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电解池》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选修4-电解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电解池教案

第三節電解池一、教學目標:1.理解電解原理,初步掌握一般電解反應產物的判斷方法2.瞭解氯堿工業,電鍍,冶金的原理3.掌握電解電極方程式的書寫。

二、教學重點:電解原理及應用三、教學過程:我們知道化學能可以轉變為熱能,即反應熱。

化學能也能轉變為電能,用原電池裝置。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電能如何轉化為化學能。

第三節電解池一、電解原理講:首先我們來比較金屬導電和電解質導電的區別。

過渡:電解質導電的實質是什麼呢?一起看實驗。

實驗:現象—一極有氣泡,檢驗為氯氣;另一極有紅色的物質析出,分析為銅。

講:要分析此現象我們得研究此裝置,首先看電極。

1.電極陽極—與電源正極相連陰極—與電源負極相連隋性電極—只導電,不參與氧化還原反應(C/Pt/Au)活性電極—既導電又參與氧化還原反應(Cu/Ag)問:通電前和通電時分別發生了怎樣的過程?通電前:CuCl2=Cu2++2Cl- H2O H++OH-通電中:陽離子(Cu2+,H+)向陰極移動被還原;陰離子(Cl-,OH-)向陽極移動被氧化講:即在電極上分別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稱電極反應。

2.電極反應( 陽氧陰還 )陽極:2Cl- -2e-=Cl2 (氧化)陰極:Cu2++2e-=Cu(還原)總電極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放電:陰離子失去電子或陽離子得到電子的過程叫放電。

3.電解:電流(外加直流電)通過電解質溶液而在陰陽兩極引起氧化還原反應(被動的不是自發的)的過程叫電解。

講:所以電解質導電的實質便是——電解電解池:借助電流引起氧化還原反應的裝置,即把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裝置叫電解池或電解槽。

問:構成電解池的條件是什麼?電源、電極、電解質構成閉和回路。

思考:電解CuCl2水溶液為何陽極是Cl-放電而不是OH-放電,陰極放電的是Cu2+而不是H+?4.離子的放電順序陰極:(陽離子在陰極上的放電順序(得e-))Ag+>Hg2+>Fe3+>Cu2+>H+(指酸電離的)>Pb2+>Sn2+>Fe2+>Zn2+>Al3+>Mg2+>Na+>Ca2+>K+陽極(1)是惰性電極時:陰離子在陽極上的放電順序(失e-)S2->I->Br->Cl->OH->NO3->SO42-(等含氧酸根離子)>F-(SO32-/MnO4->OH-)(2) 是活性電極時:電極本身溶解放電問:放電能力弱於H+和OH–的物質在水溶液中放電嗎?否,但亞鐵離子濃度遠大於氫離子濃度時,亞鐵離子放電。

高中化学选修4电解池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电解池教案

电解池教案一.电解池的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若是惰性中极,则是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电源负极→阴极,阳极→电源正极以电解CuCl2 溶液为例1.电极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隋性电极—只导电,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C/Pt/Au)活性电极—既导电又参与氧化还原反应(Cu/Ag)【问】:通电前和通电时分别发生了怎样的过程?通电前:CuCl2=Cu2++2Cl- H2O H++OH-通电中:阳离子(Cu2+,H+)向阴极移动被还原;阴离子(Cl-,OH-)向阳极移动被氧化【讲】:即在电极上分别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称电极反应。

2.电极反应( 阳氧阴还 )【巧记】:阳—氧 yang阳极:2Cl- -2e-=Cl2 (氧化)阴极:Cu2++2e-=Cu(还原)总电极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3.电解:电流(外加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被动的不是自发的)的过程叫电解。

电解池:借助电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即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或电解槽。

【问】:构成电解池的条件是什么?【答】电源、电极、电解质构成闭和回路。

【思考】:电解CuCl2水溶液为何阳极是Cl-放电而不是OH-放电,阴极放电的是Cu2+而不是H+?二.离子放电顺序:阴极:阳离子放电(得电子)顺序——氧化性Ag+>Hg2+>Fe3+>Cu2+>H+>Pb2+>Sn2+>Fe2+>Zn2+>Al3+>Mg2+>Na+>Ca2+>K+阳极:(1)是惰性电极(Pt,Au,石墨)时:阴离子在阳极上的放电顺序(失e-):S2->I->Br->Cl->OH->NO3->SO42->F-(SO32-/MnO4->OH-)(2)是活性电极(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Ag以前)时:电极本身溶解放电【练习】:电解碘化汞、硝酸铜、氯化锌、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的电极方程式。

