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二)
心脑肺复苏、休克
---------------------------------------------------------------最新资料推荐------------------------------------------------------心脑肺复苏、休克心脑肺复苏教案基本生命支持:一 A、开放气道基本生命支持:一 A、开放气道(一)判定:判断病人意识是否存在,呼叫并推动病人身体,观察是否有反应。
(二)呼救:同时向周围呼救寻求帮助,并请旁人协助通知医疗单位。
(三)体位:使病人仰卧,背下面应为坚实平面便于胸外按压,有外伤者转身时需高度注意,避免损害脊髓。
(四)开放气道:用仰头抬颏法或双手托颌法。
二 B、建立呼吸。
(一)、判定:观察是否胸廓有呼吸运动,用耳近病人鼻孔处是否能听到呼吸声或感到呼吸的气流。
(二)、口对口通气:如病人呼吸停止,应立即开始口对口通气。
三 C、建立循环(一)、判定:检查颈动脉是否有搏动。
(二)、胸外按压:1 / 18如判定心脏已经停搏,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四、胸外按压效果评定:1、大血管可扪及搏动,可能测到血压。
2、原已散大的瞳孔逐渐缩小,并出现对光反射。
3、外周灌流改善,皮肤转暖,肤色变红。
4、原已停搏的心脏恢复自主循环。
5、恢复自主呼吸。
6、如继续好转,神志恢复。
进一步生命支持:一、如病人未恢复自主循环与自主呼吸,在采取进一步治疗措施时,应继续进行 CPR。
二、氧气吸入三、进行心脏监护,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
同时监测呼吸、血压及其他参数。
四、建立静脉通道。
五、复苏时应用的药物。
(一)、肾上腺素:首规剂量为每次 1mg,每 5 分钟静脉给药 1 次。
(二)、去甲肾上腺素:仅用于外周血管阻力下降时。
(三)、多巴胺:复苏后血压不易维持时应用。
(四)、多巴酚丁胺(五)、碳酸氢钠,一般总量不超过 5%碳---------------------------------------------------------------最新资料推荐------------------------------------------------------ 酸氢钠 300ml (六)、钙剂:仅用于高钾血症及低钙血症(七)、起搏:主要用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性心动过缓病人。
心肺脑复苏2
2000年心肺复苏国际指南将6种最常见的致命 性心律不齐的处理分为五个等级
–①Class –②Class –③Class –④Class –⑤Class 有害 I:有非常多的临床实践证明这种治疗有效 II a:有很多的临床实践证明这种治疗有效 II b:有临床实践证明这种治疗有效 indeterminate:这种治疗的有效性未能被确定 III:临床实践未能证明这种治疗有效,或甚至
第二节 初级复苏或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BLS)
(5)注意事项:
①位置准确 ②肘部伸直 ③按压力度 ④放松时胸廓完全松驰
第二节 初级复苏或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BLS)
四、体外电除颤 心搏骤停病人80%以上是室颤,抢救室颤最有 效的措施是电除颤,每延迟1分钟,室颤比例 下降7~10%,因此,早期电除颤是抢救病人生 命的关键环节。
第三节 二级复苏或高级生命支持 (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ACLS)
一、2000年心肺复苏国际指南将CPR程序分为 基本ABCD评估(primary ABCD survey)和高级 ABCD评估(secondary ABCD survey)。
第三节 二级复苏或高级生命支持 (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ACLS)
第一节
概论
围心搏骤停期:对高危病人,应高度重视病 因识别,以便在心搏骤停前进行有效的治疗, 有望病情得以控制而避免了心搏骤停,从而 不必作CPR。
第一节
早期生存链:
概论
早期识 别求救
早期心 肺复苏
早期体 外除颤
早期高 级生命 支持
心肺脑复苏试题及答案
课后题目1.关于胸外心脏按压术,哪项是错误的()A 下压比向上放松的时间长一倍 B按压部位在胸骨下半部C 按压部位的定位先确定胸骨下切迹D 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E 按压与放松时,重叠的掌根不能离开胸骨定位点2.关于成人胸外按压术,哪项是错误的()A 单人复苏30∶2B 双人复苏引30∶2C 按压深度成人为5~6cm D按压应平稳不能间断E 按压部位在胸骨下部3.判断病人有无心搏骤停,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同时触摸双侧颈动脉B 颈动脉触摸时,不要用力过大C 检查时间不得短于10s D不能触摸股动脉E 颈动脉搏动点在胸锁乳突肌外缘4.现场简单有效的人工通气方法为()A 放置口咽通气道B 简易呼吸器呼吸C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D机械通气E 腹部按压通气5实施人工通气的前提条件是()A 清除口内分泌物B 托起下颌C 畅通气道 D捏住病人鼻孔E 施救者肺活量要足够大6简易人工呼吸器1次可挤压入肺的空气量为()A 100~200mLB 300~ 400mLC 500~1000mLD 1200~1500mLE 1800~2000ml7.心肺复苏效果判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神志复苏时无眼球活动 B面色、口唇及皮肤颜色逐渐转为红润C 颈动脉搏动恢复 D瞳孔由散大逐渐缩小,对光反射存在E 病人可能会出现躁动和挣扎现象8.心肺复苏时用于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药物为()A乳酸钠 B氯化钙 C 碳酸氢钠 D 平衡盐溶液 E 生理盐水9用于心肺复苏的药物中,目前首选的仍然是()A 肾上腺素B 利多卡因C 阿托品 D碳酸氢钠 E 苯妥英钠10.心搏骤停时心电图最常见的类型为()A 心房颤动B 心室停博C 无脉性电活动D 心室颤动E 室性期前收缩11.心肺复苏给药的途径首选()A 骨内给药B 肌肉给药C 静脉给药 D心内注射 E 气管内给药12.心肺复苏时进一步生命支持的常用方法有()A 建立静脉通道 B复苏药物的合理应用 C建立人工气道D吸氧 E 以上全部13.脑复苏时,防治脑缺氧引起脑水肿最重要的措施为()A 纠正酸中毒B 头部降温与脱水疗法C 吸入纯氧D输入全血 E 输入高渗溶液14.造成成人心搏骤停的心源性因素中,主要是()A 冠心病 B.病毒性心肌炎 C 心肌病 D 风心病 E.主动脉疾病15.心搏骤停缺氧时,首先受到损害的是()A 心脏 B.肺脏 C 肾脏 D肝脏 E 脑组织16.低温是降低大脑代谢的有效方法,脑复苏时,要求维持肛温在()A 36~34℃B 36 ~32℃C 32~30℃D 30~28℃E 28~ 26℃17.在成人心肿复苏中,潮气量大小为()A 500 ~600mlB 600~700mlC 400~500mlD 800~1000ml A2型题18.患儿,6岁。
