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指导:虚劳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虚劳的辨证施护和健康指导
虚劳一、辨证施护1.气虚(1)主要症状:面色白或萎黄,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头晕神疲,肢体无力,舌苔淡白,脉细软弱。
偏于肺气虚者,咳嗽无力,痰液清稀,短气自汗,声音低祛,时寒时热,平时易于感冒,面白;偏于心气虚者,心悸,气短,劳则尤甚,神疲体倦,自汗;偏于脾气虚者,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偏于肾气虚者,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
(2)施护措施①病室环境:病室宜向阳,保持温、湿度适宜。
避免直接吹风。
②饮食调护:宜选温度适宜,富营养,容易消化之物,病重及老年患者应食富有营养的半流质饮食,如蒸蛋、肉沫、面条等,病情好转后,逐步改为软饭或面食。
禁忌肥甘厚味与辛辣、生冷之品,戒烟酒、浓茶、咖啡及煎炸炙煿、坚硬不易消化食物。
③情志调护:做好情志护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因人而异地进行疏导,减轻其焦虑情绪。
④药物内治:治以补气为法。
肺气虚者,补肺益血,方选补肺汤加减,常用药有人参、黄芪、沙参等。
若肺之气阴两虚,酌加地骨皮、鳖甲;若肺气虚卫外不固,外邪入侵,表现正虚感邪者,当扶正祛邪,佐以防风、桂枝、杏仁、生姜、桔梗。
若心气虚,治以益气养心,方选七福饮加减,常用药有人参、白术、炙甘草等,兼见饮食少思者,加茯苓、茯神、砂仁。
若脾气虚,治以健脾益气。
方选加味四君子汤,常用药有人参、黄芪、白术、扁豆、茯苓、甘草。
如兼见胃失和降,而变现胃脘胀满,嗳气呕吐者,加陈皮、半夏;食少运迟而见脘闷、腹胀,嗳气,苔腻者,加神曲、麦芽、山楂;气虚及阳,见腹痛即泻,手足欠温者,加肉桂、炮姜。
若肾气虚,治以益气补肾,方选大补元煎加减,常用药有人参、山药、炙甘草等。
尿频较甚及小便失禁者,加菟丝子、五味子、益智;大便溏薄者,去熟地黄、当归,加肉豆蔻、补骨脂。
⑤其他疗法:针灸或点压按揉肺俞、肾俞、气海等穴位,耳针取交感、心、肾上腺等穴位,或埋籽按压,或练习气功中德内养功及通大小周天等法。
虚劳(中医内科学)-青笋笔记?
虚劳(中医内科学)-青笋笔记气血津液中医内科学考点精要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
概述1.历史沿革历史沿革(点击看大图)2.鉴别诊断虚劳与肺痨鉴别诊断(点击看大图)3.预后转归:①病程较长,多为久病痼疾,症状逐渐加重,短期不易康复;②转归及预后与体质的强弱、脾肾的盛衰、能否解除致病原因,以及是否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护理是否得当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病因病机虚劳是因先天不足、烦劳过度、饮食不节、重病久病、误治失治,导致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而为病。
1.病因:①先天不足,体质薄弱(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衰弱、素体阴阳偏盛偏衰);②重病久病,耗伤正气(气血阴阳亏损,精气耗伤,正气难复);③误治失治,损耗精气(辨治失误,或用药不当,可使精气损伤);④烦劳过度,损伤五脏(劳神则心失所养,脾失健运;房劳则肾精亏虚);⑤饮食不节,气血匮乏(脾胃损伤,气血来源不充,脏腑经络失于濡养)。
2.病位:涉及五脏,以脾、肾为要。
3.基本病机:气、血、阴、阳亏虚。
4.病性:以本虚为主,表现为气血阴阳亏损。
5.幼年患虚劳者,常以先天为主因;成年以后患虚劳者,常以后天为主因。
辨证论治1.气虚 [以肺、脾气虚为多]气虚辨证论治(点击看大图)2.血虚 [以心、肝血虚为多]血虚辨证论治(点击看大图)3.阴虚 [以肺、肝、肾的阴虚为多见]阴虚辨证论治(点击看大图)4.阳虚 [以心、脾、肾的阳虚为多见]阳虚辨证论治(点击看大图)5.辨证要点辨病势顺逆(点击看大图)必备经典1.精气夺则虚。
——《素问·通评虚实论》2.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3.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4.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中医内科学-虚劳
肾气虚 气虚+肾虚 (尿频而清)
补益肺气 益气养心 健脾益气 补益肾气
补肺汤 七福饮 加味四君子汤 大补元煎
37 (一)肺气虚证
1、辨证依据 主要症状:咳嗽无力,痰液清稀,短气自汗,声