《电解池》教案最全版

《电解池》教案最全版

《电解池》教案最全版.doc 教案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电解池概述1.1 电解池的定义1.2 电解池的组成1.3 电解池的分类1.4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第二章:电解质2.1 电解质的定义2.2 电解质的分类2.3 电解质的电离2.4 电解质的导电性第三章:电解池的电极3.1 电极的定义3.2 电极的分类3.3 电极的材料3.4 电极的活性第四章:电解池的电解过程4.1 电解过程的定义4.2 电解过程的分类4.3 电解过程的机理4.4 电解过程的控制因素第五章:电解池的应用5.1 电解池在电镀中的应用5.2 电解池在水处理中的应用5.3 电解池在电池制造中的应用5.4 电解池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第六章:电解池的电解反应6.1 电解反应的类型6.2 电解反应的平衡6.3 电解反应的速率6.4 电解反应的效率第七章:电解池的设计与操作7.1 电解池的设计原则7.2 电解池的操作流程7.3 电解池的运行维护7.4 电解池的安全与环保第八章:电解池在电镀工业中的应用8.1 电镀工艺的基本原理8.2 电镀池的设计与操作8.3 电镀层的性质与控制8.4 电镀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第九章:电解池在水处理中的应用9.1 水处理的电解原理9.2 电解水处理的工艺流程9.3 电解水处理的效果与评价9.4 电解水处理的应用案例第十章:电解池在其他领域的应用10.1 电解池在金属冶炼中的应用10.2 电解池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10.3 电解池在能源转换中的应用10.4 电解池在其他工业中的应用第十一章:电解池的优化与改进11.1 电解池效率的提高11.2 电解池材料的改进11.3 电解池工艺的优化11.4 电解池新技术的发展第十二章:电解池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12.1 电解过程中的环境影响12.2 电解池废水的处理与回收12.3 电解池的节能减排措施12.4 电解池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第十三章:电解池在不同行业的案例分析13.1 电解池在电镀行业的案例13.2 电解池在水处理行业的案例13.3 电解池在金属冶炼行业的案例13.4 电解池在其他行业的案例第十四章:电解池的实验设计与实践14.1 电解池实验的基本原则14.2 电解池实验方案的设计14.3 电解池实验的操作步骤14.4 电解池实验结果的分析第十五章:电解池的未来发展趋势15.1 电解池技术的发展趋势15.2 电解池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15.3 电解池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挑战与机遇15.4 电解池在交叉学科中的融合与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电解池的基本概念、组成、分类和工作原理。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设计:4.3电解池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设计:4.3电解池

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用书《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三节鉴于 Flash 动画下的《电解池》教课方案《电解池》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本节内容是中学化学基本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电化学基础知识。

将本节教材设置在氧化—复原反响、电解质的看法、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溶液的 PH 值、原电池等基础知识以后,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很简单接受。

教科书将理论研究与实验商讨都放在了十分突出的地位,本节教材仍是理论联系实质的典型例子,如电解饱和食盐水、铜的精华、电镀等,好多内容与平时生活、工业生产有亲密的关系 , 所以可培育学生经济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剖析学生已经有了原电池知识的基础,经过原电池这个熟习的内容引出电解池,领会电能与化学能的互相转变关系,以及比较这二者之间的不一样。

别的,学生已经具备办理信息和运用计算机常用软件的能力。

三、设计理念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原电池经过实验(鉴于 Flash 动画)让他们研究出电解池,而且经过问题来研究电解原理。

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求知过程,经过组装虚构实验仪器、察看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剖析实验过程、联合电极上的氧化复原反响,得出电解的看法;一步步研究出电解原理,弄清电解质溶液通电时发生了化学变化,电流的作用是这类化学变化的直接原由和动力。

四、教课目的知识技术:1、经过对电解 CuCl2溶液实验的察看与剖析,能够娴熟说明电解池的构成条件及其工作原理。

2;能独立地正确书写几种电解池的电极反响式和总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在电解池工作原理的研究活动过程中,运用思虑、察看、议论剖析、总结归纳的思想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从对实验现象的剖析中体验宏观表象和微观实质的关系,意会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使学生初步拥有剖析、综合的能力,开发并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教课要点、难点确实立要点:电解的基来源理;电极反响式的书写。

难点: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关系。

教课方法实验研究法、剖析归纳法、理论联系实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 第三节《电解池》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 第三节《电解池》教学设计

