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生物:动物的行为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058b560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0.png)
品质,提高繁殖成功率。
对动物适应环境的意义
1 2 3
适应气候
动物通过迁徙、换毛、冬眠等行为来适应不同的 气候条件,如极地动物在冬季会进行迁徙或冬眠。
适应食物来源
动物通过寻找和适应不同的食物来源来满足自身 营养需求,如草食动物适应草地、肉食动物适应 捕猎等。
适应生态环境
动物通过行为来适应特定的生态环境,如水生动 物适应水下生活、树栖动物适应树上生活等。
05
总结与思考
本章重点总结
动物的运动方式
介绍了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如行走、奔跑、跳跃、飞行等, 以及这些运动方式的生理机制和进化基础。
动物的行为类型
解释了动物行为的定义,并分类介绍了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以及 它们在动物生存和繁衍中的作用。
动物行为与环境适应性
探讨了动物如何通过行为适应不同的环境,包括寻找食物、逃避天 敌、繁殖等行为。
03
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行为类型
先天性行为
动物出生后即具备的一系列固定 行为,如觅食、逃避天敌等,由
遗传基因决定。
学习行为
通过后天模仿、经验积累等方式获 得的行为,如鸟类学唱歌、猴子学 习使用工具等。
社会行为
动物在群体中表现出的行为,如分 工合作、等级制度等,有助于群体 生存和繁衍。
动物的行为与环境
学习收获与思考
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
通过学习本章,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动物 在运动方式和行为上的多样性,以及这些 多样性背后的生理机制和进化逻辑。
对学习行为的思考
在学习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中,我开 始思考学习行为在动物生存和繁衍中的重要 性,以及学习行为与本能行为之间的关系。
对行为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548014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15.png)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动物的行为第1节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1、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
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
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
★2、动物行为从获得的途径上分为:先天性行为(不依赖生活经验)和后天学习行为(借助经验经历)。
先天性行为又称本能行为,是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自然进化而来,如:蜜蜂跳舞、酿蜜、蜘蛛结网、母鸡营巢孵卵、昆虫的趋光趋热行为、动物的抚育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则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行为,它以先天性行为为基础,不仅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还要受环境影响,学习行为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如:小狗算加法、老马识途、望梅止渴、惊弓之鸟、鹦鹉学唱歌。
3、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乌鸦见到稻草人前后行为的变化)。
第2节动物学习的主要类型1、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
(1)取食行为:有些动物具有初步加工食物和贮食的习性。
(2)领域行为:通常使用姿态、气味、鸣叫等方式来警告周围的动物,以保卫自己的领域。
如狐狸身上有一股难闻的气味;狗撒尿做标记等。
(3)攻击行为:发生在同种动物个体间,双方为了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的斗争。
特点:双方身体很少受到致命伤害。
如:两只雄性盘羊为争夺一只雌性盘羊而发生争斗;梅花鹿求偶发生争斗;两只狗为抢骨头而发生斗争等。
(4)防御行为:利用动物的警戒色、保护色、拟态、假死来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行为。
如乌贼在遇到敌害时,从墨囊中喷出“墨汁”;金龟子遇到敌害时会装死;蜥蜴被捕食后往往会自断尾巴以逃脱;黄鼬在遇到敌害的威胁时会释放臭气;尺蠖的拟态等。
(5)繁殖行为:包括雌性两性的识别、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对后代的抚育等。
如孔雀开屏;鸟的筑巢、育雏;蜻蜓点水;母鸡孵卵;青蛙鼓囊鸣叫等。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6章-动物的行为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6章-动物的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1f216e9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6.png)
企鹅捍卫自己的领域
四、防御行为
不同生物之间一切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都是防御行为。
保护色
警戒色
拟态
1.可减少和捕食动物相遇的可能性,不论捕食动物是否出 现,都起作用
2.在捕食动物出现之后才起作用,以增加脱逃的机会。
招潮蟹颜色鲜艳的蟹肢
乌贼喷出墨汁
五、繁殖行为
观察法与实验法的联系与区别
观察法
实验法
主要目标
描述动物的 行为表现
说明动物行为 发生的变化
方法程序
借助器具 直接观察
实验处理 后再观察
材料处理
对动物不 施加影响
对动物施 加影响
联系
实验法以观察为基础
1.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 ——观察法 2.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 ——实验法 3.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 ——实验法 4.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 ——实验法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叫动物的繁殖 行为。
雄狮
雌狮
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
占有繁殖空间
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后代的抚育
六、节律行为
节律行为:动物的活动和行为表现出的周期性现象,称 为节律行为。 1.潮汐节律:随着海洋涨潮落潮动物产生的节律性的变化 2.月节律:节律周期为28天,以月亮的运行为定时因素
如果你留心观察周围的动物,你就会发现仙鹤起舞、 孔雀开屏、大雁南飞、蜜蜂采蜜等奇妙的现象,其实,这 些都是动物行为的表现。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动物的多种行为。 2.举例说明动物行为对其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动物行为的 主要类型
1 取食行为 2 攻击行为 3 领域行为 4 防御行为 5 繁殖行为 6 节律行为 7 社群行为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58c11b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1.png)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命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动物行为的学习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动物行为的分类、产生原因等方面存在理解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动物行为的奥秘。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动物行为的定义、分类及特点,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2.学会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培养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动物行为的能力。
3.掌握动物行为产生的原因,了解动物行为与生存、繁殖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物行为的特点和规。
-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环节,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自然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动物行为的图片和视频,如鸟类筑巢、蝴蝶迁徙、猴子互相梳理毛发等。通过观察这些生动有趣的画面,让学生初步感知动物行为的多样性。随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动物行为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些行为是如何帮助动物生存和繁衍后代的?”
