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汇总

合集下载

喹诺酮类抗菌药

喹诺酮类抗菌药

O
F
COOH
O
F
COOH
N
N
N H3C
O H CH3
H3C
N
N
HN
F
CH3
Levofloxicin
Lomefloxacin
Ofloxacin
O
F
COOH
NNN HN
CH3
Enoxacin
O
F
COOH
F
NNN
H2N
F
H3C
N
HN
F
O COOH
O
F
COOH
N F
F
H
NNN
F
H2N H
F
Tosufloxacin
H3C
N
N
HN
Moxifloxacin
Balofloxacin
Grepafloxacin
二、作用机理
喹诺酮类抗菌药通过抑制细菌DNA回旋酶( Gyrase) 和拓扑异构酶IV(Topoisomerase IV)起到抗菌作 用。通过抑制细菌DNA回旋酶(Gyrase)抑制DNA的 合成(图19-2),DNA螺旋酶特异性催化改变DNA 拓扑学反应,DNA回旋酶创建负超螺旋,这有助于 在复制过程中稳定DNA的分离、防止过量和非模版 的双连卷曲。细菌DNA 回旋酶由四个亚A亚基,即 两个A和两个B聚体组成,A亚基由基因gyrA 控制, B亚基由基因gyrB 控制
F
OO
Cl OCH2CH3 O CH3
NH2
OO
Cl NH
NaH F
化学结构特征为在分子中的7位引入哌嗪基 团
O
O
COOH
O COOH
N

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母核的抗菌药物,其对细菌的DNA螺旋酶(DNA-gyrase)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从而抑制细菌的DNA合成,导致DNA降解及死亡。

该类药物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据最新报道,有些品种已突破了抗菌概念,在抗病毒、抗肿瘤方面也有新进展),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国内外众多制药企业竞相开发和生产的热门药品。

目前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品种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等。

其中,前三者在医院的普及率达到85%以上。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本品由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研制开发,1994年首先在日本上市。

国内最早的产品是在1996年由日本第一制药提供原料,北京优尔特药业有限公司分装生产的。

1997年浙江新昌制药在我国首先开发成功左氧氟沙星原料药并获新药上市证书。

此后,北京双鹤药业、常州第二制药、浙江京新制药、扬子江药业等企业也陆续成功开发该药原料药。

左氧氟沙星的销售量呈迅猛增长的势头,在投放市场至今短短几年时间的前列。

在最近发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左氧氟沙星的片剂和注射剂被列入乙类目录。

目前,本品的开发状况也比较喜人,截至2000年7月3日为止,共有31个批准文号。

本品主要规格有:0.1% 100ml×1(IJ)、0.2% 100ml×1(IJ)、100mg×10(OR)、100mg×12(OR)、100mg×100(OR)。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由于国内生产厂家众多,曾一度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但本品疗效显著,价格适宜,在国内医院用药中,其用量及金额均位居前列,预测在短期内在喹诺酮类药物市场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

本品的规格主要有:0.2% 10ml×1(IJ)、0.2%100ml×1(IJ)、0.2%2ml×10(IJ)、200mg×10(OR)、200mg×20(OR)、250mg×6(OR)、250mg×4(VA).氧氟沙星(Ofloxacin):目前该品临床用药尚属良好。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环丙沙星
总结词
环丙沙星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 疗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详细描述
环丙沙星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 厌氧菌等具有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肺炎、 支气管炎、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呼吸道疾病,
以及胃肠道感染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诺氟沙星
要点一
总结词
诺氟沙星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胃肠道 感染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01
研发新的喹诺酮类药物,以满 足临床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需 求。
02
针对现有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足 ,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疗效 和安全性。
03
发掘新的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 机制和靶点,以拓展其抗菌谱 和抗菌活性。
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01
02
03
研究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联 合应用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抗菌效果 。
开展喹诺酮类药物合理使用和耐药性 监测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抗菌药物 耐药性的挑战。
06
CATALOGUE
喹诺酮类药物的具体品种介绍
氟罗沙星
总结词
氟罗沙星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 疗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详细描述
氟罗沙星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 厌氧菌等具有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肺炎、 支气管炎、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呼吸道疾病, 以及胃肠道感染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探索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联 合应用时的药物相互作用机制。
针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治疗,研究联合 应用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的 治疗方案。
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研究及防控措施
01
02
03
研究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株的流行病 学和分子机制,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 依据。

