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财政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合集下载

县级政府财力困境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县级政府财力困境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前言县级政府作为地方政府的基层组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县级政府的财力状况有待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县级政府财力困境成因的分析,探讨对策研究,以期能对解决财力困境问题起到一定的帮助。

财力困境的成因一、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合理中央与地方在财政事务方面的关系是匹配协作,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就是体现这种关系的要素之一。

但在实际情况中,这个制度的调整并没有完善,地方政府的财力得不到有效保障。

转移支付制度有许多缺点。

首先,中央财政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少而不多,地方政府难以承担多项公共服务的开支。

其次,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范畴过于狭小,不能充分覆盖地方政府的开支范畴。

最后,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机构缺乏监管,资金流向不能得到妥善的监督,也导致各类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二、经济结构单一化某些地方的经济结构缺乏多元化,只有少数产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这种情况下,当这些产业出现问题时,地方政府就可能面临巨大的财力压力。

举个例子,某县区的GDP主要是通过卖出某一种独特的产品来维持的。

但是,随着这个产品的市场份额下降,县区的税收也随之减少了。

这就导致了政府的财政困境。

三、行政管理成本过高随着政府机构的扩张,行政管理成本也不断升高。

一些政府机构毫无效率地运作,仅仅是消耗政府的财力,却不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政府机构的资金开支范畴内大部分是人员支出、办公开支和行政执法的开支。

对于这些支出,政府可以适当调整,寻求降低成本的办法。

对策研究县级政府的财力困境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一、健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财政管理部门共同合作解决。

政府应当加强制度完善和监管,以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此外,政府也应该在制定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细则时适当扩大范畴,允许地方政府在合法范围内更加自由地支配公共资源,以更好地满足地方民众的需求。

制定纪律严明的约束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率,限制经费浪费和贪污腐化等现象。

缓解县级财政困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缓解县级财政困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缓解县级财政困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1. 引言1.1 县级财政困境现状县级财政困境是指县级政府面临的财政收入不足、支出过大、债务压力加剧等问题。

目前,我国许多县级财政存在着严重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县级财政收入来源单一。

大部分县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转移支付和地方税收,而这两者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容易出现波动性较大的情况,导致县级财政收入不稳定。

县级财政支出压力增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县级政府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事务支出,如教育、医疗、环保等,但由于财政收入有限,导致财政支出难以满足需求。

县级政府举债规模扩大。

为弥补财政收入不足和支出过大的缺口,许多县级政府通过举债来进行财政补充,但长期以来由于债务管理不当,导致债务规模越来越大,财政风险不断上升。

县级财政困境严重影响了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缓解和改善。

1.2 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县域经济是地方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整体实力的提升。

县级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不仅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福祉,也直接关系到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县域经济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县域经济状况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整体繁荣和发展。

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对整体地区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县域经济的发展还能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加强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缓解县级财政困境的必要性缓解县级财政困境的必要性在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县级财政作为地方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的长期稳定运行和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当前县乡财政面临的困难和对策

当前县乡财政面临的困难和对策

当前县乡财政面临的困难和对策县乡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的基础环节,也是县域的重要推动力量,对整个国家财政收支具有举足轻重的。

县乡财政能否走出困境,关系到国家财政的振兴和国家政权的稳定,关系到经济能否快速发展,关系到小康能否如期实现。

因此,直面县乡财政难题,积极探讨解决对策,促进财政工作良性发展刻不容缓。

一、县乡财政困难现状(一)县乡经济总量小。

许多县乡经济缺少充满活力的、市场前景广阔的支柱产业,民营经济比重低,经济增长缓慢,经济总量小。

区域经济结构还未从根本上得到合理调整,主要依赖农业经济的县域二元结构尚未改变,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缺少支柱产业,工业化程度低,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发展慢。

近年来,我县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县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先后培育了食用菌、电线电缆、板材加工等支柱产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由1996年的58.3% 、20.7% 、21.0% 调整为31.8% 、41.7%、26.5,但仍然没有改变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二元经济结构。

(二)财政总体实力弱。

一是财政收入总量小。

县乡经济总量小从根本上决定了财政收入总量必然小,同时由于经济效益低下,增长速度慢,使财政收入增长空间狭窄,人均水平低。

特别是随着农业税税率降点政策的落实,近年内县级一般预算收入总量不会有大的增长。

二是从财政收入结构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县乡财政收入结构中来自农业的比重大,来自工业及第三产业的比重小,来自的税收过低,而其他收入所占的比重过大,财政收入的质量不高。

如我县2003年的县级地方财政收入中,来自农业四税的收入占61%,来自企业的收入占28%,其他收入仅占11%.(三)政策性减收明显。

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的一些减免税政策,对县级财政产生了很大影响。

主要有2004年起省财政对体制下划的省级收入以2003年为基数全额上解,同时对工商税中的主要税种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税按照超收部分的20%划为省级收入;提高国税起征点;取消降低烟叶特产税外的农业特产税;推进税费改革等,使县级财政直接、间接获取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性资金大为减少。