选修4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潘洁妹一、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电解原理,会判断电解池、电极产物、电极周围溶液pH值及整个溶液pH值的变化;②能书写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培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铜的实验,探究电解原理,了解电解的应用,特别是电解在电镀、电解精炼、电冶炼等方面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解知识的学习,发现其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电解原理和以电解CuCl2溶液为例得出惰性电极作阳极时的电解的一般规律。

难点:理解电解原理,非惰性电极作阳极对电解产物的判断,电解原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在本章的第一节,我们学习了原电池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呢?【总结】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思考,回答。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解池则相反。

复习是为了巩固原电池的组成条件及电极反应,两极判断,为电解2、电解质溶液;3、要有导线,形成闭合回路;CuCl2溶液的实验做好对照。

【讲述】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电解池则相反,下面就来讨论有关电解池的问题。

【板书】一、电解原理【实验4-2】(教师讲解,学生实验)【讲述】在实验中规定: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叫阴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叫阳极。

【引导】1. 实验观察要点:(1)阴极上的现象;(2)阳极上的现象;(3)阴极区溶液中的现象。

2. 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应是学过的什么气体?【总结】实验现象: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阴极石墨棒周围CuCl2溶液绿色加深,阳极石墨棒周围的CuCl2溶液绿色变浅;阴极石墨棒上覆盖了一层红色固体,阳极石墨棒上有气泡产生,同时看到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成蓝色。

实验结论: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溶液里的CuCl2发生了下列反应:Cu生成于阴极的石墨棒上,Cl2生成于阳极的石墨棒上。

《电解池》教案4(人教版选修4)

《电解池》教案4(人教版选修4)

电解池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电解原理,初步掌握一般电解反响产物的判断方法。

2.使学生了解铜的电解精炼和电镀铜的原理。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电镀工业废水处理的简单介绍,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电解原理教学难点:电解原理实验准备:小烧杯、玻璃棒、碳棒、导线、电流表、直流电源。

25%的氯化铜溶液、碘化钾淀粉试纸、新铁钉、铜片、铜氨溶液〔通过向1mol/L的硫酸铜溶液中边搅拌边参加浓氨水的方法制得〕。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电解原理第二课时:铜的电解精炼及电镀铜〕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与启发讨论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提问]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原电池的知识,谁能举例说明原电池是怎样的能量转化装置[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后答复: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导入新课]电能如何才能转变成化学能呢〔展示几个电解工业的工厂实景〕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板书]§4-3 电解池一、电解原理1、电解原理[设疑]我们已经知道,金属和电解质溶液都能导电,金属的导电过程是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是否与金属的导电过程相同呢[学生实验]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4—1]〔也可将该实验分三步实施〕,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总结实验现象]阴极:碳棒上逐渐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

阳极:生成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气体。

[启发引导]请大家根据实验现象和氯化铜溶液的组成成分以及原有知识分析推断两极生成物的名称。

[学生讨论]〔略〕[学生总结]两极产物阴极——铜阳极——氯气[设疑]氯化铜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为什么会生成Cu和Cl2呢[讲述]CuCl2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Cu2+和Cl-[板书]CuCl2=Cu2++2Cl-[讲述]通电前,Cu2+和Cl-在溶液里自由运动;通电后,在电场的作用下,带负电的Cl-移向阳极,并失去电子被氧化成氯原子,进而结合成Cl2放出,带正电的Cu2+移向阴极,并得到电子被复原成铜原子,覆盖在阴极上。

选修四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教案

选修四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教案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三节电解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了解电解池相关的基本概念。

(3)理解离子的放电顺序。

(4)掌握电极反应的书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学案引导学生参与探究电解原理。

通过练习让知识落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协同完成一个任务的能力。

通过实验、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电解的基本原理。

2、电极反应的书写。

教学难点:1、电解过程中电子、离子的移动方向。

2、离子放电顺序对电极反应书写的影响。

学情分析:知识角度:高二学生在必修1、必修2和选修4中已经学习过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同时物理学中电学知识也相当丰富,学习本节内容并不太陌生,但是存在遗忘的情况。

高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已充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也在迅速发展中,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实验探究的热情高,但都不够成熟,需要老师适时的组织和引导。

教学过程:看书80页,电解原理的基本概念。

二、电解原理1、电解: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2、电解池:将电能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3、构成电解池的条件:(1)直流电源、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3)闭合回路。

针对练习1分析下图,哪个是原电池,哪个是电解池()4、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1)阴极:①与电源负极极相连;②阳离子移向该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2)阳极:①与电源正极相连,②阴离子移向该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针对练习2下图是氯化铜溶液的电解装置判断a、b、c、d电极的名称主要内容板书设计第三节电解池一、电解氯化铜溶液二、电解原理1、电解的概念2、电解池3、构成电解池的条件4、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5、离子的放电顺序溶液导电的本质:课后作业1、预习:(1)根据练习的书写的3个电解的电极反应,思考电解可以分为什么类型?(2)看书预习电解池的用途。

