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作者简介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第1课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知识点
统编九年级语文(下)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舒婷,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等。
二、写作背景从“十年浩劫”中走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面对凝聚着深重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为个人的不幸而哀伤、为祖国的不幸而忧虑,同时又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
正是在这种感情的推动下,舒婷写下了这首诗。
三、词语解释胚芽:比喻刚萌生的事物。
簇新:极新、全新。
干瘪:干而收缩,不丰满。
伤痕累累:指物体受损害后留下的痕迹。
疲惫:非常疲乏。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绯红:鲜红。
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四、问题探究1.“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用第一人称来写,写出“我”向“你”(祖国)的倾诉。
“我”代表着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表达了“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
同时用“老水车”这个意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然存在着来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却依然具有活力的特点。
2.怎样理解“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意象?这几个意象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
这些意象前面的修饰语显示出祖国所遭受的苦难。
“数百年来”“历史的隧洞”表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3.“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赏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在空中飞舞的神。
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希望比作“飞天”袖间的花朵,虽美丽诱人,但尚未落到地面,不能成为现实,用此意象来比喻人民心中的渺茫的希望。
4.第三节诗列举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的意思?列举了“理想”“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这些意象。
这些意象代表了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腾飞的憧憬和祝愿。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知识点讲解汇总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知识点汇总一、作者简介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公元前87)约58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 10岁“诵古文”, 20岁开始游历,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
汉武帝元封八年(公元前108年)继承他父亲司马谈的官职,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
他博览皇帝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
后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
他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
二、故事背景公元前209年,一群以陈涉、吴广为首的贫苦老百姓被征派到大泽乡去驻守。
当时天下大雨,耽搁了他们前往的时间,按秦朝的律例,误了时间要斩首,陈涉、吴广于是鼓动大家揭竿而起,陈涉封自己为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天下百姓一呼百应,纷纷杀死秦的贪官酷吏,以相应陈涉的起义军。
三、注释1.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是为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
陈胜虽出身雇农,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张楚”政权,故给予他重要的历史地位,列入“世家”。
2.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
陈胜、吴广起义军3.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县。
4.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佣,被雇佣。
5.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
之,动词,去、往。
6.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
怅,失意,不痛快。
之,语气助词,不译。
7.若:代词,你,指陈胜。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9.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
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称为二世。
10.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闾左,指贫民,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
适,通“谪”。
适戍,发配去守边。
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
11.皆次当行(háng):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
九年级下册语文《简爱》(详细考点及好题)
《简·爱》【作者简介】《简·爱》(《Jane·Eyre》)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夏洛蒂·勃朗特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她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她的童年生活很不幸。
1821年,即她5岁时,母亲便患癌症去世。
父亲收入很少,全家生活既艰苦又凄凉。
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的慈善性机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
