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跛行的治疗(动脉性)

合集下载

(糖尿病、血管外科)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导致间歇性跛行患者的药物疗法

(糖尿病、血管外科)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导致间歇性跛行患者的药物疗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以及饮食习惯的欧 美化,ASO 逐年增加。其特征是老年人居多、性别 差异表现为男性较为高发等。但是,目前关于 ASO 的发生频率尚没有以全国为调查区域的涵盖性流 行病学调查。在这里仅介绍过去发表的特定区域的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64 卷2号
2.在秋田县山本郡的地区基本检诊者中的研究2) 以 1993 年 6 月到 9 月在秋田县山本郡(藤里街、八 森街、峰浜街、八龟街)进行的地区基本检诊中就诊 的 60 岁以上的男性 99 人 197 肢为对象。所谓地区 基本检诊,是指将医生和护士派到指定地区,
流行病学
1. 在奄美大岛的养老院中进行的研究1)
以亚热带岛屿奄美大岛上的 9 家养老院中在籍的 481 人(本岛人口 75634 人)为对象。详细为男性 126 名,女性 355 名,年龄构成为 60~69 岁 41 名, 70~79 岁 150 名,80~89 岁 213 名,90 岁以上 77 名。ASO 诊断标准如下:以多普勒血流仪测定 左右两下肢的后胫骨及前胫骨动脉的臂-踝血压指 数(ankle brachial pressure index,ABI),左右下肢 中的一肢以上 ABI 不足 0.9 时即判定为 ASO。结果 481 人中的 99 名(20.6%)确认有 ASO(图 1)。按性 别分类来看男性 126 人中有 28 人(22.2%)、女性 355 人中有 71 名(20.0%)。按年龄分类来看 60~ 69 岁有 4.9%、70~79 岁有 18.7%、80~89 岁有 23.9%、90 岁以上有 23.4%,有随着年龄上升 ASO 发生频率也随之增高的倾向。
西洛他唑方面,作为Ⅲ期试验在美国进行了 7 项安 慰剂随机对照双盲试验5),在英国进行了 1 项安慰 剂随机对照双盲试验5)。其结果以荟萃分析的形式 给出了报告5)。综合所有的试验,共有间歇性跛行 患者 2702 例(西洛他唑组:1374 例,安慰剂组: 973 例,己酮可可碱组:355 例),病例数较多,可 确认其有效性(表 2)。8 项试验中有 5 项确认了改善 跛行出现距离方面的有效性。与安慰剂相对于基线

跛行

跛行

2. 方法:触摸、压迫、滑擦、他动运动、对比
三 跛行诊断
(四)特殊诊断方法
1. 测诊:同健侧比较,使用穹窿计、测尺、两角规 2. 外围神经的麻醉诊断
(1)痛点浸润麻醉:外生骨疣、韧带炎、飞节内肿 (2)传导麻醉
①远籽骨滑膜囊炎:可麻醉掌(跖)神经掌(跖)支
②指(趾)部:麻醉小掌(跖)骨头部位的掌(跖)神 经,包括掌(跖)深神经。
状态、血液 (2)关节内骨折:抽出物中常含血细胞和脂肪颗粒。
三 跛行诊断
(四)特殊诊断方法
10. 温度记录法:揭示触诊不易发现的轻微炎症,能提供软
组织损伤变化情况,具有早期确诊的优点
11. 运动摄影法:拍摄动物通过一定距离的全过程 判明步幅长度、频率,关节抬举弧度 肢体各段位移的长度、角度,关节活动 范围
三 跛行诊断
1. 驻立视诊:离患畜1m以外,绕畜一圈,观察比较 ①肢的驻立和负重: 一前肢病变:关节屈曲,患肢前踏,后踏,内收,外展 蹄尖负重,立于健蹄稍前或后
全蹄负缘负重,但负重不确实。
一后肢患病:各关节屈曲,患肢前踏、后踏、外展 蹄尖负重或不确实 疼痛剧烈患肢提举不负重。
三 跛行诊断
1. 驻立视诊:
第十二章 跛行诊断
单 位:东北农业大学 动物医学学院 教授
主讲教师:王洪斌
一 跛行概述
(一)定义
跛行不是病名,而是四肢机能障碍的综 合症状。
一 跛行概述
(二)病因
四肢病、蹄病 使役不当
骑赛过度、不当 削蹄和装蹄失宜 肌肉、骨、腱 维生素缺乏 全身性因素
跛行病因
矿物质不足
脊椎的病变 其他疾病:产科
(四)跛行的程度
1. 轻度跛行:驻立时蹄全负缘着地,较健肢着地 时间短。运步稍异常,负重运动则 出现跛行。 2. 中度跛行:患肢仅用蹄尖着地,或虽以蹄全负 缘着地,但上部关节屈曲,运步 时可明显提伸障碍。 3. 重度跛行:患肢驻立时几乎不着地,运步时有 明显的提举困难,甚至呈三肢跳 跃前进。