电解池优质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

电解池优质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

电解池优质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电解池优质课教学设计电解池优质课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解池优质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解池优质课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电解池是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和原电池一起构成电化学基础。

在教材中,先学原电池,让学生对电极反应,电子、离子移动方向,能量转化有所了解之后,再学电解池,这样的教材编排顺序是非常合理的,它符合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电解池”内容教学分五个课时:第一课时是电解池的基本原理和放电顺序;第二课时是电解池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电解总反应的书写;第三课时是活性电极和电解原理的应用;第四课时是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对比;第五课时是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即电化学的综合运用。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而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其中电解池的能量转化原理是最为基本的,因此,“电解池”第一课时在整个章节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本节课的重点应是让学生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其中包括:阴阳两极的确定,阴阳离子、电子的移动方向,电极反应,电解过程中的现象分析,放电顺序等。

其中难点:两极反应、电极总反应的书写,阴阳离子放电顺序的应用。

二、“电解池”第一课时常用的教学方法及缺点分析1、教师演示电解CuCl2溶液实验,一般用U形管和大的碳棒,电源为16V的直流电源。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1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利于学生观察,如果让学生做随堂实验,则实验药品的用量会很多,且Cl2的毒性污染会很大。

2、分析放电顺序时,只限于阳离子的中的Cu2+、H+;阴离子中的OH-、CI-放电顺序比较,各离子的放电顺序主要还是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记住,然后学会应用。

3、由于整个一节课就一个演示实验,所以在后面(包括第二课时),在写电解NaCl溶液、CuSO4溶液、NaSO4溶液的电极总反应时,就显得非常困难,需要教师反复分析、讲解、强调,而且死记硬背的成分也很大。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设计43电解池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设计43电解池

电解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解的原理。

(2)能够准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两极。

(3)知道惰性材料做电极时,离子的放电顺序以及阴、阳极上产物的分析判断。

(4)初步掌握书写两极所发生的反应及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会判断两极所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5)通过一些设问及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总结的能力,以及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实验演示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的过程,形成一定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平板直观反馈教学成果。

3、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渗透由现象看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离子放电顺序、电极产物的判断【教学方法】多媒体直观展示、实验探究、启发讨论【教学用具】学生平板电脑和多媒体【教学过程】【引言】复习引入【板书】第三节电解池【多媒体演示实验】提醒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1、通电前CuC1 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作如何的运动?2.2、通电中1)溶液中的离子运动情况有何变化?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变化?2)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子流向如何?当阴、阳离子移向碳电极表面时,哪些离子发生了变化?3)你能写出两个碳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并指出反应的类型吗?总反应如何呢?3、想一想,整个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多媒体】链接运画投影“电解氯化铜微观模拟”,让学生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加深对电解过程的微观与宏观认识。

【讲述】为了与原电池的两电极区别,我们把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与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

【板书】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阴、阳两极上的电极反应,并指出反应类型。

教师纠正。

--2e一=Cl2↑【板书】阳极:2Cl(氧化反应)2+2e=Cu 阴极:Cu (还原反应)总反应:CuCl电解Cu+Cl↑22【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当电流通过氯化铜电解质溶液时,离子定向移动到阴、阳两极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

《电解池》教学设计

《电解池》教学设计

《电解池》教学设计第四章电化学第三节电解池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教学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四章电化学第三节电解池的第1课时内容。

本章着重研究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关系。

电解池是将理论语实际相联系的实体,通过“电解氯化铜溶液实验”引出电解原理,又在理解电解原理的基础上介绍相关化工生产方面的应用,如氯碱工业、电解精炼铜、电镀工业以及电冶金等。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条件和方法,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因此这节课的重心是通过实验探究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利用氧化还原理论进行分析、推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形成一定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通过原电池以及化学电源的学习,已经能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角度认识原电池,初步理解此类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并能从该角度分析常见的化学电源。

从金属冶炼方法上学生对电解的应用有了一些了解,但工作原理并不清楚。

电解原理的分析:首先引导学生分析通电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及运动情况,依据反应现象分析得失电子、氧化还原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2.实验技能基础学生经过必修化学的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有一定提高。

三、教学目标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用氧化还原的知识正确书写电解池的阴、阳极的电极反应式及电解反应方程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利用氧化还原理论进行分析、推理,形成一定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有关化学实验,激发探究欲望。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高中化学】第四章第三节 电解池教案

