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交通仿真实验报告1. 引言交通仿真是通过模拟真实道路交通环境来研究交通流动规律的一种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交通仿真实验来探讨交通拥堵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仿真模拟交通流动情况,分析交通拥堵的产生原因,并研究改善措施,从而为实际交通管理和规划提供参考。

3. 实验环境和工具本次实验使用了MATLAB软件来进行交通仿真。

MATLAB是一种常用的科学计算软件,它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分析能力,非常适合用于交通仿真实验。

4. 实验步骤4.1 数据收集首先,我们需要收集实际交通流动的数据,包括车辆数量、车速、车道宽度等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交通摄像头、交通流量统计仪等设备来获取。

4.2 地图建模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可以使用MATLAB来建立交通仿真的地图模型。

地图模型应该包括道路、车辆和交通设施等元素,以尽可能真实地模拟实际交通情况。

4.3 交通流动仿真在地图模型建立完成后,我们可以进行交通仿真实验了。

通过设置不同的道路条件和车辆行为参数,观察交通流动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4.4 数据分析在完成交通仿真后,我们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车辆密度、车速、道路容量等指标,可以找出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如道路狭窄、车辆行为不当等。

4.5 改善措施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例如,如果发现道路狭窄导致交通拥堵,可以建议改扩建道路;如果发现车辆行为不当导致交通拥堵,可以建议加强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

5. 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改善措施。

同时,我们还可以讨论交通仿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6. 结论通过本次交通仿真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交通拥堵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改善措施。

交通仿真在交通管理和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善交通流动情况。

7. 参考文献[1] Smith, M. J. (1995). Traffic flow fundamental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Methodological, 29(2), 145-160.[2] Treiber, M., Hennecke, A., & Helbing, D. (2000). Congested traffic states in empirical observations and microscopic simulations. Physical Review E, 62(2), 1805-1824.[3] 王晓晖. (2010). 基于交通仿真的交通流动研究[D]. 吉林大学.以上是本次交通仿真实验报告的详细内容。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仿真实验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应用于交通领域,实现对交通流量、路况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并通过优化交通信号控制、引导交通流量等手段,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性能。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仿真研究,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为实际交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实验目的1、熟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智能交通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

3、研究不同交通流量和路况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性能表现。

4、分析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对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缓解效果。

三、实验设备与环境1、计算机:配置较高的台式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

2、智能交通仿真软件:选用了具体软件名称仿真软件,该软件具有强大的交通建模和仿真功能,能够模拟各种交通场景和交通管理策略。

3、操作系统:Windows 10 操作系统。

四、实验原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主要由交通信息采集子系统、交通信息处理与分析子系统、交通信号控制子系统、交通诱导子系统等组成。

交通信息采集子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采集交通流量、车速、路况等信息;交通信息处理与分析子系统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交通参数和特征;交通信号控制子系统根据交通流量和路况信息,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方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交通诱导子系统通过可变信息标志、导航系统等,为出行者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出行建议,引导交通流量合理分布。

智能交通仿真软件通过建立交通模型,模拟交通系统的运行过程,从而对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

在仿真过程中,可以设置不同的交通流量、路况、交通信号控制策略等参数,观察交通系统的运行状况和性能指标的变化。

工作报告-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工作报告-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工作报告-交通仿真实验报告标题:交通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交通仿真技术对不同交通流量下的交通运行情况进行模拟分析,了解交通系统的瓶颈和拥堵点,为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交通仿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方法,通过模拟交通环境、车辆和交通参与者的行为,以及道路基础设施的运行情况,来预测交通运行状态。

本实验利用交通仿真软件,建立虚拟交通网络,模拟不同交通流量条件下的车辆运行情况和交通拥堵状况。

三、实验步骤1. 设定交通网络:根据实际道路网络,利用交通仿真软件搭建道路网络,并设置路段、路口等交通元素。

2. 设置交通流量:根据交通状况和实验需求,设定不同交通流量条件下的车辆出行规模和行为模式。

3. 运行仿真模拟:通过设置好的交通流量条件,运行交通仿真模拟,观察车辆的行驶状态、交通拥堵状况等。

4. 数据分析和结果统计: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交通瓶颈、路段拥堵情况,统计车辆平均速度、通行时间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根据不同交通流量条件下的仿真结果,得到以下结论:1. 随着交通流量的增加,道路网络的通行能力减小,交通拥堵现象显著增加。

2. 部分路段和路口成为交通瓶颈,导致交通拥堵点集中出现。

3. 车辆平均速度和通行时间与交通流量呈反比关系。

五、实验总结通过交通仿真实验,我们可以实现对交通系统的模拟和分析,了解交通运行状态和瓶颈所在,为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交通仿真实验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道路设计、信号控制等,以提高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在本实验中,由于部分交通仿真软件的局限性和数据不准确性,导致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尚有待提高。