学校第二年就流行伤寒,她的两个姐姐玛丽亚和伊丽莎白因染上肺病而先后死去。
父亲赶紧把她们接回,他是剑桥圣约翰学院的毕业生,学识渊博,他常常教子女读书,指导他们看书报杂志,还给他们讲故事。
这是自母亲去世后孩子们所能得到的唯一的乐趣,同时也给夏洛蒂以及两个妹妹带来最初的影响,使她们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夏洛蒂14岁时,已写了许多小说、诗歌和剧本,据她自己开列的书单,她共写了11卷之多,每卷60到100页。
这些习作尽管还很幼稚,但已表现出相当厚实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想象力。
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
在她20岁时,她大着胆子把自己的几首短诗寄给当时的桂冠诗人骚塞。
然而,得到的却是这位大诗人的一顿训斥。
骚塞在回信中对她说:“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
”后来她曾作家庭教师,也想置办学校,但夏洛蒂和艾米莉都想教法语,于是到布鲁塞尔去攻读法语。
从布鲁塞尔回国后,夏洛蒂便和两个妹妹一起开始筹办学校,还挂出了“勃朗特姐妹学校”的招牌。
可是,在几个月里竟然没有一个学生来报名入学,等来的只是上门收税的官员,最终她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
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恩·勃朗特,也是著名作家。
因而在英国文学史上常有“勃朗特三姐妹”。
三姐妹代表作: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艾米莉·勃朗特——英国著名小说家与诗人,性情孤僻,沉默寡言,代表作《呼啸山庄》;安妮·勃朗特——代表作《艾格妮斯·格雷》。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知识点一.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原名闺谨,字璇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
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代表作】《秋瑾诗词》《秋女士遗稿》《秋女烈士遗稿》《秋瑾集》等。
二.写作背景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三.细读感悟1.反复诵读2.结合注释疏通大义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激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3. 概括内容上片:回顾过往生活下片:思虑未来前途4. 找出词中运用的典故并简要分析(1)“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2)“四面歌残终破楚”《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3)“不因人热”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
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
’灭灶更燃火。
”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
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蒲柳人家》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蒲柳人家》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刘绍棠(1936-1997),当代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北京人。
他幼年成才,被誉为“神童作家”。
1953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其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私访记》《山楂村的歌声》等;中篇小说集《鹧鸪天》《烟村四五家》《小荷才露尖尖角》等;长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
他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其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创作背景刘绍棠从被放逐的精神荒原上归来,便回到了他那充满了眷恋之情的运河两岸,这魂牵梦萦的故乡的热土,这哺育过他、让他难忘的童年的乡亲,这长着垂柳的河岸,这河滩旁的蒲柳小屋,无处不牵动着他的种种思绪、缕缕诗情,于是《蒲柳人家》诞生了。
三、字词解释腌臜:脏;不干净。
荣膺:光荣地获得。
膺:承受,承当。
隐匿:隐藏、躲起来。
戏谑: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攀高枝儿:指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
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一下子就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如坐针毡: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断壁残垣:残缺不全的墙壁。
形容房屋遭受破坏后的凄凉景象。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一脑门子官司:形容心中含着怒气,不满的情绪流露在脸上。
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14):以何满子为线索,引出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等传奇人物。
第二部分(15-35):主要介绍了何大学问的典型性格及其生活经历,塑造了他侠肝义胆、好说大话、爱讲排场的形象。
五、问题归纳1.“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有何表达效果?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
这句话属于自然环境描写,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天气炎热,为何满子被爷爷拴在立柱上的情节渲染氛围。
2.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等。
二、故事背景《孔乙己》写于1919年3月,最初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当时新文化运动虽已揭开序幕,但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对复古主义的各种逆流,鲁迅十分愤懑。
为拯救青年一代,他写下此文,艺术地再现了深受封建科举制戕害的读书人形象,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
三、理解词义缠夹不清:指说话没条理,混杂纠缠说不清楚。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争辩。
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着别人。
君子固穷: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贫困,固,安守。
间或:偶然,有时候。