心肺脑复苏
心肺复苏的概念
心跳、呼吸骤停发生时,以迅速有效 的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方法,重建呼吸循 环,称为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最终目的是恢复患者的社
会行为能力即脑的功能,心肺复苏的重点 是维持脑组织的灌注,一开始就应积极防 治脑细胞损伤。因此70年代开始把心肺复 苏发展为心肺脑复苏。
《2010 复苏及急救指南》更改背 景
❖ 至少为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胸外按压。 ❖ 若有能力进行人工呼吸,应按照 30 :2 比率
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
C-A-B 理由
❖ 心脏骤停最高存活率为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 而且初始心律是心室颤动 或无脉性室性心动 过速 。
❖ 在这些患者中,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是 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
理由:
❖ 单纯胸外按压对于未经培训者更易实施,且 更便于调度员电话指导。
保持病人仰卧位,背靠平整坚硬物体
•复苏步骤
(二)、复苏步骤
一期:基础生命支持。即初期复苏
❖ 目标:迅速恢复脑、心脏等重要脏器氧供 ❖ 措施: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 ❖ 关键:4分钟以内开始
2010指南继续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
1、按压与通气方式变化
❖ 按压速率≥100 次/分(不再是“≈ 100 次”) ❖ 按压幅度成人≥5 cm;婴儿和儿童≥胸部前
结 侧滑至颈动脉, ❖ 同时观察循环征象。
检查呼吸 将脸颊靠近伤者口鼻,距离 大约3厘米:
x 观察:胸腹起伏
聆听:呼吸声 感觉:呼吸气流
禁忌:
❖ 等待所有征象 ❖ 反复听诊心音 ❖ 等待血压检测 ❖ 等待心电图证明
三. 复 苏 的 实 施
(一)复苏原则
心肺脑复苏中一系列因素的实现构成存活 链:
步骤:
心肺脑复苏讲课件
心肺脑复苏讲课件
高级ABCD流程 主要内容:进一步的评估和积极治疗
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每3-5分钟重复1次 或
血管加压素40U静脉注射,单剂量,仅用1次
恢复除颤尝试 (1x360J 在30-60秒内进行)
2、体位: 去枕平卧,将病人安置在平硬的地面上或硬板
床。
心肺脑复苏讲课件
CPR 操作方法
3、畅通呼吸道: 仰头举颏法 仰头抬颈法 抬举下颌法
4、呼吸: 口对口呼吸 口对鼻呼吸 气囊面罩装置 使用气囊面罩可提供正压通
气,一般球囊充气容量约为1000 m1。
心肺脑复苏讲课件
4.人工呼吸的具体操作
①患者平躺仰卧,保持呼吸道通畅
心肺脑复苏讲课件
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
2. 心泵机制 胸腔按压时,心内血液被排出,流
向动脉,按压松弛时,心脏恢复原状,静 脉血被动吸回心脏,在实验中发现:在按 压时,二尖瓣和三尖瓣闭合,主动脉瓣开 放,放松时二尖瓣和三尖瓣开放,主动脉 闭合。
心肺脑复苏讲课件
胸外心脏按压常见的错误
(1)按压除掌根部贴近胸骨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 易引起肋骨骨折。 (2)定位不当;若按压部外偏下,易使剑突受压折 断而至肝破裂。 (3)按压用力不垂直,尤其是摇摆式按压不仅无效, 更易出现肋软骨骨折等严重并发症。 (4)按压时,抢救者肘部弯曲用力不当,致使按压 深度不够。 (5)放松时如手掌根离开胸骨定位点未能充分松驰, 胸部仍承受足够的压力,致使血液难以回到心脏。
心肺脑复苏讲课件
心肺脑复苏
高级生命支持阶段(ALS期) (DEF)
心肺脑复苏 (2)练习题
心肺脑复苏一、A11、心脏骤停后最容易发生的继发性病理变化是A、肺水肿B、急性肾衰竭C、急性肝坏死D、脑缺氧和脑水肿E、心肌缺氧性损伤2、心脏、呼吸骤停病人复苏后医嘱使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将该液体滴注完毕最多需要A、5分钟B、5~10分钟C、10~15分钟D、15~30分钟E、60分钟3、脑复苏中首选的脱水剂为A、25%葡萄糖液B、50%葡萄糖液C、20%甘露醇D、速尿E、尿素4、病人呼吸骤停后,最简单且有效的建立人工呼吸的方法是A、麻醉机B、人工呼吸机C、气管插管呼吸D、简易气囊呼吸器E、口对口人工呼吸5、复苏药物的最主要的给药途径是A、静脉注射B、肌内注射C、心内注射D、皮下注射E、气管内给药6、两人协同进行心肺复苏时,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比例为A、1:5B、1:15C、2:5D、2:15E、2:307、为成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应使胸骨下陷A、1~2cmB、3cmC、3~4cmD、5cmE、6cm8、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时,脑复苏的主要措施是A、镇静、解痉B、解痉、脱水C、脱水、降温D、降温、强心E、强心、镇静9、判断口对口人工呼吸是否有效的依据是A、口唇发绀是否改善B、瞳孔是否缩小C、吹气时阻力大小D、胸廓是否升起E、有无心跳10、单人和双人进行心脏复苏时,其心脏按压次数与人工呼吸次数的比分别为A、15:2,5:1B、15:2,15:2C、5:1,5:1D、5:1,15:2E、30:2,30:211、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操作哪项不正确A、按压部位在胸骨下段B、双手相叠挤压C、每次按压胸骨下陷至少5cmD、每分至少100次E、与人工呼吸配合的比率为2:112、BLE又称初期生命急救或现场急救不包括A、判断心跳、呼吸骤停B、开放气道C、人工通气D、胸外心脏按压E、注射肾上腺素13、判断口对口人工呼吸效果正确的依据是A、口唇红润B、胸廓起伏C、自主呼吸恢复D、大动脉出现搏动E、散大的瞳孔缩小14、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操作错误的是A、病人仰卧,头部后仰B、以左手将其下颌托起,防止舌根后坠C、以右手捏住其鼻子,以免气体从鼻孔漏出D、首次连续吹气3次E、吹气要见胸廓有明显起伏才有效15、电复律治疗房颤,术后护理不恰当的是A、持续24小时心电监护B、按时服用抗心律失常药C、常规低流量吸氧D、禁食至清醒后2小时E、术后应立即下床活动16、心肺脑复苏时,应用20%甘露醇的主要作用是A、防治脑水肿B、防治肺水肿C、防止失钠D、防止心衰E、防止肾衰17、正确的胸外心脏按压,是使胸骨下段下移A、1~2cmB、3~4cmC、5~6cmD、7~8cmE、9~10cm18、复苏时,应用肾上腺素,其作用不包括A、增强心脏自律性B、增加心脏收缩力C、可使细颤变粗颤D、纠正酸中毒E、增加心率二、A21、患者女,40岁。