【高中化学】第四章第三节 电解池教案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三节电解池一、教材分析《电解池》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三节,这部分教材主要介绍了电解原理以及电解原理的应用。

电解属于电化学的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电解与物理学科中的电学、能量的转换有密切的联系,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离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本节教材可分为三个部分:电解原理、电解原理的应用、电镀。

把握教材意图后,我把本节内容安排为两课时完成。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电解的基本原理,会判断一般电解反应产物;(2)能说出电解、电解池及形成条件;(3)知道铜的电解精炼和电镀铜的原理,知道氯碱工业反应原理,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4)通过对比、分析明确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区别和联系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整理、归纳总结、探究等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其主动探究的意识;(2)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处世态度;(3)通过氯碱工业的学习,培养学生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树立探究精神及合作意识,同时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解原理、氯碱工业反应原理难点:离子放电实质四、学情分析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学情。

我们的学生素质不太高,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思维能力渐趋成熟。

但也有思维方面的劣势,他们习惯演绎式的教学方法,探究学习的经验少。

在知识方面,学生在初中没有电化学知识;在高一化学中学习过有关电化学的原电池;在生活中也很少有涉及到电解应用经历。

五、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与启发讨论法。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电解池原理”,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化学选修四电解池教案

化学选修四电解池教案

化学选修四电解池教案【篇一:选修4《电解池》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选修4第三单元第三节电解池(第1课时)教材分析:《电解池》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电解原理,二是电解原理的应用。

电解原理研究的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属于电化学基础的基本内容。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认识“电能如何转换成化学能”,对学生的要求是了解使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条件和方法,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

学情分析:《电解池》是在学生学习了《原电池》和《化学电源》之后接触的电化学知识,由于有高一的学习基础,学生会觉得《原电池》和《化学电源》的内容相对简单,因此觉得《电解池》的内容也会简单;但是学生在接触了相应的电解池练习之后,就会觉得有难度。

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应该注意尽量使知识简单化,重点掌握电解池原理和常见题型的解题技巧,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解原理,初步掌握电解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2)了解氯碱工业,电镀,冶金的原理;(3)掌握电解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2.过程与方法:(1) 运用对比记忆,初步掌握电解池的原理,掌握用分析、综合、归纳的方法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2)通过理解“闭合回路”的概念,掌握电解池中电荷的运动方向(3)通过动手实验,分析讨论,熟悉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放电顺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积极参与、探究电解池原理的求知欲(2)调动学习化学的热情,充分感受电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3)养成独立思考、分工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电解原理;难点:电解原理的应用。

教法建议及教具准备1.触类旁通由于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有较多的类似的地方,在学习了原电池的知识之后,学生对电极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学习了电解池的知识之后,学生对高中阶段的电化学知识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抓住几点。

(1)采用对比的方法,将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原理和知识点进行对比,衔接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重视启发引导,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选修四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四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教学设计

电解池教学设计姓名杨巨峰学校丰台实验学校《电解池》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用微观的视角去看待宏观现象,并用化学语言表达,最终建构原理模型,形成特定的化学思维。

(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1)电解原理是化学反应原理中要求层次较高的内容,学生原有的认识能在这里发挥巨大的基础作用。

他以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原电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为基础,同时是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化学反应方向知识的应用与提高。

电解原理的教学运用实验探究原理理论,利用理论知识对各种实验信息所带来的认知冲突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最终得出电解原理。

(2)电解原理有丰富生活生产应用价值,如金属冶炼、可充电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铜的精炼、电镀等,化学史上应用电解,英国化学家戴维一年时间里发现了七种发现新元素,从戴维制取钾的成功失败中吸取教训,认识放电顺序的存在。

2.学生情况分析:授课班级是我校理科重点班学生,学生刚刚学习了原电池原理及化学电源,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和原电池电极反应之间的关系比较熟悉,学生具有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采用实验探究和微观分析法学习电解原理比较恰当符合学生实际。

学生有闭合电路的知识基础,接触过一些电解过程,必修2活泼金属的冶炼为电解法,在初三化学中接触到的电解水等相关知识。

必修2和选修4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反应自发性等基础知识,并具有实验探究能力,初步建立微粒观。

学生清楚电解质溶液可以导电,但究竟如何导电不清楚。

本节课发展学生能力,学生形成电解问题的分析方法,学会从宏观现象到微观角度剖析复杂电解体系。

最终使学生科学素养得以提高,深化对电化学问题的认识运用于实际。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解的含义,认识电解装置,会电极的判断,明确电极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