颓唐:精神萎靡。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③):写孔乙己活动的典型环境——鲁镇咸亨酒店。
第二部分(4-13):写孔乙己的典型性格和悲惨遭遇,揭示主题。
五、问题归纳1.小说开头是怎样介绍鲁镇的酒店的格局和喝酒的两种人的,这属于什么描写?目的何在?鲁镇的酒店的特殊格局——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隔开了喝酒的两种人:一种是“短衣帮”,他们“靠柜外站着”喝,这是穷苦的劳动人民;另一种是“长衫”主顾,他们踱进店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这是悠闲、阔绰的剥削阶级。
这属于社会环境描写。
通过一短一长,一外一里,一站一坐的鲜明对比,揭示了顾客贫富的悬殊,阶级的对立,这是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的缩影,为下文写孔乙己“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特殊身份作了铺垫,也预示着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2.“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出师表》知识点汇总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出师表》知识点汇总一、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二、故事背景223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此时蜀汉伐吴惨败,元气大伤。
诸葛亮施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同时与孙吴通好,平息南方叛乱,稳定了蜀汉的政治局势。
于是227年,诸葛亮决定抓住时机北上伐魏,临行之前考虑到后主不懂得治理政事,遂上书,以期他能稳定国内政局,不被小人所惑,使北伐无后顾之忧。
三、理解词义注释出:出征。
师:军队。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先帝:指蜀汉开国君主刘备。
先:称已死的人,多用于尊长。
创:开创,创立。
业:统一中原的大业,基业。
未:否定副词,没有。
而:表转折,去人但是。
中道:中途。
崩殂(cu):死。
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
殂:死亡。
三分: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魏、蜀、吴三国)。
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
益州,这里指蜀汉。
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
益州:这里指蜀汉此:这。
诚:确实,实在,果真。
之:结构助词,的。
秋:时刻。
然:表转折,但是。
侍:侍奉。
卫:守卫懈:懈怠,放松。
于:在。
忠:忠臣。
内:指宫廷内。
外:指宫廷外。
士:将士。
忘身:舍生忘死。
盖:副词,表示整句系解释原因,原来是。
追:追念。
殊遇:特殊的对待,即优待、厚遇。
欲:想要。
报:报答。
之:代词。
于:向,对。
诚:实在,确实。
宜:应该。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开张:扩大。
圣:圣明开张:扩大。
圣:古时臣下对皇帝的尊称。
以:用来。
光:发扬光大遗德:遗留的美德。
恢弘:这里是动词,形作动,意思是发扬扩大。
也作“恢宏”。
气:勇气。
妄自菲薄:自己随便看轻自己。
妄:随便,胡乱,轻率。
菲薄:轻视。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石废墟的召唤 作者简介素材 语文版
作者简介
宗璞,现代女作家。
原名冯钟璞。
原籍河南省唐河县。
1928年7月生于北京。
十岁时随家庭南迁到昆明,上过南菁小学和西南联大附中。
194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
曾任《文艺报》《世界文学》等刊物编辑。
1981年调到外国文学研究所英美文学研究室。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写有《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等小说。
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会员。
1982年加入国际笔会为会员。
198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经澳中理事会、英中文化协会邀请,于1981、1984年访问澳大利亚与英国。
现列入1986年国际名人录和国际著名作家名人录。
主要作品有:《弦上的梦》(1978年12月《人民文学》)、《三生石》(1981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宗璞小说散文选》(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丁香结》(198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等。
其中《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九年级语文上下作者简介
九年级上下文学常识2少第1课沁园春雪选自《毛泽东诗集》沁园春,词牌名;雪,写作对象。
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第2课雨说选自《郑愁予诗的自选Ⅰ》——20世纪70年代末郑愁予,原名郑文韬,台湾诗人。
重要诗集《梦土上》《衣钵》《郑愁予诗选集Ⅰ》《郑愁予诗选集》等14部,《郑愁予诗选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三十本书”之一第3课星星变奏曲选自《上海文学》——1980年——朦胧诗江河,1949年生,北京人,原名于友泽。
第4课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田园诗《蝈蝈与蛐蛐》选自《世界流派诗选》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夜》选自《世界流派诗选》谢尔盖·亚历山大德洛维奇·叶赛宁(1985—1925)俄罗斯诗人第5课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第十四册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第6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选自《雨果文集》第十一卷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启蒙思想家。
作品《哲学通讯》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选自《傅雷家书》——书信集傅雷(1908—1966)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几乎翻译法国全部重要作家作品。
第8课致女儿的信选自《关于爱的思考》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教育实践家、教育理论家。
作《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9课故乡选自《呐喊》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第10课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长篇小说曹文轩(1954—?)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
