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回流变异一例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六章-循环系统资料
半奇静脉
起自左腰升静脉,沿胸椎体左侧上升, 向右横过脊柱前面,汇入奇静脉。半 奇静脉收集左侧下部肋间后静脉、食 管静脉和副半奇静脉血液。 副半奇静脉
收集左侧中上部肋间后静脉的血液, 沿胸椎体左侧下行,注入半奇静脉。
副半奇静脉 半奇静脉
⒉下腔静脉系
下腔静脉系的主干是下腔静脉, 它借其各级属支收集腹、盆及 下肢的静脉血。
浅静脉与深静之间也存在着丰富的吻合。 但浅静脉最后均注入深静脉。
丰富的静脉吻合对确保血液畅通并顺 利回心具有重要意义。
⒋ 静脉与同级动脉相比,管壁薄、管腔较大、弹 性小、属支很多。故血容量较大。
在向心汇集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属支,其管径 越合越粗。静脉内血流缓慢,压力较低。
上腔静脉系 收集头、颈、上肢、胸部 的静脉血
髂外静脉 是股静脉直接延续,与髂 外动脉伴行,收集下肢及 腹前壁的静脉血。
髂总动脉 由髂内静脉和髂外静脉在骶髂 关节前方汇合而成。左、右髂 总静脉向内上方斜行,至第5腰 椎处汇合成下腔静脉。
⑶腹部的静脉
肾静脉
左右各一,在肾门处由3~ 5支小静脉汇合而成,横向 内侧注入下腔静脉。
左肾静脉较右肾静脉长, 跨过腹主动脉前方,在注 入下腔静脉前收集左肾上 腺静脉和左睾丸(卵巢) 静脉。
心静脉系 收集心的静脉血
下腔静脉系
收集下肢、盆部、腹部 的静脉血
⒈上腔静脉系
右颈内静脉
构成
主干为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 脉汇合而成;头臂静脉又是由颈内 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而成。
右锁骨下静脉 上腔静脉
左头臂静脉
收集范围 头颈部、上肢、胸部(除心、肺)和 脐以上的腹前外侧壁的静脉血。
静脉角: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 合处形成的夹角。
中心静脉导管尖端罕见异位基于个案报道的文献综述
・104・LemldJjouJl2021,Jan;49(1):104-109•综述.中心静脉导管尖端罕见异位:基于个案报道的文献综述苏效添I,戈杨2,周玲林3,李青青I,张晓霞I(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成都610041:2.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成都610066;3.四川大学望江医院,四川成都610065)[摘要]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被广泛用于静脉输液、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监测、血液透析以及留取静脉血液标本等。
导管尖端异位是CVC常见并发症之一,异位导管通常位于直径较为粗大的静脉主干,如颈内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以及无名静脉等。
与常见异位不同,CVC罕见异位通常位于静脉干的属支小血管内,如奇静脉、肋间上静脉、甲状腺下静脉及腰升静脉等。
罕见异位发生率低,国内外学者多以个案方式进行回顾性报道。
罕见异位的血管解剖与常见异位血管解剖有所不同,两者影像学表现也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作者以文献回顾的方式就国内外中心静脉导管罕见异位个案报道进行汇总分析,重点探讨导管异位的血管和淋巴管的解剖学基础以及部分异位导管的影像学表现,为临床医护人员识别罕见异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导管异位;血管解剖;影像学;综述[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62(2021)01-0104-06doi:10.3969/j.issn.1671-7562.2021.01.022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是临床置入最多的静脉内导管之一,广泛用于静脉输液、血液透析、血流动力学监测以及留取静脉血液标本等。
导管尖端异位是CVC常见并发症,异位可引起导管功能异常,并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CVC常见异位部位都是人体血管直径较为粗大的静脉主干,如颈内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以及无名静脉等⑴。
从CVC应用于临床开始,就陆续有一些细小属支血管的罕见异位报道。
犬先天性门静脉-奇静脉分流病例报告
1 病例介绍
查ꎬ结果( 表 1) 可见轻度再生性贫血ꎬ中性粒细胞和
例的诊治过程ꎬ报告如下ꎮ
雪纳瑞犬ꎬ1 岁ꎬ雄性未绝育ꎬ体重 6 2 kgꎬ近半
年未免疫及驱虫ꎮ 患犬 20 天前在外院确诊感染犬
收稿日期:2019 03 19
作者简介:黄克斌(1995 - ) ꎬ男ꎬ硕士生ꎬ研究方向为小动物临
窄的最常见原因包括全身麻醉期间的胃食道反流、
食道异物、食道腔内 / 外肿物、食道手术和吞咽腐蚀
性物质 [1] ꎮ 因大多数食道疾病的临床症状都包括
反流、吞咽困难、多涎ꎬ且可能并发吸入性肺炎ꎬ所
以确诊食道疾病的具体病因并合理治疗非常必要ꎮ
犬因感染后呕吐导致良性食道狭窄的病例鲜见报
过持续性呕吐、血便等症状ꎬ治疗 10 天后痊愈出院ꎮ
< 25
μmol / L
51 4↓
54 ~ 71
1 53
< 20
-
254 39↑
葡萄糖 GLU
2 5↓
-
钠 Na
163↑
胆固醇 CHO
钾K
氯 Cl
4 66
2 86↓
mmol / L
3 5 ~ 5 5
132↑
112
104 ~ 116
136 ~ 156
作者简介:陆梓杰(1988 - ) ꎬ男ꎬ兽医师ꎬ硕士ꎬ从事小动物临床诊疗工作ꎬE ̄mail:alloblue@ aliyun. com
酸) 和影像学检查结果ꎬ诊断为先天性肝外单根门
腹部超声对肝外 CPSSs 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分别可达 92% 和 98% [2] ꎮ 通过超声直接发现分流
血管是 最 可 靠 的 诊 断 手 段 之 一ꎮ 用 于 支 持 肝 外
《局部解剖》作业及答案
《局部解剖》作业及答案第一章头部和颈部问答题1.简述额顶枕区软组织的层次结构及其特点。
2.简述海绵窦的位置、内容及交通。
3.简述垂体的位置、毗邻结构及临床意义。
4.简述颅内、外静脉的交通途径。
5.简述腮腺的位置、毗邻及穿行结构。
6.简述面神经在颅外的行程、分支及分布。
7.简述颞区软组织的层次结构及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1.额顶枕区的软组织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帽状腱膜下间隙和颅骨外膜。
①皮肤厚且致密,血管丰富,含有大量的毛囊、汗腺和皮脂腺。
②浅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且有纤维隔存在。
③帽状腱膜厚且致密,向前连于枕额肌的额腹,向后连于枕额肌的枕腹,两侧与颞浅筋膜相延续,其前后方向的纵向张力较大而横向张力较小。
④帽状腱膜下间隙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移动性较大,范围较广,易剥离,经导血管与颅腔内的硬脑膜窦相交通。
⑤颅骨外膜较致密、坚韧,在骨缝处结合紧密,并与颅顶骨的内膜相延续。
2.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向前到达眶上裂内侧部,向后至颞骨岩部尖端。
内侧壁是垂体窝及其内的垂体,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
外侧壁上自上而下依次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穿行。
两侧海绵窦借其前、后方的海绵间窦相连,向前借眼静脉与面静脉相交通,向下经卵圆孔周围的小静脉与翼静脉丛相交通,向后外经岩上窦和岩下窦连通横窦、乙状窦或颈内静脉。
3.垂体位于蝶鞍中央的垂体窝内,借漏斗穿鞍膈与第三脑室底的灰结节相连。
垂体前方邻接鞍结节,前外侧有视神经管,后方是鞍背,两侧为海绵窦,顶被硬脑膜形成的鞍膈所覆盖,鞍膈前上方有视交叉和视神经,底隔薄骨板与蝶窦相邻。
垂体前叶肿瘤可压迫视交叉出现视野缺损,向上突入第三脑室导致颅内压增高,向下侵犯蝶窦,向两侧压迫海绵窦引起淤血和脑神经损伤的症状。
4.颅内的静脉血主要通过硬脑膜窦回流,最后汇入颈内静脉。
此外,颅内、外静脉尚有三条途径相交通。
①通过面静脉与翼静脉丛的交通途径,面静脉经眼上静脉与颅内的海绵窦相交通;翼静脉丛向上经卵圆孔、破裂孔等处的静脉丛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
肺隔离症鉴别诊断
肺隔离症鉴别诊断*导读:肺隔离症,指发育畸形,部分肺组织与主体肺分离,形成囊性肿块,不具有肺功能。
肺块的支气管可与集体支气管系统相通,则常有局限继发感染,反复发作;可与支气管系统不相通,则无感染而无症状。
病变有来自循环的异常动脉,此为胚胎时期与背主动脉想通的内脏毛细血管未吸收,遗留下来的畸形血管。
血供来自主动脉分支。
肺隔离症鉴别诊断方法是什么,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肺隔离症,指发育畸形,部分肺组织与主体肺分离,形成囊性肿块,不具有肺功能。
肺块的支气管可与集体支气管系统相通,则常有局限继发感染,反复发作;可与支气管系统不相通,则无感染而无症状。
病变有来自循环的异常动脉,此为胚胎时期与背主动脉想通的内脏毛细血管未吸收,遗留下来的畸形血管。