什么是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的治疗

什么是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的治疗

什么是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的治疗间歇性跛行就是病人在不走路的时候没有明显的不适,但一走路患病下肢就会出现酸胀不适感,以致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休息一段时间后这种不适感消失,又可以继续走路。

那么你对间歇性跛行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整理关于什么是间歇性跛行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间歇性跛行的严重程度我们通常用跛行距离和缓解时间来判断轻重。

跛行距离是从走路开始到出现疼痛时的行走距离,严重的病人走50~100米就可以出现明显的不适和疼痛。

疼痛缓解时间是指出现疼痛后,经过休息疼痛缓解,从疼痛到不痛的这段时间称之为疼痛缓解时间。

一般病人的缓解时间为2~5分钟。

通过上述介绍我想大家对什么是间歇性破行有了全面了解,专家提醒广大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严格注意间歇性跛行的症状,一经发现及早治疗,以免病情恶化造成严重后果。

间歇性跛行的病因病理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从开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后(一般为数百米左右),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但稍许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可以很快缓解或消失,病人仍可继续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再度出现。

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跛行呈间歇性出现,故称为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在腰椎管已有狭窄的病理基础上,因直立时椎体及神经根的压力负荷增大,再加上行走时下肢肌肉的舒缩活动进一步促使椎管内相应脊神经节的神经根部血管生理性充血,继而静脉瘀血以及神经根受牵拉后,相应部位微循环受阻而出现缺血性神经根炎,从而出现腰腿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当患者蹲下、坐下或平卧休息后,神经根的压力负荷降低,消除了肌肉活动时的刺激来源,脊髓及神经根缺血状态得以改善,因此症状也随之减轻、消失。

再行走时,再度出现上述症状,再休息,症状再缓解,如此反复,交替出现,形成了间歇性跛行。

它是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临床特点之一。

在有主动脉缩窄的病变时,由于缩窄一下供血不足,下肢血压下降,而出现下肢无力、麻木、发凉,甚至有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的临床鉴别

间歇性跛行的临床鉴别

发病机制
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主要因为脊髓的动脉循环血量 减少、静脉循环障碍,从而影响至脊髓血液循环导致。 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既有脊髓内血管病变、动静脉血 管畸形等脊髓内源性原因,也有胸椎黄韧带骨化、脊 髓型颈椎病等外源性脊髓压迫。
发病机制
血管源性(临床上常见的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 硬化性闭塞症、雷诺氏病等等): ( 1) 下肢供血不足, ( 2)回流障碍, ( 3) 循环异常。由于缺血、炎症等因素可 使细胞坏死或细胞受到破坏, 从而释放出 K + 、H + 、 组织胺、5- 羟色胺缓激肽等致痛物质, 这些致痛物质刺 激游离神经末梢, 使之产生痛觉信号 ,通过脊髓传入中 枢而引起疼痛。在组织缺氧的情况下, 组织产生大量的 炎性物质与酸性物质, 其炎症反应越明显, 炎性肿胀越 加重, 进而影响局部血液循环, 而局部的营养障碍可加 速细胞变性、坏死 ,并释放致痛物质, 加重疼痛,炎症与 缺血可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疼痛缓解时间:是指出现疼痛后,经过休息疼痛缓 解,从疼痛到不痛的这段时间称之为疼痛缓解时间。 一般病人的缓解时间为2~5分钟。
发病机制
神经源性:实验研究表明 : 神经功能障碍与神经受压 的强度、受压的时间成正比, 压迫与体位关系密切, 其 压迫导致了神经根的血液循环障碍及炎性物质的产生, 从而增加了炎症介质的释放, 导致疼痛的加重。因此发 生在马尾神经、脊神经根和脊神经节的不同程度的压 迫所致血液循环改变加上炎症反应, 诱发了神经源性间 歇性跛行。总之,腰椎管狭窄后引起的病理改变与机械 刺激、血管受压和其它尚 未明了的因素有关。
袜套式的感觉障 碍
骑自行车
往往骑自行车远 行时则无明显的 不适 步行距离随病程 延长而逐渐缩短
由于下肢血流量 的减少,长时间 骑自行车及行走 困难 步行距离随病程 延长改变不明显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TASC分级与外科干预策略
TASC股腘动脉病变分级 A级病变 B级病变 C级病变 干预治疗 首选血管腔内治疗 优先选择血管腔内治疗 手术重建长期通畅率较好, 但在伴有高危因素时应该首 选腔内治疗。 首选手术治疗
D级病变
腘动脉平面以下的血管成形术一直是血管外科 的一个难题,无论对血管外科医师或是介入医 师都是一严峻的挑战。原因如下:1.小腿病变 多发生于脉管炎或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前者 的末梢动脉经常完全闭塞,后者形成的斑块比 一般动脉硬化的斑块富有更多的钙化而更是坚 硬、更难以扩张。2.距心脏远,动脉压力小, 更容易形成血栓而造成闭塞。3.远端流出道更 差。
重症下肢缺血(critical limb
CLI是下肢动脉疾病最严重的临床表现,可 导致高截肢率及高死亡率,因此,对CLI的 治疗应更积极。CLI治疗的目的是保肢,当 技术可行时,应对所有CLI患者进行血运重 建。