江苏盐城人。
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羊脂球》——短篇小说莫泊桑(1850—1893)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作品《项链》《一生》与俄契诃夫、美欧·亨利合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第12课心声选自《儿童时代》黄蓓佳(1955)江苏如皋人。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溜索》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溜索》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阿城,原名钟阿城,中国当代作家。
北京人,出生于1949 年。
1984 年开始创作。
主要作品有《棋王》《遍地风流》《常识与通识》《闲话闲说》等。
二、故事背景本文选自《遍地风流》,略有改动。
云南怒江大峡谷, 被称为“东方大峡谷”。
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 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
怒江没有船, 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 两岸居民过江, 从前主要靠“溜索”桥。
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用传神凝练的语言,舒徐有致的节奏,层层烘托,表现了滇西马帮的生活。
三、理解词义1.盘桓:盘旋;曲折回绕。
2.蓦地:突然地,让人感到意外地。
3.迟疑:指犹豫;拿不定主意。
4.锱铢:锱、铢,均为古代重量单位,是相对很小的重量单位。
锱铢用来比喻极微小的数量。
5.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6.千钧之力:三十斤为一钧,千钧即三万斤。
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
四、课文分段开端(1-9):马帮来到怒江边,准备过溜索。
发展(10-17):驮队的汉子们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高潮(18-22):“我”在领队的指导下胆颤心惊地溜索。
结局(23-25):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五、问题归纳1.小说开篇便写到怒江之险,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作者都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危险的。
①作者运用了烘托的手法,通过我远眺感觉怒江“深远似涓涓细流”、俯瞰江底“蓦地心中一颤”烘托出峡谷的险峻气势。
②作者描写怒江峡谷的险峻时,非常注意变换角度,将“我”的远眺俯瞰与听觉相结合,多角度展示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
③段中通过“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
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前面牛死也不肯再走”描写出了牛面对怒江峡谷时的惊恐,烘托出峡谷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重要知识点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重要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张养浩(1270—1329),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
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二、故事背景《过零丁洋》当作于1279 年(宋祥兴二年)。
1278 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五坡岭兵败被俘,第二年正月,囚禁文天祥的船队经过零丁洋时元将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张世杰,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山坡羊·潼关怀古》天历二年(1329),陕西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去赈济灾民,他赴陕途中,目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救灾,终因操劳过度而殉职,这首散曲是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所作。
三、理解诗意过零丁洋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
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第一名。
干戈:干和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寥落:冷清。
指宋朝抗元战争逐渐消歇。
四周星:四周年。
风飘絮: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
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
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
这里指史册。
译文: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祖国破碎的山河,就像被狂风吹卷着的柳絮,自己一生动荡不安,就像被雨击打的浮萍。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01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著有诗集《双桅船》,散文集《心烟》等。
她的诗歌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的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藏着激情。
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
二、字音词义隧suì洞:隧道蜗wō行:像蜗牛那样慢行,比喻行动迟缓。
淤yū滩tān:淤泥形成的滩地。
驳bó船:用来运货物或旅客的一种船,一般没有动力装置,由拖轮拉着或推着行驶。
簇cù新:极新,全新。
笑涡wō:同“笑窝”,酒窝儿。
喷薄bó:气势壮盛,喷涌而起的样子。
伤痕累累lěi:一般指全身是伤。
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心里伤痕累累。
三、主题概述诗歌精选了一系列意象,描述了中国过去的贫穷、苦难和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展现了中国让人振奋的崛起和新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四、文章结构第一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组成的意象群,象征数百年来落后、贫穷、灾难深重的祖国,回顾了祖国数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历史。
第二节:“飞天”与未落地面的“花朵”组成的意象群,揭示出了蕴藏在中华民族灵魂中的希望之花从未消亡,只是暂未实现。