血供来自主动脉分支。
肺隔离症鉴别诊断方法是什么,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肺隔离症分型在了解肺隔离症鉴别诊断的方法之前,我们要先了解肺隔离症的分型,这样才能正确地进行鉴别。
肺隔离症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两种类型。
两种类型比较相似,但又有所区别。
1.叶内型:叶内型肺隔离症病变周围组织与正常肺组织有共同的胸膜。
来自体循环的异常动脉,位于横隔上下,长度为1厘米。
静脉回流进入肺静脉,几乎均在下叶的后基底段,多数在左侧,少数在上叶。
婴儿没有明显症状,青少年多有明显症状。
X线检查可见含气薄壁囊肿,出现一至数个空腔。
2.叶外型:叶外型肺隔离症病变有独特的胸膜,有异常动脉,多在肺下韧带内,也可同时有肺动脉、静脉回流至半奇静脉、奇静脉和门脉系统。
病变的支气管与正常的支气管不相同,因此病变的支气管没有功能,并且没有色素沉着且颜色较浅。
位置90%在左侧肺下叶或者90%在横隔间,形状为球形。
X线表现为肿瘤状阴影,边缘整齐,有时也可为分叶状阴影,形状为半圆形 *肺隔离症鉴别诊断叶内型肺隔离症与肺脓肿鉴别,肺脓肿大部分病变部位不在下叶,所以下叶贴邻膈面部位的囊肿较多为叶内型肺隔离症。
叶内型肺隔离症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鉴别方法也与此相似。
先天性冠状静脉窦畸形研究进展
先天性冠状静脉窦畸形研究进展任书堂;黄云洲;刘志刚;刘晓程【摘要】先天性冠状静脉窦畸形较少见,且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该种畸形涉及多种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冠状静脉窦扩张(非分流性、分流性)、冠状静脉窦缺如、冠状静脉窦闭锁、冠状静脉窦发育不良等,认识其解剖学及影像学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介绍冠状静脉窦畸形的分类以及诊断进展.【期刊名称】《国际心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6(043)001【总页数】4页(P28-31)【关键词】冠状静脉窦;先天性心脏缺损;超声心动图【作者】任书堂;黄云洲;刘志刚;刘晓程【作者单位】300457 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超声科;300457 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超声科;300457 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超声科;300457 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超声科【正文语种】中文冠状静脉窦畸形包括多种类型,病理解剖各不相同,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较大,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
掌握冠状静脉窦的解剖变异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和经皮跨静脉二尖瓣环成形术以及外科手术中心脏停跳液逆灌注等有重要的实用意义[1-3]。
早期冠状静脉窦畸形的准确诊断依赖于尸体解剖或心血管造影[4-5],近年来,随着心脏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心脏微小结构的成像更易于实现,冠状静脉窦畸形的诊断越来越受到重视。
心脏静脉系统可分为两组,较大的心脏静脉及其属支(大系统)和较小的心脏静脉及其属支(小系统)。
1.1 大系统大系统可分为两个亚组:冠状静脉窦属支和非冠状静脉窦属支。
冠状静脉窦是大系统心脏静脉的主要组成部分,收纳了自心肌回流的大部分静脉血,沿心脏后方的左房室沟走行,引流入右房。
其长度约15~50 mm,内径约(9.66±1.87)mm。
冠状静脉口处通常存在冠状静脉窦瓣(Thebesion瓣),约30.7% 的人群Thebesian瓣较大,可覆盖冠状静脉窦口的大部分甚至全部。
1.2 小系统小系统主要由心最小静脉(Thebesion静脉)引流心内膜下及心肌窦状隙血液直接回流入右房或右室。
静脉
支气管静脉 食管静脉
左侧下 部肋间 后静脉
右腰升静脉
左腰升静脉
脊柱的静脉:椎内静脉丛和椎外静 脉丛。
椎内静脉丛接受椎骨、脊膜和脊髓 的静脉回流。是上、下腔静脉交通 通道,病变转移通道。
(二)下腔静脉系
1.下腔静脉 inferior vena cava: 第4-5腰椎右侧由 左右髂总静脉汇合 而成,穿膈肌的腔 静脉裂孔入胸腔, 注入右心房。收集 膈以下所有结构的 静脉血
浅静脉superficial vein位 于浅筋膜内。又称为 皮 下静脉,不与动脉伴 行 ,最后汇入深静脉, 是临床上静脉注射、输 液、输血、取血、和插 入导管的部位
5.静脉之间 有丰富的吻合 支,并在手和 足等 部位吻 合形成静脉网
Venous network。深 静脉在容积经 常变动的脏器 壁内或周围形 成静脉丛
浅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cephalic vein:手背静脉网的桡侧→前臂桡侧 →肱二头肌外侧沟→三角肌胸大肌间沟→注入腋静 脉或锁骨下静脉。
贵要静脉basilic vein:手背静脉网的尺侧→前臂尺 侧→肱二头肌内侧沟→于臂中点注入腋静脉。
肘正中静脉median cubital vein:于肘窝处连于头静 脉和贵要静脉之间,变异多,注射、输液、采血处。
静脉血回流因素: 1、静脉瓣顺血流开放,逆血流关闭 2、心舒张时吸引心房和大静脉的血液 3、吸气时,胸膜腔负压加大,胸腔内大静脉内压降低,从而促 进血液回流 4、脏器运动和动脉博动有助于静脉回流。 5、体位改变也对静脉回流产生影响
一、肺循环静脉 肺静脉pulmonary vein:包 括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肺静脉共4条,起自肺门,
2.髂总静脉common iliac vein:于骶髂关节前方由髂内静脉和髂外 静脉汇合而成。
局部解剖学简答题答案
第一章局部解剖学简答题答案一头部1. 试述额顶枕区的层次及各层的构造特点和临床意义?1〕皮肤。
①厚而致密,含大量的毛囊、汗腺及皮脂腺,为皮脂腺囊肿和疖肿的好发部位。
②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血液循环丰富,外伤时易出血,但创口愈合较快,是一个良好的供皮区。
2〕浅筋膜。
①构造特点:浅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和脂肪构成。
致密结缔组织形成许多纵向走行的纤维隔,使帽状腱膜与皮肤严密相连,并将脂肪组织分隔成很多小格,血管、神经穿行于不格之中;②临床特点:由于皮肤被许多结缔组织小隔严密连于帽状腱膜,两者间形成许多封闭的小间隙,所以此层感染时,炎性渗出物不易扩散,早期即可压迫神经末梢而引起剧痛。
由于小格的血管壁又与结缔组织隔融合、固定,故外伤后血管断端不易回缩、闭合,出血较多,常需压迫或缝合止血。
3〕帽状腱膜和枕额肌。
①构造特点:帽状腱膜坚韧而致密,前连枕额肌的额腹,后连枕额肌的枕腹,两侧与颞筋膜浅层相延续。
②临床特点:在头皮撕裂伤同时伴有帽状腱膜横向断裂时,由于枕额肌的收缩而使伤口裂开较大。
故缝合头皮时应将此层单独缝合,以减少皮肤的力,有利于止血和伤口的愈合。
4)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腱膜下间隙〕。
①为一层疏松结缔组织。
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结合,故头皮大面积撕脱时多发生于此层;②因腱膜下具有疏松结缔组织,皮肤移动性大,易别离,临床上开颅时可经此层将头皮切开、游离后翻起,此间隙积血或积脓时,可广泛蔓延至整个颅顶。
③间隙有导静脉穿过,感染时可经过颅骨的板障静脉蔓延至颅腔的硬脑膜窦,继发颅感染。
故此层又称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5〕颅骨外膜。
①构造特点: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与颅骨外表连结疏松,容易剥离,但在骨缝处连结严密,不易分开。
②临床特点:临床上,骨膜下积血或感染积脓时,常被局限于一块颅骨的围。
2. 试述颞区的境界和层次构造?1〕境界:上界为上颞线;下界为颧弓上缘;前界为额骨和颧骨的结合部;后界为上颞线的后下段。
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回流变异一例
高
渊1
郭晓丹2
杨向群2△
(第二军医大学,1临床3队,2解剖学教研室,上海200433) 缘、左肺动脉上方时,与左头臂静脉存在一交通支,其中份接收左 心包膈静脉的血液,向上在左静脉角下方1.0 crn处连于头臂静 脉的后壁。交通支全长4.8 cm,汇人头臂静脉处外径为3.5
mm。
笔者在解剖1具女尸时,见其副半奇静脉和半奇静脉汇合后 未汇入奇静脉,而是汇人冠状窦。现报道如下。 副半奇静脉为一短干,收集左侧第1、2、3肋间后静脉的静 脉血;半奇静脉收集其余左侧肋间后静脉,两者在左侧第3肋间 隙的右侧形成汇合支,直径为5.5 rflrn。该汇合支未汇入奇静 脉,而是向左上跨主动弓末端前方,经左迷走神经左前方,于动 脉韧带左侧向下绕过肺根上方,再向下经肺根前方,最后向下穿 心包后注入冠状窦上方。该汇合支在行经主动脉弓末端内侧
思路。
[4]Stead
R H.Innervation of mucosal
tract
immune ceils in the gastroin—
testinal
EJq.Req Immunol,1992,4(2):91—99.
