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临床应用--从共识到实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一、概述革兰阴性菌及少数革兰阳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最重要机制是产生各种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抑制部分β-内酰胺酶,避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被水解而失活。
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简称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是临床治疗产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重要选择。
我国临床使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种类和规格繁多,临床工作者对该类制剂的特点了解参差不齐,临床不合理使用问题比较突出。
二、主要β-内酰胺酶及产酶菌流行情况β-内酰胺酶是由细菌产生的,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大类酶。
β-内酰胺酶种类繁多,有多种分类方法,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β-内酰胺酶的底物、生化特性及是否被酶抑制剂所抑制的功能分类法(Bush分类法),其将β-内酰胺酶分为青霉素酶、广谱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碳青霉烯酶等;二、是根据β-内酰胺酶末端的氨基酸序列特征的分子生物学分类法(Ambler分类法),将β-内酰胺酶分为丝氨酸酶(包括A类、C类酶和D 类酶)及金属酶(B类酶)。
目前引用较多的是1995年Bush等基于上述二种方法建立的分类方法,2019年Bush等又将该分类表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表1)。
其中临床意义最大的是下列三类β-内酰胺酶:表1 常见β-内酰胺酶分类及特点,常见酶抑制剂抑酶活性1、ESBLs主要属2be\2br\2ber类酶,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及单环酰胺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其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水解能力弱。
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最为常见。
根据编码基因的同源性,ESBLs可分为TEM型、SHV型、CTX-M 型、OXA型和其他型共5大类型。
2、AmpC酶属C类酶,通常由染色体介导,可以被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诱导。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一、概述革兰阴性菌及少数革兰阳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最重要机制是产生各种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抑制部分β-内酰胺酶,避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被水解而失活。
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简称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是临床治疗产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重要选择。
我国临床使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种类和规格繁多,临床工作者对该类制剂的特点了解参差不齐,临床不合理使用问题比较突出。
二、主要β-内酰胺酶及产酶菌流行情况β-内酰胺酶是由细菌产生的,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大类酶。
β-内酰胺酶种类繁多,有多种分类方法,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β-内酰胺酶的底物、生化特性及是否被酶抑制剂所抑制的功能分类法(Bush分类法),其将β-内酰胺酶分为青霉素酶、广谱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碳青霉烯酶等;二、是根据β-内酰胺酶末端的氨基酸序列特征的分子生物学分类法(Ambler 分类法),将β-内酰胺酶分为丝氨酸酶(包括A类、C类酶和D类酶)及金属酶(B类酶)。
目前引用较多的是1995年Bush等基于上述二种方法建立的分类方法,2019年Bush等又将该分类表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表1)。
其中临床意义最大的是下列三类β-内酰胺酶:表1常见β-内酰胺酶分类及特点,常见酶抑制剂抑酶活性1、ESBLs主要属2be\2br\2ber类酶,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及单环酰胺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其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水解能力弱。
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最为常见。
根据编码基因的同源性,ESBLs可分为TEM型、SHV型、CTX-M型、OXA型和其他型共5大类型。
2、AmpC酶属C类酶,通常由染色体介导,可以被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诱导。
2022中国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2中国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完整版)摘要铜绿假单胞菌是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致病菌之一,由于其耐药严重和易形成生物被膜,特别是近10多年来碳青霉烯类耐药株的出现,使其治疗更为困难;同时新的治疗药物和治疗策略不断问世,有必要加以评估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在《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并以临床诊治和预防的思路和技术为重点,以期为临床医生规范化诊治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ruginosa,PA)是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可在人体皮肤表面分离到,还可污染医疗器械甚至消毒液,具有易定植、易变异和多耐药的特点。