能书写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化学方程式。

选修4《电解池》教学设计

选修4《电解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选修4第三单元第三节电解池(第1课时) 教材分析:《电解池》包含两部分内容:一就是电解原理,二就是电解原理得应用.电解原理研究得就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属于电化学基础得基本内容。

这部分内容得重点就是认识“电能如何转换成化学能",对学生得要求就是了解使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得条件与方法,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得认识。

学情分析:《电解池》就是在学生学习了《原电池》与《化学电源》之后接触得电化学知识,由于有高一得学习基础,学生会觉得《原电池》与《化学电源》得内容相对简单,因此觉得《电解池》得内容也会简单;但就是学生在接触了相应得电解池练习之后,就会觉得有难度。

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得时候,应该注意尽量使知识简单化,重点掌握电解池原理与常见题型得解题技巧,降低学生得学习难度.三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解原理,初步掌握电解反应产物得判断方法;(2)了解氯碱工业,电镀,冶金得原理;(3)掌握电解电极方程式得书写。

2.过程与方法:(1) 运用对比记忆,初步掌握电解池得原理,掌握用分析、综合、归纳得方法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2)通过理解“闭合回路”得概念,掌握电解池中电荷得运动方向(3)通过动手实验,分析讨论,熟悉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得放电顺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积极参与、探究电解池原理得求知欲(2)调动学习化学得热情,充分感受电化学在生活、生产中得作用(3)养成独立思考、分工合作得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电解原理;难点:电解原理得应用.教法建议及教具准备1.触类旁通由于原电池与电解池得原理有较多得类似得地方,在学习了原电池得知识之后,学生对电极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已经有了一定得理解。

学习了电解池得知识之后,学生对高中阶段得电化学知识就有了比较全面得认识。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抓住几点.(1)采用对比得方法,将电解池与原电池得原理与知识点进行对比,衔接氧化还原反应得知识,重视启发引导,培养科学得学习习惯.这样,既能很好得掌握新学得知识,又能比很好得巩固、加深以前得知识,并且能对电化学理论有系统得认知。

选修四《电解池》教学设计

选修四《电解池》教学设计

选修四《电解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环节1 情境引入【视频】:某品牌净水机及水质电解器推销广告【设问】:看了这段广告,你会购买这种产品吗?【设计意图】: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课题-电解池,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化学的兴趣,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

、环节2.认识电解1.回忆旧知,初识电解【设计思路】:由水质电解器过渡到水电解实验→展示电解水装置图→引导学生根据水电解的装置图归纳电解池的构成要素→介绍阴阳极【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初三化学课本中已经接触过电解水的实验,但并不知道两个电极叫做阴阳极,因此在学生回顾旧知识的同时,补充新知识,有利于认知结构的建立。

引导学生归纳电解池的构成要素也为后面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电解实验,奠定了基础。

2.重温电解水,构建微粒观【设计思路】:【学生实验1】水电解将用导线连接在一起的两根石墨碳棒插入盛有(加入了少量的紫色石蕊)水的U形管中,观察现象。

提示:可加入少量Na2SO4溶液,以增强溶液导电性。

且要求一部分学生加入Na2SO4溶液,一部分不加入Na2SO4溶液,观察并交流现象是否有不同。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从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讨论出现实验现象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考虑反应中消耗了什么微粒?又是由什么微粒提供的?电极附近的水的电离平衡是否被破坏?微粒是如何移动的?)引导学生书写阴阳极上分别发生的电极反应式引导学生思考将上述两极区溶液充分混合在一起,溶液是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引导学生观察电极反应,从氧化还原角度来看,阴阳极分别属于什么反应?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什么是电解及电解池实现的能量以什么形式进行的转化。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比较熟悉的水电解实验,并改进实验利用常见的指示剂石蕊,表现了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联系。

引导一部分学生向水中加入Na2SO4溶液,并交流实验现象,学生会发现Na2SO4溶液的加入可提高电解的速率,但对实质没有影响。

《电解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电解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电解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电解池的定义和基本结构;2.掌握电解池的原理和工作过程;3.理解电解池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学内容:1.电解池的定义和基本结构;2.电解池的原理和工作过程;3.电解池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一个电解池的图片来引入本节课的话题;2.提问学生他们对于电解池的了解和认识。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电解池的定义和基本结构,包括阳极、阴极和电解质溶液;2.讲解电解池的原理,即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并进行化学反应;3.讲解电解池的工作过程,包括在阳极和阴极上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迁移。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解池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电解池的原理和工作过程;2.演示实验过程中,向学生解释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和电流通过的路径;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提出问题和观察实验现象。