为此,我们应该在选择仿真软件时进行全面评估,并准确获取实际交通数据,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七、进一步研究展望基于交通仿真技术的研究还可以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如城市交通规划、智能交通系统等。

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实际交通数据和智能算法,进一步提高交通仿真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交通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交通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道路交通系统仿真实验实验一 VISSIM班级:08交通工程学号:120081501131 姓名:王两全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VISSIM绘制简单的路网;2.掌握如何给路网添加基本的路网元素(如:信号灯、路径决策、冲突区域、优先规则、公交站点等);3.掌握对仿真模型进行指标评价,包括行程时间、延误、排队长度以及相关参数的设置。

二、实验设备1.硬件要求:装有VISSIM的PC机一台;2.系统要求:能在Windows 2000、XP和VISTA环境下运行;三、实验要求在VISSIM中构建一个平面信号控制交叉口模型,不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具体要求见试卷。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绘制路网(1)根据实验要求导入背景图;(2)按照每车道宽3.5m设置比例尺参数,根据背景图绘制一个T形交叉口(北进口封闭),交叉口宽度:南北:45m、东西99m;(3)初步路网结果图.2.添加路网元素(1)对绘制好的路网标明车道方向;(2)输入车辆数:400辆/车道小时;(3)信号配时;(4)设置行驶路径决策;(5)设置一条跨越交叉口的公交线路并设置两种不同的公交站点:港湾式和路边式;(6)设置冲突区域。

(7)添加路网元素后的结果3.设置仿真评价指标(1)行程时间;创建时间检测,并在“评价->文件”进行行程时间检测设置。

(2)延误;(3)排队长度。

1.信号控制2.冲突区域通过该实验巩固了初步使用VISSIM对一个完整路网的构建,对Vissim 的各个功能有更深刻的了解。

但由于实验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小细节出错了,导致两种控制方式的评价指标结果都一样,通过多次的调试仍然未找出错误的地方,这是该实验遗憾的地方。

理论上讲,该试验的交叉口可以看成是主干道与次干道的相交(东西为主干道,南北为次干道且),而且该交叉口的流量比较小,粗略判断应该是冲突区域控制会比信号控制更加优越。

同时,此次实验为我们以后自己动手进行交通仿真做了很好的铺垫。

交通仿真建模实验报告(3篇)

交通仿真建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交通仿真建模技术应运而生。

交通仿真建模是一种模拟真实交通系统的工具,通过对交通流量的预测、交通设施的优化等,为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VISSIM软件进行交通仿真建模,掌握交通仿真建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熟悉VIS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界面布局、参数设置等。

2. 掌握交通仿真建模的基本步骤,包括模型构建、参数设置、仿真运行、结果分析等。

3. 通过实际案例,了解交通仿真建模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中的应用。

三、实验原理VISSIM(Versatile Interactive Simulation Environment)是一款广泛应用于交通仿真领域的软件,具有以下特点:1. 基于微观交通仿真模型,能够模拟真实交通系统的运行状态。

2. 提供丰富的交通设施和交通行为模型,满足不同场景的仿真需求。

3. 支持多种交通参数设置和仿真运行方式,方便用户进行实验和分析。

本实验采用VISSIM软件进行交通仿真建模,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模型构建:根据实际交通场景,绘制道路、信号灯、公交站点等交通设施,并设置相关参数。

2. 参数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交通流量、速度、密度等参数,以及交通行为模型参数。

3. 仿真运行:启动仿真,观察交通系统运行状态,记录相关数据。

4. 结果分析:分析仿真结果,评估交通系统性能,并提出优化建议。

四、实验内容本实验以某城市交叉口为例,进行交通仿真建模。

1. 模型构建:(1)绘制道路:根据交叉口实际情况,绘制道路、信号灯、公交站点等交通设施。

(2)设置道路属性:设置道路长度、车道数、宽度等参数。

(3)设置信号灯:设置信号灯配时方案,包括绿灯时间、黄灯时间、红灯时间等。

(4)设置公交站点:设置公交站点位置、停靠时间等参数。

交通仿真实习报告

交通仿真实习报告

交通仿真实习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出行需求的不断提高,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实际交通问题,提高交通系统效率,我们进行了一次交通仿真实习。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仿真实习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

二、仿真实习目的本次仿真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模拟交通系统,深入了解交通流特性、交通拥堵形成原因、交通规划原则等,以期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三、仿真实习方法我们采用了专业的交通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实验。

我们构建了一个包含道路、交叉口、交通信号灯等基本交通设施的模型。

接着,我们设置了不同的交通流量和出行需求,观察交通运行情况。

同时,我们还通过调整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方案,研究其对交通流的影响。

四、仿真实习结果在模拟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交通拥堵、车辆排队等现象。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交通拥堵主要发生在道路节点处,如交叉口和交通信号灯处。