学生思考片刻后,教师引导他们总结出动物行为的概念,即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个体和种群发展的活动。接着,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阶段,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学习动物行为的分类,包括觅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社交行为等。针对每种行为类型,教师通过实例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其特点。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511a4f19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0.png)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考点1】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1、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有韧带由结缔组织组成) 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肌腱(位于两端由结缔组织构成) 肌腹(位于中间由肌肉组织构成)★每块骨骼肌就是一个器官,其两端分别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每完成一个动作都由多块骨骼肌相互配合作用的结果。
【考点2】动物的行为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2、动物的行为: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社会行为、(4)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
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小贴士】1、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 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 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2、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
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骨骼肌的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3、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提重物和举重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4、非条件反射属于先天行为,学习行为是建立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5、常见动物的通讯方式:蜜蜂跳舞—动作 黑长尾猴—声音 蚂蚁—气味 蝶蛾类昆虫—肱三头肌收缩 肱二头肌放松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放松 屈肘伸肘 关节的结构 3.肌肉2.关节的结构气味(性外激素)。
苏科版初中生物八上第六单元17.2《动物的行为》课件(24张)(共24张PPT)-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苏科版初中生物八上第六单元17.2《动物的行为》课件(24张)(共24张PPT)-经典教学教辅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aa0564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8.png)
C&C08 iNET
原则上产品都要用右边的符号,但对于无法用符号表达的就用此色块示意,标上名称即可。
路由器
SGW 信令网关
ATM交换机
策略管理服务器
GK
Soft X (CS)
MD
MPLS
特点: 无论是哪一种行为,都是一个运动的、变化的动态过程。 动物的各种行为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每种动物行为的产生都是动物体内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意义: 认识、保护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治有害动物。
练习
1、动物具有“学习能力”,有利于( )。 A、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2、下列各项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马戏团里的狮子表演节目 B、老鼠打洞 C、小狗作算术 D、蚯蚓走迷宫 3、下列几种动物中,属于后天性行为的是( )。 A、野鸭的迁徙 B、蜘蛛结网 C、蜜蜂采蜜 D、山雀偷吃牛奶
先天性行为: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 举例:蜜蜂采蜜、鸟育雏 后天性行为: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所以又叫学习行为。 举例:蚯蚓走迷宫、猩猩取香蕉
区别
形成
获得途径
适应特征
适应范围
先天性行为
生来就有的
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4、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 A 、蚯蚓 B、大山雀 C 、黑猩猩 D 、牛 5、有一种雌性萤火虫很奇怪,它能准确的模仿另一种雌性萤火虫的信号,吸引该种的雄性个体前来。那么,雌性萤火虫的这种行为可能是 ( ) A、吸引同种异性前来交配 B、吸引不同种异性前来交配 C、诱骗不同种异性以取食 D、对不同种异性表示友好
八年级上册生物15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15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045f8c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6.png)
八年级上册生物15章知识点总结第十五章动物的行为1.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2.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本物种生存的基础。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
3. 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等。
4. 实验法:在研究动物行为时,一些动物行为难以用观察法研究,科学家通过给一些动物个体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行为进行干预,从而获得该动物行为信息。
5. 先天性行为:(1)概念: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2)特点:动物对某种行为的初次尝试。
(3)举例: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筑巢、蚂蚁做巢、母鸡孵卵、哺乳动物哺乳等。
(4)意义:使动物能够适应各种环境,依靠经验生存下去。