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问题概述县级财政预算管理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县一级进行的一种财政管理活动,是指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规划,对县级行政区域一定时期内的财政支出和收入的合理安排和计划。

县级财政预算管理是全国各级政府的重要财政活动,直接关系到县级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改革发展的进程。

在县级财政预算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对策来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1. 预算编制难度大在县级财政预算管理中,首要问题就是预算编制的难度大。

县级单位的财政预算编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情况、民生需求、政策导向等多方面因素,而县级单位自身的财政收支情况和管理能力相对较弱,预算编制过程中所需要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政策理解等方面的问题,都给预算编制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2. 预算执行松懈另一个问题是预算执行的松懈。

在一些县级单位中,对于财政预算的执行并不严格,经常出现超支、滞留资金等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县级单位的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很难做到预算的精细管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于预算执行的监督和问责不够到位,导致了一些责任人对预算执行不够重视。

3. 预算管理缺乏透明度在县级财政预算管理中,预算管理的透明度也是一个问题。

一些县级单位的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缺乏公开和透明性,很难做到对外公开和公众监督。

这样就容易导致财政预算的不公正和不合理,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监督需求。

4. 预算资金分配不公平最后一个问题是在预算资金分配方面存在不公平的情况。

在一些县级单位中,预算资金的分配并不公平,存在政策倾斜或者权力寻租的情况。

部分资金可能流向一些无效的项目,而一些重要的发展项目却得不到足够的支持。

三、对策建议1. 加强预算编制指导和培训为了解决预算编制的难度大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县级单位的预算编制指导和培训。

可以通过组织专家讲座、开展实地考察等形式,帮助县级单位提升预算编制的能力和水平,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当前县区财政困难的成因与建议

当前县区财政困难的成因与建议

财政当前县区财政困难的成因与建议 姜琳琳县区财政是财政体系中的基础环节,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政治、文化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几年,某些县区存在着财政自给率不足、刚性支出高、债务负担沉重等相关问题,不断恶化的地方财政状况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对社会稳定性也会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直面县区财政难题,积极探讨解决对策,促进财政工作良性发展刻不容缓。

本文通过探讨基层财政困难的成因,研究分析了基层财政如何走出困境,并结合实际给出改善经济情况的对策,以便促进县区财政走出困境。

一、县区财政运行的总体现状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实施,一些地区,尤其是税源基础薄弱的地区,地方财政增收更加困难,相应刚性支出却逐年增多。

已形成的刚性支出不能削减,新增的因素会随着改革的深入逐步增加,财政收入潜在增长率得不到有效提升,财政支出呈刚性增长。

一些地方财政入不敷出,运行举步维艰,“三保”必须保,中央三令五申禁止举债的同时还要确保历史债务本息兑付不出现支付风险;限期偿付工程欠款不影响政府诚信;限期兑现招商引资政策,打造营商环境;限期拨付专项保障民生。

地方财政可支配收入已不能完全覆盖刚性支出,财政能力背后隐藏着支付风险。

二、县区财政困难的成因分析(一)政策性县区库减收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政府试图通过减收政策来获得企业效益的增长,使市场活力得以增强。

在减税方面,一系列让利于民政策使企业和个人获利、受益,从“营改增”到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再到个税改革,县区库明显减收,尤其是对于经济基础薄弱地区,财政收入压力更加突显。

比如“营改增”后,原企业缴纳的营业税全额缴入县区库,增值税税收的划分比例为中央和县区级各50%,县区库减收。

此外,以小微企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发展模式地区,也导致县区库减收。

在某典型的以小微企业为主要经济形态的区域,长期以来工业基础薄弱,随着税制改革的推进,增值税起征点逐步提高,财政明显减收。

基层财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财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财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描述基层财政是指地方政府在各级财政体系中处于最底层的财务管理单位。

它承担着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基层财政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财力不足。

由于税制改革和中央与地方财权关系调整等原因,许多基层地方政府缺乏有效收入来源,特别是人口相对较少或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更为明显。

2. 支出规模高于收入增长率。

许多基层地方政府存在支出过大、扩张性增长速度快于收入增长速度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3. 支出结构不合理。

部分地区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固定资产建设上,导致在满足民生需求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存在不足。

4. 风险管控薄弱。

由于监管机制不健全以及内外环境变化频繁,一些基层地方财政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较大漏洞,容易出现资金浪费、挤占挪用等问题。

二、问题原因分析基层财政存在的问题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 财税体制不合理。

我国财权相对集中化,地方政府往往无法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调整税收和支出安排,导致基层财力不足。

2. 地方债务过高。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填补财力缺口,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导致债务水平普遍偏高,削弱了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3. 财政管理手段滞后。

部分地区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预算管理以及绩效评价等手段不够重视,在公共资源配置中未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4. 地区发展不均衡。

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一些基层地方政府由于起步条件较差,难以应对多样化需求和社会压力。