PA 下呼吸道感染的种类主要包括肺炎、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合并感染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由多重耐药PA(multidrug resistant P aeruginosa,MDR-PA)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病死率高,治疗困难。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于2014年发表了“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1],对规范PA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PA的流行病学、耐药情况不断发生变化,相关临床研究不断深入,新型抗菌药物研发上市,需要重新认识PA下呼吸道感染。
感染学组组织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为主的多学科专家对2014版共识加以修订,在病原检测、诊断、抗菌药物、耐药菌治疗策略、综合治疗以及感染预防控制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更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一、PA的微生物学特点假单胞菌属为需氧革兰阴性杆菌,与不动杆菌属、黄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等同属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尤其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PA是假单胞菌属的代表菌株,占所有假单胞菌属感染的70%以上。
2020版: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版: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一、概述革兰阴性菌及少数革兰阳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最重要机制是产生各种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抑制部分β-内酰胺酶,避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被水解而失活。
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简称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是临床治疗产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重要选择。
我国临床使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种类和规格繁多,临床工作者对该类制剂的特点了解参差不齐,临床不合理使用问题比较突出。
本编写小组在2015年编写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1],在指导和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此类抗菌药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变迁及多个新的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应用于临床,为了进一步规范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临床应用,延缓细菌对其耐药性的发生和发展,专家组特对共识进行了更新。
二、主要β-内酰胺酶及产酶菌流行情况β-内酰胺酶是由细菌产生的,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大类酶。
β-内酰胺酶种类繁多,有多种分类方法,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β-内酰胺酶的底物、生化特性及是否被酶抑制剂所抑制的功能分类法(Bush分类法),其将β-内酰胺酶分为青霉素酶、广谱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碳青霉烯酶等;二是根据β-内酰胺酶末端的氨基酸序列特征的分子生物学分类法(Ambler分类法),将β-内酰胺酶分为丝氨酸酶(包括A类、C类酶和D类酶)及金属酶(B类酶)。
目前引用较多的是1995年Bush等[2]基于上述二种方法建立的分类方法,2019年Bush等[3]又将该分类表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表1)。
其中临床意义最大的是下列三类β-内酰胺酶:表1常见β-内酰胺酶分类及特点,常见酶抑制剂抑酶活性[3]1.ESBLs主要属2be\2br\2ber类酶,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及单环酰胺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其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水解能力弱。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一、概述革兰阴性菌及少数革兰阳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最重要机制是产生各种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抑制部分β-内酰胺酶,避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被水解而失活。
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简称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是临床治疗产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重要选择。
我国临床使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种类和规格繁多,临床工作者对该类制剂的特点了解参差不齐,临床不合理使用问题比较突出。
二、主要β-内酰胺酶及产酶菌流行情况β-内酰胺酶是由细菌产生的,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大类酶。
β-内酰胺酶种类繁多,有多种分类方法,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β-内酰胺酶的底物、生化特性及是否被酶抑制剂所抑制的功能分类法(Bush分类法),其将β-内酰胺酶分为青霉素酶、广谱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碳青霉烯酶等;二、是根据β-内酰胺酶末端的氨基酸序列特征的分子生物学分类法(Ambler分类法),将β-内酰胺酶分为丝氨酸酶(包括A类、C类酶和D 类酶)及金属酶(B类酶)。
