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的探究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本节课你有收获吗? 你收获到了什么?
谢谢!
5.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
Cu+2AgNO3=Cu(NO3)2+2Ag
新城中学
孙丽萍
化学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酸碱中和反应后, 设计了一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实验,说明氢氧化钠 溶液与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 请帮助他们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1.取少量氢氧化 钠于小烧杯中, 向其中滴入几滴 酚酞溶液
2.向上述溶液 中逐滴加入稀 盐酸
活动性强的金属离子在滤液中一定有
滤 渣 ( 或 金 属 )
Mg(NO3)2 Fe Cu(NO3)2 AgNO3
没反应,一定有 生成Fe(NO3)2,一定有 全部 没有 部分 全部
可能
可能
滤 液 中
有 没有
部分

活动性弱的金属在滤渣知,传统腌制松花蛋 的主要配料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小组同学将这 三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滤渣和 滤液,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2C03、Ca(OH)2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Na2C03 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Ca(OH)2 丁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 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一是 ; 理由二是 .

7.某班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酸的性质”实验, 使用过的试剂有:①铁屑②氧化铁③盐酸④ 氢氧化钠溶液⑤碳酸钠溶液. (1)实验结束,他们将废液全部废液倒入废 液缸.为了使废液能无害排放,需要用 测 定废液的酸碱度,测定废液的pH=1,废液呈 性. (2)以上提供的5种试剂在废液中不可能有 的是 ( 填序号),你选择的理由 是(任选两种,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 废液中的溶质最多可能有 种.

中考化学复习中和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精品课件

中考化学复习中和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精品课件

(2)解: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
所示。 (8)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 2CuO(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固体)
5.(1)可燃物
5. CO2通过炽热的碳层
将相同大小的铁片和铜片分别放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
铁的表面产生气泡,铜的表面无变化 铁比铜活泼
(3)硫在空气中(或在氧气中)燃烧:S+O2 SO2(剧烈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在空气中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pH 0~8.2 8.2~10.0 10.0~14.0
颜色 无色 粉红色
红色
②根据①中的分析,同学们设计了对比实验以排除干扰,该对比实验方
案是_用__等__量__蒸__馏__水__代__替__稀__盐__酸__进__行__图__1_实__验__,__若__红__色__不__消__失__,__则__可__排__除__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其他方法 方法1:pH变化法
(1)①酸入碱时,pH由__>__(填“>”“<”或“=”,后同)7变为__=__7再
到__<__7时,证明发生了中和反应,如__图__1__(填“图1”或“图2”)。
B. 改变温度②,产碱物中入NaCl的酸最小时理论,产量为p4Ha mo由l _<__7变为__=__7再到__>__7时,证明发生了中和反应,
答案选B。
如__图__2__(填“图1”或“图2”)。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根据反应式:①2Fe3++2I-===2Fe2++I2;②Br2+2Fe2+===2Fe3++2Br-,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答案】A A.在含有BaSO4固体的溶液中,一定有c(Ba2+)=c(S042-) D.2Na2O2+2H2O===4NaOH+O2↑ C. 将22.4LHCl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 考点: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相关知识。 【详解】A、Fe2+被H2O2氧化为Fe3+,a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2++2H++H2O2=2Fe3++2H2O,故A错误; (2)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则等体积O2和O3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N=nNA可以知道O2和O3所含分子个数比为1:1,含有原子数之比为(1×2):(1×3)=2:3; B. 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泛的合金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题5 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备战2020年中考科学探究题型特训(解析版)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题5 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备战2020年中考科学探究题型特训(解析版)

专题5 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1.课堂上,老师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试管内壁出现光亮的紫红色。

科学兴趣小组重做了这个实验,小明发现试管内壁显砖红色。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呢?是否产生了别的物质?小明查阅了相关资料。

资料1:氧化亚铜是砖红色不溶于水的固体资料2: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CuSO4+H2O于是,小明往试管中加入一些稀硫酸浸泡一段时间后,根据产生的现象得出结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

(1)得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这一结论,依据的现象是。

(2)小明与其他几个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交流,发现加热前:第一小组是在潮湿的试管中加氧化铜粉未的;第二小组氧化铜粉末堆积在试管底部;第三小组氧化铜粉末薄薄地平铺在试管内壁。