我们还发现交通信号灯配时不合理会加剧交通拥堵。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如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增加道路通行能力等。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次仿真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交通系统的运行特性和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以期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改善。

然而,这只是初步的探索和研究,我们还需要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完善相关知识,为解决实际交通问题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仿真实习个人实习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仿真技术已经成为工程设计、生产规划和管理决策等方面的重要工具。

为了更好地掌握仿真技术的应用和实践,我参与了一次为期六周的仿真实习项目。

通过本次实习,我不仅了解了仿真模型的构建过程和基本原理,还深入学习了如何运用仿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习的总结和个人心得。

二、仿真实习概述在本次实习中,我参与的是一个生产流水线的仿真项目。

通过构建仿真模型,模拟生产线的运行过程,预测可能出现的瓶颈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

1、仿真模型的构建构建仿真模型是仿真的基础。

VISSIM实验报告

VISSIM实验报告

《交通仿真》课程实验报告姓名:杨金龙学号:120081501139年级:2008专业:交通工程指导老师:欧振武T型交叉口路段仿真一、实验目的1、熟悉VISSIM软件操作界面2、掌握运用VISSIM软件创建与连接路段3、掌握运用VISSIM软件建立路径4、掌握VISSIM软件交叉口路段仿真参数设置5、掌握VISSIM软件公交的设置6、掌握运用VISSIM软件评价功能二、实验环境1、计算器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2000或者XP或者Vista2、计算机的内存至少512MB3、VISSIM 在以下环境下运行效果更好(1)使用计算机硬件允许的最高分辨率(2)计算器上有安装最新图形适配器的驱动程序三、实验内容1、运用VISSIM软件对路段进行创建和连接;2、在创建好的路段上建立各个路径;3、对各个路径进行相关的参数设置,对交叉口路段进行仿真;4、进行信号相位的设置,设置各个相位的红绿灯时间;5、运用冲突区域集设置无信号控制T型交叉口;6、在路段合适的位置设置公交车站,建立公交路线,并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7、在各个路口定义行程时间和排队记时器并进行评价参数的设置8、对信号控制的T型交叉口和无信号控制的交叉口进行仿真评价;9、针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两种交通控制方式的优劣。

四、实验步骤1、点击“查看”—“背景”---打开UrbanIntersection_,将其作为背景图并设置好图形比例。

每车道3.5m,并且将北进口全封闭。

2、按照背景图编辑路段得到如下图3、定义各个入口的车辆数,每个车道的车辆设置为400辆4、定义路径并对各个路径设置合理的交通量5、建立公交车站,采用港湾式,设置发车间隔和发车时间,并对该路段设置公交路线。

结果如图6、设置信号控制,设定各个相位的红绿灯时间,并在各个路口插入信号灯,并设置各进口道所对应相位如图,第一相位东左转西右转、第二相位东西直行、第三相位南进口左转和右转。

7、设置好行程时间的起始点和排队计数器的位置,并设置“评价”—“文件”中的行程时间、排队长度和延误的相关参数。

交通仿真实习报告

交通仿真实习报告

交通仿真实习报告学生刘晓阳学号 200813050127班级 08交通工程(1)班指导老师张林一、交叉口交通流量调查。

这次交通仿真实习是为了让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对各个路口进行仿真。

这要求我们熟练地掌握VISSIM软件,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这次实习对我们很有意义。

VISSIM为德国PTV公司开发的微观交通流仿真软件系统,用于交通系统的各种运行分析。

该软件系统能分析在车道类型、交通组成、交通信号控制、停让控制等众多条件下的交通运行情况,具有分析、评价、优化交通网络、设计方案比较等功能,是分析许多交通问题的有效工具。

VISSIM采用的核心模型是Wiedemann于1974年建立的生理-心理驾驶行为模型。

该模型的基本思路是:一旦后车驾驶员认为他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小于其心理(安全)距离时,后车驾驶员开始减速。

由于后车驾驶员无法准确判断前车车速,后车车速会在一段时间内低于前车车速,直到前后车间的距离达到另一个心理(安全)距离时,后车驾驶员开始缓慢地加速,由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加速、减速的迭代过程。

实习的第一天,老师给我们开了一个实习前的会议,分布了实习的任务,教了我们VISSIM的使用方法。

并再三叮嘱我们注意安全,必定是在公路两旁进行交通调查,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会后我们各自开始安装并学习VISSIM软件,由于软件的汉化资源较少,而我们在会上所能记住的使用方法很有限,多数同学开始在互联网上搜寻该软件的实用教程并自学研究,相互指导并交流经验,逐步掌握了一些基本操作。

为了在第二天合理高效统计交通量,我们摸索着设计了一个比较实用的调查表格,如下:不同类型车流的交通量。

我们把每一个进口方向上的车分为左转,右转,直行的三种,把车的类型分为小汽车,公交车,货车三种。

调查在十五分钟内,在车比较少的时候,没经过一辆车,我们就在相应的表格出画一竖道。

在车多的时候,我们就数出几辆转向和类型相同的车写在表格上。

行人仿真实验报告(3篇)

