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
特殊教育学--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
特殊教育学——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从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存在哪些教育的需要,为第三节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认知特点(一)感知觉特点听觉障碍儿童由于听觉损失,所以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我们从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视觉的优势地位以及缺陷补偿三个方面来了解听觉障碍儿童感知觉特点。
1、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一是指我们在综合运用各种感官来加工信息时,由于缺少听觉的参与而使信息变得不完整,例如,看电影的过程;二是指单独用听觉来加工时,及时佩戴助听设备,所获得的信息也是支离破碎的。
因此运用其他感官(尤其是视觉)进行补偿就变得迫切和必要了。
2、视觉的优势地位由于听觉上的障碍,聋生的眼睛就成为最主动、最活跃、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研究表明,听觉障碍儿童观察敏锐,辨别细小物体或远处物体的技能高于听觉健全的同龄幼儿。
国外也有研究表明:聋童在一年级时,视觉反应速度比正常儿童慢,但到了三年级,聋童的视觉反应速度与正常儿童的差距缩小了,到了六年级时,聋童的视觉反应速度甚至超过正常儿童。
3、缺陷补偿听觉损伤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而缺陷补偿可以帮助聋童发展语言。
例如在早期语言康复训练中,通过眼睛观察说话者发音时口形和舌位的变化,利用触觉和动觉感知发音时是否送气、声带是否振动。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活动参与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
但是,视觉等其他感官对听觉缺陷的补偿作用还是有限度的,不能完全取代听觉。
因此,在缺陷补偿的同时,不能忽视听觉障碍学生听觉技能的培养。
(二)注意的特点什么是注意,以及注意的分类在上一章中已介绍,本章不再赘述。
注意,特别是有意注意是开展一切认识活动的前提。
但是在整个学龄期,听力障碍儿童注意的两个方面的发展都比正常儿童缓慢,且无意注意占优势。
鲜明的颜色、生动的形象、突然出现的事物和有明显变化的事物都会引起听觉障碍儿童的无意注意。
为了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的有意注意,使其能更集中的参与到康复、训练和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具和活动场所的新颖性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课堂、学习、活动变成一件有兴趣的事情,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逐渐培养有意注意。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教学方法1.4 学习资源第二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基本概念2.1 听觉障碍的定义2.2 听觉障碍的分类2.3 听觉障碍儿童的特点2.4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挑战第三章: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3.1 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习得3.2 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阶段3.3 促进听觉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的策略3.4 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支持与干预第四章:听觉障碍儿童的社会交往发展4.1 听觉障碍儿童的社会认知4.2 听觉障碍儿童的朋友关系4.3 听觉障碍儿童的家庭关系4.4 促进听觉障碍儿童社会交往发展的策略第五章: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支持5.1 特殊教育的重要性5.2 个性化的教育计划5.3 教育干预策略5.4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第六章:听觉障碍儿童的情绪与行为发展6.1 听觉障碍儿童的情绪识别与表达6.2 听觉障碍儿童的情绪调节6.3 听觉障碍儿童的行为特点6.4 支持听觉障碍儿童情绪与行为发展的策略第七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家庭教育7.1 家庭在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7.2 家庭教育的挑战与应对7.3 家庭支持与干预策略7.4 家庭与专业人士的合作第八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干预8.1 心理干预的重要性8.2 心理干预的策略与方法8.3 心理干预的实施与评估8.4 心理干预的专业团队建设第九章:听觉障碍儿童的未来展望9.1 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趋势9.2 听觉障碍儿童的社会融入9.3 听觉障碍儿童的职业发展9.4 社会对听觉障碍儿童的支持与接纳10.1 课程回顾10.2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10.3 教育与支持的创新方向10.4 持续学习与专业发展的道路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听觉障碍儿童的基本概念难点解析:理解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挑战,包括他们在语言、社会交往和情绪行为方面的特殊需求。
二、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难点解析:掌握促进听觉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的有效策略,包括个性化教学和辅助技术的应用。
学前儿童特殊教育(3003103)
一、单选题1.()是指个人保持生活独立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的行为。
A、独立性行为B、适应性行为C、交流性行为D、参与性行为答案: B2.对特殊儿童做出回归主流的教育安置有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不包括()的回归主流。
A、物理B、社会交往活动C、全部课程D、教学答案: C3.()观点,不符合人本主义游戏治疗理论A、治疗者应坚持让儿童领路而自己跟从B、治疗者应以适当方式指导儿童的言行C、治疗者应承认治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D、治疗者要让儿童感觉到能自由表达自己的全部感情答案: B4.互动干预模式的三项干预策略不包括()A、治疗B、再界定C、再治疗D、再教育答案: C5.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近年来学前特殊教育发展趋势的是()A、重视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B、实行一体化融合教育C、把特殊需要儿童安置到特殊学校D、实行整合教育答案: C6.有的语言障碍因听力损伤引起,有的有孤独症伴随,有的因环境改变引起,语言矫治工作应贯彻()原则A、兼顾个人与集体B、个别化指导C、可行性D、系统性答案: B7.学前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在父母教育方面表现为()A、期望值过低B、过度保护C、重保轻教D、放纵孩子的好奇心答案: B8.错误的观点认为,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A、是相对而言的B、有共同有C、不可逾越的鸿沟D、有明显的差异性答案: C9.在我国重度智力残疾的智商值定为()A、20-25以下B、20-40C、35-55D、50-75答案: B10.学前特殊儿童是指()A、有不同特殊需要的儿童B、心智偏异儿童C、感觉障碍儿童D、沟通异常儿童答案: A11.下列不属于多动症儿童的主要行为表现的是()A、注意障碍B、活动过度C、语言障碍D、感知觉障碍答案: C12.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是()A、加德纳B、皮亚杰C、布鲁纳D、卢梭答案: A13.准确地说,家庭不完整、冷漠的家庭关系、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家长本身的情绪行为问题是造成儿童()的家庭原因。