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面色苍白。 2、治法:补益肺气。 3、方药:补肺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黄芪、沙参益气补肺;熟地、五
20 病因病机
四、病机转化: 在其病变过程中,引起虚损的病因,往往首先导致某一脏的
气、血、阴、阳某一方面的亏损。 但由于五脏相关,气血同源,阴阳互根,所以常互相影响;
一脏受病,可以累及他脏;气虚不能生血,血虚无以生气; 气虚者,久则阳亦渐衰,血虚者,久则阴亦不足;阳损日久, 累及于阴;阴虚日久,累及于阳。 以致病势日渐发展,而病情趋于复杂,形成气血阴阳皆虚的 证候。
28
阴虚与阳虚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
阴 阴虚属人体形质损 阴虚久则可损及阳,阳虚
虚 伤,包括津液精血 久亦可损及阴,致阴阳两
的亏虚
虚
阳 阳虚属人体功能不
虚 足,包括气虚在内
29
阴虚与血虚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
阴虚 多表现为阴虚生内热的症状, 以阴阳分,阴虚与
如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 血虚都属阴虚的范
鉴别诊断
24
二、虚劳与其他疾病的虚劳
虚劳与内科其他病证中的虚证在临床表现、治疗方药方 面有类似之处,故需鉴别
分类 症状 特点
病程
虚劳
其他病证中的虚证类型
一系列精气亏虚的 以其病证的主要症状为突出表
症状
现
较长
有长有短
25 相关检查
中医内科虚劳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虚劳虚劳又称虚损,是由于禀赋薄弱、后天失养及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
虚劳是气血津液病证中涉及脏腑及表现证候最多的一种病证,临床较为常见。
中医药在调理阴阳、补益气血、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历代医籍对虚劳的论述甚多。
《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说的“精气夺则虚”可视为虚证的提纲。
而《素问·调经论》所谓“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进一步说明虚证有阴虚、阳虚的区别,并指明阴虚、阳虚的主要特点。
《难经·十四难》论述了“五损”的症状及转归。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
《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虚劳的原因及各类症状,对五劳、六极、七伤的具体内容作了说明。
金元以后,许多医家对虚劳的理论认识及临床治疗都有较大的发展。
如李东垣重视脾胃,长于甘温补中。
朱丹溪重视肝肾,善用滋阴降火。
明代张景岳对阴阳互根的理论作了深刻的阐发,在治疗肾阴虚、肾阳虚的理论及方药方面有新的发展。
李中梓《医宗必读》强调脾、肾在虚劳中的重要性。
绮石《理虚元鉴》为虚劳专书,对虚劳的病因、病机、治疗、预防及护理均有较好的论述。
清代的《不居集》对虚劳的资料作了比较系统的汇集整理,是研究虚劳的一部有价值的参考书。
虚劳涉及的内容很广,可以说是中医内科中范围最广的一个病证。
凡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病久体虚,积劳内伤,久虚不复等所致的多种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均属于本病证的范围。
西医学中多个系统的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出现类似虚劳的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多种原因均可导致虚劳。
《理虚元鉴·虚症有六因》所说的“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有痘疹及病后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遇之因,有医药之因”,对引起虚劳的原因作了比较全面的归纳。
虚劳中医辩证论治
虚劳中医辩证论治虚劳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久虚不复的一类慢性虚弱性疾病的总称。
以脏腑及气血阴阳亏损为主要病机。
可因虚损之病位、性质及轻重程度不一,而有迥然不同的证候表现和传变过程,但总以病势缠绵,诸虚不足为主要特征。
虚劳的范围甚广,几乎涉及西医学的各个系统的疾病,包括免疫功能自稳失调或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造血功能障碍、代谢异常、营养缺乏、神经功能低落或过分抑制(非保护性)等引起的疾病以及其它系统器官功能衰退性疾病。