三个小组其他操作都相同且规范。

结果是第一、二小组实验后试管内壁都显砖红色,第三小组试管内壁显光亮的紫红色。

通过比较分析,试管内壁出现砖红色物质的原因可能是。

(3)第三小组实验虽然很成功,但是实验后试管内壁不容易清洗。

老师告诉他们这是由于氧化铜粉末铺在试管内壁上造成的。

如何既让实验成功又不会在试管内壁留下难以清洗的铜?小明经过思考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他选择一束光亮的铜丝,对铜丝进行处理,将处理过的铜丝代替氧化铜粉末进行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答案】(1)试管中溶液变蓝色,试管壁红色变浅;故答案为:试管中溶液变蓝色,试管壁红色变浅(2)参与反应的氢气量不足或反应不充分(3)绕成螺旋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解析】(1)得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这一结论,依据的现象是:试管中溶液变蓝色,试管壁红色变浅;(2)结果是第一、二小组实验后试管内壁都显砖红色,第三小组试管内壁显光亮的紫红色。

通过比较分析,试管内壁出现砖红色物质的原因可能是:参与反应的氢气量不足或反应不充分;(3)小明经过思考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他选择一束光亮的铜丝,对铜丝进行绕成螺旋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处理,将处理过的铜丝代替氧化铜粉末进行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化学反应后溶质成分的探究》案例反思

《化学反应后溶质成分的探究》案例反思

案例反思本次信息培训技术的学习,我观看了三个教学案例,分别是《燃烧和灭火》、《化合价》以及《化学反应后溶质成分的探究》。

《化合价》这节课,将枯燥的化合价学习过程,用一部学生去超市购买物品的等价交换视频,来说明元素化合价也是原子相互结合时的一种价位,引出不同元素的原子相互形成物质时的个数比。

利用白板通过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中钠原子、氯原子分别失得电子后形成化合物,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目分析推测原子形成稳定结构的趋势是通过得失电子的方式达到的,从离子的带电性和电荷数目得出两种元素的化合价。

相比较板书或者直接讲解,白板展示更加生动并且容易理解,学生能够以此类推出氯化镁的形成,并从而推出镁元素的化合价。

利用电子白板,与学生进行交互式课堂训练,老师与学生能同时观察,某为学生计算与书写,规范与否,增强了教师批改作业的及时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燃烧与灭火》这一节课,教师利用实物投影,很好的展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而利用白板的使用,不仅展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还能把正确的保留,错误的及时删除改进。

不同的方法运用了不同颜色的白板笔,收到了很好教学效果。

而学生在“探究燃烧条件”改为“在控制变量的抑制下设计实验证明燃烧的两个外因条件”更符合实际情况和化学学科特点。

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燃烧条件中的外因“氧气”与“温度”时,分别将设计方案在投影中展示,学生发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探究能力得到了提升。

《化学反应后溶质成分的探究》这节课中,运用flash动画、白板互动、实验视频等信息技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使教学与多媒体的完美结合,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通过对化学反应后溶质成分的探究,强化训练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通过参加培训学习,使我更进一步感受到教育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引起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的深刻变化,而且改变了教师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

《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

《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1 以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建构“活动——探究”教学模式1.1活动教学观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活动教学观认为,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事积极的实验活动和思维活动,在活动中学会思维,从而把他们培养成能够创新、能够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知识是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构建、自我发现的,而不是从外部传递给学生的,因此要重视学生的自我发现活动。

1.2“活动——探究”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观告诉我们,知识并非单纯地来自主体,也非天性使然地来自客体,而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过程中生成、整合、建构起来的,据此这里设计了化学“活动——探究”教学模式,其主结构可表示为:课前预习学案、初步探究——课堂创设情境、学生产生问题——问题思考、讨论交流——实验探究、交流释疑——讨论反馈、纠正整理。

建构这一模式的目的就是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参与讨论、交流、实验、练习、调查研究等活动,自主探索知识,或通过合作协商的方式拓展知识视野,批判性地分析所提出的的各种观点,积极主动地建构自身知识体系。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化学的方法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研究、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实验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一些新颖、奇特的现象,更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使暂时联系的形成。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新课程标准设计理念之一。