第三节:“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涮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组成一组富于生机和活力的意象,象征祖国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即将开始新生。
第四节:“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表示自己要成为祖国的希望、未来,“伤痕累累的乳房”象征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表达要为祖国献身,作者以抒情的笔触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决心献身于祖国的热忱。
五、鉴赏品读1.“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你是如何理解“飞天”这个意象的?“飞天”这个意象奇伟而瑰怪,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这个意象虽然看起来只是表明美好的希望未变成现实,因而叫人痛苦;但是它又说明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曾经有过光辉灿烂的文化,有过极盛的世纪,有着追求理想的光荣传统。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因《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被称为“雨巷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
曾是徐志摩和胡适的学生,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
获1971 年诺贝尔文学奖。
1917 年7 月在特木科《晨报》发表题为《热情与恒心》的文章,这是诗人第一次发表作品。
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等。
二、故事背景沈尹默的《月夜》发表于1918 年1 月出版的四卷一号《新青年》杂志上,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样。
本诗的发表极大地加速了新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它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 年1 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 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随口吟成。
《断章》创作于1935 年10 月,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有“亚圣”之称。
有《孟子》一书传世。
《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故事背景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且又有发展。
他生活在诸侯互相攻伐“无义战”的时代,目睹了人民遭受涂炭的社会现实,也看到了人民的力量。
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民本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
政治上主张实行“王道”“仁政”。
反对“霸道”“暴政”。
呼吁统治者重视人民、安定人民、少收赋税,减轻刑罚,使百姓“不饥不寒”。
这些观点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却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根本行不通。
、孟子还主张社会分工,这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但却得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结论,为阶级剥削和压迫制造了理论依据。
孟子的哲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论”,虽有局限,但其中有合理的成分,他特别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以及自我修养的作用。
三、文言文翻译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ɡǒu)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huàn)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注释】熊掌:熊的脚掌,是极珍贵的食品。
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
舍:舍弃。
甚:超过,胜过。
故:所以。
苟:苟且。
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如使:如果,假使。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屈原(节选)》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屈原(节选)》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其作品想象大胆奇特,感情炽烈豪放,具有浪漫主义的显著特色。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等。
二、创作背景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 年1 月,时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反动派又消极抗日,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大肆捕杀爱国抗战的军民,“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
于是,针对政治现实,郭沫若创作了《屈原》, 用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抒发人民的愤慨。
作者曾说:“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去了。
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
”剧中,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和邪恶,爱国和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三、字词解释1.咆哮: 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的声音。
2.诡谲: 狡作,狡。
这里指鬼鬼祟祟的样子。
3.瘦削: 形容非常瘦。
4.鞠躬: 1.小心谨慎的样子:~如也。
~尽瘁。
2.弯身行礼:~道谢。
深深地鞠了个躬。
5.收揽:收买拉拢;广为招纳。
~人心。
6.非难: 指摘和责问:遭到~。
他这样做是对的,是无可~的。
7.睥睨: 眼睛斜着看,表示傲视或厌恶:~一切。
8.污秽: 肮脏的;不洁净的。
9.犀利: 坚固锐利。
又形容语言、文辞、感觉、目光等的尖锐锋利。
10.景仰: 意思是仰慕;佩服尊重:~先生的为人。
11.虐待: 用狠毒残忍的手段对待人或动物。
12.雷霆: 1.雷暴;霹雳。
2.比喻威力或怒气:~万钧。
大发~(大怒)。
这里指疾雷。
13.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哗:喧哗。
哗众:使众人兴奋激动。