[5]Kowalski
M L,Kaliner M八Neurogenic inflammation,vascular
引用本文格式:丁云.高渊.郭晓丹.杨向群 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回流变异一例[期刊论文]-解剖学杂志 2013(1)
3讨论
于穴位一般多靠近血管,当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等刺
激组织时,肥大细胞趋血管迁移和大量聚集,这样肥大 细胞与血管壁分布的乙酰胆碱阳性反应神经纤维间发 生接触联系的机率增大。对于肥大细胞与血管壁乙酰 胆碱阳性反应神经纤维间形态学联系的具体机制还有 待进一步研究。
最新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试题(问答):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问答题:1.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试述体循环的循环途径。
3.试述肺循环的循环途径4.右心房有哪些结构?5.右心室有哪些结构?6.左心室有哪些结构?7.心脏各腔各有什么出口,口的周缘附有什么瓣膜?8.血液在各心腔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为什么?9.何为心传导系统,包括哪些结构?10.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及分布如何?11.左冠状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及分布如何?12.主动脉的起止及分段如何?13.主动脉弓凸侧自右向左有哪些动脉发出?14.掌浅弓和掌深弓的位置及构成如何?15.腹主动脉不成对的脏支有哪些?说明其主要供血区?16.肠系膜上动脉有哪些分支?17.肠系膜下动脉有哪些分支?18.腹腔干有哪些分支?19.子宫动脉的起始、分布及其与输尿管的关系如何?20.头部、上肢和下肢各有哪些临床常用的摸脉点,是在什么部位、触摸什么动脉?21.颅顶部、面前部、前臂和下肢如有动脉出血,宜在什么部位、压迫什么动脉可暂时止血?22.试述脑、甲状腺、心、肺、肾、睾丸、阑尾、空肠和直肠的供血动脉及来源。
23.上腔静脉的合成、注入及收集范围如何?24.全身都有哪些主要的浅静脉,各注入何处?有何临床意义?25.头静脉、贵要静脉的起始、行程及注入部位如何?26.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起始、行程及注入部位如何?27.颈外静脉的起始、行程及注入部位如何?28.下腔静脉的合成、注入及收集范围如何?29.肝门静脉在结构上有何特点,主要收集哪些器官的血液?30.肝门静脉有哪些主要属支?31.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时,有时出现呕血、便血和腹壁静脉曲张,为什么?32.试述胸导管的起始、行程和注入部位。
33.奇静脉起自什么静脉,有哪些主要属支,注入何处?34.试述胃的供血动脉及其来源。
35.结肠分哪几部分,各部的供血动脉及其来源如何?36.阑尾发炎有时并发肝脓肿,问细菌是通过什么途径到达肝脏的?37.在手背静脉网注射青霉素治疗胰腺炎问药物需经过哪些途径到达体外的?38.口服黄连素,则尿变黄色,问药物是经过哪些途径排出体外的?39.从大隐静脉注入药物,可经那些途径到达阑尾?40.血液从左心室至右手掌浅弓需经过哪些途径?41.血液从左心室至足背需经过哪些途径?42.全身有哪些淋巴干?各汇入什么淋巴导管43.试述胸导管的起始、走行、注入部位、收纳范围。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下腔静脉异常连接
756产前超声诊断胎儿下腔静脉异常连接颜华英1,2,何丽红2,张春国2,马丽琼2,欧敏3,杨家翔2*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四川 成都 610075;2.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超声医学科,四川 成都 610045;3.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与产前诊断科,四川 成都 610045;*通信作者 杨家翔 **************【摘要】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下腔静脉异常连接的图像特征及意义。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20年12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和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产前超声诊断为下腔静脉异常连接的45例胎儿,分析其图像特征、合并心内外畸形情况及妊娠结局。
结果 45例中,下腔静脉缺如44例(右下腔静脉肝段缺如32例、右下腔静脉肾段缺如6例、整个右下腔静脉缺如6例),下腔静脉异常连接至左心房1例。
合并心内畸形21例、心外畸形20例。
妊娠结局:29例胎儿出生,经新生儿超声(血管造影或手术)证实与产前超声诊断一致;16例合并严重畸形者终止妊娠,其中6例院外正规医院引产失访,10例本院引产经病理解剖证实与产前超声诊断一致。
结论 产前超声可清晰显示胎儿下腔静脉异常连接的图像特征及合并心内外畸形情况,孕妇行产前超声检查时需认真仔细排查,为临床提供相关信息。
【关键词】下腔静脉异常连接;超声检查;产前诊断;胎儿【中图分类号】R714.53;R445.1 【DOI 】10.3969/j.issn.1005-5185.2023.07.016Prenatal Ultrasound Diagnosis in Abnormal Connection of Fetal Inferior Vena CavaYAN Huaying 1,2, HE Lihong 2, ZHANG Chunguo 2, MA Liqiong 2, OU Min 3, YANG Jiaxiang 2*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Sichuan Provincial Hospital for Women and Children, Chengdu 610045; *Address Correspondence to: YANGJiaxiang;E-mail:**************【Abstract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i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s of prenatal ultrasound diagnosis in abnormal connection of fetal inferior vena cava.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total of 45 fetuses with abnormal connection of inferior vena cava, who were diagnosed by prenatal ultrasound in Sichuan Provincial Hospital for Women and Children and Chengdu Univers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2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im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bnormal connection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combined with intra- and extra-cardiac malformations and pregnancy outcomes were further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sults Of 45 cases, including 44 cases with absence of inferior vena cava and 1 case with abnormal connection of inferior vena cava to left atrium. There were three types of absence of inferior vena cava as follows: 32 cases with the absence of hepatic segment of right inferior vena cava, 6 cases with the absence of renal segment of right inferior vena cava, and 6 cases with the absence of the whole right inferior vena cava. Meanwhile, there were 21 cases combined with intracardiac malformations and 20 cases combined with extracardiac malformation. Pregnancy outcome showed that 29 fetuses diagnosed as abnormal connection of inferior vena cava by neonatal ultrasound (angiography or operation) were born, and these observation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prenatal ultrasound diagnosis. A total of 16 pregnant women combined with serious malformation decided to end pregnancy, and 6 cases were lost to follow-up due to induction of labour