四、讨论与练习(20分钟)1.带领学生讨论电解池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2.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电解池的应用领域,如电镀、水解等;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个电解池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电解池效果的影响,如电流强度、电解质浓度等。

五、小结(5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解池的定义、原理、工作过程和应用;2.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对电解池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针对电解池的教学设计,通过导入、知识讲解、实验演示、讨论与练习以及小结等环节,实现了课程目标的达成。

在导入环节中,通过展示图片和提问的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了他们对电解池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知识讲解环节中,我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示,讲解了电解池的定义、基本结构、原理和工作过程。

尽量减少了专业术语的使用,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

在实验演示环节中,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解池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电解教学设计

电解教学设计

电解教学设计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第2篇:电解池教学设计第三节电解池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电解的原理,能够准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正确书写两极所发生的反应及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会判断两极所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掌握惰性材料做电极时,离子的放电顺序。

能力培育:通过看书,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亲自实践感悟求知过程,培育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设问及质疑,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总结的能力,以及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科学思想: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的关系,使学生领悟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科学品质:通过分组动手实验,并准确记录实验现象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观性,提高学习爱好,培育学生求实的精神及团结合作精神。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结合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得出电解的概念,通过分析过程,使学生领悟到科学的正确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电解的基本原理;离子放电顺序。

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电池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电路;思考,回答。

观察现象: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移;复习巩固原电池的组成条件和电极反应及原电池的两极判断方法。

4.自发氧化还原反应。

如下图所示。

要求: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在两极发生了什么反应?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观察要点:①电流表指针的变化。

②碳棒上有什么变化?2.碳棒上有红色物质生成。

写出电极反应:铁为负极,碳棒为正极。

Fe:Fe-2e=Fe2+氧化反应C:Cu2++2e=Cu还原反应总反应方程式:Fe+Cu2+=Fe2++Cu 为电解CuCl2溶液的实验做对比。

设计三个实验1.将两根碳棒分别插入装有CuCl2溶液的小烧杯中,浸一会,取出碳棒观察碳棒表面现象(图1);2.用导线连接碳棒后,再浸入CuCl2溶液一会儿,取出碳棒,观察碳棒表面变化(图2);3.浸入CuCl2溶液中的两根碳棒,分别跟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分组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4《电解池》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选修4第三单元第三节电解池(第1课时)教材分析:《电解池》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电解原理,二是电解原理的应用。

电解原理研究的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属于电化学基础的基本内容。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认识“电能如何转换成化学能”,对学生的要求是了解使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条件和方法,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

学情分析:《电解池》是在学生学习了《原电池》和《化学电源》之后接触的电化学知识,由于有高一的学习基础,学生会觉得《原电池》和《化学电源》的内容相对简单,因此觉得《电解池》的内容也会简单;但是学生在接触了相应的电解池练习之后,就会觉得有难度。

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应该注意尽量使知识简单化,重点掌握电解池原理和常见题型的解题技巧,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解原理,初步掌握电解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2)了解氯碱工业,电镀,冶金的原理;(3)掌握电解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2.过程与方法:(1) 运用对比记忆,初步掌握电解池的原理,掌握用分析、综合、归纳的方法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2)通过理解“闭合回路”的概念,掌握电解池中电荷的运动方向(3)通过动手实验,分析讨论,熟悉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放电顺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积极参与、探究电解池原理的求知欲(2)调动学习化学的热情,充分感受电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3)养成独立思考、分工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电解原理;难点:电解原理的应用。

教法建议及教具准备1.触类旁通由于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有较多的类似的地方,在学习了原电池的知识之后,学生对电极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学习了电解池的知识之后,学生对高中阶段的电化学知识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抓住几点。

(1)采用对比的方法,将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原理和知识点进行对比,衔接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重视启发引导,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

这样,既能很好的掌握新学的知识,又能比很好的巩固、加深以前的知识,并且能对电化学理论有系统的认知。

(2)在教学中,充分联系前面的内容,注意分析和归纳总结,使体系完整。

(3)认真做好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既能加强感性认知,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细致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2.指点迷津学生学习电解池内容时,还是觉得会有困难,特别是氧化还原知识掌握有所欠缺的同学会觉得难度很大。

因此,在教学中,要重点帮助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重视思维的引导过程。

在“闭合回路”的概念上,要让学生对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回路充分理解,才能很好的理解阳离子在电解池的阴极反应,阴离子在电解池的阳极反应。

