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模型(全国获奖论文)

合集下载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论文选之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2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论文选之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2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摘要本文首先对两种雨量预报方法做出准确性的评价。

对位于东经120度、北纬32度附近的整个研究区域以及产生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仔细分析之后,利用已知网格点降雨量的预报数据,进行合理的二维插值计算,从理论上得出非网格点降雨量的预报值;然后将这些理论值和各个观测点降雨量的准确值,经过求解得出两个方案在各个预报时段的偏差;在得到了偏差之后,利用偏差的平方和描述总的偏离程度,对每个时段进行权值的比较,再对两个方案进行多层次分析,从而做出权重的比较,最后利用MALTAB 等数学软件,得出两个方案的总偏差分别为:.0;方案一:928523.0;方案二:998061由此说明,就气象部门对该地区雨量预报的准确度来说,方案一优于方案二。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加入公众对雨量分级预报的感受度等因素,把对该地区降雨量的研究从定量的方法转换成定性的方法。

对各个观测点实测的降雨量和理论降雨量相互对比,得到了各个观测点在每个时段的预报准确度,再利用多层次分析法得到了两个预报方案各自总的准确度为:.0;方案一:940791.0;方案二:997773由此说明,加入公众对雨量分级预报的感受度等因素之后,雨量预报方案二的准确度大于方案一的准确度。

因为在每个公众的心里,对各个时段预报的准确度有着不一样的权重,因此就需要对各个时段预报等级的准确度有不一样的预报要求。

我们在模型求解中提出了漏报率、空报率、错报率以及恶劣天气错报率,从而计算出两个预报方案各自对公众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综合得出它们的两个方案各自失误指数:方案一的综合失误指数:0.00060521;方案二的综合失误指数:0.000487213由此可以知道两种预报方法在失误方面差别不大,说明他们都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只是相对而言,第二种预报方法的失误方面稍微小一点。

关键词准确度多层次分析漏报率空报率恶报率一、问题的重述雨量预报对农业生产、城市工作和生活都有重要作用,但准确、及时地对雨量作出预报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广受世界各国关注。

