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合集下载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2.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2.3.2 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规定了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应对当地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的领导人对本单位污染防治负责,并确定他们在任期内环境保护的任务目标,列为政绩进行考核。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被认为是八项环境管理的龙头制度。 制度的实施和发展
2.4.1 环境标准的概念和性质 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体。 环境标准的法律性质主要表现在: _x0001_ 环境标准具有规范性。 _x0001_ 环境标准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_x0001_ 环境标准的制定要经授权由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发。
2.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2.3.2 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对城市实行综合整治的成效、城市环境质量,制定量化指标进行考核,每年评定城市各项环境建设与环境管理的总体水平。 是城市政府统一领导负总责,有关部门各尽其职、分工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的管理制度。 制度的实施和发展
2.1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2.1.1 基本方针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进一步制定出我国环境管理的大政方针: 明确提出了环境保护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是一项基本国策,确立了环境保护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制定出我国环保事业的战略方针; 确定把强化环境管理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环节。
案例
2.2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2.2.2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包括: 宪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环境保护基本法 环境资源单行法 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国家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种环保法令、法规和条例 环境保护地方法规 签署并批准的国际环境公约

我国的环保方针政策体系

我国的环保方针政策体系

(二)、技术政策
1986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环境保护技术政策要 点》。 2000年5月,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联合发布 了《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城市生活 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001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科技部联 合发布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002年1月,又联合发布了《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 防治技术政策》和《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 (三)、环境经济政策 环境经济政策是适用税收、信贷、补贴、收费等各种 经济手段引导和促进环境保护的政策。 环境经济政策大致可分为经济优惠政策、生态补偿政 策(资源税与碳税)和排污收费政策三类。
第二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 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第一节 我国环保方针政策体系 第二节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第三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第四节 环境标准体系
第一节
我国环保方针政策体系
一、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
1、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
3、 限制和禁止发展的行业政策
1996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 的决定》,要求在1996年9月30日前,对小造纸、小制 革、小染料厂及土法炼焦、炼硫、炼砷、炼汞、炼铅锌、 炼油、选金和农药、漂染、电镀、石棉制品、放射性制 品等15小企业实行取缔、关闭或停产。 1999年6月5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环保总 局、机械工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一批严重污染 环境(大气)的淘汰工艺与设备的通知》,规定了15种 污染工艺和设备的淘汰期限和可替代工艺及设备。 1999年12月又发布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 产品目录(第二批)》,涉及8个行业119项。 2000年6月,再一次发布了第三批目录,涉及15个行 业120项内容。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二章 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二章 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

34





2.复合生态系统对环境规划的指导作用 (1)要力求降低自然资源的耗竭速率,使之 低于自然资源的再生速率或替代品的开发速 率; (2)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不能超出环境容 量; (3)人类度生态系统的冲击不能超过生态系 统的调节能力,不破坏生态平衡; (4)环境规划必须考虑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及其发展速度。
24
四、 人地系统持续发展理论
(一)人地系统发展的动力学过程及持续发展的相互 作用
生存需求 资源 产品 享受需求 空间 资源
发展需求
地 技术进步 人
废气 生产排放 环境 废水 环境
25
生活排放
废渣


人类的生存、享受、发展三大需求驱动力成 了区域人地系统发展的真正动力源。人类生 产生活过程中的“三废”排放,是人类社会 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自然过程的反作用。 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进步是“人”与“地” 双向作用的桥梁和手段,它通过对“人”的 作用,提高人类作用于“地”的能力和人类 社会经济活动的水平;通过对“地”的作用, 增强了资源环境利用效益和恢复再生自净能 力。 在区域性环境规划过程必须清醒看到人地系 统的动力学作用关系,以科学技术进步作为 主要手段,强化环境规划的宏观指导管理作 用。
环境科学大辞典82环境容量的应用根据浓度排放标准限制各污染源的排放浓度环境规划的历史行业排放总量控制以某一行业的产值排放量作为控制标准环境容量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域污染浓度103环境容量的局限性?对环境系统的理解不够全面?环境容量不足以涵盖环境对人类发展的支持能力?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环境规划不能很好地解决未来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问题
21
2、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的熵变描述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人地系统遵循熵方程: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环境保护,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以及公民。