心肺脑复苏术(CPCR)
(7) 有效标志:①扪及大动脉搏动。
②肱动脉收缩压≥60mmHg。
(3) 激素的应用:有稳定细胞溶酶体,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维护血脑屏障的完成,减少脑脊液的形成,增强利尿作用等功能,因而能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常用地塞米松在第1-4天、30-40mg/d第5-7天渐减量。
(4) 止痉:脑损伤者常有躁动,可增加氧耗量,影响呼吸功能及降温效果。常用安定10-30mg。
(3) 脑功能监测
① 自主呼吸开始出现的时间:如在20分钟内恢复不超过40分钟,预后较好。
② 脑干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在12min内恢复,咳嗽吞咽反射在23min内恢复,则脑功能恢复良好。
③ 意识变化:如昏迷小于3天预后佳。
(4) 肾功能监测
① 方法:通过留置导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
② 监测:如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可试用20%甘露醇125ml快速静滴,若用药后1小时尿量仍在30ml以下可用40-200mg静注。若尿量仍未增加则提示急性肾功能衰竭。
三持续生命支持
(一) G估价:对病情及治疗效果加以判断。复苏成功与否取决于复苏的程度,系心脏功能状态,心跳停止的时间和始终如一的抢救意志。
(二) H智能:即维持脑功能,进行心肺复苏的根本目的在于脑复苏,仅有心跳和呼吸而、积极地进行脑复苏,是整个复苏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脑复苏的主要措施有:
① 肾上腺素:通过兴奋β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增快,心排血量增快,并可调节冠状血流,故在心肺复苏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主张,早期大剂量连续使用。
现场心、肺、脑复苏措施
现场心,肺、脑复苏措施
施工现场出现电击、严重创伤、中暑、中毒等易引起心跳骤停的情况,及早抢救,对伤者复苏有重大意义。
1、判断心跳骤停症状
1)颈动脉搏动消失
2)意识丧失,呼之不应
2、现场心肺复苏
1)呼救:一旦判断病人昏迷,就要呼救,他人协组打急救电话或叫救护车,本人就地抢救。
2)病人体位仰卧在硬地板或硬板床上。
3、心肺复苏法
1)打开气道,使病人颈部上抬使头后仰,保证呼吸道通畅;
2)人工呼吸,口对口吹气,每次800-1000m(注意胸部是否起落,每次吹12・16次;
4、心外按摩,建立人工循环
用拳击心前区,拳距前胸20-30cm,向前胸猛击两下,有时即可恢复心跳。
5.胸外挤压
部位:胸骨中下1/3交接处,下压深度3-5cm,频率80-100/分。
双人操作:吹气与按压比为1:5,每4-5分钟检查一次颈动脉搏动及
自主呼吸是否恢复。
单人操作:每次按压15次,吹气2次,每4-5分钟检查一次颈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是否恢复。
1)按压必须平稳,有规律进行,不能中断;
2)平常不能离开胸膛,不能猛压猛松,以免改变按压位置,或引起肋骨骨折;
3)双肩应压胸前正上方,平臂要与胸垂直,按压时身体不要前后摇摆;。
心肺脑复苏 (2)
• The optimal technique for controlling the airway and ventilating the lungs during CPR • Efficient ventilation and protect the airway from aspiration.
• 无效的心输出量
• 四种形式:
– (1).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
– (2).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 – (3). Asystole – (4). Electromechanical dissociation EMD
• 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 PEA
心肺脑复苏
《外科学》第八章 -第四节
概 述:
• 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 CPR 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所采用的抢救措施,即以人工 呼吸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挤压形成暂时人工循环并 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 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除颤方法
• Early ECG monitor to discover VF • Precordial thump 心前区重击 • The first set of three sequence DC shocks:
– 1. 200 J
• minimal myocardial damage, adequate to achieve success in most recoverable situations; decreases the thoracic impedance, thus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energy from the second DC shock.