数学建模C题论文

数学建模C题论文

191])()([),(20200y y x x r z y x z -+--=c y b x a y x y x z +⋅+⋅++=22),(4753⨯41i D i D 20.000160.001162021421339915152112032534791410.1 6660.1 2.5 2.666.11212.12525.16060.1/mcm05/probX 53⨯47Y 53⨯47k n m Z ⨯53⨯47 k n m Z ⨯~53⨯47i n m k H ⨯m m n k n 21n +120i n m k S ⨯i D126 18319719141164512X Y⎪⎪⎪⎭⎫ ⎝⎛=⨯⨯⨯⨯⨯⨯47532531534712111..................x x x x x x X ⎪⎪⎪⎭⎫⎝⎛⨯⨯⨯⨯⨯⨯47532531534712111..................y y y y y y),(y x Z =mnk ⎪⎪⎪⎭⎫⎝⎛⨯⨯⨯⨯⨯⨯⨯⨯⨯⨯⨯⨯),(...),,(),,(............),(...),,(),,(4753475325325315315347147121211111y x f y x f y x f y x f y x f y x f ⎪⎪⎪⎭⎫⎝⎛⨯⨯⨯⨯⨯⨯47532531534712111..................Z Z Z Z Z Z 1=imnk Z ~⎪⎪⎪⎪⎭⎫ ⎝⎛⨯⨯⨯⨯⨯⨯47532531534712111~...~~............~...~~Z Z Z Z Z Z i imnkH ∆mnk Z i mnk Z ~⎪⎪⎪⎭⎫⎝⎛⨯⨯⨯⨯⨯⨯ii i i i i h h h h h h 47532531534712111............... (2)i mnkS∆∑∑=⨯=⨯4712531)(47531j i ji i hi D ∆∑=16411641i mnk S 4i i imnk H 5347imnk S mnk H i D 41 2),(y x Z = ),(y x Z =i D nk m ⨯ i mnk H mnk Z i mnk Z ~1~mnk Z 2~mnk Z 1mnk H 2mnk H imnkS∆∑∑=⨯=⨯4712531)(47531j ij i i h1mnk S 2mnk S⑤ 用i D ∆∑=16411641i mnk S 计算出1D 与2D ,则1D 和2D 的值较小者为最优方案.3 主要程序及结论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我们认为预测方法一比预测方法二好.所得计算结果值分别为:(1)不同时段的两种方法的实测与预测值的均方差:1mnkS =[0.9247218269e-1, .165797962696, 0.9247218269e-1,0.9247218269e-1, .2586806182, .2586806182, .2586806182, 2.791713932, .2474029514, .2539943168, .2715902174, .2715902174182, .2586806182, 2.791713932, .2474029514, .2539943168, .2715902174]2mnkS := [0.921412432e-1, .1098068392, 0.2234955063e-1,0.1592933205e-1, .2851304286, .2851304286, .2851304286, 2.792910527, .2612701098, .2381007694, .2613774987, 0.5183032655e-1,.2851304286,2.792810527, .2612701098, .2381007694, .2613774987] (2) 方法一的均方差为:1D := .8311398371方案二的均方差: 2D = .8417760978得1D <2D .主要程序与运行结果为: (1) 局域曲面拟合程序> solve({0.3=0.6-r*(0.045^2+0.042^2)},{r});> z1:=0.6-79.17656374*[(x-120.2500)^2+(y-33.7667)^2];> z2:=0.6-79.17656374*[(x-120.2500)^2+(y-33.7667)^2];> z3:=0.6-79.17656374*[(x-120.2500)^2+(y-33.7667)^2];> z4:=0.6-79.17656374*[(x-120.2500)^2+(y-33.7667)^2];> solve({0.15=0.3-r*(0.045^2+0.042^2)},{r});> z4:=0.3-39.58828187*[(x-118.1833)^2+(y-31.0833)^2];> solve({5.1=10.2-r*(0.045^2+0.042^2)},{r});> z1:=10.2-1346.001584*[(x-120.3167)^2+(y-31.5833)^2];> z2:=10.2-1346.001584*[(x-120.3167)^2+(y-31.5833)^2];> z3:=10.2-1346.001584*[(x-120.3167)^2+(y-31.5833)^2];> z4:=10.2-1346.001584*[(x-120.3167)^2+(y-31.5833)^2];> solve({0.1=0.2-r*(0.045^2+0.042^2)},{r});> z4:=0.2-26.39218791*[(x-118.4000)^2+(y-30.6833)^2];>z4:=solve({118.9833^2+30.6167^2+a*118.9833+b*30.6167+c=0.7000,118.5833^ 2+30.0833^2+a*118.5833+b*30.0833+c=1.8000,119.4167^2+30.8833^2+a*119.41 67+b*30.8833+c=0.5});> solve({0.05=0.1-r*(0.045^2+0.042^2)},{r});> z1:=0.1-13.19609396*[(x-119.4167)^2+(y-30.8833)^2];>> solve({2.9=5.8-r*(0.045^2+0.042^2)},{r});> z4:=0.1-765.3734495*[(x-118.2833)^2+(y-29.7167)^2];(2)均方差求值程序:>sq1:=[0.09247218269,0.165797962696,0.09247218269,0.09247218269,0.258680 6182,0.2586806182,0.2586806182,2.791713932,0.2474029514,0.2539943168,0. 2715902174,0.2715902174182,0.2586806182,2.791713932,0.2474029514,0.2539 943168,0.2715902174];> sum1:=add(i,i=sq1);> ave1:=sum1/17;>ve1:=[.5222900020,.5222900020,.5222900020,.5222900020,.5222900020,.5222 900020,.5222900020,.5222900020,.5222900020,.5222900020,.5222900020,.522 2900020,.5222900020,.5222900020,.5222900020,.5222900020,.5222900020,.52 22900020];>sq2:=[0.0921412432,0.1098068392,0.022********,0.01592933205,0.285130428 6,0.2851304286,0.2851304286,2.792910527,0.2612701098,0.2381007694,0.261 3774987,0.0518*******,0.2851304286,2.792810527,0.2612701098,0.238100769 4,0.2613774987];(2)数据模拟图程序:> with(linalg):> l:=matrix(91,7,[58138,32.9833,118.5167, 0.0000, 5.0000, 0.2000, 0.0000, 58139, 33.3000,118.8500, 0.0000, 3.9000, 0.0000, 0.0000,58141, 33.6667,119.2667, 0.0000, 0.0000, 0.0000, 0.0000,58143, 33.8000,119.8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58146, 33.4833,119.8167, 0.0000, 0.0000, 0.0000, 0.0000,58147, 33.0333,119.0333, 0.0000, 6.0000, 1.4000, 0.0000,58148, 33.2333,119.3000, 0.0000, 1.1000, 0.3000, 0.0000,58150, 33.7667,120.2500, 0.0000, 0.0000, 0.0000, 0.1000,58154, 33.3833,120.15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58158, 33.2000,120.4833, 0.0000, 0.0000, 0.0000, 0.0000,58230, 32.1000,118.2667, 3.3000,20.7000, 6.6000, 0.0000,58236, 32.3000,118.3000, 0.0000, 8.2000, 3.6000, 1.4000,58238, 32.0000,118.8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58240, 32.6833,119.0167, 0.0000, 3.0000, 1.4000, 0.0000,58241, 32.8000,119.4500, 0.1000, 1.4000, 1.5000, 0.1000,58243, 32.9333,119.8333, 0.0000, 0.7000, 0.4000, 0.0000,58245, 32.4167,119.4167, 0.3000, 2.7000, 3.8000, 0.0000,58246, 32.3333,119.9333, 7.9000, 2.7000, 0.1000, 0.0000,58249, 32.2000,120.0000,12.3000, 2.4000, 5.6000, 0.0000,58251, 32.8667,120.3167, 5.2000, 0.1000, 0.0000, 0.0000, 58252, 32.1833,119.4667, 0.4000, 3.2000, 4.8000, 0.0000, 58254, 32.5333,120.45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58255, 32.3833,120.5667, 1.1000,18.5000, 0.5000, 0.0000, 58264, 32.3333,121.1833,35.4000, 0.1000, 0.2000, 0.0000, 58265, 32.0667,121.6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58269, 31.8000,121.6667,31.3000, 0.7000, 2.8000, 0.1000, 58333, 31.9500,118.8500, 8.2000, 8.5000,16.9000, 0.1000, 58334, 31.3333,118.3833, 4.9000,58.1000, 9.0000, 0.1000, 58335, 31.5667,118.5000, 5.4000,26.0000,11.0000, 0.8000, 58336, 31.7000,118.5167, 3.6000,27.8000,15.3000, 0.6000, 58337, 31.0833,118.1833, 7.0000, 6.4000,15.3000, 0.2000, 58341, 31.9833,119.5833,11.5000, 5.4000,16.1000, 0.0000, 58342, 31.7500,119.5500,32.6000,37.9000, 5.8000, 0.0000, 58343, 31.7667,119.9333,20.7000,24.3000, 5.3000, 0.0000, 58344, 31.9500,119.1667,12.4000, 5.9000,16.3000, 0.0000, 58345, 31.4333,119.4833,21.8000,18.1000, 9.8000, 0.1000, 58346, 31.3667,119.8167, 0.1000,12.7000, 5.1000, 0.2000, 58349, 31.2667,120.6333, 1.1000, 5.1000, 0.0000, 0.0000, 58351, 31.8833,120.2667,22.9000,15.5000, 6.2000, 0.0000, 58352, 31.6500,120.7333,15.1000, 5.4000, 2.4000, 0.0000, 58354, 31.5833,120.3167, 0.1000,12.5000, 2.4000, 0.0000, 58356, 31.4167,120.9500, 5.1000, 4.9000, 0.4000, 0.0000, 58358, 31.0667,120.4333, 2.4000, 3.4000, 0.0000, 0.8000, 58359, 31.1500,120.6333, 1.5000, 3.8000, 0.5000, 0.1000, 58360, 31.9000,121.2000, 5.6000, 3.2000, 2.9000, 0.1000, 58361, 31.1000,121.3667, 3.5000, 0.6000, 0.2000, 0.7000, 58362, 31.4000,121.4833,33.0000, 4.1000, 0.9000, 0.0000, 58365, 31.3667,121.2500,17.7000, 2.2000, 0.1000, 0.0000, 58366, 31.6167,121.4500,75.2000, 0.4000, 1.5000, 0.0000, 58367, 31.2000,121.4333, 7.2000, 2.8000, 0.2000, 0.2000, 58369, 31.0500,121.7833, 3.2000, 0.3000, 0.0000, 0.3000, 58370, 31.2333,121.5333, 7.0000, 3.4000, 0.2000, 0.2000, 58377, 31.4667,121.1000, 7.8000, 7.2000, 0.3000, 0.0000, 58426, 30.3000,118.1333, 0.0000, 0.0000,17.6000, 6.2000, 58431, 30.8500,118.3167, 5.1000, 2.3000,16.5000, 0.1000, 58432, 30.6833,118.4000, 3.6000, 1.4000,20.5000, 0.2000, 58433, 30.9333,118.7500, 2.1000, 3.4000, 8.5000, 0.2000, 58435, 30.3000,118.5333, 0.0000, 0.0000,13.6000, 8.5000, 58436, 30.6167,118.9833, 0.0000, 0.0000, 5.3000, 0.5000, 58438, 30.0833,118.5833, 0.0000, 0.0000,27.6000,21.8000, 58441, 30.8833,119.4167, 0.1000, 1.6000, 1.6000, 1.0000, 58442, 31.1333,119.1833, 3.0000, 8.8000, 5.4000, 0.2000, 58443, 30.9833,119.8833, 0.1000, 2.7000, 0.1000, 0.9000,58446, 30.9667,119.6833, 0.0000, 0.1000, 5.1000, 2.5000, 58448, 30.2333,119.7000, 0.0000, 0.0000,15.1000, 6.9000, 58449, 30.0500,119.9500, 0.0000, 0.0000,23.5000, 8.2000, 58450, 30.8500,120.0833, 0.0000, 0.7000, 0.0000, 4.1000, 58451, 30.8500,120.9000, 0.5000, 0.1000, 0.0000, 3.8000, 58452, 30.7833,120.7333, 0.3000, 0.0000, 0.0000, 3.0000, 58453, 30.0000,120.6333, 0.0000, 0.0000, 0.0000,18.2000, 58454, 30.5333,120.0667, 0.0000, 0.0000, 0.5000, 4.9000, 58455, 30.5167,120.6833, 0.0000, 0.0000, 0.0000, 4.6000, 58456, 30.6333,120.5333, 0.0000, 0.0000, 0.0000, 4.2000, 58457, 30.2333,120.1667, 0.0000, 0.0000, 2.0000,12.6000, 58459, 30.2000,120.3167, 0.0000, 0.0000, 0.0000,15.0000, 58460, 30.8833,121.1667, 1.2000, 0.1000, 0.0000, 2.3000, 58461, 31.1333,121.1167, 4.0000, 1.4000, 0.4000, 0.2000, 58462, 31.0000,121.2500, 2.7000, 0.3000, 0.4000, 1.7000, 58463, 30.9333,121.4833, 1.7000, 0.1000, 0.0000, 0.8000, 58464, 30.6167,121.0833, 0.0000, 0.0000, 0.0000, 3.6000, 58467, 30.2667,121.2167, 0.0000, 0.0000, 0.0000, 1.8000, 58468, 30.0667,121.1500, 0.0000, 0.1000, 5.1000, 2.5000, 58472, 30.7333,122.4500, 0.3000, 0.6000, 0.0000, 4.9000, 58477, 30.0333,122.1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58484, 30.2500,122.1833,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58530, 29.8667,118.4333, 0.0000, 0.0000,27.5000,23.6000, 58531, 29.7167,118.2833, 0.0000, 0.0000, 3.7000,11.5000, 58534, 29.7833,118.1833, 0.0000, 0.0000, 9.3000, 6.5000, 58542, 29.8167,119.6833, 0.0000, 0.0000, 0.0000,27.6000, 58550, 29.7000,120.2500, 0.0000, 0.0000, 0.0000, 4.9000, 58562, 29.9667,121.7500, 0.0000, 0.0000, 0.0000, 0.9000]);> lat:=col(l,2);> lon:=col(l,3); > sd1:=col(l,4);> sd2:=col(l,5); > sd3:=col(l,6); > sd4:=col(l,7);> abc1:=seq([lat[i],lon[i],sd1[i]],i=1..91);> abc2:=seq([lat[i],lon[i],sd2[i]],i=1..91);> abc3:=seq([lat[i],lon[i],sd3[i]],i=1..91);> abc4:=seq([lat[i],lon[i],sd4[i]],i=1..91);> with(plots):> pointplot3d([abc1],color=green,axes=boxed);> surfdata([abc1],labels=["x","y","z"],axes=boxed);> with(stats):> with(fit):> with(plots):fx1:=leastsquare[[x,y,z],z=x^3+y^3+a*x^2+b*y^2+c*x*y+d*x+e*y+f,{a,b,c,d ,e,f}]([abc1]);> plot3d(fx1,x=25..35,y=119..135);> pointplot3d([abc2],color=blue,axes=boxed);> surfdata([abc2],labels=["x","y","z"],axes=boxed);>fx2:=leastsquare[[x,y,z],z=x^3+y^3+a*x^2+b*y^2+c*x*y+d*x+e*y+f,{a,b,c,d ,e,f}]([abc2]);> plot3d(fx2,x=25..35,y=119..135);> pointplot3d([abc3],color=red,axes=boxed)> surfdata([abc3],labels=["x","y","z"],axes=boxed);>fx3:=leastsquare[[x,y,z],z=x^3+y^3+a*x^2+b*y^2+c*x*y+d*x+e*y+f,{a,b,c,d ,e,f}]([abc3]);> surfdata([abc4],labels=["x","y","z"],axes=boxed);>fx4:=leastsquare[[x,y,z],z=x^3+y^3+a*x^2+b*y^2+c*x*y+d*x+e*y+f,{a,b,c,d ,e,f}]([abc4]);五.如何在评价方法中考虑公众感受的数学模型建立.1660.1 2.5 2.666.11212.12525.16060.1z } 1.00 {0≤≤=z z R } 5.21.0 {1≤≤=z z R } 66.2 {2≤≤=z z R } 121.6 {3≤≤=z z R } 251.12 {4≤≤=z z R } 601.25 {5≤≤=z z R } 1.60 {6≥=z z R 0ˆR 1ˆR 2ˆR 3ˆR 4ˆR 5ˆR 6ˆR } 1)( {ˆ000R z z z R ∈≤=,μ} 1)( {ˆ111R z z z R ∈≤=,μ} 1)( {ˆ222R z z z R ∈≤=,μ } 1)( {ˆ333R z z z R ∈≤=,μ} 1)( {ˆ444R z z z R ∈≤=,μ} 1)( {ˆ555R z z z R ∈≤=,μ } 1)( {ˆ666R z z z R ∈≤=,μ)(z i μ i 1z ∈i R i R )(z i μ i 16i R ˆ i 1 2)(z i μ i 1⎩⎨⎧≤<+-≤≤=1.006.0 , 5.22506.00, 1)(0z z z z μ)(1z μ] 2369277587.0e [2369277587.0112)3.1(----z 5.21.0≤≤z )(2z μ] 20555762126.0e [20555762126.0112)3.4(----z 66.2≤≤z)(3z μ] 2287787270.0e [2287787270.0119.5)05.9(2----z 121.6≤≤z )(4z μ] 70397557815.0e[70397557815.0119.12)55.18(2----z 251.12≤≤z)(5z μ] 00475951221.0e[00475951221.011100)55.42(2----z 601.25≤≤z)(6z μ2)]5.60(5 [11--+z 1.60≥z 74)(z i μ及iR ˆ i =0,1,…,6合并可得} 0 {≥=z z R 上的模糊集合} , 1)( {ˆR z z z R∈≤=μ.其中R 是论域,)(z μ是模糊集合R ˆ的隶属函数,由)(z i μ分段合)(z μ小雨的隶属函数图特大暴雨隶属函数图大暴雨隶属函数图暴雨隶属函数图⎪⎪⎪⎪⎩⎪⎪⎪⎪⎨⎧>≤<≤<≤<≤<≤<≤≤=60)(6025)(2512)(126)(65.2)(5.21.0)(1.00)()(6543210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t μμμμμμμμ 5 353⨯47imnkZ ~)(z μ53⨯47=M mnk⎪⎪⎪⎭⎫⎝⎛⨯⨯⨯⨯⨯⨯47532531534712111..................μμμμμμ=M imnk~⎪⎪⎪⎭⎫⎝⎛⨯⨯⨯⨯⨯⨯47532531534712111~...~~............~...~~μμμμμμi ),(y x Z =i mnk ∏∆mnk M =M i mnk~⎪⎪⎪⎪⎭⎫ ⎝⎛⨯⨯⨯⨯⨯⨯i i i i i i 47532531534712111..................λλλλλλ 6imnkΓ∆∑∑=⨯=⨯4712531)(47531j i j i i λ i Ω∆∑=16411641i imnkΓ 8 i 2i i i mnk ∏5347imnk Γi mnk ∏i Ω411Ω2Ω 1Ω2Ω1D 2D19811999。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模型(全国获奖论文)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模型(全国获奖论文)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模型摘要本文建立了一个关于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估模型。