1. CLI的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等预防心血管 及其他部位动脉闭塞症的进展;前列腺素类药物可有效减 轻静息痛、促进溃疡愈合,其中伊洛前列腺素可有效降低 截肢率。止痛剂的使用;合并感染在病原学检查的指引下 使用抗生素。 2. CLI的腔内治疗: 更多地适用于亟需救肢但手术风险较 高或预期生存时间较短的患者 3. CLI的手术治疗: 对于威胁肢体的严重缺血,如患者预 期寿命>2年,在自体静脉可用、且全身情况允许的情况下, 开放手术也可作为首选。
血运重建
⑶血运重建后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推荐所有 行血运重建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 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通畅率。腹股沟 韧带以下动脉裸支架植入后推荐进行至少1个月 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腹股沟韧带以下旁路术后 推荐采用阿司匹林单药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身痛逐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FontaineⅠ-Ⅲ期)血脉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身痛逐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FontaineⅠ-Ⅲ期)血脉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身痛逐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 Fontaine Ⅰ-Ⅲ期)血脉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一、引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常因动脉内膜下脂质沉积和血管壁增厚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影响下肢血液循环。

根据Fontaine分期,该病可分为Ⅰ-Ⅲ期,其中血脉瘀阻证是较为常见的证候之一。

身痛逐瘀汤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对血脉瘀阻证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本文旨在观察身痛逐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 Fontaine Ⅰ-Ⅲ期)血脉瘀阻证的临床疗效。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设计方法,选取符合ASO Fontaine Ⅰ-Ⅲ期且诊断为血脉瘀阻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身痛逐瘀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疼痛程度、下肢血液循环改善情况、生活质量等。

三、身痛逐瘀汤的药理作用身痛逐瘀汤主要由川芎、桃仁、红花等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

该方剂能够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促进血液循环,从而缓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症状。

此外,该方剂还能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四、临床疗效观察1. 疼痛程度:治疗组患者在服用身痛逐瘀汤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且疼痛缓解速度较对照组快。

2. 下肢血液循环改善情况:治疗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表现为皮肤温度升高、肤色改善、足背动脉搏动增强等。

3. 生活质量: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表现为活动能力增强、睡眠质量改善、精神状态好转等。

五、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身痛逐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 Fontaine Ⅰ-Ⅲ期)血脉瘀阻证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该方剂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因此,身痛逐瘀汤可作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脉瘀阻证的有效方法之一。

六、讨论与展望尽管身痛逐瘀汤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脉瘀阻证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仍需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及优化治疗方案。

间歇性跛行是什么原因

间歇性跛行是什么原因

间歇性跛行是什么原因文章目录*一、间歇性跛行是什么原因*二、间歇性跛行如何预防*三、间歇性跛行如何治疗间歇性跛行是什么原因间歇性跛行是指下病人在不走路的时候没有明显的不适,但在行走一定距离后出现臀部和小腿的酸胀疼痛,迫使病人息片刻后疼痛缓解,又可以正常行走,一定距离后症状反复发作。

间歇性跛行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在腰椎管已有狭窄的病理基础上,因直立时椎体及神经根的压力负荷增大,再加上行走时下肢肌肉的舒缩活动进一步促使椎管内相应脊神经节的神经根部血管生理性充血,继而静脉瘀血以及神经根受牵拉后,相应部位微循环受阻而出现缺血性神经根炎,从而出现腰腿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

