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经济与生活》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1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中学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中学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教案关于《经济生活》知识点的整理、梳理与分析一.货币理论1.货币职能理论(第一课第一框第二目)。
能够结合实际分析货币在其中充当的作用或职能。
2.货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理论(第一课第一框第二、第三目)。
该理论是宏观调控理论,尤其是货币政策理论的基础;能够运用该理论及宏观调控理论分析有关通货膨胀等问题。
3.货币形态与信用工具理论(第一课第一框第三目,第一课第二框第一目)。
能够初步了解不同形态的货币及信用工具所具有的典型特征、优点;初步了解信用工具在使用方面的要求及其功能。
二.价格理论1.商品需求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商品供给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第二课第一框第一目)。
要能够运用这些理论解决生活实践中商品价格的干预问题,以实现政府的干预目标。
2.商品价值理论(第二课第一框第二目)。
要掌握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何价格的影响。
3.商品价格变化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第二课第二框第一目),即需求法则;商品价格变化与商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第二课第二框第二目),即供给法则。
要能够正确运用图形展现这个两个规律及能够正确表述这两个规律;能够运用图形表示经济生活中的各种价格现象;能够运用图形识别均衡价格现象及运用均衡价格实现政府干预目标(实际上就是前面的(1));能够运用图形识别政府的不同价格干预政策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4.需求价格弹性理论(第二课第二框第一目)。
要能够运用该理论分析相关的生活现象;能够从企业角度运用该理论制定合理的价格;能够运用该理论制定相关的价格政策以实现政府的干预目标。
5.需求交叉弹性理论(第二课第二框第一目)。
要能够从商品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识别出相关商品之间的关系;能够利用相关商品之间的关系推断出某商品价格的变化程度与趋势;能够运用该理论制定相关的价格干预政策以实现政府干预目标。
三.消费理论1.居民及社会消费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三课第一框第一目、第三目,第四课第一框第一目)。
【精品】最新2018年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与生活》教师用书(362页)
2.针对高中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遵循高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循循善诱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与初中学生相比较,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积累量增多,社会接触面扩大,社会交往更加频繁,思想意识日趋活跃,思维能力明显提高。高中学生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特定阶段:一方面,他们不愿意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或既定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们自身又难以完全独立地、全面地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其思想活动和品德形成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可塑性的特点。新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高中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在结构安排、观点阐述和材料选择上始终体现循循善诱,以求学生心悦诚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新教材的教与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同时,思想政治课教材是时代的产物。我们力求在教材中体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逐步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特点,使新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具体来说,教材的编写是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行)》为基础和指南,在编写中体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基本理念,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生活领域应用学科知识、进行理性思考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产生自觉地、主动地学习的内在需要。同时,新教材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气氛中受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学会交流、分享与合作。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课标教材》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课标教材》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信用工具和外汇3第二课多变的价格4影响价格的因素4价格变动的影响6第三课多彩的消费7消费及其类型7树立正确的消费观8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9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10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0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2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13经营公司13新时代的劳动者16第六课投资的选择17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17股票、债券和保险19综合探究走创业之路20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2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2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23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24财政收入与支出24财政的巨大作用26第九课征税和纳税27税收及其种类27依法纳税29综合探究讲求效率维护公平30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31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1市场配置资源3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3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3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34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35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37面对经济全球化37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38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39(人教K)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知识点名称】(一)(人教K)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知识点名称】【课标内容对照(含选修)】(二)【版本对照(含选修)】【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重难点知识】【内容知识概述】【教学建议】【课型安排】【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课时,每框。
【知识点讲解】(三)相关疑难问题解答2.3.4.自我测评及参考答案非选择题六,教学资源链接教学评价建议(人教K)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知识点名称】【课标内容对照(含选修)】(二)【版本对照(含选修)】【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能力目标】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重难点知识】【内容知识概述】【教学建议】(二)【课型安排】【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课时。
高中政治《经济与生活》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1
⾼中政治《经济与⽣活》教师⽤书新⼈教版必修1⼈教版⾼中思想政治必修⼀《经济与⽣活》教师⽤书⼀、教材的基本理念1.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泽东思想、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统⼀起来⾼中思想政治课,既要引导学⽣联系⽣活实际学习经济、政治、⽂化、哲学等学科知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注重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观和价值观,知识教育要服从于、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的健康成长和终⾝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思想政治1·经济⽣活》就是按照这⼀基本指导思想进⾏编写的。
这也是本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严格把关的⾸要⽅⾯。
同时,思想政治课教材是时代的产物。
