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言:酸雨是一种大气污染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详细阐述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酸雨的形成原因1.1. 化学原因a. 燃烧化石燃料:烟尘中的硫、氮元素与大气中的氧、水蒸气等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
b. 工业废气排放:工厂排放废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1.2. 生物原因森林腐殖质、农作物残渣等有机物质分解释放出的氨气在大气中与酸性物质反应。
二、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1. 水环境a. 水体酸化:酸雨经过降水后,流入河流湖泊,使水体酸化,影响水中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b. 水中溶解氧减少:酸性强的雨水使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水生生物的呼吸。
c. 污染水源:酸雨中的含有毒物质被水体吸收,污染水源,危害人类健康。
2.2. 土壤环境a. 土壤酸化: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使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b. 营养流失:酸性物质与土壤中的钙、镁等元素结合,导致这些元素流失,影响植物的养分吸收。
2.3. 植被环境a. 叶片损伤: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对植物叶面造成伤害,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植物生长不良。
b. 植物毒害:酸性物质被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引起植物毒害,甚至死亡。
2.4. 生物多样性酸雨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导致许多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三、防治酸雨的措施3.1. 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a. 加强工业废气处理:提高工业生产设备的环保标准,采用先进的废气处理技术,减少排放的污染物。
b. 优化能源结构: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减少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3.2. 加强环境监测和警报建立全面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监测酸雨的情况,发出预警,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3. 推广环保科普宣教加强对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提高社会对酸雨问题的关注,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结论: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化学和生物原因,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水环境、土壤环境、植被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大气环境中的酸雨成因与影响分析
大气环境中的酸雨成因与影响分析大气中的酸雨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
酸雨指的是酸性物质溶解在降水中,使得雨水的酸碱度降低,通常表现为雨水的pH值低于7。
这种酸性降水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大气环境中酸雨的成因以及造成的影响。
一、酸雨的成因1. 人为排放的污染物:人类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水乃至工业废料等都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进入大气后与水蒸气结合,形成强酸性的酸雨。
2. 自然排放的气体:除了人为排放的污染物外,自然界中也存在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的排放。
例如,火山喷发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闪电放电会生成一氧化氮,这些自然排放的气体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
3. 气象条件的影响:大气中的湿度、温度和风速等气象因素都可以影响酸雨的形成。
湿度越大,酸性物质在雨水中的溶解度就越高;温度越高,气体与水的反应速度也越快;而风速会将污染物迅速分散,减少酸雨的范围。
二、酸雨的影响1. 植物受损:酸雨中的氢离子会与土壤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等有益元素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盐类,导致土壤酸化。
这种酸化会影响土壤的物质代谢和养分吸收,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 水体受污染:酸雨中的酸性物质溶解在湖泊、河流等水域中,使得水体的酸碱度下降。
这不仅威胁到水生生物的健康和存活,同时也破坏了水体中的食物链系统,对水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3. 建筑和文化遗产受损:酸雨中的酸性物质能够侵蚀建筑物和文化遗产,使得它们的表面发生腐蚀,甚至造成结构性的破坏。
许多古迹如大理石建筑物、青瓷瓷器和石窟等都受到了酸雨的损害。
4. 健康问题:酸雨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会进入人们的呼吸系统,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增加。
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呼吸系统敏感的人更容易受到酸雨的影响。
三、应对策略1. 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推动工业和交通领域的清洁生产,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的排放。
酸雨知识点总结
酸雨知识点总结1. 酸雨的形成原因据统计,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大气污染。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以及其他硫化合物和氮化合物等物质是酸雨的主要来源。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火力发电厂的排放、农业活动等。
当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后,与雨水、雾露等形成的水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和硝酸,从而形成酸性的降水,即酸雨。
2. 酸雨对环境的影响(1)水域环境:酸雨使得水体的酸碱度发生改变,从而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鱼类、藻类和浮游生物等水生生物对酸性水体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酸雨对水域生态系统的破坏作用尤为显著。
此外,酸雨还会导致水资源中溶解氧的减少,从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2)土壤环境:酸雨对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的酸碱度、土壤营养物质的流失,以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降低等方面。
酸雨使得土壤酸化,影响了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和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从而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植物的生长。
(3)植被环境:酸雨对植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植物的叶片、果实的损害,以及影响植物的生理代谢等方面。
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等物质能够直接对植物叶片和果实造成伤害,使得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导致植物的死亡。
(4)建筑物环境:酸雨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金属腐蚀、石材侵蚀等方面。