教学中,通过动手实验了解基本过程;通过实验和现象的观察、分析,建立化学变化的概念;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分析不同方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学习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

3 新课程倡导转变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任务,提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复分解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探究的解法例析

复分解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探究的解法例析


同 学 们 在 学 习 了 酸 碱 盐 以后 . 经 常 会 在 接 触 到 一 个 复 分 解 反 应 发 生 后 .对 反应 后溶 液 中溶 质 成 分 的探 究 感 到 比较 困 惑, 如何进行分析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此进行了摸索 , 现 总结如下。
判 断方 法 和 思 想 仔 细 读题 . 写 出 题 中 涉 及 的 所 有 发 生 反 应 的化 学方 程 式 ,
1废液缸中最终生成的白色沉淀是2通过分析废液缸中的现象你认为小红实验后的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由上述分析可知运用一个反应是否恰好完全来分析复分解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熟练掌握
■墨
复 分 解 反 应 后 溶 液 中 溶 质 成 分 探 究 的解 法 例 析
许 龙 福
( 张 家 港 市 常青 藤 实 验 中学 , 江 苏 张家 港 2 1 5 6 0 0 )
( 3 ) ② 取少量溶 液于试管 中 , 加 入少量N a , C O 溶 液( 或通
人C O , ) ; 产 生 白色 沉 淀? C O , ( 或N a C O ) 。
例2 . 化学课外 活动 中 , 小 红 将 稀 盐 酸 加 入 到 盛 有 澄 清 石 灰水的试管 中, 无明显现象 ; 小强将稀盐 酸加入到盛有K , C O 溶 液 的试 管 中 。 有气 体生 成 。反 应 结 束 后 . 两 名 同 学 把废 液倒 人 同一 废 液 缸 中 , 观 察 到废 液 缸 中产 生 少 量 的气 泡 , 最终有 白 色 沉 淀生 成 。请 回答 下 列 问题 : ( 1 ) 废 液 缸 中最 终 生 成 的 白色沉 淀 是 。 ( 2 ) 通 过 分 析废 液缸 中 的 现象 . 你 认 为 小 红 实 验 后 的 废 液 中一 定含 有 的物 质 是 ( 3 ) 小 强 从 废 液 缸 中取 出废 液 , 过滤 , 对 滤 液 进 行 实 验 探 究 。他认 为滤 液 中除 含 有K C I  ̄ b , 还可能含有K . C O , 请 你 帮 他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A. NaOH B. HCl C. NaCl D.H2O
2、假如向具有酚酞旳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
溶液变为红色。那么此时所形成旳溶液中,除具有酚酞
外,还具有旳溶质是( C )
A. NaOH和HCl
B. HCl和NaCl
C. NaOH和NaCl D. NaCl和H2O
3、某学习小组旳同学在做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旳试验后,
【现⑵设 象小计产丽与生同试 ,学验据取此】少推⑴许断烧同杯学小中们敏旳取同溶少学液许旳于烧猜试杯测管中不中旳成,溶立滴液,加于理氯试由化管是钡中溶,酚中液滴酞没,加溶有有酚液氢白酞没氧色溶有化沉液变钠淀,红生无,溶成明液,显。
她据此拟定溶质还有硫酸。反应旳化学方程式为 H2SO4+BaCl2===BaSO4↓+2HCl 。 ⑶小华同学提出质疑,因为溶液中旳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也能产生白色沉淀。 为了证明溶质是否还有硫酸,请你与同学们一起进行如下探究(要求不能选用指 示剂和pH试纸)。
是正确旳。
②你以为小红旳试验 不能 (填“能”或“不能”)证明他旳猜测,理由
是 酚酞遇盐酸也不变色,无法拟定是否具有HCl

③假如要证明你旳猜测是正确旳,请你填写下面旳试验报告。
试验环节
试验现象
试验结论
取少许废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取少许废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取少许废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或其他活泼金属
锌 氧化铁
碳酸钠 氢氧化铜
有气泡产生 固体逐渐消失,
溶液变成黄色 有气泡产生
固体消失, 溶液变成蓝色
【反思与评价】⑴在探究化学反应后旳剩余物质旳成份是,除了考虑生成物,
还要考虑
反应物旳用量