目前引用较多的是1995年Bush等基于上述二种方法建立的分类方法,2019年Bush等又将该分类表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表1)。
其中临床意义最大的是下列三类β-内酰胺酶:表1 常见β-内酰胺酶分类及特点,常见酶抑制剂抑酶活性素及单环酰胺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其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水解能力弱。
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最为常见。
根据编码基因的同源性,ESBLs可分为TEM型、SHV型、CTX-M 型、OXA型和其他型共5大类型。
2、AmpC酶属C类酶,通常由染色体介导,可以被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诱导。
部分由质粒介导,常呈持续高水平表达。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在调脂方面的临床应用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在调脂方面的临床应用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制(HMG—CoA)是一类新型调节血脂药物。
目前销售和使用的主要有5种: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
本文就从其构数关系,几年来的临床应用情况作对照比较,最后它得出显著降低TC、LDL-C,中度降低TG,不同程度升高HDL—C,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且是一类临床疗效不错的调脂药。
维普资讯StatPamaetaoraVoNo520rihrcui1un1l1.06cJ8CR+P1R8例有效率6;B两组中位缓解期分别为5个oA、根茎3g水煎服可治疗胃炎、0,胃痛、胆型肝炎;治疗疗黄④疮肿毒:关鲜叶适量,烂外敷治疗疔疮肿毒“⑥治疗肾通岛;炎:祜族用通关藤茎91g配草血竭、果治肾炎;拉~5.草(月、个月.位生存期分别为9个月、4个月,有显著性差8中1均异,明消癌平注射液联合C表o外照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其有效率、缓解期、生存期均明显高于单纯co外照射。
13能抑制胃癌细胞S一91的生长李茂全。
等人用.GC70止痛和戒毒作用:永向(国专利0t80,010—9发卢中101020—82)明了一种以乌骨藤作为主药的用于止痛、毒的中成药,配戒其不同浓度消癌平对S一91胃癌细胞的抑制率为10,GC700%5,9,9和1,空白对照差异明显。
其高浓度的92%15与抑制率与HC1(8)仿,物作用7P、9相药d后I52mgC。
1为mL。
同时运用昆明种小鼠胃癌细胞株移植后,用的消癌一采平为040608k一.腔内注射的肿瘤抑制率为.,.,.mlg腹5,3,1。
t验表明各用药剂量组的抗癌率与空白057检方为:骨藤1~2g徐长卿1~2g川芎8lg当归l乌30,0,6~2,4~1g延胡索1~2g茉莉花根1~22,乌35,仲8,60,8.g川~g杜1 ̄2g夏天无1~2g冰片0406。
该中成药系纯天82,82,.~.g然、本低的能止癌痛,成吸毒者使用后7d即戒毒瘾,不二次且成瘾,吸率低。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20 年版)一、概述革兰阴性菌及少数革兰阳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最重要机制是产生各种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抑制部分β-内酰胺酶,避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被水解而失活。
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简称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是临床治疗产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重要选择。
我国临床使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种类和规格繁多,临床工作者对该类制剂的特点了解参差不齐,临床不合理使用问题比较突出。
二、主要β-内酰胺酶及产酶菌流行情况β-内酰胺酶是由细菌产生的,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大类酶。
β-内酰胺酶种类繁多,有多种分类方法,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β-内酰胺酶的底物、生化特性及是否被酶抑制剂所抑制的功能分类法( Bush 分类法),其将β-内酰胺酶分为青霉素酶、广谱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头孢菌素酶( AmpC 酶)和碳青霉烯酶等;二、是根据β-内酰胺酶末端的氨基酸序列特征的分子生物学分类法(Ambler 分类法),将β-内酰胺酶分为丝氨酸酶(包括 A 类、C 类酶和D 类酶)及金属酶( B 类酶)。
目前引用较多的是 1995 年 Bush 等基于上述二种方法建立的分类方法,2019 年Bush 等又将该分类表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表1)。
其中临床意义最大的是下列三类β-内酰胺酶:表 1 常见β-内酰胺酶分类及特点,常见酶抑制剂抑酶活性1、ESBLs 主要属 2be\2br\2ber 类酶,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及单环酰胺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其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水解能力弱。
ESBLs 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最为常见。
根据编码基因的同源性,ESBLs 可分为 TEM 型、SHV 型、CTX-M 型、OXA 型和其他型共 5 大类型。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一、概述革兰阴性菌及少数革兰阳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最重要机制是产生各种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抑制部分β-内酰胺酶,避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被水解而失活。
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简称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是临床治疗产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重要选择。
