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新演讲:管理者的自我认知与反思
8-领导力不是天生的-陈春花老师
一、认知自我 - 自我认知的三个障碍
1、自我:
• 无法摆好对别人、对外界的关系;
2、事实:
• 我们依照自已信仰的真理,但信仰真理与真理永远有差距;
3、经验:
• 当经验不变而事物改变时,经验就成为绊脚石。
影响潜力和结果的四个要素
习惯
潜
态度
结
力
观念
果
愿望
中间部分代表个体,像一面折射镜, 决定着个体“潜力”可以成就多大的“结果”
思考作业: 未来已来时,未来世界对你现在有哪些要求?
面向未来的四个关键词
1、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你要有能力去想象未来技术对今天的改变; 2、数据:数据成为生产力要素,让你有能力理解这个世界到底在怎么变; 3、创造; 4、智慧:创造和智慧的部分,是人类真正有价值、最值钱的部分。
拥抱未来,需要全新的认知、创造和智慧
领导力不是天生的
——数字化时代的管理训练(8)
主讲人:陈春花老师
导言
• 在组织管理中,卓越的领导者,能帮助组织取得最好的结果。 • 人们渴望领导力,但真正成为领袖的人却很少,因为他首先要成
为自己的领导者。 • 组织行为中,个体差异部分,天赋差异很小,后天习得差异更大,
那么,如何管理自己? 领导力不是天生的,首先成为自己的领导者
英雄领袖的特质
发展自己 发展他人
将人与经营 联系起来
商业领袖 品质
创造不断 改进的环境
民族/社会 使命感
引领行业 的战略
创造 新市场
慎重决策
行业英雄 企业领袖
为行业做贡献 / 为企业成长付出 / 不为小我
二、认知世界与未来
• 接受所有的挑战:是放弃?还是坚守初心?能不能真正拥有领导力? • 多视角看待世界; • 未来已来:未来和现在时间非常短。
陈春花管理演讲稿:不怕有问题,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法
陈春花管理演讲稿:不怕有问题,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法改变的确会带来阵痛、不安和未知,这是改变的基本特点。
如果我们感受到痛苦、不安和未知,那么也就会一样感受到机会、可能和奇迹。
我反复思考,公司的战略和团队成员到底应该如何发展?对于团队而言,实现公司的战略和推动公司成长是我们职责和价值所在,这也是我们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承担的。
经历与大家一起全面投入工作,发现公司有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既有战略的问题,也有执行的问题;第二、并不是公司能否实现战略的问题,而是管理团队如何认同战略并保持一致的问题;第三、并不是能不能成长的问题,而是用什么方式成长的问题;第四、并不是我们能不能保持领先位置的问题,而是我们是否能够真正拥有竞争力的问题。
这四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管理团队整体来承担。
如果不具备调整资源来推动彻底解决这四个问题的能力,就会陷入到停滞甚至落后的地步;如果管理团队不具备开放和的心态来推动这种改变,就会陷入被行业领先阵营淘汰的境地;如果公司成员不具备上下同欲,超越自我的文化来实现这种改变的共识和决心,就会陷入自我封闭、内部消耗以及丧失发展的窘境。
过去的历史证明,我们的是由我们自己的创造获得。
我们要推行变革,不仅要对过去历史负责,也要对今天依赖于我们的合作者、伙伴和家人们负责。
我绝不允许我们或者自己被淹没在平庸的氛围中。
仅就当前而言,因为组织变革和战略转型,的确给大家带来了困扰和不安,也的确让同事们在经历变化中感受到压力。
我也很想分享这些交流所总结的观点,帮助我和大家一起调整心态,拥抱变化,并享受变化。
第一,不要在意别人的评价,而要在意对自我的要求。
我们工作的评价并不来源于其他人的看法,而是来自于工作品质本身,如果我们谨守工作品质,谨守价值贡献,就可以对自己问心无愧。
第二、变革就是给了每个人画图的机会,我们可以自己规划属于自己的未来。
改变的确会带来阵痛、不安和未知,这是改变的基本特点。
如果我们感受到痛苦、不安和未知,那么也就会一样感受到机会、可能和奇迹。
陈春花管理第一节心得
陈春花管理第一节心得当我再次阅读这本书的第一节的时候我有了另一番感受,再次看它的时候,我会将陈老师书中讲到的一些内容与方法结合到自己在工作中,但部分内容我还是没办法真正体会与领悟,就浅谈一下我的几点认知:一、对于管理的理解同陈老师说得一样,我对管理最初的定义与理解其实就是“管人管事”,而陈老师对管理重新做了以下五点说明:1、管理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2、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3、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4、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是能否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二为一;5、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
对于以上这五点内容,我还是非常认可与赞同的,关于第二点解释中,陈老师说到这么一句话我觉得非常好“人都会犯错误,但对错在管理中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你证明自己是正确的,领导是错误的,也于事无补,最重要的是做事情的结果”,这句话其实和我们企业宣导的“我们需要的是工作结果,而不是听滔滔不绝地解释没有完成的理由”,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取得绩效,如果让企业亏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所以,管理是以结果评价,不是以对错评价,一定要追根到底能否解决问题、获得结果。
二、管理是将“权、责、利”合理分配基于责任所做的权力与利益分配,就是最合理的管理行为。
我们在日常管理中可能常常没有做到这三点的平衡,常常忘记了去分配责任,如果没有责任,人就无法真正的激发出能力和热情,也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唯有把责任分配下去,让每一个成员承担其他责任,管理才会发挥实际的功能,再加上我们给予的责任相适应的资源和分享,管理的想能就会发挥出来。
三、应该适应领导者的风格而非改变他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就是这样,领导者的风格是很难改变的,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我们不要寄希望于领导者作出改变,事实上他们真的是很难改变,我们可以做的是调整环境和条件,让环境和条件适合领导者的风格。
