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内容和历史地位的变化
儒家思想变化
![儒家思想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18958b00bed5b9f3f90f1c8a.png)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儒学所崇尚的“和为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和合观念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心与身的关系以及对促进个人道德修养、社会稳定、国际和平乃至推动人类社会和谐、持续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兴衰及其原因1.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冷落。
原因: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
这些主张在战国纷争的时代,无助于实现国家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
原因: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阻碍历史的前进,必然会遭到压制。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处于“独尊”的地位。
原因: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的地位。
4.宋朝时期儒家思想被取代。
原因:宋代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5.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专制精神的支柱。
原因:明清时期统治者为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愚民政策,培养忠实奴仆,采取八股取土的办法,科举考试在四书五经内命题,文体为呆板的八股文。
这就使得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专治制度的精神支柱。
6.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
原因: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把孔子打扮成变革的先师,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以减少变法阻力。
7.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受到抨击。
原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为复辟帝制摇旗呐喊。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传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这就严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51dc3b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b.png)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中国古代的哲学体系极为丰富多彩,其中以儒家思想最为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史和文化。
在中国的几千年历史中,儒家思想始终处于重要的地位,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儒家思想的源流和发展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其源流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在先秦时期,孟子、荀子、孔子等众多哲学家思想不断涌现,孔子被公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他的儒家思想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道德理论”,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历史文化。
儒家思想在其发展历程中,曾经历过战国时期的较为颓废的阶段,陶朱公、荀况等人的理论被通称为“偏儒”,在这个阶段,道家和墨家逐渐崛起,在哲学史上产生了一番独特的声音和思想。
但是,在秦汉时期,儒家思想重新崛起,成为中国的国学经典,也是中国政治和文化的重要基础。
二、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的政治领域中,儒家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儒家思想认为,政治是一种道德的行为,强调家庭的渊源和社会的秩序。
这种思想日益流行后,中国出现了许多伟大的统治者。
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公孙杵臼,他对于儒家思想的解释被誉为“准确而全面的一次解释”,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儒家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和解释。
其次,儒家思想大力强调人类的尊严和品德,对于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传统的皇权制度中,儒学所提倡的“仁治”成为一种社会理想,对于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影响除了政治领域,儒家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儒家思想是主要的精神源泉。
从《诗经》到古代小说,在其中均可以描写出儒家思想的影子。
而在社会礼俗的方面,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也被广泛传承。
儒家思想高度重视道德修养,借助“礼仪”的强制和约束,逐渐形成了中国宏伟而美妙的礼仪之乡,使中国文化的影响得以深入人心。
高考历史二轮重难点突破 16 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含2013真题)[ 高考]
![高考历史二轮重难点突破 16 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含2013真题)[ 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a3d2f611dd36a32d73758198.png)
十六、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核心考点】(一)儒家思想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地位的演变1.战国时期:被冷落(1)原因:其学说强调道德感化,重视伦理亲情,脱离当时奴隶制渐趋崩溃、战国纷争的现实,无助于实现统一,不为新兴地主势力所青睐(2)先秦时期的特点:此时期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2.秦朝:遭压制、摧残(1)原因:儒生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巩固秦政权,儒家由民间转入地下.(2)特点:儒学不能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服务,统治者用政治权力强制干预和控制思想,儒学遭受毁灭性摧残。
3.西汉:独尊(1)原因: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倡导“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宣扬“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理论依据,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思想基础。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正统思想.(2)特点:以儒学为基础,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相互结合,互相渗透。
儒家思想宗教化、经学化、政治制度化。
4.儒学新发展——宋明理学(1)宋朝系统-朱熹吸收佛道思想,将儒学发展为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实际是为封建纲常辩护儒学系统化,但也逐渐失去活力(2)明朝: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通过“内心自省”、“以致良知”。
说明理学由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演变,也说明它已经走向极端。