药物化学-喹诺酮类抗菌药

药物化学-喹诺酮类抗菌药

氯喹(先导化合物)
Cl N
O
O
N
O
O OH
O O
O
OH
N
OH O
H3C
N
N CH3
N
N CH3
N
N
CH3
萘啶酸1962
吡咯酸
西诺沙星
第二代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吡哌酸,1974年上市,7位引入哌嗪基, 使抗革兰氏阴性菌活性增加;耐药性降低, 对萘啶酸和吡咯酸耐药菌株也有抑制作用, 但随着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出现, 它目前也已被淘汰
6
5
4 3
7 8
1
2
诺氟沙星是第一个上市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基本 上为喹啉羧酸类,其它氟喹诺酮类主要改造部位在 1位、5位或8位,也可以在7位上进行较小的改变。
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
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在抗菌活性、药动 学性质及半衰期上有明显提高,增加 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是第四代的重要 特征。代表药物有莫西沙星、加替沙 星等。
喹诺酮类药物能否影响人体DNA复制?
由于哺乳动物细胞中不含螺旋酶
和拓扑异构酶Ⅳ,而是通过其它途径 进行DNA的复制,故喹诺酮类对细菌
的选择性高,而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少。
细菌的耐药性
细胞膜对药物的通透性降低 细菌DNA螺旋酶结构改变 细菌产生药泵
喹诺酮类药物分类(根据结构)
萘啶(氮杂萘核)羧酸类
H 3C
Pefloxacin 培氟沙星
NH 2 O F N F CH 3 N COOH
HN
Rufloxacin
氟罗沙星 Fleroxacin
司帕沙星 Sparfloxacin
结构特点
O O
F
OH HN N N

喹诺酮类抗菌药

喹诺酮类抗菌药

R5
5
R6
6X
7
Y R7
A 8
O
O
4
3
OH
B
2 N1
R8
R1
• 5位取代基中以氨基取代时活性最强,其他取代基取代时 活性减小。5位取代基的存在,从空间张力的角度可干扰 4位羰基与靶位的结合,取代基作用越大这种干扰作用越 强,所以抗菌活性减弱。但从电性效应的角度考虑,凡 向其母核共轭π键提供电子的取代基均使4位羰基氧原子 上的电荷密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增加与靶位的结 合力,使其抗菌活性增强,因此5位取代基对活性的影响 为电性和立体因素的综合表现。
BF3-(CH3CH2)2O
F
Cl F B O
H3C
O
O
O
O
CH3
N H
O
O
N F
O
CH3
(1)NaOH
(2)HCl
O
CH3
O
HN
NH
CH3 F
Cl
F
F
B
O
O
O
N
CH3 F
O
O
OH
(1)NaOH
N
N
(2)HCl
N
N
HN CH 3
CH 3
环丙沙星
F
(环丙氟哌酸) N
HN
O
O
OH
N
1-环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 羧酸
时,以S-对映体活性为最佳,氧氟沙星的S-对映体左氧
氟沙星的抗菌活性为R-异构体的两倍。
R5
O
O
• 2位引入取代基,其活性减弱或丧
5
R6