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等物质会加速金属的腐蚀速度,同时对建筑物中的石材进行侵蚀,从而损害了建筑物的外观和结构。
3. 酸雨的防治措施针对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来减少酸雨的发生和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1)加强大气污染物减排: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例如,应加强对工业企业、火力发电厂、交通尾气等排放源的治理和监管,推动节能降耗,推广清洁能源,提高排放标准等措施,从而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2)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应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土壤质量,保护水资源等措施,以增强生态系统对酸雨的抵抗能力。
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酸雨的成因与危害酸雨是指大气中降水的酸度超过正常水平的现象,通常是由工业与交通排放的大量气体污染物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
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需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酸雨的成因酸雨主要是由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与大气中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的。
这些气体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发电厂和交通运输等源头。
当SO2和NOx排放到大气中后,它们会与水蒸气和氧气发生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最终降落到地面上的降水中,形成酸雨。
二、酸雨的危害1.生态环境受损:酸雨导致了土壤和湖泊的酸化,破坏了生态系统平衡。
酸性的土壤无法提供足够的养分供植物生长,造成植物凋落,影响农作物产量。
湖泊和河流受到酸雨的腐蚀,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2.建筑物损坏: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对建筑物和文物造成了严重的腐蚀。
大量的酸性降水侵蚀了建筑物的表面,使其失去原有的色彩和质感。
古建筑和文物的保护受到极大的威胁。
3.健康问题: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对人体健康也构成了威胁。
吸入酸性颗粒物会刺激呼吸道,导致呼吸问题和气喘等疾病的发生。
此外,通过饮用受酸雨污染的水源,也可能对人体造成慢性中毒和内脏器官损害。
三、应对酸雨的措施1.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加强环境法规和管理,限制工业和交通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
提倡使用清洁能源,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2.推广环境友好技术:鼓励工业和交通行业采用先进的减排技术,如烟气脱硫和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等,减少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
3.加强国际合作:酸雨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减排目标和标准,推动全球酸雨治理工作。
四、个人应对之道1.节约能源:减少个人对能源的过度使用,如开关灯时注意节约用电,避免过度空调和取暖。
2.减少车辆使用: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共享出行,减少个人车辆使用,以减少尾气排放。
3.垃圾分类:正确分类和处理垃圾,减少焚烧和堆填的有害排放。
酸雨成因及环境后果
酸雨成因及环境后果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过量的酸性物质,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的现象。
这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影响,也对人类的健康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酸雨的成因以及其对环境的后果。
1.酸雨的成因酸雨的主要成因是大气中排放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与水蒸气反应形成酸性物质,降水时随雨水一起落到地面。
这些排放物主要来自于人类活动,例如工厂的烧煤和汽车尾气排放。
1.1硫化物的排放燃烧化石燃料会产生二氧化硫(SO2)的排放物,它是酸雨形成的主要来源。
二氧化硫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
这种硫酸会在降水中以酸性形式降落到地面。
1.2氮氧化物的排放工厂和汽车尾气的排放中含有氮氧化物(NOx),这也是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生成硝酸。
降水中的硝酸会进一步增加降雨的酸性。
2.酸雨对环境的后果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它不仅会破坏大自然的生态系统,还会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经济。
2.1水体污染酸性降水会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使其酸化。
这对水生生物造成了直接的威胁,比如鱼类和其他水生动植物的死亡。
酸雨还会溶解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进一步污染水体。
2.2植被损伤酸雨对植被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酸性降水会破坏叶片表面的保护层,导致植物叶片的腐烂和凋落。
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离子会对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造成损害,影响植物的生长。
2.3建筑和文物腐蚀酸性降水中的酸性物质会侵蚀建筑物和文物表面,导致它们的腐蚀和破坏。
许多历史建筑和文物,如古代石刻、古代墓葬和文化遗址等,都因酸雨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2.4健康影响酸雨中的酸性物质还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
吸入酸性颗粒物会引发呼吸系统问题,诱发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酸性降水会污染农作物和水源,对食物链和水源安全构成威胁。
酸雨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它对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植被、建筑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应对酸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酸雨:形成机制、影响与减少途径
酸雨:形成机制、影响与减少途径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酸性物质的降水形式,它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酸雨的形成机制、影响以及减少途径。
一、酸雨的形成机制:1. 主要成因:酸雨的形成主要与大气中的污染物有关,主要包括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x)。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工厂的废气排放、机动车尾气和燃煤等。
2. 大气化学反应:SOx和NOx进入大气层后,与水蒸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降水中的酸性物质增加。
3.扩散范围:酸雨通常出现在污染源附近,但由于大气环流的作用,酸雨的影响范围可以扩散到数百公里之外。
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1. 植被受损:酸雨的酸性物质直接影响植物叶片表面,阻碍植物光合作用,导致植物的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2. 土壤酸化: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反应,使土壤变得酸性,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的肥力。