(3)特点: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是儒学第二期发展的象征。
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使儒学服务统治的政治作用和修养身心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
儒家思想在中华历史中的地位
![儒家思想在中华历史中的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6fbcd6d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2.png)
儒家思想在中华历史中的地位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多个领域,甚至可以说,儒家思想贯穿了中华历史的整个过程,对其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儒家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主要有孔子、孟子、荀子、程颐等人。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强调人的道德素质和家庭、社会、国家的道德秩序,并且在寻求道德和政治的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他们认为,人的信仰和品格决定了他们的行为,社会的稳定取决于人的行为和信仰。
二、儒家思想的思想内容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仁爱”、“诚信”和“忠贞”。
这种思想强调道德和人性,培养人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使得人有责任感和宽容度。
此外,儒家思想还将个人的责任视为社会稳定的基础,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人才者不可不知也”,这些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
三、儒家思想在中华历史中的地位儒家思想在中华历史中的地位可以概括为“儒家统治”,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时代,儒家思想都高认为一种重要的精神文化。
此外,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惟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思考正义、奉献、道德、智慧等社会成本的参考点。
所以,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部分。
四、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国崛起的速度前所未有,经济、技术、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保存和发扬的意义更加明显,儒家思想也在此背景下得到重视和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不仅可以通过教育体系、传统文明、历史遗产、宗教信仰等多个层面的继承和传承,同时还可以促进政治、商业以及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发展与和谐。
结语儒家思想在中华历史中的地位不容小觑,其影响深远,与中华文化的传统、历史和发展息息相关。
儒家思想既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基石,也是一种具有独特价值观的哲学体系。
儒家思想的应用,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3803a9a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1.png)
3、积极: 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 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 和历史使命。
以史为鉴
2、影响相同: A、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 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 影响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 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为万世开太平。
翻开历史一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残忍的童年
“酷吏以法杀人, 后儒以理杀人”
“吃人” 。 ──鲁迅
——清人戴震
贞节牌坊群
绣花鞋
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1、实质: 2、消极:
理学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 制统治的新儒学
董仲舒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关系密切.他的 思想在封建社会曾经起到推进历史进程的作用
董仲舒在两千年前就提出了以德治国.现在提出和谐社会的理论, 不光要重视社会的和谐,还要重视内心的和谐,这些在董仲舒的 思想中都有论述;
"仁、义、礼、智、信"在今天这个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挥他的 好的作用.市场经济不能说没有问题,如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诚 信在现实社会的缺失等等,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挖掘古代一些 传统文化的精华思想用来教育人民.
加深理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差别
敌机来了
程朱理 学代表
陆王心 学代表
马上爬上书架翻 查飞机种类性能 以及防空方法 .
应该闭目静坐,泰山 崩于前而目不瞬,不 为机声所慑.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c770c7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0a.png)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一、儒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思想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孔子,他提出了“仁爱”、“礼”、“孝”、“忠”等核心概念,成为了后世儒家的基本原则。
儒家思想之后在历史发展中,通过孟子、荀子等学派的传承和发展,逐渐确立了儒家学说的地位,并在中国社会中发挥了深远的影响。
二、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儒家思想强调人的本性善良,并倡导以仁爱为核心的人际关系。
儒家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提倡君子之道,追求道德的高度境界。
此外,儒家还注重礼节尊重和世道人情的治理,强调家庭的孝道、国家的忠诚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儒家思想的这些核心理念,为后世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儒家思想的地位与影响1. 政治领域中的地位与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成为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基础,儒家经典成为了官方教育的重要内容,儒家学者成为了皇帝的师傅和重要决策的参谋。
直到20世纪初,儒家思想仍然是中国政治文化交往的重要纽带。
2. 社会道德与家庭伦理中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家庭的孝道、社会的仁爱和道德修养,深深地渗透进了中国社会及人们的生活中。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观念与伦理意识一直被儒家思想所影响,强调尊老爱幼、重视亲情和家庭和睦。
儒家思想也倡导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形成了中国传统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3. 教育领域中的地位与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教育体系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自古以来,儒家思想都被视为中国文化和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基础。