8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8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甲氧苄啶(TMP)又称抗菌增效剂
TMP与SMZ合用(1:5)称复方新诺明 用于治疗无并发症的下泌尿道感染,呼 吸道感染,尤其是流感嗜血杆菌及肺炎 链球菌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TMP可抑制华法林的代谢,增强其抗凝 作用 本品能抑制大肠杆菌生长,妨碍B族维生 素在肠内的合成。本品若使用一周以上, 应同时给予B族维生素
喹诺酮类药物注意事项
孕妇及18岁以下青少年及婴幼儿不宜用 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或癫痫史者不用 口服本类药物时避免与制酸剂等含钙、 镁、铝离子的药物合用,以免影响药物 吸收 许多品种与氨茶碱、咖啡因、华法林等 合用时可使上述药物血药浓度增高,引 起不良反应,如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 星
喹诺酮类常用药物、各自特点
喹诺酮类作用机制
喹诺酮类药物作用的靶酶为细菌的DNA 回旋酶(拓扑异构酶Ⅱ)及解链酶(拓 扑异构酶Ⅳ),喹诺酮类药物抑制细菌 的回旋酶和解链酶,阻碍细菌DNA合成, 导致细菌死亡。哺乳动物真核细胞中不 含DNA回旋酶,故喹诺酮类对细菌选择 性高,不良反应少。
喹诺酮类耐药性
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广泛应用,临床病 原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已迅速增长, 以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 淋病萘色球菌和伤害沙门菌耐药性增高 最显著。 喹诺酮类药物有交叉耐药性,故不能交 替使用。
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及评价
泌尿生殖系感染,包括单纯性和复杂性 尿路感染、淋病、前列腺炎等 下呼吸道感染及军团菌肺炎 感染性腹泻 伤寒和其它沙门菌感染 骨、关节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和眼、耳、鼻喉感染及 创面感染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
常见: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头痛、头晕、失眠,皮疹及光感皮炎等 偶见:血清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及尿素 氮增高 少见(严重反应):神志改变、癫痫样 发作、视力减退、幻觉、跟腱断裂、溶 血尿毒综合征、肝坏死、QT间期延长等, 应用大剂量可引起结晶尿。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_OK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_OK
上,应同时给予B族维生素
20
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
• 抗菌普广 • 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 • 口服后血药浓度低,不适用于全身感染 • 主要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
21
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
• 呋喃妥因(呋喃坦啶):酸性尿中活性强,主要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泌尿道 感染
• 呋喃唑酮(痢特灵):肠内浓度高,主要用于细菌性痢疾 • 呋喃西林:局部外用于伤口、创面、皮肤等感染
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弯曲菌属等)所致泌尿道 感染、前列腺炎、淋病、呼吸道感染、胃肠道 感染、及骨、关节、软组织感染。
2
喹诺酮类作用机制
• 喹诺酮类药物作用的靶酶为细菌的DNA回旋酶(拓扑异构酶Ⅱ)及解链酶 (拓扑异构酶Ⅳ),喹诺酮类药物抑制细菌的回旋酶和解链酶,阻碍细菌 DNA合成,导致细菌死亡。哺乳动物真核细胞中不含DNA回旋酶,故喹诺酮 类对细菌选择性高,不良反应少。
潜在光毒性很低,口服吸收迅速,给药不受进食影响,吸 收率75%~85%,血浆半衰期11~15h,同服二、三阶阳 离子抗酸药可明显减少吸收
抗菌普广,但对萘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作用较弱, 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轻、 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
储藏:不要冷藏或冷冻,冷藏可发生沉淀,室温下可再溶
• 氧氟沙星:痰中浓度 高,胆汁中浓度约为 血药浓度的7倍左右
9
喹诺酮类常用药物、各自特点
• 洛美沙星:体内分布广, • 司帕沙星:为长效品
组织穿透性好,在皮肤、 痰液、扁桃体、前列腺、 胆囊、泪液、唾液和齿 龈等组织药物浓度均达 到或高于血药浓度。可
种,血浆半衰期达 16h,主要经胆道及 尿路排出体外,正常 人服药后72h尿中排
• 抗菌普广、抗菌作用强,对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Gˉ) 如大肠埃希菌、克雷白菌属、沙雷氏菌属、变形杆菌属、 志贺菌属、沙门氏菌属、枸缘酸杆菌、不动杆菌属以及铜 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对部分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 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阳性菌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也 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厌氧菌、肠球菌作用较弱

喹诺酮类抗菌药

喹诺酮类抗菌药

离子络合反应

极易和金属离子如钙、镁、 铁、锌等形成螯合物

3,4-位羧基和羰基
R2 R3 R4 X Y R5 N R1 O O OH
临床应用

治疗敏感菌所引起尿道、肠 道等感染性疾病
O F HN N N O OH
重点药物 环丙沙星

1-环丙基-6-氟-1,4-二氢-4-氧代 -7-(1-哌嗪基)-3-喹啉羧酸

体内易被代谢,组织浓度低,中 枢毒性较大 现已少用

第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
O N N HN N N O OH
O O O N N
O OH
吡哌酸
西洛沙星
O
O OH
吡哌酸
N
N N N

引入碱性的哌嗪基

HN
碱性和水溶性增加,抗菌活性 增加

哌嗪基与DNA促旋酶B亚基作 用,增加药物对DNA促旋酶 的亲和力

离子络合反应
O F N HN N O OH
稳定性
在室温下相对稳定 光照分解(光毒性) 使用前后应避光 脱羧


O F O OH N N HN
在2mol/L盐酸中回流50小时,可生 成69%脱羧物
光照分解产物
O F H2N N H N O F N HN N O OH F H2N N O O OH
O F N N
O OH O HN F N
O
O OH
N
环丙沙星
O F HN N N
O OH O H N F N
O
O OH
N O O OH N
H2N H2N
F N
沙星类似物
O F O F OH N F 洛美沙星 O F O OH N N N 依洛沙星 培氟沙星 F N 氟罗沙星 O O OH N N N F O O OH N HN