3. 水体污染:酸雨降水中的酸性物质会直接流入水体,导致水体的酸化,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4. 建筑物腐蚀:酸雨中的酸性物质腐蚀建筑物表面,损坏建筑物的外观和结构,增加维护和修缮成本。
三、减少酸雨的途径:1. 控制污染源:通过减少工厂排放、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等措施来控制酸雨污染源的排放,是减少酸雨的关键。
2.使用清洁能源: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减少燃煤对大气的污染。
3.固体废弃物处理:妥善处理工业固体废弃物,避免废弃物通过焚烧或其他方式排放污染物质。
4.环境教育宣传: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酸雨形成机制和影响的认识,倡导环保行为,减少个人在生活中对环境的污染。
5.国际合作:酸雨是一个跨国界的环境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减少酸雨的政策和法规。
总结:酸雨的形成机制主要与大气中的污染物有关,其对环境以及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减少酸雨的途径包括控制污染源、使用清洁能源、妥善处理固体废弃物、加强环境教育宣传以及国际合作等。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和每个人的努力,才能为我们的环境创造更加清洁和健康的未来。
酸雨的化学成因与环境影响
酸雨的化学成因与环境影响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酸性物质,降落到地面或水体上的降水。
它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农作物、建筑物等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酸雨的化学成因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一、酸雨的化学成因1. 燃烧排放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是酸雨的主要成因之一。
当化石燃料、煤炭和石油等含硫和含氮的物质燃烧时,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最终降落为酸雨。
2. 工业排放物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也是酸雨的重要来源。
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尤其是燃煤和燃油的工厂。
这些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后,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酸性物质,最终降落为酸雨。
3. 交通尾气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也是酸雨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也大量增加,进一步加剧了酸雨的形成。
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1. 水体污染酸雨降落到水体中,会使水体的酸碱度下降,导致水体酸化。
酸性水体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许多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无法在酸性水体中生存。
此外,酸雨还会溶解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进一步污染水体。
2. 土壤退化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降低土壤的酸碱度,破坏土壤的结构和养分平衡。
长期以来,酸雨的侵蚀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此外,酸雨还会溶解土壤中的重金属,使其进入植物体内,对植物生长造成危害。
3. 植被受损酸雨对植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直接损害植物的叶片和茎干,导致植物受损甚至死亡。
其次,酸雨会降低土壤的酸碱度,破坏土壤中的养分平衡,使植物无法获得足够的养分,影响其正常生长。
4. 建筑物腐蚀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腐蚀建筑物表面的材料,尤其是石材和金属材料。
长期以来,酸雨的侵蚀导致建筑物的损坏和腐蚀,给城市的建筑和文化遗产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过量酸性物质,与大气中的水蒸气、云雾相结合形成的酸性降水。
它主要由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与大气水蒸气等相互作用生成,导致大气酸化,进而对环境造成一系列的影响。
本文将从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酸雨的形成原因1.1 二氧化硫(SO2)的排放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使用。
工业生产、发电厂以及汽车尾气都是二氧化硫的主要排放源。
这些排放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蒸气和其他气体发生反应,形成硫酸雾滴,最终降落在地面上。
1.2 氮氧化物(NOx)的排放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和农业活动等。
一方面,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在高温环境下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O),然后在大气中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NO2),这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另一方面,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也会释放出氮氧化物。
1.3 其他因素除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外,一些挥发性有机物和氨气等物质也可以参与到酸雨的形成过程中。
这些物质在大气中氧化后,会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形成氨基酸和有机酸,从而进一步加剧大气的酸化程度。
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2.1 水环境的污染酸雨中的酸性物质降落到地表后,很大程度上会流入水域,引起水环境的污染。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使水体的酸碱度下降,破坏水中生物的生长环境。
一些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对酸性环境非常敏感,酸化的水体会导致它们的死亡,破坏生态平衡。
2.2 土壤质量的下降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在降落到地表后,会与土壤中的离子反应,使土壤酸化。
土壤酸化不仅降低了土壤的肥力,也破坏了植物根系的生长环境。
酸雨还会溶解土壤中的重金属,增加土壤中的铝和镉等有毒物质的含量,对作物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
2.3 建筑物和文化遗产的破坏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与建筑物表面的石材、金属等发生反应,导致建筑物的腐蚀和破坏。
一些文化遗产如石窟、石刻等也受到酸雨侵蚀的威胁,损害了文化遗产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酸雨的形成与环境影响
酸雨的形成与环境影响酸雨是自然界或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含有酸性成分的湿降水。
它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酸雨的形成以及其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一、酸雨的形成1.自然形成自然界中的酸雨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以及其他一些污染物与氧、水蒸气等相互作用,形成硫酸和硝酸。
这些酸性物质会随着降水形成酸雨。
2.人为形成人类活动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工厂、发电厂和汽车尾气等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污染物进入大气中,并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酸性物质,最终形成酸雨。
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1.水体污染酸雨降落在湖泊、河流和海洋中,会导致水体酸性增加。
高酸度的水体会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甚至导致一些物种灭绝。