封建社会时期,儒家经典成为了士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对于社会地位的晋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代中国教育也依然保留着传统儒家思想的痕迹,例如儒学研究与教育仍然在各大学和学术机构得到广泛开展。
四、当代儒家思想的现状与挑战虽然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在现代社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4bada3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9.png)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中国儒家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体系,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社会、文化和个人的影响深远。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包括仁、礼、义、廉、学等,这些思想观念贯穿了中国的政治、道德、教育以及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核心观念以及影响等方面论述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历史背景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战乱不安的局势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提出了一种关注人伦关系、追求和谐共处的思想。
孔子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义务、君臣之间的道德责任等,旨在通过这些思想来恢复社会秩序、提升人们的道德品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思想逐渐在中国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儒家经典《论语》以及其他儒家经典的问世,进一步丰富了儒家思想的内容,并使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被奉为国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核心观念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主要包括仁、礼、义、廉和学。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互助关系。
在儒家的价值体系中,仁被视为最高的德行和道德准则。
礼是指社会和个人行为中的规范和仪式。
儒家认为,通过合理的礼仪可以维系社会秩序,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谐相处。
义强调人们对社会和他人负有的道德责任。
儒家思想认为,为了维护社会的正义和和谐,每个人都应该履行自己的义务。
廉主张政治家和官员应该以勤政廉洁为核心原则。
儒家强调,政府官员应该以身作则,以诚信、廉洁的行为示范给民众。
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修身之法,强调不断学习和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儒家认为,通过学习可以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平,同时也可以为治理国家、管理家庭作出贡献。
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的政治体制。
在中国古代,儒家的价值观念贯穿了君主制的政治体制,君主通过贤能之人来进行治理,强调仁爱、义务和廉洁等道德观念。
专题二、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变迁
![专题二、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093d6b0959eef8c75fbfb371.png)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知识梳理1、儒家思想形成:春秋战国(1)儒学产生的背景:随着铁制农具和犁耕的出现、井田制崩溃,小农经济兴起;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士”阶层活跃并受到重用,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救世的主张。
(2)儒学的地位:儒家是“百家争鸣”中诸家之一。
这一阶段,战国时儒家虽然属于显学,但由于其主张不能适应当时战乱动荡的社会环境,因此未被统治者所采纳。
①创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最高道德准则,解释为“仁者爱人”;以“礼”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人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就是“义”。
②发展:战国时期的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认为人性本善。
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注重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刑罚制度对人的制约,政治上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唯物主义思想,认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
(3)特点:此时的儒家思想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关于思想休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
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到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2、儒学惨遭摧残——秦朝秦虽统一天下,但当时私学兴盛,百家争鸣,许多儒生、游士评议国政,造谣惑众,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儒家受到排斥,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
3、儒学独尊地位——汉代(1)背景:汉武帝继位后,锐意进取,经营开拓,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学说为其治国安邦提供理论依据。
(2)主张:董仲舒兼采阴阳五行之说,糅合改造,形成新儒学体系。
将天道和人事相比附,系统提出“天人感应”;政治上倡导“君权神授”;伦理上强调“三纲五常”;提出“大一统”的主张,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上的一统维护政治上的统一。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374c324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6b.png)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一、儒家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
儒孔家族的创始人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诸多重要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
在日益混乱的战国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社会稳定和道德伦理的指导原则,并在之后的历史中经过不断发展和演变。
二、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1. 仁爱: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
孔子提倡的“爱人”、“仁者爱人”的观念体现出儒家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仁爱强调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行为准则,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友善。
2. 礼制:礼制是儒家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以实现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秩序与和谐。
儒家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尊崇传统礼仪、恪守社会规范来体现对他人的尊重与关爱。