6. 学习行为:(1)概念: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2)特点: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3)举例:狗算数、海豚跳跃顶球等表演项目、信鸽送信、训练师训练海豚表演等。
(4)意义:提高动物的生存能力。
7. 社会行为:许多动物为了生存需要与其他个体合作,共同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群体称为社会群体。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占主导地位的个体通过经验学习和模仿获得的一种行为。
8. 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2)成员之间有一定的组织纪律性。
(3)对外界刺激一致作出相同的反应。
(4)每个成员都为群体而努力。
9. 社会行为的代表动物:(1)蜜蜂:蜜蜂为社会性昆虫,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
(2)白蚁:白蚁为社会性昆虫,由蚁王、蚁后和工蚁组成。
(3)狼:狼为群居动物,有头狼带领,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保护群体安全。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知识点:动物的行为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知识点:动物的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ed488f1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c.png)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知识点:动物的行为学好知识就需要平时的积累。
知识积累越多,掌握越熟练,生物网编辑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知识点:动物的行为,欢迎参考!1.根据行为的不同,动物行为可分为攻击行为、摄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根据习得方式的不同,它可以分为先天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
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2.社会行为:群居动物。
小组的不同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维持小组的生活。
(注:并非所有生活在营地群体中的动物都有社会行为,例如蝗虫群体。
)3、社会行为大多具以下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还形成等级4.交流:群体中的一只动物向其他个体发送特定信息,而接收该信息的个体产生特定行为反应的现象。
分工与合作需要随时交换信息。
沟通方式包括动作、声音、气味等。
5、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在农田间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冲之间的通讯,是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这样也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即:(1)制作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昆虫;(2)进行干扰,使昆虫无法识别同类昆虫的性信息素。
6、探究性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计划、(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会根据以下实验回答上边问题。
课本4页、22页、34页、35页、39页、41页。
通过学习《生物学》第5单元第8卷的《人民教育版:动物行为学》,无论你掌握了这篇文章的知识点,更多的参考文献都可以在生物网络上获得!。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2f41e9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6.png)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一、动物的运动方式:
1. 游泳:例如鱼类、鲸、海豚等水生动物都是通过尾鳍或肢鳍的摆动来推动身体前行。
2. 飞行:例如鸟类和蝙蝠等可以通过振动翅膀来飞行。
3. 爬行:例如蛇、蜥蜴等通过腹部和背部的肌肉运动来爬行。
4. 跳跃:例如青蛙、袋鼠等会通过弹跳的方式来移动身体。
5. 跑步或奔跑:例如兔子、马等动物会用四肢快速地交替蹬地来行动。
二、动物的行为方式:
1. 觅食行为:包括捕食行为和食草行为。
捕食动物会通过追捕、伏击等手段来捕食猎物;而食草动物会选择吃草或植物来获取能量和养分。
2. 繁殖行为:动物通过交配、产卵、哺乳等方式来繁殖后代。
3. 求偶行为:动物通过展示行为、发出声音等方式来吸引异性并进行配对。
4. 社交行为:许多动物会组成社会群体,进行合作、互助、争斗等行为。
5. 防御行为:动物会采取各种方式来保护自己、领地或群体,例如躲藏、发出警告信号、逃离等。
6. 迁徙行为:许多动物会根据季节和环境变化,进行长距离的迁徙,以寻找适宜的栖
息地和资源。
以上是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一些知识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
问题,请继续提问。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6章_第2节_动物的行为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6章_第2节_动物的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1d8a2419f242336c1fb95e09.png)
社群行为
同种动物个体之间除生殖以 外的各种联系行为,群体之 间有明显的分工合作,共同 维持群体的生存和发展。
拓 展 动物还有哪些行为?
小故事
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来到陌生的主 人家,刚开始有点怕人,只会乖乖的吃饭、睡 觉。后来经过主人的训练以后,它学会了到指 定的地方去拉屎、拉尿,还学会了简单的加减 法,它还经常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呢!于是, 这家的主人对它是疼爱有加,每顿饭都有好吃 的,还直夸它聪明呢。
后天性行为,又叫学习行为,是在
遗传因素的基础下,通过环境因素的作 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刚出生的小袋鼠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 它可以靠本能爬向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从育 儿袋中吃奶。
袋鼠的这种行为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蚯蚓走迷宫实验
在迷宫的一边安上电极, 而另一边是潮湿的暗室,其 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 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 到电击。经过多次尝试和错 误之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 爬向潮湿的暗室。
大山雀的这种行为是属于先天性行为 还是学习行为?