首先,通过对给定的大量数据(预报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统计画图分析,得出了散点图。

然后分别对两种不同方法预报的41天中每天4个时段各等距网格点的雨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在可接受的度数差范围内搜索与各个观测站点距离最近的网格点,按从小到大排序后取其最小的4个网格点,再根据欧氏距离倒数加权的方法对它们赋权重,取出4个网格点对应的雨量,分别与各自的权重相乘,累加得到的值来预测相对应观测站点的雨量。

对得到的观测站点的预测雨量进行两种方法的分析,方法一:将预测雨量与实测雨量求偏差率,并对所有偏差率求出一个偏差率的算术平方根,作为评价准确性的指数,从而得到第一种雨量预报方法的准确性的指数为102.8755,第二种雨量预报方法的准确性的指数为726.6841;方法二:将预测雨量与实测雨量分别转化为对应的级别(如雨量在区间0.1——2.5为1级),用同级率比较法将它们作比较,从而得到第一种雨量预报方法的同级率为73.9346% ,第二种雨量预报方法的同级率为70.9662% 。

本文利用数学软件Matlab很好地实现了编程模拟计算,并结合实际测得的数据得出了雨量预报方法的同级率,很好地指导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

关键词:(预报、实测、网格点、同级率)(一)问题的重述与分析1、问题的重述随着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雨量预报对指导农业生产和城市工作和生活有重要作用,但如何准确、及时地对雨量作出预报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预报方法对于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广受世界各国关注。

我国某地气象台和气象研究所正在研究6小时雨量预报方法,即每天晚上20点预报从21点开始的4个时段(21点至次日3点,次日3点至9点,9点至15点,15点至21点)在某些位置的雨量,这些位置位于东经120度、北纬32度附近的53×47的等距网格点上。

降雨量预测的简单方法---数学建模论文

降雨量预测的简单方法---数学建模论文

摘要首先,本文运用SAS和Excel两种软件工具对两种方法预测到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比较,采用绝对误差法让每一天每一个站点每一个时段预测到的数据与相应的实际的数据作差,求绝对值,再加总总的绝对值误差,建立了模型(1),得出了数据预测的方法一比方法二效果较好的结论。

其次,考虑到绝对误差法的局限性,进一步采用相对误差法对模型(1)进行改进,让每一天每一个站点每一个时段预测到的数据与相应的实际的数据作差的绝对值除于相对应的真实时段的数据,建立了模型(2);由于有些数据为0的缘故,对模型(2)进一步改进得到模型(3),仍然得出方法一优于方法二的结论。

最后,本文对模型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绝对误差法相对误差法SAS Excel一、问题重述FORECAST中的文件名为<f日期i>_dis1和<f日期i>_dis2,例如f6181_dis1中包含2002年6月18日采用第一种方法预测的第一时段数据(其2491个数据为该时段各网格点的数据),而f6183_dis2中包含2002年6月18日采用第二种方法预测的第三时段数据。

MEASURING中包含了41个名为<日期>.SIX的文件,如020618.SIX表示2002年6月18日晚上21点开始的连续4个时段各站点的实测数据,这些文件的数据格式是:站号纬度经度第1段第2段第3段第4段58138 32.9833 118.5167 0.0000 0.2000 10.1000 3.1000 58139 33.3000 118.8500 0.0000 0.0000 4.6000 7.4000 58141 33.6667 119.2667 0.0000 0.0000 1.1000 1.4000 58143 33.8000 119.8000 0.0000 0.0000 0.0000 1.8000 58146 33.4833 119.8167 0.0000 0.0000 1.5000 1.9000……根据已有的数据用模型判断这两种预测方法的优劣。

雨量预报方法评价模型

雨量预报方法评价模型

雨量预报方法评价模型
胡克满;王平尧;宣平
【期刊名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10)2
【摘要】针对评价两种6 h雨量预报方法的准确性建立数学模型.运用了数据拟合与插值法,其优点是数据结构紧凑、冗余度低,有利于网络和检索分析,图形比较直观、精度高,而且还可以通过权重调整空间插值等值线的结构.并进行了对模型的讨论与
求解.
【总页数】3页(P81-83)
【作者】胡克满;王平尧;宣平
【作者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800;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
波,315800;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13
【相关文献】
1.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模型 [J], 詹晓琳;桂胜华
2.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模型 [J], 雒征;蒋昕昊
3.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模型 [J], 皮杰
4.对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模型的评述 [J], 周密
5.雨量预报方法的模糊评价模型--2005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之
一 [J], 杨金山;耿玉菊;马小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文较完整的解决了雨量预测方法的评估问题