3. 孝道:孝道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孔子提出了“孝”,即对父母的敬肃心理和行为,它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关爱和照料,将作为家庭和社会的基石。
4. 君子:儒家思想中,“君子”是儒家伦理思想中重要的理想人格。
君子的概念主要强调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道德境界,他们以德治国、修身齐家、裕民安邦,并成为社会中的楷模。
三、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 政治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中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封建社会中,儒家的礼仪制度和君臣之道成为君主统治下的国家治理原则。
同时,儒家思想强调德治,以德行来约束官员和统治者,从而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2. 教育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教育体系具有重要影响。
孔子的教育理念强调“为人师者,应怀一身之德”,这反映出儒家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强调师德的重要性。
在中国历史中,儒学成为学术教育的主流,儒学经典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3. 社会伦理影响:儒家思想提倡人们对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的遵守。
通过儒家的思想引导,中国社会形成了尊老爱幼、重视家庭和谐以及讲究公德的传统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对中国社会保持了一种和谐稳定的秩序。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b44bd608e9951e79b892748.png)
一、春秋时期创立:孔子 二、战国初步发展(蔚然大宗、冷落):孟子、荀子 三、秦朝沉重打击:焚书坑儒 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董仲舒、汉武帝 四、东汉、魏晋南北朝受到挑战(佛道),出现危机 (仍是正统思想)三教融合 五、隋唐:三教合一、三教并立 六、宋明继续发展成理学(官方哲学):程朱、陆王 七、明清之际批判继承中发展:李贽、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
孔子与苏格拉底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 是什么?
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
孔子和苏格拉底对东西方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 哪些不同的影响?
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头。
对儒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现实意义:(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 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意义。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 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 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 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 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 着现实意义。 消极方面: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它所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 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促使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形成,不利于民主 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原因:孔子主张“仁”、“以德治民”;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 贵君轻”,这些主张虽然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 现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 原因: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式的发展,遭受压 制在情理之中。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享“独尊”地位 原因: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革新,增添了“君权神授”和“春秋大一 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 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魏晋至隋唐:进一步改造时期 儒、道、佛纷争与融合,魏晋时儒学玄学化。唐代三教合一,儒学再度官学化。 (5)宋明:转型与成熟时期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形成,“存天理,灭人欲”,封建伦理精神体系形成。明初理学 官学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权威。 (6)明清:继承与批判时期 此时出现反专制蒙昧、倡经世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 制强化,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和工商皆 本的经济主张,具有时代特色。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042737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b.png)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中国文化中,儒家思想可以说是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秦汉时期开始,儒家思想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一直持续到现在。
那么,儒家思想究竟为何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这么深刻的影响呢?一、儒家思想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流派儒家思想早期主要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学派,后来随着时代变迁,衍生出了多个流派,如:“程门立雪”、“朱子学派”等。
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主张“仁爱”和“道德”,提倡“中庸之道”,要求人们核心价值观要遵守“仁、义、礼、智、信”的原则,遵循人伦道德,注重家族和社会责任等。
二、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从古代到现代,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道德和社会秩序的基石,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影响极大。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道德,注重社会秩序和人的修养,这种理念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具体效应:1.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核心,贯穿于历代文化人的思想和行为之中。
2.儒家思想强调对家族和社会责任的担当,提倡道德和行为规范,人们对于自己的道德和行为逐渐有了更高的要求。
3.儒家思想提出的中庸之道,强调在面对问题时要把握平衡点,遵循道德、和谐和理性的原则。
这种思想对于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4.儒家思想的实用主义和反动国学观念,强调要在生活中实现理性追求,不断追求完美,并将其付之行动,惠及于全社会。
5.儒家思想强调个人自我修养和自我觉察,这种思想形成了文化的精品及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核心。