我们⼒求在教材中体现我国改⾰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逐步完善和全⾯建设⼩康社会的时代特点,使新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具体来说,教材的编写是以《普通⾼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为基础和指南,在编写中体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基本理念,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
2.针对⾼中学⽣成长阶段的特点,遵循⾼中学⽣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循循善诱地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初中学⽣相⽐较,⾼中学⽣的⾝⼼发展趋于成熟,知识积累量增多,社会接触⾯扩⼤,社会交往更加频繁,思想意识⽇趋活跃,思维能⼒明显提⾼。
⾼中学⽣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特定阶段:⼀⽅⾯,他们不愿意被动地接受他⼈的或既定的观点;另⼀⽅⾯,他们⾃⾝⼜难以完全独⽴地、全⾯地形成⾃⼰的思想观点,其思想活动和品德形成具有独⽴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可塑性的特点。
新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中学⽣成长阶段的特点,在结构安排、观点阐述和材料选择上始终体现循循善诱,以求学⽣⼼悦诚服,达到“润物细⽆声”的效果,帮助学⽣认同正确的价值观,把握正确的政治⽅向。
我们希望通过新教材的教与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教学参考精品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学参考精品资料新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内容标准(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货币的本质。
(1)商品和货币的密切联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物物交换的困难和一般等价物的产物;(3)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是货币的第一种基本职能。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若不是一切商品,就不是货币,只是商品的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有价值,这样货币才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出来的时候就是价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是货币的第二种基本职能。
应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手段的区别。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要懂得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必须由国家发行并且强制使用的。
纸币与铸币相比较,它有自己的优点。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是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要注意正确使用纸币,对制造假币的行为必须依法严惩。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1。
信用工具(1)信用卡①信用卡的含义: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②信用卡的优点:信用卡及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节约交易费用,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极大的便利。
③信用卡的使用。
(2)支票①支票的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是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②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3)汇票。
①含义: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
②分类:汇票包括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 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新授课)一、教材分析本课时《价格变动的影响》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课时是接着上一框内容进行的,它主要围绕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个中心,分成二个方面进行阐述,结构严密。
第一目《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场景中归纳出价格变化会影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不同。
同时价格变化还会影响相关商品的需求量;第二目《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这是新增加的内容,教师必须讲得透彻,而且必须生动形象。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识记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问题,针对经济生活中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解释导致价格变动的原因,并说明价格变动前后企业的供给量和消费者的需求量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透过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复杂现象认清问题本质的能力,从而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生产的影响【依据】因为这些知识和题目呼应,是本课时的主要因素,所以确定为重点。
2、难点: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依据】因为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比较复杂,不同的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不同,以及其他理论问题,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确定为难点。
四、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便让学生学会学习。
2、讲授式教学法因为本课时涉及许多理论性比较强、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将传统的讲授法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这才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师用书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二
第二框信用卡、支票和外汇一、信用卡与支票1.结算方式(1)现金结算:用现金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
(2)转账结算:双方通过银行转账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
信用卡、支票等,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工具。
2.信用卡(1)含义: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优点: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信用卡≠银行信用卡。
银行信用卡属于信用卡,二者之间是一种包含关系。
教材P8“探究问题”提示现金消费增加纸币的流通量,携带现金不安全,使用起来手续麻烦,增加收款的劳动量,也不方便购物。
而信用卡消费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3.支票(1)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
(2)分类:转账支票、现金支票。
1.(1)人们在超市购物中使用的超市会员卡属于信用卡。
()(2)现金支票可作为现金购买商品。
()(3)使用信用卡交易十分安全。
()提示(1)×(2)×(3)×转账支票与现金支票的最大区别在于:转账支票只能办理转账,不能提取现金;现金支票只能提取现金,不能办理转账。
教材P9“探究问题”提示 (1)现金支票。
(2)小张可持此票据到附近该银行的任一分行直接提取现金。
二、外汇1.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外汇与外币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外汇的实质是国际支付手段,它有两个基本特征:自由兑换性和普遍接受性。
并不是所有的外币都能成为外汇,在国际上只有几个少数国家的货币具备这些特征,成为外汇。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顾名思义,汇率是一种比率。
在我国,外币汇率通常用100单位(或1单位)外币兑换人民币的多少来表示。
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1)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思想政治 《经济生活》高一必修1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思想政治《经济生活》高一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创新教学设计(一课时)无锡市第一中学李燕【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又反作用于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和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
第一框主要探究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内容较多,在经济生活全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方面,使学生识记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价格的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以及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使学生理解供给变动及需求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要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能力方面,力求使学生能够针对生活中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解释导致价格变动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处于买方市场或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并解释是哪些因素导致该市场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