论文较完整的解决了雨量预测方法的评估问题

论文较完整的解决了雨量预测方法的评估问题。

论文合理的选用了与距离有关的插值函数,得到了观测站处的预报值,给出了评价两种预报方法优劣的指标。

特别是论文不仅考虑了预报值与测量值之间误差的大小,还考虑了预报的稳定性,使评价指标更加完善。

不过,该论文的第二问稍显单薄,未能考虑不同等级雨量的误报对公众的不同影响。

摘要:本文建立了“最邻近点插值法”、“反距离加权平均法”等两个降雨量预报算法模型。

给出各观测站的雨量预报值,并H用三项指标对两种雨量预报准确性进行了评价。

对于问题二,给出了满意度函数用来评价公众满意程度。

结果表明两种预报方法公众的满意度都在95%以上关键词:最邻近点插值法;反距离加权平均法;满意度函数分类号:AMS(2000)65D17 中图分类号:029;P456 文献标识码:A1 模型的基本假设1) 假设所有预报数据和实测数据及预报点和观测站的经纬度坐标值均有效,即不考虑人为因素造成的无效数据。

2) 假设当两地距离大于某给定 >0时,两地之间的降雨量没有必然联系。

2 符号说明Ai=(a ,bi):表示91个观测站的经纬度坐标(i=1,2,⋯,91)。

( , ):表示53 x47个等距网格点上第J行、第k列的经纬度坐标( =1,2,-一,53;k;1,2,·一,47)。

l( ,k,d,£),z2(j,k,d,£):分别表示第一、二种预报方法对预报点(xjk, )第d天第t时段的降雨量预报值(d=1,2,⋯,41;t=1,2,3,4)。

(i,d,t);表示观测站 i第d天第t时段的降雨量实测值。

乏l( ,d,t),乏2( ,d,£):分别表示两种预报方法对观测站A 第d天第t时段的降雨量预报值。

rijk:表示观测站 t与预报点(xjk, )之间的距离。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档·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仓储业务标准操作程序·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实现·沉箱预制施工组织设计·竖向加固体复合地基的固结机理与应用·集装箱码头物流系统模拟·运输公司GPS 项目建议书·病情诊断·中国道路交通信息系统·《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售后服务数据的应用·基于抗裂性的沥青路面基层和应力吸收层材料设计·私家车保有量增长及调控问题·带硬时间窗车El( ,d,t),C2( ,d,£):表示两种预报方法对观测站 t预报值的绝对误差。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模型5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模型5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模型吴 钢,余思维,唐碧艳(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摘 要: 本文利用夹角余弦计算客观性权重,用线性加权公式计算总评价值,建立了雨量预测方法优劣的评价模型,并对两种雨量预测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关键词: 夹角余弦;线性加权;损失度;Matlab中图分类号:O242;O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8036(2006)0420346205收稿日期:2005211201作者简介:吴钢(1985-),男(苗族),湖南怀化人.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2003级本科生.该论文获得200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乙组全国二等奖,由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教师培训和指导.1 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雨量预报对农业生产和城市工作和生活有重要作用,但准确、及时地对雨量做出预报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备受世界各国关注.我国某地气象台和气象研究所研究了6小时雨量预报方法,即每天晚上20点预报从21点开始的4个时段(21点到次日3点,次日3点到9点,9点到15点,15点至21点)在某些位置的雨量,这些位置位于东经120度,北纬32度附近的53347的等距网格点上同时设立91个不均匀的观测站点实测这些时段的实际雨量.气象部门提供了用两种不同方法的预报数据和相应的实测数据.根据要求,我们对雨量预测的两种不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具体要求如下:(1)建立数学模型评价两种6小时雨量预报方法的准确性;(2)气象部门将6小时降雨量分为6等:011-215毫米为小雨,216-6毫米为中雨,611-12毫米为大雨,1211-25毫米为暴雨,2511-60毫米为大暴雨,大于6011毫米为特大暴雨.若按此分级向公众预报,如何在评价方法中考虑公众的感受?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网格点和站点位置的经纬度,可知该地区大致位于我国浙江杭州到江苏盐城,安徽合肥到上海沿海的区域内[1~2](如图1),时间为6月中旬至7月底,正值该地区的梅雨时期.我们根据站点(星号)与网格点(蓝点)的经纬度用MAT LAB 软件算出各点二维平面图(图2),不难看,出该地区的地形因素是造成站点设置不均匀的主要原因.算出对于各站点的两种不同方法的预测数据的综合评价指标,使得网格点的数据和各站点的数据能够比较,对于两者的精确度,可以进行模拟投票,比较出两种方法的优劣;对于问题(2),我们对降雨量的七个等级进行数值转换,即晴天为0,小雨为1,中雨为2,以此类推,相应的也将各预测数据和预报数据进行数值转化,并引入损失度,再将二者进行比较,得出优劣度.2006年11月第15卷 第4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the CUN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N ov.2006V ol.15 N o.4图1 预报目标区域图Fig.1 The observed Area2 基本假设211 为建立模型所做的基本假设(1)各个站点所得的实际数据都是精确的;(2)各点间的地理距离理想化为在二维平面距离;图2 站点与网格点二维平面图Fig.2 Ichnograph of the position and grid(3)纬度相差一单位的距离与经度相差一单位的距离在二维平面上相等212 数学符号说明W c 代表某站点的有效范围内各网格点的综合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Z c 代表各网格点的预测降雨量Zs 各站点的实测雨量X c 网格点的横坐标Xs 站点的横坐标yc 网格点的纵坐标ys 站点的纵坐标pc 站点预测与实测差距给公众带来的综合损失度f 预测方法最后的评价结果743 第4期吴钢等: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模型q 各网格点对站点的权重3 问题1的模型建立与求解311 有效站点的确定本文定义有效范围是实测站点能够有效地测定的范围.确定站点有效影响范围,找到该范围内的网格点.有效范围是以该站点为中心以r 为半径的圆,其中r 的计算公式为:r =dmin +012其中dmin 表示与该站点最近的网格点到该站点的距离;用dmin 加一个数是为了保证该站点有效范围内有网格点;012是全部网格点间的最小距离和最大距离的平方和的开方(小数点后取一位有效数字),加上这样一个数可保证有效范围内网格点数量比较均匀.312 站点雨量预测值的确定处理该范围内网格点的预测数据,将其与该站点的实测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一个站点雨量预测的误差.考虑到该站点有效影响范围内网格点的个数不同且到该站点的距离也不同,我们通过各网格点到站点的距离计算出其对站点的权重,使距离越近的点权重越大,其计算公式为:q k =1(x ck -x s )2+(y ck -y s )2+01001∑n k =11(x ck -x s )2+(y ck -y s )2+01001这里∑n k -=1q k =1;在此基础上,求出该站点有效范围内网格点的预测数据与站点相应的实测数据的综合误差:w =∑nk =1|Z ck -Z s |×q k 其中n 表示该站点有效范围内网格点的个数.313 雨量预测方法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和求解31311 构造误差矩阵通过一天的4时段91站点的有效范围内网格点的预测数据与站点相应的实测数据的综合误差构成矩阵W =(w ij )94×4,w ij 为一天中第i 个站点第j 个时段的w 值.31312 确定该天各站点的两个相对偏差矩阵U =(u ij )91×4;V =(v ij )91×4;其中u ij =max j w ij -w ijmax j w ij -min j w ij;v ij =w ij -min j w ijmax j w ij -min jw ij 31313 计算U ,V 的对应列向量的夹角余弦得出初始权重(即未归一化的权重).归一化后得到客观性权重qz 1×4,它表示该天4个时段的客观性权重.31314 建立成本型矩阵F =B 3qz TB =(b ij )94×4;b ij =w ij Πmax w ij j31315 算出综合评价值f =∑F843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5卷 我们对6月的数据(6月18日到6月28日)进行计算,结果可用Matlab 求得.f 1=7611679; f 2=771371; f 1<f 2,所以认为第一种预报6小时雨量的方法更为准确;31316 模型检验本文采用虚拟投票法对模型结果进行检验,虚拟各站点每天每时段都有工作人员根据站点实测数据与有效影响范围内网格点的预测数据对两方法进行投票,投票遵循的原则是投数据最接近的方法,如两者一样则对两方法都投票.用Matlab 进行模拟[3]6月(6月18日到6月28日)的情况,结果是: 方法一 2079票 方法二 1925票可见方法一的确比方法二更优,问题一种的综合评价指标是合理的符合实际的.4 问题2的模型建立与求解411 原始数据转换与等级比较按照气象部门的降雨量等级划分,将原始数据都转换为相应的等级;转换遵循的原则为:Z =0z <011;1011≤z <216;2216≤z <6.1;3 6.1≤z <1211;41211≤z <25.1;525.1≤z <25.1;6z ≥6011; 在问题一模型的基础上,处理有效范围内网格点的预测等级,将其与该站点实等级进行比较,结果为:p =Z c -Z S412 损失度的计算引入气象预报错会给公众带来的损失度作为评价标准来考虑公众的感受,为此将p 值转换为损失度,转换原则如下:p =-2pp <0p p >=0 该站点预测与实测差距给公众带来的综合损失度:pc =∑nk =1p k ×1(x ck -x s )2+(y ck -y s )2+01001∑nk =11(x ck -x s )2+(y ck -y s )2+01001413 评价模型的确定直接引入问题一模型中各天时段的权重qz ,通过某一天的4时段91站点的有效范围内网格点的预测等级与站点相应的实测等级的综合损失度构成的矩阵PC =(pc ij )94×4可直接建立成本型矩阵并算出综合评价值,F =B 3qz T其中B =(b ij )94×4;b ij =pc ij Πmax pc ij j ;f =∑F943 第4期吴钢等: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模型053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5卷  我们对6月的数据(6月18日到6月28日)进行计算,结果可用Matlab[4]求得:f1=9715925;f2=99911504;f1<f2,所以认为第一种预报6小时雨量的方法更为准确:414 模型检验虚拟各站点每天每时段都有公众根据站点实测等级与有效影响范围内网格点的预测等级对两方法进行投票,投票遵循的原则是采取选投损失度最小的方法,如两者一样则弃权.用Matlab进行模拟6月(6月18日到6月28日)的情况,结果是: 方法一 613票 方法二 526票可见方法一的确比方法二更优,在考虑公众感受的情况下,用我们的模型依旧可以保证其稳定有效性.5 小 结 (1)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有关地理知识的书籍和网站,因此我们的信息更广泛更准确;在对大量数据的处理方面,我们编写的程序简单,同时借助Matlab软件,因此程序运行速度快,可操作性强,能处理庞大的数据,模型易推广.(2)在模型假设中,我们假设各站点与被测点之间的地理距离理想化为在二维平面坐标图上的距离,且纬度相差一单位的实际距离与经度相差一单位的实际距离相等,虽然与实际情况有所差别,可能使结果不够精确,但并不影响评价结果.参考文献:[1] 王建国.中国地图册[M].成都:成都地图出版社,20031[2] 互联网三维地图[DBΠO L].http:ΠΠw w w1mapok1com,2005-09-161[3] 胡守信,李伯年.基于M AT LAB的数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4] 帕特-安纳德,斯尤泊格.The M AT LAB5Handbook[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The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R ainfall Forecast MethodsWU G ang,Y U Si-wei,T ANG Bi-yan(Economic College,Central Univer sity for Nationalities,Beijing100081,China)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Cape cosine to calculate the objective weight,then uses Linear weighted formula to com pute the total evaluation value.The evaluation m odel of the rainfall forecast methods is established,s o we can obtain tw o rain fall forecasts for the integrated program evaluation.K ey w ords:clip the cape cosine;linear weighted;loss degree;Matlab[责任编辑:杨 玉]。