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和吸烟是引起跛行的易患因素,如果有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就要警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性闭塞脉管炎等疾病了。

间歇性跛行如何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运动,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对健康大有好处,防患以未然。

为此,对于预防间歇性跛行疾病,须注意下列事项:1、减轻肥胖体重。

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改善能力,改善血栓形成易感性。

2、注意高血脂。

平时应少吃动物脂肪、动物内脏等高脂食品。

3、治疗或预防糖尿病。

不吃或者少吃糖、蜜饯、糕点等含糖量高的食物。

4、治疗其他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

高血脂、高血压患者应积极用药控制血脂、血压。

5、戒烟。

吸烟会促进氧化应激类疾病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等疾病的恶化和发展。

6、适度运动,最好每日都有运动,但若出现下肢疼痛时就停下来休息。

功能锻炼:腰椎屈曲可使椎管容量和有效横截面积增大,减轻对马尾神经的挤压。

腹肌肌力的增强也可拮抗神经组织所受到的椎管机械性压力。

7、一般性屈髋、屈膝位侧卧,休息3~5周症状可缓解或消失。

对于老年人长期卧床易引起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及肺炎等并发症,建议不宜超过2~3周。

间歇性跛行如何治疗物理治疗:关键在控制引起本病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

另外,应当彻底戒烟,减少脂肪摄入,避免长时间站立,不交叉双腿,不穿过紧袜或弹力袜。

间歇性跛行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间歇性跛行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间歇性跛行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间歇性跛行,又称间歇性跛行症,是一种因下肢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

患者在行走时会感到下肢麻木、疼痛、乏力,甚至出现跛行的情况。

这一症状通常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休息片刻后可以缓解。

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了解间歇性跛行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至关重要。

症状:1. 行走时下肢麻木、疼痛、乏力,持续时间较短。

2. 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跛行,休息片刻后可以缓解。

3. 下肢肌肉出现萎缩、无力,甚至出现溃疡和坏疽。

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和扩血管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改善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减轻疼痛和乏力感。

2. 血管内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在血管内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等。

这些治疗可以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血流通畅。

3. 外科手术,对于严重的间歇性跛行症状,可能需要进行血管旁路手术或血管重建手术,以恢复下肢的血液供应。

预防措施:1. 控制危险因素,包括戒烟、控制血压、控制血糖和降低血脂等,可以有效预防下肢动脉供血不足。

2. 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3. 适量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下肢肌肉和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间歇性跛行的发生。

结语:间歇性跛行是一种常见的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及时了解其症状和治疗方法,并采取预防措施,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帮助到患者和关心此病症的人们,让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间歇性跛行,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

间歇性跛行健康宣教

间歇性跛行健康宣教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 等
临床表现和诊断
间歇性跛行:行走时 出现下肢疼痛、无力 等症状,休息后缓解
诊断方法: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血管造 影等
病因:血管狭窄、动 脉硬化、静脉血栓等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康复治疗 等
治疗方法和预后
01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手术治疗等
间歇性跛行的心理调适
保持积极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面对 疾病,保持乐观心态
增强信心:相信自己 能够战胜疾病,增强
自信心
学会放松:学会放松 心情,减轻心理压力
寻求支持:寻求家人、 朋友、医生的支持,
共同面对疾病
学会自我调节
01
保持积极心态: 保持乐观、积 极的心态,相 信自己能够克 服困难
02
学会放松:学 会放松身心, 减轻心理压力, 提高生活 进行一次全面的 身体检查,包括 血压、血糖、血 脂等指标的检测
02
随访:对于已经 确诊的间歇性跛 行患者,需要定 期进行随访,了 解病情的变化和 治疗效果
03
预防措施: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戒烟限酒、合 理饮食、适当运 动等
04
及时就医:如 果出现间歇性 跛行的症状, 应及时就医, 避免病情恶化
04
保持积极心态: 相信自己可以 克服困难,恢 复正常生活
间歇性跛行的家庭护理
● 保持室内温度适中,避免过冷或过热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和污浊 ● 保持室内光线充足,避免过于昏暗 ● 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噪音干扰 ● 保持室内整洁,避免杂物堆积 ● 保持室内家具摆放合理,避免磕碰和摔倒 ● 保持室内地面防滑,避免滑倒和摔伤 ●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空气污染 ● 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避免过于干燥或潮湿 ● 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稳定,避免剧烈变化 ● 保持室内空气质量良好,避免空气污染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要点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要点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要点一、概述(一)指南制定的方法(二)定义1. 下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指由于动脉硬化造成的下肢供血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病变肢体血液供应不足,引起下肢间歇性跛行、皮温降低、疼痛、乃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流程表现的慢性进展型疾病,常为全身性动脉硬化血管病变在下肢的表现。

