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2005主要变化
3.整合修改了基本生命支持(BLS)和高级生命支持( ACLS)程序图 2010年AHA(美国心脏学会)的CPR和ECC(心血管急救)指 南最新发生变化是将成人和儿童患者(不包括新生儿)BLS 中“ABC”(气道,呼吸,胸外按压)的步骤更改“CAB”
(胸 外按压,气道,呼吸)。其重要性是减少开始首次胸外按 压的时间,这一步骤顺序变化需要所有人重新学习心肺复 苏术
(一)呼吸管理
插管前处理
物品准备:检查喉镜亮度及气管插管包,连接好吸引器 作好吸痰准备,听诊器。
(一)呼吸管理
(一)呼吸管理
1.摆放插管体位
评估病情:病人取仰卧位,用抬颏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
使头部充分后仰,以便口、咽、喉呈一条直线(颈椎伤患者除外)。
(一)呼吸管理
(一)呼吸管理
2.面罩加压给氧
(一)呼吸管理
(一)呼吸管理
(一)呼吸管理
(一)呼吸管理
4.插入气管导管
操作者用右手将气管导管沿着喉镜气管槽插入口腔,并对准声门 位置送入气管内,待导管通过声门裂约1cm后,嘱助手拨出管芯再将 导管顺势插入气管,不允许带着管芯插到位。插管深度以气管套囊 完全通过声门裂为准。初步调整好插管深度后(女性21-22cm,男性 22-23cm),先放入牙垫再退出喉镜,顺序不能颠倒。助手往套囊内 充气5ml左右,具体充气量可观察小气囊的张力。
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2~3分钟(交予助手操 作),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保证气管插管时体 内具有一定氧含量。
(一)呼吸管理
3.暴露声门
打开喉镜,操作者用右手拇、食指拨开病人口唇及上下齿,左 手紧握喉镜柄,将喉镜送入病人口腔的右侧向左推开舌体后居中, 以避免舌体阻挡视线,缓慢地沿中线向前推进,暴露病人的口、悬 雍垂(第一解剖标志)、咽和会厌(第二解剖标志),行至会厌和 舌根之间,左手上提,挑起会厌,暴露声门。
直流电同步电复律
使放电时电流正好与R波同步,即电流刺激落在心室肌的绝对不应 期,从而避免在心室的易损期放电导致室速或室颤
(二)电击除颤
八版内科学
(二)电击除颤
(二)电击除颤
(二)电击除颤
(二)电击除颤
2.除颤步骤
①选择非同步档,单向波除颤仪能量选择360J,双向波能量选 择120 - 200J ②在两个电极板上涂导电膏 ③按下充电电钮,完成充电 ④右侧电极置于胸骨右缘锁骨下方,左侧电极置于左乳头外 侧腋中线上(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应<10cm) ⑤将电极板紧压患者胸部皮肤,用两拇指分别同时按压放电 电钮进行电击
复苏有效指征
1.可扪及颈动脉搏动 2.扩大的瞳孔回缩 3.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 4.神志逐渐恢复,出现瞳孔对光反射 5.面部、口唇、甲床、皮肤色泽转红润
终止心肺复苏操作的指标
1.复苏操作已达30min以上而患者仍呈深度昏迷,且自主 呼吸、心跳一直未能恢复,瞳孔无回缩
2.心电图示波一直呈现直线 3.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与2005主要变化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min改为“至少100次/min”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
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 气 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无脉电活动( 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自主循环恢复 (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一)体温管理
目标温度和时间
目标体温 中心体温控制在32~34℃
启动降温时间 越早越好,有主张CPR期间及转运途中即开始
持续时间 至少持续12-24小时
(一)体温管理
降温方法
体表降温利用降温毯或降温头盔降温
方法简便无创 达到目标体温时间长
静脉快速输注冷却的晶体溶液
可以更快地将中心体温精确控制在目标体温
(四)使用复苏药物
3.利多卡因
复苏指南推荐利多卡因作为无胺碘酮时的替代药物 用药方法:
初始剂量: 1-1.5mg/kg 静脉注射 5-10分钟后仍室颤,可0.5-0.75mg/kg重复给药 总共剂量:3mg/kg
(四)使用复苏药物
4.阿托品
不推荐对无脉性心电活动/心搏停止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四)使用复苏药物
(三)开放静脉通路
优点:技术简单、并发症少
、不中断心肺复苏

肘前静脉
外周静脉
颈外静脉
缺点:药物到达中心循环的 时间长 注意:
注射药物后立即推注20ml生

理盐水,并抬高肢体10~20

秒钟
颈内静脉

中心静脉 锁骨下静脉
优点:血浆药物峰浓度高, 循环时间短
缺点:需中断CPR,并发症多
股静脉
(四)使用复苏药物
可选用苯二氮卓类、苯妥英、异丙酚或巴比妥类 近年较多用异丙酚持续静脉输注 不主张常规使用肌肉松弛剂
(五)血糖控制
复苏后高血糖与不良的神经学预后之间有强烈相关性,尚不 能肯定血糖控制在何种目标水平最恰当
复苏后的昏迷患者存在发生低血糖后不容易被及时发现的风 险。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8-10mmol/L水平是比较合理的
(二)电击除颤
所有人员不得接触病人、病床以及与病人相 连接的仪器设备以免触电。两个电极板之间要保 持干燥,距离大于10厘米。避免因导电糊或盐水 相连而造成短路。也应保持电极板把手的干燥, 不能被导电糊或盐水污染,以免伤及操作者
(二)电击除颤
3.除颤剂量(电击能量)
为什么应用双向波除颤?
单向波初始及后续电击均采用360J,双向波初始电击使 用120-200J,其后选用相同或更大剂量。一次电击无效应继 续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5个周期的CPR后(约2分钟)再次 分析心律,必要时再次除颤
(二)电击除颤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
建议当院外心跳骤停事件被目击或者发生院内 心跳骤停事件时,假如在现场可以立刻获得AED或者 人工除颤器的话,急救人员应当立刻进行CPR(胸外 按压和人工呼吸)和尽早使用除颤器;当院外心跳 骤停事件发生时未被目击,尤其是快速反应时间超 过5分钟者,推荐先给予CPR然后再给予电击除颤
脑复苏的转归(结局)
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表现评分(CPC):
1级:脑功能完好 2级:中度脑功能残障 3级:严重脑功能残障 4级:昏迷及植物状态 5级:死亡(脑死亡)
脑复苏的转归(结局)
3级:严重脑功能残障:
清醒,但需依赖他人的日常帮助,保留有限的认知力 脑功能障碍的表现各异:或可以行动、严重记忆紊乱或痴呆,或瘫痪
高级生命支持(ALS)
1
呼吸管理
2
电击除颤
3
开放静脉通路
4
使用复苏药物
6
(一)呼吸管理
(一)呼吸管理
插ຫໍສະໝຸດ Baidu前处理
评估病情:对患者神志、心跳、呼吸进行初步评估, 判断是否需要行气管插管术。如需行气管插管术首先清除 口鼻分泌物,观察患者张口度、颈部活动度,是否有松动 义齿,如有必须取出。
(一)呼吸管理
小结
关键是“早” 核 心:
复苏流程化 技术规范化 操作标准化
每当蒲公英盛开时,我的心就被美丽的蒲公英吸引住,没法控制自己。
与2005主要变化
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早期识别与呼叫; 2)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
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 的CPR 3)早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一)呼吸管理
(一)呼吸管理
(一)呼吸管理
5.确认导管位置
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请助手接简易呼吸器通气,在通气时观察 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双肺,以双肺呼吸音对称与否 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
(一)呼吸管理
6.气囊充气、固定导管
确定导管在气管内以后再进行固定,一般用两条胶布十字交叉,将 导管固定于病人面颊部。
的风险便增加 应积极采用药物或主动性降温等方法,将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 对于复跳后血流动力学稳定、自发出现的轻度低温(>32℃),