喹诺酮类抗生素

喹诺酮类抗生素

皮肤反应及光敏反应
在无害的阳光照射剂量下产生的异常皮肤损害 反应(皮肤潮红和肿痛),通常发生在裸露皮肤, 但有时覆盖部位也可发生类似反应
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瘙痒等。光照处皮肤瘙痒性红
斑,重者糜烂、脱落,停药可恢复。
发生率:洛美、氟罗>司帕>依诺>克林>曲伐>加替>莫西>
氧氟、环丙、诺氟
与剂量密切相关,还与8位取代基、紫外光照射强度和时间及
DNA回旋酶使DNA保持高度卷紧状态,G-菌
抑制细菌拓扑异构酶IV
拓扑异构酶IV负责将子代的DNA解环,G+菌
其它
抑制细菌RNA及蛋白质合成, 诱导菌体 DNA错误复制,抗菌后效应(PAE)
氟喹喏酮的作用机理
莫西沙星
拓扑异构酶 IV (parC, parE)
氟喹喏酮
左氧氟沙星 莫西沙星
拓扑异构酶 II (gyrA, gyrB)
与旋转酶的结合力
甲基哌嗪环(氧氟、左氧) F、中枢渗透性
哌嗪环(环丙) 抗菌活性(铜绿、金葡)
R7
X8
N R1
1
甲氧基(莫西、加替) 抗菌活性(厌氧菌)
环丙基(环丙、莫西、加替) 抗菌活性(非典型病原体)
主要喹诺酮结构式
莫西沙星
左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
作用机制—抑制细菌DNA合成
抑制细菌拓扑异构酶II(DNA回旋酶)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构效关系
基本结构:4-喹诺酮(或称吡酮酸)母 核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R5 O
F
6
5
4 3
COOH R2
R7
X8
N R1
1
发展史
Norfloxacin 诺氟沙星 萘啶酸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总结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总结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分类• 作用机制、化学结构和构效关系• 抗菌作用、耐药性•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药理、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历史近10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抗菌药物,国内普遍应用,有许多优点,也有很多不足。

目前滥用严重,耐药菌株增多,尤其大肠杆菌等。

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62年合成萘啶酸,不良反应多,已经淘汰。

第二阶段:1974年合成吡哌酸,对G-杆菌作用强,适用于尿路、肠道感染。

第三阶段:1978年氟喹诺酮类问世。

第四阶段:楚瓦沙星、司帕沙星问世最新分类第一代萘啶酸、吡哌酸对G-杆菌作用强,仅适用于尿路、肠道感染第二代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对G-杆菌作用强,体内较稳定,毒性降低,可用于各系统感染第三代左旋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格帕沙星在第二代基础上增加了对G+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和结核杆菌的作用,安全性高,半衰期长第四代克林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在第三代基础上增加了对抗G+球菌的活性,增加了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共同特点: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组织浓度高、口服吸收好、无交叉耐药、不良反应少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拮抗细菌DNA旋转酶,干扰细菌细胞的DNA复制而呈现杀菌作用• 主要作用的靶酶:拓扑异构酶II及IV–传统的喹诺酮作用于拓扑异构酶II(DNA旋转酶)–新喹诺酮既作用于拓扑异构酶II ,也作用于拓扑异构酶IV抗菌作用1、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强大抗菌作用,以环丙沙星为最高,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次之;对不动杆菌和绿脓杆菌的抗菌作用较肠杆菌科细菌差;流感嗜血杆菌呈高度敏感,奈瑟氏菌属多呈敏感2、氟喹诺酮类药物对G+球菌亦具有抗菌作用,但其抗菌作用明显较对肠杆菌科细菌低,以左氧氟沙星相对最高,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略低;仅对金葡萄球菌(除甲氧西林耐药外)具抗菌活性3、对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和结核分支杆菌及其他分支杆菌具有一定作用耐药性近几年来,伴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国内的广泛应用,细菌对该类药物的耐药性呈迅速增长趋势,并且各品种间呈交叉耐药。

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quinolones)药物是指含有4-喹诺酮类母核的合成抗菌药物,属于静止期杀菌剂,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组织浓度高、口服吸收好、与其他常用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抗菌后效应较长、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等特点,已成为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

按问世先后可分为四代:第一代是1962 年合成的萘啶酸(nalidixic acid),因吸收差、毒性大、抗菌作用差,已被淘汰;第二代是1973 年合成的吡哌酸(pipemidic acid)等,主要用于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泌尿道和消化道感染;第三代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问世的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司帕沙星等;有文献将20 世纪90 年代后期至今生产的氟喹诺酮类称为第四代,如莫西沙星、吉米沙星(gemifloxacin)、加替沙星(gatifloxacin)等。

第三代和第四代是当前临床上治疗细菌感染性疾患非常重要的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概述喹诺酮类是以4-喹诺酮(或称为吡酮酸)为基本结构的人工合成药物,在N1、C3、C6、C7、C8 引入不同基团可形成不同药物。

体内过程1.吸收大部分喹诺酮类药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血药峰浓度相对较高,除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外,其余药物的吸收均达给药量的80%~100%。

喹诺酮类可螯合二价、三价金属阳离子,如Ca2+、Mg2+、Al3+、Zn2+等,因而不能与含有这些离子的食品和药物同服。

2.分布喹诺酮类药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组织和体液中分布广泛,在肺、肝、肾、膀胱、前列腺、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内膜的药物浓度高于血药浓度。

培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可通过正常或炎症脑膜进入脑脊液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左氧氟沙星具有较强穿透性,可在细胞内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3.代谢与排泄喹诺酮类药少量在肝脏代谢或经粪便排出,大多数主要是以原形经肾脏排出。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特点总结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特点总结