作为下属,更应该以任务为中心,而不需要在调整与上司的关系上花心思。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读后感范文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读后感陈春花《管理的常识》读后感范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陈春花《管理的常识》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读后感1“管理”两个字确实看起来非常抽象且空洞,但读完陈春花老师写的《管理的常识》,虽说是“常识”,却蕴含丰富的内容,精辟的见解,化“抽象”为“具体”,化“空洞”为“饱满”,助你慢慢领悟“管理”的真谛所在。
作为管理者,《管理的常识》一书值得好好读读,可以在工作中做为理论与行为衔接的对照思考,将会使你进一步认识到———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1、什么是管理的基本规律陈老师把“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作为管理的基本规律,是因为我们在管理中常常犯错误,常常忘记了管理这一条基本的规律。
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但是管理上的对错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管理是要解决问题的。
在我们的管理中,为什么效率非常低,陈老师认为,原因在于很多人做出决定,不是马上去执行,而是去评判对错。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有时遇到问题,管理者一般会要求寻找原因和责任,而忽视了去“面对事实,解决问题”,这样将来这个问题可能经历了不会再犯,但如果不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下次遇到新的问题,就不知道如何马上去解决,也不会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
2、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管理是服务,最直接的意义就是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面对事实,解决问题”最终服务于经营。
管理与经营是管理者需要具备的两种能力,经营能力就是选择正确的事做,管理能力就是把事做正确,从这个意义上说经营是第一位的,管理是第二位的。
集团财务管理就是在“核算、服务与监督”基本职能基础上,通过持续为企业经营解决系列问题,提升解决效率效果问题的能力,为企业在增长性、盈利性、流动性之间找到最优的平衡,同时规范风险,更好地实现财务职能。
陈春花有效的管理第五讲心得
陈春花有效的管理第五讲心得在总公司的三天培训过程中,我只是粗略的把教授通读了一下,回家的10多个小时的路上,我又重新的读了一次,心中的感慨又深了一步,陈教授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管理总结的就像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样,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一样,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到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现将从书中学到的一点小皮毛总结如下: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是一种决策,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中最怕的就是下属去揣摩领导的意图,这说明领导的指令不清,往往忙了半天,工作结果却不一定符合标准。
好的管理是靠指令去做更多的事。
只有上下岗位都做相同的事,说明这个单位的管理是合格的,但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做不到的,所谓的没有执行力和效率就是这个原因。
领导有时喜欢把自己变得复杂和不易理解,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真正的管理只能凭指令做事,不能凭经验、做事。
二、管理没有对与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以结果评价,不是以对错评价,一定要追根到底能否解决问题、获得结果,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
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取得绩效,如果让企业亏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
不管有什么委屈,有多大约束,有多少无奈,这个责任给了你,你就得承担。
在我们的管理中,为什么效率非常低,陈教授认为,原因在于,很多人做出决定,不是马上去执行,而是去评判对错。
人会犯错误,但对错在管理中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你证明自己是正确的,领导是错误的,也于事无补,最重要的是做事情的结果。
营销部门作为企业的龙头部门,如何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首先绩效激励是比较有效的措施。
企业最终的竞争力来自员工,在的经营时代只有通过有效的,才能使营销发挥出卓越的竞争力。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管理与领导的自问什么是管理?管理是每个管理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是从根本意义上解决效率的问题,德鲁克精辟的阐述了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的权威性就是成就。
什么是常识?即普通知识,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而《管理的常识》一书是把这两个词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在这个创新与超越的时代,管理的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需要,通过《管理的常识》这本书,让我很清晰的认识到只有把管理变成一种常识,管理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深入书中几个模块知识的学习,我深有感触,不禁对自己进行了两个问题的发问。