2.土壤酸化酸雨使土壤中的酸度增加,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和养分平衡。
土壤酸化会导致植物的生长受限,影响农作物产量,进而影响粮食安全。
3.植被受损酸雨对植被的直接作用是腐蚀植物叶片和茎秆表面,导致植物受损甚至死亡。
此外,酸雨还会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削弱植物的养分吸收能力,导致植物养分不良。
4.建筑物和文化遗产破坏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腐蚀建筑物和文化遗产的石材和金属表面,导致建筑物的破损和腐蚀,进而影响文化遗产的保存。
三、应对酸雨的措施1.降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通过改善工业生产过程、提升燃烧效率、使用环保型燃料和净化废气处理等措施,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应对酸雨的重要方法。
2.植树造林植树造林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吸收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减少酸雨的形成。
同时,植树造林还能改善土壤质量,减轻土壤酸化的程度。
3.国际合作酸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减排措施和环境保护政策。
国际合作可以促进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减少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四、结论酸雨的形成与环境影响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危害有哪些
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危害有哪些酸雨对我们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酸雨是怎么形成的?对环境和人有什么危害?怎么防治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酸雨的形成原因,一起来看看吧!酸雨的形成原因酸雨,顾名思义,就是酸性的降水。
自然大气中,二氧化碳在常温时溶解于雨水中并达到气液相平衡后,雨水之pH值约为5.6,若被大气中酸性气体污染,pH值则小于5.6。
因此,酸雨就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和雹等大气降水。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无机酸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从而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两种。
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我国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如果形成酸性物质时没有云雨,则酸性物质会以重力沉降等形式逐渐降落在地面上,这叫做干性沉降,以区别于酸雨、酸雪等湿性沉降。
干性沉降物在地面遇水时复合成酸。
酸云和酸雾中的酸性由于没有得到直径大得多的雨滴的稀释,因此它们的酸性要比酸雨强得多。
高山区由于经常有云雾缭绕,因此酸雨区高山上森林受害最重,常首先成片死亡。
硫酸和硝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约占总酸量的90%以上,我国酸雨中硫酸和硝酸的比例约为10∶1。
酸雨的形成分为以下几个过程:1.由污染源排放的气态SO2、NOX经气相反应生成H2SO4、HNO3或硫酸盐、硝酸盐气溶胶;2.云形成时,SO4和NO3的气溶胶粒子以凝结核的形式进入降水;3.云滴吸收了SO2、NOX气体,在水相氧化形成SO4和NO3;4.云滴成为雨滴,降落时吸收了含有SO4和NO3的气溶胶;5.雨滴下降时吸收SO2、NOX,再在水相中转化成SO4和NO3。
酸雨的成因、危害与解决方法
酸雨的成因、危害与解决方法酸雨是一种常见的环境问题,它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酸雨的成因、危害以及解决方法。
1.成因:酸雨主要由两种气体排放而来,一是二氧化硫(SO2),二是氮氧化物(NOx)。
- 二氧化硫(SO2)主要来自于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燃烧排放。
这些排放物在大气中与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 氮氧化物(NOx)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排放、工业排放和农业活动。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氧气和水蒸气反应形成硝酸和亚硝酸,进而形成酸雨。
2.危害:-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酸雨对森林、土壤、湖泊和河流等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酸性降水导致大量树木死亡,影响土壤的肥力,破坏湖泊和河流的生态平衡。
-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酸雨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如硫酸和硝酸等。
当人们暴露在酸雨中时,会导致呼吸系统问题,加剧心脏病和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 对建筑物和文化遗产的损害:酸性降水会腐蚀建筑物表面的石材和金属材料,造成古建筑和文化遗产的损毁。
3.解决方法:- 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是减少酸雨排放的有效措施。
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清洁能源以及开展节能活动等方式来实现节约能源的目标。
- 发展清洁能源:清洁能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雨的主要成因。
发展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燃煤和石油的使用,从而减少酸雨的排放。
- 控制工业污染:对于工业排放的酸雨成因物质,实施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是解决酸雨问题的关键。
通过改进工艺和设备,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可以降低酸雨的程度。
- 促进交通工具的绿色化:改进汽车和船舶等交通工具的发动机技术,减少排放物产生,是减少酸雨的有效途径。
推广使用电动车辆、安装尾气处理装置以及使用清洁燃料等措施可以达到这一目标。
在减少和解决酸雨问题上,每个人都可以发挥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酸雨的成因、危害和解决方法,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并为未来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含有酸性物质的降水,其形成与气候,地理条件以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酸雨形成的原因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酸雨形成的原因1. 燃烧化石燃料:许多工业活动和能源利用都依赖于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
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使降水变得酸性。
2.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气也是酸雨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工厂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发生反应,形成酸雨。
3. 交通运输:汽车和船只燃烧的燃料也会释放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加剧了酸雨的形成。
特别是在交通拥堵的地区,排放物更加密集,对环境的影响更大。
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1. 水源污染:酸雨使得水体变得酸性,降低了水质。
当酸雨落入河流、湖泊和水库时,会改变水体的pH值,对水中生物造成伤害。
许多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对酸性环境敏感,酸雨的存在对水生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造成了威胁。
2. 土壤退化:酸雨的酸性成分可以腐蚀土壤中的有机质,降低土壤的肥力。
当土壤变得酸性时,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酸雨还会释放出土壤中的铝等有毒金属,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3. 建筑物腐蚀:酸性的降水会腐蚀建筑物和雕塑等文化遗产。