凡以慢性功能减退或虚性亢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一、病因1.先天不足,因虚致病虚劳的形成,虽有种种原因,但患者禀赋薄弱、体质的阴阳偏盛偏衰,在发病中至关重要。
父母体虚、胎中失养、阴阳失调、喂养不当等因素为体质不强的主要原因,可使脏腑失健,气血不足,阴阳失调,导致形气薄弱,易于罹患疾病。
在人体发育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气血阴阳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抗邪能力及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也不尽相同。
一般说来,青壮年时期,人体气血充实,抗病力强,不易患病,即或发病,治疗也较容易,因此不易形成虚劳,而40岁之后,由于人“阴气自半”,“精气衰少”,脏腑机能减退,邪气易感,病而难愈,易于形成虚劳。
2.调摄失宜,损伤五脏生活的调摄包括起居、饮食、劳逸、情志、嗜欲等几方面,生活调摄失宜,往往是虚劳发病的重要原因。
(1)饮食不节,起居失常饥饱不调,嗜欲偏嗜,营养不良,饮酒过度,均会导致脾胃损伤,影响化生水谷精微,致气血来源不足,脏腑经络失于濡养,日久而成虚劳。
在起居方面,没有合理的作息,常易导致形气的损伤,如长期深夜工作,易耗损体阴,或久卧嗜睡亦能损伤神气,引起脏腑不荣,气血亏虚,卫外不固,外邪入侵,渐而成虚损。
(2)烦劳过度,损伤五脏房室不节,早婚多育,手淫等易使肾精亏虚,肾气不足,积微成损,积损成伤,而形成虚劳。
七情反常,亦可伤及五脏,如悲忧不解则伤肺,思虑不解则伤脾,曲运神机则伤心,忿怒不解则伤肝,淫思不解则伤肾。
中医内科虚劳
Consumptive disease
精选ppt课件最新
1
一、概述
虚劳—又称虚损,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 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 不复为主要病机,五脏虚候为主要临床 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侯的总称。
源 流——《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首先提到虚劳的病名
精选ppt课件最新
2
9
2、其他病证中的虚证:
➢ 虚证是一种证候,是八纲辨证的一纲,与实
证相对应。虚证往往病变脏腑单一且病程较短。
➢ 虚劳是一种疾病,是多种慢性虚弱疾病发展 到严重阶段的结果,病程长且涉及多个脏腑。
精选ppt课件最新
10
心衰病-虚证
• 急性加重期--心肾阳虚 水气凌心证 • 症状:短气喘促,不得平卧,烦躁汗出,
精选ppt课件最新
6
建立不同的中西医临床思维
•中医整体思维和认 知方式在于对机体 的整体把控,擅长 于对人体客观存在 的大量复杂现象和 非线性问题提供综 合整治的方法。
同一疾病 同一个人
•西医对疾病采取 的定量精确化和 从病因病机病理 等予以解决
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精选ppt课件最新
7
四、鉴别诊断:
氧化和机械应激 炎症反应
贫血
虚劳病 终末期器官衰竭
(CHF、ESRD)
死亡
精选ppt课件最新
12
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时肾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ADHERE登记资料,107920例急性失代 偿性心力衰竭,几乎没有肾功能正常者, Scr>2mg/dl(176.8μmol/l)者占30%,Ccr越 低死亡率越高。住院后肾功能恶化的程度更 能显示预后
精选ppt课件最新
5
中医内科学-虚劳 ppt课件
3.排除类似病证。应着重排除其它病证 中的虚证。
二、病证鉴别 1.虚劳与肺痨的区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虚劳与虚证的区别
虚 劳
虚 证
病 程
较 长 , 病 势 缠 绵
有 长 有 短
证 候 特 点 以 一 系 列 脏 腑 气 血 阴 阳 亏 虚 的 症 状 均 以 各 自 病 证 的 主 要 症 状 为 突 出 表
豆卷、桂枝、生姜、杏仁、桔梗。
2.心气虚证
症状:心悸,气短,劳则尤甚,神疲体 倦,自汗。
证机概要:心气不足,心失所养 治法:益气养心
代表方:七福饮加减,本方补益气血, 宁心安神,适用于心气不足者。
常用药: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 养心;
熟地、当归──滋补阴血;
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
常用药:人参、黄芪、沙参──益气补肺;
熟地、五味子、百合──益肾敛肺
加减:(1)自汗较多者,加牡蛎、麻黄根 固表敛汗;
(2)若气阴两虚而兼见潮热,盗汗者,
加鳖甲、地骨皮、秦艽等养阴清热;
(3)若气虚卫弱,外邪入侵,寒热,
身重,头目眩晕,表现正虚感邪者,当扶正