in other regula hospitals and 10 cases performed an operation to induce labour in our hospital, which the results of pathological anatomy were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prenatal echocardiography. Conclusion Prenatal ultrasonography can clearly show the image characteristics of abnormal connection of fetal inferior vena cava, and other intracardiac and extracardiac malformations. Prenatal ultrasound examination can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and significance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Abnormal connection of inferior vena cava; Ultrasonography; Prenatal diagnosis; Fetus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2023, 31 (7): 756-760下腔静脉异常连接包括下腔静脉缺如合并奇(半奇)静脉异位连接于右心房与下腔静脉异常连接至左心房,前者的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6%[1],后者极为罕见。
静脉-人体结构学
小隐静脉: 起自足背静脉网外侧,经外踝后方,沿 小腿后方上升,注入腘静脉。
21
旋髂浅静脉
股静脉
股外侧浅静脉
五条浅静脉:
股外侧浅静脉 股内侧浅静脉 腹壁浅静脉 阴部外浅静脉 旋髂浅静脉
腹壁浅静脉
阴 部 外 浅 静 股脉 内 侧 浅 静 脉
大隐静脉
腘 静 脉
小 隐 静 脉
22
23
2、腹盆部静脉
(1)髂内静脉:
34
胸外侧静脉 上腔静脉
胸廓内静脉 肝静脉
胸腹壁静脉 附脐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脐周静脉网 腹壁浅静脉 腹壁下静脉
髂外静脉 髂内静脉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奇静脉 食管静脉丛 食管静脉 胃左静脉 脾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直肠上静脉 直肠静脉丛 直肠下静脉 肛静脉
35
头静脉 胸外侧静脉 腹壁上静脉 胸腹壁静脉 腹壁下静脉
头
中
静 脉 注
静 脉
入
腋
静
脉
贵 要 静 脉
14
上肢浅静脉的交通:
桡侧: 头静脉
手背静脉网
肘正中静脉
尺侧: 贵要静脉
头 静 脉
贵 要 静 脉
头 静 脉
肘 正 中 静 脉
肱静脉 腋静脉
贵
手
要 静 脉
背 静
脉
网
锁骨下静脉
15
2、奇静脉系 收集范围:
胸壁及胸腔内除心以外的脏器的静脉血
行径:
下腔静脉的右腰升静脉 沿胸椎体右侧上升至胸4 在上腔静脉入心口的 后方注入上腔静脉。
下颌后静脉
面静脉 甲 状 腺 上 、 中 、 下 静 脉
颞浅静脉
前支
下颌后静脉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
1.额顶枕区软组织层次:软组织层次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2.头皮: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3层紧密结合、不易分离,合称为头皮.3.额顶枕区皮下组织前组(de)神经血管:有滑车上神经和滑车上动、静脉,眶上神经和眶上动、静脉.4.颅顶部危险区(腱膜下间隙)(颅顶危险区):额顶枕区最疏松(de)一层是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腱膜下间隙,头皮撕脱或出血多见于此层.腱膜下间隙内有静脉网借导静脉与板障静脉和硬脑膜静脉窦相通.若发生感染,可继发颅骨骨髓炎或颅内感染,故临床上称此层为颅顶部(de)“危险区”.5.海绵窦:为一对重要(de)硬脑膜窦,位于蝶鞍和垂体(de)两侧,窦中血流缓慢,感染时易形成栓塞.6.穿过海绵窦(de)结构:海绵窦外侧壁内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窦腔内有展神经和颈内动脉通过.7.颈外静脉(de)走行和注入:颈外静脉沿胸锁乳突肌浅面斜行下行,汇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当上腔静脉血回心受阻时,可致颈外静脉扩张.8.颈丛皮支:颈丛皮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浅出,此处是颈部皮神经阻滞麻醉(de)部位.9.面神经颈支:面神经颈支自腮腺下缘行向前下,支配颈阔肌.10.颈筋膜层次:颈筋膜是位于浅筋膜和颈阔肌深面(de)深筋膜,由浅入深分为封套筋膜、气管前筋膜和椎前筋膜.11.封套筋膜包裹(de)结构:斜方肌、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前腹、下颌下腺、腮腺.12.气管前筋膜:位于舌骨下肌群深面.包绕甲状腺形成甲状腺鞘(de)筋膜是气管前筋膜,甲状腺悬韧带来源于气管前筋膜(甲状腺鞘).13.颈部筋膜间隙:胸骨上间隙、气管前间隙、咽后间隙、椎前间..14.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内有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等.15.咽后间隙:位于椎前筋膜和颊咽筋膜之间.咽后间隙向两侧延伸为咽旁间隙,向下通后纵隔.16.椎前间隙:位于脊柱、颈深肌群与椎前筋膜之间,颈椎结核脓肿多积于此间隙,脓肿可沿锁骨下血管和臂丛向外下扩散至腋窝,脓肿破溃后,可经咽后间隙向下至后纵隔.17.下颌下三角(de)构成和内容: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骨体下缘围成,其内容有下颌下腺、面动脉、舌动脉、舌下神经、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下颌下淋巴结.18.颈动脉三角(de)组成和内容:颈动脉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前缘、二腹肌后腹和肩胛舌骨肌上腹围成.内容有颈总动脉及其分支、颈内静脉及其属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副神经及颈深淋巴结.18.甲状腺前方(de)层次: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19.甲状腺后方(de)毗邻:甲状腺肿大时,如向后内侧压迫喉与气管、咽与食管以及喉返神经,可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以及声音嘶哑.如向后外方压迫交感干时,可出现Horner综合症,即患侧面部潮红、无汗、瞳孔缩小、眼裂变窄、上睑下垂及眼球内陷等.20.甲状腺上动脉起自颈外动脉,与喉上神经外支伴行,甲状腺下动脉起自迷走神经,与喉返神经交叉.21.喉上神经外支:与甲状腺上动脉伴行,支配环甲肌及咽下缩肌.22.喉返神经:起自迷走神经.左侧绕主动脉弓、右侧绕右锁骨下动脉向上返行,走行在食管、气管之间(de)沟(旁沟)内.23.甲状腺切除术需结扎(de)血管和注意避免损伤(de)神经:㈠需结扎(de)血管:甲状腺上动脉来自颈外动脉,甲状腺下动脉起自甲状颈干,甲状腺最下动脉起自头臂干或主动脉弓;甲状腺上静脉注入颈内静脉,甲状腺中静脉注入颈内静脉,甲状腺下静脉注入头臂静脉.㈡注意事项:紧贴甲状腺上极结扎甲状腺上动脉,以免损伤喉上神经外支.远离甲状腺下极结扎甲状腺下动脉,以免损伤喉返神经.注意甲状腺最下动脉.24.甲状旁腺(de)位置和作用:㈠位置:甲状旁腺上、下各一对,位于甲状腺侧叶(de)后面,真假被膜之间.上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侧叶上、中1/3交界处(de)后方,下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侧叶下1/3(de)后方..㈡作用:甲状旁腺(de)功能是调节钙磷代谢,甲状腺手术必须保留甲状旁腺.要小心作囊内切除术,避免误将甲状旁腺切除,引起血钙降低、手足抽搐、肢体疼痛与痉挛.25.气管颈部(de)毗邻,小儿气管切开术(de)注意点:㈠气管颈部前方(气管切开手术层次)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胸骨上间隙及其内(de)静脉弓、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和气管前间隙.平第2-4气管软骨前方有甲状腺峡,峡(de)下方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及可能存在甲状腺最下动脉.气管颈部上端两侧为甲状腺侧叶,气管后方食管,在气管食管旁沟内喉返神经上行.气管后外侧有颈交感干和颈动脉鞘等.㈡气管切开术注意事项:仰卧位,头部保持正中并尽量后仰(使气管前移接近皮肤),在第3~5气管软骨处作纵切口,不可偏离中线(避免伤及外侧(de)颈总动脉),不可切得太深(避免伤及后方(de)食管).幼儿(de)胸腺、左头臂静脉和主动脉弓等,常会高出颈静脉切迹达气管颈部前面.故对幼儿进行气管切开术时,应注意不宜低于第5气管软骨,以免伤及上述结构.26.颈动脉鞘:颈动脉鞘是颈筋膜向两侧扩展形成(de),内容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颈动脉鞘内各结构(de)位置关系是:颈总动脉在内侧,颈内动脉在外侧,迷走神经在后方.27.锁骨下动脉(de)分段分支:第1段位于前斜角肌内侧,分支有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和肋颈干;第2段位于前斜角肌后方;第3段位于前斜角肌外侧.28.