四、问题归纳1.本剧开篇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东皇太一庙正殿,神像林立,奇形怪状,阴森可怖,给人以威压的气势和令人窒息的气氛。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读书课文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读书课文一、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培根(1561 - 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
他的作品风格简洁、条理清晰,善于运用类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对后世的哲学和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课文内容。
1. 读书的目的。
- 怡情:读书可以让人在独处幽居时调节心情,使心情愉悦。
例如,当一个人在闲暇时光,读一本富有诗意的散文集,能沉浸在优美的文字中,忘却生活中的烦恼,使自己的情感得到陶冶。
- 傅彩:读书能够为自己的言辞增添光彩。
在社交场合或者写作中,那些饱读诗书的人往往能够旁征博引,使自己的话语或者文章更加生动、有说服力。
如在演讲时引用名人名言、历史典故等,这些素材大多来源于读书的积累。
- 长才:增长才干。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如关于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等方面的书籍,人们能够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读一些管理学的书籍,有助于在工作中更好地领导团队,处理事务。
2. 读书的态度。
-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这是一种客观公正的读书态度。
读者不能带着挑剔、故意找错的心态去读书,而是要以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去领会作者的意图。
例如读古典名著,由于时代的差异,可能存在一些与现代观念不符的内容,但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作者,而是要从作品的历史背景等多方面去理解。
- 不可尽信书上所言:要有批判性思维。
书本知识不一定完全正确,需要读者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例如一些科普书籍可能会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而部分内容被修正,所以读者要善于辨别,不能盲目跟从书本内容。
- 而应推敲细思:读书要深入思考,仔细琢磨书中的内容。
对于书中的观点、论证过程等要进行细致的分析。
比如读哲学著作,里面的思想深邃,需要反复研读,思考其中概念的内涵和逻辑关系等。
3. 读书的方法。
-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这表明不同的学习方式有不同的作用。
读书是知识的输入过程,能够充实人的知识储备;讨论是思想的交流过程,在与他人讨论的过程中可以激发自己的思维,使自己变得机智;作文是知识的输出过程,通过写作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也能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屈原》课知识点归纳汇总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屈原》课知识点汇总一、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其作品想象大胆奇特,感情炽烈豪放,具有浪漫主义的显著特色。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等。
二、故事背景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写于 1942 年 1 月,时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反动派又消极抗日,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大肆捕杀爱国抗战的军民,“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
于是,针对政治现实,郭沫若创作了《屈原》, 用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抒发人民的愤慨。
作者曾说:“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去了。
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
”剧中,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和邪恶,爱国和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三、理解词义1.咆哮: 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的声音。
2.诡谲: 狡作,狡。
这里指鬼鬼祟祟的样子。
3.瘦削: 形容非常瘦。
4.鞠躬: 1.小心谨慎的样子:~如也。
~尽瘁。
2.弯身行礼:~道谢。
深深地鞠了个躬。
5.收揽:收买拉拢;广为招纳。
~人心。
6.非难: 指摘和责问:遭到~。
他这样做是对的,是无可~的。
7.睥睨: 眼睛斜着看,表示傲视或厌恶:~一切。
8.污秽: 肮脏的;不洁净的。
9.犀利: 坚固锐利。
又形容语言、文辞、感觉、目光等的尖锐锋利。
10.景仰: 意思是仰慕;佩服尊重:~先生的为人。
11.虐待: 用狠毒残忍的手段对待人或动物。
12.雷霆: 1.雷暴;霹雳。
2.比喻威力或怒气:~万钧。
大发~(大怒)。
这里指疾雷。
13.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哗:喧哗。
哗众:使众人兴奋激动。
四、问题归纳1.本剧开篇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东皇太一庙正殿,神像林立,奇形怪状,阴森可怖,给人以威压的气势和令人窒息的气氛。
九下语文第17课《屈原》课文知识点
九下语文第17课《屈原》课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其作品想象大胆奇特,感情炽烈豪放,具有浪漫主义的显著特色。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等。
二、故事背景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 年 1 月,时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反动派又消极抗日,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大肆捕杀爱国抗战的军民,“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
于是,针对政治现实,郭沫若创作了《屈原》, 用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抒发人民的愤慨。
作者曾说:“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去了。
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
”剧中,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和邪恶,爱国和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三、理解词义1.咆哮: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的声音。