一、管理有没有标准?管理是一门科学,也就意味着管理是有迹可循的,是存在标准的。
陈春华教授把管理的基本规律定为: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对这一观点我颇为认同,现今管理仿佛步入了一个误区:当工作产生了问题,管理者首先想到的是对问题先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明确责任,然后再解决问题,看似正确的步骤,等这一系列下来,往往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处理时间,及时性大大降低。
很多问题可能经历过一次就不会再犯,这样管理者要不断的面对新的问题找新的原因,增加工作的同时降低工作效率,所以一开始就没有必要对一些一次性问题在查找原因一步步进行分析上面浪费时间,因此对于销售,尤其是销售出的产品出了问题之后,正确的是一开始就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先把问题及时尽早的解决完成,再去考虑出现的原因等一系列其他的问题,这样不仅为客户留下良好的负责任的印象也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至于原因责任人等一系列的分析,完全可以放在内部解决。
我认为只有对待那些反复发生的问题才有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的必要,而一个好的管理者,是不存在反复问题出现的情况的。
管理的另一个标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我们往往是很愿意管理别人的,但反过来想我们是不愿意被别人管束的。
组织中人与人很难平等,只能公正(接下来会详谈这里不细说),这注定以人为管理方向即使因材施教也是很难行的通的,而管事则相对简单的多,管理所要做的事情是让人没有办法犯错,因为正如作者所言,管理所面对的人,不能够用道德来评价,只能够用行为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评价,因此工作中对一个人管理的好坏不是对他这个人的评判,而是他做事效率的评判、做事正确率的评判等等,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就必须明确管理的都是事情而不是人。
陈春花之《管理的常识》:管理的认知与行动——如何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陈春花之《管理的常识》:管理的认知与行动——如何成为有效的管理者(一)中国管理的问题在哪里1.我们尝试过所有的新理论在上个世纪,中国企业如饥似渴的学习力空前高涨。
世界上不同时代出现过的所有理论,几乎都被中国企业照单全收了。
40年代的人际关系训练被看作是组织成功的关键;50年代的目标管理被视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60年代分权化成为最佳方法;70年代的企业战略风靡一时;80年代的企业文化粉墨登场;90年代的电子商务引入各种管理方法;21世纪管理创新理论引领变化……企业管理者也对这些概念名词耳熟能详,但是为什么中国企业总是被诟病为时代的幸运儿?即更多企业的崛起,是得益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需求大规模下的自然增长。
事实也是,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年。
据麦肯锡报告,对20家中国最优秀的制造企业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的生产率仅比美国低8%。
而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则撰文说,中国工人的平均工资才是美国工人的4%,和1975年韩国类似。
中国如果要恢复经济持续增长,就必须提高消费能力。
他对此持保守态度。
我们为什么没有能力给工人发高工资?到底是什么贡献了中国经济的增长?——管理在哪里?它又贡献了多少价值?2.我们前仆后继地努力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问题在于这种增长是否有泡沫?可以稳定而持续增长吗?除了营销技巧、低成本优势、规模化优势,具备系统作战能力吗?企业凭什么能够在急剧变化的市场中活下来?对顾客真的理解、有互动吗?中国企业都善于向标杆企业学习,努力持续学习以达到最佳表现,事实也是如此。
我们知道华为用10年时间全面持续学习IBM,甚至不惜用削足适履的办法强迫自己去适应,也果然在全球电信设备供应领域迅速跃为前三。
问题是现在还需要知道,企业必须在管理实践中积累出自身的管理模式与企业文化。
因为持续发展中仅仅学习标杆是不够的。
我们拥有了成本优势、产品优势、销售优势、渠道优势和服务优势。
管理的常识陈春花第三章读后感
管理的常识陈春花第三章读后感这一章一开头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讲目标管理。
我之前就觉得目标这东西,不就是领导在年初开个会,喊几句“今年我们要做到啥啥啥”就完事儿了嘛。
但陈春花老师告诉我,没那么简单。
目标可不是随便定的,它得是明确的、可衡量的、可达成的、相关的、有时限的。
这就像我们小时候玩游戏,得知道游戏规则是啥,目标是啥,要不然就是瞎玩。
比如说,一家餐厅说要提高顾客满意度,这听起来很笼统。
但如果说要在三个月内把顾客好评率从80%提高到90%,这就是一个符合那五个标准的目标了。
而且,目标还得从上到下层层分解,不能老板在那喊着要冲业绩,员工却不知道自己该干啥。
这就好比一支足球队,教练说要赢球,那前锋、中场、后卫都得有自己的小目标,前锋要进球,中场要组织进攻,后卫要防守。
再说到绩效管理,我以前一直觉得这就是每个月看看谁干得多、谁干得少,然后给点奖金或者扣点钱。
老师却让我明白,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循环,从目标设定、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到绩效反馈,缺了哪一环都不行。
就像种一棵树,你不能只看最后结了多少果子,你得关注从种下种子开始的每一个环节。
绩效辅导这个环节对我来说很新鲜,原来管理者不是在旁边干看着员工干活,而是要在过程中给员工支持和引导,就像教练在运动员训练的时候不断纠正动作一样。
而且绩效考核也不是为了挑刺儿,而是为了发现问题,帮助员工成长。
还有激励这一块,可太有趣了。
我一直以为给员工多发点钱就是最好的激励了。
老师却告诉我,激励是个多元化的事儿。
除了物质激励,还有精神激励呢。
就像我以前工作的地方,有个同事特别希望能得到公开表扬,每次领导在大家面前夸他几句,他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干活可带劲了。