特殊儿童的基本概况
(5)听力残疾儿童的思维特点:
——思维活动带有明显的形象性特征。
可编辑版
10
(三)听力残疾儿童的情感与个性特点
没有明显的特点,学龄期后在情感和个性会表现出不 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特殊感;交往障碍而自卑、萎 缩等情感特点及退缩、孤僻、自私的性格特点。
二级重听
8 2 4 1 50 31 254 16 65 432
8
(一)听力残疾儿童的生理特点
据调查表明,听力残疾儿童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 的发育规律与普通儿童基本一致。虽然在身高、体质、胸围、 肺活量等主要指标上不及同龄普通儿童,但年龄越小,差距越
不明显。 学龄期,在肩宽均数、臂粗上许多年龄组听力残疾儿童
可编辑版
13
(二)视力残疾的分类 (1)医学的标准 (2)教育的标准:生理视力和功能视力
生理视力指的是视敏度(中心视力)和视野测得的视力。
功能视力是指生理视力运用时的实际有效视力。
可编辑版
14
医学的标准分类
最佳矫正视力
无光感 <0.02-无光感; 或视野半径<5° <0.05-0.02;或 视野半径<10°
可编辑版
28
截肢学生
• (1)定期调整或重装假肢 • (2)教师对假肢的基本结构、安装及保养有所了解 • (3)课桌、椅高度调节适当 • (4)课桌、椅的摆设位置 • (5)在相关活动中加强对接近截除部分关节的训练 • (6)注意截肢学生的坐姿和步态的矫正 • (7)保持残肢的卫生 • (8)提供必要的阅读和书写用具——持笔器、翻书器等
• (9)课程要求允许做适当的改变
可编辑版
29
听障儿童心理课
听障儿童心理课
标题:关注听障儿童的心理健康
听障儿童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在听力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这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为听障儿童开设心理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在听障儿童的心理课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自我认知:帮助听障儿童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感官特点,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
2. 情绪管理:听障儿童由于沟通障碍,可能会更容易产生情绪问题。
因此,教导他们如何正确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3. 人际交往:听障儿童在与他人交往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通过心理课程,培养他们的沟通技巧和社交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4. 家庭支持:家庭对于听障儿童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帮助家长了解如何更好地支持和关爱孩子,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通过为听障儿童提供心理课程,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发展积极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的个人成长,也能为他们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听觉障碍儿童的数量逐渐增加,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教育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听觉障碍儿童在心理发展和教育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心理发展1. 自我认同与社交问题听觉障碍儿童由于语言沟通的障碍,常常在自我认同方面遇到困扰。
他们可能会感到自我价值观的缺失,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知。
同时,缺乏交流的能力也给他们在社交方面带来困扰,难以与他人建立深入的友谊关系。
2. 情绪与行为问题与正常听力的儿童相比,听觉障碍儿童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和行为异常。
他们可能因为无法与他人有效地沟通而感到沮丧和孤单,表现出自闭、攻击性或易激怒的行为。
3. 学习困难听觉障碍儿童在学习上会面临很多困难。
由于无法准确听到语言,他们在语言能力的培养、文字理解和阅读能力等方面会受到较大影响。
此外,他们通常需要特殊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二、心理干预1. 提供心理支持与辅导听觉障碍儿童需要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家长应该与儿童进行深入的沟通,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学校和社会也可以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2. 社交技能培养为了帮助听觉障碍儿童改善社交能力,可以开展一些社交技能培训课程,如情绪管理、合作与交流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交组织来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培养友谊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建立自信心通过鼓励和肯定听觉障碍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成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感。
同时,还可以通过参与一些特殊兴趣小组或培训班,培养他们的特长并提高自我价值。
三、教育方法1. 使用辅助听觉设备现代技术的进步使得听觉障碍儿童能够通过辅助听觉设备获得更好的听力体验。
例如,助听器、人工耳蜗等设备可以帮助他们恢复部分听力功能,提高语言理解和交流的能力。
2. 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计划针对听觉障碍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听障儿童的心理特点
(一)听力障碍儿童的感知觉
听觉残疾给听力 障碍儿童的整个认知 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影 响,使他们的感知活 动与正常儿童相比表 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
1、听力障碍儿童感知活动的特点
视觉 触觉 言语运 残余
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是产 生的情感体验。
听力障碍儿童的理智感大多与具体的事物 相联系、更多局限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集中 在一个题目的对错、老师的具体评价上面,对 具体形象的材料更感兴趣,而对一些抽象的材 料兴趣就差得多。理智感也不够深刻,他们往 往把老师、书本作为真理的化身。