我国临床使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种类和规格繁多,临床工作者对该类制剂的特点了解参差不齐,临床不合理使用问题比较突出。
二、主要β-内酰胺酶及产酶菌流行情况β-内酰胺酶是由细菌产生的,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大类酶。
β-内酰胺酶种类繁多,有多种分类方法,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β-内酰胺酶的底物、生化特性及是否被酶抑制剂所抑制的功能分类法(Bush分类法),其将β-内酰胺酶分为青霉素酶、广谱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碳青霉烯酶等;二、是根据β-内酰胺酶末端的氨基酸序列特征的分子生物学分类法(Ambler分类法),将β-内酰胺酶分为丝氨酸酶(包括A类、C类酶和D 类酶)及金属酶(B类酶)。
目前引用较多的是1995年Bush等基于上述二种方法建立的分类方法,2019年Bush等又将该分类表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表1)。
其中临床意义最大的是下列三类β-内酰胺酶:表1 常见β-内酰胺酶分类及特点,常见酶抑制剂抑酶活性1、ESBLs主要属2be\2br\2ber类酶,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及单环酰胺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其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水解能力弱。
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最为常见。
根据编码基因的同源性,ESBLs可分为TEM型、SHV型、CTX-M型、OXA型和其他型共5大类型。
2、AmpC酶属C类酶,通常由染色体介导,可以被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诱导。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加强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对于与其他药物可能发生相互 作用的情况,医生应加强药物 相互作用的研究,了解具体作 用机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向患者充分说明用药的重要性 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用药 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THANKS
感谢观看
加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耐药性的研 究,为耐药性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06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挑战和
解决方案
挑战分析
耐药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耐药性逐 渐增强,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下降。
药物相互作用
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可能会与其他 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 剂
• 引言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种类和
特性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药理作
用和机制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临床应
用和效果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研发进 展和未来展望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挑战和 解决方案
01
引言
背景介绍
新药研发
优化给药方案
随着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作用机制 的深入了解,未来将会有更多新型的β-内酰 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进入研发阶段。
针对不同病原体和宿主,优化β-内酰胺酶抑 制剂复合制剂的给药方案,以提高疗效和降 低副作用。
扩大适应症范围
耐药性研究
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β-内酰胺酶抑制 剂复合制剂的适应症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
扩大抗菌谱
通过抑制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 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可以扩大β-内 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谱,使其对 一些原本耐药的细菌有效。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革兰阳性菌
• 氨苄西林/舒巴坦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 头孢哌酮/舒巴坦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 头孢洛扎/他唑巴坦 • 美罗培南/法硼巴坦
常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抗菌谱
来源于2020年 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专家共识
头孢菌素类:轻度炎性脑膜的透过性很低, 严重炎性脑膜炎时约15%穿透性。
美罗培南: 轻度炎性4.7%~25%; 严重脑膜炎的透过率39%
粒缺伴发热
由于免疫力明显下降,发热可能是感染的唯一征象。
容易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威胁生命安全。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口腔温度>38.3℃ 或者 2 小时内连续两次体温>38.0℃ 且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 ANC)<0.5×109/L 或预计降至 0.5×109/L 以下
大肠埃希菌(30%~50%)
肠球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杆 菌属细菌、铜绿假单胞菌
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 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急性上尿路感染建议静脉给药: 轻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