这就是精神激励的力量。
而且激励还要因人而异,对于那些刚毕业的小年轻,可能给他一个学习成长的机会比给他多发几百块钱更让他兴奋;但对于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老员工,可能奖金更实在一点。
这就像不同的人喜欢不同口味的菜,你得投其所好。
陈春花管理论述读后感
陈春花管理论述读后感
读了管理专家陈春花的一段管理论述,颇有触动,其实,单从字面理解,我想公司的
每位同仁都能感觉到,具有绩效清晰、严谨公平制度的企业肯定比考核不清楚、奖罚不分明、制度不严谨的企业更具发展前景,这是管理的问题。
说到管理,有人认为管理是把事
情管好,因为管理是一门学问,不谈对错,谈的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我认为如果向深
度挖掘,其实管理并非管事而是管人,我想就此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企业的发展靠的是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员工是冲着企业来的,但是能留下来发展成
为好的员工,则是因为有好的管理者。
顶用的管理者一定会培养出一群能干的员工;相反,不顶用的管理者手下一定是庸才居多,所以,管理最难也是最关键的地方则是“对人的判断”,管好了人,用好了人则事半功倍,管理应该是艺术,而非科学。
管理就是门课堂教学的艺术,就像是弹钢琴,念再多琴谱,上再多的课,看看再多的
弹奏,不亲自动手弹头永远不能弹头,而管理者的通用性不弱,不像是医生、电工、飞行
员等技术工种,可以通用型在很多单位供职,顺利的管理者则无迹可寻。
人尽管有共性,但恰恰是人的个性才形成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企业,管理是个绝对
“因人施管”的活。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被所有人都看好,年龄、学历、专业及人品都
优胜的候选人,可是一上岗愣是不顶用;一个很不起眼,甚至有明显毛病的非候选人居然
能做出让所有人吃惊的业绩,不仅不同管理者之间不能通用,就是管理者本人,昨天的成
功都不能保证明天还会成功,其实管理者也是人,是人就会
1/3。
陈春花管理观后感
----------------------- 精选公文范文 ------------------ 陈春花管理观后感篇一:《管理的常识》读书笔记管理的常识——让管理发挥绩效的7个基本概念前言管理就是把理论变为常识。
第一章什么是管理管理没有对错,惟独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的理解第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第二,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应该训练解决问题,而不是寻觅原因和责任。
例子:机修修机器、总装员工乱丢垃圾。
第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清晰的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
第四,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是能否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 精选公文范文 ------------------ 二为一;第五,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
对绩效负责的管理观第一,管理只对绩效负责;惟独功劳才会产生绩效,苦劳不产生绩效惟独能力才会产生绩效,态度必须转化为能力才会产生绩效才干才产生绩效,品德需要转化为才干才会产生绩效人都会犯错误,所以我们不能够在品德上下赌注,管理所要做的就是让人没机会犯错第二,管理是一种分配,分配权力、责任和利益;第三,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
管理做什么,必须由经营来决定;管理水平不能够超越经营水平。
管理解决的三个效率第一,使劳动生产率最大化的手段是分工;科学划分工作元素员工选择、培训和开辟------------ 精选公文范文--------------2----------------------- 精选公文范文------------------ 与员工时常沟通管理者与员工应有平等的工作和职责范围第二,使组织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专业化水平和等级制度的结合;韦伯组织管理的原则约定:权力是组织而非个人。
组织管理的核心就是让权力从个人的身上回归到职位上,也就是组织本身上,惟独在这种情况下管理效率才合得至∣l当权力是°职位的含义的时候,就要求权力表现出专业能力,简单地说也就是权力需要承担职责,没有职责的权力是不存在的。
对陈春花新演讲的感悟
对陈春花新演讲的感悟
非常感谢总裁分享的二篇文章,仔细研读后受益匪浅。
《什么叫领导?什么叫管理?你一定要分得清!》与《陈春花新演讲:数字化时代组织管理的三个关键词——赋能、共生、协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作为职业经理人应具有的综合素质与思维模式,具体感悟如下:
一、要严于律己,做一个正直的人,以赢取他人的信任。
以坦诚精神、透明度和声望,建立别人对自己的信赖感,不断战胜自己的本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享信息,不断加强团队的力量。
二、要有开阔的胸怀,在精进自己的同时,不断发展别人,提升团队。
用韦尔奇的话说就是“在你成为领导以前,成功只同自己的成长有关。
当你成为领导以后,成功都同别人的成长有关。
”致力于让员工变的更强,变得更会协同。
同时进一步约束自己,中和利他,在致力于个人生长的同时,让团队中所有的人能够得到非常好的生长。
三、不断提升个人的格局,迭代更加符合集团发展模式的思维模式,致力于做「无我」领导,陪伴牵引团队、使其成长、以推进我们的共同目标。
四、不断修炼自已,将管理与领导有机结合,用管理自己来影响别人。
一方面让员工感受到工作的乐趣、拥有梦想与愿景、乐于分享工作成绩;另一方面自己也要善于倾听、敢于承认错误、正视意见。
管理的过程亦是自身的修炼过程,在致力于与企业同命运共成长的同时,我将进取不息。
陈春花新演讲:管理者的自我认知与反思
文:陈春花导读:10月17日,陈春花教授在「北大医学教育年度论坛」上做了题为《领导者的自我认知与反思》的演讲。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领导力,但是事实上真正拥有领导力、能成为领袖的人却很少。
领导者应该如何培养自己?在我过去的研究中,我发现有一个人很重要,这个人就是领导者。