祛邪,仿《金匱要略》薯蓣丸意,佐以防风、
【病因病机】
二、病机 五脏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 是虚劳的基本病机。 虚劳病因病机示意图:
禀赋薄弱 父母年老体衰,胎中失养 素质不强 孕育不足,生后喂养失当
烦劳过度 忧郁思虑,劳神过度──损伤心脾 损伤五脏 早婚多育,恣情纵欲──损伤肾精 因虚致病
饮食不节,嗜欲偏食 饮食损伤
营养不良,饮酒过度
加减:(1)自汗多者,可加黄芪、五味 子益气固摄;
虚劳诊断与治疗PPT
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 焦虑
饮食调理,如多 吃蔬菜水果、少 吃油腻食物等
虚劳的预防与调护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规律饮食等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调护方法
饮食调养:合理膳食,营养均衡, 避免过度劳累
诊断:中医诊 断为虚劳,西 医诊断为亚健
康
治疗:中药调 理,饮食调整, 运动锻炼,心
理疏导
效果:经过三 个月的治疗, 张女士的症状 得到明显改善, 生活质量提高。
案例三
患者年龄:35岁 性别:男 症状:疲劳、失眠、食欲不振
诊断:虚劳
治疗方案:中药调理、饮食调整、适 当运动
治疗效果: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提高
虚劳的治疗
药物治疗
中药治疗:根据虚劳的不同类型,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西药治疗:根据虚劳的具体症状,选择相应的西药进行治疗 针灸治疗:通过针灸刺激穴位,达到治疗虚劳的目的 饮食疗法: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达到治疗虚劳的目的
非药物治疗
饮食调理:合理 膳食,营养均衡
运动锻炼:适度 运动,增强体质
望诊:观察患者 的面色、形体、 精神状态等
闻诊:听患者的 声音、呼吸、咳 嗽等
问诊:询问患者 的病史、症状、 生活习惯等
切诊:通过脉诊 、舌诊等方法了 解患者的身体状 况
鉴别诊断
症状:疲劳、乏力、失眠、食欲不振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
体征: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免疫等
YOUR LOGO
虚劳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虚劳的中医证型
虚劳的中医证型虚劳的中医证型是中医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疾病分类,它反映了人体在长期劳累、过度消耗精气之后所呈现的一系列病理表现。
虚劳的中医证型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
在现代社会,虚劳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尤其是在接受高强度工作压力和长时间精神紧张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因此,对虚劳的中医证型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虚劳的中医证型是中医学的特有概念,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虚劳的中医证型主要是指人体因为长期的劳累、情志不和、饮食不节等原因导致精气耗损,出现气衰、血亏、阴阳失调等病理变化的情况。
根据中医理论,气、血、阴、阳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们的平衡和协调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而虚劳则是导致这些物质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虚是虚劳的主要证型之一,它表现为人体的气虚不足,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气血运行不畅,表现为疲乏无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等症状。
气虚的病机主要在于气的生成不足、输布无力,导致运化失司,脏腑功能受损。
在治疗气虚证型的虚劳时,中医医师通常会采用扶正固本、益气固表的方法,以调整人体气机,增加气血生成,恢复脏腑功能。
血虚是虚劳的另一种重要证型,它表现为人体的血液不足,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贫血、面色苍白、头晕目眩等症状。
血虚的病机主要在于血的生成不足、失于滋养,导致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
