吸引大量的外资和跨国公司,促进现代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第四,新加坡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设施建设。
新加坡的城市建设中,注重社会稳定和公共设施的完善。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也面临着社会管理和公共设施建设的挑战。
新加坡的管理体制和经验可以为中国城市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借鉴。
例如,新加坡建立了高效的政府机构和社区管理体系,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新加坡注重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医疗和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为市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条件。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为例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为例摘要:本文将在回顾地区经济集团的理论基础上,总结出自由贸易区(FTA)可能带来的静态效应与动态效应。
以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出发点,本文将着重分析中新两国的产业互补性状况,从而得出两国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投资可能出现的经济效应,进而着眼于对发展中新自由贸易区的重点产业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互补性产业政策新加坡是中国传统的经贸合作伙伴,两国贸易往来渊源流长。
近年来,两国经贸合作迅速发展,在贸易、相互投资、承包工程和劳务以及区域经济组织等方面的合作进展顺利。
目前,新加坡是中国在海外最大的劳务市场、第三大工程承包市场,第七大外资来源地和第八大贸易伙伴。
中国是新加坡第五大贸易伙伴,仅次于马来西亚、美国、欧盟和日本。
显然,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新之间的贸易结合度将进一步扩大。
经济学家Blomqvist的一项引力模型研究表明,贸易伙伴的GDP 规模是影响新加坡与其贸易伙伴贸易额的一项重要因素。
近年来, 中国GDP规模不断扩大,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高速稳定类型”, 这为中新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此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顺利进展也是中新双边贸易增长的另一重要推动力。
一、相关理论回顾1. 地区经济集团的类型一般说来,地区经济集团包括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同盟四个类型。
这四个类型的经济集团依成员间的开放程度不同而合作程度不同。
概述如下:其一、自由贸易区。
在自由贸易区内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各成员国仍保持原来对外部非成员国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但对于自由贸易区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某些国家的产品会选择先进入低关税国家,在进入区内高关税国,从而规避关税的可能。
为此,原产地规则成为自由贸易区普遍适用的准则之一。
其二、关税同盟。
它指各成员国之间取消所有的贸易壁垒,同时建立起统一的对外关税。
新制度经济学为经济学发展带来的机遇
新制度经济学为经济学发展带来的机遇引言新制度经济学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门经济学分支。
它通过对经济制度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了经济行为者在特定制度环境下的决策行为和经济结果。
新制度经济学的出现为经济学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优化市场机制传统的经济学研究主要关注市场的效率问题,然而,市场的有效运行不仅仅依赖价格机制,还与制度安排密切相关。
新制度经济学将经济系统看作是由各种制度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通过对市场制度的分析和优化,可以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了组织结构、法律和协调机制等制度因素对市场效率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可以发现并消除市场中存在的摩擦、失灵和不完全竞争等问题。
例如,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可以激励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
因此,新制度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改善市场机制的思路和方法。
2. 增强经济治理能力经济治理是指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手段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了制度对经济治理的重要性,通过对制度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并解决存在的制度缺陷和问题,提高经济治理能力。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表明,良好的制度安排和有效的政策措施可以减少权力滥用、降低交易成本、保护产权等,从而增强经济治理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制度的影响机制,我们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提高治理效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3. 探索新的研究领域新制度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分支,为经济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思考方式。
传统的经济学主要关注市场运行和资源配置,而新制度经济学将焦点转移到了制度的分析和优化上,通过对制度因素的研究可以发现并解决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的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的出现拓宽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并与其他学科进行了广泛的交叉和融合。
例如,新制度经济学与法律学、政治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促进了对法律和政治因素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的影响机制的深入理解。
国有企业改革理论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改革理论文献综述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理论研究的积累和总结对于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其主要观点、方法和结论,以期为实际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理论框架1.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应着力于改革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治理结构,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北大荒集团的改革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研究者通过对不同产权结构下企业绩效的比较,总结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建议。
2. 管理学视角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关注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些研究者提出,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应引入市场化、法治化和专业化的管理理念,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著名学者王石的碧桂园案例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政治经济学认为国有企业改革不能只从经济角度出发,还要考虑政治、社会等因素。
一些学者指出,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变革,需要政府在宏观政策层面提供支持和保障。
正是在政府的有效引导下,国有企业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以上三个理论框架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但也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
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理论视角,分析和解决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探索1. 国外经验借鉴国有企业改革不仅可以借鉴国内成功的案例,还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
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可以从国外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为国内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2. 不同地区实践经验在国内,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经验也非常丰富。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成功之处。