三、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对中国人的影响儒家思想早已成为了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在当今社会中儒家思想的影响仍然十分深远。
例如:1. 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产生着重要影响。
中国人思考问题以及行为,均受到儒家的哲学建议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影响,并对。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社会现代化和全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作用。
2. 儒家思想对中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十分深远。
儒家思想内容和历史地位的变化
![儒家思想内容和历史地位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d7ad690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f.png)
儒家思想内容和历史地位的变化1.春秋末年儒学的创立核心内容:春秋末期,孔子创立了以“仁”和“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同时主张“为政以德”,创立儒学。
历史地位:孔子学说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历史原因:春秋末年,奴隶制度趋于瓦解,奴隶主阶级趋于没落,而新兴地主阶级尚未成长长大。
2战国时期的完善发展完善;孟子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故而在政治上实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荀子则从性善论出发,强调理的规范与教化的作用,在政治上主张实行礼治。
历史地位;成为显学,但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历史原因;儒学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战国诸侯纷争的年代,其主张不能满足地主阶级实现国家统一和加强统治中央集权的愿望,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3秦朝时期遭受沉重大打击历史原因:秦朝时儒生非议郡县制,主张分封制,站在专制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从而遭到“焚书坑儒”的沉重打击。
可见,儒学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不能满足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是其遭受压制的主要原因。
4西汉时期发展成为董仲舒的新儒学。
思想内容;增加了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内容提出了日后归纳为三纲五常的学说。
历史地位;儒学逐渐取得正统思想位置。
历史原因;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受到冲击;历史地位;儒学地位受到佛教、道教地位的冲击,正统地位发生动摇。
;历史地位;佛教、道教兴起,佛教因董仲舒的改造二日益神秘。
6隋朝时期儒教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儒学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教义,有了新的发展。
唐朝在孔子庙堂建立国学,尊称为先圣。
7.宋朝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理学的含义;理学是儒道教融合的产物从而在宋朝出现了以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其包括程朱理学历史地位在宋代,程朱理学曾经被斥为为学,几次被查禁到元代才被确立为正统思想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历史原因理学是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以儒学为宗吸收道教佛教之长补儒学之短把天理仁政人欲内在的统一在一体中成为一个整体使儒学更加完整更加哲理化更有效的维护了封建统治等级特权制度适应了加强封建统治的需要。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9d682816866fb84ae45c8d1a.png)
• (3)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他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 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星坠日食,刮风下雨, 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星坠日食,刮风下雨,春 生夏长,是自然的正常现象,具有唯物思想。 生夏长,是自然的正常现象,具有唯物思想。他主 制天命而用之” 张“制天命而用之”。 • 地位:被冷落 地位: • 原因:儒家的主张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诸侯争 儒家的主张虽有一定的进步性, 儒家的主张虽有一定的进步性 战争不断的时代,其主张不利于实现统一, 霸、战争不断的时代,其主张不利于实现统一,距 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 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 落。
• 4.宋元、明时期 4.宋元 宋元、 • 宋代的哲学思想主要是理学。它是以儒家思想为 宋代的哲学思想主要是理学。 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南宋 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认为, 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 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的 材料;他把“天理” 人欲”对立起来, 材料;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 辩护。 辩护。 • 进一步发展----明朝,王阳明创立与朱熹相对的 进一步发展----明朝, ----明朝 主观唯心主义理论,提出“去私欲,致良知” 主观唯心主义理论,提出“去私欲,致良知”, 即要恢复封建道德, 即要恢复封建道德,忍受封建压迫 .思想核心分别 心即理" 致良知" 是"心即理"和"致良知"
• 消极: ①儒学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 消极: 儒学是封建文化的主体, 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 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 志和人格,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 志和人格,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 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 ②儒学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 负面作用明显; ,负面作用明显; • ③儒学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 儒学宣扬的等级制度, 抛弃。 抛弃。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921d419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d.png)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对社会、政治、教育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思想内涵、社会实践等方面,探讨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孔夫子)发起,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孔子强调人的性本善,提倡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成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
儒家思想随后被孔子的弟子们不断丰富和发展,孟子尤为重要,他进一步深化了儒家思想的人性本善观点,并强调了人与天的关系。