在治疗血虚证型的虚劳时,中医医师通常会采用益血养血、调理气血的方法,以促进血液生成、滋养气血,恢复脏腑功能。
阴虚是虚劳的另一种常见证型,它表现为人体的阴精亏虚,导致阴阳失衡,出现口干咽燥、四肢烦热、消瘦乏力等症状。
阴虚的病机主要在于阴精耗损、失于润泽,导致阴阳不调、气血不足。
在治疗阴虚证型的虚劳时,中医医师通常会采用滋阴清热、滋阴养阴的方法,以补充阴精,调和阴阳,恢复人体平衡。
阳虚是虚劳的另一种重要证型,它表现为人体的阳气不足,导致阳虚阴盛,出现畏寒肢冷、泄泻腹泻等症状。
【虚劳】体虚(气血阴阳虚弱)的中医辨证调养-sunlitcm
【虚劳】体虚(气血阴阳虚弱)的中医辨证调养-sunlitcm【概述】虚劳又称虚损,是由于禀赋薄弱、后天失养及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
虚劳是气血津液病证中涉及脏腑及表现证候最多的一种病证,临床较为常见。
中医药在调理阴阳、补益气血、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虚劳涉及的内容很广,可以说是中医内科中范围最广的一个病证。
凡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病久体虚,积劳内伤,久虚不复等所致的多种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均属于本病证的范围。
西医学中多个系统的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出现类似虚劳的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临床表现】虚劳多发生在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及大病久病,精气耗伤的患者。
病程一般较长,症状逐渐加重,短期不易康复。
虚劳以脏腑功能减退、气血阴阳亏损所致的虚弱、不足的证候为其特征,在虚劳共有特征的基础上,由于虚损性质的不同而有气、血、阴、阳虚损之分。
气虚损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神疲体倦、懒言声低、自汗、脉细;血虚损者主要表现为面色不华、唇甲淡白、头晕眼花、脉细;阴虚损者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阳虚损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胖有齿印、脉沉细。
【诊断】1.证候特征,多见神疲体倦,心悸气短,面容憔悴,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症。
若病程较长,久虚不复,症状可逐渐如重。
2.具有引起虚劳的致病因素及较长的病史。
3.排除类似病证。
应着重排除肺痨及真他病证中的虚证类型。
【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五脏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虚劳的证候虽多,但总不离乎五脏,而五脏之辨,又不外乎气血阴阳。
故对虚劳的辨证应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
2.辨兼夹病证的有无虚劳:一般均有较长的病程,辨证施治时还应注意有无兼夹病证,尤其应注意下述三种情况:(1)因病致虚、久虚不复者,应辨明原有疾病是否还继续存在。
中医内科学-虚劳【70页】
阴阳亏损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均属于本证的范围。
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消化
系疾病、营养缺乏、新陈代谢疾病、结缔组织病等
系统多种慢性消耗性和功能衰退性疾病,发展至严
重阶段,呈现慢性虚弱症状为主者,皆可参照本篇
论治。
2024/8/28
7
Team Work Time
A 虚劳的病因病机 B 虚劳的诊断 C 虚劳的鉴别诊断 D 虚劳的辨证要点 E 虚劳的治法方药与临证要点 F 虚劳的辨证论治
3
虚劳是气血津液病证中涉及脏腑及表现 证候最多的一种病证,临床较为常见。中医 药在调理阴阳、补益气血、促进脏腑功能的 恢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24/8/28
4
历史沿革(1)
❖ 《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
❖ 《素问·三部九候论》“虚则补之”;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 1.肺气虚 ❖ (1)症状:主症:短气息促,声音低怯,咳嗽无力,痰液 ❖ 清稀. ❖ 兼症:时寒时热,自汗,易感受外邪,面白. ❖ 舌脉:舌淡、脉弱. ❖ (2)证机概要: 肺气不足,表虚不固. ❖ (3)治法: 补益肺气. ❖ (4)方药:补肺汤加减.