《心肺脑复苏》(第二版)即将出版
燥 ,术 中未 能安静 配合 ;面颈部 明显 肿胀 亦增 加 了 固定穿 刺针 于 气管 内的 难 度 。因 此 时 软组 织 肿 胀 , 故 导 人导丝 及扩 张钳 时阻 力不 大 ,且 肉眼下 不易察 觉 它们 在皮 下 组织 中 ,因此 操 作 中 未 能 及 时发 现 。 例 2中 ,由于伤 后 3h就 进行 P T D ,此 时面 颈 部未
参 考 文 献
[ ]H i ah D ,Wacel J .Ihli n rs [ ] n m r 1 e c M mb ekr F naao iui J .A nE e e tn j e g
Me ,1 8 . 1 ( 2) : 1 1 —3 0. d 98 7 1 3612
[] M y nJ 2 ol A.S oeihltnadbr n r [ ] ugCi N r a m k na i n un iuy J .Sr l ot ao j n h
《 心肺 脑 复 苏 》 ( 二版 )即 将 出版 第
由王 一 镗 、沈 洪 教 授 主 编 的 《 肺 脑 复 苏 》 ( 二 版 ) 即 将 由上 海 科 技 出 版 社 出 版 。 心 第
这 是 一 部 全 面 介 绍 心 肺 脑 复 苏 的学 术 专 著 ,此 次 为第 二版 ,内 容 主 要 包 括 现 场 心 肺 复 苏 、脑 复 苏 、围 心 搏 骤 停 期 的各 种 处 置 和复 苏 过 程 的 多种 辅 助 措 施 ,融 合 《 脏 紧 急救 治 和心 肺 复苏 国 际 指 南 2o) 和 ( H 心 oo ( A心 脏 紧 急 救 治 和 心 肺 复 苏 指 A
楚 ,因此 手术 顺利 。 在选择 P T及 O D T两种气 切 方 式 时 ,笔 者认 为
外科学(第9版)第八章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
器和其他急救设备
2.对于专业救援人员,可以同时检查有无呼吸和大动脉(颈动脉)搏动,如果没有脉搏 或者在10秒内还不能判断是否有脉搏,均应视为已发生心脏骤停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
《外科学》第9版
第一部分基础生命支持
(二)尽早开始CPR
1.CPR是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启动EMSs的同时立即开始CPR
(1)阿托品 仅适用于治疗自主心律恢复后的心动过缓 (2)钙剂 仅在合并低钙血症、高血钾症、高镁血症和钙通道阻滞剂中毒时考虑使用
(3)碳酸氢钠
仅在事先已存在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或三环类抗抑郁药或巴比妥类药物过量 的情况下,可考虑给予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
《外科学》第9版
第二部分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4.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
ScvO2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有很好的相关性,是反映组织氧平衡的重要参数, ScvO2的正常值为70%~80% 在CPR过程中,如果不能使ScvO2达到40%,即使可以间断测到血压,复苏成功率也很低; 如果ScvO2>40%,则有自主循环恢复的可能;当ScvO2大于72%时,自主循环可能已经恢复
2.抗心律失常药
用于对除颤、CPR和缩血管药物无反应的心室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病人 (1)胺碘酮(amiodarone) 对室上性的和室性心律失常都有效 CPR时作为首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推荐首剂300mg静脉推注,必要时重复注射150mg,一天总量不超过2g
(2)利多卡因(lidocaine) 适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对室上性心律失常一般无效 在胺碘酮无法及时获取的情况下可以尝试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1.5mg/kg,5~10分钟
详细讲解心肺复苏过程及原理
第一节一、概念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eal resuscitation=CPCR二、胸外按压产生血液泵出的机制1、心泵机制,胸部按压时候通过胸骨和肋骨直接传到心脏2、胸腔内压力变化,促进血液流动3、腹泵机制,在胸外按压加用腹部按压,可以促进动脉血打入周围动脉,也可促使静脉血回流到心脏三、心脏骤停在缺乏抢救情况下的后果1、10s后意识出现障碍2、30s后全身抽搐3、60s后自主呼吸停止4、3min后出现脑水肿(所以早期尽快降低颅内压)5、6min后出现脑细胞死亡6、8min后进入脑死亡状态第二节基础生命支持一、心肺脑复苏的顺序1、如果是继发性心脏骤停(窒息,缺氧),顺序是A(airway)-B(breathing)-C(circulation)2、如果不是因为缺氧导致的心脏骤停,顺序是C (circulation)-A(airway)-B(breathing)【理论】可以使用C-A-B这个顺序的理论基础是:正常时脑组织含有足够的氧气,大脑可以耐受严重低氧(低氧饱和度)30s,而对于缺血耐受没有缺氧耐受力强二、ABC的具体方法(一)A(airway)1、仰头举颏法是一般常用方法,也是打开气道的基本方法2、如果口腔内有异物阻塞可以用手挖出,然后再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3、如果气管有异物阻塞用Heimlich手法排除异物,患者站位、坐位、卧位都可以使用,方法要领是快速,反复冲击4、如果溺水患者溺水时候,其实肺里面并未吸入大量水分,大部分在胃里面导致胃扩张,可以将患者放在自己的膝盖上,用膝盖顶住患者的胃部,用力挤压背部排除胃里面的水,一定要俯卧位,因为这样可以避免误吸(二)B(breathing)1、口对口要求每次吹起1s以上,要有腹部起伏,频率为8-10次/min,潮气量为700-1000ml,口对口人工呼吸非常有效,可以使氧分压达到80mmHg2、口对鼻如果患者张口受限,可以使用口对鼻,但是效果没有口对口好3、口对口鼻用于小孩【研究1】研究发现在CPCR过程中传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