斜角肌间隙: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第1肋围成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29.胸部(de)上界:以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肩峰和第7颈椎棘突(de)连线与颈部分界.30.胸骨角:胸骨角两侧连接第2肋软骨,平主动脉弓主动脉弓起止处、气管杈、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和第4胸椎体下缘.31.乳房(de)结构特点和意义:㈠结构:(1)乳腺叶和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时应作放射状切口,以免损伤输乳管.(2)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纤维束,两端附着于皮肤和胸肌筋膜,称乳房悬韧带或Cooper韧带.㈡意义:乳腺癌时,纤维组织增生,乳房悬韧带变短,皮肤形成许多小凹陷.32.乳房(de)淋巴回流途径:(1)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de)淋巴管注入胸肌淋巴结;(2)上部(de)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3)内侧部(de)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4)深部(de)淋巴管注入胸肌间淋巴结;(5)内侧部(de)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淋巴管交通;(6)内下部(de)淋巴管与与腹壁、膈下和肝(de)淋巴管交通.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移时,最容易侵犯腋淋巴结(de)胸肌淋巴结,因为乳房大部分(de)淋巴管注入胸肌淋巴结.33.肋间神经走形特点:肋间后血管和肋间神经(de)主干沿肋沟前行.在肋沟处,肋间血管神经(de)排列顺序自上而下为肋间后静脉、肋间后动脉和肋间神经.由于肋间神经位置最低靠近肋间隙,容易受损伤引起肋间神经痛.34.胸膜腔穿刺进针部位及其解剖学依据,穿刺层次:㈠胸膜腔穿刺常在肩胛线外侧或腋后线第7、8肋间隙中部进针,或在肩胛线内侧第7、8肋间隙下部(下位肋骨上缘)进针,以免损伤肋间血管神经.因为在肩胛线外侧或腋后线,肋间隙上、下缘分别有肋间血管神经上、下支走行;在肩胛线内侧,只是肋间隙上缘(上位肋骨下缘)有肋间血管神经主干走行.㈡穿刺层次:由浅入深穿过: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廓外肌层、肋间肌、胸内筋膜、壁胸膜,到达胸膜腔.35.膈(de)形态、分部,三个裂孔(de)名称和通过内容:㈠膈(de)腱性部称中心腱,周围是肌性部,肌性部分为胸骨部、肋部和腰部.㈡三裂孔:前方是腔静脉孔,平第8胸椎,通过下腔静脉和右膈神经;中间是食管裂孔,平第10胸椎,通过食管、迷走神经、胃左血管(de)食管支和来自肝后部(de)淋巴管;后方是主动脉裂孔,平第12胸椎,通过主动脉、胸导管和胸壁(de)淋巴管.膈(de)三个裂孔位于最前方(de)是“腔静脉孔”.36.作心包腔穿刺和心内注射应选择(de)进针部位:两侧胸膜前界在第2~4胸肋关节高度靠拢,上段和下段彼此分开,形成上、下两个三角形无胸膜覆盖区,上区称胸腺区,下区称心包区(心包裸区).心包前壁在胸膜围成(de)心包区直接与胸骨体下半和左侧第4~6肋软骨相邻,因此常在“左剑肋角”做心包穿刺,以免损伤胸膜和肺.心(de)毗邻关系大致与心包相同,临床上常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隙”作心内注射,以免损伤胸膜和肺.37.肺根(de)毗邻:肺根(de)前方有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肺根(de)后方有迷走神经,肺根(de)下方有肺韧带,右肺根上方有奇静脉弓勾绕,左肺根上方有主动脉弓跨过.38.肺门(de)位置和结构:肺纵隔面中部称肺门,为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de)出入部位.39.肺上、下界(de)体表投影:肺尖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厘米.肺下界在锁骨中线、腋中线和肩胛线分别与第6、8、10肋相交,在接近后正中线平第10胸椎棘突.40.纵隔(de)定义、境界和分区:㈠定义: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de)器官和组织(de)总称.㈡境界:纵隔(de)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两侧为纵隔胸膜,上为胸廓上口,下为膈.㈢分区:纵隔分区(de)四分法,即以胸骨角和第4胸椎体下缘(de)平面,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de)前、后壁为界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41.纵隔各区包含(de)器官和结构:①上纵隔(de)前层有胸腺、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中层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后层有气管、食管、胸导管.②前纵隔有胸腺下部、纵隔前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③中纵隔有心包、心、出入心(de)大血管根部和膈神经等.④后纵隔有食管、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和交感干等.42.:动脉导管三角(手术中动脉导管(de)标志)(de)构成:由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和左肺动脉围成,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是手术中寻找动脉导管(de)标志.43.心包和心包腔(de)构成:㈠心包分为外层(de)纤维心包和内部(de)浆膜心包,浆膜心包壁层衬于纤维心包内面,脏层紧贴心和大血管根部表面.㈡浆膜心包脏壁两层在大血管根部反折移行,围成心包腔.43.心包横窦(de)定义和意义:㈠定义:是心包腔(de)一个间隙,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de)间隙.㈡意义:心和大血管手术时,可在心包横窦处钳夹升主动脉和肺动脉,以暂时阻断血流.44.心包斜窦:是心包腔(de)一个间隙,位于左肺静脉、右肺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和心包后壁之间.45.食管胸部(前方和后方)(de)毗邻:食管前方主要有气管、气管杈、左主支气管、右肺动脉、心包和左心房.食管后方主要有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46.腹股沟区(疝好发部位)(de)境界和结构特点:腹股沟区又称髂区,上界为经过髂前上棘(de)水平线,内侧界为腹直肌外侧缘,外下界为腹股沟韧带.该区结构特点为:①腹外斜肌在此区移行为较薄(de)腹外斜肌腱膜;②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及其腱膜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有一狭窄间隙(腹股沟管);③站立时,腹股沟区所承受(de)压力比平卧时高三倍.因此,腹股沟区为腹前外侧壁(de)一个薄弱区,是疝(de)好发部位.47.腹壁正中切口(de)层次和意义:㈠层次:由浅至深为6层:皮肤、浅筋膜、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㈡意义:该切口优点是层次简单,伤及血管神经少,操作简便切开迅速;缺点是血运较差,缺乏肌肉保护,因而愈合能力较差,有发生切口裂开或切口疝(de)可能.48.阑尾手术切口部位、腹壁层次:㈠切口部位: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de)中、外1/3交界处,作与腹外斜肌纤维方向一致(de)切口.㈡腹壁层次:由浅入深依次切开: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及其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49.腹部浅筋膜(de)分层:脐平面以下(de)浅筋膜分两层,浅层为脂肪层称Camper筋膜;深层为膜性层称Scarpa筋膜.Scarpa筋膜向内下与阴囊肉膜和会阴浅筋膜相续,因此,Scarpa筋膜深面(de)间隙与会阴浅隙相通.当前尿道(尿道球部)损伤时,尿液可经会阴浅隙蔓延到同侧(de)腹前外侧壁.50.腹壁浅筋膜(de)血管:浅动脉:①外侧部来自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和腰动脉(de)分支;②内侧部来自腹壁上、下动脉(de)分支;③下部来自股动脉(de)分支腹壁浅动脉和旋髂浅动脉.浅静脉:①在脐平面以上胸腹壁静脉经胸外侧静脉汇入腋静脉;在脐平面以下经②腹壁浅静脉和③旋髂浅静脉汇入大隐静脉.51.腹前外侧壁(de)肌:有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52.腹外斜肌腱膜形成(de)结构: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腹股沟管浅环、反转韧带.53.腹股沟斜疝、直疝与腹壁下动脉(鉴别斜、直疝(de)标志)(de)关系:腹股沟管深环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腹腔内容物从腹壁下动脉外侧(de)深环突出进入精索内,再出浅环至阴囊形成腹股沟斜疝.腹股沟三角位于腹壁下动脉内,腹腔内容物从腹壁下动脉内侧(de)腹股沟三角突出到精索后方,再出浅环形成腹股沟直疝.因此,腹壁下动脉是手术中鉴别斜疝和直疝(de)重要标志.54.腹直肌鞘(de)构成和结构特点:是包裹腹直肌和锥状肌(de)纤维组织,鞘分前、后二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前层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和腹横肌腱膜组成.