30
方药:补肺汤 ❖ 人参、黄芪:益气补肺; ❖ 熟地、五味子:益肾敛肺; ❖ 紫苑、桑白皮:肃肺止咳; 临床应用 ❖ 自汗多,加牡蛎、麻黄根; ❖ 气阴两虚、潮热盗汗:加鳖甲、地骨皮、秦
28
证治分类
1、气虚 ❖ 肺气虚 ❖ 心气虚 ❖ 脾气虚 ❖ 肾气虚 2、血虚 ❖ 心血虚 ❖ 脾血虚 ❖ 肝血虚
3、阴虚
❖ 肺阴虚
❖ 心阴虚
❖ 脾胃阴虚
❖ 肝阴虚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六章4.虚劳
因虚致病 因病致虚
脏腑虚弱 气血阴阳不足
虚劳
7
诊治纲要-诊断要点
1.证候特征 ▪ 虚:神疲体倦,心悸气短,面容憔悴,自 ▪ 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 ▪ 无力,五脏气血阴阳亏损的不足证候群; ▪ 劳:病程长,症状逐渐加重,久虚不复;
2.具有引起虚劳的致病因素及较长病史,排 除类似病证如肺痨和其他病虚证。
35
阴虚—肝阴虚(1)
4、肝阴虚 (1)辨证依据
▪ ①头痛、眩晕、耳鸣、目光干涩、视物不明; ▪ ②急躁易怒,面色潮红,肢体麻木,筋惕肉闰; ▪ ③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具备①+②或①+③或②+③均可确诊。 (2)治法:滋养肝阴
36
阴虚—肝阴虚(2)
(3)方药:补肝汤 ▪ 四物汤:养血柔肝; ▪ 木瓜、甘草: 酸甘化阴; ▪ 麦冬、酸枣仁:滋养肝阴; (4)临床应用: ▪ 头痛、眩晕、耳鸣甚,或筋惕肉闰:加石决明、菊花、
虚证
所属病证相应症状突 出
较长、也可短
10
辨证要点
1.辨五脏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 ▪ 虚劳辨证以气、血、阴、阳定性辨
证为纲,五脏虚证定位辨证为目。
11
辨证要点
气血阴阳辨证 ▪ 气虚:短气乏力、自汗声低、食少、便溏、舌
淡、脉弱; ▪ 血虚:面色不华、唇舌色淡、毛发枯萎、脉细; ▪ 阴虚:五心烦热、颧红、口干咽燥、潮热、便
具备①+③或①+②或②+③均可确诊 (2)治法:滋补肾阴
38
阴虚—肾阴虚(2)
(3)方药:左归丸 ▪ 熟地、山药,山茱萸肉:补肾阴; ▪ 枸杞、菟丝子、牛膝:加强滋补肾阴; ▪ 龟板、鹿角胶:补肾填精; (4)临床应用 ▪ 精血枯竭、耳聋、足萎:加紫河车以填补精
中医内科学课件虚劳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虚劳辨证论治简表
病理属 分证 性(纲) (目)
肺气虚
气
心气虚
虚
脾气虚
阴虚火旺
证候特点 无传染性,病程长,具有五脏气、血、 有传染性,以咳嗽、咯痰、咳血、潮
阴、阳亏虚的多种症状
热、盗汗、消瘦为特点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2.虚劳与虚证的区别
虚 劳
虚 证
病 程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常用药:人参、黄芪、沙参──益气补肺;
熟地、五味子、百合──益肾敛肺
加减:(1)自汗较多者,加牡蛎、麻黄根 固表敛汗;
(2)若气阴两虚而兼见潮热,盗汗者,
加鳖甲、地骨皮、秦艽等养阴清热;
③虚劳既可因虚致病,亦可因病致虚,因此,应 辨证结合辨病,诊对不同疾病的特殊性,一方面 补正以复其虚,一方面求因以治其病。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三、证治分类 虚劳的证候虽繁,但总不离乎五脏,而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虚劳 病情说明指导书
虚劳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虚劳概述虚劳(consumptive disease)又称虚损,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虚衰,长期不能恢复,造成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
其常是多种疾病失治误治和病后失去调理所致,原发性很少,病程一般较长,症状逐渐加重,短期不易康复。
临床以五脏虚证为主要表现,可分为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等。
虚劳涉及的内容很广,可以说是中医内科中范围最广的一个病证。
西医学中各系统、各器官发生的多种慢性消耗性和功能衰退性疾病,如出现类似虚劳的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病辨治。
英文名称:consumptive disease其它名称:虚损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结论。