雨量预报方法的模糊评价模型——2005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之一

雨量预报方法的模糊评价模型——2005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之一

Fuzzy Evaluation Model about Approach to the
Forecast of Rainfall
作者: 杨金山;耿玉菊;马小女
作者机构: 衡水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河北衡水053000
出版物刊名: 衡水学院学报
页码: 25-28页
主题词: 模糊评价模型;隶属度函数;距离函数;评价函数;样本选取
摘要:对气象部门来说,准确、及时、有效地预报降雨量,需要有较优秀的预报方法.为此有必要构建一种评价某气象台所使用的2种不同降雨量预测方法精确性的模型,同时也应该在模型中考虑到公众的感受.为此,建立了一种模糊评价模型,并用MATLAB做了仿真.隶属度函数为:μ(x)=e^-a(x-b).而后,创建了一种距离函数来表征预测与实际降雨量之间的差距,最后用距离和的最小作为评价函数.。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模型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模型

文章编号:1671-3354(2008)06-0001-05收稿日期:2008-09-24作者简介:雒 征,女,工程师。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模型雒 征,蒋昕昊(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摘要:建立的雨量预报方法预报水平评价模型,包括预报方法的准确性评价模型和考虑公众感受的评分模型。

准确性评价模型包括雨量预报方法的预报水平的整体评价指标,以及针对不同预报时段、预报等级和站点的分项评价指标,公众感受评分模型基于公众对预报偏差的心理感受特点对预报水平给出评分。

通过降雨空间插值方法由网格点的雨量预报值得到观测站点的预报值,应用所建立的指标对给定区域的91个站点41d 的雨量实测值和两种预报方法的预报值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雨量预报;预报方法;评价模型中图分类号:P332.1 文献标志码:AEvaluation model of precipitation forecasting methodsLUO Zheng ,J I ANG X inhao(School of Water Res ources and Hydropower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China )Abstract :An evaluation m odel of precipitation forecasting methods is proposed.This m odel includes the forecasting veracity e 2valuation m odel and the score evaluation m odel in consideration of public acceptance.The former includes the integral evalua 2tion index and the sub 2entry indexes of different forecasting periods ,grades and precipitation stations ;the latter is set up on the public psychological acceptance about the forecasting errors.The forecasting value of each precipitation station is derived from the forecasting value of grid points by spatial interpolation.These derived indexes could be used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observed precipitation of 41days of 91precipitation stations in given area and the forecating precipitation by tw o forecasting methods.K ey w ords :precipitation forecast ;forecasting method ;evaluation m odel 雨量预报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工作生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时、准确地预报会给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促进作用。

雨量预报评价模型

雨量预报评价模型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模型李泳,易勋,贺望香1. 问题分析雨量预报对农业生产和城市工作和生活有重要作用,但准确、及时地对雨量作出预报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

针对问题一,气象部门提供了41天实测数据并且希望建立数学模型来评价两种雨量预报方法的准确性。

通过分析数据可知,网格点数据代表的是53*47的网格点的预测雨量,而实测数据是以经纬度定位的观测点的实测雨量。

很显然无法对两个定位方式不同的数据进行插值。

所以我们选取与对应观测站点最近的5个网格点,通过计算网格点对对应观测站点的权重和网格点的预测雨量的乘积的和求出观测站点的预测雨量。

然后就可以通过对两种方法的预测雨量与实测雨量进行比较得出哪种方法更准确。

由于两种方法与实测雨量很相近,很难对比出两种方法的准确性,所以我们采用预报偏差率来比较两种6小时雨量预报方法的准确性。

2. 模型假设(1)观测站点之间距离的设置是不同的。

(2)雨量用毫米做单位,小于0.1毫米视为无雨3. 符号说明ind :表示第n 个网格点到第i 个观测站点的距离;(其中n=1,2,3,4,5; i=1-91) inq :表示与第i 个观测站点的距离最小的前5个网格点的权重; inf :表示第i 个网格点分别在某月某日某个时段的雨量值;(其中n=1,2,3,4,5) ij y :表示第i 个观测点第j 个时段的预测雨量值;ij s :表示第i 个观测点第j 个时段的实测雨量值。

4.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4.1.1 首先,找出网格点与观测站点的散点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观测站(红点)与网格点(蓝点)分布不均匀。

且观测站点分布在网格点中间部分。

4.1.2 筛选出每一个站点周围的5个距离观测站点最近的网格点。

5个网格点的选取通过先给定最大与最小值的范围,然后利用matlab 的find()函数找出符合筛选条件的全部点。

(见附录2)4.1.3 运用欧拉公式求出符合条件的5个网格点到观测站点的距离的集合,并对其进行从小到大排序。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4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4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汪琴杨梦青谢艳新摘要本文根据题中所给的有关信息和数据,对雨量预报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针对各个问题,经过严密的理论论证,精确的计算,很好的解决了某气象部门评价预报方法的好坏的问题。

针对问题一,为了两种不同的预报方法进行评价,综合考虑公众的满意程度,基于各种预报仪器的有限即误差的存在性等,给出了评价两种途径的预报方法好坏的评价要求,建立了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的模型。

通过插值对误差进行计算,计算得到模型相应的误差平方和、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和。