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透过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复杂现象,认清问题本质的抽象能力,从而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了解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通过学习劳动价值论,使学生明白市场交易的核心是等量的劳动相交换,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教学设计思路】通过讲授、阅读、合作讨论、图表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在分析经济现象的过程中,理解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和观点。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尽管教材在这里笔墨不多,但它是理解供求关系与市场价格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们的教学重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1单元第2课+2.2+价格变动的影响+学案+(教师版).doc
2.2价格变动的影响【学习目标】——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1.阐释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需求、对生产的影响;(重点)2.理解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的影响。
(难点)3.运用价格变动的影响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精华回放】——争分夺秒,巩固旧知。
1.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哪些?2.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如何?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及其内容?4•单位商品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是什么?【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自主阅读课本,在教材中圈划出问题答案,试着快速记忆。
1.价格变动对于人们需求的一般彫响如何?2.价格变动对于人们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需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3.价格变动对于互为替代品的两种商品需求量影响是什么?4.价格变动对于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5.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冇哪些?【质疑解惑】——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解决,存在分歧的,小组间或提交全班讨论解决。
【互动探究】——先个人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发挥小组集体智慧,共研共究,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1•前几天,小赵同学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先去加油站,由于路上车辆很多,车行得很慢, 到了加油站又排了很长时间的队,油价虽然提高了,但加油的人并没减少。
在商场时,小赵发现金银首饰也涨价了,柜台前异常冷清。
本来想去买牛肉却发现牛肉每斤涨了三元,而羊肉价格没有变化,于是娘俩买了羊肉回家了。
(1)物价上涨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为什么汽油价格上升了,加油的人却没有减少?而金银首饰价格上涨了,柜台前就冷清了?【提示】由于目前我国汽车很多,开车岀行是很多人的选择,汽油与汽车为互补品,因此汽油价格上涨对汽油的需求量影响不大。
而金银首饰属于高档耐用品,价格上涨会引起人们消费需求的迅速减少,所以柜台前冷清很多。
(2)为什么小赵和妈妈本想买牛肉而结果买了羊肉呢?【提示】羊肉和牛肉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是互为替代品。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二、本单元内容结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为三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包括两个框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由我们的生活需要商品人手,引出货币这一话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货币是如何产生的。
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的困难,货币得以出现。
因此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以上内容构成了本框的第一目,即货币的本质。
面对神秘的货币,人们自然会追问它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于是教材接着分析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这些构成了本框第二目的主要内容。
金属货币在流通中具有一些缺点,由此引出纸币,接着分析纸币的流通规律、纸币的优点。
以上内容构成了本框的第三目:纸币。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
人们在经济往来的结算中,并不是只有现金结算,而且经常使用各种信用工具结算。
于是第一目集中介绍几种常见的结算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
第二目则专门介绍什么是外汇、汇率及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通过学习以上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货币的本质及职能,有助于学生理性地对待货币,克服拜金主义倾向。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包括两个框题: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首先从日常生活现象出发——同一种商品的价格常常因地、因时而异,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因素影响价格变动?在列举了主要因素后,接着追问这些因素是通过什么渠道影响价格的,由此引出“供给和需求的相互关系影响价格波动”这一理论。
以上内容构成了本框第一目。
价格的高低波动并不是任意的,它的背后有一个价值在起着决定性作用。
接着就分析商品的价值究竟是如何决定的——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随后分析了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总结前面的理论,最后陈述了价值规律。
以上是本框第二目的内容。
第一框重点探讨了供求对价格的影响,第二框则探讨价格变动对生活及生产的影响。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单元优化总
单元优化总结[备选答案]①生产要素②按劳分配③分配政策④用之于民⑤再分配⑥资源合理配置⑦骗税⑧无偿性⑨个人所得税[答案提示]A-②B-①C-⑤D-⑥E-③F-⑧G-⑨H-④I-⑦收入分配公平(1)上述材料(或图表)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析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问题的原因。
(3)如何解决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4)结合材料,请你为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过大提几点建议。
(1)我国收入分配不合理的表现。
提示城乡+群体+区域+行业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②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不合理。
③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④行业差距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2)为什么要关注收入分配公平?理论依据是什么?提示本质+共同富裕+效率+科学发展观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怎样实现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提示经济发展+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再分配+财政作用+社会保障+科学发展观①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制度保证。
③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⑤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全册精品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全册精品说课稿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1.2信用卡、支票和外汇(4)第二课多变的价格(6)2.1影响价格的因素(6)2.2价格变动的影响(7)第三课多彩的消费(9)3.1消费及其类型(9)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2)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5)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5)4.2我国的经济经济制度(21)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24)5.1企业的经营(24)5.2新时代的劳动者(29)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32)6.1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32)6.2股票、债券和保险(3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37)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7) 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39)第八课财政与税收(42)8.1国家财政(42)8.2征税和纳税(44)第四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经济(46)9.1市场配置资源(46)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9)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51) 10.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51)10.2围绕主题抓住主线(54)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57)11.1面对经济全球化(57)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地位作用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