三、解决对策提出为了解决基层财政面临的问题,并推动其可持续发展,以下是一些对策建议:1. 完善财税体制。

加快实施地方税制改革,推进资源税、土地出让金等收入划归地方政府,并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权关系,增强基层财政自主性和可操作性。

2. 控制债务风险。

进一步健全债务监管机制,加强债务规范管理,在合理范围内控制地方政府举借新债务的规模,并通过优化资产结构和提高资本运营效益来偿还旧债务。

县财政存在的问题

县财政存在的问题

县财政存在的问题一、财政收入不稳定在现今县级财政中,财政收入的不稳定性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波动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导致县级财政收入难以持续增长。

另一方面,一些县级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依靠传统农业产业和资源型产业,其税收基础较为薄弱,也会造成财政收入不稳定。

二、财政支出过于倾斜在县级财政支出中,往往存在过度倾斜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支出占据了较大比例,而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则相对投入不足。

这种支出结构的失衡可能会影响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预算管理不规范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规范化问题。

首先,在预算编制中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定额拨款和项目审批中可能存在着主观与随意。

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资金申请审批过程繁琐、监督不力等问题。

这些都会导致财政资源的浪费和利用效率的降低。

四、债务风险隐患一些县级财政面临着债务风险的隐患。

在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设以及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可能出现了过度负债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如果经济增速放缓或税收收入下降,就容易造成债务无法偿还的风险。

五、财政监管不到位在县级财政管理中,监管机制不完善也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监管力度不够强大、内部控制机制松散等问题都可能导致财政资源的滥用和挥霍。

此外,在反腐败工作方面,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吃拿卡要等违规行为,也对县级财政产生了一定影响。

六、创新能力不足县级财政应积极推动改革和创新发展,但很多地方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缺乏前瞻性战略规划和科学决策,以及对新技术和新业态的适应能力不足,都制约了县级财政的发展和改革步伐。

这样就会导致财政效益的提升缓慢,影响县域经济竞争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在解决财政收入不稳定问题上,县级财政部门可以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和支持,推动经济发展多元化,以增加税收来源。

此外,在税收征收环节要加强监管力度,防止偷漏税行为的存在。

最新 县域财政监督的困难及建议-精品

最新 县域财政监督的困难及建议-精品

县域财政监督的困难及建议一、目前县级财政监督存在的难点及问题(一)思想认识还不到位财政监督工作是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探索建立覆盖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为完善财政管理、深化财政改革提出政策建议,为严格预算分配、保障政策执行、加强增收节支、维护财经秩序发挥重要作用的一项工作。

但目前县级财政监督的精力,大部分放在了完成上级布置的检查任务、实施本年度计划检查的内容和迎接省、市临时安排的专项检查工作上。

(二)机制建设还不健全县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脱节的现象比较突出,财政监督往往在财政管理后期才介入,对财政管理前期筹备、中期执行的情况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使财政监督参与财政预算管理和执行的监督力度不够。

对财政监督缺乏长远打算,工作模式和方法单一的结果就是使财政监督陷入被动境地。

(三)监督手段比较落后随着各行各业电算化系统的覆盖面逐渐扩大,相比之下财政监督检查的信息化水平偏低。

一方面是对不同系列的财务操作平台比较陌生,检查中仍以翻阅纸质账、簿为主,经常出现科目打印不全和缺张少页的情况,影响检查质量和检查准确性;另一方面是缺乏专用的财政监督软件,财政监督效率亟待提高。

(四)监督队伍还需加强一方面是人员配备不够,以某县为例,编委定编人数为七人,实际在岗人员只有四人,其中两名还是不在编的上挂学习人员,人员问题直接影响了监督工作的开展。

年初,财政监督局在制定全年检查计划时,已经将检查计划排的满满的,这其中有本单位牵头的专项检查,还有配合其它业务股室联合实施的检查计划,人手不足问题显得很突出。

另一方面是培训机制不完善,县级财政监督干部,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水平不一。

(五)横向协调机制不畅财政监督是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

一方面是各业务机构在履行相应监督职责时,专职监督机构在整个监督工作中的牵头和协调作用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是与审计、纪检监察、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

二、加强县级财政监督的对策(一)牢固树立大监督的思想克服为检查而检查、为应付监督而监督的小地域思维,建立纵观大局、服务大局、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财政监督格局。