行人仿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行人仿真实验旨在通过构建行人交通仿真模型,模拟真实环境中行人流动的行为,分析行人交通的规律和特点,为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和安全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实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行人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合理规划行人交通系统,提高行人通行效率,保障行人安全,已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任务。

行人仿真实验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行人交通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三、实验方法1. 建立行人交通仿真模型本次实验采用微观仿真方法,以行人个体为基本单元,建立行人交通仿真模型。

模型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行人行为规则:根据实际观察和文献研究,定义行人行为规则,如行人速度、转向概率、停留概率等。

(2)行人交互规则:模拟行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碰撞、避让等。

(3)行人环境因素:考虑行人交通环境因素,如道路宽度、信号灯、障碍物等。

2. 实验设计(1)实验场景:选取典型的行人交通场景,如交叉口、步行街等。

(2)实验参数:设置行人密度、速度、转向概率等参数,模拟不同交通状况下的行人流动。

(3)实验数据:收集实验过程中行人流动数据,包括行人速度、转向概率、停留时间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行人速度分布实验结果显示,行人速度分布呈正态分布,平均速度约为1.2m/s。

在高峰时段,行人速度明显降低,这与实际观察相符。

2. 行人转向概率实验结果表明,行人转向概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道路方向、行人密度、信号灯等。

在交叉口附近,行人转向概率较高。

3. 行人停留时间实验结果显示,行人停留时间与行人密度和信号灯状态密切相关。

在信号灯停止时,行人停留时间较长;在行人密度较高的情况下,行人停留时间也较长。

4. 行人碰撞概率实验结果表明,行人碰撞概率与行人密度、速度、转向概率等因素有关。

在行人密度较高、速度较快的情况下,行人碰撞概率较高。

五、实验结论1. 行人交通仿真实验能够较好地模拟真实环境中行人流动的行为,为行人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交通仿真实验报告.docx

交通仿真实验报告.docx

《交通控制与仿真实验》实验报告学校合肥工业大学专业交通工程 11—1 班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合肥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13 年 12 月 13 日目录1. VISSIM 简介. ......................... 2.定义路网属性.........................物理路网........................................................准备底图的创建流程..........................................添加路段( Links ) ...........................................连接器 ......................................................定义交通属性....................................................定义目标车速分布............................................交通构成...................................................交通流量的输入.............................................路线选择与转向..............................................减速与让行......................................................减速区设置.................................................优先权设置.................................................信号控制交叉口设置.............................................信号参数设置................................................信号灯安放及设置............................................公交设置.......................................................公交站点设置................................................公交路线设置................................................ 3.仿真.............................参数设置...................................................仿真 ....................................................... 4.评价.............................行程时间...................................................延误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交通仿真实验实验名称:基于VISSIM的城市交通仿真实验专业:交通工程班级:1002班学号:U201014990姓名:李波指导教师:刘有军实验时间:2013.09 ---- 2013.10实验报告目录实验报告一:无控交叉口冲突区设置与运行效益仿真分析实验报告二:控制方式对十字交叉口运行效益影响的仿真分析实验报告三:信号交叉口全方式交通建模与仿真分析实验报告四:信号协调控制对城市干道交通运行效益的比较分析实验报告五:公交站点设置对交叉口运行效益的影响的仿真分析实验报告六:城市互通式立交交通建模与仿真分析实验报告七:基于VISSIM的城市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研究实验报告成绩实验报告一:无控交叉口冲突区设置与运行效益仿真分析一、实验目的熟悉交通仿真系统VISSIM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其基本功能的使用.二、实验内容1.认识VISSIM的界面;2.实现基本路段仿真;3.设置行程时间检测器;4.设置路径的连接和决策;5.设置冲突区三、实验步骤1、界面认识:2、(1)更改语言环境—(2)新建文件—(3)编辑基本路段—(4)添加车流量3、(1)设置检测器—(2)运行仿真并输出评价结果4、(1)添加出口匝道—(2)连接匝道—(3)添加路径决策—(4)运行仿真5、(1)添加相交道路—(2)添加车流量—(3)设置冲突域—(4)仿真查看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时间; 行程时间; #Veh;车辆类别; 全部;编号: 1; 1;3600; 18.8; 24;可知:检测器起终点的平均行程时间为:18.8;五、实验结论1、检测器设置的地点不同,检测得到的行程时间也不同。

但与仿真速度无关。

2、VISSIM仿真系统的数据录入比较麻烦,输入程序相对复杂。

实验报告二:控制方式对十字交叉口运行效益影响的仿真分析一、实验目的掌握十字信号交叉口处车道组设置、流量输入、交通流路径决策及交通信号控制等仿真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交通演练实验报告(3篇)