从消费进入“经济生活”的学习,符合经济学的学科逻辑。
首先,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是经济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培养学科思想的重要环节;而第一堂课能否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至关重要。
其次,商品、货币是现代市场经济非常活跃而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
(二)教材内容本框对于本课的内容,我用几个问题来概括:首先,钱是上帝创造的吗?――货币的产生;其次,钱是什么――引出货币的含义和本质;再次,钱有什么用――引出货币的职能;最后,钱就是人民币吗――引出纸币及纸币和货币的关系。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案【教材分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
本框是第三课教学的落脚点,它有两目内容:消费心理面面观和做理智的消费者,它具有十分浓厚的人文色彩,贴近学生生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于指导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目前社会上常见的几种消费心理及其基本特征;知道怎样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形成对消费心理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待消费,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坚持正确的消费原则,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自觉落实环境保护行动。
【教学重点】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必须坚持四个原则。
【教学难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的把握;适度消费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的生活消费受居民收入、消费品价格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其实,我们的生活消费不仅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受消费心理主观因素的影响,在消费心理的影响下,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这就是第二框的内容。
讲授新课: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首先我们来了解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消费心理。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什么是消费心理?一般地说,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活动时要考虑一些问题,如消费什么、消费多少、以什么方式消费、消费后自我感觉如何等等,这些总是伴随着消费者有目的、有意识的复杂的心理思维活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叫消费心理。
我们的消费行为都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几种消费心理的利弊及态度。
(通过课件展示)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有这种消费心理的人,消费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仿效他人,其消费行为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和别人行为的带动。
政治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4单元第10课第1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第一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2.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3.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
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二、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1.“新时代”是一个变化的时代(1)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想一想]如何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提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2)经济工作要求的变化: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与生活》教师用书一、教材的基本理念1.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统一起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既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知识,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注重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教育要服从于、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就是按照这一基本指导思想进行编写的。
这也是本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严格把关的首要方面。
同时,思想政治课教材是时代的产物。
我们力求在教材中体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逐步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特点,使新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具体来说,教材的编写是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行)》为基础和指南,在编写中体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基本理念,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
2.针对高中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遵循高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循循善诱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初中学生相比较,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积累量增多,社会接触面扩大,社会交往更加频繁,思想意识日趋活跃,思维能力明显提高。
高中学生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特定阶段:一方面,他们不愿意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或既定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们自身又难以完全独立地、全面地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其思想活动和品德形成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可塑性的特点。
新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高中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在结构安排、观点阐述和材料选择上始终体现循循善诱,以求学生心悦诚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我们希望通过新教材的教与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以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和学生观来统领教材的编写根据现代教育理念,课程的功能正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要综合形成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各种能力;教材从主要表达知识的“仓库”变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资源、工具和指南,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载体。
与此相适应,要确立新的学生观,即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知识的建构主体。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优秀的教材不仅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更是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积极开展活动的工具,是激发学生不断进行探究的平台。
因此,新教材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人文素养。
4.构建以经济生活为基础,以经济学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突出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新教材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经济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现实经济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课程模块的设置既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又依托经济学学科知识,体现了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选择、组织和发展的过程。