2. 间歇性跛行:下肢ASO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是一种由运动诱发的症状,指下肢运动后产生疲乏、疼痛或痉挛,常发生在小腿后方,导致行走受限,短时间休息后(常少于10min)疼痛和不适感可以缓解,再次运动后又出现。

跛行距离可以提示缺血的程度。

3 . 缺血性静息痛:患肢在静息状态下出现的持续性疼痛,是下肢ASO 引起肢体严重缺血的主要表现之一,预示肢体存在近期缺血坏死风险。

已有组织坏疽者往往伴有严重的静息痛。

4. 严重肢体缺血(CLI):指患ASO的肢体处于严重缺血阶段。

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静息痛(持续2周以上)、溃疡、坏疽、踝收缩压<50mmHg 或趾收缩压<30mmHg等。

5. 糖尿病足:发生在糖尿病患者的,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6. 糖尿病下肢缺血:指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无论二者发生的先后,只要同时存在即可成为糖尿病性下肢缺血。

临床表现与单纯动脉硬化性下肢缺血相似,但症状与体征可能更为严重。

7. 踝肱指数(ABI):指踝部动脉收缩压与上肢(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有助于对缺血程度的判断。

8. 趾肱指数(TBI):指足趾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与ABI一样,是评估下肢缺血程度的常用指标。

(三)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下肢ASO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有:1. 吸烟2. 糖尿病3. 高血压4. 高脂血症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6. 慢性肾功能不全7. 炎性指标二、诊断(一)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

下肢ASO的主要症状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

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是一种以患者走几步后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或无力为特征的症状。

这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体力活动能力。

下文将对该病症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间歇性跛行是由于下肢的血管狭窄引起的。

血液供应不足引起了与活动有关的疼痛感觉。

它通常在行走或进行其他体力活动时出现,并在休息后缓解。

比如,患者可能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开始感觉到下肢的酸痛和无力,以至于不得不停下来。

这是因为当肢体活动时,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肌肉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间歇性跛行大多数情况下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

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壁逐渐堆积胆固醇、脂肪和钙盐导致血管狭窄和硬化。

这种病变阻碍了正常的血液流通,尤其是在下肢的动脉中。

当患者进行体力活动时,血液尚能满足肢体的需求。

然而,当活动增加时,狭窄的血管无法满足肌肉对血液供应的需求,从而导致疼痛和其他不适的感觉。

间歇性跛行最常见的风险因素是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

这些因素会进一步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并导致血管狭窄更加严重。

此外,年龄和家族遗传也被认为是发病风险增加的因素。

因此,对于高危人群来说,预防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对于间歇性跛行的治疗,首先需要采取一系列保守治疗措施。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血压和血糖、减少血脂等。

此外,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和骑自行车,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症状。

药物治疗也可以考虑,例如使用降压药、降血糖药或血脂调节药来控制风险因素。

对于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通过手术介入来缓解血管狭窄。

除了治疗措施,日常生活中一些自我管理的技巧也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

例如,规律锻炼,但避免剧烈运动,限制行走距离,避免持续超负荷运动可以帮助减轻症状。

此外,穿着舒适的鞋子和袜子,保持温暖和干燥的环境,保持正常体重和健康饮食也是管理间歇性跛行的关键。

总的来说,间歇性跛行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

间歇性跛行名词解释

间歇性跛行名词解释

间歇性跛行名词解释
间歇性跛行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性疾病,也被称为诺斯特草原病(Nordic walking disease)。

患者在行走时会出现间歇性
跛行的症状,即不能正常地双脚步伐同步,而呈现一边腿先落地,另一边腿稍滞后的跛行姿势。

间歇性跛行通常是由于神经系统的某种病变导致的,如下肢神经损伤或神经肌肉疾病。

疾病发作时,大脑对下肢运动的控制受损,导致患者无法运用大脑命令正确地控制双脚的步伐同步。

因此,患者行走时会出现间歇性的跛行姿势。

间歇性跛行的症状可以表现为走路时摇摇晃晃,步伐不稳定,甚至偶尔跌倒。

疼痛、麻木等感觉异常也是常见的症状。

患者可能会感到步行变得困难,并且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目前,间歇性跛行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