中重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
舒巴坦本身对鲍曼不动杆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常见临床感染部位—中枢神经系统
粒缺伴发热
根据危险分层和耐药危险 因素评估后,尽快使用抗 菌药物初始经验性治疗。
其原则是覆盖可迅速引起 严重并发症或威胁生命的 最常见和毒力较强的病原 菌。
同时必须考虑本区域、本 院及本科室感染的流行病 学覆盖耐药菌,直至获得 准确4年-2019年血流感染的耐药菌检出率
复杂性腹腔感染、院内获得性腹腔感染:多是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混合感染。 腹腔感染若存在积脓或病灶,应积极进行脓液引流或外科干预祛除感染灶。
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
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出现和应用将艾滋病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以治疗但尚难以彻底治愈的慢性疾病。
ART是治疗艾滋病最重要的措施,目前共有7大类>50种抗反转录病毒药物(Antiretroviral drug,ARV)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艾滋病临床治疗[1]。
随着AR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HIV的耐药问题已成为影响疗效的重要原因。
奈韦拉平(NVP)和依非韦伦(EFV)等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NRTIs)曾是应用广泛的一线治疗药物,但近年来HIV对NNRTIs类药物的耐药率明显升高,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较高的传播性耐药,这使得基于NNRTIs的一线治疗方案受到巨大挑战[2]。
此外,不良反应也是影响ART疗效的重要因素。
因此,优化ART方案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
全新作用靶点的整合酶抑制剂(Integrase inhibitors,INIs)因其高效低毒,自上市后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在临床广泛应用后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已成为国际艾滋病治疗指南中的首选推荐[3,4,5,6]。
INIs类药物已成为目前抗病毒治疗的核心药物,越来越多的INIs不断上市,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多选择。
目前,INIs尚未纳入我国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目录,但临床上使用INIs的患者越来越多,为规范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共同制订了"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本共识为临床应用INIs提供参考,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且应注意与国家免费抗病毒药物目录、《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7]、艾滋病诊疗指南[8]及相关政策间的衔接。
我院2008-2012年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应用情况分析
微弱 的抗 菌活性 。 单 独应用无效 , 其 使用量少 与耐药菌株 的
形成有关 。由于克拉维酸可直接作用 于活性位 点 , 能暂 时停 留或永久依 附在 酶表 面 ,其对 B 一 内酰胺酶有高度专一性 , 口 服给药可较好 地被人体 吸收_ 5 ] , 因此该药也 主要以 口服制 剂
2 0 0 8 年 药 品名称 金额
一 .
2 0 0 9 年 金额 ( 万元 )
%
2 0 1 0 年 金额 ( 万元 )
%
2 0 1 1 年 金额 ( 万元 )
%
2 0 1 2 年 金额 ( 万元)
%
( 万元 )
%
注: “ 一 ” 代表此类药品在对应年度上没有使用过
2 结 果
本文对 2 0 0 8 -2 0 1 2 年本 院使用 这类 制剂临床应用情况进行
分析 ,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1 资料 与方法
1 . 1 资料来源 :利用我 院药 品信 息管理 系统 ,统计 2 0 0 8 — 2 0 1 2年抗 菌药物的消耗数据 ,从 中筛选 含 B . 内酰胺 酶抑制 剂 复合制剂 数据 , 包括药 品名称 、 商品名 、 规格 、 销售金额 、 数
芦宏霞 芦宏丽
B . 内酰胺类是f 临床应用广泛 、 抗感染效果 强大的一类抗
生素 , 但 细菌 的耐 药性 目前 已成 为此类 药物的严重问题 。细 菌耐药最主要机制是 细菌通过产生 B . 内酰胺酶破坏 B 一 内酰
量等 。
1 . 2 方法 : 采用 限定 日剂量( D D D ) 值分析方 法 , 计算各药 品
表3 各B . 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D D D s 及 排序
单片固定剂量复方制剂FDC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2024
单片固定剂量复方制剂FDC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2024单片固定剂量复方制剂(FDC)是指将22种不同药理作用机制的药物活性成分以固定剂量组合成1片复合药物制剂的药物。
最新首版《单片固定剂量复方制剂在心血管疾病防控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1]指出,与单药治疗相比,FDC具有提高治疗效益、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简化服药方式等优势。
与自由联合药物(FEC)相比,FDC能显著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增加长期服药持续性、提高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达标率,从而使患者的心血管预后改善更显著。
诸多临床研究和实践已证实,由于FDC服药便利,医疗支出较低,与FEC 降压治疗相比,FDC的降压方案更能有效地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血压控制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1]。