5/26/2020
理智感 美感
1)听力障碍儿童道德感发展的特点
道德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 它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 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
听力障碍儿童的道德感比较幼稚直观、 模糊和狭隘,其表现形式主要处于知觉的 情感体验和与具体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 体验两个阶段。
5/26/2020
2)听力障碍儿童理智感发展的特点
2、心理需要障碍
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 Nhomakorabea分依 赖、固执、任性等。
很多听力障碍儿童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心里, 尤其对母亲。当听力障碍儿童已产生孤僻、胆怯等 情绪障碍时,这种依赖心理更为明显。
有的听力障碍儿童渴望情感交流与表达,当这 种心理需要被听力言语障碍所影响,家长又可能忽 视他们的这种需求时,可能会有较明显的固执、任 性等表现。
3)听力障碍儿童美感发展的特点
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美的特征 的情感体验。
听力障碍儿童的美感比较简单、直观、 肤浅,很难懂得自然美和艺术作品的美;对 于艺术作品更注意具体情节和人物,而对深 刻的思想内涵作品的艺术价值却很少注意, 难以获得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听障幼儿特点
听障幼儿特点
听障幼儿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和沟通障碍:由于听力受损,听障幼儿在语言和沟通方面的发展会受到影响。
他们可能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理解和使用语言,也无法通过正常的语音方式进行交流。
2. 认知和学习能力受限:听障幼儿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他们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也可能在处理复杂问题时遇到困难。
3. 情绪和行为问题:由于沟通困难和认知受限,听障幼儿可能会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如易怒、焦虑、抑郁等。
他们也可能会表现出社交障碍,难以与同龄人交流和互动。
4. 教育和康复需求:听障幼儿需要特殊的教育和康复服务,如听力辅助设备、语言训练、心理治疗等。
他们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在语言、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听障幼儿的情况都是独特的,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对于听障幼儿的教育和康复,应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第一章:引言1.1 目的:使学生了解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1.2 内容:听觉障碍儿童的定义和分类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教案结构和内容安排第二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2.1 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
2.2 内容:听觉障碍儿童的感觉和认知特点听觉障碍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听觉障碍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第三章: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3.1 目的:使学生了解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状况及其影响。
3.2 内容: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习得和表达能力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策略第四章: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方法4.1 目的:帮助学生掌握适合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4.2 内容: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原则和目标听觉障碍儿童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听觉障碍儿童的辅助教育工具和技术第五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干预5.1 目的:使学生了解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5.2 内容: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干预目标和原则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干预方法和技巧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干预者和合作方式第六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家庭教育6.1 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家庭教育对听觉障碍儿童的重要性,以及家长如何在家中支持孩子的心理发展。
6.2 内容:家庭教育的作用和挑战家长支持孩子的策略和方法家庭环境对听觉障碍儿童的影响第七章:听觉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7.1 目的:使学生掌握听觉障碍儿童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方法。
7.2 内容:特殊教育原则和课程设置特殊教育中的团队合作特殊教育资源和案例分享第八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评估8.1 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对听觉障碍儿童进行心理评估,以制定合适的教育和支持计划。
8.2 内容:心理评估工具和方法心理评估的步骤和技巧心理评估结果的应用和调整第九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治疗9.1 目的:使学生了解听觉障碍儿童心理治疗的类型和实施方法。
特殊儿童心理学概论
动觉(运动觉)
触摸觉:动觉与肤觉得结合 挤眼、摆动身子、绕圈子转、注视光源、玩弄手指—寻求 自我刺激
2、视觉障碍儿童的知觉
(1)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知 觉、方位知觉与空间定向)
视觉障碍儿童的形状知觉(常人依靠视觉与触觉;盲人依靠触觉与 动觉) 视觉障碍儿童的长度知觉 视觉障碍儿童的重量知觉
(二)视觉障碍儿童的感知觉
一个正常人,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80%来自视觉
1、视觉障碍儿童的感觉 听觉:盲人认识世界、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手段,也是
盲人学习、交流、活动的主要途径
盲人比正常人听力好?? 苏联学者捷姆佐娃等人的研究:盲童与正 常儿童的听觉阈限差别不大 刘艳红等的研究:听力残疾儿童听力损失 的出现率为41.5%,比普通小学生听力损 失出现率19.2%高两倍。 不一致的研究结果,应该如何解释?