幼小的黑猩猩 能模仿成年黑猩猩, 会利用一根蘸水的 树枝从洞穴中钓取 白蚁作为食物。
黑猩猩的这种行为是 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 学习行为?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__强__? 表现出的动物行为也越___复___杂__? 通过学习行为能够使动物
_更_好__地_适__应__千_变__万_化__的_外__界_环__境_?
二、动物行为的特点
1、无论哪一种动物行为,都是一个运动、 变化的动态过程,并且包括动物身体内部 的生理活动变化。
2、动物的各种行为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 应的,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作用重要。
3、每种动物行为的产生,都是动物体内遗 传因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 统协调作用的结果。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ef3ce0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5.png)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整理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主要考察动物的运动系统、运动的结构基础、动物的行为类型及其意义。
建议各位同学在学习的时候,以人类自己为例,记忆动物运动和行为相关内容。
如果希望印象更深刻的话,也可以买个卤鸡翅或鸡脚,用牙齿做解剖实验,一边吃一边观察。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1.动物的行为: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也可以说成是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的。
3.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腔、关节囊、关节软骨组成,也可以说成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4.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
运动所需要的能量,依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5.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举重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两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6.肌肉由肌腱和肌腹组成,肌腱可以绕过关节连接在不同的骨上。
7.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8.动物的运动有利于觅食、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和社会行为等。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另一类是指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3.先天性行为的意义:先天性行为为了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4.学习行为的意义:学习行为能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5.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4985d8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4.png)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必背知识点一、动物的运动1. 运动系统的组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 (包括骨和关节)和肌肉组成。
骨骼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则是运动的支点,而骨骼肌则是动力来源。
2. 骨骼肌的结构与特性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
肌腱位于两端,较细且呈乳白色,连接着骨骼;肌腹位于中间,较粗,是肌肉的主要部分。
骨骼肌的特性是受到刺激时会收缩,停止刺激则舒张。
3. 运动的产生过程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会收缩并牵动骨头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
运动的完成需要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作,以及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4. 关节的结构与脱臼关节由关节面 (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
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的现象。
二、动物的行为1. 行为类型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包括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这些行为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 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等。
学习行为则是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如动物学会绕道取食。
学习行为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有利于动物适应多变的环境。
3. 社会行为某些动物营群体生活,具有社会行为。
它们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
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的取食和防御敌人,使动物群体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
4. 信息传递动物之间通过声音、动作、接触和气味等方式传递信息。
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在动物的社会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运动与行为的意义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有利于其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取栖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运动和行为的多样性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对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必背知识点的归纳。
八年级生物第16章 动物的行为优秀课件
![八年级生物第16章 动物的行为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4910aca8956bec0875e39b.png)
5、尺蠖静止不动时,它的形状像树枝,这种行为属于: C
A、攻击行为
B、繁殖行为
C、防御行为
D、节律行为
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春末夏初的蛙 声是青蛙的 A 行为。 A、求偶 B、迁徙 C、取食 D、防御
阅读材料,答复以下
材问料题一:有的乌鸦会从高处把坚果扔到水泥地面上
摔碎,从而轻松的吃到里面的果仁,有些坚果特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社群行为: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甚至出现等级,共同维持群体 生活(蚂蚁群体、蜜蜂群体)
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观察法和实验法
提示: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 动物行为受激素和神经系统的调节,受 遗传物质 的控制,这是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1、以下除哪项外,其他均为动物行为的表现形式。 C A、动物取食 B、静止不动,C、猫头鹰的“脸盘〞像猫脸。 D、冬眠
动物行为的主 要类型
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发生相互攻击和争斗的行为 领域行为:用身体姿态、气味、鸣叫等方式来警告周围的动物以保卫 自己的领域(狮子撒尿标记) 防御行为:动物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行为(壁虎断尾)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鸟类求偶、育雏等)
节律行为: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鸟类迁徙、鱼类洄游)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
先天性 行为和 后天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的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蜘蛛结网)
后天学习行为:出生后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新的行为是在遗传 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的(马戏表演)
取食行为:动物获得营养的活动,包括寻找、获取食物等一系列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群在捕猎
狒狒在爬树
小象在玩水
猫静伏于老鼠出没的洞口
上面哪些动物是单个生活的? 哪些是很多一起生活的?