此后,儒家思想在历代儒者的不断传承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二、儒家思想的思想内涵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包括仁、礼、义、智、诚等多个重要概念。
首先,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强调人之为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儒家强调通过培养个人的仁德来实现社会和谐与人的完善。
其次,礼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该遵守的规范和准则,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关系和谐。
再次,义是指人们应该按照道德准则行事,具有责任感和义务感。
智是指人们应该具备正确的知识和智慧,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诚是指人们应该真诚待人、真挚对待待事,以求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三、儒家思想在政治领域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在政治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主张君主制度,认为君主应该以德治国,以身作则,做到仁义诚信。
这种思想为中国的封建君主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儒家强调君主与臣民之间的互动关系,主张君臣有责任和义务,提倡君主与臣民之间的和谐与合作,促进了政治稳定与治理效能。
四、儒家思想在社会伦理和家庭教育中的地位与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伦理和家庭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儒家思想注重人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倡导以仁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强调家庭和睦、亲情和谐。
此外,儒家思想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提倡尊师重道,强调以孝治家。
在传统中国社会,这一思想赋予了家庭教育以重大意义,影响了几千年的家庭与社会伦理观念。
孔子和儒家学派的思想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孔子和儒家学派的思想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8e08a1c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0.png)
孔子和儒家学派的思想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则源自于孔子,他被尊奉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圣人。
孔子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也对后世的政治、教育、伦理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生活在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之间,他的思想集结在《论语》中。
孔子强调了人的修养和道德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孔子主张以仁爱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人们应该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友善待人,并且坚持正直和诚实。
这些思想成为了儒家学派的基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学派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从秦朝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成为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儒家学派的思想被用来规范社会秩序和道德行为,成为了统治者维持社会稳定的工具。
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了国家的官方哲学,对政治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儒家思想强调了君主专制和礼治。
孔子认为,君主应该具备德才兼备的品质,以德治国,以仁爱为核心。
同时,他主张通过礼制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社会秩序井然有序。
这些思想为中国古代封建政权提供了合法性和稳定性的依据。
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影响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直到中国发生了革命和现代化的进程。
在教育方面,儒家思想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代中国的教育体系以儒家经典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儒家思想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孔子提出了“教学相长”的理念,认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学生也应该尊重老师。
这种教育理念影响了中国的教育体系,使得中国的教育一直注重道德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还体现在伦理道德方面。
儒家思想强调了个人修养和道德规范,提倡仁爱、孝道和忠诚。
这些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儒家思想的影响使得中国社会注重家庭伦理、社会责任和公德心,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和道德体系。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变迁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c25cd1a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b.png)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变迁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
它的发展与变迁,反映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历史经验与文明成果。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变迁。
一、封建社会中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
这个时期的儒家思想更多的是一种伦理道德的规范,注重礼仪之训、忠恕之道、道德廉耻等方面。
同时,儒家思想也强调了道德教化的重要性,提出了“教化人民,厉以自用”的原则。
通过这种道德教化方式,保持着封建社会的稳定,延续了封建的统治。
二、儒家思想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在中国的历史上,儒家思想对国家治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汉朝时期,经学开始成为国家重要的规范,经学的内容也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
而隋唐时期,儒家思想开始在国家中被广泛运用,唐太宗制定的“三品制度”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例子。
此外,在明清时期,官学即礼部是国家重要的机构,只有通过礼部的文化考试,才能成为官员。
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两千多年,并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文化和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针对新时期的儒家思想改革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一些学者和文化人开始重新审视儒家思想,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如韩非子、荀子等一些学者,提出了比儒家思想更为实用的政策、工具和道德。