第三条环境保护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污染者负责、政府监管、公众参与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各级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计划,保证环境保护投入,保障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

第五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环境保护职责,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六条公民应当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履行环境保护义务,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第二章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职责第七条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履行以下职责:(一)宣传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二)组织编制和实施环境保护规划,监督环境保护计划的执行;(三)负责环境监测、环境评估和环境信息的发布;(四)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监督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三同时”制度;监督管理;(六)负责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查办环境违法行为;(七)组织协调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八)承担其他环境保护工作。

第八条地方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履行以下职责:(一)宣传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二)组织编制和实施环境保护规划,监督环境保护计划的执行;(三)负责环境监测、环境评估和环境信息的发布;(四)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监督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三同时”制度;监督管理;(六)负责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查办环境违法行为;(七)组织协调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八)承担其他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一、环境法律责任
环境民事责任 是指公民、法人因污染或破坏环境而侵害公共财产或他人人身权、财产权或合法环境权益所应当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在一般法律中,实行过失责任原则: 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包括4个方面:行为的违法性、损害结果、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行为人没有过错的,即使造成了损害后果,也不构成侵权行为、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在环境法中,实行无过失责任原则: 除了对因不可抗拒力、受害人自身行为以及第三者或受害人的故意、过失等法律免责事由所引起的环境损害免予承担责任外,不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也不论行为是否合法,只要造成了危害后果,行为人就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五,国务院) 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 到2015年,万元国内总产值能耗下降到0.869t标准煤,比2010年的1.034t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t标准煤下降32%; 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t、2086.4万t,比2010年的2551.7万t、2267.8万t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t、2046.2万t,比2010年的264.4万t、2273.6万t分别下降10%。
(一)产业政策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一)产业政策
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业、船舶、电子信息、轻工业、石化、有色金属和物流业等10大产业
工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风电设备、多晶硅产能过剩,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也十分突出
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发改委,2009年

《环境规划与管理》PPT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PPT课件
属于环境保护行为的基本法律制度。
• 环境管理制度 • 环境规划行政法律制度
a
14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 2.3.2 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
✓ 1.“三同时”制度
• 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 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2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 2.2.1 环境法律责任
✓ 2.环境民事责任
• 公民、法人因污染或破坏环境而侵害公共财产 或他人人身权、财产权或合法环境权益所应当 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 因破坏环境资源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过失责 任原则;因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无 过失责任原则。
a
2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1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 2.1.1 基本方针
✓ 1.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 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全面规划、合 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 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方针。
a
3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a
4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 2.1.1 基本方针
✓ 3.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 (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 (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
a
6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1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 2.1.2 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制度范本(4篇)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制度范本(4篇)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制度范本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为了有效管理和保护生态环境,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是一个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制度的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政策,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行为,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及其所属部门、人员在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方面的活动。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环境保护管理第四条本单位及其所属部门、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切实履行自身的环保责任。

第五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明确环境管理职责,健全环境保护组织机构。

第六条本单位及其所属部门、人员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标准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严禁超标排污。

第七条本单位应当定期开展环境检测,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第八条本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事件报告与应急处置机制,及时报告和处理环境事故,保护人员和环境安全。

第三章水土保持管理第九条本单位及其所属部门、人员应当切实履行水土保持管理责任,保护水源、土壤、植被等自然资源。

第十条本单位应当建立水土保持管理制度,明确水土保持工作职责和分工,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

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当积极开展水土保持项目建设,采取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源污染和水土流失。

第十二条本单位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项目的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项目的持续稳定运行。

第四章监督与处罚第十三条本单位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四条本单位对于违反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制度的行为,应当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但不限于罚款、责令停产停业等措施。

第五章完善机制第十五条本单位应当加强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制度的宣传,提高全员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环境管理规划

环境管理规划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1.197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墨西哥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①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②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③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2. 全面地理解环境管理的含义,应该注意的基本问题:第一,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动用各种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

第三,环境管理是跨学科领域的新兴综合学科。

第四,环境管理和任何管理活动一样,也是一个动态过程。

第五环境保护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环境管理需要各国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