本文仅对FDC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作以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01、厄贝沙坦氢氯曝嗪片厄贝沙坦氢氯嘎嗪片在控制血压水平方面具有独特优势[2]o可促进内皮细胞前列腺素及缓激肽释放,降低醛固酶水平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钙离子,从而降低血压[3]。
两药联合还可保护肾脏,协同降压,且药效平缓持久[4]。
临床治疗结果显示,厄贝沙坦氢氯曝嗪片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5];本药与非洛地平缓释片均不影响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安全性较高,但厄贝沙坦氢氯嘎嗪片更有利于控制血压水平,改善各生化指标水平,在高血压病情控制方面更具优势[6]。
用药方法:厄贝沙坦和氢氯曝嗪片(300mg∕12.5mg)口服1片,1次/d,空腹或进餐时使用,连续治疗4周评估疗效。
02氯沙坦钾氢氯嚷嗪片氯沙坦钾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受体(AT1)拮抗剂类降压药物;氢氯嘎嗪可利尿排钠,提升外周阻力血管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
二者联合应用发挥协调降压作用。
相关研究显示氯沙坦钾剂量为50mg/d时在24h内能够维持血压稳定,治疗3~6周后可以取得满意效果,降压持久,可以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与氢氯曝嗪联合能够进一步控制血压,避免血尿酸、血钾异常,进而预防心血管事件。
最新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
最新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围手术期是指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直到手术治疗结束后的一段时间。
在此期间,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根据国内外相关指南和共识,结合临床实践,探讨。
一、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适应症1. 清洁手术:对于清洁手术,如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等,通常不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然而,对于一些高风险的清洁手术,如心脏手术、关节置换手术等,可根据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患者健康状况等因素,考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2. 清洁-污染手术:对于清洁-污染手术,如胃肠道手术、胆道手术等,建议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手术部位可能存在潜在的污染,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3. 污染手术:对于污染手术,如开放性骨折手术、烧伤手术等,应根据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患者健康状况等因素,考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物的选择1. 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头孢拉定等)具有广谱抗菌活性,适用于大多数清洁手术的预防性使用。
2. 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头孢替安等)具有更广的抗菌谱,适用于清洁-污染手术的预防性使用。
3. 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具有更广的抗菌谱,适用于污染手术的预防性使用。
4.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如头孢呋辛钠/克拉维酸钾、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等,适用于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感染。
5. 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克拉霉素等,适用于厌氧菌感染。
三、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和疗程1. 给药时机:抗菌药物应在手术切开皮肤前30分钟至1小时内给予,以确保手术部位达到有效浓度。
2. 疗程:清洁手术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通常为24小时,清洁-污染手术为24-48小时,污染手术为48-72小时。
特殊情况下,可根据患者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适当延长预防用药时间。
四、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注意事项1. 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文)
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文)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出现和应用将艾滋病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以治疗但尚难以彻底治愈的慢性疾病。
ART是治疗艾滋病最重要的措施,目前共有7大类>50种抗反转录病毒药物(Antiretroviral drug,ARV)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艾滋病临床治疗[1]。
随着ART 在临床的广泛应用,HIV的耐药问题已成为影响疗效的重要原因。
奈韦拉平(NVP)和依非韦伦(EFV)等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NRTIs)曾是应用广泛的一线治疗药物,但近年来HIV对NNRTIs类药物的耐药率明显升高,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较高的传播性耐药,这使得基于NNRTIs的一线治疗方案受到巨大挑战[2]。
此外,不良反应也是影响ART疗效的重要因素。
因此,优化ART方案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
全新作用靶点的整合酶抑制剂(Integrase inhibitors,INIs)因其高效低毒,自上市后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在临床广泛应用后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已成为国际艾滋病治疗指南中的首选推荐[3,4,5,6]。
INIs 类药物已成为目前抗病毒治疗的核心药物,越来越多的INIs不断上市,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多选择。