县级财政困境及解困对策

县级财政困境及解困对策

式还包括公司回购、管理层收购以及产业并购等等。被投 公司与投资者应提前协商,规划合适的退出方式和时间 节点,既保护双方的权利,又降低公司经营风险,促进公 司长远发展。
4.寻求第三方中介机构帮助 私募股权融资的关键在于双方对信息全面客观的掌 握、分析与共享,中介机构可以为双方搭建一座桥梁,通 畅沟通渠道,改善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力促成双方 交易,既降低投资者寻找项目所需的成本,也能降低募资 公司的交易成本。此外,中介机构拥有经验丰富的专家, 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提供专业的融资方案、股权架 构等咨询服务,降低公司股权融资风险。随着国内中小企 业融资需求的快速增长,服务于私募股权融资市场的中 介服务机构逐步兴起,专业能力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越来 越多的募资公司也开始寻求中介机构的介入与帮助。 参考文献:
[1]李东,陈瑞玲.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对策探讨[J].浙江 金融,2010,(3).
[2]何飞.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会计师, 2013,(9).
[3]魏宇静,谷秀娟.中小企业引进创业投资的融资策略研究 [J].改革探索,2015,(1).
(作者单位:广州逗号智能零售有限公司)
县级财政困境及解困对策
袁春波
摘要:财政水平———从国家层面来说,是提升国家实力与国际上经济沟通的能力体现。县级财政的发展状态则体 现了该地区 GDP 水平,其重要性在于体现社会底层人民水平。县级政府在财政管理制度上的老旧化,使很多县级人民政 府在财政上陷入困境。本文从分析原因入手,旨在寻求解困对策。
2.上级政府国家财政专项资金过剩 当前,以法制为指引,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在国家财 政资金的使用上,监督越来越严格,特别是对于某一待定 项目的国家财政资金只可以专项专用,这显然是一柄双 刃剑,虽然在严格监控操作人员方面成效显著,但结果是 由于各类专项资金所占百分比太多,所致财政资金运行

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问题分析县级财政预算是指县级政府根据工作任务、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需要,经过全县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立法机关监督和约束下进行财政收支安排的预期收支方案。

作为县级政府的工作计划和经济管理工具,财政预算的编制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县级政府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实际情况中,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1. 预算编制不科学。

部分县级政府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往往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过于简单地以过去的支出为基础,而忽视了县级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实际需求,导致预算安排的不合理性和不科学性。

2. 预算执行不规范。

一些县级政府在执行财政预算时,存在对预算支出的滥用、超支、挪用等现象,造成财政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3. 监督机制不健全。

部分县级政府的财政预算监督机制相对滞后,监督力度不够,监督手段不全面,导致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和管理不到位,严重影响了财政预算的执行效果。

4. 预算公开透明度不高。

在一些地方,县级财政预算的公开透明度较低,有关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完整,居民群众对于财政预算的监督和参与程度不高。

以上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县级财政预算的执行效果和财政资源的合理利用,严重制约了县级政府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进步。

有必要通过对策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完善县级财政预算管理。

二、对策研究1. 完善财政预算编制机制。

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预算编制工作机制和流程,强化以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为导向,科学合理地安排财政收支。

并且要逐步推行绩效预算管理,建立健全的绩效管理体系,对财政预算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

2. 加强预算执行监督。

对县级政府的预算执行行为要进行严格监督,加大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力度,对于滥用、超支、挪用等行为要进行严肃问责。

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预防和纠正违规行为。

3. 提高预算公开透明度。

加强对有关财政预算信息的公开和传播,要求县级政府要及时、全面地向社会公开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提高居民群众对财政预算的了解和参与程度。

中国县级财政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国县级财政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国县级财政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县级政府在财政领域面临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这些挑战源于各种原因,如经济不景气、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

由于这些挑战的存在,中国县级政府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提高其财政状况,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一、中国县级财政状况的现状中国县级财政状况的现状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财政收入不足县级政府通常仰仗于土地出让、企业盈利税、大规模建设项目等收入来维持预算,并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补贴提供资源。

然而,由于经济不景气、房地产市场疲软、基础设施建设过多等原因,县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可能会显着下降。

2.地方非税收入缺乏除了税收外,地方政府还依靠土地、矿产资源、公共服务收费、交通罚款等非税收入来维持他们的预算。

然而,由于县级政府财政系统的管理不力,以及缺乏透明度和监管,这些收入会被滥用、挪用或受到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地方公共资源被浪费和减少。

3.财政支出高昂县级政府除了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补贴提供资源外,还需投入资金来支持人力资源、公共安全、公共事业等方面的需求。

这些开支通常反映在员工工资、社会保障支出、政府运营规模方面,对县级政府的财政规划和支出计划构成重大差异。

二、中国县级财政状况的对策建议1.稳固税收基础县级政府应当加强对税收收入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税收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并防止其被滥用或挪用。

同时,应当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税收征收和管理方法以应对收入下降的可能性。

2.促进地方非税收入的增加县级政府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非税收入,如出租和出售土地、赞助公共服务、实现公共事业“自负盈亏”,并适当增加交通罚款、停车费、房屋出售税等政策以应对增加的财政需求。

3.优化财政支出县级政府应当实施严格的预算约束,检查和审批开支项目,以确保政府开支的合理性和效率。

县级政府应当为政府部门和个人实施绩效指标考核制度,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分配进行调节,以提高支出的透明度和效率。

县级财政困难的成因及对策

县级财政困难的成因及对策

县级财政困难的成因及对策一、县级财政困难的成因1.体制性问题:县级财政困难的一个重要成因是体制性问题。

我国当前的财政体制设计上存在一些缺陷,县级财政在收入和支出方面都受到限制。

一方面,县级财政主要依靠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来实现收入,但这种支付方式不灵活,往往不足以满足县级财政的需求。