在脐以下约4~5cm处,腹内斜肌腱膜和腹横肌腱膜转向腹直肌(de)前方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鞘后层(de)下缘呈一凹向下(de)游离缘称“弓状线”.弓状线以上腹直肌后面邻接腹直肌鞘后层,弓状线以下腹直肌后面紧贴腹横筋膜.55.腹股沟管(de)位置、通过内容及构成:㈠位置: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㈡通过内容: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㈢构成:腹股沟管(de)构成有两口四壁:内口称深环或腹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是腹横筋膜随精索向外突出而成(de)孔.外口称浅环或皮下环,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为腹外斜肌腱膜(de)三角形裂隙.前壁由腹外斜肌腱膜构成,后壁由腹横筋膜和联合腱构成,上壁是腹内斜肌和腹横肌(de)游离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56.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de)境界、意义、层次:㈠境界:腹股沟三角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㈡意义:此三角区是腹前外侧壁(de)又一薄弱部位,腹腔内容物由此突出形成腹股沟直疝.㈢层次: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及浅环、联合腱、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腹股沟内侧窝(de)壁腹膜.57.胃(de)动脉(de)来源、走行和分布,胃次全切除术时应保留及保护(de)动脉:①胃左动脉起自腹腔干,在肝胃韧带内沿胃小弯向右走行,分布于食管下部和胃小弯附近胃壁;②胃右动脉起于肝固有动脉,在肝胃韧带内沿胃小弯向左走行,分布于胃小弯附近胃壁;③胃网膜右动脉来自胃十二指肠动脉,在胃结肠韧带内沿胃大弯左行,分布于胃壁和大网膜;④胃网膜左动脉发自脾动脉末端,经胃脾韧带至胃结肠韧带沿胃大弯右行,分布于胃壁和大网膜;⑤胃短动脉源自脾动脉,经胃脾韧带至胃底,分布于胃底;⑥胃后动脉出现率约72%,是脾动脉(de)分支,经胃膈韧带至胃底后壁,分布于胃底后壁.58.胃大部切除术需要结扎(de)血管必须保留及保护(de)血管:㈠结扎(de)血管①在胃结肠韧带内逐个结扎并切断胃网膜左右动、静脉(de)胃壁支,保留胃网膜左右动、静脉;切开胃结肠韧带时应勿损伤后方(de)中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走在横结肠系膜内.②在肝胃韧带内分离、钳夹、结扎和切断胃右动脉;③在胃左动脉发出第1胃壁支(de)远侧结扎胃左动脉,即保留胃左动脉(de)第1胃壁支.㈡必须保留和保护(de)血管有:胃网膜左血管、胃网膜右血管、中结肠动脉、胃左动脉(de)第1胃壁支、胃后血管和胃短血管.59.十二指肠上部(de)毗邻:上方为小网膜和网膜孔,上方为小网膜和网膜孔,下方为胰头和胰颈,前(上)方为肝方叶和胆囊,后方有胆总管、胃十二指肠动脉、肝门静脉及下腔静脉走行.60.肝(de)韧带有:①肝胃韧带,②肝十二指肠韧带,③镰状韧带,④右三角韧带,⑤冠状韧带,⑥左三角韧带.61.腹膜腔(de)间隙((de)位置)、通连:腹膜腔(de)间隙包括结肠上区(de)间隙和结肠下区(de)间隙.(1)结肠上区(de)间隙(膈下间隙)有:①右肝上间隙;②左肝上前间隙和左肝上后间隙;③右肝下间隙(包含肝肾隐窝),向下通右结肠旁沟;④左肝下前间隙和左肝下后间隙,左肝下后间隙(网膜囊)经网膜孔通大腹膜腔.(2)结肠下区(de)间隙有:①右肠系膜窦,周围近乎封闭.②左肠系膜窦,向下通盆腔;③右结肠旁沟,上通肝肾隐窝,下通右髂窝和盆腔;④左结肠旁沟沟,向下通盆腔.62.肝门(de)定义和结构:肝脏面(de)横沟称肝门或第一肝门,有肝左右管、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淋巴管及神经等出入.63.第二肝门:在肝膈面腔静脉沟(de)上部,肝左、中、右静脉出肝处.64.胆囊三角(Calot三角)和胆囊动脉: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面三者组成,是手术时寻找胆囊动脉(de)标志.胆囊动脉常发自肝固有动脉.65.胆总管分段:胆总管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胰腺段、十二指肠壁段四段,胆总管切开探查在十二指肠上段进行.66.肝胰壶腹是胆总管和胰管汇合而成(de),开口于十二指肠后内侧壁(de)下端.67.脾(de)韧带:有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和脾结肠韧带.脾切除时,应结扎脾血管,保护胃脾韧带中(de)血管,切断所有脾(de)韧带,才能游离脾.68.肝门静脉高压时,肝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之间常见(de)吻合途径:①食管静脉丛;②直肠静脉丛;③脐周静脉网.69.阑尾(de)多见(de)位置依次为①回肠前部,②盆位,③盲肠后位,④回肠后位,⑤盲肠下位.70.阑尾炎穿孔时,易扩散(de)部位和预防措施:平卧位时,右髂窝(de)阑尾脓液可经右结肠旁沟向上蔓延至肝肾隐窝(平卧时腹膜腔最低部位),引起膈下脓肿.预防措施应采取半卧位,使脓液向下流入盆腔.71.边缘动脉:是肠系膜上下动脉(de)各结肠支(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左结肠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相互吻合,在近结肠边缘形成(de)动脉弓.72.腹膜后隙:腹膜后隙位于腹后壁壁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内有肾、肾上腺、输尿管、腹部大血管、神经和淋巴结等重要结构.73.肾后面(de)毗邻及其临床意义:肾后面在第12肋以上与膈和胸膜腔相邻,肾手术时要注意保护胸膜以免导致气胸.在第12肋以下毗邻结构除肋下血管神经外,有腰大肌及其前方(de)生殖股神经、腰方肌及其前方(de)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肾周炎或脓肿时,腰大肌受到刺激可发生痉挛,引起患侧下肢屈曲.74.肝肾隐窝:右肝下间隙后份为肝肾隐窝,在平卧时为腹膜腔最低点,常有积液.75.网膜囊:胃和小网膜后方为左肝下后间隙间隙,即网膜囊,网膜囊经网膜孔通大腹膜腔.76.盆膈(de)定义、作用、通过内容:盆膈由肛提肌和尾骨肌及覆盖其上下面(de)筋膜构成,封闭骨盆下口(de)大部分.盆膈有支持和固定盆内脏器(de)作用,盆膈中央有直肠通过.77.耻骨后隙:耻骨后隙又称膀胱前隙,位于耻骨联合与膀胱之间,耻骨上腹膜外引流、膀胱及子宫下部等手术,均通过此间隙进行,此时应避免伤及腹膜. 78.直肠后隙:直肠后隙又称骶前间隙,位于直肠筋膜与骶前筋膜之间,向上通腹膜后隙.直肠后隙(de)炎症或积脓,向上可沿腹膜后隙蔓延.临床上通过直肠后隙作腹膜后隙空气造影.79.直肠前方毗邻:男性直肠前面与①直肠膀胱陷凹、②膀胱底、③精囊、④输精管壶腹和⑤前列腺等毗邻;女性直肠前面与①直肠子宫陷凹、②子宫、③阴道穹后部和④阴道相邻.80.维持子宫正常位置(de)韧带:有子宫阔韧带、子宫主韧带、子宫圆韧带和骶子宫韧带.81.子宫动脉:发自髂内动脉,在距子宫颈外侧约2cm处,越过输尿管(de)前上方.82.会阴:会阴是指封闭骨盆下口(de)全部软组织(de)总称.以两侧坐骨结节之间(de)连线将会阴分为前后两个三角区,前方分尿生殖区,后方为肛区.83.与直肠子宫陷凹相邻(de)结构:直肠、子宫、阴道穹后部.84.肛直肠环:肛门外括约肌(de)浅部和深部、直肠下份(de)纵行肌、肛门内括约肌及肛提肌等共同构成一围绕肛管(de)强大肌环称肛直肠环,此环对肛管起着极重要(de)括约作用,手术时慎勿损伤,若手术损伤将导致大便失禁.85.坐骨直肠窝(de)位置、构成及临床意义:㈠位置:坐骨直肠窝位于肛管两侧,为尖朝上底朝下(de)锥形间隙.㈡构成:其构成有四壁一尖一底:内侧壁为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尾骨肌及盆膈下筋膜;外侧壁为坐骨结节、闭孔内肌及其筋膜;前壁为会阴浅横肌及尿生殖膈;后壁为臀大肌和骶结节韧带;窝尖由盆膈下筋膜与闭孔筋膜汇合而成;窝底为肛门两侧(de)皮肤和浅筋膜.㈢意义:坐骨直肠窝内有大量(de)脂肪组织,窝内脂肪(de)血供欠佳,又邻直肠和肛管,感染时容易形成脓肿或瘘管.86.阴部管:位于坐骨直肠窝(de)外侧壁,内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会阴手术时,常在坐骨结节与肛门连线中点进针进行阴部神经阻滞.87.尿生殖区(de)筋膜:由浅入深为会阴浅筋膜、尿生殖膈下筋膜、尿生殖膈上筋膜.88.会阴浅隙(de)定义、通过内容:会阴浅筋膜与尿生殖膈下筋膜之间为会阴浅隙,会阴浅隙向前上方与阴囊肉膜深面(de)间隙、阴茎浅筋膜深面(de)间隙和腹前壁Scapa筋膜深面(de)间隙相通连.会阴浅隙内有尿道球部通过,尿道球部(前尿道)损伤,尿液即进入会阴浅隙,并外渗到阴囊、阴茎和腹前壁.89.会阴深隙:位于尿生殖膈上、下筋膜之间为会阴深隙,会阴深隙为一密闭(de)间隙.会阴深隙内有尿道膜部通过,尿道膜部(后尿道)损伤,尿液即进入会阴深隙,因会阴深隙为一密闭(de)间隙,不会出现尿外渗.90.尿生殖膈:尿道括约肌和会阴深横肌与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共同构成尿生殖膈.91.会阴中心腱:女性会阴中心腱位于肛门与阴道前庭后端之间,附着于此腱(de)肌有肛门外括约肌、球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会阴深横肌、尿道阴道括约肌和肛提肌.会阴中心腱具有加固盆底承托盆内脏器(de)作用,分娩时要注意保护.92.胸腰筋膜(de)位置形成和包绕(de)肌:第12肋与髂嵴之间(de)深筋膜增厚并分为前、中、后三层,称为胸腰筋膜.胸腰筋膜后层位于竖脊肌(de)后面,中。