抗G+菌特点
➢ 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抗G+菌活性较强, 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几乎无抗G+菌活性。 ➢一些氟喹诺酮类在体外有抗肠球菌活性,但 一般不用于治疗肠球菌感染。
三.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谱
抗厌氧菌特点
➢莫西沙星抗厌氧菌的临床应用证据较多。 ➢氟喹诺酮类耐药现象较常见,需根据当地的 流行病学特点选择药物。 ➢氟喹诺酮类通常不作为治疗某些G+菌和厌 氧菌中敏感微生物的一线用药。
物抑制DNA回旋酶活性,起到杀菌作用。
作用靶点:拓扑异构酶,喹诺酮类药物可抑制拓扑异构酶Ⅳ而干扰细菌的
DNA复制。
抗G+菌机制
二.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其他机制
诱导细菌DNA的SOS修复,出现DNA错误复制而杀灭细菌;高浓度喹诺酮类 药物可抑制细菌RNA及蛋白质的合成;抗生素后效应。
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DNA复合体裂解引起DNA复制终止、DNA损伤,最终 导致细菌死亡。
新的无氟喹诺酮类药物:奈诺沙星增强了对G+菌的抗菌作用,抗菌谱可覆盖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对青霉
素敏感或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
感谢您的聆听!
N1位引入环丙基,抗非典型病原体作用增强


C7位引入哌嗪基





C6位引入氟原子

(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司帕沙星)
C5位引入不同基团抗G+活性:CH3>NH>OCH3>Cl>F>OH
一.喹诺酮类药物的结构特点
诺氟沙星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莫西沙星
加替沙星 司帕沙星
一.喹诺酮类药物的结构特点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莫西沙星
莫西沙星(moxifloxacin)于1999 年批准用于临床,有文献称为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口服吸收率为90%,体内分布较环丙沙星广,t1/2 为12~15 h。对多数阳性和阴性菌、厌氧菌、结核杆菌、衣原体和支原体作用强;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和衣原体作用明显强于环丙沙星;对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超过司氟沙星。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不良反应少,至今未见严重过敏反应,几乎没有光敏反应。
药理作用
喹诺酮类药是杀菌剂,对静止期和生长繁殖期细菌均有明显作用。即使血药浓度已降低到无法检测水平,仍在2~6 h 内对某些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有明显抗菌后效应。
第一代抗菌作用弱,已被淘汰。
第二代抗菌谱窄,仅对革兰阴性菌有效,对铜绿假单胞菌活性较低,口服易吸收,但血药浓度低,尿中浓度高,可用于泌尿道和消化道感染。
② 在革兰阳性菌中,喹诺酮类主要影响拓扑异构酶Ⅳ;在革兰阴性菌中主要影响DNA 回旋酶。
③ 另有研究认为喹诺酮类还可能与抑制细菌RNA 和蛋白质合成,诱导菌体DNA 错误复制等有关。
耐药性
细菌对喹诺酮类天然耐药率极低,但后天耐药却发展很快,该类药物之间有交叉耐药性。临床常见的耐药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其耐药性与gyr A 基因突变导致DNA 回旋酶A 亚基与药物的亲和力下降有关。
1.胃肠道反应 最常见味觉异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便秘等,常与剂量有关。
2.神经系统反应 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眩晕及情绪不安等,以失眠最多见;严重时可发生复视、色视、抽搐、神志改变等中枢神经和幻觉、幻视等精神症状,但极少见。剂量过大、有精神病或癫痫病史、与茶碱或NSAID 合用易出现,产生机制可能与喹诺酮类抑制中枢抑制介质GABA 与其受体结合有关,因此,不宜用于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病史(尤其是有癫痫病史)的患者。

药师职称考试药理学知识点总结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他合成抗菌药

药师职称考试药理学知识点总结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他合成抗菌药

药师职称考试药理学知识点总结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他合成抗菌药一、喹诺酮类第一代:奈啶酸(1962)第二代:吡哌酸(1974),仅适用于泌尿道和肠道感染疗效差、耐药性发展迅速、应用日趋减少第三代:氟喹诺酮类(1979)诺氟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培氟沙星口服有效、副作用小、耐药性还未大量产生、发展迅速、临床广泛使用第四代:新氟喹诺酮类格帕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克林沙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机制】DNA回旋酶→干扰DNA复制◇对细菌选择性高,不良反应少。

(真核细胞不含有DNA回旋酶)【喹诺酮类共同特点】1.抗菌谱广、杀菌①尤其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强,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在内有强大的杀菌作用(环丙沙星最强);②对部分革兰阳性菌,如金葡菌及产酶金葡菌也有良好抗菌作用(左氧氟沙星最强);③某些品种(环丙、左氧氟)对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厌氧菌也有作用;④新喹诺酮类抗革兰阳性菌作用增强,特别是对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莫西沙星还具有其他氟喹诺酮类所缺乏的抗厌氧菌活性。