与石材和金属反应后,酸雨会加速建筑物的腐蚀和破坏,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产生负面影响。
三、应对措施1. 环保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各国政府应该加强对工业和交通污染的监管和管理,制定相应的环保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
同时,要加强对能源产业的管控,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2. 排放净化技术的应用:工业和交通领域应该采用先进的废气处理设备,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例如,采用烟气脱硫和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技术,有效减少废气中的污染物含量。
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1、酸雨的形成原因1.1酸雨的发现随着工业革命带来了科技的急速发展,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加,这些能源主要来自是煤,进而导致燃煤数量的日益猛增,但煤中含有杂质硫,在燃烧煤的过程中将排放酸性气体2SO ;同时燃烧产生的高温还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促使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x NO 。
这些酸性氧化物在高空中被雨雪冲刷,溶解从而形成酸雨。
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
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的概念。
酸雨只是酸沉降中的一种,酸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迁移到地表,或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的过程,前者为湿沉降,后者为干沉降。
1.2酸雨的形成原因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无机酸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从而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两种。
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我国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酸雨的形成分为以下几个过程:1.由污染源排放的气态2SO 、X NO 经气相反应生成42SO H 、3HNO 或硫酸盐、硝酸盐气溶胶;2.云形成时,-24SO 和-3NO 的气溶胶粒子以凝结核的形式进入降水;3.云滴吸收了2SO 、X NO 气体,在水相氧化形成-24SO 和-3NO ;4.云滴成为雨滴,降落时吸收了含有-24SO 和-3NO 的气溶胶;5.雨滴下降时吸收2SO 、X NO ,再在水相中转化成-24SO 和-3NO 。
酸雨的成因及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的成因及对环境的影响酸雨是一种大气降水的形式,其酸度高于正常水平。
由于酸雨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酸雨的成因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成因:1. 燃烧排放物: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火力发电厂等都释放出大量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x)。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和硝酸,从而形成酸雨。
2. 矿石开采和加工:矿石开采和冶炼过程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增加了酸雨的形成。
3. 农业活动:化肥和农药中含有氨等化合物,畜牧业废物中的氨也会释放到大气中,这些物质与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反应,形成酸雨。
4. 森林采伐:森林的砍伐和采伐会破坏植被覆盖,导致土壤暴露在酸雨中,使得地表水中的硝酸盐和硫酸盐浓度升高,进而引发酸雨。
对环境的影响:1. 土壤侵蚀和营养损失:酸雨导致土壤酸化,剥夺了土壤中的重要养分,并使得土壤中的铝、锰等有毒金属溶解,给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2. 水源污染:酸雨通过径流进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改变了水体的酸碱平衡。
酸性水体不仅对水生生物产生严重影响,还危害人类生活用水。
3. 植物受损:酸雨可直接腐蚀植物叶片和茎干表面,破坏光合作用过程,减少叶片面积和养分吸收。
酸雨还会溶解土壤中的铝离子,进而毒害植物根系。
4. 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会导致湖泊和河流中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昆虫和无脊椎动物也会受到极大影响。
这些物种的减少将进一步破坏生物多样性。
5. 建筑物和文化遗产损坏: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会侵蚀建筑物、雕塑和古代文化遗产,造成它们的损坏与腐蚀。
酸雨对环境的影响是全球性问题,既与工业和农业活动有关,也与能源消耗和森林砍伐有关。
为了减少酸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进行燃煤净化和汽车尾气控制、提倡环保农业和可持续林业管理等。
只有采取集体行动,我们才能有效地解决酸雨问题,保护我们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酸雨的形成原因与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的形成原因与对环境的影响酸雨是一种常见的环境问题,它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酸雨的形成原因以及它对环境的影响。
一、酸雨的形成原因酸雨的形成主要与人类活动和自然原因有关。
其中,人类活动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等活动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他有害气体。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最终形成酸雨。
此外,农业的化肥使用和畜禽养殖也会释放出氨气,进一步加剧了酸雨的形成。
自然原因也是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
火山喷发和植被的自然腐烂会释放出大量的硫化物和氮化物,这些物质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和氧反应,形成酸雨。
此外,地壳中的岩石和土壤也含有一定的酸性物质,当它们被雨水冲刷后,也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酸雨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酸雨对水体的污染是最直接的影响之一。
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会与地面的水体相结合,使水体的酸碱度下降,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酸雨还会导致水中重金属的溶解度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水体的污染。
其次,酸雨对土壤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直接侵蚀土壤,破坏土壤的结构和养分平衡。
这会导致植物的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此外,酸雨还会使土壤中的铝离子释放,对植物的根系造成伤害。
另外,酸雨对大气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与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气溶胶结合,形成细小的颗粒物,进一步加重了大气污染。
这些颗粒物会对人类的呼吸系统造成危害,引发呼吸道疾病。
最后,酸雨还对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酸雨对植被的直接伤害会导致植物的凋落和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酸雨还会影响水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存,进而影响整个食物链的稳定性。
三、应对酸雨的措施为了减少酸雨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关键。