另一方面,县级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基本公共服务,对其他项目的支出较为有限,导致县级财政无法有效投资和创收,进一步加剧了财政困难。

2.经济发展不平衡:县级财政困难的另一个成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县级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财政收入相对较低。

这些地方面临的财政困难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上。

3.财政管理水平不到位:县级财政困难的另一个成因是财政管理水平不到位。

一些县级地区在财政管理上存在问题,包括财政预算管理、资金流转管理、项目审批管理等方面。

这些问题导致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也增加了县级财政的困难。

二、对策1.财政体制:财政体制是解决县级财政困难的关键。

首先,加大对县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

同时,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和结构,确保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其次,加大对县级财政自主权的赋予,允许县级财政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自主决定财政收入和支出。

2.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是改善县级财政困难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增加经济增长点,扩大财政收入。

同时,加大对农业、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3.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是解决县级财政困难的关键。

加强县级财政预算管理,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改善资金流转管理,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和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加强项目审批管理,确保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避免出现决策失误。

4.探索多元化财政筹资模式:县级财政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财政筹资模式,通过发行地方债券、吸引外资等方式来增加财政收入。

县级财政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县级财政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11 经济发展滞后 , . 财政收入增 长缓慢
县级财政 困难 求有法 定的增长 比例 , 致使 县财政缺 口越来越 大。三是
的根本原 因是 经济发 展滞后 。具体讲 , 一是 自然条件差 , 差, 工业 经济基础薄弱 , 民营企业发展 缓慢 , 约 了第二 制 产业 的发展 ; 三是交通不 发达 , 信息不 灵通 , 小城 镇建设
互动远未形成 , 财政的公共职能 和反作用 于经济 的职能 远不能得 到满 足 。如何破 解县 乡财 政走 出困境 这一 难 1 县级财政 支 出管理软化 , . 4 财力缺 口越 来越 大 一是
机构臃 肿 、 财政供养人员快速增加 。 尽管严格控制编制 , 专毕业生就业 、 复退 军人安置等政 策性增加人 员将继续 加 大县 区财力 缺 口的重要因素 。 如近年来 的几次调整工 资; 育、 教 科技 、 林业 、 水利 、 合治理 、 综 信访 、 宣传 等都 要
1 县 乡财 力增 长缺 乏稳定 来源 . 3 一是财 力增 长受制
业产 业化进 程 , 提高县 域产 业集 聚度 , 引导农 民向非农
产业 和城镇转移 。四是 实施 工业强 县战略 , 突出工业在
约。分税制 后 , 值税 收人 大头上 划 中央 , 增 返还 比例较 县域 经济 中的 主体地位 , 以信息 化带动 工业 化 , 以工业
题, 不仅是摆在 我们 财政工作者 面前的一项 紧迫工作 任 进行 了机构改革 , 县 乡机构人 员很难 裁减 , 但 而且 大 中 务, 更是一项重要 的政 治任务 。因为县乡财政 能否走 出
关系到国家财 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
1 县级 财政 困难的成 因
困境 ,既关系到全县经 济跨 越式发展 能否如期 实现 , 又 存 在。二是 中央不 断出台的一些政 策性增支 因素 , 也是

县级财政困难的成因及对策

县级财政困难的成因及对策

县级财政困难的成因及对策作者:暂无来源:《经营者》 2017年第6期摘要县级财政是国家财政的基础,其能否走出困境,关系到国家财政的振兴和国家政权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一些县,特别是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县级财政运行出现了较大困难。

本文分析了县级财政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其成因,并提出了解决县级财政困难的六个对策建议。

关键词县级财政困难成因对策建议一、当前县级财政面临的主要困难(一)债务负担沉重,财政金融风险加大县级财政负债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向外国政府和世行、亚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借款,主要用于造林、卫生接防和改水等项目,还款能力低;二是国债转贷金还款债务和专项资金配套所形成的债务;三是财政周转金还款债务和预算调度资金欠款;四是基层金融治理整顿过程中所发生的清兑债务,包括兑付农村合作基金会借款、兑付供销合作社社员股金和兑付城市信用社存款等。

县级政府的债务大多是向银行举债的,银行的钱除了自身资金外,主要是企业、居民的存款。

如此下去,不仅县级政府的财政不堪重负,十分危险,而且可能形成银行呆账、坏账,对这种潜在金融风险必须特别予以高度重视。

(二)县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刚性支出无法保障从县级财政收入状况来看,除了一些重要的工业基础和沿海地区,我国多数县内的工业企业数量少,企业活力不够,效益不佳,大面积亏损,导致工商税收大幅度下滑,县级财政收入来源主要是地方税收收入和行政规费收入,财政收入来源少而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高质量的财源,财政收入增长缓慢。

目前,在县级收入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财政支出却在逐年增加,财政担负支出责任无限扩大。