发病部位:全身常见症状:神疲体倦、面容憔悴、心悸气短、形体消瘦、自汗盗汗主要病因:先天体质虚弱、后天疾病因素、过度劳累、饮食不节检查项目: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X 线检查、免疫学检测重要提醒:治疗虚劳应注意药物治疗与饮食调养及生活调摄相结合,以提高疗效。
临床分类:根据中医辨证,虚劳可分为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等。
1、气虚证气虚是气血阴阳亏虚中最常见的一类,其中尤以肺、脾气虚为多,而心、肾气虚亦不少见。
主要证候有气短、不愿说话、语声低微,头昏神疲,面色白而无光或者萎黄,肢体无力,舌淡,脉细弱。
(1)肺气虚证:主要表现为咳嗽无力、声音低怯、气短,自汗,自觉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面白,舌质淡,脉弱。
(2)心气虚证: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劳累后加重,神疲体倦、自汗,舌质淡,脉弱。
(3)脾气虚证:主要表现为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大便溏薄,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
(4)肾气虚证: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
2、血虚证以心、肝血虚为多,脾血虚常与心血虚并见。
虚劳的中医辨证论治
虚劳的中医辨证论治虚劳是多种慢性虚弱性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总称。
凡体虚致病,久病体虚,脏腑亏损,气血虚弱,积久成老,而表现各种虚损证候者,都属本病范围。
辩证以阴、阳、气、血为纲,五脏为目,并应掌握阴阳气血与五脏的关系。
治疗以补益为大法,首从病理属性着眼,采用温阳、补气、滋阴、养血等法,必要时还须兼顾,次从五脏病位着眼,分别辨治。
若互为转化者,则结合整体,辨证治疗。
按语:(1)注意阴阳气血的同病,五脏之间的转化影响,联系施治。
(2)重视调补脾胃、肾。
(3)对虚中夹实,有“外损”,“干血痨”者,应补虚不忘治实。
(4)补虚应与治病相结有。
(5)补肾阳最好的中药是鹿茸、紫河车,鹿角片次之。
紫河车补子宫最好,治疗宫寒不孕。
虚劳的辨证分类:(1)气虚:症状:面色晄白或萎黄,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头昏、神疲、肢体无力,舌苔淡白、脉细软弱。
心气虚会出现心中惕惕悸动,动则加重,气急。
肾气虚会出现腰酸尿频、小便余沥不净,遗精,早泄,便溏,气喘息促,动则喘甚。
(2)血虚:症状:面色淡黄或淡白无华、唇舌指甲色淡、头晕眼花,肌肤枯燥,舌质淡红,脉细。
心血虚,可见心慌动悸不安、失眠夜寐不实,多梦健忘。
肝血虚,出现肌肤麻本、或筋脉拘急挛缩,月经不调、量少色淡或经闭。
本郑可见脾虚,气血化源不足之候,或伴有干血瘀结证候。
(3)阴虚面颧红赤、唇红、低烧、潮热、手足心热,虚烦不安,盗汗,口干,舌质光红少津、脉细数无力。
肺阴虚可以出现干咳少痰质粘、痰中有时带血、咽燥、声嗄失音。
心阴虚出现头晕头痛、目眩、目干涩、耳鸣、手足震颤,肌肉蠕动、视物模糊。
肝血虚会出现眩晕、耳鸣耳聋、腰酸膝软、或两足软弱、梦遗、尿血、或小尿便如膏脂。
心阴虚:心悸、心烦不宁、易惊、少寐梦多、口舌生疮。
脾(胃)阴虚:胃脘部灼热隐痛、心嘈如饥而不欲食、干呕恶心、大便干燥、或口舌有糜点。
(4)阳虚:症状:面色苍白或晦喑、怕冷、手足不温、出冷汗、精神疲备、气息微弱、或有浮肿、下肢为甚、舌质胖嫩、边有齿印、苔淡白而润、脉细微沉迟或虚大。
虚劳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①证候特征有多个脏腑阴阳气血亏损的症状,并表现为慢性演变过程。
②病史有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大病久病史。
鉴别诊断①与一般虚证鉴别虚劳为多种慢性虚弱性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以出现一系列精气不足的症状为特征,多个脏腑受累,病程较长,病势缠绵。
一般虚证则各以其病证的主要症状为突出表现。
②与肺痨相鉴别肺痨是感染痨虫所致,具有传染性,病位在肺,其病理特点主要为阴虚,临床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为主要表现,与虚劳不同。
中医关于“虚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医关于“虚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脏腑、气血、阴阳的亏虚以一组或多组有内在联系的证候群出现,并呈慢性演变的过程。
起病多缓慢或隐匿,亦可明显、急骤,但以前者为多见。
2.可见消瘦憔悴,面色无华,身体赢弱,甚或形神衰败,大肉尽脱,食少便溏,心悸气促,呼多吸少,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男性阳痿遗精,女性不孕,白带如水,质清稀量多,舌质淡胖,或伴舌边有齿痕,脉虚无力等诸多证候