但是,如此重要的一个人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得到。
美国《时代周刊》曾经问了一个问题,到底谁在掌管美国?他认为这个国家实际上需要一个卓越的领导者,但是没有人能够堪当大任。
从文献来看,领导力相关的话题在哈佛大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被索引的概念。
领导力相关的书在亚马逊也非常多。
领导力这个话题,关注的人很多,我们每个人也都希望拥有领导力,但事实上成为真正的领袖的人却不多。
原因到底是什么?是我们本身天赋不够?是我们的机会不够?还是我们有一些问题,且没有认真地去准备?我持续做组织研究接近20年,我发现这里最核心的是领导者本人愿不愿意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
01 领导者必须承担的三个责任我们先从自我认知开始看。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我们自己想象的准备得那么充分,我们并不知道领导者真的重要。
我一直和企业家打交道,我发现很多企业家并没有意识到他的作用:他在不同的时期对不同的人,对这个社会,对这个国家其实都是非常有影响的。
领导者非常重要是因为他有三个责任是别人替代不了的。
无论他的专业多强,无论他的努力多大,但是有些责任必须领导者自己来担。
1.决定组织的高效运转不同的领导者管理不同的组织,效果真的是不一样的。
也许我们会认为整个组织本身很重要,但是我认为,领导者真的是非常重要。
我自己曾经两次空降企业去做总裁,目的就是想证明组织管理理论是有用的。
如何证明?我到了企业以后,保持企业所有的东西不动。
不换员工,不增加投资,保持原有的产业,只是增加一个懂管理理论的老师来空降当总裁。
第一次空降,不到两年时间,我让这个企业从很小的规模变成行业第一。
第二次空降,我让一个下滑的企业恢复增长,而且保持住全球第二的位置。
陈春花管理的认知
陈春花管理的认知陈春花是一位伟大的管理者,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思考,从而建立起一种有效的管理理念,并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从陈春花管理认知的理论出发,讨论他的管理认知特点,以及他的管理实践,从而分析他的管理成果。
首先,陈春花的管理认知是建立在运筹学和实践科学的基础上。
他强调思考问题和制定政策的重要性,强调管理活动的运筹性和实践性。
他指出,管理活动必须依靠系统性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必须从客观性的角度进行,必须充分考虑受影响的各方,以及运用各种资源实现协调管理。
此外,他还认为,管理认知还要求企业管理者具有有效沟通的能力,能够做出全面考虑的决策,以实现企业的目标。
其次,陈春花管理的认知在实践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在企业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并把它作为企业发展的理念。
他主张重视员工的技能、素质和能力,以及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此外,他还强调企业要建立正确的管理机制,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益,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
最后,他还倡导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和实际情况,注重企业管理的实效性,实现企业整体发展的统一策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陈春花的管理认知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使他在企业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为当代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并受到广泛的认可。
陈春花的管理认知应该继续引领企业管理的未来发展,为企业创造和实现更大的价值。
综上所述,陈春花的管理认知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其理论出发点和实践应用都影响着企业管理的未来。
通过运用陈春花的管理认知,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企业的高效、健康的发展。
陈春花目标管理心得体会
陈春花目标管理心得体会目标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一位优秀的管理者来说,目标管理不仅是自己工作的重要工具,更是对整个企业发展的关键。
陈春花,是一位出色的企业管理者,她在多年的从业经历中,积累了许多目标管理的心得体会,这些心得体会不仅能够帮助她自己更好地完成工作,还能够指导其他人更好地实现目标。
下面,我将结合我自己的理解和陈春花的实践经验,来分享一下陈春花目标管理心得体会。
一、设定明确的目标设定目标是目标管理的第一步,目标必须要具有明确性、可度量性、量化性和可验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目标管理的效果。
针对每个具体的目标,需要设定明确的时间节点、参与者、工作量和实际达成情况,并设置有效的监控机制,随时跟踪目标完成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例如,某企业的销售目标是每月增长10%,那么具体的目标可以是:在截止日期内,每个销售人员要完成100万元销售额;要在每周五提交销售报告,同时落实并调整销售策略。
二、有效的沟通和分享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沟通和分享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节。
为了让目标的实施更加顺利,需要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够理解清楚目标设定的背景、目标的意义和实现的重要性。
同时,也需要及时地与所有人分享已经实现的目标和成果,这样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目标进度,调整策略和加强协作。
三、适时的反馈和激励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及时的反馈和激励是非常重要的。
目标的反馈可以帮助人们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补救措施,避免陷入无限延期和浪费时间的局面。