学生交通演练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我校特组织开展了学生交通演练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真实交通场景,让学生亲身感受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实验目的1. 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交通安全知识水平。

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3. 提高学生在遇到交通事故时的应急处理能力。

4. 为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提供实践依据。

三、实验内容1. 交通信号灯认知实验2. 行人过马路实验3. 乘车安全实验4. 交通事故应急处理实验四、实验过程1. 交通信号灯认知实验实验目的:让学生熟悉交通信号灯的种类、含义及操作方法。

实验步骤:(1)讲解交通信号灯的种类及含义;(2)播放交通信号灯操作视频;(3)组织学生模拟操作交通信号灯;(4)对操作结果进行点评与总结。

2. 行人过马路实验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行人过马路的基本规则,提高过马路时的安全意识。

实验步骤:(1)讲解行人过马路的基本规则;(2)模拟行人过马路场景,让学生进行实践;(3)对过马路过程中的不当行为进行纠正;(4)总结行人过马路的安全要点。

3. 乘车安全实验实验目的:让学生掌握乘车安全知识,提高乘车时的安全意识。

实验步骤:(1)讲解乘车安全知识,包括安全带的使用、紧急疏散等;(2)模拟乘车场景,让学生进行实践;(3)对乘车过程中的不当行为进行纠正;(4)总结乘车安全要点。

4. 交通事故应急处理实验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交通事故应急处理的基本方法,提高应对交通事故的能力。

实验步骤:(1)讲解交通事故应急处理的基本方法;(2)模拟交通事故场景,让学生进行实践;(3)对应急处理过程中的不当行为进行纠正;(4)总结交通事故应急处理要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学生对交通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提高,能够熟练操作交通信号灯,遵守行人过马路规则,掌握乘车安全知识。

交通仿真实验(报告材料样式)

交通仿真实验(报告材料样式)

成绩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交通仿真实验实验名称:基于VISSIM的城市交通仿真实验专业:交通运输班级: 1101学号: U201115474姓名:邓维敏指导教师:刘有军实验时间: 2014.09 ---- 2014.10实验报告目录实验报告一:无控交叉口冲突区设置与运行效益仿真分析实验报告二:控制方式对十字交叉口运行效益影响的仿真分析实验报告三:信号交叉口全方式交通建模与仿真分析实验报告四:信号协调控制对城市干道交通运行效益的比较分析实验报告五:公交站点设置对交叉口运行效益的影响的仿真分析实验报告六:城市互通式立交交通建模与仿真分析实验报告七:基于VISSIM的城市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研究实验报告成绩2.5 交通信号及让行规则设置一、实验名称3.2 检测器设置与评价改变车道长度删除东进口及西进口所有车道上的车辆为东进口和西进口重新添加车辆为东进口和西进口添加路径决策在西进口车道1上设置数据检测器一、实验名称非机动车和行人仿真4.3 创建行人车辆构成添加行人速度期望分布创建行人车辆构成4.4 交叉口东进口方向过街行人仿真为东进口行人和车流交汇添加冲突区为其它进口行人和车流交汇添加冲突区4.5 完成交叉口其它方向过街行人仿真4.7 交叉口东进口方向非机动车仿真为东进口非机动车流和与其冲突交通流设置冲突区4.8 完成交叉口其它方向非机动车仿真5.3城市干道两相邻交叉口道路仿真系统的建立改变“1东出口”路段1北进口左转连接器设置。

1南进口右转连接器的平滑处理设置路段流量设置1号交叉口西进口方向入口路径决策创建2号交叉口进口车道创建2号交叉口出口车道为各方向车道和相应的出口车道添加连接器添加流量并进行流量分配创建评价指标调整信号控制机的偏移调整偏移前后延误指标对比一、实验名称立交桥二、实验目的掌握应用交通仿真系统VISSIM进行立交桥仿真的方法。

6.3 设置立交桥主路设置北进口至南出口路段设置路段颜色路段属性设置输入北进口流量及仿真测试设置南进口至北出口路段生成相反方向路段属性设置输入南进口流量及仿真测试设置东进口至西出口路段设置西出口至东出口路段设置由北至西右转匝道冲突区设置设置由北至东左转匝道北进口交通流路径决策设置北进口相关匝道仿真测试一、实验名称环形交叉口与三维场景五、实验目的掌握环形交叉口的仿真操作的方法和技巧创建环岛内基本路段冲突区设置添加三维场景决策决策终决策终决策终实用标准文档文案大全。

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交通仿真实验报告交通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背景交通仿真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交通流动和交通控制的技术,旨在提供有效的交通规划和管理策略。

本实验旨在通过交通仿真软件,模拟真实道路上的交通流动,探究不同交通控制策略对交通流量和拥堵情况的影响,以提供决策者参考。

二、实验方法和过程1. 实验环境搭建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搭建了交通仿真实验的环境。