3.有长期慢性病史,或存在引起虚劳的其他致病因素,多见于大病、久病之后。
4.应排除内科其他疾病中出现的虚证。
二、鉴别诊断
虚劳与内科其他疾病虚证相鉴别。
内科其他病证中出现的虚证属“证”的范畴,为证候诊断,有其固定的主症,以脏腑气血阴阳某一部分的损害为主,病变脏腑单一,以该病的主要症状为突出表现。
如泄泻病的脾胃虚弱证,虽有脾胃亏虚的症状,但以泄泻为最突出、最基本的表现,治疗相对容易,预后亦良好。
虚劳属“病”的范畴,为病名诊断,无固定的主症,为脏腑气血阴阳多方位、多层次的损害,以出现一系列精气亏虚的症状为特征,往往呈慢性演变性发展,治疗难取
速效,甚或难以取效,故预后较差。
虚劳病的辨治以虚证为基础,虚证是组成虚劳病的基本单位,证与证之间的多种组合方式呈现虚劳病的本质。
若虚证病情不断发展至脏腑精气亏损时,可转变成虚劳。
虚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舌质红,少苔或无苔。 脉象:沉细而数。
治法:滋补肝肾,养阴清热。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补肝汤。
补肝四物加入中, 木瓜甘草枣仁供, 补养肝血兼明目, 虚劳在肝有奇功。
临床应用:
①口干咽燥,舌质红,少苔,可加玄参、 麦门冬、石斛以养阴清热;
②鼻齿出血加仙鹤草、鲜茅根之类以凉血止血。
脾肾阳虚 主症 次症 舌脉
畏寒肢厥,腰膝厥冷或脘 腹冷痛,五更泄泻,下痢 清谷,面浮肢肿。
面色恍白,形神衰惫,饮 食少进,小便不利。
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 滑,或舌质紫暗。 脉象:细弱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化饮利水。 方药:附子理中汤合金匮肾气丸。
理中丸主理中乡, 人参甘草术干姜, 呕利腹痛阴寒盛, 或加附子总扶阳。
沿革
治疗
• 金元时期,李东垣长于补脾胃,甘温补中,创
补中益气汤;
• 朱丹溪重视滋补阴精。
•
明理·论《张脾,“ 阴 中理景、长助善 求虚提长岳肾于而补阴元出深是补生阳,于鉴“刻也肾化者则滋》阳阐”阴无,阴阴:常发。、穷必得降“有阴补;于阳火治余阳肾善阴生,虚而互阳补中而创有阴根。阴求泉大三常的者阳源补本不,,不阴,足必则竭丸肺”于阳”。、,阳得
临床应用:
①盗汗自汗较重,可加五味子、煅牡蛎、煅龙骨、浮小麦 固表敛汗;
②心悸怔忡,可酌加酸枣仁、龙眼肉、柏子 仁、生龙骨、生牡蛎养心安神; ③咯血可加白及、仙鹤草、鲜茅根等凉血止血;
肺肾气虚 主症 次症 舌脉
呼吸浅短难续,呼多吸少, 动则尤甚,腰膝酸软,小 便不利或小便自遗。
面白神疲,声低气怯,畏 风自汗,易于感冒。或呼 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 倚息不能平卧,冷汗淋漓, 肢冷唇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
1.证候特征,多见神疲体倦,心悸气短,面容憔悴,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症。
若病程较长,久虚不复,症状可逐渐如重。
2.具有引起虚劳的致病因素及较长的病史。
3.排除类似病证。
应着重排除肺痨及真他病证中的虚证类型。
【鉴别诊断】
1.肺痨在唐代以前,尚未将这两种病证加以区分,一般都统括在虚劳之内。
宋代以后,即对虚劳与肺痨的区别有了明确的认识。
两者鉴别的要点是:肺痨系正气不足而被痨虫侵袭所致,主要病位在肺,具有传染性,以阴虚火旺为其病理特点,以咳嗽、咯痰、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治疗以养阴清热、补肺杀虫(抗结核)为主要治则;而虚劳则由多种原因所导致,久虚不复,病程较长,无传染性,以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其基本病机,分别出现五脏气、血、阴、阳亏虚的多种症状,以补虚扶正为基本治则,根据病情的不同而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等法。
2.其他病证中的虚证类型虚劳与内科其他病证中的虚证在临床表现、治疗方药方面有类似之处,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其主要的区别有二:①虚劳的各种证候,均以精气亏虚的症状为特征,而其他病证的虚证则各以其病证的主要症状为突出表现。
例如:眩晕一证的气血亏虚型,虽有气血亏虚的症状,但以眩晕为最突出、最基本的表现;水肿一证的脾阳不振型,虽有脾阳亏虚的症状,但以水肿为最突出、最基本的表现。
②虚劳一般病程较长,病势缠绵。
其他病证中的虚证类型虽然也以久病属虚者为多,但亦有病程较短而呈现虚证者。
例如泄泻一证的脾胃虚弱型,以泄泻伴有脾胃亏虚的症状为主要表现,临床病例中有病程长者,但亦有病程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