目标的激励则可以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更有动力地投入到工作中来,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四、持续的改进和升级目标管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升级。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目标也需要及时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类似地,目标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升级,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和要求。
五、总结和分享经验经验总结是目标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陈春花讲座心得体会
首先,陈春花教授强调了企业内部变革的重要性。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保持活力,企业必须从内部组织开始变革,调整管理方式,提升创新能力。
这使我认识到,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敢于变革,勇于创新。
其次,陈春花教授指出,企业要有面对未来的能力。
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需要具备前瞻性思维,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战略。
这使我明白,作为企业的一员,我们要时刻关注行业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陈春花教授强调了核心团队的重要性。
一个优秀的企业,离不开一支高效的核心团队。
这使我认识到,团队协作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第四,陈春花教授提出了“手比头高”的理念。
她认为,理想之所以能够变成现实,正是因为有连接理想和现实的行动。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空谈无益,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梦想。
第五,陈春花教授强调,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优点,并挖掘其潜能。
这使我意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关注其缺点,更要关注其优点,激发他们的潜能,助力他们成长。
总之,陈春花教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几点总结:1. 企业要保持活力,必须从内部组织开始变革,提升创新能力。
2. 企业要有面对未来的能力,具备前瞻性思维,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趋势。
3. 核心团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
4. 理想之所以能够变成现实,正是因为有连接理想和现实的行动。
5. 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优点,挖掘其潜能。
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牢记陈春花教授的教诲,不断提升自己,为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春花《管理学的常识》读后感
陈春花《管理学的常识》读后感
我读完了陈春花的《管理学的常识》,深受启发。
这本书从实
际角度出发,结合作者自身的管理经验,对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
则进行了简洁而深入的解析。
书中首先介绍了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管理是对组织或团队进
行指导和协调,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
作者强调了管理的重要性,指出管理对于组织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陈春花提到了管理的基本职能。
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通过这些职能的实施,管理者可以有效地
激励员工、分配资源和协调工作,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书中,作者还探讨了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管理者既要具备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又要具备良好的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作者认为,管理者应该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并能够带领团队应对
挑战和危机。
此外,陈春花还提到了管理者应该具备的领导风格。
领导风格包括权威型、民主型和激励型等。
作者指出,不同的情况下需要采用不同的领导风格,管理者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我觉得这本书对于管理学的入门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它简洁明了地解释了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通过实际案例和经验分享加深了理解。
同时,书中的内容和建议也很实用,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参考和应用。
总之,《管理学的常识》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籍。
它不仅可以帮助读者理解管理学的基本知识,还可以启发读者思考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我相信,通过学习和实践,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为组织的发展做出贡献。
管理者的自我认知和反思
管理者的自我认知和反思