阳盛阴不衰霸气抗厌氧2.口服吸收良好,体内分布广可进入骨、关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可进入脑脊液;血浆蛋白结合率低;t1/2较长;多数以原形经肾排泄,尿药浓度高;部分经肝脏代谢后,由肾排出;3.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良好(1)消化道反应:常见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氧氟沙星可致伪膜性肠炎。

(2)过敏: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光敏性皮炎(洛美沙星多见)等。

(3)中枢神经系统:头痛、眩晕等。

不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史者,尤其癫痫病史者。

(4)关节软骨损害:所有氟喹诺酮类在在儿童可引起关节痛及肿胀故不应用于青春期前儿童或妊娠期妇女。

4.适用于敏感病原菌所致感染——四条道路清干净!(1)泌尿生殖道感染如:尿路感染、前列腺炎、宫颈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也可有效治疗淋菌和衣原体感染所致尿道炎和宫颈炎;(2)肠道感染可以杀死多种导致腹泻、胃肠炎和细菌性痢疾的细菌;也可有效治疗伤寒耐药菌株、其他沙门菌属感染及肠毒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旅行性腹泻;(3)呼吸道感染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可有效治疗结核;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对衣原体、支原体和军团菌引起的上下呼吸道感染有效;(4)其他…二、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氟哌酸)—☆第一个氟喹诺酮类药,抗菌作用在第三代中最低。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汇总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汇总

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 能出现皮疹、瘙痒等过 敏反应,严重者可能出 现过敏性休克。
肌腱炎和肌腱断裂:长 期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 能导致肌腱炎和肌腱断 裂的风险增加。
神经系统反应:部分患 注意事项:喹诺酮类药
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 物可能影响软骨发育,
失眠等神经系统反应, 因此孕妇和未成年儿童
严重者可能出现癫痫发 应避免使用;此外,与
抗菌谱
喹诺酮类药物主要针对革兰氏 阴性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克 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具
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喹诺酮类药物对部分革兰氏 阳性菌也有抗菌作用,如金 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
菌等。
此外,喹诺酮类药物还对支原 体、衣原体、军团菌等非典型 病原体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适应症
下呼吸道感染
喹诺酮类药物常用于治疗社区 获得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急性加重等下呼吸道感染。
耐药性的监测与控制
监测方法
通过实验室检测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及时发现耐药性。
控制策略
限制喹诺酮类药物的滥用,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和监管,推广合理用药。
耐药性的影响与挑战
影响
耐药性的产生导致喹诺酮类药物在治 疗细菌感染时的效果降低,甚至失效 。
挑战
耐药性的挑战在于如何有效控制其传 播,同时研发新型抗菌药物以应对耐 药性问题。
04
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呼吸系统感染
总结词
喹诺酮类药物在呼吸系统感染中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如肺 炎和支气管扩张症等。
详细描述
喹诺酮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从而影响细菌DNA复制、转录和修复 ,最终导致细菌死亡。对于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病原体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 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ckk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ckk
❖ 考虑到由于药物半衰期和毒性的限制,某些喹诺酮类药物如环 丙沙星不宜采用一日剂量单次给药的方法来提高Cmax/MIC,因 此,目前更倾向于采用AUC0-24h/MIC来评估和预测喹诺酮类药物 的细菌学疗效和临床疗效。
抗菌作用的PK/PD特征
不同致病菌:肺炎链球菌感染时 理想的AUC/MIC应达到30-40; 革兰阴性肠道杆菌或铜绿假单胞 菌感染时理想的则应达到100以上。 感染严重程度:轻中度感染患者 或无免疫功能缺陷的感染患者, AUC/MIC至少应达到25 ; 重症感染和(或)伴免疫功能缺陷 的感染患者,对致病菌则需要保 持在100以上才能取得理想疗效。
Company
LOGO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概述
汇报提纲
1
概述
2
药代动力学
3
临床应用
4
临床监护
喹诺酮类药物发展历程
构效关系
构效机制
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
分离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500) 表皮葡萄球菌(207) 屎肠球菌(92) 粪肠球菌(76) 大肠埃希菌(845) 肺炎克雷伯菌(406) 阴沟肠杆菌(218) 鲍曼不动杆菌(487) 绿脓杆菌(410)
1
概述
2
药代动力学
3
临床应用
4
临床监护
全球近20年撤出市场的喹诺酮类药物
常见及罕见的药物不良反应
胃肠道不良反应
表现:恶心、呕吐、上腹部隐痛 机制:喹酸对消化道的化学性刺激所致 排序:发生机率(>10%),其他(2%~8%): 氟罗沙星>莫西沙星>司帕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 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氟罗沙星,格帕沙星
❖目前耐药性最低的是吉米沙星、莫西沙星。 ❖综合指数最好的是: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血糖改变
TEQUIN®
加替沙星
第一个氟喹诺 酮类药物
当前市售
退市
喹诺酮分类
分代
Ⅰ(1962-1969) Ⅱ(1969-1979)
代表药物 萘啶酸,吡咯酸 西诺沙星、吡哌酸
Ⅲ(1980-1996)
Ⅳ(1997-)
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 星,左氧氟沙星
莫西沙星,加替沙星
各代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发展趋势


