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1等腰三角形第3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北师大版.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
3.了解反证法的基本证明思路,并能简单应用.
4.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重点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
难点
理解和掌握反证法的证明方法.
一、复习导入
问题1: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内容是什么?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问题2:我们是如何证明上述定理的?
问题3:我们把性质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反过来还成立吗?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吗?
二、探究新知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师:你能证明“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并与同伴交流.
处理方式: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写出已知、求证;小组之间探究讨论多种证明方法.
已知:如图,在△ABC中,∠B=∠C.
求证:AB=AC.
证法一:过点A作BC的垂线,垂足为D.
∵AD⊥BC ,
∴∠BDA=∠CDA= 90°.
在△ABD和△ACD中,
∵∠B=∠C, ∠BDA=∠CDA, AD=AD ,
∴△ABD≌△ACD (AAS).
∴ AB=A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证法二:作∠BAC的角平分线,交BC于点D.
∵AD平分∠BAC,
∴∠BAD=∠CAD.
在△ABD和△ACD中,
∵∠B=∠C, ∠BAD=∠CAD, AD=AD,
∴△ABD≌△ACD (AAS) .
∴AB=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教师引导学生类比“等边对等角”的证明方法正确地添加辅助线,规范地写出推理过程,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师指出:作△ABC的边BC的中线,虽然把△ABC分成了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对应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这是“SSA”,是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因此,这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是不可行的.
引导学生归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简述为:等角对等边.
2.反证法
课件出示: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不相等.你认为这个结论成立吗?如果成立,你能证明它吗?
处理方法: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小组交流讨论.
师引导:用综合法证明本结论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要探究一种新方法来完成它的证明,下面来看小明同学的想法:(课件出示)
如图,在△ABC中,已知∠B≠∠C,此时AB与AC要么相等,要么不相等.
假设AB=AC,那么根据“等边对等角”定理可得∠C=∠B,但已知条件是∠B≠∠C.这与已知条件∠B≠∠C相矛盾,因此AB≠AC.
师:你能理解他的推理过程吗?
师出示“反证法”的定义:
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
三、举例分析
例1 已知:如图,AB=DC,BD=CA,BD与CA相交于点E.
求证:△AED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AB=DC,BD=CA,AD=DA ,
∴△ABD≌△DCA.
∴∠ADB=∠D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AE=DE(等角对等边).
∴△AED是等腰三角形.
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3)
处理方法: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四、练习巩固
1.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30°,且它恰好等于一个不相邻的内角的2倍,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钝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2.如图,在△ABC中,∠B=∠C=40°,D,E是BC上两点,且∠ADE=∠AED=80°,则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 )
A.6个B.5个C.4个D.3个
,第2题图) ,第3题图)
3.如图,已知△ABC中,CD平分∠ACB交AB于点D,又DE∥BC,交AC于点E,若DE =4 cm,AE=5 cm,则AC等于( )
A.5 cm B.4 cm C.9 cm D.1 cm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外作业
1.教材第9页“随堂练习”第1、2题.
2.教材第9~10页习题1.3第1~4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在复习性质定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过来思考猜想新的命题,并进行证明.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同时引入反证法的基本证明思路,学习与运用反证法也成为本课时的教学任务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