通过加强工业和交通尾气的治理,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可以有效地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一、成因酸雨是指大气中酸性气体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的降水,主要包括硫酸、硝酸和盐酸等物质。
其成因主要与以下两个方面密切相关:1. 工业排放: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物质,这些物质在大气中与水蒸气相互作用,形成酸性物质,最终降落在地面,导致酸雨的形成。
2. 交通排放:汽车、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氮氧化物和硫化物,这些排放物质同样会在大气中与水蒸气结合,形成酸性物质,进而引发酸雨。
二、危害酸雨给环境和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表水污染: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直接降落在河流、湖泊等水域中,导致水体酸化。
这种酸化现象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能力。
2. 土壤贫瘠:酸雨通过降落在地表,会使土壤的酸度升高,破坏土壤的酸碱平衡,导致土壤逐渐贫瘠化。
这使得植物无法吸收足够的养分,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植被受损:酸雨使得植物叶片和树木表面出现腐蚀、烧伤等现象,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长期积累下来,会导致大面积的植被死亡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4. 建筑物腐蚀: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侵蚀建筑物表面的石材、金属等材质,导致建筑物老化、腐蚀,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三、防治为了减少酸雨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1. 减少排放:通过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工业和交通领域的排放行为进行严格管控,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量。
2. 能源转型: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降低酸性气体的排放。
3. 环境监测和预警:建立酸雨监测网络,及时监测大气中的酸性气体浓度,采取预警措施,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提醒人们采取防护措施。
4. 植被恢复和保护:加强植被保护工作,种植适应酸性环境的植物,提高植被的抗酸性能力,加速生态系统的恢复。
酸雨的成因与环境影响
酸雨的成因与环境影响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雨水结合形成的酸性降水。
它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水域、植被和人类健康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酸雨的成因,并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
一、酸雨的成因1. 污染源:工业和交通是酸雨污染的主要来源。
燃煤、燃油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这些气体经过大气传输后,与水蒸气结合,形成酸雨。
2. 长距离传输:酸性气体可以通过大气层相互传播,风力越强,酸雨传输的距离就越远。
这意味着酸雨不仅是源于污染源周围地区,也可以遥及远离污染源的地方。
3. 化学反应:大气中的酸性物质与水分和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等酸性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与降水结合,从而形成酸雨。
二、酸雨的环境影响1. 水域污染:酸雨降落在地表后,会流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
酸性物质会改变水体的酸碱平衡,对水生生物造成伤害,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死亡。
2. 土壤退化: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降低土壤的pH值,使土壤呈酸性。
这将导致一些养分的流失和土壤质量的下降,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3. 植被受损:酸雨损害了植物的叶片和树叶,减少了光合作用的效率,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酸性沉积物还会阻碍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对植物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4. 建筑和文化遗产破坏: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对建筑物、雕塑和文化遗产造成腐蚀和损害。
长期暴露于酸性环境中,建筑物的外观受损,严重时还会影响其结构稳定性。
5. 健康问题: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可以威胁人类健康。
空气中的有害颗粒物和酸性气体进入呼吸系统,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对儿童和老年人造成更大的影响。
三、减少酸雨的方法1. 政策措施:政府应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法律,并加强对工业、交通等污染源的监管。
限制排放,推动工业生产的绿色技术创新,减少酸性气体的产生。
2. 清洁能源: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水电。
酸雨:原因、影响与减少大气污染的方法
酸雨:原因、影响与减少大气污染的方法酸雨是大气中的酸性物质与降水结合形成的一种环境问题。
它会对人类健康、植物、水体、土壤等方面造成很大的危害。
本文将就酸雨的原因、影响以及减少大气污染的方法作详细介绍。
一、酸雨的原因:1. 燃煤和工业排放:燃煤和工业生产过程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的主要源头。
2. 交通尾气排放: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也会成为酸雨的来源之一。
3. 化肥和农药使用:化肥和农药中的氨气和硝酸等物质在环境中转化为氮氧化物,进而形成酸雨。
二、酸雨的影响:1.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酸雨中的有害物质进入水源、土壤后,会对人类饮用水和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等健康问题。
2. 对植物的影响:酸雨破坏了植物的叶片表面,阻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和发育,减少了农作物的产量。
3. 对水体的影响:酸雨降入水体后会导致水体呈酸性,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使得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4. 对土壤的影响:酸雨使得土壤酸化,破坏了土壤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功能。
三、减少大气污染的方法:1. 排放控制:加强对燃煤、工业生产和交通尾气的排放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2. 发展清洁能源: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3.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先进的节能装备和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的污染物。
4. 科学耕作和农业管理:科学配备化肥,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
5.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加大对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宣传,提高人们对大气污染问题的关注度,形成共同参与的社会氛围。
综上所述,酸雨是由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引起的一种环境问题。
它对人类健康、植物、水体和土壤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减少大气污染,我们需要采取排放控制、发展清洁能源、推广节能减排技术、科学耕作和农业管理以及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等多种手段。