作为一名管理者,自我认知和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管理者需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便更好地管理团队和解决问题。
在自我认知方面,管理者需要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价值观、信仰等方面。
这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以及如何与他人互动。
对于自我反思来说,管理者需要定期回顾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这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在工作中表现得如何,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技能。
此外,管理者还需要接受他人的反馈和建议,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盲点和弱点。
总之,管理者的自我认知和反思对于其领导能力和团队管理至关重要。
只有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解决问题和推动团队发展。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陈春花导读:10月17日,陈春花教授在「北大医学教育年度论坛」上做了题为《领导者的自我认知与反思》的演讲。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领导力,但是事实上真正拥有领导力、能成为领袖的人却很少。
领导者应该如何培养自己?在我过去的研究中,我发现有一个人很重要,这个人就是领导者。
但是,如此重要的一个人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得到。
美国《时代周刊》曾经问了一个问题,到底谁在掌管美国?他认为这个国家实际上需要一个卓越的领导者,但是没有人能够堪当大任。
从文献来看,领导力相关的话题在哈佛大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被索引的概念。
领导力相关的书在亚马逊也非常多。
领导力这个话题,关注的人很多,我们每个人也都希望拥有领导力,但事实上成为真正的领袖的人却不多。
原因到底是什么?是我们本身天赋不够?是我们的机会不够?还是我们有一些问题,且没有认真地去准备?我持续做组织研究接近20年,我发现这里最核心的是领导者本人愿不愿意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
01 领导者必须承担的三个责任我们先从自我认知开始看。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我们自己想象的准备得那么充分,我们并不知道领导者真的重要。
我一直和企业家打交道,我发现很多企业家并没有意识到他的作用:他在不同的时期对不同的人,对这个社会,对这个国家其实都是非常有影响的。
领导者非常重要是因为他有三个责任是别人替代不了的。
无论他的专业多强,无论他的努力多大,但是有些责任必须领导者自己来担。
1.决定组织的高效运转不同的领导者管理不同的组织,效果真的是不一样的。
也许我们会认为整个组织本身很重要,但是我认为,领导者真的是非常重要。
我自己曾经两次空降企业去做总裁,目的就是想证明组织管理理论是有用的。
如何证明?我到了企业以后,保持企业所有的东西不动。
不换员工,不增加投资,保持原有的产业,只是增加一个懂管理理论的老师来空降当总裁。
第一次空降,不到两年时间,我让这个企业从很小的规模变成行业第一。
第二次空降,我让一个下滑的企业恢复增长,而且保持住全球第二的位置。
如果你成为一个管理者,你记住你是非常重要的。
你的第一个作用就是,你要保证整个组织是有效的,这个组织的有效取决于你本人付出的努力。
2.指引方向,鼓舞人心领导者重要的第二个地方,是他能为所有人提供帮助,让每个人都可以成功。
在组织研究当中有一个研究结论非常好玩,一个人在工作当中能否取得绩效,72%取决于他的直接上司,他本人决定绩效的比例只占28%。
也就是说看你的命好不好,如果你遇到一个好的上司,你已经拥有了72%的绩效的可能性;如果你的命不够好,你遇到一个不好的上司,那你再努力,再伟大都没有用,因为你只能决定绩效的28%。
这是哈佛商学院的一个研究结论,这也是我对所有领导者的要求。
如果你觉得你的下属很笨,只能证明你很笨,跟这个下属没有关系。
领导者非常重要,是因为他可以指引方向,可以鼓舞人心,可以重振希望,可以让一个普通的人变得不普通,让一个平凡的人变得不平凡。
但是这件事情不是这个人能做得到的,而是你这个领导者能做得到的,尤其是直接上司,所以我们才会认为你非常重要。
3.摆脱危机领导者重要的第三个地方,是在我们遇到危机的情况下,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危机。
就像今天的华为,我想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企业会遇到像美国一个国家这么强大的力量来禁止它的发展。
但是华为遇到了这样的危机,在2019年上半年的经营增长比预期的还要好。
任正非讲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话:我认为现在是华为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华为的18万员工,因为在世界上已经排到第一,所以他们已经开始懈怠。
我正找不出什么办法让他们能够积极起来,好了,美国来了。
美国带来这么大的冲击,反而激起了华为18万员工的斗志,同仇敌忾,一致努力,一定要把这个关闯过去。
这就是一个领导者,用他的能力和他的影响力,带领大家共同摆脱危机。
领导者自己怎么才可以担当这个责任?我观察过非常多领导者,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很多领导者对自己本身的训练和教育不够,主要是在认知和能力两个维度。
02 领导者需要认知维度的训练为什么说我们在自我认知上的训练不够?因为我们在认知习惯上有三个偏差。
1.无法摆好对别人和对外界的关系第一个偏差就是太过自我,也就是说我们实际上无法摆好对别人和对外界的关系。
比如,作为老师来讲,我们今天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今天的年轻人坐在下面听课的时候,你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总是定定地看着你,表情很迷茫。
为什么他看你的眼神是空洞的?因为他不认为你有能力跟他对话。
今天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知识差距确实是在变小。
以前我讲课心里都是很定的,因为我在这个领域待了30年,我读的书一定比学生多。
但是今天你会发现不一定。