药学建议
儿童应避免常规使用,仅在其他药物治疗无效而危及生命时选用。 儿童剂量不应超过每日10~15mg/kg体重,疗程不超过7天(《实用儿科学》)。
肌腱炎
机制:引起肌腱的胶原组织缺乏和缺血性坏死 表现:肌痛,肌腱炎,腱断裂 代表药物:培氟沙星、氟罗沙星、左氧氟沙星 危险人群:合并使用甾体激素,60岁以上老人,运动员
心血管毒性
机制:FQNs有直接改变心脏节律的潜力。药物进入心肌细胞
后,阻滞K+ 通道,使复极减慢,QT间期延长,引发心律不齐。
表现:血压升高或下降、心肌梗死、心动过缓、心律不齐或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
相关性:剂量
心血管毒性(2)


代表药物:
主要致QT间期延长:第4代FQNs。 司帕沙星>格帕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吉米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 沙星 司帕(9-28ms)>格帕(10ms)>莫西(6ms)>左氧(3ms)>加替(2.9ms) 主要致TDP:加替沙星(27/10 million)>左氧氟沙星(5.4/10 million)>环丙沙星(0.3/10 million) 格帕沙星因发生严重尖端扭转型室速致死而被撤市。 危险人群:合用可延长QT药(三环类抗抑郁药、胺碘酮、特非那定、 红霉素、西沙比利等),或引起心动过缓的药物(如普萘洛尔),或 CYP450抑制剂;电解质紊乱。
分代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抗菌谱 窄(G-,除铜绿) 扩大(G-,铜绿,部分G+) 广谱(G-,G+,支,衣,军, 分枝,部分厌氧菌) 广谱(G-,G+,支,衣,军, 分枝,厌氧菌) 抗菌活性 中等 中等 较强 强 应用 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肠道感染 敏感菌所致各种感染 敏感菌所致各种感染

高危:老年人,同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茶碱的人群, 癫痫病史,脑外伤,低氧血症患者。
光敏毒性
机制:FQNs进入皮肤受紫外光照射,药物吸收的光能激发
活性氧产生,启动炎症反应而损伤皮肤。
表现:光毒性反应的表现:红斑、水肿、色素沉着等,严
重者出现大疱性皮炎。
相关性:与剂量密切相关。
光毒性还与8位母核上取代基团、紫外光照射强度和时间, 以及机体自身的敏感性有关。而与年龄无关。
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的PK/PD特征
喹诺酮类药物的杀菌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并且具有明显的抗生素 后效应,其体内细菌清除率和临床有效率与AUC[(血清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0-24h/MIC或者 Cmax(最大药物浓度或药物峰浓 度)/MIC呈正相关。 考虑到由于药物半衰期和毒性的限制,某些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 沙星不宜采用一日剂量单次给药的方法来提高Cmax/MIC,因此, 目前更倾向于采用AUC0-24h/MIC来评估和预测喹诺酮类药物的细菌 学疗效和临床疗效。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目录
概述(发展历程及作用机理) 临床应用(适应症及禁忌症)
药代动力学(分布,吸收,代谢,排泄及PK/PD) 临床监护(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注意事项)
起源及发展简史
Naildixic Acid 萘啶酸 Flumequine 氟甲喹 CIPRO® 环丙沙星 FLOXIN®
氧氟沙星
LEVAQUIN®
1999
1999 2006
Q-T间期延长
肝脏毒性 血糖紊乱、心脏
药物不良反应(ADR)
胃肠道反应 肝毒性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皮肤及光敏毒性 关节病变 肌腱炎 心血管毒性 致血糖改变 过敏反应 血液系统毒性 肾毒性 其他
不良反应—中枢神经毒性
机制:氟喹诺酮药物可抑制γ氨基丁酸GABA与受体结合,使神 经兴奋阈值降低,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兴奋 表现:头痛、失眠,重者精神异常、抽搐、惊厥等。