也不必主动升温
(一)体温管理
2.治疗性轻度低温疗法 适应症
室颤性停跳、恢复自主循环后仍无意识的成人患者 非可电击性(PEA/心室停顿)停跳、复苏后仍昏迷的成人患
者,低温治疗也可能有益
5.碳酸氢钠
最适宜的剂量:应根据血气分析,依代谢性酸中毒 的严重程度而决定 一般首剂为1mmol/kg静脉推注(5%碳酸氢钠1.0ml含 碱量为 0.6mmol)。随后依需要每隔15min重复首次 剂量的一半
“宁酸勿碱”尽量保证充分通气和有效胸部按压, 而 不要过早、过多地使用碳酸氢钠。 CPR 10分钟内不给碳酸氢钠
复苏后处理
基本内容:以脑为导向的加强治疗 最终目标:恢复健康的大脑及其功能
1
体温管理
2
呼吸支持
3
循环支持
4
控制抽搐/肌阵挛
5
血糖控制
(一)体温管理
两方面内容:
1.高热的控制 2.治疗性轻度低温疗法
(一)体温管理
1.高热的控制
复苏后72h内的体温升高均应进行积极治疗 研究表明,体温在37℃以上时,每升高1℃,不良神经学结局
(一)体温管理
复温
12~24小时后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每小时回升0.25~0.5℃为宜
避免复温过程中发生高热
(二)呼吸支持
基本目标:
保障充分的氧供 维持正常PaCO2水平
(三)循环支持
建议:
收缩压维持在90mmHg以上 平均动脉压不低于65mmHg
(四)控制抽搐/肌阵挛
复苏期间任何时候发生的抽搐/肌阵挛均应积极控制:
而依赖眼睛交流,如闭锁综合征
4级:昏迷及植物状态:
无知觉,对环境无意识,无认知力,不存在与周边环境的语言或心理 的相互作用
5级:死亡:
确认的脑死亡或传统标准认定的死亡
脑死亡:定义是全脑(包括脑干)功能不可逆性丧失的状态。 其诊断包括4个方面 ①先决条件:昏迷原因明确、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②临床判定:深昏迷、脑干反射全部消失和无自主呼吸 ③确认试验:脑电图呈静息、经颅多普勒超声无脑血流灌注或体感诱发 电位P36以上波形消失,其中至少一项阳性④观察时间:首次判定后,12 小时复查无变化,方可判定
1.肾上腺素 2.胺碘酮 3.利多卡因 4.阿托品 5.碳酸氢钠
(四)使用复苏药物
1.肾上腺素:心跳骤停的标准缩血管药物首选使用 用法:1mg/次,静注,3-5分钟可重复 作用: ①增加冠脉和脑灌注压力→增加心脑血流量, 保护脑功能 ②心肌收缩力增加→细颤转粗颤
(四)使用复苏药物
2.胺碘酮
首剂量: 300mg 第二次剂量: 150mg
(二)电击除颤
1.除颤原理
以一定能量电流瞬间通过心肌,使绝大部 分心肌细胞同时发生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 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 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
(二)电击除颤
直流电非同步电除颤
用于室颤,这时已无心动周期,也无QRS波,更无从避开心室易损 期,应即刻于任何时候放电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1.发现病人倒地,确认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以免影响救治。 2.判断病人意识,(注意做到轻拍重唤!)如无反应,立即呼救
并请求他人拨打电话,与急救医疗救护系统联系。如现场只有 一个抢救者,则先进行1分钟的现场心肺复苏后,再联系求救。 3.立即将病人置于复苏体位(平卧位),触摸颈动脉,未触及立 即施行胸外心脏按压! 4.按压30次后立即开放气道,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比例为2:30。 单纯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每分钟频率至少为100次。 有条件要及早实施体外除颤。
(一)呼吸管理
7.连接好呼吸机
主张先用复苏球囊手动捏皮球,而不要急于接人工呼吸机,需调节 好呼吸机参数试运行无误以后,再过渡到人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一)呼吸管理
(二)电击除颤
早 期 除 颤 的 重 要 性
每延迟1分钟除颤,复苏成功率即减少7%-10%
(二)电击除颤
可电击性心律: 非可电击性心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