主要表现在财政承担的法定支出负担在加重,各项法定支出都要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这种支出的定比增长与县级财政收入的增长常常形成巨大的反差。

(三)县级财政多维持在“吃饭”的水平上,用来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等“办事”的财力非常有限,欠账很多一是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和投入欠账较多,二是发展城乡文化事业投入偏少,三是支农支出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四是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欠账过多。

当前我县财政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当前我县财政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当前我县财政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当前我县财政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自18年国家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全国绝大部分省市的县级财政经济实力已得到了明显好转,社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县市由于体制的原因,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因此,笔者就当前XX县财政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并对如何走出困境提出建议及对策。

一、制约财政发展的主要因素(一)财政总体实力弱。

由于现行财政体制存在财力层层向上集中的机制,地方税收体系不完善,地方税中缺乏稳定且有规模的税种,税收管理权过分集中于中央,地方增减财政收入的自*很小,县级财政的总体实力较弱,可用财力较少,形成了相对数大、绝对数小的状况。

18年XX县共实现财政总收入281869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仅为61018万元,而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06357万元,形成了典型的贫困地区向富裕地区作贡献的不良局面;人均财力十分有限,仅为635.6元。

加之近年来支柱财源转移,后续财源不济,乡镇财政自给力差,全县21个乡镇没有一个能自给。

(二)财政增收乏力。

全县财源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来自“两烟”的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0%左右,但由于“两烟”受上级政策调控因素的影响,自我发展空间有限;采矿业大部分还处于原矿和初级产品加工阶段,产品附加值较低,难以担起经济发展的重任。

县内农业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农产品自给率高,农产品转化附加值小,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还未形成财源“气候”,而且受国家政策影响明显,来自农业方面的收入逐年下降。

第三产业刚起步,产生的税额有限,由于生产条件差、基础设施滞后,招商引资难度大,真正能在近期增加财政收入的项目不多,从全县整体来看,没有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支撑财政收入;加之由于受电力体制改革、驰宏公司核算地搬迁、以礼河电厂受库容等因素的影响,财政增收十分困难。

(三)收入质量不高。

从税源结构上看,非税收入绝对数过大,比重过高,达17.5%。

县财政困难的成因和对策

县财政困难的成因和对策

县财政困难的成因和对策一、成因分析1.经济下行压力:经济发展不稳定导致县财政收入减少。

由于经济形势不佳,企业利润下降,税收收入减少,使县财政收入面临较大压力。

2.资源匮乏:部分县地理位置偏远,资源有限,缺乏有效的经济支撑。

由于资源匮乏,县财政无法依靠资源开发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

3.重资产投入:部分县政府过于注重重资产投资,造成财政负担过重。

过度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使得财政资源投入过多,导致财政负担加重。

4.不合理的财政支出:部分县政府对财政支出管理不严,存在浪费和不合理的支出现象。

财政支出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控制,导致财政资源的滥用和浪费。

5.财政体制不完善:部分县财政体制存在问题,财政管理体制不健全,经济发展和财政收支的匹配度不高。

县财政部门职责不明确,财政资源分配不公平,导致财政困难的出现。

二、对策建议针对县财政困难的成因,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解决问题:3.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管理和监督,避免浪费和不合理支出。

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提高采购效率,节约财政资金。

4.建立健全财政体制:完善县财政体制,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明确财政部门的职责,优化财政资源的配置和分配机制,提高财政资源的利用效率。

5.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建立健全县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财政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监督。

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透明度,确保财政资源的合理和有效使用。

6.深化创新:推动财政体制,加强财政分权,提升县财政自主权。

鼓励县政府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资源,减轻财政压力。

7.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中央和省级政府要加大对财政困难县的财政支持力度,提供适当的财政补助,帮助县财政渡过困难时期。

总之,解决县财政困难需要全面分析其成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

只有通过积极的和创新,优化财政收入和支出,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完善财政体制,才能有效解决县财政困难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我国乡县财政困难及对策研究

我国乡县财政困难及对策研究

我国乡县财政困难及对策研究摘要:近几年,我国的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乡县财政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乡县的财政困难问题,乡县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的基础环节,也是乡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因此,面对目前我国乡县财政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产生这些困难的原因以及提出一些合理的解决对策,帮助乡县财政摆脱困境刻不容缓。

关键词:乡县财政困难;原因;解决对策一我国乡县财政困难现状(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县共同发展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更是农民增加收入的必要条件。

农村基础设施的总量不足,就以我的家乡祁阳县为例,大部分的老人居住在农村,以前农村的耕地还有人耕种,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大都在外打拼,而老人也可安心颐养天年,农村的耕地基本荒废,有效的耕地越来越少,且农村的通话,通电,通车等基础设施状况也堪忧;农村基础设施结构失衡,农村的基础设施基本都比较低档,高档的软件设施很少,而远一些村落几乎不通车;农村基础设施老化严重,中小学都是小而破旧,且数量也少,大部分的农业基础设施是上世纪60和70年代所建,大多都十分陈旧,有的甚至已经失去利用价值,而近年来开垦的农田基本无人耕种,并且没有田间配套设施,基础设施的老化问题比较严重。