的概率很低【研究2】研究发现如果不能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仅仅是胸外按压与有人工呼吸的胸外按压相比,在院内、院外抢救的生存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三)C(circulation)胸外按压和胸腹按压1、按压位置一共有三种定位方法(1)连个乳头连线(2)剑突上两个横直(3)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2、按压深度4-5cm3、频率100次以上/min4、与呼吸配合频率30:2【研究】研究发现如果正确的胸外按压,只能是收缩压力在60-80mmHg,舒张压在20mmHg,不能完全满足心脑血流灌注,所以在缺乏除颤设备时候,胸外按压是不能维持患者生命的,如果没有电除颤,仅仅是胸外按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生存率极低5、胸腹按压胸腹按压更加有利于血液的循环,增加抢救成功概率第三节、高级生命支持目的在于恢复心脏,恢复正常血压一、电除颤1、时间这个是抢救的重点,尽早得到除颤设备进行除颤,在发生心脏骤停后立即进行除颤的成功率是90%,随时间的推移成功率下降,每分钟下降10%2、适应症无脉性室速、室扑、室颤3、除颤顺序开机-调节除颤能量,同时涂抹导电液和选择paddle导联-清场-除颤4、能量的选择(1)成人第一次200J;第二次200-300J(2)儿童2J/kg【研究】研究发现175J和320J具有同样的除颤成功率,所以定第一次除颤能量为200J,而第一次除颤后,胸部电阻会下降,所以第二次除颤还是可以选择200J5、除颤电极板位置二、气管插管见气管插管篇三、药物给予(一)给药途径1、静脉给药最好是肘前静脉或是颈外静脉或是锁骨下静脉【研究】研究发现,肘前静脉可以快速的进入循环,而且血药浓度要高,如果要选择中心静脉给药,股静脉没有颈外静脉或是锁骨下静脉好,因为CPCR时候,膈肌以下静脉回流减少2、气管内给药如果不能建立静脉通道,可以选择气管内给药,给药的剂量为静脉给药的2倍,需要用10ml的生理盐水或是蒸馏水稀释,蒸馏水更容易吸收但是对于呼吸影响更大(二)药物种类1、升压药物(1)名称肾上腺素,为CPCR的首选药物(2)作用收缩外周动脉,增加血压,增加冠脉供血(3)剂量和时间一般是3-5min给一次,一次为1mg静脉注射【研究】研究发现成功的除颤需要的最低冠脉灌注压为15mmHg,心肌血流量为15-20/min·100g,而单纯的胸外按压达不到要求的,所以在除颤前最好使用一次肾上腺素2、纠正心率失常药物,心脏骤停使用药物(1)名称最佳药物为胺碘酮【研究】研究发现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相对于利多卡因,胺碘酮更加有利,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别(2)使用时机除颤后和肾上腺素使用后顽固性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3)剂量首次为5mg/kg静脉注射,然后使用静脉泵5ug/kg·min,如果是50kg成人,150mg胺碘酮+50mlNS,5ml/h泵入【研究】发现没有证据证明利多卡因可以用于心脏骤停,但是利多卡因可以用于各种室性心率失常,可以增加室颤阈值,可以降低除颤阈值,使用剂量为1mg/kg静脉注射,然后利多卡因1-4mg/min,也就是5支利多卡因,25ml=500mg,3-12ml/h或是20-50ug/(kg·min)泵入,如果是50kg的成人,就是mg利多卡因+50mlNS,2-5ml/h3、稳定心脏稳定性补钾补镁4、纠正酸中毒(1)药物名称碳酸氢钠(2)一般不推荐使用因为碳酸氢钠会导致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加出现反常性细胞内酸中毒(3)适应症1)PH小于7.22)碳酸氢根小于15mmol/L四、除颤成功后处理心脏骤停复跳成功后非常容易再次骤停,需要维持血压,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1、使用多巴胺维持血压2、使用胺碘酮(150mg+50ml盐水5ml/h)和利多卡因(5支,3ml/h)静脉泵入防止再次室颤3、如果复跳后出现心动过缓,可以使用阿托品1mg静脉注射,3-5min可以再次使用一次,最大总剂量为3mg,也可以使用异丙肾上腺素4、呼吸机辅助呼吸时候,可以调节过度通气,这样可以降低颅内压5、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1)冰帽降温,使鼻温下降到33-34度(2)待四肢协调动作和听觉恢复后再复温,在32度以上不会影响患者的神志恢复(3)地塞米松首次1mg/kg,然后0.2mg/kg,Q6静脉注射,时间不超过4天,在使用激素时候需要使用PPI,防止发生应激性溃疡(4)呋塞米20-40mg(5)20%甘露醇1-2g/kg,一天2-4次(6)使用钙通道拮抗剂,抑制血管痉挛,如硝苯地平第四节复苏的结局和停止抢救1、好的结局复苏的顺序是:心跳恢复1小时内出现呼吸--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痛觉反射--四肢活动--视力恢复,当然临床上常常出现突然清醒2、坏的结局药物、除颤、胸外按压等全部使用后还是无心跳30min,可以放弃抢救了第五节抢救的顺序发现患者没有知觉或是晕倒后立即触摸大动脉(下颌角下方或是喉结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听呼吸,如果发现没有呼吸脉搏立即开始胸外按压,同时通知护士准备7.5号气管插管,除颤仪,一支肾上腺素,50mg利多卡因(1mg/kg),一支半的胺碘酮(5mg/kg)+葡萄糖注射液,并抽血检查(BNP、心梗指标、电解质、血气分析),准备冰帽。
心肺脑复苏
包括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和早期电除颤等基本抢救 技术和方法,其归纳为初级A、B、C、D BLS包含生存链“早期识别、求救;早期CPR; 早期电除颤和早期高级生命支持”中的前三个环节
C(circulation) 胸外按压 A(airway) 开放气道 B(breathing) 人工呼吸 D(defibrillation) 电除颤
第二章
心肺脑复苏
脑复苏(cerebral resuscitation) 是指以减轻心脏骤停后全脑缺血损伤,保护神 经功能为目标的救治措施
(一)脑完全性缺血缺氧 的病理生理