近年局部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汇总
近年局部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汇总1、胸骨角平面(B 胸部 2)A.对右肺上叶支气管B.对第4、5胸椎体之间C.对奇静脉弓D.平主动弓上缘E.平右肺水平裂2、下述上肢轴线及提携角哪一项是错误的?(E 上肢 1)A.上肢轴线是经肱骨头一尺骨小头一尺骨头中心的连线B.臂轴与前臂轴延长线在肘部构成向外开放约为的夹角C.其补角为称为提携角D.提携角小于为肘内翻E.提携角大于为直肘3、精囊位于前列腺底的后上方,输精管壶腹的后外侧,前面与膀胱底相贴近,后面与___相邻。
(直肠盆部与会阴 2)4、舌神经通过5、十二指肠大乳头(是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上的粘膜隆起,为肝胰壶腹的开口部位。
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纵襞上端。
腹部 2)6、不经过肝门的结构是(B 腹部 1)A.肝固有动脉B.肝静脉C.肝门静脉D.左、右肝管E.肝丛7、前臂区有哪些血管神经束,它们是怎样组成的?(①桡血管神经束:由桡动脉及其两条伴行表浅静脉和桡神经浅支组成。
②尺血管神经束:由尺动、静脉和尺神经组成。
③正中血管神经束:由正中神经及其同名血管组成。
④骨间前血管神经束:由骨间前血管和神经组成。
上肢 2)8、空肠与回肠(ABCE 腹部 1)A.又称系膜小肠B.位于结肠下区C.空肠的管径较回肠的粗D.近侧3/5为空肠,远侧2/5为回肠E.由肠系膜上动脉供血9、人体直立时,腹膜腔的最低位是(C 腹部 1)A.膀胱子宫陷凹B.耻骨后隙C.直肠子宫陷凹D.直肠后隙E.坐骨直肠隙10、作气管切开由浅入深经过的层次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胸骨上间隙、颈静脉弓舌骨下肌群和________。
(气管前筋膜颈部 1)11、、试述胰的位置、分部及血供。
(胰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网膜囊后方,平对第1~2腰椎。
分为胰头、胰颈、胰体、胰尾4部分,各部分之间无明显界限。
头、颈在腹中线右侧,体、尾在腹中线左侧。
胰的血供主要有胰十二指肠上前、后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胰背动脉,胰下(胰横)动脉,脾动脉胰支和胰尾动脉。
局解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
关于头皮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bA. 头皮就是指额顶枕区的皮肤B. 由浅筋膜连接皮肤和帽状腱膜形成C。
中间层为帽状腱膜 D。
内有沟通颅内、外静脉的导血管E. 以上都不对2。
以下不属于“腮腺床”的结构是dA. 颈内静脉B. 迷走神经C. 舌咽神经 D。
前庭蜗神经E。
颈内动脉3. A deep laceration of the face in the middle of the parotid gland could affectthe—- 。
bA。
external jugular vein B。
facial nerveC。
glossopharyngeal nerve D。
hypoglossal nerveE。
lingua artery4. 肋间神经dA。
即第1~12对胸神经前支 B。
始终行于肋间隙中间C. 在腋前线处浅出移行为前皮支D. 与肋间后动、静脉伴行E。
以上都不对5. 纵隔右侧面观可见的结构为cA。
头臂干 B。
动脉导管三角C。
奇静脉弓 D。
胸主动脉E. 食管下三角6. A needle inserted into 9th intercostal space along the midaxillary line wouldenter which space?bA。
cardiac notch B。
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C. cupula D。
oblique pericardial sinusE. costomediastinal recess7。
成年男性,患十二直肠溃疡发作频繁,疼痛加重,拟行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结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术中应切断的是?aA。
胃前、后支但除外“鸦爪”支 B. 肝支C。
腹腔支 D。
“鸦爪”支E. 迷走神经主干但除外“鸦爪”支8。
关于Scarpa筋膜错误的是aA。
不含弹性纤维 B。
在中线处附着于腹白线C. 向下附着于大腿阔筋膜 D。
近年局部解剖学考试真题
近年局部解剖学考试真题1、肾的位置与毗邻。
(肾位于脊柱的两侧,贴附于腹后壁。
右肾上端平第12胸椎,下端平第3腰椎。
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下端平第2腰椎。
肾门约平第1腰椎。
两肾上端相距稍比下端近。
由于肝右叶的存在,右肾低于左肾1~2Cm(约半个椎体)。
左侧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第11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上部。
右侧第12肋斜过右肾后面的上部。
肾的上方隔疏松结缔组织与肾上腺相邻。
两肾的内下方有肾盂和输尿管。
左肾的内侧有腹主动脉,右肾的内侧有下腔静脉。
两肾的内后方有左、右腰交感干。
肾后面第12肋以上部分与膈邻贴,借膈与胸膜腔相邻。
当肾手术需切除第12肋时,要注意保护胸膜,以免损伤导致气胸。
在第12肋以下部分,除有肋下血管、神经外,肾后面自内向外与腰大肌及其前方的生殖股神经、腰方肌及其前方的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等相邻。
腹部 1)2、.A.迷走神经B.喉上神经C.喉返神经D.颈交感干E.舌下神经(颈部 3)1.行于颈动脉鞘内的是(A)2.行于气管食管沟内的是(C)3.行于椎前筋膜深面的是(D)3、某女病人左侧乳房有一肿块,局部皮肤呈现橘皮样改变。
医生应首先考虑到该病人患有(D 胸部 2)A.胸肌间淋巴结肿大B.急性乳腺炎C.乳腺囊性增生病D.乳腺癌E.乳房脓肿4、.A.弓状线B.半月线C.耻骨梳韧带D.腔隙韧带E.腹股沟韧带5、“腮腺床”(由位于腮腺深面的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脉、颈内静脉以及第Ⅸ~Ⅻ对脑神经共同形成。
头部 1)6、甲状腺假被膜由颈筋膜浅层构成,甲状腺真被膜由气管前筋膜构成。
两者之间有至甲状腺的神经、血管和甲状旁腺。
(F 颈部 2)7、试述胃的动脉供应。
(胃小弯动脉弓(胃上动脉弓):腹腔干发出的胃左动脉和肝固有动脉发出的胃右动脉在胃小弯处吻合而成,发分支供应胃小弯侧的胃前、后壁。
胃大弯动脉弓(胃下动脉弓):脾动脉发出的胃网膜左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发出的胃网膜右动脉在胃大弯处吻合而成,发分支供应胃大弯侧的胃前、后壁。
断层练习题(简答)
《断层解剖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半卵圆中心:是大脑半球断面内的髓质,是由投射纤维,联络纤维,连合纤维组成。
以最大断面的半卵圆中心髓质(半卵圆中心中部)层面分为半卵圆中心上部层面、半卵圆中心层面和半卵圆中心下部层面。
半卵圆中心下部层面是大脑内部结构最为复杂的层面,髓质丰富。
2. 肺段: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和它所属的肺组织构成一个肺段。
3. Glisson系统(Glisson system):由血管周围纤维囊包绕肝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形成,三者在肝内的分支与分布基本一致。
4. 颈动脉鞘:颈深筋膜在颈部大血管和迷走神经周围形成的筋膜鞘,上至颅底,下连纵隔,内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
5. 上眶耳线:眶上缘中点至外耳门中点的连线,经该线的平面与颅底平面一致,有利于显示颅后窝的结构及减少颅骨的伪影。
6. 胸骨角:是胸骨柄和胸骨体的连结处向前微突形成的角,易在体表摸到,与第2肋平对,是计数肋序数的重要标志。
7.门腔间隙:肝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空隙。
8.第一肝门:在肝下面的横沟处,是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肝的部位9. CT值:CT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来说明其密度高低的程度,具有一个量的概念。
在工作中,通常将吸收系数换算成CT值,单位为HU。
10. 尿生殖膈:由会阴深横肌和尿道括约肌及覆盖于它们上、下面的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共同构成。
11. 肺韧带:位于肺根下方,有前、后两层纵隔胸膜重叠形成的三角形皱襞,呈冠状位,连于肺下叶和后纵隔之间。
12.肺门:是肺纵隔面中央椭圆形的凹陷处,是肺动脉、肺静脉、主支气管、支气管动脉和静脉、神经及淋巴管等出入肺的部位。
13. 肝段:就是依Glisson系统的分支与分布和肝静脉的走行划分的,一般肝分为左、右半肝,5叶和8段。
14. 坐骨肛门窝:在闭孔内肌内侧为耻骨直肠肌,该肌系肛提肌的一部分,起自耻骨内面,肌束向后呈“U”字行环绕直肠会阴曲,其厚度约4mm,两侧充满脂肪组织的三角形区域。
解剖学试题5
三、填空题:每空只有一个答案。
答题时,将题号、填空序号及答案,按试卷上的顺序写在“答卷纸”上1、1. 锁骨下动脉 2. 肋间前支 3. 心包膈动脉 4. 肌膈动脉5. 腹壁上动脉2、1. 子宫诸韧带 2. 盆膈 3. 尿生殖膈 4. 会阴中心腱3、1. 颈总动脉 2. 后内侧 3. 颈内静脉 4. 前外侧5. 迷走神经6. 二者之间的后外方4、〔1〕动眼神经〔2〕滑车神经〔3〕眼神经〔4〕展神经5、1. 前斜角肌 2. 颈长肌 3. 锁骨下动脉第一段6、1. 幽门窦 2. 幽门管 3. 胃窦7、1. 骶骨岬 2. 骶翼前缘 3. 弓线 4. 耻骨线 5. 耻骨嵴8、1. 胸壁 2. 膈 3.肺 4. 胸膜囊5. 纵隔9、1. 腹直肌鞘前层2. 腹直肌3. 腹直肌鞘后层4. 腹横筋膜5. 腹膜下筋膜10、1. 腹上 2. 季肋 3. 外侧 4. 腹下 5. 髂11、胸廓内静脉;奇静脉和半奇静脉或副半奇静脉。