再将所得的方法一的三个值与方法二所得的对应的三个值相比较,差值越小,说明方法越好;差值越大,说明方法比较不好。

针对问题二,就雨量大小的情况,我们将其分为7个等级:小于0.1毫米为无雨,0.1—2.5毫米为小雨,2.6—6毫米为中雨,6.1—12毫米为大雨,12.1—25毫米为暴雨,25.1—60毫米为大暴雨,大于60.1 毫米为特大暴雨。

考虑到了不同等级的预报误差对公众的影响不同,以及在不同时段的预报误差使人们产生的不满意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建立了满意度评价的模型。

从人们对气象预报的感受来评价两种预报方法的好坏。

根据数据,对公众的不满意度方案进行了调整,并由改进后的方案来确定公众对预报误差的满意程度。

基于问题一中所给出的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对满意度评价的模型进行了评价,得到了公众对气象预报的满意度的数据。

表明我们的模型在评价预报方法好坏的评价上有了很大的改进。

最后,我们评价了模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对模型进行了推广。

关键词:预报插值的余项公众满意度一、 模型的假设及符号说明㈠ 模型的假设1、假设忽略仪器测量产生的误差;2、假设不考虑91个观测站周围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设各个观测站所观测站采集信息范围一样大小;3、假设观测站提供的测量实测数据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参考价值;4、假设91个观察站的测试范围是相同;5、评价方法中考虑公众的感受,忽略个人的嗜好;6、排除人工降雨等相关人为造成的降水因素。

雨量预测方法范文

雨量预测方法范文

雨量预测方法范文雨量预测是气象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目的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降水量。

准确的雨量预测对于农业、水资源管理、防洪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几十年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据的积累,各种雨量预测方法不断涌现并得到应用。

一、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是最早且最简单的一种雨量预测方法。

它基于历史雨量数据,通过分析和统计过去的降水模式来预测未来的降水。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1.平均法:基于平均值来进行预测,适用于降水量变化平稳的区域。

2.趋势法:通过分析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来预测未来的降水。

3.经验公式法:将历史雨量数据转化为其中一种经验公式,再根据公式进行预测。

二、数值天气预报方法数值天气预报方法是基于大气动力学原理和数值计算模型进行雨量预测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利用大气观测数据和数学模型来模拟大气的演化;然后根据模拟结果进行降水预报。

常用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有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CMWF模型、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NCEP/GFS模型等。

三、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工作原理的计算方法。

在雨量预测中,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将历史的雨量数据作为输入,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来建立雨量与其他气象要素(如气温、湿度、气压等)之间的关系,从而预测未来的降水。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可以更好地模拟复杂的气象过程。

四、回归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方法是通过建立降水与其他气象要素之间的统计关系来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回归分析方法有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逐步回归模型等。

回归分析方法适用于建立简单的预测模型,但需要大量的观测数据和对多个要素之间相关性的深入分析。

五、气候模型方法气候模型方法是建立气候系统与其他要素之间的模拟模型,通过对气候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行模拟来进行雨量预测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气候模型有气候系统模型(如NCAR降水预测模型)、区域气候模式等。

05年优秀作品(雨量预报方法评价的数学模型)

05年优秀作品(雨量预报方法评价的数学模型)

雨量预报方法评价的数学模型摘要:本文首先使用高斯权重插值法,借助matlab工具获取实测点处的预报数据;再使用2()x n分布特征的降水定量评分方法来评价两种预报方法的准确度,并使用matlab 工具作出两种预报方法优劣对比的图象。

在公众对预报的感受方面,本文提出了满意度的分析方法,从而量化了公众的主观感受。

综合两种不同的评价体系,都可以得到第一种预报方法比第二种预报方法更精确的结论。

关键词:高斯权重插值法 matlab 满意度评分主观感受1雨量预报问题对我国某地气象台和气象研究所正在研究6小时雨量预报方法,即每天晚上20点预报从21点开始的4个时段在某些位置的雨量,这些位置位于东经120度、北纬32度附近的53×47的等距网格点上。

同时设立91个观测站点实测这些时段的实际雨量,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站点的设置是不均匀的。

气象部门提供了41天的用两种不同方法的预报数据和相应的实测数据。

预报数据在文件夹FORECAST 中,实测数据在文件夹MEASURING 中。

FORECAST 中的文件lon.dat 和lat.dat 分别包含网格点的经纬度,其余文件名为<f 日期i>_dis1和<f 日期i>_dis2,例如f6181_dis1中包含2002年6月18日晚上20点采用第一种方法预报的第一时段数据(其2491个数据为该时段各网格点的雨量),而f6183_dis2中包含2002年6月18日晚上20点采用第二种方法预报的第三时段数据。

MEASURING 中包含了41个名为<日期>.SIX 的文件,如020618.SIX 表示2002年6月18日晚上21点开始的连续4个时段各站点的实测数据(雨量),这些文件的数据格式是:站号 纬度 经度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58138 32.9833 118.5167 0.0000 0.2000 10.1000 3.1000 58139 33.3000 118.8500 0.0000 0.0000 4.6000 7.4000 58141 33.6667 119.2667 0.0000 0.0000 1.1000 1.4000 58143 33.8000 119.8000 0.0000 0.0000 0.0000 1.8000 58146 33.4833 119.8167 0.0000 0.0000 1.5000 1.9000 ……(1) 建立数学模型来评价两种6小时雨量预报方法的准确性; (2) 气象部门将6小时降雨量分为6等:0.1—2.5毫米为小雨,2.6—6毫米为中雨,6.1—12毫米为大雨,12.1—25毫米为暴雨,25.1—60毫米为大暴雨,大于60.1毫米为特大暴雨。

11561-数学建模-2005年C题《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题目、论文、点评

11561-数学建模-2005年C题《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题目、论文、点评

2005年C题《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题目、论文、点评雨量预报方法优劣的评价模型何金贺为...本文通过5种不同的插值方法得到所有观测站点的预报值:再从不同角度建立了评价预报方法两个模型。

模型Ⅰ是基于预报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平方和的。

模型Ⅱ是基于公众对预报准确度的感受差异的。

该模型考虑了公众对预报等级误差感受的不对称性以及不同时段的预报误差对公众行动的影响度差异,建立了公众不满意度指标。

两种模型评价的结果是第一种预报方法要优于第二种预报方法雨量预报方法优劣的评价模型.pdf (232.43 KB)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模型伍利兵雷中博...本文建立了“最邻近点插值法”、“反距离加权平均法”等两个降雨量预报算法模型。

给出各观测站的雨量预报值,并且用三项指标对两种雨量预报准确性进行了评价。

对于问题二,给出了满意度函数用来评价公众满意程度。

结果表明两种预报方法公众的满意度都在95%以上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模型.pdf (228.92 KB)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陈赞宋杰...本文建立了科学评价雨量预报方法的数学模型,对所给网格点上的数据进行插值计算,得到两种方法的预报值,再结合题目提供的实测数据,并考虑公众的满意程度,通过建立相对误差模型,比较两种方法误差的大小来评价两种方法的准确度.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pdf (193.33 KB)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刘俊华刘俊兴...本文建立两种雨量预报方案的评价模型。

首先,给出对两种方案在观测站点处数据的插值,计算出第一,第二种方案预报雨量与实测雨量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15mm,1.16mm。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1).pdf (67.83 KB)基于插值的雨量预报评价模型谭永基蔡志杰本文讨论了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问题。

给出了散乱数据拟合的若干方法及误差确定方法,同时在顾及公众反应的情形下考虑了评价准则,最后针对评阅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作了评述基于插值的雨量预报评价模型.pdf (157.74 KB)。

关于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

关于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

依常识 , 只要 实际降雨量与气象台预报的降雨量相近, ( 3 ) 如果预测点与实际观测点间距最近时, 就把预测点 就可判断该气象台预报的准确性。 因此本模型可从实际与预 看作 是实 际观 测 点。 报之 间的误差着手建立。 文中所 给的预报点有2 4 9 1 个, 而实 ( 4 ) 忽略由非 自 然因素引起 的降雨 ( 如人工降雨) 。 际观测站点仅有9 1 个, 因此该模型可分3 步分析:
在考虑 方差因素 的情况下, 也需要考虑公众 的感受。 例 如, 气象部 门预测某天某时段 为小雨, 但 实际下大雨甚至暴 雨。 因此公众的反 感度将有很大差异。 平均反感度越低 , 雨
f a n g a n d u : 公众反感度的平均值。
作者简介: 沈剑 ( 1 9 7 9 一 ) , 男, 江 西 九江 , 讲 师; 研 究 方向 : 数 学。
第 2 时 段 : f a n g c h a = 者 √ 《 o 一 )
综合雨量总方差和公众 反感度2 个因素分析, 由以上所
有数据可以看出, 雨量预报方法1 明显要比雨量预报方法2 准 确度高。
为 了简 化 模 型 的复 杂 度 , 在 取 预 测 点 时, 采 用 较 笼 统 的 取点方法。 选取与观测 站点最近预测点, 然后直接利用这些
3 …4 1 , j = l , 2 , 3 , 4 )。
小雨, 2 . 6 6 毫 米为中雨, 6 毫米为 3 …4 1 , j - i , 2 , 3 , 4 ) 。
( 1 ) 假设位于东经1 2 0 度、 北纬3 2 度附近的5 3 X 4 7 的网格 3 问题 分 析 点是 等距 的。 3 . 1 问题 1
观测 点 对应 的预测 点雨 量 , 建 立 模 型 求 出两 者 的误 差 。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