1 2 脑水肿 细胞性水肿 血管源性水肿 3 神经细胞损伤 能量代谢障碍
脑血流及
代谢异常
临床特点及诊断
1 发生心脏 停搏即表 现意识丧 失
(四) 维持呼吸功能 (五) 防止肾衰竭
(六) 控制抽搐 (七) 其他治疗
第三节 复苏后病人的监护
第二章
心肺脑复苏
一、密切观察病人病情
脑缺血、缺氧表现: 定向障碍、表情淡漠、嗜睡或发绀 休克表现: 出汗或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四肢厥冷 呼吸衰竭表现: 呼吸困难、鼻翼煽动呼吸形式明显不正常 病情好转: 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角膜、吞咽、咳嗽反射恢复
冬眠药物:冬眠Ⅰ号、 Ⅳ号 脱水剂:甘露醇、速尿 激素的应用:地米、氢化可的 松 巴比妥类药 促脑代谢药:ATP、辅酶A 高压氧疗
(三)维持循环功能 复苏后低血压原因 心肺复苏过程中并发症未能纠正 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心肌收缩无力和心律失常
二、脑缺氧监护
神志
瞳孔
维持酸碱平衡
电解质
酸碱度
渗透压
监测
血糖
心肺脑复苏基本原则
心肺脑复苏基本原则心肺脑复苏包括基础生命支持(BLS)、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延续生命支持(PLS)一、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1、意识突然丧失;2、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3、呼吸停止;4瞳孔散大和皮肤黏膜发绀;5、心电图多示室颤、心室停搏。
二、心肺脑复苏第一阶段BLS(Basic life support)判断呼吸心脏骤停后,使患者仰卧于坚实的平面上,或者其身下垫硬板,头部不得高于胸部,如患者呈俯卧位,则应将患者的头部、肩部和躯干作为一个整体同步翻转成仰卧位,双臂应置于躯干两侧。
基础生命支持包括“ABC”三步急救措施。
A)保持气道通畅(Airway)仰头抬颌法如口中有呕吐物或异物应予以清除,必要时用电子吸引器清除咽喉部分泌物。
义齿松动应取下。
术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向后仰,同时另一手食指和中指抬起下颌,使下颌尖、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呈垂直状态,以通畅气道。
使用人工口咽,或鼻咽通气道。
B)人工呼吸(breathing)1、口对口呼吸法此法是供氧的快速有效途径,保持气道通畅体位后立即口对口吹气,用置于患者前额的手的食指和拇指捏闭患者的鼻孔,用另一手保持使气道畅通的下颌和头向后倾斜,深吸一大口气后,用口唇封闭患者口唇四周,用力向患者口内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2秒以上,吹气时注意患者胸部膨起2、口对鼻吹气口对口吹气有困难或不成功时可用口对鼻呼吸法。
术者一手按患者前额使头后仰,另一手向前抬起下颌,并封闭其上下唇,深吸一口气后,以口唇封住患者鼻孔,用力向鼻腔内吹气至胸部膨起,然后离开鼻孔让患者被动呼气。
若鼻孔有阻塞时,应间断地将口打开或分开上下唇,以便从口被动呼气。
C)人工循环术(circulation)建立人工循环,最常用和方便有效的方法是胸外心脏按压(ECC)1、拳击复律当心脏骤停后,术者立即握拳从20-25㎝高处垂直向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迅速扣击1-2次。
(不能用于室速且有脉搏者)。
心肺脑复苏(CPCR)
心肺脑复苏(CPCR)【适应证】因心脏疾病、脑卒中、颅脑外伤、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过敏反应、药物中毒、气道异物、喉头水肿、窒息、心血管介入性操作、手术及麻醉意外、溺水、电击等引起的心脏骤停与呼吸停止。
心脏骤停的心电图可表现为心室颤动、“电机械分离”或心室停顿,此时心脏虽然丧失了泵血功能,但并非心电和心脏活动完全停止。
【诊断注意点】1.具有上述可引起心脏骤停和呼吸停止的原发疾病病史。
询间病史时应简明扼要,切忌因详细了解病史而贻误抢救时机.2.症状和体征依次表现为:①心音消失;②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③意识突然丧失或伴全身短阵抽搐;④叹息样呼吸,呼吸间断,随后呼吸停止,⑤心脏停搏30~60s后出现瞳孔散大。
强调突然意识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即可诊断为心脏骤停。
3.气道异物、喉头水肿、溺水、窒息、脑卒中、脑外伤和药物中毒等可先发生呼吸停止,因气体交换中断,心肌和全身严重缺氧而导致心脏骤停。
【复苏方法与步骤】1.第一期复苏(人工有效循环的建立)(1)人工胸外按压:参见本篇胸外心脏按压术。
(2)畅通气道:通常将手置于患者前额部加压使头后仰,便可使下颌前移而使舌根离开咽喉后壁,气道便可畅通,或用一手抬举后颈部,另一手指将下颌推向前上方,注意避免软组织压迫气道。
(3)人工呼吸:对自主呼吸已经停止者,应迅速作人工呼吸,以口对口呼吸效果最好(参见本篇人工呼吸术)。
2.第二期复苏(维持生命活动、恢复自主心搏)(1)进一步维持有效换气和循环:条件允许时应尽早给纯氧并加强通气,可用面罩或气管插管法,后者效果好且便于吸痰,并能防止胃胀气和胃内容物返流入肺。
插管时间一般在30s内完成.在给予面罩或气管插管后,给予人工球囊挤压或用人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在维持有效换气的同时应坚持人工胸外按压,尚可酌情使用人工胸外按压器、主动加压一减压胸外按压器或开胸心脏按压。
抬高下肢和腹部加压以增加回心血量,提高复苏成功率。
(2)建立静脉通道和应用碱性药物:按常规方法行静脉穿刺,或作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扩张后插管,固定后连接输液管道,各种复苏抢救药物均可从该通道直接滴注或推注。
CPR
(2)体内起搏:临时心脏起搏与永久心脏起搏
38
五、操作步骤
(一)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
• 自动体外除颤(AED)在心脏骤停中的应用