视觉敏锐度
边缘视野的刺激信息
图形视知觉加工能力 视觉搜索能力 视觉记忆能力 视觉表象能力
视觉搜索:个体从众多的视觉刺激中捕捉目标信息的过程。
视觉搜索能力的大小直接反应了个体处理视觉信息的效率。 非对称性相关研究:
张茂林《聋生与听力正常学生在非对称性视觉搜索中的比较研究》
结论:1、无论听力正常学生还是聋生,他 们在搜索“日”字靶子时大反应时都要高 于对“白”字靶子的搜索,体现出较为明 显的非对称性; 2、随着视觉搜索任务难度的增大, 聋生的搜索效率要显著高于听力正常学 生—聋生视觉补偿作用
特殊儿童的人格—听觉障碍儿童的人格特点(心理学课件)
听觉障碍儿童的人格特点
01 听觉障碍儿童人格的一般特征
听觉障碍儿童在各种人格特征方 02 面的特点
听觉障碍儿童人格的一般特征
听觉障碍儿童精神质、外倾性、掩饰性均随年龄的 增长而下降,而情绪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另外,听觉障碍儿童的人格特点没有性别差异,个 性特征的各项指标得分远远超过智力障碍儿童。
学业 成就
听障儿童在数学计算方面成绩优异, 与同义/反义词、阅读理解、应用问 题、社会学习、科学方面平均分数之 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与其他所有残疾类型类似,听觉障碍儿 童同义/反义词的使用高于阅读技能。
社会 适应
听觉障碍儿童适应行为发展水平明 显落后于正常儿童。
影响听觉障碍儿童适应能力的因素 有:听觉障碍程度、认知发展水平的 严重滞后、居住地以及交流方式等。
听觉障碍儿童的适应行为发展水平不存在 男女性别差异。
听障大学生和健听大学生学习适应存 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意志
自觉性比较差,不善于主动自觉地制 定行动目的和达成目的,既容易受暗 示,也喜欢独断专行。
自制力明显不如正常儿童。
果断性不强,并且在决定行动时,容易 受到外界因素或自身情绪的影响。
现在我们开始做练习!
02
03Hale Waihona Puke 依赖性较强, 易附和他人。
毅力不很强。
01.听障儿童的人格随 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 发展,健康的人格类 型不断增加。
02.听障儿童的人格发 展受到听觉障碍程度 的影响。
03.听障儿童的人格发 展受到父母的影响。
04.农村的听障儿童人 格发展要优于城市听 障儿童。
听觉障碍儿童在各种人格特征方面的特点
需要
听觉障碍儿童的认识需要由低到高发 展,认识需要的内容是变化的。
学前特殊教育自考论述题12(含答案)
1-5章12道论述题1——2一、简述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意义。
[答案] 【P9——P15】(1)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成长的意义。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最重要的价值,要紧表现为帮忙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进展的关键期内成立全面进展的基础,充分增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的进展, 和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显现。
(2)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
任何一个特殊需要儿童的存在,都给他们的家庭带来许多特殊的问题工学前特殊教育有助于家长正确熟悉小孩的特殊需要,而且踊跃参与到教育进程中以帮忙自己的小孩,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
(3)社会效益:对社会进展的意义。
每一名特殊儿童,都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存在的,与整个社会及社会进展都有必然的关系。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对我国社会进展的作用集中表此刻:为社会进展增加建设者的力量;有效地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福利费用;同时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进展。
1——3二、论述学前特殊教育的进展趋势。
[答案] 【P15——P24】(1)初期发觉与初期干与的趋势。
世界各国都在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方法来保证初期干与的实施,注重从法律上保证特殊儿童初期发觉和初期干与的可能性;增强初期发觉的研究,提高初期诊断的准确性;围绕特殊儿童的需要制订初期干与方案,以使他们取得最正确的进展。
(2)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势。
今世特殊教育的一体化偏向使得特殊教育再也不是一个与一般教育截然分离的独立系统,促使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产生了变革。
一体化融合教育能够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回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主张特殊教育正常化---让特殊儿童回归社会主流,比较集中地表此刻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方面,要求尽可能的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排在一路同意教育。
二是全纳性的一体化融合教育,要求在一般学校的一般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知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依照儿童自身的特殊需要为其提供特殊效劳。
听障儿童的特征
听障儿童的特征转自:聋康网听觉障碍儿童一般情况下可表述为:无严重的智力或情绪障碍,但有听觉损伤,须借助人工助听技术或获得特殊、额外的技能以克服他们的障碍,其在发展上遵循着与健听儿童相同的发展路线和顺序,但又表现出某种不同程度的特殊教育需要的一类儿童。