初中化学《猜想、验证化学反应后物质的成分》

初中化学《猜想、验证化学反应后物质的成分》

课题:猜想、验证化学反应后物质的成分学习目标:1、能合理猜想化学反应后一定存在什么物质,可能存在什么物质;并能设计实验验证;2、能总结同类题目的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3、培养我们的分析、归纳和应用的能力。

学习过程模块一:酸碱盐相互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溶质交流与讨论一九年级小雪在实验室做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所用试剂有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石蕊试液,实验后将废液集中倒入废液缸中。

(1)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废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总结一化学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与探究一某小组正在实验室里探究一个问题。

甲向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

然后她又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大家对甲得到的无色溶液继续探究。

乙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丙认为溶质应该有两种,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根据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后,一致认为丙的观点是正确的。

请你补填下表空缺:反思与总结二1、在分析化学反应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_________。

2、在验证所得物质的成分时,不需要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存在与否。

活动与探究二实验室用大理石(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与稀盐酸反应)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内已无气泡产生。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展开探究:写出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几种可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化学真题(含答案)

2023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化学真题(含答案)

2023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化学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2.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毒性B.密度C.溶解性D.熔点3.下图中不同小球代表不同原子,其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A.B.C.D.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有白雾冒出B.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硫酸铜溶液中,产生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5.我国科学家发现的新冠治疗药千金藤素(C37H38N2O6)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下列关于千金藤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606g B.该物质由四种元素组成C.该物质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9:3D.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6.向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粉和Fe粉的混合物。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有Ag、Cu、Fe,可能有ZnA.A B.B C.C D.D10.同学们对含有K2SO4、K2SO3、K2S的混合物中各元素含量进行探究,经测定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含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48.2%B.47.3%C.46.4%D.49.1%二、多选题1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B.向p=1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C.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分解D.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三、单选题12.将一氧化碳和铁的氧化物Fe x O y置于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

反应过程中容器内部分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的值为19.6B.参加反应的铁的氧化物的质量为16gC.当CO2质量为4.4g时,容器内CO的质量为14gD.铁的氧化物中x:y=2:3四、填空题13.用化学用语填写。

初中化学溶液中的溶质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中的溶质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中的溶质教案
主题:溶液中的溶质
教学目标:
1. 了解溶质的概念和特性;
2. 掌握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过程;
3. 能够根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溶质的含量。

教学内容:
1. 溶质的概念和特性;
2. 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过程;
3. 溶质的含量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溶质的概念和特性,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过程;
难点:溶质的含量计算。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搅拌棒等;
2. 实验药品:食盐、砂糖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入溶质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溶液现象,引发学生对溶质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溶质的定义和特性;
2. 介绍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过程。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将烧杯内倒入一定质量的水,加入食盐并加热搅拌,观察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 重复上述操作,用砂糖代替食盐。

四、讨论(10分钟)
学生讨论观察实验现象,总结不同溶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讨论影响溶质溶解的因素。

五、练习(10分钟)
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根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溶质的含量。

六、反馈(5分钟)
学生进行答题和讨论,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七、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教学实验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溶质的概念和特性,掌握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过程,以及进行溶质的含量计算。

实验探究专题(广州专版)学生版

实验探究专题(广州专版)学生版

实验探究专题题型一:实验猜想1.反应后物质成分的猜想:a.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恰好完全反应,只有生成物;有一种剩余,则是生成物和剩余物质。

b.反应后固体成分的猜想:(1)判断固体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水、溶液中的溶质等不能列入猜想。

(2)根据反应生成物和反应物是否过量的角度考虑,做出猜想。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做出猜想。

(4)根据物质的颜色判断。

如得到的是黑色固体,则一定没有红色的铜。

c.反应后气体成分的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如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则生成物中不可能有二氧化碳。