选择了一条典型的城市主干道进行仿真,确定了道路的长度、车道数、车辆流量等参数,并在仿真软件中进行设置。

2. 交通流模型设定根据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基于微观交通流模型的仿真方法。

该方法以车辆为基本单位,通过模拟车辆的加速、减速、换道等行为,来模拟真实道路上的交通流动。

3. 交通控制策略设计为了探究不同交通控制策略对交通流量和拥堵情况的影响,我们设计了三种不同的交通控制策略:信号灯控制、交通警察指挥和无交通控制。

在实验中,我们分别对这三种策略进行了仿真模拟,并记录了交通流量、平均车速、拥堵时间等数据。

4. 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通过交通仿真软件提供的数据,我们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

通过对比不同交通控制策略下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评估各种策略的优劣,并为实际交通管理提供参考。

三、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信号灯控制策略在交通流量控制方面表现较好,能够有效地平衡道路上的车辆流动。

然而,在高峰时段,信号灯控制也容易导致交通拥堵,延长车辆通行时间。

2. 交通警察指挥策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交通流动,适应道路上的变化。

但是,这种策略需要人工干预,依赖于交警的经验和判断力,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误差。

3. 无交通控制策略下,车辆自由通行,但容易导致交通混乱和拥堵。

尤其是在交通流量较大的情况下,无交通控制策略的效果较差。

四、实验结论和建议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1. 在交通流量较大的主干道上,推荐使用信号灯控制策略,以平衡车辆流动和减少交通拥堵。

交通小实验报告

交通小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城市交通流模拟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城市交通流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

2. 掌握交通流模拟实验的基本方法。

3. 分析不同交通状况下的交通流特性。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大学交通实验室实验器材:1. 交通流模拟软件(如VISSIM)2. 交通信号灯控制器3. 模拟车辆模型4. 数据采集设备5.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交通流模拟软件VISSIM进行城市交通流的模拟实验。

VISSIM是一种基于微观交通流理论的仿真软件,能够模拟各种交通场景下的交通流特性。

实验中,通过设置不同的交通参数和道路条件,模拟城市交通流在不同状况下的运行情况。

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安装并启动VISSIM软件,创建一个模拟道路网络,包括道路、交叉口、信号灯等。

2. 参数设置:根据实验要求,设置道路宽度、长度、交叉口类型、信号灯配时等参数。

3. 车辆生成:在模拟道路上生成一定数量的车辆,并设置车辆类型、速度、行驶方向等参数。

4. 实验运行:启动交通流模拟,观察并记录交通流运行情况。

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包括交通流量、车速、排队长度、延误时间等指标。

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交通状况下的交通流特性:- 实验结果显示,在正常交通状况下,交通流量与车速基本保持稳定,排队长度和延误时间较低。

- 交叉口信号灯的配时对交通流的影响较大,合理的配时可以减少排队长度和延误时间。

2. 高峰时段交通状况下的交通流特性:- 实验结果显示,在高峰时段,交通流量明显增加,车速下降,排队长度和延误时间明显增加。

- 交叉口信号灯的配时对高峰时段的交通流影响更为显著,合理的配时可以缓解交通拥堵。

3. 恶劣天气条件下的交通流特性:- 实验结果显示,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交通流量和车速均有所下降,排队长度和延误时间明显增加。

- 恶劣天气对交通安全和交通效率的影响较大,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路面清扫、限制车辆通行等。

交通仿真实习报告

交通仿真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交通仿真实习旨在通过模拟软件,让学生深入了解交通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在交通规划、交通仿真分析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习,使学生能够:1. 掌握交通仿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交通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习地点XX大学交通工程实验室四、实习内容1. 交通仿真软件介绍实习开始,指导老师首先介绍了常用的交通仿真软件,如VISSIM、SUMO等。

重点讲解了VISSIM软件的功能、操作界面和基本参数设置。

2. 交通仿真基本原理指导老师详细讲解了交通仿真的基本原理,包括交通流模型、交通网络模型、仿真算法等。

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初步掌握了交通仿真的基本概念。

3. 交通仿真案例分析以城市道路交叉口为例,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交通仿真案例分析。

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交通网络模型;其次,设置交通流参数和仿真参数;最后,进行仿真实验,分析交通状况。

4. 交通仿真软件操作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了VISSIM软件的实际操作。

通过以下步骤:(1)建立交通网络模型:绘制道路、交叉口、交通设施等元素,设置道路属性、信号灯参数等。

(2)设置交通流参数:根据实际交通流量,设置不同车型的通行能力、速度、排放等参数。

(3)设置仿真参数:设置仿真时间、步长、输出方式等。

(4)进行仿真实验:启动仿真,观察交通状况,分析问题。

5. 交通仿真结果分析通过仿真实验,学生分析了不同交通管理措施对交通状况的影响。

例如,调整信号灯配时、设置交通设施、优化道路设计等。

五、实习总结1. 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交通仿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VISSIM软件的基本操作。