– AED通过两个置于胸部的电极片,自动感 知心脏节律,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电击除颤, 并提示救助者何时按电击钮行电除颤。 – 时效性好,只要有人发生心脏骤停,无需1 分钟除颤器可随时随地投入救生。
– 2、按压部位:胸骨下段
26
五、操作步骤
——胸外心脏挤压:定位
27
五、操作步骤
——胸外心脏挤压
28
五、操作步骤
——胸外心脏挤压
不 下注 离 压意 开 4 : 胸 凭 廓 5 自 。 身 。重 放量 松垂 后直 手下 压 , ~ CM
29
五、操作步骤
——胸外心脏挤压
3、按压方法 仰卧,背垫木板,按压期/非按压期(1:1)
4
一、概
述
(二)现代CPR方法的发展历程
– 在1950~1960年代期间逐步形成 。
– 1956年首次记载除颤器的应用 。 – 1960年,Kouwenhoven公布胸外按压 对恢复心脏骤停者的循环是有效的方法。 – 美国心脏协会1974年开始制定心肺复苏 指南,分别于1980、1986 和1992年多 次修订再版。 – 新指南于2000年2月由AHA召开的国际 指南2000会议制定了世界性应用范围。
15
五、操作步骤
——呼 救
• 一旦确定病人意识丧失,应立即呼救,
• 招呼最近的响应者。
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放电时电流正好与R波同步,即电流刺激落在心室肌的绝对不应 期,从而避免在心室的易损期放电导致室速或室颤
(二)电击除颤
八版内科学
(二)电击除颤
(二)电击除颤
(二)电击除颤
(二)电击除颤
2.除颤步骤
①选择非同步档,单向波除颤仪能量选择360J,双向波能量选 择120 - 200J ②在两个电极板上涂导电膏 ③按下充电电钮,完成充电 ④右侧电极置于胸骨右缘锁骨下方,左侧电极置于左乳头外 侧腋中线上(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应<10cm) ⑤将电极板紧压患者胸部皮肤,用两拇指分别同时按压放电 电钮进行电击
(二)电击除颤
1.除颤原理
以一定能量电流瞬间通过心肌,使绝大部 分心肌细胞同时发生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 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 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
(二)电击除颤
直流电非同步电除颤
用于室颤,这时已无心动周期,也无QRS波,更无从避开心室易损 期,应即刻于任何时候放电
而依赖眼睛交流,如闭锁综合征
4级:昏迷及植物状态:
无知觉,对环境无意识,无认知力,不存在与周边环境的语言或心理 的相互作用
5级:死亡:
确认的脑死亡或传统标准认定的死亡
脑死亡:定义是全脑(包括脑干)功能不可逆性丧失的状态。 其诊断包括4个方面 ①先决条件:昏迷原因明确、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②临床判定:深昏迷、脑干反射全部消失和无自主呼吸 ③确认试验:脑电图呈静息、经颅多普勒超声无脑血流灌注或体感诱发 电位P36以上波形消失,其中至少一项阳性④观察时间:首次判定后,12 小时复查无变化,方可判定
可选用苯二氮卓类、苯妥英、异丙酚或巴比妥类 近年较多用异丙酚持续静脉输注 不主张常规使用肌肉松弛剂
(五)血糖控制
复苏后高血糖与不良的神经学预后之间有强烈相关性,尚不 能肯定血糖控制在何种目标水平最恰当
复苏后的昏迷患者存在发生低血糖后不容易被及时发现的风 险。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8-10mmol/L水平是比较合理的
脑复苏的转归(结局)
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表现评分(CPC):
1级:脑功能完好 2级:中度脑功能残障 3级:严重脑功能残障 4级:昏迷及植物状态 5级:死亡(脑死亡)
脑复苏的转归(结局)
3级:严重脑功能残障:
清醒,但需依赖他人的日常帮助,保留有限的认知力 脑功能障碍的表现各异:或可以行动、严重记忆紊乱或痴呆,或瘫痪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1.发现病人倒地,确认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以免影响救治。 2.判断病人意识,(注意做到轻拍重唤!)如无反应,立即呼救
并请求他人拨打电话,与急救医疗救护系统联系。如现场只有 一个抢救者,则先进行1分钟的现场心肺复苏后,再联系求救。 3.立即将病人置于复苏体位(平卧位),触摸颈动脉,未触及立 即施行胸外心脏按压! 4.按压30次后立即开放气道,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比例为2:30。 单纯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每分钟频率至少为100次。 有条件要及早实施体外除颤。
5.碳酸氢钠
最适宜的剂量:应根据血气分析,依代谢性酸中毒 的严重程度而决定 一般首剂为1mmol/kg静脉推注(5%碳酸氢钠1.0ml含 碱量为 0.6mmol)。随后依需要每隔15min重复首次 剂量的一半
“宁酸勿碱”尽量保证充分通气和有效胸部按压, 而 不要过早、过多地使用碳酸氢钠。 CPR 10分钟内不给碳酸氢钠
(三)开放静脉通路
优点:技术简单、并发症少
、不中断心肺复苏
静
肘前静脉
外周静脉
颈外静脉
缺点:药物到达中心循环的 时间长 注意:
注射药物后立即推注20ml生
脉
理盐水,并抬高肢体10~20
通
秒钟
颈内静脉
路
中心静脉 锁骨下静脉
优点:血浆药物峰浓度高, 循环时间短
缺点:需中断CPR,并发症多
股静脉
(四)使用复苏药物
(一)呼吸管理
(一)呼吸管理
(一)呼吸管理
(一)呼吸管理
4.插入气管导管
操作者用右手将气管导管沿着喉镜气管槽插入口腔,并对准声门 位置送入气管内,待导管通过声门裂约1cm后,嘱助手拨出管芯再将 导管顺势插入气管,不允许带着管芯插到位。插管深度以气管套囊 完全通过声门裂为准。初步调整好插管深度后(女性21-22cm,男性 22-23cm),先放入牙垫再退出喉镜,顺序不能颠倒。助手往套囊内 充气5ml左右,具体充气量可观察小气囊的张力。
(二)电击除颤
所有人员不得接触病人、病床以及与病人相 连接的仪器设备以免触电。两个电极板之间要保 持干燥,距离大于10厘米。避免因导电糊或盐水 相连而造成短路。也应保持电极板把手的干燥, 不能被导电糊或盐水污染,以免伤及操作者
(二)电击除颤
3.除颤剂量(电击能量)
为什么应用双向波除颤?