●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①傅骏1 李传伟1(1.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德阳618000)[摘 要] 本论文讨论雨量预报的方法准确性的评价问题。

我们利用最小二乘法、体积模型、等级换算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方法二比方法一的准确性略高。

最后我们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概率分析与方差检验,结果比较吻合。

[关键词] 最小二乘法;体积模型;等级换算模型;评价[中图分类号]O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CK N字07-005(2006)04-0038-04 The Eva lua ti on of Ra i n fa ll Foreca stM ethodsFu Jun1 L i Chuanw ei1(1.Sichuan Engineering Technical College,Deyang Sichuan618000)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 r oblem the evaluati on of accuracy of rainfall f orecast.The authors get the result that way2is better than way1by p r ocessing data,making use of least squares method,volu me model and classificati on exchange model.The final analysis of the data by checking out its p r obability and covariance matches the result.Key words:Least squares method;volu me model;classificati on exchange mode;evaluati on 1.问题的提出雨量预报对农业生产和城市工作和生活有重要作用,但准确、及时地对雨量作出预报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

2005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C题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

2005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C题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雨量预报对农业生产和城市工作和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要对雨量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却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这也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我国某气象台正研究了一个6小时的雨量预报方法,测量不同位置上的雨量,并且设立了91个测量实际雨量的观察站,通过这些条件就可以建立一个三次样条插值的模型,借助MTELAB软件从近千组数据中删选出最优的数据,通过MATLAB对数据进行编程得出最符合实际的图形,来对问题中所提到的两种预报方法做出评价。

关键词三次样条插值MTELAB软件方差一.问题重述近年来雨量预报对农业生产和城市工作和生活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准确,及时地对雨量做出预报却是一个十分空难的问题,我国气象台和气象研究所正研究了一种6小时雨量预报方法,即每天晚上20点预报从21点开始的4个时段在某些位置的雨量,这些位置位于东京120度,北纬32度附近的53*47的网格点上,同时不均匀地设立了91个测量实际雨量的观察站,与此同时,气象部门也提供了41天的两种不同方法的预报数据和实测数据。

预报数据(FORECAST)实测数据(MEASURING)都可以用Windows 系统的写字板打开。

经(lon.dat)纬(lat.dat)度也分别包含在预报数据(FORECAST)中等,从这些数据中让我们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评价两种6小时雨量预报方法的准却性和不同降雨量等级预报,如何在评价方法中考虑公众的感受。

二.模型假设(1)、假设把X轴设为地球的经度,Y轴设为地球的纬度,Z轴设为降水量。

(2)、假设把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差值作为评价预报方法的准确性。

(3)、假设小区域内地貌对降雨分布影响较小,不做考虑。

(4)、假设气象站观测仪器的误差以及人为致错的因素为零。

(5)、假设以四十一天计算,每隔五天选择一天的数据进行计算。

(6)、相近地域的气象特征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和相关性,它们之间的影响可以近似为连续的函数关系。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

量预报方法,即每天晚上20点预报从21点开始的4个时段(21点至次日3点,次日3点至
9点,9点至15点,15点至2l点)在某些位置的雨量,这些位置位于东经120度、北纬32度
附近的53×47的等距网格点上.同时设立91个观测站点实测这些时段的实际雨量,由于
各种条件的限制,站点的设置是不均匀的.
气象部门希望建立一种科学评价预报方法好坏的数学模型与方法.气象部门提供了41
参考文献
[1】张志涌.精通MATLAB 6.5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2】姜启源.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姜启源,邢文训,谢金星,等.大学数学实验【M】.北京:清华火学出版社,2006.
Appraisal on rainfall of forecast
YBJW:cat(3,YBJ,YBW);Z预报点纬经度(53x47x2)
for ii=i:4i if ii<12
i=ii+617; else i=ii+689; end
l:int2str(i); 。J=strcat(’MEASURING\020’,I,’.six’); A=dlmread(J);
SC=[sc,A(:,[4:7])];:l实测数据(91x164)
z蹴:表示位于第i(i=1,2….,53)行、第J0=1,2….,47)列的那个预测点上在第
k(k=1,2….,164)时段,用第一种方法得到的预报值; z黧:用第二种方法得到的预报值,其余含义同上; Yrk:表示第r(r=1,2….,91)个实测点上第k(k=1,2….,164)时段的实测值; e:是一个较小的正数,描述以实测点为中心的领域的大小,若取的是圆形领域,则e为
种方法预报的第一时段数据(其2491个数据为该时段各网格点的雨量),而f6183_dis2中包含 2002年6月18日晚上20点采川第二种方法预报的第三时段数据.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模型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模型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模型
雨量预报方法评价模型这篇文章运用了两种方法:
最邻近点插值法和反距离加权平均法。

根据这两种方法结合已有数据分别对未来6小时内的雨量进行预测。

定义了
1、观测站A 第d天t时段预报绝对误差
2、91个观测站41天£时段的预报绝对误差的均值
3、按时段分,第£时段预报绝对误差的方差
4、满意度函数
客观地评价了预报的效果及满意度。

对方法的选择具有推荐作用,后再方法的评价中考虑到了不同级别雨量的误报会导致满意度的不同变化有了改进的目标。

在建模完成后发现由于数据大多取值在江苏、上海、浙江的沿海城市,这些位置夏季降雨量极不均匀,在这种情况下,最邻近点插值法效果较好但最邻近点插值法所用数据太少只适合做短期快速预测而反距离加权平均法要求数据较多适合做长期预测但就题目要求来说两种方法满意度均为95%以上所以就本题而言两种方法均可以。

(本题的满意度函数将满意度量化为0-1之间的小数构思巧妙便于区分算法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模型摘要本文建立了一个关于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估模型。

首先,通过对给定的大量数据(预报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统计画图分析,得出了散点图。

然后分别对两种不同方法预报的41天中每天4个时段各等距网格点的雨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在可接受的度数差范围内搜索与各个观测站点距离最近的网格点,按从小到大排序后取其最小的4个网格点,再根据欧氏距离倒数加权的方法对它们赋权重,取出4个网格点对应的雨量,分别与各自的权重相乘,累加得到的值来预测相对应观测站点的雨量。

对得到的观测站点的预测雨量进行两种方法的分析,方法一:将预测雨量与实测雨量求偏差率,并对所有偏差率求出一个偏差率的算术平方根,作为评价准确性的指数,从而得到第一种雨量预报方法的准确性的指数为102.8755,第二种雨量预报方法的准确性的指数为726.6841;方法二:将预测雨量与实测雨量分别转化为对应的级别(如雨量在区间0.1——2.5为1级),用同级率比较法将它们作比较,从而得到第一种雨量预报方法的同级率为73.9346% ,第二种雨量预报方法的同级率为70.9662% 。

本文利用数学软件Matlab很好地实现了编程模拟计算,并结合实际测得的数据得出了雨量预报方法的同级率,很好地指导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

关键词:(预报、实测、网格点、同级率)(一)问题的重述与分析1、问题的重述随着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雨量预报对指导农业生产和城市工作和生活有重要作用,但如何准确、及时地对雨量作出预报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预报方法对于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广受世界各国关注。

我国某地气象台和气象研究所正在研究6小时雨量预报方法,即每天晚上20点预报从21点开始的4个时段(21点至次日3点,次日3点至9点,9点至15点,15点至21点)在某些位置的雨量,这些位置位于东经120度、北纬32度附近的53×47的等距网格点上。

同时设立91个分布不均匀的观测站点实测这些时段的实际雨量。

气象部门提供了41天的用两种不同方法的预报数据和相应的实测数据(预报数据在文件夹FORECAST中,实测数据在文件夹MEASURING中)。

现在我们所关心的问题就是:(1)对气象部门提供的大量数据(预报数据和实测数据),怎样进行合理、有效地分析,进而建立数学模型,来评价两种6小时雨量预报方法的准确性;(2)气象部门将6小时降雨量分为6等:0.1—2.5毫米为小雨,2.6—6毫米为中雨,6.1—12毫米为大雨,12.1—25毫米为暴雨,25.1—60毫米为大暴雨,大于60.1毫米为特大暴雨。