目前,INIs尚未纳入我国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目录,但临床上使用INIs的患者越来越多,为规范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共同制订了"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本共识为临床应用INIs提供参考,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且应注意与国家免费抗病毒药物目录、《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7]、艾滋病诊疗指南[8]及相关政策间的衔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卒中相关性肺炎中国专家共识 2010 中华内科学杂志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经验性治疗
• HAP • 术后颅内感染: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
宁+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碳青霉烯,联合使用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抗菌药物应用专家共识(2012)中华医学杂志
VAP初始抗感染治疗
怀疑VAP
迟发性VAP或MDR危险因素
使用时采用
• 非MDR-PA但有基础疾病或存在PA感染危险因素的下呼吸道感 染患者,避免使用近期暴露的抗生素,采用联合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2014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治疗
• 常以SMZ-TMP为基础,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氟喹 诺酮类、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 重症患者可选择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喹诺酮 • 不能耐受SMZ-TMP患者最常用联合药物头孢哌酮/舒
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南.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2
卒中相关性肺炎中国专家共识 2010 中华内科学杂志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抗菌治疗
革兰阴性菌为主,金葡菌和厌氧菌不少见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是常用抗菌药物 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亦可选择 病情严重或有脓毒症者选择碳青霉烯 考虑耐药阳性菌时选择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
西林/三唑巴坦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G-耐药菌:+喹诺酮/氨 基糖苷
VAP耐药菌的抗生素选择
致病菌
多重耐药铜绿假 单胞菌 MRSA
推荐 级别
1
2 1 2 1 2 1
推荐抗菌药物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或碳青酶烯类 + 氨基糖苷类或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
多粘菌素或粘菌素 环丙沙星 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 利奈唑胺或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酶烯类与/或 替加 环素 多粘菌素 碳青酶烯类 或 替加环素
2013年细菌菌株统计(n=1358株) -痰病原学
2013年度全院肠杆科细菌耐药率(%)
2013年度全院肠杆科细菌耐药率(%)
2013年度全院非发酵菌耐药率(%)
2013年度全院非发酵菌耐药率(%)
Case 2
• 45岁女性 • 截瘫 • 留置导尿2月余
体温
头 孢 噻 肟 钠
细菌培养
革兰阴性菌的主要治疗对象
肠杆菌科细菌
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
克雷伯菌的主要耐药特点是产ESBLs比例很高,此外,对碳青
霉烯类的耐药率(%)在逐年上升,要关注KPC菌株的流行。
非发酵菌
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它们耐药特点是多重 耐药(MDR)、泛耐药及全耐药菌株在逐年上升。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 临床应用--从共识到实践
浙江衢化医院 柳月珍
革兰阴性菌分离率70%
CHINET 2007-2012
革兰阴性菌的构成
CHINET 2007-2012
2012CHINET耐药监测革兰阴性菌菌种分布
细菌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株数
14153 9621 8739 7270 3031 2156 1565 997 960 639 608 596 464 298 224
(adequate)
Optimal Therapy
Correct Route
(adequate)
Increased Survival
Rello J. Eur Respir Rev. 2007;16:33-39.
Antibiotic treatment in the ICU
Appropriate initial antibiotic treatment Avoid unnecessary antibiotics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2012 中华医学杂志
粒缺伴发热经验性治疗的调整
经验性治疗疗效欠佳者应覆盖耐药阴性菌、阳性菌、 厌氧菌和真菌
初始头孢菌素类可改为碳青霉烯类,也可加用氨基糖苷类、
环丙沙星或万古霉素 初始碳青霉烯者不可忽略耐药革兰阴性菌,可选用抗非发酵
菌效果较好的药物如头孢哌酮/舒巴坦
•患者有咳嗽、咳痰,量不多,色黄
•8月6日~11日,体温37.4~37.8
诊疗经过
•8月13日 •始出现腹泻,初为 稀便,绿色水样便,
粪便常规正常,给
予思密达、米雅等 止泻等治疗,患者 仍腹泻,每日7-10
次/分,
•拔除导尿管,尿常规: 隐血++,白细胞及 脓球(-)
头孢哌酮舒巴坦 3.0 q12h
王辉,陈民钧.1994-2001年中国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糖细菌的耐药变迁.中华医学杂志.2003;83(5):385-390. 王辉,陈民钧.中国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连续7年监测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3;83(5):375-381.