4.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5.环境规划和管理的任务: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方式。

6.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①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②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③实施环境政策、法规和制度的主要途径;④实现以较小的投资获取较佳的环境效益。

8.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包括人、物、资金、信息和时空五个方面:(1)人是第一个主要对象:对于以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作为主要任务的环境规划和管理来说尤其重要。

管理过程各个环节的主体是人,人与人的行为是管理过程的核心。

(2)物也是重要研究对象:环境规划和管理也可认为是实现预定环境目标而组织和使用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即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流动全过程的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从宏观上说,要通过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去实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从微观上讲,要管理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要规划和管理好物质生产、能量交换、消费方式和废物处理等各个领域。

(3)资金是系统赖以实现其目标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规划与管理的研究对象:从社会经济角度出发,经济发展消耗了环境资源,降低了环境质量,但又为社会创造了新增资本。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课后练习题答案要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课后练习题答案要点
5.城市环境管理和农村环境管理各有什么特点?
6.流域环境管理和区域环境管理各有其特殊性,针对其特殊性应分别采取何种管理原则?
7.什么是环境风险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那几方面?
8.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
第一章
1.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
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7.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
8.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9.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实施过程对污染严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方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第三章
1.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这三种行为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材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材

(二)环境规划的含义
3. 环境管理与环境规划的关系 (1)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 (2)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 (3)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的
(二)环境规划和管理的任务 (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的
第九章 生态环境规划
第十章 环境管理模式 第十一章 组织层面的环境管理 第十二章 产品层面的环境管理 第十三章 活动层面的环境管理
第一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环境规划和管理思想与理论 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二)环境规划的含义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制定的环 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 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相协调。”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 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 部门对管辖区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 价,拟定环境保护规划,经计划部门综合平衡 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1974 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 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 (1)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 (2)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 容许极限; (3)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环境规划与管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音像出版社

第一章 第二章

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第七条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4.07.06•【文号】环环评〔2024〕41号•【施行日期】2024.07.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其他规定正文关于印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环环评〔2024〕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我部组织制定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生态环境部2024年7月6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等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制定发布、实施应用、调整更新、数字化建设、跟踪评估和监督管理等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在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第四条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相关政策、标准规范,指导、监督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制定和实施,加强重点区域、流域、海域的统筹协调。

省、市两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同级党委和政府的部署和相关政策、标准规范,牵头做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制定与调整更新、组织实施、宣传培训、监督管理等工作,会同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等有关部门做好相关领域的信息共享、实施应用和监督管理。

重要工作进展应及时向同级党委和政府报告。

第五条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改革,健全改革创新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实施、支撑重大政策科学决策、重大规划编制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指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

第二章 环境规划和管理的政策

第二章  环境规划和管理的政策

阅读材料之绿色国民生产总值
可持续收入/绿色GNP= GNP—(预防支出+恢复支 出+由于非优化利用资源而引起超额计算的部 分)—[固定(人工)资产折旧+自然资产折旧] 上式给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下传统宏观核算指标的 一种修正形式。然而,这一新指标更多的还只是停 留在理论概念的框架之上,其各个组成部分如何计 算还缺乏可靠有效的方法。同时,各组成部分同传 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已有的有关资源与环境的内 容上缺乏有效协调和对应。
物能投入指数 资金投入指数
中国可持 续发展总 体能力
生存支持 系统
资源转化 效率
生物转化效率指数 经济转化效率指数
生存持续 能力
生存稳定指数 生存持续指数
要素层
单位播种面积农机总动力 单位播种面积用电量
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 灌溉率
农户人均生产费用支出 单位播种面积农业财政支出
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 农业劳动生产力 粮食安全保证率 化肥利用效率 人均农业总产值
中国可持续 发展总体能 力
智力支持系统
区域科技能力
区域管理能力
变量层 教育投入指数
教育规模指数
教育成就指数 科技资源指数 科技产出指数 科技贡献指数 政府效率指数 经济调控指数 环境管理指数
要素层
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 教育经费占全国份额
万人中等学校在校学生数 万人在校大学生数 平均每所中等学校学生数 平均每所大学学生数 万人拥有中等学校教师数 万人拥有大学教师数
一、基本方针
• 3. 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结束后,1992年7月,
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 对策》;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国21世 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 书》,确定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目标、 政策框架和实施方案。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 策内容:

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全过程的环境保护管理。

第三条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保护优先、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二章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项目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项目环境保护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各相关部门负责人。

第五条项目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的职责包括:(一)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二)制定项目环境保护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三)协调解决项目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四)监督检查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六条设立项目环境保护管理部门,配备专职环境保护管理人员,负责具体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项目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一)组织开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二)制定和完善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三)负责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四)组织开展项目环境保护监测和统计工作;(五)组织开展项目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第三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八条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条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客观、公正、科学,对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和预测,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第十条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未经审批,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第四章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第十一条项目应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审批要求,建设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

第十二条环境保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施工和安装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 的政策
2020/12/10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第一节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一、基本方针 二、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政策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一、基本方针
1. 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n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境
水土流失治理率 人均造林面积
预期寿命 人口自然增长率
全社会文盲率 老龄化率
第三产业劳动者占全社会劳动者比例 城市化率
三人户占总户数的比例
居民生活条件 居民消费水平
城乡收入水平差异 就业公平度 受教育公平度
城镇失业率 贫困发生率
赡养比 城市与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
劳动者文盲比例 劳动者小学程度人口比例 劳动者中学程度人口比例 劳动者大学程度以上人口比例
(7)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8)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9)健全环境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10)参照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精神,制定我国行
动计划。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阅读材料: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2001年修正)
总体层 系统层 状态层
变量层
要素层
土地资源指数
人均耕地 耕地变化率
当前教育人口参与比 第二产业人口参与比 科学家、工程师人口参与比
总体层 系统层
状态层
区域教育能力
中国可 持续发 展总体 能力
智力支持 系统
区域科技能力
区域管理能力
变量层 教育投入指数
教育规模指数
教育成就指数 科技资源指数 科技产出指数 科技贡献指数 政府效率指数 经济调控指数 环境管理指数
要素层 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 教育经费占全国份额
耕地质量 耕地占全国份额
水资源指数
中国可 持续发 展总体 能力
生存支持 系统
生存资 源禀赋
水土资源匹配指数
人均水资源 水资源密度 亩均水资源
水资源占全国份额 国土资源占全国份额
气候资源指数 生物资源指数(NPP)
光合有效辐射 ≥10℃积温 年平均降水 年均霜日
人均NPP NPP密度 NPP占全国份额
经济调控绩效 社会调控绩效
环境影响评价执行力度 “三同时”制度执行力度 污染源限期治理及目标责任制执行力度
环境问题来访处理率
阅读材料:绿色国民生产总值
作为评价“可持续发展”进程的综合指标及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物, “可持续发展”或称 之为“绿色GNP”(Green GNP)被界定为:在不减 少现有资本资产水平的前提下所必须保证的收入水 平。这里,资本资产包括人工资本(厂房、机器及 运输工具等),人力资本(知识和技术)以及环境 资本(矿产、森林及草原等)。
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 农业劳动生产力 粮食安全保证率 化肥利用效率
人均农业总产值 单位播种面积农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增长率 农村人均收入 农业增长值率
农业产值波动系数 粮食产量波动系数 人均收入波动系数
高产稳产田建设占耕地面积比例 旱涝盐碱治理率 成灾率
中等教育水平以上农业劳动者比例
总体层 系统层
状态层
环境治理指数 生态保护指数
中国可 持续发 展总体 能力
社会发展水平
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安全水平
人口发展指数
社会结构指数 生活质量指数 社会公平指数 社会安全指数 社会保障指数
社会进步动力
社会潜在效能指数 社会创造能力指数
要素层
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例 废水排放达标率 废气处理率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森林覆盖率 自然保护区面积比率