2.混合物成分的猜想:混合物的成分是A 、B 、C 中的两种或三种,则猜想为: ①混合物的成分是A 、B; ②混合物的成分是A 、C; 混合物的成分是B 、C; ④混合物的成分是A 、B 、C注:若猜想中存在可以反应的物质,则猜想合理。

题型二:实验方案设计第一步:确定所要检验的物质,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

【原则】多种物质存在的检验要注意考虑物质之间的相互干扰,若出现干扰,应先检验并除去干扰物质,再检验其他物质。

第二步: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掌握实验操作(试剂选择)、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于要探究的物质,系统性思考该物质所含离子可能存在的性质。

要点梳理物质+试剂反映现象决定结论(有无该物质)题型三:交流讨论、拓展与思考1.交流讨论对试题中的猜想与假设、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以及结论等进行讨论交流,结合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科学可行①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②实验操作步骤是否简单、科学;③实验现象是否明显,易于观察、记录;④实验结果是否与实验目的一致。

(2)“绿色化学”①原料是否无毒无害;②原料利用率以及生成物的产率是否较高;③实验过程中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④实验过程是否安全。

2018中考化学专题十、实验探究

2018中考化学专题十、实验探究

专题十、实验探究重难点突破题一:同学们发现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产生疑问: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通过以下探究过程证明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1)实验准备①查阅资料: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②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HCO3、NaOH和Na2CO3。

(2)实验过程【实验1】证明反应生成了Na2CO3同学们选用上表实验中的药品,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先在NaHCO3溶液中加入A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浑浊,则A溶液是________。

有同学提出这个实验不足以证明有Na2CO3生成,其理由是________。

为了证明有Na2CO3生成,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实验2】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同学们参考上表中的实验,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虽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可以证明反应发生了,该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反思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题思路金题精讲题一:小华同学实验中发现:把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放入同样一杯水中,有的溶解快,有的溶解慢,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物质溶解的快慢呢?请你和他一起利用硝酸钾来完成下列探究。

【提出问题】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建立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一、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方法总结: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探究其中一个条件或一种因素对变化的影响时,要注意保持其他因素是相同的。

即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问题。

题二: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题三:化学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提出问题1]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猜想与假设]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精选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精选

实验探究精选1 【题文】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并对反应后瓶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2CO3和HCl猜想2:废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猜想3: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猜想4:废液中的溶质是。

【讨论与交流】小明认为猜想1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

【实验与结论】(1)为验证猜想3成立:根据盐酸性质,小王选择如图五种不同类别物质,其中X可以是(填一种具体物质名称或化学式)。

小勇取少量于试管,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于是小勇认为猜想3正确,请你评价小勇的结论:。

(2)小丽为验证猜想4成立,可选择的试剂是。

(3)处理废液,回收利用:欲从猜想4的废液中得到纯净NaCl晶体,小芳设计了如下方案:在废液中加入适量Ca(NO3)2溶液,过滤、对滤液蒸发结晶。

请评价该方案是否可行?理由。

题号:2049487,题型:探究题,难度:较难标题/来源:2014届山东省潍坊市中考模拟(一)化学试卷(带解析),日期:2014/4/292 【题文】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 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 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实验现象:结论:猜想一不正确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反思与拓展】(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解题技巧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解题技巧

一、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思路:1.确定反应后溶质M后质是什么?有多少克?2.有气体、沉淀、杂质分别计算它们的质量;A:观察方程式中有气体还是沉淀,并计算出它们的质量是多少?B:计算参加反应的固体药品的质量是多少?C:杂质的质量=固体药品的总质量-参加反应的固体药品的质量3. M后液= 加入量-气体-沉淀-杂质(杂质不溶于水时减去,杂质溶于水时不减)4. 计算二、【简单题目导入】1、固体混合物中所含有的杂质的成分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例1:已知石灰石中含有二氧化硅(不溶于水,高温时难以分解的酸性氧化物),甲中学化学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矿山中石灰石的纯度,取30克该矿山的石灰石样品,加入100克某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二者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8.8克,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练习: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它可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用品。

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取10g该黄铜样品加入到50g稀硫酸中,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0.2g。