一些研究认为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有关,可能是与神经肌肉传导有关的遗传变异引起的。

然而,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对于间歇性跛行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的使用。

物理治疗可以包括热敷、按摩、伸展运动等,以增强患者下肢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康复训练可以通过重复练习行走姿势,改善步态,减轻症状。

对于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助行器具,如拐杖或行走器,以提供额外的支持。

总之,间歇性跛行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特征是患者在
行走时出现间歇性的跛行姿势。

尽管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但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的使用等方法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步态和减轻症状。

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是一种罕见的神经肌肉疾病,主要特征是患者在行走时会突然出现脚步不稳的症状,伴有交替性的跛行。

这种疾病通常在儿童或年轻人中发生,而且往往持续数年甚至十年以上。

对于患者和家人来说,这不仅是生活上的困扰,更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心理健康。

间歇性跛行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但有研究表明与神经元的异常活动有关。

在正常情况下,人类的行走是由大脑控制的,当大脑下达指令时,神经元会向肌肉发送信号,使其产生收缩和放松的运动,从而实现稳定的步态。

然而,间歇性跛行患者的神经元活动存在异常,导致行走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出现失调,从而引发跛行症状。

对于间歇性跛行的治疗方法目前还比较有限,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癫痫药物、抗抑郁药物和肌肉松弛剂等,这些药物能够调整神经元的活动,从而减轻症状。

此外,物理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如物理按摩、踏步运动和理疗等,这些方法能够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提高步态的稳定性。

除了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外,心理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和家人都需要充分了解该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病情一定会有所好转。

此外,也可以通过参加患者支持小组等方式,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和情感,共同面对困难,减少焦虑和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如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避免不稳定的地形,使用辅助工具如拐杖和助行器等。

此外,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也非常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轻症状和促进康复。

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面对间歇性跛行这样的罕见疾病,首要的是不要放弃治疗,要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和专业指导,保持良好的心态,关爱和支持患者。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问世,帮助患者摆脱间歇性跛行的困扰,重获健康和自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13 间歇性跛行治疗成败的判定以患者为立足点的结果评价(包括症状变化在内的病史)是最重要的指标。

但是在需要客观定量指标时,可以使用以下参数。

1.客观指标包括踏板行走训练时最大行走距离的延长情况[B]。

2.以患者为立足点的指标,可以采用标准化特殊疾病健康状况调查表评价改善情况,或者健康状况调查表中反映身体机能状况的改善情况[B]。

C4 间歇性跛行的治疗C4.1 间歇性跛行的总体策略和基本治疗C4.1.1 总体策略跛行的患者行走时会出现可逆性的肌肉缺血,表现为受累肌肉的痉挛和疼痛。

这些症状可受到个体行走距离和行走能力的影响。

行走受限表现为行走距离减少、行走速度减慢和全身功能减退。

有间歇性跛行的患者都有身体上的不适,因此治疗的目的包括减轻症状,延长行走距离及提高身体机能。

对于下肢症状的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是规则性行走训练,对于有些患者,可用药物来治疗间歇性跛行引起的行走受限(改善危险因素和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或提高生存率)。

行走训练和/或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需要考虑行肢体血流重建。

但是,对于考虑近端病变的患者(臀部间歇性跛行、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就需首先考虑血流重建而不是尝试各种各样的内科治疗。

总体治疗策略如图3。

C4.1.2 运动康复对于跛行患者,大量证据支持有监督的行走训练计划在提高行走距离及满足基本社交的行走能力上是有效的。

不管从训练效果的机理还是从训练计划的实践指南来看,这种训练计划的干预绝对是有根据的。

很多研究指出,一定程度的监督是取得最佳效果的必要条件(医生笼统的、毫无系统的行走训练建议是没有任何临床效果的)。

对于有监督的行走训练3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前瞻性研究表明,病人踏板行走距离明显增加,而且间歇性跛行疼痛得到缓解。

关于训练计划的预测目标包括在训练过程中和6个月或更长的正式训练以及行走活动中对间歇性跛行疼痛的高度耐受性(对比其他训练方式)。

踏板行走训练被证明比延长训练或结合各种方式的训练更有效。

但是,所提到的不同的运动训练方式包括上肢测力计循环训练等都有不同的训练效果。

行走训练效果的机制前面已经提到,包括提高行走的有效性、内皮细胞的功能以及骨骼肌的代谢适应能力。

行走训练1周3次,训练时间由最初的30分钟逐渐增加至将近1小时。

训练时,踏板行走训练设定在一个速度和角度,使3~5分钟内引出跛行。

出现中等程度的跛行时,患者停止行走(如果一出现跛行症状就停止行走就不能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患者休息直到跛行症状消失,然后继续行走直到中等程度跛行再发。