新教材力求在引导学生认识经济生活、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经济生活领域应用学科知识、进行理性思考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产生自觉地、主动地学习的内在需要。
同时,新教材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气氛中受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学会交流、分享与合作。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依据新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经济生活》在编写上具有以下特点。
1.新教材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鲜明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是培养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文本新教材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为准则,着眼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围绕我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主线,对处于成长过程中的高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市场道德教育和相关政策教育,使学生真切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切实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首先,新教材自始至终坚持鲜明的政治导向,将鲜明的政治导向与严谨的科学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进入新世纪,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全新的环境:在经济生活领域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商品货币关系普遍形成,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多姿多彩,就业、创业方式多种多样,多种分配方式逐步确立,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等等。
这些新情况和新变化,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经济生活》作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向导,鲜明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为学生提供基本的价值标准,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学习。
因此,《经济生活》在观点、内容的确定和材料的选取上,尽力寻求经济学学科知识与思想教育价值的交会点,注重“把最有价值的知识编进教材”,也就是将经济学学科知识中最具有思想教育价值的内容选入教材,使教材成为培养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文本。
例如,第一单元在让学生认识商品、货币、价格和消费等常见的经济现象时,着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的消费观;第二单元在介绍企业和劳动者的相关知识时,强调劳动的重要和自主创业意识、进取精神的培养。
其次,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统领新教材的编写,使教材突出地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反映党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懂得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是分不开的,要立足现在,把握未来,了解我国未来20年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明确自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所肩负的使命和应尽的责任。
例如,第四单元专门设有“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课,集中体现了十六大、十七大的基本精神,简要介绍了我国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发展基础、经济目标和战略重点;第二单元在介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时,展现了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
再次,新教材引领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体现思想政治方向的正确引导,而且还体现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体现思想教育内容的生成性,让学生在感悟和体验中实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自主建构。
2.教材构建了以经济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知识体系,符合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规《经济生活》的教材内容,以高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经济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充分考虑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与学生生活体验、社会实践关系的基础上,选取高中学生关心的经济生活和经济问题为教材内容。
在教材编排上,我们注重用有意义的典型材料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使学科知识内容的呈现与活动设计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建构知识,以求达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境界。
《经济生活》的每一课都设计了若干真实情景来呈现问题,提供学生探究的平台和路径,由此引出相应的观点,并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例如,在说明“影响价格的因素”时,教材列举了日常生活中价格变化的多个镜头,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然后引出相关的知识点。
新教材把大量贴近学生生活、反映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新成果的素材加以典型化,把经济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经济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教材知识结构。
3.教材设计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新教材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教材既充分反映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又通过每一课文中的“名词点击”、“相关链接”和“专家点评”等栏目,以及教材的“探究”活动、每一单元的“综合探究”模块,在学习内容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拓展、延伸的平台,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深入思考。
这就使得课程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开放度,是以往教材所不能比的。
第二,呈现方式的开放性。
教材选用富有情节的实例或镜头等作为话题呈现问题,营造和创设解决问题的各种情境,并配以解决问题所必备的相关知识,以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知识。
因此,现在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调动教师、学生的力量共同参与,有的还要利用家长、学校直至社会的力量才能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4.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利于深化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更符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经济生活》在教材呈现方式上、教学容量的分布上,作出有利于教学的安排。
全书分为四个单元,每一单元分为二~三课。
单元前面有“单元导语”,简要概括本单元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教育点;每课的前面有引言,说明本课的基本要点。
每课安排2框,每框安排1课时的容量。
另外,每一单元的“综合探究”要用1课时,共计4课时。
本教材的总学时为26节,剩余课时作为活动机动课。
考虑到教材应该有利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探究兴趣的发挥,考虑到各部分内容的特殊性,教材在每一课的呈现方式上并不强调完全统一,而是从实际出发,研究本部分的特色,发挥各自的特长。
5.教材的语言文字简明朴实、新颖活泼,课文图文并茂,版式设计与装帧风格独特,较好地体现了教材的主题和内容新教材的语言简明、朴实、活泼,但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深入浅出。
同时,课文配以丰富的数字、图表、图片和漫画烘托主题,将重要的知识点尽可能以直观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充分反映我国各地经济建设欣欣向荣的景象,以便于学生观赏、阅读、理解和把握。
例如,教材说明生产决定消费的漫画、区别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漫画、同富不同路的漫画、表现生产全球化的“探究”等,都是作者和美编独具匠心的共同创作的成果。
三、教材的设计思路1.教材体系的构建逻辑全书共分“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个单元。
基本的逻辑顺序是:从消费切入经济生活,回答“生产什么”,然后分析生产、分配,依次回答“如何生产”、“为谁生产”问题,进而从经济体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国际经济环境与发展趋势等方面,集中介绍我国经济活动的基本背景和舞台。
全书的基本逻辑结构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在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从事“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等经济活动,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我们可以用下面一个简单的图示表示这个教材的基本逻辑线索。
2.教材的思想政治观点教材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