2.诡谲:狡作,狡。
这里指鬼鬼祟祟的样子。
3.瘦削:形容非常瘦。
4.鞠躬:1.小心谨慎的样子:~如也。
~尽瘁。
2.弯身行礼:~道谢。
深深地鞠了个躬。
5.收揽:收买拉拢;广为招纳。
~人心。
6.非难:指摘和责问:遭到~。
他这样做是对的,是无可~的。
7.睥睨:眼睛斜着看,表示傲视或厌恶:~一切。
8.污秽:肮脏的;不洁净的。
9.犀利:坚固锐利。
又形容语言、文辞、感觉、目光等的尖锐锋利。
10.景仰:意思是仰慕;佩服尊重:~先生的为人。
11.虐待:用狠毒残忍的手段对待人或动物。
12.雷霆:1.雷暴;霹雳。
2.比喻威力或怒气:~万钧。
大发~(大怒)。
这里指疾雷。
13.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哗:喧哗。
哗众:使众人兴奋激动。
四、问题归纳1.本剧开篇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东皇太一庙正殿,神像林立,奇形怪状,阴森可怖,给人以威压的气势和令人窒息的气氛。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词四首》重要知识点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词四首》重要知识点渔家傲·秋思一.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
主持“庆历新政”,有《范文正公集》。
二.背景资料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三.细读感悟1.反复诵读。
2.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长烟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3. 赏析下列词句。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开头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
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
“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
衡阳城南有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
“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
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是写人。
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之声,这是写声音的,这声音富有边塞地区的特色。
“四面边声连角起”,就是军中号角吹动,四面八方的边声便随之而起。
在这里,作者是把军中的号角作为主体来写的,它带动着边地的一切声音。
这就是说,边地“雁去”了,边地的驻军没去;不但没去,而且用他们的号角,与边地的人民紧紧相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文学常识
1.诗两首
《我爱这土地》——《艾青诗选》——艾青(原名蒋海澄)诗人。
《乡愁》——《余光中诗选》余光中——台湾诗人。
2.《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诗全编》——戴望舒(原名戴梦欧)诗人。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的诗》——舒婷(原名龚佩瑜)朦胧派代表诗人之一。
4.外国诗两诗
《祖国》——《莱蒙托夫诗选》——莱蒙托夫——俄国诗人。
《黑人谈河流》——《美国现代六诗人选集》——休斯——美国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政论家。
5.《孔乙己》——《呐喊》——鲁迅。
第二篇白话小说
6.《蒲柳人家》——《十月》——刘绍棠——北京人——当代作家。
7. 《变色龙》——《契诃夫小说选》——契诃夫——俄国作家。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8.《热爱生命》——《热爱生命》——杰克·伦敦——美国小说家。
9.《谈生命》——《文汇报》——冰心——现代著名女作家。
10.《那树》——《20世纪中国散文英华·台港澳卷》——王鼎钧——台湾散文家。
11.《地下森林断想》——《文汇报》——张抗抗(浙江杭州人)。
12.《人生》——《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勃兰兑斯——丹麦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
13.《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诗人。
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现有剧本37部、长诗2首、十四行诗154首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14.《变脸》——《魏明伦剧作精品集》——魏明伦(著名川剧作家)被誉为“巴山鬼才”。
15. 戏剧《枣儿》——《剧本》——孙鸿。
16.《音乐之声》——《外国电影丛刊》——勒曼——美国剧作家。
17.《公输》——《墨子·公输》——墨子(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18.《孟子》两章
《得到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与孔子并称“孔孟”
19.《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20.《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秋水》——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文学家。
21.《曹刿论战》——(编年体史书《左传·庄公十年》——春秋时期)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
23.《愚公移山》——《列子·汤问》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课内必背古诗词
关雎、蒹葭——《诗经》
《诗经》,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
望江南——温庭筠——《全唐五代词》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
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
渔家傲秋思——《唐宋名家词选》——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东坡乐府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武陵春——《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南宋女作家。
婉约派词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稼轩词编年笺注》——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爱国词人。
鲁迅——《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鲁迅——《野草》——《风筝》《雪》
鲁迅——《呐喊》——《故乡》《社戏》
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