当患者逐渐适应行走训练时,行走和休息整个周期的时间由最初的不少于35分钟逐渐增加到50分钟(但是要避免过度疲劳和肢体的不适)。

在接下来的训练中,如果患者有能力在低工作负荷的踏板行走10分钟或更长的时间而未达到中等程度跛行,就可以调高踏板的速度或角度。

调高速度或角度都可以,当患者行走速度已达3.2千米/小时才建议调高角度。

这个计划的另一个目标是:患者的行走速度由周围动脉疾病患者的2.4-3.2千米/小时增加至正常人的4.8千米/小时。

行走训练对于部分患者是禁忌症(例如严重冠心病、肌肉或骨骼运动受限或神经病变)。

其他患者不愿意参加规则性的行走训练,可能由于离训练场地太远或他们地区没有合适的康复计划或者花费太昂贵。

最新研究表明,未能进行行走训练计划的流行病学范围是9-34%。

康复性行走训练的最大制约因素是不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规范的条件。

虽然行走训练治疗已被证明是有效的,但是一些患者并不愿意坚持这种运动去维持那种效果。

另外,有严重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间跛行走训练计划时,如果没有穿着合适的鞋子,可能会导致足部损伤。

推荐14 间歇性跛行的运动疗法1.对所有周围动脉疾病患者建议把规则性行走训练作为基本治疗的一部分[A]。

2.踏板行走训练是最有效的运动疗法。

30-60分钟内,在能够发生间歇性跛行的足够强度下进行此项运动,跛行后休息。

运动频率通常为1周3次,3个月为一疗程[A]。

C4.2 间歇性跛行的药物治疗间歇性跛行患者因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和伴随疾病而都需要药物治疗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卒中和死亡)。

但是,这些方法并不能很好地减轻或消除间歇性跛行的症状。

因此,减轻间歇性跛行症状的药物一般不同于降低危险因素的药物(除了降脂药物)。

但是,目前有多方面证据支持有很多种类药物可以减轻间歇性跛行的症状。

本章节所提到的药物并不是全球都有,在某些国家有些药物是无法获得的。

最后,目前的药物治疗并不能达到规则性行走训练或血流重建所达到的那种效果。

C4.2.1 有临床证据的药物在间歇性跛行中的应用注意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这些药物西洛他唑西洛他唑是一种磷酸二酯酶Ⅲ抑制剂,能扩张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和抗血小板聚集。

这个药被一个含有6个随机对照实验的荟萃分析证明是有效的。

这个分析包括1751名患者,其中740人口服安慰剂,281人口服西洛他唑50mg Bid,730人口服西洛他唑100mg Bid。

其中73人口服西洛他唑150mg Bid和232人口服己酮可可碱400mg Tid被排除在分析之外。

这项分析表明,首次踏板行走峰值范围为50-70米之间时,西洛他唑相对于安慰剂的有效性更取决于踏板行走测试的类型。

通过WIQ及SF-36的指标调查,西洛他唑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价同样取得显著的提高。

在一项西洛他唑和己酮可可碱的对比实验研究中,西洛他唑更有效。

副作用包括:头痛、腹泻和心悸。

一项针对2702名患者的全身安全分析指出,在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原因及死亡率方面,西洛他唑组和安慰剂组没有显著差异。