同时,学会了如何运用交通仿真软件解决实际交通问题。

2. 实习体会(1)交通仿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

交通仿真模拟实训报告

交通仿真模拟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优化交通组织,减少交通拥堵,提升市民出行效率,交通仿真模拟技术应运而生。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交通仿真模拟软件,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和优化,以期为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实训目的1. 掌握交通仿真模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2. 了解城市交通系统基本原理,熟悉交通仿真模拟技术;3. 通过模拟实验,分析城市交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4.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训内容1. 交通仿真模拟软件简介本次实训使用的交通仿真模拟软件为VISSIM(Visual Simulation System),是一款广泛应用于交通领域的高性能仿真软件。

VISSIM具有以下特点:(1)基于微观数据,模拟真实交通场景;(2)支持多种交通流模型,可进行多场景仿真;(3)可视化界面,便于观察和分析交通状况;(4)可进行交通参数调整,模拟不同交通策略。

2. 城市交通系统分析(1)交通流分析:通过模拟实验,分析不同交通流模型对交通状况的影响,如交通拥堵、排队长度、平均速度等;(2)道路网络分析:模拟不同道路网络结构对交通状况的影响,如道路宽度、交叉口设计等;(3)交通设施分析:模拟不同交通设施对交通状况的影响,如交通信号灯、停车设施等;(4)交通策略分析:模拟不同交通策略对交通状况的影响,如交通需求管理、公共交通优先等。

3. 案例分析本次实训选取了某城市核心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模拟该区域的交通状况。

主要内容包括:(1)道路网络建模:根据实际道路情况,构建道路网络模型;(2)交通流模拟:设置交通流参数,模拟不同交通状况下的交通流;(3)交通设施配置:根据实际交通设施情况,配置交通信号灯、停车设施等;(4)交通策略优化:通过调整交通参数和设施配置,优化交通状况。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交通流分析通过模拟实验,发现以下问题:(1)高峰时段,交通拥堵严重,排队长度较长;(2)道路网络结构不合理,部分路段存在交通瓶颈;(3)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导致部分交叉口拥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 上机性质与目的 (2)
2 上机内容 (2)
3 交叉口几何条件、信号配时和交通流数据描述 (3)
3.1 交叉口几何数据 (3)
3.2 交叉口信号配时系统 (3)
3.3 交叉口交通流数据 (4)
4 交叉口交通仿真 (4)
4.1 交通仿真步骤 (4)
4.2 二维输出 (13)
4.3 3D输出 (14)
5 仿真结果分析 (15)
6 实验总结和体会 (15)
实验上机名称:信号交叉口仿真
1 上机性质与目的
本实验属于计算机仿真实验,借助仿真系统模拟平面信号交叉口场景,学生将完成从道路条件设计到信号相位配置等一系列仿真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平面信号交叉口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
2.了解平面信号交叉口的主要形式、规模等基本情况;
3.了解交叉口信号相位配时及对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
4.掌握使用微观交通仿真系统VISSIM构造城市道路网络,特别是信号信号
交叉口的方法;
5.分析改变道路条件、配时条件从而影响交叉口通行能力及车辆延误的方
法;
6.掌握机动车流、机非混合交通流在交叉口仿真参数的设定方法,并分析
机非交通流相互影响的基本原因。

通过本上机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微观交
通仿真软件Vissim,并掌握基本的使用和操作方法与步骤。

2 上机内容
VISSIMA交通仿真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学习;
1.道路条件、信号配时参数和交通流状态的设置方法;
2.改变信号配时和交通流量及其构成情况下的仿真分析;
可设置如下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分析:【学生至少任选1)-6)选项中的两项】
1)交通流负荷不变仅改变信号配时的实验分析;
2)信号配时不变仅改变交通流量的实验分析;
3)保持信号配时和交通流量不变,改变交叉口出入车道几何条件的实
验分析;
4)改变机非交通流比例而其他条件不变的实验分析;
5) 机动车流量不变时,改变非机动车流量对交叉口能力影响的实验分
析;
6) 非机动车流不变时,改变机动车流量对交叉口能力影响的实验分析;
7) 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可组合实验条件,进行仿真系统的拓展实验,
供部分学生深入学习。

3 交叉口几何条件、信号配时和交通流数据描述
3.1 交叉口几何数据
3.2 交叉口信号配时系统
表3-1北下关信号配时表(早) 红灯时间(s ) 绿灯时间(s ) 黄灯时间(s ) 全红时间(s ) 南北方向
67 30 3 2 东西方向 37 60 3 2 项目
方向
表3-2北下关信号时间参数表(早)
3.3 交叉口交通流数据
交通组成:
机动车:小汽车、公交车、重型车辆;
表3-3各方向重型车比例
表1-4交通流量流向汇总表
注:东进口(西直门方向),西进口(北京交大方向),北进口(交大东路方向)。