12、1. 与肾盂相移行处2. 与髂血管交叉处3. 壁内段13、1〕内毗静脉〔2〕眼上静脉〔3〕面深静脉14、胸膜隐窝肋膈隐窝肋纵膈隐窝15、1. 舌神经2. 下颌下神经节3. 下颌下腺和腺管4. 舌下神经16、1. 3-5 颈神经前支2. 前斜角肌3. 锁骨下动脉4. 锁骨下静脉5. 前17、1. 胸颈区2. 胸骨柄3. 第一胸椎体4. 第一肋18、1. 枕小神经2. 耳大神经3. 颈横神经4. 锁骨上神经19、〔1〕下颌角〔2〕乳突尖〔3〕上项线〔4〕枕外隆凸20、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尺骨鹰嘴、等腰三角区、上直线21、1. 左膈神经 2. 左迷走神经 3. 左肺动脉 4. 动脉韧带 5. 左喉返神经22、1. 第 2 腰椎2. 十二指肠水平部3. 主动脉腹部4. 下腔静脉5. 右输尿管23、1. 肾筋膜 2. 脂肪囊 3. 纤维囊24、1. 胸骨 2. 脊柱胸部 3. 纵隔胸膜 4. 胸廓上口 5. 膈25、〔1〕面神经颧支〔2〕面神经上颊支( 3〕面神经下颊支〔4〕腮腺导管〔5〕面横动脉26、1. 胸肌淋巴结2. 胸骨旁淋巴结3. 尖淋巴结 4. 锁骨上淋巴结5. 膈上淋巴结27、1.肛提肌2. 尾骨肌3. 盆膈上筋膜4. 盆膈下筋膜5. 肛管28、臂内侧肌间隔、臂外侧肌间隔、肱骨臂前(屈)肌群、肌皮神经29、 1.肋胸膜 2.膈胸膜 3.纵隔胸膜 4.胸膜顶(颈胸膜)30、1. 胸骨角平面 2. 头臂干 3. 左颈总动脉4. 左锁骨下(动脉)5. 胸主动脉31、〔1〕颞浅动、静脉〔2〕耳颞神经〔3〕面神经颞支32、1. 直肠上动脉 2. 直肠下动脉 3. 骶正中动脉33、1. 桡血管神经束 2. 尺血管神经束 3. 正中神经血管束4. 骨间前神经血管束5. 骨间后血管神经束34、1. 锁骨下动脉 2. 胸主动脉 3. 奇静脉 4. 副半奇静脉5. 半奇静脉35、1. 壁腹膜 2. 腹内筋膜 3. 膈 4. 骶骨岬 5. 盆壁腹膜后隙36、第 1 腰椎第 2 骶马尾脑脊液终丝37、1. 节段性 2. 剑突平面 3. 脐平面 4. 腹股沟的上方38、1. 胃大弯 2. 横结肠 3. 中结肠动脉39、1. 腰部 2. 肋部 3. 胸骨部 4. 腰肋三角 5. 胸肋三角四、名词解释题:将题号及答案写在“答卷纸”上。
局部解剖名解问答的答案
第一章头部三、名词解释1.头皮:额顶枕区的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三层通常会称“头皮”。
它们结合紧密,难以将其各自分开。
头皮撕脱经常将此三层一并撕脱。
2.颅顶“危险区”:即腱膜下间隙,是指位于帽状腱膜与颅骨外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
此隙范围较广,前至眶上缘,后达上项线。
此隙内的静脉,经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的硬脑膜窦相通,若发生感染,可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散。
3.面部“危险三角”: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此区的面静脉无静脉瓣,并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
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4.腮腺床:指与腮腺深面相邻的茎突诸肌及深部血管神经。
血管神经包括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经。
5.翼丛:是指颞下窝内,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的静脉丛。
它收纳与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最后汇合成上颌静脉。
它向前经眼下静脉和面深静脉与面静脉相通,向上则经卵圆孔网及破裂孔导血管与海绵窦相通。
口、鼻、咽等部的感染,可经上述途径蔓延至颅内。
6.翼下颌间隙:位于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与咬肌间隙经下颌切迹相通。
此间隙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和同名动、静脉通过。
常在此间隙进行下牙槽神经阻滞。
四、问答题1.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有哪些?其层次关系如何?答: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纵行的有:颈外动脉、颞浅动、静脉、下颌后静脉及耳颞神经。
横行的有: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及面神经的分支。
它们的层次关系,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2.试述翼外肌的起止和功能。
为什么说翼外肌是面侧深区的重要肌性标志?答:翼外肌有两头,上头起自蝶骨大翼的颞下面,下头起自翼突外侧板的外面,止于下颌颈的翼肌凹。
作为一肌性标志,从翼外肌下缘穿出的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和血管;上颌动脉多行于其浅面,而脑膜中动脉,下颌神经干、耳颞神经,鼓索均在其深面。
从翼外肌两头之间穿出的有颊神经和血管,在肌肉内和其周围有翼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生联 系 。
大量 的研究 已经 证 明肥 大 细胞 与 躯 体 神经 间存 在
着密切 联 系 ,但是 ,目前 关 于肥 大 细胞 和 乙酰胆 碱 阳性 反应神 经 间 的 联 系 的 实 验 证 据 报 道 较 少 。为此 ,我 们
探 索 了一种 新 的组 织切 片 技 术 ,结 合 一 种 复染 技 术 ,可
舌 组织 中 ,肥 大细 胞 与成 束 的有 髓 鞘 和 无 髓 鞘 的 神 经 待进 一步研 究 。
纤 维均 发生 形态 学 接触 _2]。在 大 鼠耳 廓 皮肤 也 观 察 到 了肥 大细胞 与 P物质 能神 经末 梢 存 在较 密 切 的形 态 学 接触 [3]。众所 周 知 ,神 经 系 统 与 免 疫 系 统 间存 在 着 复
思路 。
一~州~ 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 一 ~一~一 一~一~一 一 另外 ,虽然我们的组织取材来 自中医定义 的穴位 ,
但在 实验 过程 中 ,我 们 也观 察 了非穴 位 组 织 ,只不 过 在 非穴 位组 织 中肥 大 细胞 与 血 管壁 和 血管 周 分 布 的 乙酰 胆碱 阳性 反应 神经 纤维 间发 生接 触 联 系 的机 率 明显 比
缘 、左肺动脉上方时,与左头臂静脉存在一交通支 ,其 中份接收左 心包膈 静脉 的血液 ,向上在左静 脉角下方 1.0 cm 处连于头臂 静 脉 的后 壁 。交 通 支 全 长 4.8 cm,汇人 头 臂 静 脉 处 外径 为3.5 mm。 据 文献 报 道 ,奇 静脉 、半 奇 静 脉 变 异 现 象 较 多 ,例 如 半 奇 静 脉 、副 半奇静脉缺如 ,副半奇静脉注 入左头臂静脉等 ,但此 次发现 的变 异类型未见文献报道 ,实属罕见 。临床手术时 ,如进行前纵隔 、后 纵隔及心包切开等相关手术 ,应该 注意这种变 异血管 ,防止造成 误伤而导致严重出血 。
(编 辑 :黄 会 龙 )
doi:10.3969/j.issn.1001—1633.2013.01.045
第 1作者 E-mail:dingcloud@live.corn
△通讯作 者,E-mail:yangxq@smmu.edu.cn
收稿 日期 :2012—05 10;修 回 日期 :201 。这些 肥 大 细 胞 与 神 经 纤 维 ,血 管 以及 肌 肉组 织 生接 触联 系 的机 率增 大 。对 于 肥 大 细胞 与血 管 壁 乙酰
均 存在 密 切 的 形 态 学 接 触 。还 有 学 者 观 察 到 ,在 大 鼠 胆碱 阳性反 应神 经纤 维 问形 态 学 联 系 的具体 机 制 还 有
笔者在解剖 1具女尸时 ,见其副半奇静脉和半奇静脉汇合后 未汇入奇静脉 ,而是汇入冠状窦 。现报道如下 。
副半奇静脉为一短干,收集左侧 第 1、2、3肋 间后静脉 的静 脉血 ;半 奇静脉收集其余左侧肋 间后 静脉 ,两者在左侧第 3肋 间 隙的右侧形成 汇合 支 ,直径 为 5.5 mm。该 汇 合支 未 汇入 奇静 脉 ,而是 向左 上 跨 主 动 弓 末 端 前 方 ,经 左 迷 走 神 经 左 前 方 ,于 动 脉韧带左侧向下绕过肺根上方 ,再 向下经肺根前 方 ,最后 向下穿 心包 后注 入冠状 窦上 方 。该 汇合 支在行 经主 动脉 弓末 端 内侧
3 讨 论
于穴位一般多靠近血管 ,当某些 物理 和化 学因素等刺 激组 织时 ,肥大 细胞趋 血管 迁移 和 大 量 聚集 ,这 样 肥 大
研 究表 明 ,在 黏 膜 组 织 中散 在 分 布 着 大 量 的 肥 大 细胞 与血管 壁分 布 的 乙酰 胆碱 阳性反 应 神经 纤 维 间 发
参 考 文 献
杂 的联 系 和 影 响 。肥 大 细 胞 与 神 经 间 的接 触 反 应 ,即
可激 活 肥 大 细 胞 功 能 ,同 时 也 可 激 活 神 经 系 统 的 效
应 _4 ]。除 了肥 大 细胞 与躯 体 神 经 的联 系外 ,还 可 通 过
肥大细胞胞膜上的 a和 J3肾上腺素能受体 ,与交感神经
以观察 肥 大细胞 与 血管 壁 和血 管 周 分布 的 乙酰胆 碱 阳
性反应 神 经 间 形 成 的 接 触 联 系 。 目前 ,还 未 见 与 本 实 验结果 相类 似 的报 道 。这种 联 系 的存 在 为 探索 肥 大 细
胞与 神经 相互作 用 产生 的生 物学 效 应研 究 提 供更 多 的
两者 在穴 位组 织 内发 生接 触 联 系 的机 率 低 。这 主要 由
解剖学杂志 2013年第 36卷第 1期
半奇 静 脉 和 副半 奇静 脉 回流 变 异 一例
一
丁 云 高 渊 郭晓丹。 杨 向群 △
一 一 ~~ 一 一 雌 (第二军 医大学 ,1l临床 3队,2解剖学教研室 ,上海 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