由于听觉障碍,听觉障碍儿童在语言、认知、情绪和个性发展等方面往往都表现出不同于健听儿童的特点。
而了解这些特点恰恰是适当教育进行的起点和关键。
语言障碍特征:构音异常(如音的省略、缺失、替换、歪曲、添加等现象);声音异常(如鼻化音、嘶哑音、尖叫音、音量不足、音高调、音调失控等现象);③节律异常(如在言语过程中难以控制各种音量、音调、长短等机能,或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机能传达欲沟通的信息现象)。
除上述语言障碍特征的表现外,还经常附带表现出下列行为特征:说话时常有音量过大的现象;语调单调,缺少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高低长短的变化;常有即时性或延迟性鹦鹉学舌式反问现象;常有发呆、若有所思的表情;交流时,常表现出注视说话者的脸部,尤其是口、唇的运动与表情;经常指手画脚,借动作、手势表达其需求而不说话;不理解对方的话语含意,常常答非所问;在交流中,不知道等待、轮替;对他人的谈话漠不关心,对周围的噪声无动于衷;对某些语音发音含糊不清;学习正确的语法有困难;学习语言,发起交往的主动性不足。
认知特征:感知觉特点:由于听觉刺激的缺损,听障儿童的信息更多地依赖于视觉、触觉和动觉的获得,不易形成视听结合的综合信息。
因此听障儿童经常获取的信息不够完整,在理解力方面存在欠缺。
根据缺陷补偿原理,视觉在听障儿童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并不能完全取代听觉。
注意特点:与正常儿童相比,听障儿童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都比较缓慢,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差,需要活动来吸引和支持,另外,听障儿童注意的恰当分配存在困难,难以做到同时既看又听,视觉兴奋和听觉兴奋不能一起产生。
记忆特点:听障儿童的形象记忆要优于语词记忆。
特殊儿童的记忆—听觉障碍儿童的记忆(心理学课件)
听觉障碍儿童的记忆
听觉障碍儿童的瞬时记忆
1
听觉障碍儿童的短时记忆
2
听觉障碍儿童的长时记忆
3
一 听觉障碍儿童的瞬时记忆
01 形象记忆好于语词记忆 听觉障碍儿童的感知特征决定了他们头脑 中的视觉表象比较多,他们记忆语言文字材料 较困难,记得慢、忘得快。表现出形象记忆好 于语词记忆。
02 视觉记忆好于动觉记忆
现在我们开始做练习!
填空
1.在瞬时记忆中,听觉障碍儿童的_____记忆好过_____记忆;且_____ 记忆好过_____记忆。
2. _____的使用增强了听觉障碍人群视空间工作记忆的能力。
3.虽然听力障碍儿童的外显记忆劣于正常儿童,但是他们的 _______记忆丝毫不差于正常儿童。
在一项分别向听觉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 两组被试用不同的方式呈现相同的图形的03 对汉字的记忆受到语音的 干扰,存在语音混淆现象
字形相似虽然能促进听觉障碍儿童的汉字 记忆,但语音相似若与字形相似结合在一起则 会干扰的汉字记忆。
实验结果表明,听觉障碍儿童对汉字的记 忆受到语音的干扰,存在语音混淆现象。
二 听觉障碍儿童的短时记忆
1.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和记忆容量与健全儿童有一定的差异 听觉障碍儿童语言学习迟滞、学习阅读困难、平均阅 读水平远低于同龄健听人,在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和 记忆容量上呈现出一些不同于正常儿童的特点。
2.言语工作记忆广度小于视空工作记忆广度, 视空工作记忆广度优于听力正常人
听觉障碍儿童的言语工作记忆广度小于视空工作记忆广 度。和听力正常人相比,其言语工作记忆广度小于听力 正常人,而视空工作记忆广度又显著优于听力正常人。
三 听觉障碍儿童的长时记忆
1.保持总量上和听力正常儿童相似 研究表明听觉障碍儿童和听力正常儿童不仅在长时 记忆保持的总量上大体相同,而且不同编码维量在系列 位置的分布上也是近似的。
特殊儿童的注意—听觉障碍儿童的注意(心理学课件)
(三)注意品质的特点 • 1.注意的分配比较困难; • 2.注意范围相对狭窄; • 3.注意的稳定性较差。
课堂小练习
判断题
1.听觉障碍儿童的有意注意起主导作用。
()
2.听觉障碍儿童的注意范围优于正常儿童。
()
3.听觉障碍儿童的注意稳定性较差。
()
4.听觉障碍儿童较多地运用到注意的转移。
()
正确答案
• 听觉障碍对视觉注意影响的研究存在两种基本理论: 互补理论
多感觉整合对于每个感觉 通道的充分发展十分关键, 一种感觉的剥夺会导致另 一种感觉的缺陷。
一种感觉的却是会导致对 剩余感觉的更大依赖,所 以会增强剩余感觉。
(二)注意的发展 • 1.无意注意起主导作用; • 2.有意注意发展缓慢; • 3.有意后注意发展水平较低; • 4.空间注意更具有效性和策略性。
特殊儿童的注意
1.注意理论与注意的发展 2.视觉障碍儿童的注意 3.听觉障碍儿童的注意 4.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 5.学习障碍儿童的注意 6.自闭症儿童的注意
听觉障碍儿童的注意
听觉障碍儿童注意的特点
(一)视觉注意特点 • 听觉障碍儿童由于听力受损,只能以目代耳去认识世界
,靠看手势、看口形去理解语言、引起注意。他们的优 势兴奋中心主要产生和保持在视觉感受区,其注意大都 是由视知觉激引起并保持的。
1.听觉障碍儿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意注意起主导作用。 2.听觉障碍儿童的注意范围优于正常儿童。 3.听觉障碍儿童的注意稳定性较差。 4.听觉障碍儿童较多地运用到注意的转移。
(×)
(×) (√ )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现状和重要性,强调对其进行心理发展的研究和教育援助的必要性。
1.2 课程目标使教师了解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提高他们对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援助能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促进教师对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2.1 听觉障碍儿童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听觉障碍儿童的定义、分类和程度,使教师对听觉障碍儿童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2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听觉障碍儿童在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方面的发展特点,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需求。