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治疗地位 ——肠杆菌科细菌
• 轻中度感染:可选择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 唑巴坦
诊疗经过
•8-15 凌晨患者再度出现寒战,咳嗽咳黄色黏痰,于3时转入 • 查体:患者嗜睡状,面罩吸氧(8L)T:37.6 P:140次/分 R:35次/分 BP 115/56mmhg, SPO2 97%瞳孔等大,光反射灵敏,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心律齐,
腹软,双侧巴氏征阳性
• 血常规:WBC 16.4 ×109/L N% 87% PLT 57×109/L • 血气分析:PCO2 23.4 mmHg pH 7.438 LAC 3.7mmol/L
多重耐药不动杆菌
产ESBL肺炎克雷菌 产ESBL大肠埃希菌 2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Case1
患者,吴某某,男性,77岁,退休公务员 因“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一月,加重半月”于7月26号入院于神 经外科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口服“压氏达” 诊断:1.左侧巨大脑膜瘤 2.高血压病 3级 极高危组
可选药物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沙星/莫西沙星/ 环丙沙星
厄他培南
初始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
晚发VAP
存在MDR感染因素: 上述病原菌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 产ESBL+肠杆菌科 MRSA
G+耐药菌: +万古霉素/利 奈唑胺
可选药物
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 孢吡肟 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
巴坦、氟喹诺酮类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2013中华医学杂志
XDRAB感染:常采用联合治疗方案
• 以舒巴坦或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为基础的联合:米诺环素 (或多西环素)、多粘菌素E、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碳青 霉烯类抗生素等
• 以替加环素为基础的联合: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或舒巴
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多粘菌素E、喹诺酮类抗菌药 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Be -8.7mmol/L
•处置:拔除深静脉导管、送检血培养、导管尖端培养、痰培养、补液 • 抗感染:泰能0.5 q6h
胸部CT
8月15号
8月12号
激 素
诊疗经过
•8-15 8:30 万古霉素0.5 q12h
•8-17-7:10出现氧饱和度下降,急诊血气示二氧化碳分压
74.5mmHg,氧分压 58.0mmHg,pH值 7.168,BE 2.90mmol/L,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8.17 患者体温降至正常,但白细胞及CRP未降至正常,血 小板继续呈下降趋势
株数
121 102 97 81 50 40 37 26 21 16 15 11 5 100 52043
%
0.43 0.23 0.20 0.19 0.16 0.10 0.08 0.07 0.05 0.04 0.03 0.03 0.02 0.01 100.0
86.4
不动杆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 肠杆菌属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变形杆菌属 沙雷菌属 流感嗜血杆菌 沙门菌属 伯克霍尔德菌属 柠檬酸杆菌属 其他假单胞菌 摩根菌属 莫拉菌属
细菌学
诊治经过
•8.20 体温再次上升,38度左右
•痰培养:铜绿假单胞菌
•停泰能,予头孢哌酮舒巴坦3.0 q8h •纤支镜、胸腔闭式引流
痰培养
胸部CT
8月20日
体 温
机 械 通 气
舒 普 深
停 机 械 通 气
炎症指标
转归
•8-25 停万古霉素 •8-27 脱机拔管 •8-29 转神经外科 •9-04 停头孢哌酮舒巴坦 •9-08 患者神志清楚,GSC15分,出院
体温
头 孢 噻 肟 钠
舒 普 深
泰 能
• 需加大剂量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3g,q8h-q6h
• 其他β -内酰胺/β -内酰胺酶复合制剂不推荐使用
ESBLs专家共识 2014
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
• 非MDR-PA的较轻症下呼吸道感染,没有基础疾病,可给予充 分剂量单药治疗,抗PAβ-内酰胺类,如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 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 • 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可在β-内酰胺类过敏或其他原因不能
头孢哌酮/舒巴坦 700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MIC90(mg/L)
500
300 160
120
80 40
0
大肠埃希菌 (n=360) 肺炎克雷伯菌 (n=256) 费劳地枸 橼酸杆菌 (n=36)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属
以上数据来自2001年中国重症监护病房(ICU)革兰阴性菌耐药性(中国医院内病原菌耐药监测项目)。采用Etest法。
8月4日在全麻下行“脑膜瘤切除术+脑组织部分切除术+硬脑 膜修补术+颅骨修补术”,术前予以“头孢曲松”预防感染,术 后转入ICU治疗,8月5日患者神志清楚,脱机拔管,病情稳定转 回神经外科。
诊疗经过
•8月12日,出现寒战、 高热,体温最高达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