其中统计的行人数据系穿过该路口的行人数量。

4 交叉口交通仿真
4.1 交通仿真步骤
⑴导入底图。

利用已有的交通仿真资料,在VISSIM软件中选择需要导入的目标图片文件,导入T字路口底图。

图4.1 读取底图
⑵量取VISSIM路网的比例。

打开背景选择窗口,选择待缩放的文件,点击“比例”,根据导入底图的实际尺寸,输入两点间的实际距离。

图4.2 背景选择窗口
图4.3 导入底图的实际尺寸
⑶添加路段。

根据导入的底图路网描绘路段轨迹,在路段的起始位置点击鼠标右键,沿着交通流运行方向将其拖动至终点位置,释放鼠标,设置路宽。

图4.4 路段属性设置
⑷创建路网。

利用路段和连接器创建路网,即点击工具栏上的连接按钮,将鼠标指向第一个节点,然后右键操作选择要相互连接的车道。

图4.5 描绘路网
⑸路径分配。

点击“路径”按钮在各个方向出现多个路径选择的进口处创
建静态路径决策点,然后设置车辆分流的行驶路径,即由路径决策起点(红线)到路径决策终点(绿线)的一条黄色粗线。

图4.6 路径分配
⑹设置减速区。

选择减速区模式,在每个进口需要设置减速区的路段的起点,点击鼠标右键,沿着路段/连接器将其拖到目标位置,释放鼠标打开创建减速区窗口,针对通过该路段/连接器的每一车辆类型定义合适的车速和加速度。

图4.7 创建减速区
⑺设置车辆构成。

点开“交通”子菜单,选择“交通构成”,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交通流量的交通构成,包括小汽车、货车、大型客车的车辆类型及其在输入交通流量中所占的比例,以及期望车速。

需要设置各个进口的车辆构成。

图4.8 编辑南进口的车辆构成
图4.9 设置四个进口的车辆构成
⑻输入交通流量。

点击车辆输入按钮,双击需要输入交通流量的路段,打开车辆输入窗口,根据所给的交叉路口的晚高峰车流量数据输入交通流量。

以东进口进口为例,如图4.10
图4.10 输入南进口右转车道车流量
⑼信号配时设置。

打开“信号控制”子菜单,选择“编辑信号控制机”,弹出信号控制编辑窗口。

新建一个信号控制,然后在single group中创建两个信号灯,一个南北方向,一个东西方向,并设置周期显示。

然后再single program 中编辑周期,绿灯时间,两个信号交叉时间。

图4.11 设置信号控制
图4.12 编制信号组
图4.13 编制信号周期显示
图4.14 设置两个方向的红绿灯
⑽信号灯安放。

点击工具栏中红绿灯按钮,选中信号灯所在路线,在选定的路网上,在信号灯放置位置单击鼠标右键,信号灯标志(红线)出现,弹出“信号灯”设置窗口,输入编号、名称,并选择信号灯组。

图4.15 信号灯设置窗口
⑾设置冲突区。

单击“冲突区域集”按钮,在图上左单击冲突区域,会自动出现冲突范围,用黄色区域标识,右单击黄色区域,会依次出现不同的先后顺序出现,按照东西方向优先为原则设置。

图4.16 冲突区域设置
⑿仿真。

在完成上面操作后,选择“仿真”子菜单中的“连续”,程序开始进行仿真,也可以点击,对仿真进行中断、停止以及继续,通过仿真不断地发现交通问题,并不断地进行冲突区域,优先原则的改进,如图4.17
图4.17 仿真运行窗口
4.2 二维输出
打开“演示”子菜单中的“动画参数”,设置时间间隔和区域,然后选择“演示”子菜单中的“ANI记录”,在进行仿真运行。

自动在文件夹中生成后缀名为“ani”的文件。

图4.18 动画参数窗口
4.3 3D输出
选择“查看”中的“3D模式”,然后选择“演示”子菜单中的“3D视频”的“关键帧”,设置视频的开始和停留时间。

再选择“演示”子菜单中的“3D”的“消除锯齿”,然后选择“演示”菜单中的“记录AVI文件”,最后运行仿真软件。

图4.19 关键帧窗口
5 仿真结果分析
该实验的交叉口是个路网比较复杂的路口,而且流量比较大,所以需要将信号控制和冲突区域控制很好地结合起来,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多个冲突点会发生碰撞问题,因此要不断地调整优先规则(一般东西为主干道,南北为次干道),有时需要调整路线,使车辆避开冲突点。

6 实验总结和体会
通过该实验巩固了如何使用VISSIM对一个完整路网的构建,对VISSIM的各个功能有更深刻的了解。

实验过程中,由于会发生撞车事件,需要不断地对冲突区域和优先规则进行调整,经过多次的调试最终能使交叉路口的车辆有序地流动。

此实验让我们生动地体会到交通工程的应用,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