酸雨的成因与影响
酸雨的成因与影响酸雨是指大气降水酸性增加的现象,主要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引起。
它对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酸雨的成因和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一、酸雨的成因1. 大气污染物排放酸雨的主要成因是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
这些污染物来自于工业、交通运输、农业活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等过程。
它们在大气中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并随降水下降到地面,导致酸雨的形成。
2. 酸性沉降物的来源除了大气污染物,酸雨的成因还包括酸性沉降物的来源。
这些酸性沉降物可以是工业废弃物、农业化肥、汽车废气和石化产品等。
酸性沉降物可以被风吹散到大气中,然后与大气污染物发生反应形成酸雨。
二、酸雨的影响1. 损害植被酸雨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危害。
酸雨会降低土壤的酸碱度,导致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释放缓慢,从而抑制植物的生长。
酸雨还会破坏植物叶片表面的保护层,使其对病菌和昆虫的攻击更加脆弱。
长期暴露在酸雨环境中的植物可能会受到植物萎蔫、叶片损害和凋落的影响,从而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污染水体酸雨会对地表水、河流和湖泊造成严重的污染。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进入水体后,会降低水体的酸碱度,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酸雨还会溶解含有金属离子的岩石和土壤,使这些金属离子进入水体中,导致水体富集了重金属,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3. 影响建筑和文化遗产酸雨的酸性物质可以腐蚀建筑物和文化遗产。
在酸雨的侵蚀下,建筑物的外墙、桥梁、纪念碑等表面会被腐蚀和损坏。
同时,许多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的材料不耐酸性物质的侵蚀,因此酸雨对它们的保护和保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4. 危害人类健康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对人类健康也带来了风险。
当酸雨降落到土壤中时,酸性物质会溶解土壤中的重金属,然后进入农作物和饮用水中。
人类摄入这些受到污染的食物和水后,可能会导致呼吸道感染、牙齿腐蚀和慢性中毒等健康问题。
初中化学酸雨的成因及对环境的影响
初中化学酸雨的成因及对环境的影响初中化学:酸雨的成因及对环境的影响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和颗粒物相结合形成酸性溶液,并随降水一起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酸雨的形成主要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有关,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酸雨的成因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一、酸雨的成因1. 自然因素自然界中,火山喷发、植物代谢和水槽排水等过程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这些气体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和颗粒物反应形成酸性物质,并随着降水一起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
此外,自然界的雷电活动也会引起空气中氮氧化物的生成,进而形成酸雨。
2. 人为活动人类活动是造成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等活动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这些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后与其他气体发生反应,形成酸性物质,并随着气流和降水分布到不同地区,导致酸雨的形成。
此外,农业使用化肥和农药等也会释放出氨气等有害物质,进一步加剧酸雨的程度。
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1. 水环境酸雨降落到地面后,会通过地表径流和渗漏等途径进入水体中,导致水体的酸碱度降低。
酸性水体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使得鱼类、藻类等生物栖息地受损,影响其生存及繁殖能力。
此外,酸性水体还会溶解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导致地下水和水源的污染。
2. 土壤环境酸雨中的酸性物质降落到土壤中后,会导致土壤酸化。
土壤酸化使得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矿化速度加快,磷、钾等元素的有效性降低,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酸性土壤还会释放出过量的铝离子,对植物根系造成直接伤害,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大气环境酸雨会导致大气中的气体和颗粒物浓度升高,形成雾霾天气。
这种气象现象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还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等生理过程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加速其老化过程。
4. 生态系统酸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它不仅对水体、土壤和大气等环境要素造成危害,还对全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产生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1、酸雨的形成原因1.1酸雨的发现随着工业革命带来了科技的急速发展,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加,这些能源主要来自是煤,进而导致燃煤数量的日益猛增,但煤中含有杂质硫,在燃烧煤的过程中将排放酸性气体2SO ;同时燃烧产生的高温还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促使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x NO 。
这些酸性氧化物在高空中被雨雪冲刷,溶解从而形成酸雨。
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
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的概念。
酸雨只是酸沉降中的一种,酸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迁移到地表,或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的过程,前者为湿沉降,后者为干沉降。
1.2酸雨的形成原因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无机酸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从而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两种。
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我国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酸雨的形成分为以下几个过程:1.由污染源排放的气态2SO 、X NO 经气相反应生成42SO H 、3HNO 或硫酸盐、硝酸盐气溶胶;2.云形成时,-24SO 和-3NO 的气溶胶粒子以凝结核的形式进入降水;3.云滴吸收了2SO 、X NO 气体,在水相氧化形成-24SO 和-3NO ;4.云滴成为雨滴,降落时吸收了含有-24SO 和-3NO 的气溶胶;5.雨滴下降时吸收2SO 、X NO ,再在水相中转化成-24SO 和-3NO 。
氮氧化物以及硫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酸性氧化物,在国外酸雨中硫酸和硝酸之比约为2∶1,而我国降水中硫酸和硝酸之比约10:1。
这说明,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造成的。
这与两区能源结构的差别有关:美国加强风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同时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使其大气中含硫的氧化物较少;然而中国的在风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上普遍较低,仍然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要能源,使我国大气中含硫的氧化物较多。