上式给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下传统宏观核算指 标的一种修正形式。然而,这一新指标更多的还只 是停留在理论概念的框架之上,其各个组成部分如 何计算还缺乏可靠有效的方法。同时,各组成部分 同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已有的有关资源与环境 的内容上缺乏有效的协调和对应。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二、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n 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内容: (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
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6)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 发展环保产业。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阅读材料:绿色国民生产总值
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收入或绿色GNP可 在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NNP)的基础上,通过以 下的环境调整而得到: (1)当年环境退化的货币价值的估计,即环境资本折 旧。通常可划分为两部分,其一为传统GNP 中已部分 计入的环境损害,如由于空气污染造成的农作物产量 下降等,另一则未完全记入传统GNP 中的环境损害, 如野生生物物种的消失及自然景观的破坏等。因此, 这一项目的调整主要指传统GNP 中未计入的环境退化 部分;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n 要把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机地结合起 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
n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更要注重法律手 段。坚决扭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局部利 益和暂时利益的倾向,严肃查处违法案件。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政策
新产品产值率
主要原材料消耗系数 万元产值能耗
万元产值废水排放 万元产值废气排放 万元产值固体废物排放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
废气排放水平 废水排放水平 固体废弃物排放水平
烟SO尘2排排放放水水平平
地形起伏度 地震灾害频率
干燥度 受灾率
水土流失率 荒漠化率 盐碱化率
总体层
系统层
状态层
变量层
环境支持系统 区域抗逆水平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1999年6月5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环 保总局、机械工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一批 严重污染环境(大气)的淘汰工艺与设备的通知》, 规定了15种污染工艺和设备的淘汰期限和可替代工 艺及设备。
1999年12月又发布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 艺和产品目录(第二批)》,涉及8个行业119项。
空间合理度系数
总体层
系统层
状态层
变量层
工业经济效益指数
发展支持系统 区域发展质量
产品质量指数
中国可 持续发 展总体 能力
经济集约化指数
区域环境水平 环境支持系统
区域生态水平
排放强度指数 大气污染指数 地理脆弱指数 气候变异指数 土壤侵蚀指数
要素层
总体效益水平 投入产出水平
运营效率 盈利水平
产品合格品率 产品质量优等品率 产品质量损失率
2000年6月,再一次发布了第三批目录,涉及15 个行业120项内容。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二)技术政策
1986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环境保护技术政 策要点》。
2000年5月,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 联合发布了《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万人中等学校在校学生数 万人在校大学生数 平均每所中等学校学生数 平均每所大学学生数 万人拥有中等学校教师数 万人拥有大学教师数
学龄儿童入学率 中等学校以上在校学生数占在校学生总
数比例 文盲减少率
科技人力资源 科技经费资源
科技论文产出 专利产出能力
直接经济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
政府财政效率 政府工作效率
2001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科 技部联合发布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002年1月,又联合发布了《燃煤二氧化硫排 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 术政策》等。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2)环境损害预防费用支出(预防支出),如为预 防风沙侵害而投资建立防护林带等; (3)资源环境恢复费用支出(恢复支出),如净化 湖泊与河流,土地复耕等; (4)由于非优化利用资源而引起超额计算的部分。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阅读材料:绿色国民生产总值
可持续收入/绿色GNP= GNP-(预防支出+恢 复支出+由于非优化利用资源而引起超额计算的部 分)-[固定(人工)资产折旧+自然资产折旧]
总体层 系统层 状态层
变量层
农业投 入水平
物能投入指数 资金投入指数
中国可 持续发 展总体
能力
生存支 持系统
生物转化效率指数 资源转 化效率
经济转化效率指数
生存持 续能力
生存稳定指数 生存持续指数
要素层
单位播种面积农机总动力 单位播种面积用电量
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 灌溉率
农户人均生产费用支出 单位播种面积农业财政支出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3. 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n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结束后,1992年7月,党 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 策》;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国21世纪议 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确定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目标、政策框 架和实施方案。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①指20世纪90年代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2. 行业环境管理政策
n 行业环境管理政策,如《冶金工业环境管理若干规 定》、《建材工业环境保护工作条例》、《化学工 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电力工业环境保护管理 办法》、《关于加强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规 定》、《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关于加强 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加强饮 食娱乐服务企业环境管理的通知》等。
区域发展成本变量层 自然成本Fra bibliotek数 资金投入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