2.3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挑战探讨听觉障碍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提醒教师关注并提供相应的支持。
第三章: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援助策略3.1 教育援助的原则和方法介绍教育援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个体化、差异化和多感官教学等,帮助教师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
3.2 听觉辅助设备和技术的应用介绍各种听觉辅助设备和技术的种类和功能,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帮助听觉障碍儿童。
3.3 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强调教师与家长在听觉障碍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合作重要性,提供有效的沟通和合作策略。
第四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干预和康复4.1 心理干预的重要性阐述心理干预对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使教师认识到其重要性。
4.2 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技巧介绍常见的心理干预方法和技巧,如认知行为疗法、社交技能训练等,帮助教师有效地帮助听觉障碍儿童。
4.3 康复教育的作用和实施讨论康复教育在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和实施方法,指导教师如何进行康复教育。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讨论5.1 案例介绍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描述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教育过程。
5.2 案例分析引导教师对案例中的听觉障碍儿童进行分析,讨论其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求。
聋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特点
结 语
只要认真关注聋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选择
适合于聋生特点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就能充分挖
掘聋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
真正的缺陷是内在生成的、意识性的,而不是外显的 缺陷本身。简言之,即缺陷的意识性存在,才是缺陷的真 正所在。 任何统一的、抽象的教育补偿,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可 能仅看到残疾人的群体存在而抽空了他们丰富的差异性, 或仅看到了他们的缺陷本身而清空了缺陷背后的意识性存 在。 哲学上和教育学上关注和追问的对象不是外显的缺陷 本身,我们研究的重点在于缺陷的意识性存在。
4.语言特点:
听觉障碍学生有声语言发展滞后是他们心理 发展的主要缺陷之一。在应该形成口语的时候他 们没有能学会说话,或者已经初步学习的语言也 因耳聋没能继续巩固。在缺少口语的基础上学习 书面语言给他们造成很多困难,在他们的书面语 当中语句颠倒、句子成分不全、词语单调等问题 是十分普遍的,而且这一问题是各个国家的听觉 障碍学生都存在的。
6、心理特点: 聋生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了解有着明显的缺陷, 几乎会错过全部交谈的语言信息。视觉在聋生认知 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常常集中精力用眼睛 来观察,因此常常表现出异常的安静或处于缄默状 态,让人感觉不太正常或不够灵敏。久而久之,有 的会产生冷漠、退缩、自卑等情绪,有的可能会出 现烦躁不安、焦虑等心理状态。
由于理解和掌握有声语言的困难,使他们在
与主流社会的普通人群交流时发生沟通上的障碍,
也就妨碍了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便利性。听觉障 碍学生彼此交往主要是用手语,这是他们语言方 面的独特现象。
5、思维特点:
听觉障碍带来的感知活动的局限性和语言发展
上的滞后性,同样影响到听觉障碍学生的思维活动。 这反映在他们的思维水平比较长时间地处于直观形 象思维的阶段,思维活动具有非常明显的形象性特 点。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要缓慢于同龄普通 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教育学——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从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存在哪些教育的需要,为第三节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认知特点(一)感知觉特点听觉障碍儿童由于听觉损失,所以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我们从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视觉的优势地位以及缺陷补偿三个方面来了解听觉障碍儿童感知觉特点。