(2)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离子的放电顺序。

【教学过程】§4-3 电解池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掌握一般电解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2.了解电解原理在电镀、氯碱工业、电冶金等方面的应用。3.培养化学的综合运用能力,服务于生活。[学习重点]电解原理及应用[学习难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课堂导学]1、基本概念(课本79页、80页)电解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电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 : 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阳极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充电电池:使用时,______转化________,是______池充电时,______转化________,是______池2、电解原理(1)电解池的构成①两极阳极阴极②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回路④直流电源(2)学生实验4-2:电解 CuCl2溶液阳极: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极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________反应)。阴极: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极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________反应)。(3) 电解池中离子放电顺序阴极:阳离子在阴极上的放电顺序(得e-)Ag+>Hg2+>Fe3+>Cu2+>H+(指酸电离的)>Pb2+>Sn2+>Fe2+>Zn2+>Al3+>Mg2+>Na+>Ca2+>K+阳极: ①是惰性电极时:阴离子在阳极上的放电顺序(失e-)S2->I->Br->Cl->OH->NO3->SO42-(等含氧酸根离子)>F-(SO32-/MnO4->OH-)②是活性电极时:电极本身溶解放电(4)讨论电解反应的书写【例】写出电解下列电解质溶液的电极反应方程式和总反应方程式①NaCl 溶液中有哪些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阳: __________________ 阴: __________________总离子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CuSO4 溶液中有哪些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阳: __________________ 阴: __________________总离子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规律:电解反应书写的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H+、OH-是由水电离的,则总反应中需将其变成H2O。

所有总反应的条件均为电解。

讨论探究(2011全国II卷10)用石墨做电极电解CuSO4溶液。

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用电解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A.CuSO4 B.H2O C.CuO D.CuSO4·5H2O解题技巧:总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石墨做电极电解NaOH溶液呢?加___________课后阅读《名师一号》80页小结3、电解原理的应用(1)氯碱工业(2)电镀(3)电冶金[学习体会]【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右图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是原电池装置B.电子流向是:b→c d→aC.在c极上产生O2,d极上产生CuD.当电路中流过2 mol电子时, d极上产生64 g Cu答案:B↑能进行,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2.某同学为了使反应2HCl+2Ag═2AgCl↓+H2为可行的方案是( )答案:C3.下图各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A. ④>②>①>③B. ②>①>③>④C. ④>②>③>①D. ③>②>④>①答案:A4.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2+<Ni2+<Cu2+)(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Ni2++2e-═NiB.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C.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和Zn2+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含有Cu和Pt答案:D【课后作业】(说明:30分钟题量)§4-3 电解池练习一、填空简答1、完成表格对比记忆电解池——阳氧原电池——负氧电极材料电极名称电极反应能量变换电子流向特征2. 某种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可表示为:Fe(OH)3+Ni(OH)2Fe+NiO2+2H2O,该电池充电时,阳极是,电极反应式为。

3.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下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 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则:①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电解池中Y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检验Y极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①X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②Y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说明:杂质发生的反应不必写出)二、单项选择题4.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铜锌原电池中铜是正极B. 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C. 在镀件上电镀铜时,用金属铜作阳极D. 电解稀硫酸制H 2、O 2时铜作阳极 5. 可以将反应Zn+Br 2 = ZnBr 2设计成蓄电池,下列4个电极反应① Br 2 + 2e -= 2Br - ② 2Br --2e -= Br 2 ③ Zn – 2e -= Zn 2+ ④ Zn 2+ +2e -= Zn 其中表示充电时的阳极反应和放电时的负极反应的分别是( ) A. ②和③ B. ②和① C. ③和① D. ④和①6.如图所示,铜片、锌片和石墨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番茄里,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片是正极B.两个铜片上都发生还原反应C.石墨是阴极D.两个番茄都形成原电池 7.能用电解原理说明的问题是( )①电解是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②电解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③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金属导电是物理变化 ④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可以实现 ⑤任何溶液被电解时,必须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A.①②③④B.②③⑤C.③④D.①③④⑤ 三、双项选择题(9、10两小题为提高题)8.用铂电极电解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pH 变小的是( )A. 稀硫酸B. Na 2SO 4C. AgNO 3D. KI9.用铂电极电解x 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某物质(括号内),能与原来溶液浓度一样的是( ) A. Cu(NO 3)2(CuCO 3)B. NaOH (NaOH )C. NaCl (HCl )D.CuSO 4 (Cu(OH)2)10.近年来,加“碘”食盐较多的使用了碘酸钾(KIO 3),碘酸钾在工业上可用电解法制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