虽然西洛他唑是磷酸二酯酶Ⅲ抑制剂,理论上会增加死亡率,但并不会导致充血性心衰。

有全面充分的证据证明西洛他唑对跛行患者治疗的有效性。

萘呋胺酯萘呋胺酯在一些欧洲国家被用来治疗间歇性跛行已经20余年了。

它是一种5-羟色胺酶2激动剂,可以加快肌肉代谢,降低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

在一项由888名间歇性跛行患者组成的5个研究的荟萃分析中,萘呋胺酯组比安慰剂组无痛行走距离增加了26%(P=0.003)。

在针对1100名患者为期6-12个月的最新研究中,相似的有效结果在踏板行走距离和生活质量方面得到了证实。

在3个研究中,都是给予同样的剂量--60mg每天。

副作用与安慰剂没有什么不同,而且很轻,最常见的是胃肠功能紊乱。

C4.2.2 有临床支持性证据的药物肉碱和丙酰基-L-肉碱周围动脉疾病患者存在下肢骨骼肌代谢异常。

因此,跛行不仅仅只是血流减少的结果,骨骼肌代谢也改变可能是本病病理生理变化的一部分。

L-肉碱和丙酰基-L-肉碱参与骨骼肌的氧化代谢,从而延长踏板行走距离。

丙酰基-L-肉碱(肉碱的一种酰基形式)比L-肉碱更能有效地延长踏板行走距离。

在730名患者的两组多中心实验中,丙酰基-L-肉碱组比安慰剂组在最初和最大踏板行走距离上延长了很多。

这种药与安慰剂相比,提高了生活质量,减轻了副作用。

需要建立针对更多跛行患者的实验,以证明这些药的全身有效性和临床效益。

降脂药周围动脉患者存在的继发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内皮增生和代谢异常,可用他汀类药物来治疗。

一些前瞻性的研究评价了他汀类药物在行走训练中的有效性。

虽然这些只是初步结果,但是一些正面的实验已经证明了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更深入的研究在于确定这些观察的临床有效性,包括延缓疾病进展而不只是减轻症状。

C4.2.3 没有充足的临床证据的药物己酮可可碱己酮可可碱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提高红细胞和白细胞变形能力,从而减低血液的粘滞性。

虽然早期实验对于延长踏板行走距离是肯定的,但是后来的研究证明了己酮可可碱在延长踏板行走距离或机能状态调查表中并没有比安慰剂更有效。

一些荟萃分析已经总结了使用这个药在延长踏板行走距离比安慰剂有所增加,但全身临床效益方面还有疑问。

己酮可可碱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有效性方面尚未得到广泛的评价。

虽然对己酮可可碱的耐受性是可以接受的,但并没有广泛的安全数据。

等容血液稀释等容血液稀释已被提出用于治疗跛行,推测可能是通过降低全血粘滞性,但并不确定血液携氧能力的降低是否会引起代偿性的血流速度加快。

没有足够的试验来证实治疗的有效性,可以说该治疗只是一种阶段性的研究。

抗栓药物阿司匹林/水杨酸类药物和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对周围动脉疾病患者的长期治疗很重要。

抗栓药物已被证实能有效地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但是,并没有研究显示这些药物有利于跛行的治疗。

血管扩张剂血管扩张剂是最早用于治疗跛行的药物。

例如:交感神经系统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直接血管扩张剂(罂粟碱)、β2受体激动剂(布酚宁)、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这些药在随机对照实验中尚未显示临床有效性。

血管扩张剂没有疗效的一些理论上的解释,血管扩张剂可能制造一种假象:通过分流阻塞动脉所供应肌肉的血流来扩张正常组织的血管。

L—精氨酸L—精氨酸能够促进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和/从而提高内皮细胞的功能。

一项关于补充营养物质L—精氨酸的研究表明,其可以提高无痛行走距离但不是高峰行走时间。

但是,一项关于L—精氨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最新研究表明,其没有临床效益和过高死亡率。

可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以确定这种治疗是否有益及其风险性。

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化酶抑制剂这类药可能会减少胆固醇沉积在动脉内膜斑块,从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自然病程。

一项关于阿伐麦布在跛行中的研究证明,没有明确的有效证据和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能有相反的作用。

5—羟色胺拮抗剂酮色林是一种选择性血清素拮抗剂,具有降低血液粘滞性、扩张血管和抗血小板的性质。

随机对照试验证明酮色林治疗跛行是没有效果的。

重要的是,这种药与接受排钾利尿药治疗的一亚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性增高有关,没有任何征象可以排除它的作用。

AT-1015是一种选择性的5-羟色胺拮抗剂,其各种剂量在跛行中的作用已有研究。

这个药没有效果,而且在最大剂量时有毒性作用。

因此,这个药目前不建议使用。

对364个患者随访32周,沙格雷酯显示出很有前景的结果,也足够安全。

没有安全性的顾虑。

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试验以确定这类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在战伤和保肢的一些研究中曾经成功地治疗了重度下肢缺血的患者。

对于跛行患者,前列腺素E1曾被很好的研究过。

针对静脉内前列腺素E1前体的研究表明其有利于延长踏板行走距离。

口服的贝拉普罗在一些研究中已经证明有效。

虽然在欧洲证明有效,美国结果却相反。

虽然静脉内前列腺素E1的研究可能有一定的益处,但是全身性的证据并不支持这类药用于治疗跛行。

丁咯地尔具有抗α1和α2肾上腺素作用而引起血管扩张。

这个药具有抗血小板作用,从而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和弱的钙通道阻滞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