目录
概述(发展历程及作用机理) 临床应用(适应症及禁忌症)
药代动力学(分布,吸收,代谢,排泄及PK/PD) 临床监护(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注意事项)
喹诺酮在呼吸系统感染中专家共识及其他
药代动力学
吸收:口服吸收良好,但可螯合多价阳离子如
Zn2+等,使F↓。 Fe2+、Ca2+、Mg2+ 、
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穿透性好,分布广泛:肺、肾、尿、胆
汁(环丙沙星)、前列腺组织中浓度>血浓,脑脊液、骨组织、前列腺 液中浓度<血浓,除莫西沙星(脑膜炎时:脑脊液/血药浓度=750%,其余小
于50%)。
代谢与排泄:培氟-主要肝代谢、胆汁排泄;氧氟-、左氧氟-、洛美
- 70% 原形肾排;其他药物肝肾清除均很重要。
左氧氟沙星
FACTIVE®
吉米沙星
AVELOX®
莫西沙星
1962
1970s
1984
1987
1990
1992
1996 1997
ZAGAM®
司帕沙星 格帕沙星
1999
RAXAR®
2003
Pipemidic Acid 吡哌酸 Norfloxacin 诺氟沙星 OMNIFLOX®
替马沙星
TROVAN®
曲伐沙星
关节病变
软骨毒性的机制:FQNs与镁离子发生螯合反应,造成局部
镁离子缺乏,进而阻碍了镁离子依赖的整合素与细胞基质的信号 转导,导致细胞基质的退变,损伤了软骨细胞,造成软骨细胞 坏死与硫酸软骨素空泡。
表现:关节僵硬,颌关节痛。大多可逆。 相关性:年龄,剂量。
成人和儿童分别约为0.1%和2%-3%。 所有FQNs都可造成软骨损伤。
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的PK/PD特征


不良反应
全球近20年撤出市场的喹诺酮类药物
药物 上市时间及国家 撤市时间 1992 1995 撤市原因 溶血性贫血,低血 糖,肾衰 严重的光毒性 替马沙星 1992,美国 司帕沙星 1993,日本
格帕沙星 1997,德国
曲伐沙星 1997,美国 加替沙星 1999,美国
代表药物:培氟沙星
关节病变


儿童用药的合理性
学者观点:不宜用于18岁下骨髂生长发育尚未完全儿童患者,但在目前尚无其他有效安全治 疗药物的感染患者,可充分权衡利弊后采用,如假单胞菌感染引起儿童肺囊性纤维化(目前 氟喹诺酮在儿科领域应用的有关资料主要是关于环丙沙星的),但尚需进行严格对照试验, 以确定其治疗作用和远期安全性(骨、关节)。 其他应用:治疗其他疗法难以对付的重度感染,如伤寒发热、志贺菌性痢疾和肠杆菌脑膜炎。 权威文献:在小儿、18岁以下青少年、孕妇、哺乳期妇女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建立, 该药应避免用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18岁以下未成年患者避免使用本类药物,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避免应用本类药物(《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药品说明书:不宜使用,避免使用,禁用。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FQNs)共同特点:
抗菌谱广 组织浓度高 无交叉耐药 抗菌活性强 口服吸收好 不良反应少
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DNA回旋酶(gyrase)和拓扑异构酶IV,从而影 响DNA的正常形态与功能,达到抗菌的目的。
DNA 回旋酶:主要影响DNA合 成过程中切口封闭功能,而 阻碍细菌DNA合成。在G-菌中 喹诺酮主要抑制DNA回旋酶。 拓扑异构酶Ⅳ:负责将子代的 DNA解环连,喹诺酮类抑制此酶, 影响子代DNA解环连而干扰DNA 复制。在G+菌中喹诺酮类主要影 响拓扑异构酶Ⅳ。
药理学特点
革兰氏阴性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 革兰阳性球菌:在目前临床常用的氟哇诺酮类药物中,对肺炎链球菌 的体外抗菌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吉米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左 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厌氧菌:克林沙星和西他沙星的抗厌氧菌活性最强。但在氟喹诺酮类 药物中,只有曲伐沙星和莫西沙星(仅限于复杂腹腔感染)曾经获得过 美国FDA的批准可用于厌氧菌感染的治疗。 非典型致病原:在早期上市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中,环丙沙星和氧氟沙 星对非典型致病原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对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属 的抗菌活性弱于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和吉米沙星。
R5 F
O
•二价阳离子等
COOH X8 N R1
控制光毒性 CF>CCl>N>CH>OMe 控制茶碱相互作用 和遗传毒性
控制与GABA的结合 与茶碱的反应
R7
R2
影响与旋转酶的结合力, 与副作用无明显关系
主要喹诺酮结构式
莫西沙星
左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
临床适应症
目前临床主要应用抗菌活性强的第三、四代喹诺酮类药物。 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 性菌、厌氧菌均有抗菌活性,此外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 体、嗜肺军团菌、伯氏柯克斯体也敏感。革兰阳性菌包括:金
光敏毒性
8位取代基的光毒性比较:F≥Cl>N>H>CF3>OCH3
代表药物: F—司帕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 Cl—克林沙星 OCH3—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
药物的光毒性比较: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司帕沙星>依
诺沙星>克林沙星>曲伐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诺氟沙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