所以,若按此分级向公众预报,如何在评价方法中考虑公众的感受?2、问题的分析我们从题目中了解分析到:气象台每天晚上20点预报从21点开始的4个时段(21点至次日3点,次日3点至9点,9点至15点,15点至21点)在某些位置的雨量,这些位置位于东经120度、北纬32度附近的53×47的2491个等距网格点上。

同时设立91个分布不均匀的观测站点实测这些时段的实际雨量。

由于网格点比较多,且每个网格点的位置是以经度和纬度表示处在一定的区域,所以我们把纬度看作x轴,经度看作y轴,采用Matlab图形处理功能的基本绘图命令plot 画出散点图(图一),程序见附录一。

从图中可以分析看出,气象部门提供了在2491个网格点上41天4个时间段的大量预报数据(雨量),并且同样给出了91个观测站点的实测数据(雨量)。

所以我们想通过网格点上的预报数据来预测实测站点的数据。

然而,观测站点集中在所有网格点的中央部分,而四周是大量的距离比较远的网格点。

因此,通过搜索出2491个网格点中对站点影响比较大的几个网格点,再用搜索出来的几个网格点的预测数据加权求出一个预测数据(雨量),进而和该站点实测数据进行比较,来评价两种6小时雨量预报方法的准确性。

在向公众预报时,采取一种合理、准确的预测方法,增加雨量分等级预报的同级率,能对公众起到良好的出行指导作用,使人们对雨量预报有更深的理解,更多的关注。

(二) 模型的基本假设和符号说明1、模型假设(1) 观测站点的设置是不均匀的;(2) 题中网格是等距的正方形网格(所谓“正方形网格”是指每个格子都是正方形的网格;网络点是指纵线和横线的交叉点);(3) 一个x 轴 、y 轴分别为纬度和经度的坐标,通过把点的纬度和经度分别看作横坐标和纵坐标,用欧氏距离计算公式22)()(j i j i b b a a d -+-=来作为两点之间的距离。

(4) 点到观测站点的距离越短,则对观测站点的雨量影响越大;(5) 单个网格点到观测站点距离倒数与所取的4个网格点到观测站点倒数之和的比为它的权值;(6) 雨量用毫米做单位,小于0.1毫米视为无雨;2、符号说明:)2491,,2,1)(,( =i n m X i i i 个第i 网格点及其对应的纬度和经度:)91,,2,1)(,( =i b a P i i i 个第i 观测站点及其对应的纬度和经度:ε 可接受度数差:)4,3,2,1,91,,2,1()(===⨯n i q Q n i in 与个第i 观测站点的距离最小的前4个网格点的对应权矩阵:)4,3,2,1,91,,2,1()(===⨯n i d D n i in 与个第i 观测站点的距离最小的前4个网格点的距离矩阵22)()(j i j i y y x x d -+-= 欧氏距离的计算公式)4,3,2,1,91,...,2,1()(===⨯n i f Y n i in j 个第j 时段里,与个第i 观测站点的距离最小的前4个网格点的预测降雨量矩阵)164,...,2,1,91,...,2,1()(===⨯j i y M j i ij 个第i 观测站点的个第j 时段预测降雨量矩阵 )164,...,2,1,91,...,2,1()(===⨯j i s I j i ij 个第i 观测站点的个第j 时段实测降雨量矩阵 :σ 预报偏差率:S 预报偏差率的算术平方根(准确性指数) 6210,...,,i i i i J J J J 统计种第i 方法的预报数据与实测数据处在同一级别、相差1级、相差2级、、、、相差6级的频数(三)模型的建立及求解一、问题(1)及其求解算法:1.根据题意,气象部门提供了41天用两种不同方法的预报数据和相应的实测数据,每种预报方法都有大量的预测数据。

为了评价两种6小时雨量预报方法的准确性,我们采用网格点上的预报数据来预测观测站点的数据,再来和实际测得的数据相比,判断其准确性。

以坐标),(i i i b a p )91,,2,1( =i 为基准点,给定一个可接受度数差ε(在求解中取25.0=ε,可搜索得到9至19个网格点),对任意的)91,,2,1( =i p i ,搜索其任一个观测站点在纬度和经度都上下增加ε的正方形内的所有等距网格点。

若网格点()n m X ,纬度和经度在同时满足εε+≤≤-i i a m a 和εε+≤≤-i i b n b 时,即认为该网格点是可接受范围内的网格点。

2.找到可接受范围内的网格点后,我们计算网格点和这些观测站点间的距离。

再得到各观测站点和等距网格点之间的距离后,将各观测站点按距离从小到大排序后保存,我们用Matlab 编程求得结果(见附录二)。

3.各观测站点和等距网格点之间的距离从小到大排序后,为了更好地用网格点的预报雨量来预测观测站点的雨量,我们取前4个到观测站点距离最小的等距网格点。

根据欧氏距离的倒数加权的方法,先算出前4个网格点到观测点的距离,再分别对它们求倒,则4个网格点分别到观测站点的权重为它们之间距离的倒数。

权的计算公式为:)4,3,2,1,91,...2,1(,1141===∑=n i d d q j ijin in 其中为了预测各观测站点在某月某日某个时段的雨量值,我们采用距离的倒数加权的方法,取出4个等距网格点分别在某月某日某个时段的雨量值,然后分别乘以它们各自对观测站点的权重,再求和就为预测降雨量。

预测降雨量的计算公式:∑=⨯=41n in in ij f q y每个时段中,每个观测站点对应有4个网格点预测雨量值,可计算出1个观测站点预测雨量值,91个观测站点,164个时段就可计算出一个个第i 观测站点的个第j 时段预测降雨量矩阵)164,...,2,1,91,...,2,1()(===⨯j i y M j i ij这里我们用Matlab 编程求得两个方法对应的预测降雨量矩阵(见附录三)。

4.将两个方法对应的预测降雨量矩阵分别与实测降雨量矩阵进行比较,分析出哪一个的准确性高。

这里我们用计算出预报偏差率的算术平方根作为一个准确性指数,来辨别准确性的高低。

取预测降雨量矩阵)164,...,2,1,91,...,2,1()(===⨯j i y M j i ij 和实测降雨量矩阵)164,...,2,1,91,...,2,1()(===⨯j i s I j i ij 。

则有: 预报偏差率计算公式:)164,...,2,1,91,...,,2,1(==-=j i y s y ij ijij ij σ取()j i ij ⨯σ中的元素,计算预报偏差率的算术平方根()∑∑===91116412i j ijS σ当S 越小,准确性越高。

这里我们用Matlab 编程求得两个方法(见附录四)求得:预报偏差率的算术平方根(即准确性指数):方法一的为:8755.1021=S方法二的为:7522.7262=S所以可以反映出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准确性高。

二、 问题(2)及其求解由题意可得:气象部门将6小时降雨量分为6等:0.1—2.5毫米为小雨,2.6—6毫米为中雨,6.1—12毫米为大雨,12.1—25毫米为暴雨,25.1—60毫米为大暴雨,大于60.1毫米为特大暴雨。

为了比较91个观测点的预报数据与实测数据之间量级上的差别,分别将降雨量的预报值和实测值按大小划分成7个级别后,分别记为:[0,0.1]——0,[0.1,2.5]——1,[2.6,6]——2,[6.1,12]——3,[12.1,25]——4,[25.1,60]——5,[60.1,]∞——6。

然后分别统计预报数据与实测数据处在同一级别、相差1级、相差2级、相差3级、相差4级、相差5级、相差6级的频数,并计算出对应频率。

把两个方法对应的预测降雨量矩阵(题一中已计算出)与实测降雨量矩阵转化为对应的等级矩阵,将两个方法对应的预测等级矩阵分别与实测等级矩阵进行比较,分别统计预报数据与实测数据处在同一级别、相差1级、相差2级、相差3级、相差4级、相差5级、相差6级的频数。

我们通过Matlab 编程求解(见附录四),得出结果:方法一的为:0,0,2,17,113,3758,1103416151413121110=======J J J J J J J 方法二的为:0,11,19,56,145,4102,1059126252423222120=======J J J J J J J并计算出频率:方法一频数 方法二频数 方法一频率 方法二频率11034 10591 0.73934602 0.709662293758 4102 0.25180917 0.27485929113 145 0.0075717 0.0097158917 56 0.0011391 0.003752352 19 0.00013401 0.001273120 11 0 0.000737070 0 0 0表一由表一中和图二可以看出方法一的报错率低,相对报错等级差小,公众应该更满意使用方法一进行降雨量的预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