当前世界最严重的三大酸雨区是西北欧、北美和中国。
我国酸雨分布:覆盖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等省市部分地区,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酸雨区。
从化学角度看,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增加或碱性物质减少,或两者同时发生都将导致降水酸化。
刘帅仁等研究了大气气溶胶在云下雨水酸化过程的作用。
结果表明:1.气溶胶对雨水酸度有影响,若气溶胶的pH 值低于雨水的pH 值,则气溶胶起酸化作用;反之,则起碱化作用;但气溶胶的酸化作用强于碱化作用。
2.在一般浓度(每3cm 含103个)下,酸性气溶胶是雨水+H 的重要来源,碱性气溶胶可消耗雨水中的+H ;气溶胶对雨水-24SO 的贡献较小。
3.酸性气溶胶对雨水的酸化作用随2SO 浓度增大而减弱,而碱性气溶胶对雨水的碱化作用随2SO 浓度增大而增强;云内清除过程是雨水-24SO 的重要来源,云下气溶胶清除过程对-24SO 贡献较小。
4.3HNO 对雨水+H 的贡献比同浓度的2SO 要大几倍,气溶胶对雨水-3NO 的贡献相当于1ng/mL 3HNO 的贡献,随着3HNO 浓度的增大,气溶胶的相对贡献 迅速减少。
1.3酸雨酸性大小的影响因素大气中二氧化碳饱和时,略呈酸性(二氧化碳在全球大气浓度为 330ml/3m ),pH 值为5.65。
pH 值小于5.65的雨叫酸雨;pH 值小于5.65的雪叫酸雪;在高空或高山(如峨眉山)上弥漫的雾,pH 值小于5.65时叫酸雾。
影响酸雨酸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大气中的氨。
大气中的氨(3NH )对酸雨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氨是大气中唯一的常见气态碱。
由于它的水溶性,能与酸性气溶胶或雨水中的酸反应,起中和作用而降低酸度。
大气中氨的来源主要是有机物的分解和农田施用的氮肥的挥发。
土壤的氨的挥发量随着土壤pH 值的上升而增大。
京津地区土壤pH 值为7-8以上,而重庆、贵阳地区则一般为5-6,这是大气氨水平北高南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土壤偏酸性的地方,风沙扬尘的缓冲能力低。
这两个因素合在一起,至少在目前可以解释我国酸雨多发生在南方的分布状况。
第二个方面是颗粒物酸度及其缓冲能力。
大气中的污染物除酸性气体SO和2 NO外,还有一个重要成员——颗粒物。
颗粒物的来源很复杂。
主要有煤尘和X风沙扬尘。
后者在北方约占一半,在南方估计约占三分之一。
颗粒物对酸雨的形SO氧化成酸;二是对酸起中和作成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所含的催化金属促使2用。
但如果颗粒物本身是酸性的,就不能起中和作用,而且还会成为酸的来源之一。
目前我国大气颗粒物浓度水平普遍很高,为国外的几倍到十几倍,在酸雨研究中自然是不能忽视的。
第三个方面是天气形势的影响。
如果气象条件和地形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则大气中污染物浓度降低,酸雨就减弱,反之则加重(如逆温现象)。
就北方酸雨区而言,雨水中除含酸性物质外,还含有从空气中洗涤进来的碱性物质,如含碳酸盐的土壤扬尘、工业粉尘和天然来源的氨等。
酸碱物质会发生中和反应。
雨水酸度实际上是酸碱物质相平衡的结果。
我国北方气候干燥,土壤多呈碱性,这些碱性土壤被风扬到空中,对雨水中的酸起中和作用。
南方土壤多偏酸性,气候湿润,大气中飘尘较少,对酸的中和能力较低。
酸雨发生频率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但自2003年开始,京津冀地区及河南部分地区的酸雨发生频率增加到20%甚至50%以上,山东省酸雨发生频率大于50%的区域面积也逐渐扩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上为非酸雨区的北京地区近些年雨水酸化趋势十分明显。
我国西南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是我国西南地区降水酸度很高,既与该区域所使用的煤中含硫量较高有关,也与该区域的地形、气象和土壤等自然地理条件有关。
西南地区煤的含硫量达5%左右,并且未经任何脱硫处理品而直接使用,因此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很高。
重庆市全年的耗煤量只及北京的三分之一,但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硫量却是北京的2倍。
再加上重庆和贵阳的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也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故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很高。
而且,这个地区气温高、湿度大,有利于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并进一步转化为硫酸。
另外,该区域土壤亦呈酸性反应,大气中碱性物质较少。
所有这些条件造成了我国西南大面积强酸性降雨区。
此外自然界对酸性有一定抵御能力,如土壤中的碳酸钙,大气中的氧化钙、碳酸钙微粒(风沙天气时更多),碱性物质可与酸雨起中和作用,但超过其抵御能力,就会出现酸雨现象。
由于不同的地方存在地质条件的不同,导致不同酸度的酸雨对其影响也不同。
通过对降水的多年观察,近年来也有人对pH=5.6能否作为酸性降水的界限以及判别人为污染的界限提出了异议。
首先除二氧化碳外还存在着各种酸、碱性气态和气溶胶物质;其次作为对降水pH值有决定影响的强酸,尤其是硫酸和硝酸,并不都来自人为原因。
空气中碱性物质的中和作用,使得空气中酸性污染严重的地区并不表现出来酸雨,例如中国北部地区;再次降水pH>5.6的地区并不都意味着没有人为污染;最后H浓度不是一个守恒量。
高清洁大气中,除CO外还存在各种酸、碱性气态和气溶胶物质,它们通过2成云和降水冲刷进入于水中,其pH值不一定是5.6。
根据上述情况有人提出:降水的pH背景值。
这个事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需要经过长期测定确定其背景值。
2、酸雨的影响2.1酸雨对全球影响欧洲大面积酸雨:19世纪60年代,欧洲建立了欧洲大气化学监测网,继而发现pH值低于4.0 的酸雨地区,集中于地势较低地区,如荷兰,丹麦,比利时等。
瑞典科学家奥登研究了欧洲的气象和降水,湖水,土壤的化学变化,证实欧洲大陆存在大面积酸雨,是洲级区域环境问题。
同时世界也意识到了酸雨对全球的影响。
1972年,瑞典政府给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报告《穿过国界的大气污染:大气和降水中硫的影响》,引起各国政府关注,1973至1975年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展了专项研究,证实酸雨地区几乎覆盖了整个西北欧。
1974年和以后北美证实在美国东北部和与加拿大交界地区亦发现大面积酸雨区域,几乎北美有三分之二陆地面积受到酸雨威胁,甚至在美国夏威夷群岛的迎风一侧,也出现酸雨。
再后,东南亚日本、韩国等亦发现大面积酸雨。
有位科学家到杳无人烟,且长年冰封雪盖的格陵兰岛,给冰层打钻,取出180年前的冰块,与现在的酸度相比,酸度增长了99倍。
至此世人公认酸雨是当前全球性重要区域环境污染问题之一。
酸雨现象正在发展:1986年5月,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第三世界环境保护国际会议上,专家们认为,酸雨现象正在发展,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环境的十大问题之一。
地球的南极和北极终年冰雪,罕见人至,但80年代,挪威科学家在北极圈内大面积地区都测到酸雨或酸雪。
这些酸雨或酸雪是哪儿来的?他们认为是前苏联南部工业区排放的大气酸性物质,随气流,几千公里飘移到此地。
后来在南极地区也有人曾收集到pH为5.5的酸性降水。
这些酸性降水所含的酸性物质,可能来自更远的距离。
看来,酸雨不但没有国界,也没有洲界。
中国南极长城站测到酸雨:1998年上半年,中国南极长城站八次测得南极酸性降水,其中一次pH值为5.46。
有趣地是,当刮偏南风或偏东风时,南极大陆因为没有人为排放,大气是新鲜的,所以测得降水的都接近于中性;当刮西北风时,来自南美洲和亚太地区的大气污染物将吹到中国南极站所处的南极半岛,遇到降水,形成酸雨。
这说明: 南极也不是“净土”。
从酸雨到毒雪:酸雨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90年代科学家又在冰雪世界的南极和北极收集到了含有有毒农药成份的“毒雪”。
“毒雪”形成与酸雨或酸雪形成过程极为相似。
也是人类活动,使用人造的农药到田间,杀虫增产,但农药却进入了环境;也是通过大气远程传输;也是在高空中,污染物被雨雪冲刷;也是最终降落地面,危害人类。
由“酸雨”,发展到“毒雪”,如此严重的环境恶化趋势,令人类反省!2.2酸雨对我国的影响1974年我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单位的科学家首先在北京西郊进行酸雨监测;而后70年代末期又奔走于重庆、贵阳、武汉、南京和北京等市,进行监测,并在长江以南,测到酸雨。
引起国人重视。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为代表的西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