(四)使用复苏药物
3.利多卡因
复苏指南推荐利多卡因作为无胺碘酮时的替代药物 用药方法:
初始剂量: 1-1.5mg/kg 静脉注射 5-10分钟后仍室颤,可0.5-0.75mg/kg重复给药 总共剂量:3mg/kg
(四)使用复苏药物
4.阿托品
不推荐对无脉性心电活动/心搏停止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四)使用复苏药物
(一)呼吸管理
(一)呼吸管理
(一)呼吸管理
5.确认导管位置
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请助手接简易呼吸器通气,在通气时观察 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双肺,以双肺呼吸音对称与否 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
(一)呼吸管理
6.气囊充气、固定导管
确定导管在气管内以后再进行固定,一般用两条胶布十字交叉,将 导管固定于病人面颊部。
(一)体温管理
复温
12~24小时后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每小时回升0.25~0.5℃为宜
避免复温过程中发生高热
(二)呼吸支持
基本目标:
保障充分的氧供 维持正常PaCO2水平
(三)循环支持
建议:
收缩压维持在90mmHg以上 平均动脉压不低于65mmHg
(四)控制抽搐/肌阵挛
复苏期间任何时候发生的抽搐/肌阵挛均应积极控制:
的风险便增加 应积极采用药物或主动性降温等方法,将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 对于复跳后血流动力学稳定、自发出现的轻度低温(>32℃),
也不必主动升温
(一)体温管理
2.治疗性轻度低温疗法 适应症
室颤性停跳、恢复自主循环后仍无意识的成人患者 非可电击性(PEA/心室停顿)停跳、复苏后仍昏迷的成人患
者,低温治疗也可能有益
(一)呼吸管理
插管前处理
物品准备:检查喉镜亮度及气管插管包,连接好吸引器 作好吸痰准备,听诊器。
(一)呼吸管理
(一)呼吸管理
1.摆放插管体位
评估病情:病人取仰卧位,用抬颏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
使头部充分后仰,以便口、咽、喉呈一条直线(颈椎伤患者除外)。
(一)呼吸管理
(一)呼吸管理
2.面罩加压给氧
复苏后处理
基本内容:以脑为导向的加强治疗 最终目标:恢复健康的大脑及其功能
1
体温管理
2
呼吸支持
3
循支持
4
控制抽搐/肌阵挛
5
血糖控制
(一)体温管理
两方面内容:
1.高热的控制 2.治疗性轻度低温疗法
(一)体温管理
1.高热的控制
复苏后72h内的体温升高均应进行积极治疗 研究表明,体温在37℃以上时,每升高1℃,不良神经学结局
高级生命支持(ALS)
1
呼吸管理
2
电击除颤
3
开放静脉通路
4
使用复苏药物
6
(一)呼吸管理
(一)呼吸管理
插管前处理
评估病情:对患者神志、心跳、呼吸进行初步评估, 判断是否需要行气管插管术。如需行气管插管术首先清除 口鼻分泌物,观察患者张口度、颈部活动度,是否有松动 义齿,如有必须取出。
(一)呼吸管理
与2005主要变化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min改为“至少100次/min”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
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 气 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无脉电活动( 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自主循环恢复 (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单向波初始及后续电击均采用360J,双向波初始电击使 用120-200J,其后选用相同或更大剂量。一次电击无效应继 续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5个周期的CPR后(约2分钟)再次 分析心律,必要时再次除颤
(二)电击除颤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
建议当院外心跳骤停事件被目击或者发生院内 心跳骤停事件时,假如在现场可以立刻获得AED或者 人工除颤器的话,急救人员应当立刻进行CPR(胸外 按压和人工呼吸)和尽早使用除颤器;当院外心跳 骤停事件发生时未被目击,尤其是快速反应时间超 过5分钟者,推荐先给予CPR然后再给予电击除颤
小结
关键是“早” 核 心:
复苏流程化 技术规范化 操作标准化
每当蒲公英盛开时,我的心就被美丽的蒲公英吸引住,没法控制自己。
与2005主要变化
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早期识别与呼叫; 2)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
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 的CPR 3)早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