1、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一是指我们在综合运用各种感官来加工信息时,由于缺少听觉的参与而使信息变得不完整,例如,看电影的过程;二是指单独用听觉来加工时,及时佩戴助听设备,所获得的信息也是支离破碎的。
因此运用其他感官(尤其是视觉)进行补偿就变得迫切和必要了。
2、视觉的优势地位由于听觉上的障碍,聋生的眼睛就成为最主动、最活跃、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研究表明,听觉障碍儿童观察敏锐,辨别细小物体或远处物体的技能高于听觉健全的同龄幼儿。
国外也有研究表明:聋童在一年级时,视觉反应速度比正常儿童慢,但到了三年级,聋童的视觉反应速度与正常儿童的差距缩小了,到了六年级时,聋童的视觉反应速度甚至超过正常儿童。
3、缺陷补偿听觉损伤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而缺陷补偿可以帮助聋童发展语言。
例如在早期语言康复训练中,通过眼睛观察说话者发音时口形和舌位的变化,利用触觉和动觉感知发音时是否送气、声带是否振动。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活动参与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
但是,视觉等其他感官对听觉缺陷的补偿作用还是有限度的,不能完全取代听觉。
因此,在缺陷补偿的同时,不能忽视听觉障碍学生听觉技能的培养。
(二)注意的特点什么是注意,以及注意的分类在上一章中已介绍,本章不再赘述。
注意,特别是有意注意是开展一切认识活动的前提。
但是在整个学龄期,听力障碍儿童注意的两个方面的发展都比正常儿童缓慢,且无意注意占优势。
鲜明的颜色、生动的形象、突然出现的事物和有明显变化的事物都会引起听觉障碍儿童的无意注意。
为了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的有意注意,使其能更集中的参与到康复、训练和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具和活动场所的新颖性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课堂、学习、活动变成一件有兴趣的事情,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逐渐培养有意注意。
(三)记忆特点1、无意记忆占优势:无意记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
学前期的听觉障碍儿童可能对背诵儿歌等需要有意记忆参与的活动会有困难,但是如果活动是他们感兴趣的,那么他们对这个活动的印象会比较深刻,比如游览动物园等。
语言康复和训练就是要利用他们无意记忆的优势,来发展语言和培养有意记忆。
2、如何促进有意记忆:(1)在活动中培养。
以游览动物园为例,学生对动物天生好奇,教师可以在游览之间布置教学任务,即使不会写,也要告知学生认真观察,有意的记忆。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图片唤起学生的感知,在这个基础上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发展学生语言。
而同时有意记忆也得到培养。
(2)鼓励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
有意记忆依靠学生的兴趣。
而兴趣是积极情绪的反映。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进步和成就,唤起积极的情绪,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达到培养有意记忆的目的。
(3)多种感官的参与。
有实验表明,多种感官参与的记忆,其记忆效果要好于单凭一种感官的记忆。
3、形象记忆优于语词记忆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识记材料,而语词记忆是通过语言形式的记忆。
由于听觉损伤,听觉障碍儿童主要以形象记忆为主。
例如,对“早上,我背书包去上学。
”健听儿童可以根据语词来理解和记忆这句话。
而听觉障碍儿童要理解这句话就要依靠图片的帮助了。
培养学生的语词记忆,要依靠其形象记忆,在依靠形象记忆帮助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手段来促进语词记忆。
(四)思维特点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主流社会群体使用汉语言作为其思维的工具。
但是听觉损伤使听觉障碍儿童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发展汉语言,所以其思维有其独特的一面。
与正常儿童相比,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有如下特点。
1、思维内容具体,多以形象性的内容作为对象聋童的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他们能够掌握具体事物的概念,但不易掌握抽象的概念。
这与其视觉的优势地位和手语的沟通形式有很大的关系。
例如:聋童可以理解桌子、书本、花草等概念,但是对于奋斗、巍峨、爱不释手等较抽象概念的掌握存在困难。
2、依赖感知的特点、生活情景或物体功用来分类分类是一种较复杂的思维活动,它要在比较、分析、综合、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的。
与正常儿童相比,其分类能力发展较慢,常常依赖感知的特点、生活情景或物体功用来分类,而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例如,把被子、床分为一类;把黑板、多媒体、电视分为一类。
但是随着系统教育的开展,听觉障碍学生在分类上会缩短与正常儿童的差距。
3、概念的扩大化和缩小化概念是在相似或相近事物间不断的比较中区分并形成的。
在概念形成之间,会出现概念扩大化和缩小化的现象。
由于听觉障碍儿童概念的形成过程长,所以其概念扩大化和缩小化的现象明显。
例如,在某个发展阶段,狗的概念在其头脑中可能指代所有体型小的、有4条腿的动物。
这是概念的扩大化。
当知道了牛、马、羊等哺乳动物是动物后,那么问其苍蝇时,可能有把苍蝇排出在动物概念之外,这是概念缩小。
这种现象同样可以在教育中慢慢消失。