比如上海国有企业改革可以借鉴非常多的经验,可以分析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改革的得失,总结规律和经验。
新加坡自贸区的制度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自贸区的制度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a李猛胡振娟内容提要: 新加坡自贸区的成功在于完善的法律制度与先进的管理制度。
本文通过透析新加坡自贸区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和管理制度创新,详细了解新加坡自贸区制度的建设现状与环境,能够以此为鉴推进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发展。
对标新加坡自贸区,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需要适时出台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转变自贸区行政管理模式,坚持经贸自由化政策,深化赋税制度改革,并进一步开放区内金融市场。
关 键 词: 新加坡自贸区;法律制度;管理制度;自由贸易试验区作者简介: 李猛,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一带一路”倡议研究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澳门科技大学国际法博士,研究方向主要为“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制度创新和法治保障问题(北京,100007);胡振娟,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法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北京:100029)。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4536(2021)02-0122-18与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而设立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FTA)有所不同,在法律性质上,新加坡自贸区与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同属国际法中的自由贸易试验区(Free Trade Zone, FTZ),如表1所示。
它们具有相同的法律属性与功能作用,具备制度引荐上的理论可能性。
新加坡自贸区发展至今时间跨度较长且运行较为成功,对比而言,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依然处于建设运营初期阶段,新加坡自贸区的制度经验成为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法律制度*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政策创新与市场风险防控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8CJY046)的阶段性成果。
122新加坡自贸区的制度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建立与管理制度创新发展的重要现实范例。
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经济效应分析
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经济效应分析鄢波;杜军;杨柳青【期刊名称】《广西财经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0)005【摘要】中国在新挑战下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构想.东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板块,而新加坡则堪称重中之重,在"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小觑.进一步深化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经贸合作符合新时期新常态的背景要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笔者对《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前后的贸易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两国经济和双边贸易带来了积极的正面效应.要促进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深化发展,应积极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优化投资环境;深入开展政府间合作;优化贸易出口结构.【总页数】16页(P48-63)【作者】鄢波;杜军;杨柳青【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东盟研究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东盟研究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广东湛江,524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4【相关文献】1.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经济效应分析 [J], 项义军;厉佳佳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缘起及经济效应分析 [J], 黄丹蕾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缘起及经济效应分析 [J], 黄丹蕾;4.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建立的经济效应分析——基于GTAP模型的模拟 [J], 钟税针;刘玮5.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建立的经济效应分析——基于GTAP模型的模拟 [J], 钟税针;刘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经济发展应
向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的几点借鉴研究
作者:刘文轩
院校: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学专业培养具杯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摘要:通过分析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改革概况,审视我国经济发展现况,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借鉴新加坡的有益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经济发展;借鉴
一、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概观
(一)新加坡现况
新加坡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运输中心和国际贸易中转站,世界电子产品重要制造中心和第三大炼油中心,2004 年国民生产总值达910 亿美元,人均GDP22670美元。
新加坡的总面积只有682.7平方公里,不足北京市面积的1/6,总人口约400 万,不足北京市人口1/4。
(二)新加坡经济的发展道路新加坡政府在独立后的经济发展中,贯穿和实行了以下经济运行管理模式及理
念:不折不扣地实施市场经济体制并与世界经济挂钩;努力营造廉洁的政府运作环境;实行论功行赏制度;实行劳—资—政三方合作;牢固不破的公积金制度。
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一、同西方接轨。
首先,新加坡政府为解决国内就业,在实施工业化进程中,始终力求使自己的工业产品面向美、欧、日等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实行西方的工业标准,并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在金融、运输等服务行业采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同或近似的作法。
二、建立高效廉洁高效政府。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新加坡采取一套较为合理的公务员激励制度,对犯有贪污行为的公务人员则施以重刑,从而建立了一个廉洁奉公的政府运行机制。
三、群众路线。
提倡全体新加坡公民就经济发展问题向政府献计献策(特别是在独立初期),对具有重大贡献的提案,政府予以重奖。
四、妥善处理劳资纠纷。
公民对政府政策不满而发生罢工罢市等是令西方国家政府较为头痛的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大敌。
新加坡政府为妥善解决此类问题,建立了一套具有新加坡特色的政府主导型的劳—资—政合作协调体制。
其中典型的实例就是把全国大大小小的工会统一成一个“新加坡职工总会” ,简称“职总”。
把全国绝大部分工薪阶层都吸纳为会员。
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将政府政策向其会员进行宣传,求得理解,涉及工人利益问题,统一向全国资方代表-新加坡雇主联合会进行交涉。
新加坡职总秘书长由政府不管部部长担任,从而确定了政府与工会之间较为牢固的合作关系。
五、建立公积金制度。
为妥善解决公民住房、看病等关系社会稳定的基本问题,新加坡政府建立了一套强制性的公积金制度,即任何企业在员工的薪金中,必须按照政府规定的公积金提取比率为员工配发公积金并将其存入员工固定的公积金户头。
如,在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前,新加坡政府规定,雇主发给员工薪金时,要按照其薪金标准的20%由雇主配发公积金,连同扣除该员工薪金的20% 一道(即员工薪金40%的金额),存入该员工公积金户头。
该员工可按照有关规定,在购房和看病以及子女教育等开支时使用公积金款项。
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基本保障了新加坡公民基本生活水准。