(二)乡县经济总量小。

县乡经济总量小。

目前许多县乡经济缺少充满活力的、市场前景广阔的支柱产业,民营经济比重低,经济增长缓慢,经济总量小。

区域经济结构还未从根本上得到合理调整,主要依赖农业经济的县域二元结构尚未改变,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缺少工业支柱产业,工业化程度低,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发展慢。

随着我国的发展,社会医保和农村补贴的范围逐渐扩大,带给全国各地乡县政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由于各种社保以及乡县各机关单位人员的工资都纳入到乡县财政支出当中,这属于必要的支出,这使得政府在降低成本这方面变得非常困难,虽然各地政府想尽办法节约开支,根本问题未得到解决,效果并不理想。

县级政府财力困境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县级政府财力困境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县级政府财力困境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引言近年来,许多县级政府都面临着财力困境,导致政府无法正常运作和满足民生需求。

本文将对县级政府财力困境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帮助政府解决财力困境。

一、成因分析县级政府财力困境的成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县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本地经济的发展状况,如果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那么财政收入也会受到限制。

许多县级政府所辖的地区经济结构单一,依赖某一种产业,一旦该产业发展遇到问题,财政收入就会受到冲击。

2. 土地财政下滑过去,土地财政是许多县级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之一。

然而,随着土地供应减少和政策调整,一些县级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出现下滑。

此外,土地开发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也给县级政府带来了财政压力。

3. 财政转移支付不足中央和省级政府有时将一些财政责任下放给县级政府,但转移支付金额不足,无法完全覆盖下放的责任。

这导致县级政府在承担更多责任的同时,财政收入没有相应增加,从而出现财力困境。

4. 支出结构失衡一些县级政府的支出结构存在失衡问题,大量财政资金流向了行政开支和政府建设,而民生事业、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

这种结构失衡导致财政资源无法充分利用,也限制了县级政府的发展和满足民生需求。

二、对策研究针对县级政府财力困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1. 多元化经济发展县级政府可以通过推动经济结构调整,鼓励多元化经济发展。

引导和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本地产业的支持和培育,降低对单一产业的依赖,从而增加财政收入。

2. 推进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县级政府可以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提升土地开发利用效率,增加土地财政收入。

同时,加强土地开发运营成本的管理,合理控制运营费用,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3.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中央和省级政府应加大对县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下放任务的同时,提供足够的财政资金支持。

我国县乡政府财政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县乡政府财政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县乡政府财政困难的原因及对策我国县乡政府财政困难的原因及对策近年来,我国县乡政府财政困难问题愈加突出,影响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和农民群众的利益,亟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本文试探探究县乡政府财政困难的原因以及可行的对策,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建议。

一、财政困难的原因1. 经济基础薄弱我国县乡经济不发达,基础薄弱,创造财政收入的条件较差。

县乡政府财政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来维持运转,但由于经济基础不够强大,本地的财政收入和税收都很有限,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2. 财政分配不均我国县乡政府财政困难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财政分配不均。

一些财政资源被分配到了城市地区,而农村地区得不到应有的分配,造成了财政收入不足的情况。

同时,一些地方在财政分配上也存在不公平的情况,使得一些地方的财政收入远远不如其他地方。

3. 人口老龄化近来我国的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县乡政府也需承担更多的养老和医疗开支,造成了更大的财政压力。

4. 基础设施建设压力加大随着县乡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也越来越高。

这些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建设、教育、安全、环境卫生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然而县乡政府的收入已经无法满足这些需求的投入,不能满足农村基础设施的更新和提升。

二、对策1.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是我国财政发展的基础,财政体制的改革可以促进财政内部资源的再配置和收入的增加。

可以通过扩大财政统筹和财政转移支付范围,提高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支出。

同时加快推动税制和税收政策的改革,鼓励促进农村居民增收。

制定现代财政管理制度,完善县乡财政管理,提高财政效益。

2. 推动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可以促进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优化财政资源的分配。

我们可以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乡公共财政转移支付的相互支持,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

建立城乡一体化盘活资产的机制,提高利用农村地区的资产收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级财政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县级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的基础环节,也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整个国家财政分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县级财政整体状况却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大部分县财政只停滞在保工资、保运转的基本需求上,财政与经济的良性互动远未形成,财政的公共职能和反作用于经济的职能远不能得到满足。

如何破解县乡财政走出困境这一难题,不仅是摆在我们财政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工作任务,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因为县乡财政能否走出困境,既关系到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能否如期实现,又关系到国家财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1县级财政困难的成因
1.1 经济发展滞后,财政收入增长缓慢县级财政困难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滞后。