4、思维发展达到的水平局限由于听力和语言发展的局限性,加之视觉的优势地位和手语的形象性表征,聋童的思维水平与正常儿童相比可能水平较低。
20世纪70年代,英海尔德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聋童的思维进行研究后发现:6~10岁,100%处于前运算阶段;11~13岁,60%处于前运算阶段,40%处于具体运算阶段;14岁以后,60%处于具体运算阶段,40%处于前运算阶段;能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二、语言发展特点这里谈论的语言发展是汉语言的发展,而不是手语。
听觉障碍乳儿6、7个月时,也会呀呀学语,但是由于1)得不到反馈;2)得不到强化;3)不能完全听到一个成人的言语模式。
因此,在没有正常的言语环境下,这种呀呀学语慢慢地消失。
聋童的有声语言发展存在如下方面的困难:1)发音不清;2)发音不好;3)音节受限制;4)词汇量少于正常儿童。
由此可见,语言训练是聋童早期康复教育的中心任务,教师应针对聋童语音习得的发展特点,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采用科学方法,对聋童进行语言康复教育,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智力发展的特点聋童的智商与正常儿童的智商有差别吗?早期研究结论是,聋童的智力发展也呈正态分布,但至少比同龄人落后2~5岁。
美国加劳德特大学聋童调查中心研究结果显示,聋童在非语言测试方面的平均智商与正常儿童十分接近。
也有研究者以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的操作量表为工具,对全美随机抽样的1228名的7~17岁聋童实测,结果表明,听力障碍儿童的平均智商与正常学生无显著差异。
到目前为止,对聋童的智力发展问题仍有两。
,,,,,,,,,,,,,,。
,妈妈咪,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McConnell,1973)认为,聋童因语言发展的落后而引起思维发展的落后,从而影响智力的发展;另一种观点(Vygotsky,1962)认为,思维不一定要靠语言,与语言概念相关的思维发展可能受到一些影响,但与语言关系不大的动作思维,表象思维则不会受到影响。
四、情绪与个性发展特点(一)情绪的发展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客观体验。
情绪在聋童早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聋童因听力障碍,语言发展迟缓,所以常以情绪的外部表现作为交际的工具,比如用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需要、愿望、回答他人的问题,而他人对聋童的理解,也常依靠其表情动作。
因此说,情绪情感在聋童的交往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聋童的情绪情感主要有以下特点。
1、冲动性情绪逐渐减少,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由于需要并不能及时地被理解和满足,因此聋童易冲动。
进入学校后,一方面聋童学习语言,使其可以表达需要和其需要被理解;另一方面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和老师的教导帮助下,逐渐会抑制自己的冲动情绪。
2、高级的社会情感逐步发展与正常儿童一样,聋童的社会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也会逐渐发展起来。
社会情感是逐渐内化的过程,儿童阶段其社会情感的参照大多依靠其父母和老师。
我们经常会从儿童的口中听到,“我妈妈说:撒谎不是好孩子。
”“老师说: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等。
只是由于听觉障碍,聋童的在获取信息方面与正常儿童相比处于劣势,因此与正常儿童相比,聋童高级情感发展缓慢。
(二)聋童个性特点与正常儿童相比,聋童的个性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脾气倔强,好冲动在分析情绪特点时,我们知道当聋童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聋童易冲动。
面对它,父母要么用不恰当的惩罚手段制止;要么采取过分保护的方法。
这两种方式只能使冲动愈演愈烈。
有研究表明,听觉障碍儿童常有固执性、自我中心、缺乏自我控制、冲动性强、易受人暗示等消极的个性特点。
2、好动、好奇上文我们介绍了聋童无意注意优于有意注意的注意特点,即他们往往会被外界的新鲜事物吸引。
语言训练过程要十分努力和认真,因而相对于其他活动,语言学习对聋童来说是枯燥的,因此,聋童会经常动动手,踢踢脚,做各种小动作,表现出好动的个性特点。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但是聋童的好奇心与正常儿童不同,正常儿童的好奇心往往表现为,他们总喜欢问为什么?而聋童的好奇心更多地表现在当面对感兴趣的事物时,他们总喜欢去摸一摸、动一动,这种好奇心更外露。
(三)社会性发展1、聋童伙伴范围狭窄由于有声语言发展滞后,聋童在选择玩伴时,更倾向于聋童,而不是健听儿童。
因此在幼儿园或学校中,教师应当鼓励聋童参与到正常儿童的活动中,同时也要指导正常儿童如何接纳聋童,使聋童在克服自己胆怯和怕别人歧视的心理的同时,能得到更有利的交往环境的支持。
2、社会交往欠缺,社会常识缺乏聋童的社会交往只限于个别的同样是聋童的玩伴和家庭,因此社会交往欠缺。
也因为此,聋童的社会常识贫乏。
方俊明(1998)采用中国儿童发展量表对聋童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并与同龄健听儿童比较,聋童在社会常识方面成绩最差。
例如,他们不知道过河需要乘坐何种交通工具;不知道到什么商店去买酱油;不知道应该到什么地方去踢足球;不知道老奶奶病了,应该送到什么地方看病;等等。
他们的社会认识能力也很差,除了对解放军和医生略有所知以外,对邮递员、旷工、电工和教师等人物都不知道。
因此康复教育,应把发展语言和社会常识紧密结合,采用情景教学,在学生增长社会常识的过程中,语言也得到发展。
同时,应使聋童走出家庭和康复中心的小圈子,接触社区、接触社会,逐步积累社会经验,促进其社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