对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发展现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世界最大的人口规模,在长达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年均9.6%的高速增长。
使中国经济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实现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在经济总量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仍然继续保持了年均近10%(9.76%)的增长,既消除了通货紧缩,又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经
济发展的质量提高,效益改善,波动减少,协调性增强。
持续经济发展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制造业能力和水平迅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教育全面发展,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对外开放度不断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
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步伐加快,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治理结构日趋完善,使企业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其次,银行体系改革步伐加快,大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纷纷引进战略投资者,完善治理结构,各类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显著下降,资本充足率大幅提高,内控能力增强,银行为经济服务的能力大为提高。
资本市场逐步完善,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化解,直接融资占比提高,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加强。
最后,政府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利率、汇率、税收等经济手段以及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经济的能力增强,保证了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进步,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发展还很不平衡。
未来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概括起来,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有利条件包括:
第一,国内市场广阔,需求空间很大。
中国的工业化还远没有完成,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中国不同地区之间也有很大差距,缩小这种差距就能产生巨大的需求。
城市化水平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我国的工业化水平。
第二,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且素质在不断提高。
新成长和不断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成为城市化和工
业化的生力军,使中国的要素成本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而
不会明显降低竞争力。
而且随着教育、医疗的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还会进一步提高。
第三,中国有高储蓄的文化与传统。
第四,中国的体制机制在不断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在不断加强,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居民、企业在经济事务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会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会增强,政府职能转变也将改善对经济的调控,所有这些都将释放出新的活力,促进社会与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从外部环境看,总体上,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提高,资本流动加快,产业转移加快,技术辐射加快,有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当然,中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也不少。
一是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加大。
一方面,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明显增大,而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不足。
另一方面,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经济发展以投资拉动、外需拉动为主,内需不足,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突出,以高物质资源消耗为主,而人力资源利用不充分的矛盾突出,造成能源资源消耗较多,环境污染较重。
今后如何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仍将是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是人口就业社会保障的长期压力。
我国既要坚持现行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总量的增长,又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的挑战和社会保障的巨大压力,并在
三者之间求得协调和平衡。
在技术不断进步、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为持续增加的社会劳动力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为不断增加的老龄人口提供必须的社会保障,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发展难题。
第三,必须防止城乡差距继续扩大,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重点解决已经进城的务工人员变为稳定的城市居民,为他
们提供必须的子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条件等。
同时,要解决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失地农民的生计,避免产生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人员。
必须扭转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必须防止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
缩小这三方面的差距,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挑战。
第四,内外经济失衡的问题既影响中国经济当前的稳定,也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
中国经济对外部经济的依赖增强,风险增加。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增大,贸易依存度提高,中国面对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增加,对外部的资源依赖增强,面临外部冲击的风险增大,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
三、对我国经济模式的几点阶段性建议
第一阶段:改善基础设施,鼓励投资创业,提供金融服务,促使依靠转口贸易为主的经济结构向多元化经济转变,着力“进口替代”,发展制造业、电子工业等劳动密集型工业,加快工业化步伐,全面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机场、港口、道路相继建成或得到改善,公共住宅开始大规模兴建,具备吸引外资的条件,外国投资设厂开始增加。
第二阶段:着手重组经济结构,大力引进高技术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将制造
业朝着高附加值、高度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方向转化,以电子行业为先导,继续发展制造业,以电子电器、机械制造、船舶修造为主体,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使软、硬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大规模引进外资创造良好条件。
第三阶段:经济高速发展,正式确定将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双引
擎,降低企业所得税,引进投资、技术和专业管理人员,大力发展高技术,鼓励跨国公司与本地中小企业挂钩。
第四阶段:以服务业、信息产业为发展重心,加速经济国际化、自由化、高科技化。
近年来,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策略”,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加速向海外投资,积极开展在国外的经济活动,制定实施从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战略规划,全力推进经济重组。
结语:相信,只要我国积极改革经济发展模式,对各方面出台新政策,在不久的将来,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