想一想:
你知道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 猴子、大象、狼、狒狒、 鹿、狮子、白蚁、蜜蜂、 蚂蚁……
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的概念: 动物营群居生活,群 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 分工合作,共同维持 群体的生活。
3、下列不属于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D
A.蜜蜂的舞蹈动作 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D.乌贼受到威胁释放的墨汁
4、蜜蜂的群体是一个社群,是因为 C
A.蜂群中蜜蜂数目很多 B.蜂群中不同成员之间有分工 C.蜂群中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D.蜜蜂聚集在一起可以防御敌害
A.老鼠打洞 B.描捉老鼠 D.飞蛾扑火
C.公鸡鸣叫
4.下列现象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母鸡孵卵
B.蜘蛛结网
D.小狗做算术题
C.蜜蜂采蜜
第三节 社会行为 (11课时)
社会行为
动物营群居生活, 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 分工合作,共同维持 群体的生活。
蚂蚁搬家
蜜蜂采蜜
猕猴做花样表演
小鸭子出生没多久就会下水落戏
概念: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____,___的生活
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______;
社
特征
②成员之间有_______; ③有的群体中还形成______.
会 行 为
群体中的 动物的__、__、__等都可以 信息交流: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白蚁: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
举例
成员之间有明显的____ 狒狒:根据__、__、__和__不同,
排成____
意义:适应环境,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
课堂练习
1、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C )
A.海葵和寄居蟹在一起生活 B.在一片草地上生活的许多昆虫 C.一只蚜虫被天敌咬伤后,能释放信息激素,使
同种其他个体尽快逃避 D.生活在草原上的草、昆虫、青蛙、蛇和鹰等
2、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动物是 D
①蚂蚁 ②菜粉蝶 ③蜜蜂 ④狒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随堂检测
1.下列图中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①小鸟喂鱼 ②大山雀喝牛奶 ③黑猩猩钓取食物
④鸡的绕道取食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公鸡打鸣 D、猫的心脏跳动
B 、小鸟喂鱼 C、小猴表演节目
3.下列通过学习而形成的行为是( )
干扰
蚂蚁怎样通讯?
正常的行走 屁股翘起
发现食物源, 屁股拖地排出信息激素
用触角接受 信息激素
动物的动作、声音和 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 信息的作用
意义:
集群生活是动物长期以来形成的对 食物、敌害以及生存条件的适应。
例如: 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 胜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 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 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生物之间 的联系错综复杂,生物与环境才成 为统一的整体。
想一想,议一议:
1.小狗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么?
2.小狗生下来就会到指定地点去拉屎、
拉尿么?
B
3.小狗生下来就会简单的加减法么?
4.这三种行为一样么?有哪些种行为是一 样的?
5、前一种和后两种为什么不一样呢?
动物的行为(按行为获得的途径)
生来就有,遗传物质决定 先天性行为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
得
学习行为
(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行为类型
特点
两者关系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1.生来就会 2.由遗传物质决定
1、后天学习获得 2、由遗传物质决定, 受环境因素影响
动物的行为多 种多样,无论 哪种行为都有 遗传基础。有 些行为是本能 和学习相结合
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并且与其他 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 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
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群体中的分工合作要随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动 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动
物之间常常进行“通讯”行为。
什么是动物的 “通讯”行为?
所谓的通讯是指:“一个群体中的动物 个体想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 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二、动物的信息交流
动作
—— 8 字 舞
声音
长尾猴在不同的情景 中发出不同的声音激素
雌蛾
雄蛾
特殊气味的挥发性物质
诱 杀 农业害虫
人工合成性外激素 雌雄虫之间通讯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第10课时)
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来到
陌生的主人家,刚开始有点怕人, 只会乖乖的吃饭、睡觉。后来经过 主人的训练以后,它学会了到指定 的地方去拉屎、拉尿,还学会了简 单的加减法,它还经常在客人面前 表演节目呢!于是,这家的主人对 它是疼爱有加,每顿饭都有好吃的, 还直夸它聪明呢。
观看图片:狒狒的群体生活
1.狒狒群体中是否有“首领”? “首领”享有哪些特权?
2.这幅图片说明群体生活的动物具 有哪些特征?
狒狒的群体生活 &
幼
年
狒
狒
雌
狒
狒
雄狒狒
“首领”享有的特权:
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优先选择筑巢场地; 其他成员对它会做出表示顺从的姿
态,对他的攻击不敢反击。
“首领”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