我就遇到过一次挑战。
这次挑战来自一个90后学生。
我上课的时候采用了一个数据,然后这个学生就站出来,说:老师,你这个数据错了。
我问,为什么错了?他说,这个数据昨天半夜三点钟换了。
我说,那你不睡觉在干嘛?他说,他们都说你很厉害,我就决定今天要找到你的毛病,所以我昨天就想尽办法,我想你肯定要引一些数据,数据现在是动态的。
然后我说,那这个数据条对应的道理你听了没有?他说,既然数据都不对了道理就算了。
下边学生就开始鼓掌,这个课就很难上了。
作为老师得进步,得摆好和学生的关系。
我第二天上课就聪明了。
我说,我今天上课要用一个数据,我请大家先给最新数据。
然后我再开始讲道理。
所以,今天即使作为一个老师,在某个领域比学生沉淀得久,很多东西可能知道得比学生多,但是他可以借助于技术来挑战你。
摆好和别人、和外界的关系,是自我很重要的一个要求。
事实上,这个关系是动态的,你不能说我今天摆好了以后就一直好,不是的,因为别人和外界在变,而且变的速度比我们还要快。
2.依照自己信仰的真理,但信仰真理和真理永远有差距在自我认知中,事实很重要。
大多数人做事依照自己信仰的真理,但是信仰的真理与真理永远有差距。
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在研究、管理或者实践中真正的差距,是能不能离事实更近一点。
近期,有一个人又想在香港折腾一次,这个人叫索罗斯,在1997年的时候,他就是用他的对冲基金引爆亚洲金融危机。
所幸这次危机走到香港时,被我们用「狙击战」打住。
但是新加坡、日本、泰国受到巨大冲击,亚洲金融危机对整个亚洲经济的影响长达十年。
有人问索罗斯,为什么你可以凭一个人、一支基金就可以引发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他讲了一句话,这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说,「认识机会和机会本身有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就是我的机会。
」当我们去了解自己认识的东西,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告诫自己,它跟真实之间会有一个差距。
你要立足于自己离真实之间的差距要少一点,这个时候你才能够真正理解什么叫做事实。
我们很多时候其实就受限于我们对自己信仰东西的坚持或者叫执着。
我其实也是在过去不断地吸取教训来要求自己做调整,这样我才可以回企业中不断地接近市场的真实,才可以回到研究中不断地接近组织管理的真实,才可以回答我们看到的一些问题,否则我们可能就会固守自己的东西。
3.当经验不变而事物改变时,经验就成为绊脚石固守经验就是第三个偏差。
你固守的东西一定会形成经验,但事物是变的,所以经验可能就会成为绊脚石。
北大有一句话叫「守正创新」,「守正」很重要,「创新」同样重要,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不能让你的经验成为绊脚石,因为外边一定是变的。
所以,你能否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其实在自我认知上就三样东西:自我、事实、经验。
03 领导者需要能力维度的训练我们有非常大的潜力,但是经过中间这一堵墙,或者这个棱镜,我们最后得到的结果比潜力小。
人都希望自己的潜力被激发,希望得到的结果比潜力大,可是为什么结果比潜力小?1.习惯你的学习习惯、认知习惯、工作习惯、生活习惯,就决定了你的潜力和结果的关系。
我们蛮多的习惯其实不够好。
比如说,我们只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
但是你一定要知道,有很多东西实际上没有被看到,但它确实存在。
又比如说,我们很多时候只相信我们自己的经验,但是事实上,今天的很多问题跟经验没有关系。
如果你不调整你的习惯,你的潜力就会被压制,你不会得到一个大的结果。
2.态度大家都知道负向的态度不好,所以我们尽可能调整自己,避免有负向的情绪。
我们更多人是中性态度,即无所谓的态度。
但是大家记住,中性态度会让你没有任何作为。
因为你无所谓,因为你不在乎,因为你遇到障碍的时候既不负向也不积极,你的潜力就被抑制了。
3.观念你相不相信创造是可以带来价值的,你相不相信团队是可以帮助你成就价值的,你相不相信努力付出就会得到结果,这就是观念。
我们在观念当中,在无意识当中,其实已经不相信很多东西,所以我们一定要致力于做教育,因为教育有两个最本质的基础功能,一个叫做信仰的养成,一个叫习惯的培育。
我是一个一直从事教育的人。
我去企业当总裁,我给对方提出的要求只有一条,就是我必须兼职做CEO,不能全职,因为我另外一个身份一定是大学老师。
我为什么如此热爱教育?因为我认为教育这两个基础的功能对所有受教育者都是巨大的帮助。
如果你具有信仰的能力,你就不会这么焦虑,不会这么不笃定,不会这么人云亦云。
如果你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你懂得自我学习,懂得开放,懂得约束,那你一定会让你的人生和生活都变得非常健康,这是教育完成的功能。
所以我们在观念当中相信教育有这个力量,那么教育就有这个力量。
如果你不认为教育可以承担这个责任,完成这个使命,拥有这个功能,你就得不到教育的结果。
4.愿望最后一个就是愿望,你对自己的愿望,对学生的愿望,对这个社会的愿望,是朝着美好想,还是朝着压力太大、障碍去想?如果你的愿望不是美好而是障碍的话,结果也是很小。
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这个部分由自己决定。
很多人来问我,特别是年轻的学生,他说陈老师,是不是要靠命,我才可以在这个社会中找到最佳的机会?我说跟命没有关系,跟你自己对这四件事情怎么安排有关系。
有句话我觉得特别好:我们最大的悲剧不是任何毁灭性的灾难,而是从未意识到自身巨大的潜力和信仰。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但是我完全认同。
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有巨大的潜力,我们有对教育绝对的信仰,对知识绝对的信仰,我们就可以创造非常高的价值。
我们在自我认知本身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其实就会有很大的机会。
04 领先企业的领导者特质我在1992年的时候给自己设了一个长达30年的研究,研究五家中国企业的变化,每10年去分析这五家企业发展变化的规律。
到2022年,第三个10年的结果就会出来。
我当时做这个研究的时候,很多人跟我说,陈老师你这个研究赌得太大了,30年很可能会淘汰掉一些企业,那你不就白白研究了。
但是我自己有一个很坚定的东西,我认为中国一定有企业能够持续活下来,而这个活下来的理论就会让我们有机会为世界贡献新的中国理论。
还好我比较幸运,这五家企业现在都活着。
这件事情真的不容易。
这五家企业分别是海尔、华为、TCL、联想和宝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