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家长同志们:你们好!
我在六月份时为大家讲过一回课,今天再次与家长们见面感到很亲切。
今天讲座的主题是与大家谈谈怎样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今天讲座的主题是与大家谈谈怎样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关于这个问题,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很多,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性格发展得非常好。我在咨询的过程中也感觉到家长对于孩子性格的问题都很重视。但从我工作情况来讲也经常碰到一些孩子,在我接触孩子的过程中,也确实感觉到孩子之间存在很多差异。他们在对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表现都不同。
比如说对待周围的人,有的孩子就非常热情、大方,特别愿意与别人交往,而且在交往的过程中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周围的人,就是把愿望很好的表达出来;而有的孩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在交往过程中就表现得特别害羞,不愿意和别人说话,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表达出来。
在幼儿园里孩子对待劳动的态度也不一样。有些孩子特别愿意积极主动地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而且在劳动的过程中也是认真负责任的;可有的孩子却不是这样,在劳动过程中偷懒、也不太负责任。
对待玩具也不一样。有的孩子对待玩具就特别爱惜,知道怎样保护玩具,这样的孩子对玩具不只是单纯的摆弄,还要探索,争取去发现玩具新的玩法,对玩具越玩越有兴趣,玩法也就越来越多;而有的孩子对玩具好象就无所谓,态度漠然,更不要提去努力发挥其它玩法。
对于公共财物,孩子也是表现出种种态度。有的孩子非常爱护公家财物,用完后放回原处;有的孩子则不是这样。
对待集体活动也这样。有的孩子特别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如果活动没有参加上,他会感到非常惋惜,在集体活动中也是表现特别的积极主动;有的孩子则恰恰相反,对集体活动淡漠。
孩子对待自己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对待自己比较谦虚,做什么事都愿意一起商量征求别人的意见。但有的孩子不是这样,而是把自己的意向强加给别人,特别愿意让大家都听自己的。在幼儿园表现得尤其突出,有的小朋友特别愿意统治大家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小领袖,如果大家不听,他就会很不高兴;有的孩子就不是这样……
上面所提到的表现实际上都是性格的表现。性格是人们表现在外部形态上的稳定特征。幼儿园规程中提到:要从小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也就是说活泼开朗的性格要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
到底活泼开朗性格是什么样?活泼指什么?开朗指什么?
我们说活泼就是孩子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包括思维活跃,勇于探索,能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新知识,新信息。开朗是指有较强的适应性,对周围的事情能够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对人非常热情,而且乐于与别人交往。
活泼开朗性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同时反映德育成果的整体效应。幼年时期是培养孩子活泼开朗性格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说家长需要在孩子幼年时期努力培养孩子,使他朝气勃勃、具有积极的愉快情绪、能够主动与别人交往、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和材料,并且用自己选择的材料进行游戏、对周围事情有积极态度进取的精神、活泼大方而且不忸怩、能够在家人和老师的面前讲出自己的愿望和想法、遇事能听取成人的劝告。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呢?
1. 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2. 重视环境对性格形成的影响。
3. 要善于激发幼儿良好的情绪。
4. 根据孩子具体情况做工作,因人而异。
活泼开朗的性格与健康的体魄关系密切,精神饱满是健康体魄的体质基础。家长也会发现孩子在健康的时候情绪是非常好的,如果孩子生病了就会影响他的情绪和活动。要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首先要给孩子丰富的营养,同时要保证孩子睡眠;另外还要有一个合理的参照系数。
营养健康问题家长们可以容易得到相关资料。我在这里不再赘述,想从合理的制度及性格的影响上多说一点。
孩子生活的态度和方式是否系统化、正式化对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孩子一天的生活应该是有规律的,在生活中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如果对孩子有秩序规定的化,那么对孩子的影响就很大,可以促进他神经系统很好地发展。如果孩子能够按照时间去作息,这样便于孩子养成定性的习惯。养成了好的作息习惯,孩子就会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家长不用督促孩子了。
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缺乏主动性,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去做;或者表现为你为他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后他才肯做;或者表现出他不喜欢做这件事情。如果让孩子的生活长期系统化、定型化,按照一定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情,就会形成一个动性,而这种动性,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有了这种定性,孩子会习惯的做一些事情。不可能产生任性或者提出这样那样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平时很好,做什么事情都按照规律去做,可是怎么得了一场病以后就全变了?
归根究底,孩子的情绪受健康情况的影响。生病意味着要打破原来的生活规律,也就是说他的系统化受到了影响,所形成的动性受到了破坏,这样孩子对做事情就产生了一种超越限度的想法和做法。
孩子生病了就要特殊照顾。孩子就想在这时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家长也认为既然孩子生病了,那就迁就他一些吧。孩子在生病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就产生了退步。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另外一种定性,即便孩子病好了,也会认为:“我要得到什么就应该得到什么,如果得不到我就哭闹,装病。”这样孩子就形成了另一种定性。
好了以后,孩子还想得到他病以前没有得到的东西。如果孩子得不到,他的性格自然就产生一些变化。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不难,只要合理地要求家长满足他,不合理的要求家长坚决不满足他,就可以使他性格慢慢转变过来。
第二点,培养孩子良好性格要重视环境对性格的影响。
儿童的性格形成是在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交替形成的。一个合理的教育可以使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是很重要的。
孩子年龄小,性格还没有定型,在这个时候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住房条件、家庭条件、孩子用具、人际关系、周围环境等等)。如果说在孩子没有定型的过程中我们注意了发挥环境对孩子的作用,就能使孩子性格的萌芽朝好的方向发展。科学研究说明,最初形成的性格倾向至关重要。最初形成的性格倾向如果要有一个好的环境,并且能很好地往下发展,就能够定性,为他以后的性格形成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反,如果环境方面不够好,那么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则起到消极的作用。我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