而孔子哲学中所包含的智慧与经验,更多的被视为传统文化的基础,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民生、国家治理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四、如何传承和弘扬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弘扬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尝试与各种流行文化、传统文化,以及不同的国家文化产生连通,并相互启发。
这不仅是对儒家思想的灵活运用,更是一种能够促成文化创作、民间文化发展的有效方法。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变迁,反映了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历史经验和文明成果。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中国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655491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3.png)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主要哲学思想体系,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
一、儒家思想的地位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自秦朝统一中国开始,儒家思想就成为中国的国家哲学,被推崇为官方的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的道德修养和治国方略的理论,这些理论深受当时的统治者和知识分子的欢迎。
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广泛传播和推广儒家思想,并将其确立为国家的教育体系。
这使得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中得以广泛传播,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
二、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政治方面,儒家思想强调了君权神授和天命思想,使得君主统治获得了道德上的合法性。
同时,儒家思想也强调君主的仁德和民主的尊严,提倡仁政和和谐社会。
这些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次,在教育方面,儒家思想提倡修养人性的理念,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并倡导礼仪和道德教育。
这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广泛影响了中国民众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方式。
在中国古代社会,儒家思想对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再次,在社会伦理方面,儒家思想强调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强调了孝道和家族的重要性,并倡导了一系列以家族为核心的社会伦理观念。
这些伦理观念在中国社会中得到广泛传播和实践,并对中国社会的家族结构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尽管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儒家思想也需要相应的发展和调整。
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如仁爱、和谐、忠诚等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在个人层面,儒家思想强调了个人修养和道德底线的重要性。
这些价值观可以引导个人行为和道德选择,使人们更加注重他人利益和社会责任,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cea1ac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e.png)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它在中国历史中担任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人民思想和价值观的基石,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社会体系。
一、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演变早在春秋时期,儒家思想就逐渐形成,孔子开创的“仁政”、“礼乐”、“中庸”等思想,为后来的儒家思想打下了基础。
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儒家思想逐渐被确立为官方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在汉代,儒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儒家学派代表的文章、诗歌和著作广为流传,被奉为经典,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
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演变使其成为中国社会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由于儒家思想的普及和推广,中国的封建社会才得以得到有效的治理和稳定,充分展现了儒家思想在社会稳定和安定方面的贡献。
二、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仁爱、仁政和教育,其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郎才女貌、和谐统一、诚信守信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行为和思想方式,并在中国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儒家思想最重要的核心理念就是“仁爱”,即爱人、教化人的道德方式。
以此为立论,最终目的是建立起一个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儒家思想中的“礼乐”也正是基于此理念。
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仁政”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理念,即要以仁爱为指导,来实施政治、管理社会。
儒家思想的教育理念也是中国教育体制的基础。
在儒家思想的历史演变中,其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得到了吸纳和融合。
这一点可以从中国的教育、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看出来。
中国传统教育经历了中国的儒家学习和教育思想的影响,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形成和传播密不可分。
中国社会也是以和谐、诚信、规矩为基础,这种思想和价值观的构建和演变,可以追溯到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
三、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儒家思想虽然略有衰落,但在中国现代文化中,仍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今天的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儒家思想在我国历朝地位的演变及历史原因
![儒家思想在我国历朝地位的演变及历史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918f6788ec3a87c24028c48a.png)
③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享“独尊”
历史原因: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的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儒家思想在我国历朝地位的演变及历史原因
①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历史原因: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这些主张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战国纷争的年代,统治者的冷落
②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