具体讲,一是自然条件差,传统农业经济制约了第一产业的发展;二是基础设施差,工业经济基础薄弱,民营企业发展缓慢,制约了第二产业的发展;三是交通不发达,信息不灵通,小城镇建设步伐缓慢,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经济发展滞后,影响了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1.2财权与事权不对称,致使县级财政困难加剧1994年分税制改革,基本理顺了中央同省的分配关系,但在中央同地方收入划分以及省以下的体制还存在一些弊端。

财权和事权不统一,责任不明晰,分税制财力向上集中,而基本的事权却下移,如义务教育、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环保、建设运转等全部由县市承担。

国税、地税、工商、技术监督、药监等部门上划后,每年县级还要上划经费,县级履行的事权所需支出基数大;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中,地方收入没有稳定的支柱来源,上级集中过大,地方支出责任压力过大;转移支付不尽规范,奖快促慢机制还不健全,省市对有一定发展优势、有一定发展速度、有一定发展后劲的县市的支持力度不够,县市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非均衡发展的推进。

1.3县乡财力增长缺乏稳定来源一是财力增长受制约。

分税制后,增值税收人大头上划中央,返还比例较低,税收返还增长率采用环比计算,严重制约了基层财力增长。

二是地方税体系建设十分薄弱。

分税制把大税种的小部分、小税种的大部分留给地方,税源零散,征收难度大,增长弹性小,征税成本高。

在与中央、省、市的“分灶”、“砍块”中,县级财政拿了个“死面团”,揉来揉去没多大的“发”头,难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是收入结构不合理。

主要是
基层财政缺乏高附加值、高税率产业,加之财政收入渠道过窄,收入极不稳定。

1.4 县级财政支出管理软化,财力缺口越来越大一是机构臃肿、财政供养人员快速增加。

尽管严格控制编制,进行了机构改革,但县乡机构人员很难裁减,而且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复退军人安置等政策性增加人员将继续存在。

二是中央不断出台的一些政策性增支因素,也是加大县区财力缺口的重要因素。

如近年来的几次调整工资;教育、科技、林业、水利、综合治理、信访、宣传等都要求有法定的增长比例,致使县财政缺口越来越大。

三是要求地方匹配的专项资金项目不断增多,也导致了县乡财政支出的增长。

上级专项资金管理部门在专项资金项目建设中,没有考虑到县乡财力可能,不切实际要求项目配套,县乡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为了争取项目。

发展地方经济,不得不硬着头皮匹配,导致了县乡财政支出相应增比。

2措施和建议
2.1培植县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开辟财源没有经济的发展,就没有财政的增长,财政的增收作用于经济的发展。

作为县乡财政,要摆脱困境,主要的途径是发展经济,要把发展作为县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只有做大“蛋糕”,解决县乡困难才成为可能。

在发展经济中。

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因县制宜,加快培育高新技术、旅游、果业和能源等特色产业,使其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是促进传统农耕经济向生态农业、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农业和畜牧业及出口创汇产业的调整,农副产品生产要形成规模,加工要形成深度,产业要形成链条。

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县域产业集聚度,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四是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突出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五是加强土地资源的资本运营。

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机遇,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以出让土地使用权换取资金、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向本地的聚集。

2.2 明确各级政府支出责任,财权事权相对称①明确中央与省的事权及支出责任后,要进一步划分省以下政府间的事权和支出责任。

②进一步明确中央对县区在农业综合开发、大型公益事业、卫生医疗体系建设以及科技、义务教育和扶贫开发等经济性事务方面的事权责任和承担份额。

③在各级政府之间确立公共政策的责任原则。

即:“谁出政策,谁拿钱”的原则,也就是说,在制定和实施涉及政府间权益再分配的公共政策时,各级政策决策者都要遵守这条最基本的责
任原则。

2.3 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是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县区正常运转的财力需求。

如对于纯粹保工资、保运转的县区,工资性转移支付中有关中央出台的增资政策应按全额予以转移补助,不要给县区留下缺口。

二是社会保障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建议将这部分开支纳入到中央转移支付之中予以照顾。

三是对于国家控制价格的资源,建议中央实行资源开采地区的资源价值补偿性的转移支付。

适当集中资源受益地区的财力,向资源开发地区横向转移,以保护资源县区的发展,积累发展潜力。

四是建立县级财政横向转移支付。

适当集中本辖区内经济发达县区的财力,向困难县区转移,缩小县区间的差距。

同时,要建立配套激励机制,以调动困难县区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2.4 加强财政管理,提高县区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一是大力精简财政供养人口,遏制行政经费的扩张。

建议将财政供养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和工资审批上收一级,从源头上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极度膨胀。

二是严格支出管理,确保重点支出。

财政支出的安排要按照优先次序,将支出划分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事业发展支出,建立零基预算,据实安排支出。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经费,按编制内实有人员和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标准据实安排支出;定额补助单位的补助费,分别按标准安排,超编人员不予供给。

公用经费实行统一的分类定额。

禁止用财政资金建设“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三是强化预算约束。

预算一经确定,应保持其严肃性,不得任意追加和变更,不打赤字预算,加大依法执行预算的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