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固体混合物中所含有的杂质的成分不参与反应,但是溶于水例2:t℃时将氯化钙和氯化钾的混合物16.2克,放入26.2克水中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加入27.6克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碳酸钾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练习:将7.33gNaCl和Na2SO4的固体混合物溶于85g水中,滴入10g BaCl2溶液恰好沉淀完全。

过滤,将固体沉淀物干燥称得质量为2.33g。

计算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九年级题目衔接---折线题衔接1.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能得出的结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B.a克是指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C.A点时,溶液的溶质为NaOH、NaClD.B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一定相同衔接2、将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 点时,所得溶液的pH=7B.Q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BaCl2C.O至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D.P至Q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Cl=BaCl2+2H2O衔接3.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

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生动还原了大运河的历史场景。

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开凿河道B.裁制船帆C.炼铁铸锚D.伐木造桨2.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

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NaCl B.称量NaClC.量取H2O D.溶解NaCl3.乳酸可用作饮料中的酸味剂,分子式为C3H6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含12种元素B.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C.每个乳酸分子中含有3个水分子D.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6+16×3) 4.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从事软锰矿的研究时发现氯元素。

如图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是A.n=8B.氯元素原子质子数为17C.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D.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5.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需用多种消毒剂。

氯气用于生产含氯消毒剂,氯气与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均没有变化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C.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71:18D.丙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6.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甲比较铁、锌的金属活动性强B.图乙探究铁的锈蚀是否需要水C.图丙擦究MnO2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D.图丁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7.推理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常用的方法。

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则使紫色石蕊变蓝的都是碱溶液B.石墨和金刚石都含有碳元素,则石墨和金刚石性质完全相同C.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气味,则灼烧羊毛也有烧焦羽毛气味D.洗洁精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则汽油除油污的原理也是乳化8.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搅拌或加热的方法能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B.4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gC.t℃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D.将硝酸钾溶液由40℃降温至20℃,不一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9.草酸钙(CaC2O4)受热分解的产物中可能含有CaCO3、CaO、CO或CO2,也可几种都有。

溶质成分知识点总结

溶质成分知识点总结

溶质成分知识点总结一、定义溶质是指溶于溶剂中的物质,它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溶液中,溶质能够以分子、离子或原子的形式存在。

二、溶解度1. 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在一定温度下能溶解的最大溶质量或溶质的最高质量百分比。

溶解度与温度有关,通常情况下随温度升高,溶解度也会增加。

2. 溶解度可以通过测定在一定温度下所能溶解的物质的质量或质量百分比来确定。

三、溶剂和溶质的相互作用1. 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决定了物质是否能够溶解。

通常来说,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溶解度越大。

2. 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通过溶解热、溶解焓等物理量来进行描述。

四、溶质的分类1. 气体溶质:例如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

2. 固体溶质:例如盐、糖等。

3. 液体溶质:例如乙醇、甘油等。

五、溶质在生活中的应用1. 食品加工:糖、盐、酒精等溶质在食品加工中起到了调味、防腐等作用。

2. 医药制备:许多药物是以溶液的形式给予病人的,用于治疗疾病。

3. 化工生产:许多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溶液的处理,包括溶解、结晶等操作。

六、溶质溶解过程中的动力学1. 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离子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称为固体的溶解。

2. 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要克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才能进入溶剂中,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的溶解是一个动力学过程。

3. 溶解速度受溶质的溶解度、溶质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因素影响。

通常情况下,溶解速度随溶解度的增加而增加。

七、溶解度曲线和饱和溶解度1. 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可以溶解的最大溶质量与溶质质量百分比之间的关系曲线。

2. 饱和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当溶液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限度的溶质后,继续加入溶质不会再使得溶液的溶解度变大的状态。

八、溶质浓度1. 溶质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通常来说,溶质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等方式来进行表示。

2. 溶质浓度对溶液的性质和用途有重要的影响,例如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溶液的稳定性和化学反应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迁安市夷齐中学九年级化学自主探研导学案
课题:反应后溶液成分的探究课型:专题展示课备课人:高俊英审核:马辉日期:2015.5
1、目标梳理:掌握在探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时,做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在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和化学学习的兴
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重点呈现:依据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猜想,并能指出猜想的依据,能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
3、难点预期: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