历史原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扬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目的是宣扬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儒家学说地位变化所反映的中国封建社会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思想文化必须为专制主义服务,才能生存发展;思想文化的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由割据到统一的历史趋势。
④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
历史原因: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儒家传统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他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运动制造理论依据,以减少变法的阻力。
⑤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遭受抨击
儒家思想的历史演变
![儒家思想的历史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991a8fe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a.png)
儒家思想的历史演变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重要一派,其思想内容涵盖了人伦、礼治、道德、政治等方面,广泛影响着中国历史和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的历史演变可以从其起源、发展、衰落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及其门徒所创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字丘,鲁国人,是中国古代先贤之一。
他推崇礼治、道德、仁爱,主张“君子”德行的倡导,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影响深远。
孔子提倡仁爱,认为仁者爱人,是“仁爱之心”的支配下完成的。
而“礼”是实现仁爱的手段,以强调人之间的关系为核心,强调社会道德规范和人伦关系。
在儒家思想中,“礼”是建立和调节人际关系、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工具。
而“君子”指的是具备高尚品德、尊重社会公共利益、兼顾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人,是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平的代表。
二、儒家思想的发展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除孔子外,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包括孟子、荀子、韩非子等。
孟子提倡以“仁政”为核心,倡导“天下为公”的思想,强调天下所有,人民至上,天道与人道一致,权利与义务相称的思想体系。
荀子则认为政治权力和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是人性本恶的工具,倡导严格约束、礼法秩序和严密教化的思想体系。
而韩非子则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试图通过强权政治、权术斗争等方式建立秦统一的国家体制。
汉代是儒家思想发展的新阶段,秦末汉初,儒家思想得到了政治和文化上的重要支持,并形成了一系列学派,如东汉经学、郑学、程门立雪等。
其中,司马迁的《史记》和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对儒家思想的演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董仲舒思想深入人心,成为汉代政治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新儒家”思想成为后世政治、哲学、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力。
三、儒家思想的衰落自南北朝时期开始,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地位开始发生变化。
在这个时候,佛教、道教、法家思想等思想体系逐渐发展壮大,与儒家思想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思想内容和历史地位的变化
1.春秋末年儒学的创立
核心内容:春秋末期,孔子创立了以“仁”和“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同时主张“为政以德”,创立儒学。
历史地位:孔子学说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历史原因:春秋末年,奴隶制度趋于瓦解,奴隶主阶级趋于没落,而新兴地主阶级尚未成长长大。
2战国时期的完善
发展完善;孟子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故而在政治上实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荀子则从性善论出发,强调理的规范与教化的作用,在政治上主张实行礼治。
历史地位;成为显学,但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历史原因;儒学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战国诸侯纷争的年代,其主张不能满足地主阶级实现国家统一和加强
统治中央集权的愿望,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3秦朝时期遭受沉重大打击
历史原因:秦朝时儒生非议郡县制,主张分封制,站在专制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从而遭到“焚书坑儒”的沉重打
击。
可见,儒学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不能满足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是其遭受压制的主要原因。
4西汉时期发展成为董仲舒的新儒学。
思想内容;增加了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内容提出了日后归纳为三纲五常的学说。
历史地位;儒学逐渐取得正统思想位置。
历史原因;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受到冲击
;历史地位;儒学地位受到佛教、道教地位的冲击,正统地位发生动摇。
;历史地位;佛教、道教兴起,佛教因董仲舒的改造二日益神秘。
6隋朝时期儒教的新发展
主要表现:儒学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教义,有了新的发展。
唐朝在孔子庙堂建立国学,尊称为先圣。
7.宋朝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
理学的含义;理学是儒道教融合的产物从而在宋朝出现了以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其包括程朱理学
历史地位在宋代,程朱理学曾经被斥为为学,几次被查禁到元代才被确立为正统思想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
历史原因理学是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以儒学为宗吸收道教佛教之长补儒学之短把天理仁政人欲内在的统一在一体中成为一个整体使儒学更加完整更加哲理化更有效的维护了封建统治等级特权制度适应了加强封建统治的需要。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儒学逐渐被官方化
8明朝时期理学发展为阴阳心学
历史原因;明中期,程朱理学以成为人们求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
逐渐失去了以至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明朝中期民族和阶级矛盾尖锐为了挽救明朝的垂危命运,王寿人在心学唯心主义体系下提出了一套麻痹人民的思想主张。
9明确哦、清之际活跃的儒学体系
思想主张;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的共同思想家是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他们从儒学思想中汲取了有意的营养,但不是完全拘泥于传统的藩篱,构建起及具有新时代的思想体系。
历史地位;明清之际。
活跃的儒学思想对传统儒学体系是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但并未占据思想主流,性质上也并非是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尽管这种思想与明清之际的商品经济相适应有一定的
联系,但是其产生的原因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只是出于萌芽阶段,缺乏产生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