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球表面形态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关于图中所示地区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旱涝灾害对农业威胁较大 B.夏季台风损失大 C.春季沙尘暴危害大 D.冬季常受寒潮侵袭
(C) (A)
假如开心超人住所的地理位置是(30°N,120°E)。有一 天,他想要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甜心超人,并决定“遁地” 前去,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 完成5~6题。
造 地
图示(侵蚀后)
形成地垒,表现 为断块山
升,形成地堑, 表现为凹陷地带
沟谷,有时有泉、 湖泊形成
貌
实例
庐 山 、 泰 山 、 华 渭河平原、汾 死海、贝加尔
山
河谷地
湖
华山断层
动画演示
圣安德列斯大断层
【真题8】(2011·江苏)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 进,进行野外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 动记录一次位置。图1中abcd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2是 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9 10、36.(1)
考点1 地震波与地球内部结构特点 1.地震波及其特性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 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 波(P)和横波(S)之分,其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
项目 分类
传播
横波(S波) 纵波(P波)
特性
地震波 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纵波(P波)传播速度快,可在固、液、气体中传播 横波(S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C.甲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D.乙处有河流发育
练习题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1~2题。
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B)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 C)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地壳变动和地表形态
韩国济州岛玄 武岩柱状节理
天坑
思考: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岩层中发现 了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2014高考导航
考纲展示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 素 3.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 分布的影响
2013高考导航
命题热点
1.多以景观图、流程图、示 意图的形式考查
共性
横、纵波的传播速度均随所通过地层的性质的变化 而变化
意义 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状态,划分内部圈层;研究地震的能量 和震级的划分
2.地球内部结构及其特点
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发现地球内部的 地震波在一定深度突然发生变化。科学家将地震波突然发生变 化的面称之为“不连续面”。它们是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 面。地球内部存在着两个不连续面,并以此将地球内部划分为 三个圈层。如图所示:
一、地表形态的变化与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 (2)外力作用 (3)内外力作用的关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主要是 放射性元素衰变 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
表现形式 水平
地壳 运动 运动 垂直
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形成绵长的 断裂带 和巨大的褶皱山系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 海陆变迁 岩浆只有 喷出地表 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运动方向 平行于地球表面
垂直于地球表面
使地层发生水平位移
表现形式 和弯曲变形
岩层的隆起和凹陷
产生结果 褶皱山系和断裂带 地势高低起伏,海陆变迁
实例 喜马拉雅山、大西洋 青藏高原、台湾海峡
A.喜马拉雅山 B.阿尔卑斯山
C.安第斯山脉 D.阿特拉斯山 (2)该半岛由距今7 100万年至距今1 000万 年间,向北移动大约
A.2 460千米 B.3 540千米 答案:(1)A (2)D (3)D C.4 730千米 D.5 280千米
(3)图示范围包括的板块有 A.1个 B.2个C.3个 D.4个
边界类型 运动方向
板块张裂区 生长边界
板块碰撞区
陆块与陆块
陆块与洋块
消亡边界
消亡边界
形成地貌 裂谷、海洋、海岭
高大山脉 海岸山脉、海沟、岛弧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 喜马拉雅山、 安第斯山脉、太
大西洋等
阿尔卑斯山 平洋西部岛弧、海沟
示意图
【真题3】(2010·海南)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 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
3.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背斜——储油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
构造名称 实 践 意 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向斜 断层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 造”,易于储油、储气
隧洞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 水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场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 “自流井”分布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 力
常被侵蚀成谷地
易被侵蚀,常形成山
构 造 图示(侵蚀后)
地
貌
实例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2、断层
地质构造
断层
地垒
地堑
断层构造带
概念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判
断 图示(未侵蚀) 方
法
未侵蚀的地貌 两 条 断 层 之 间 岩 两条断层之间岩 岩石破碎,沿断
构 侵蚀后的地貌 块上升,两边下降, 块 下 降 , 两 边 上 裂 线 常 发 育 成
2.依托景观图、剖面图、区 域图等,结合石油开采、工程建设 等热点,考查地质作用、地貌成因 及地质构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地质、地形对交通线路区 位选择的影响;地形、河流对城市 区位选择的影响
2010------2012年北京文综试卷考点分布统计:
课标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 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壳物质循环。
5.当他钻出地球另一端时,到达的位置为下图中的( D )
A.①
B.②
C.③
D.④
6.若开心超人始终保持匀速“遁地”前行,则他在地下耗时
最长的圈层是 A.地壳 B.岩石圈
C.地幔
(D)
D.地核
7.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波技术 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填图并回答问题。
所罗门群岛及所处板块位置示意图
(1)图1中①、②、③所对应
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 C )
A.向斜、背斜和断层
B.断层、向斜和背斜
C.背斜、向斜和断层
D.背斜、断层和向斜
(2)与图2相对应的剖面图是
A.a图
( D)
B.b图
C.c图
D.d图
9.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山东泰山
陕 西 华 山
安 徽
黄
山
褶皱
断层
动画演示
1、褶 皱
地质构造
背斜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新老关系 岩层中心老、两翼新 判 断 图示(未侵蚀) 方 法
褶皱 向斜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未侵蚀的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侵蚀后的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物质疏松, 向斜核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
(1)2007年4月2日,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附近发生8级强烈地 震。该群岛发生的地震与其所处的板块位置有关,该群岛位 于_太__平__洋__板块与__印__度__洋__板块交界处。该地震发生后,澳大 利亚当局立即关闭东部海岸的海滩旅游景点,以防_海__啸___(灾 害)侵袭。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 外力因素。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 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0 2011 2012 2010 2011 2012 2010 2011 2012
分数
4
4 12 10 4 10
题型
选择
选择 选择 选择、简答 选择 选择、简答
题号
2
1 1、5、8 2、36.(2)
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②、板块碰撞-- 山脉 Ⅰ.两陆块相撞-- 巨大的山脉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产生。
Ⅱ.陆块与洋块相撞——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例如: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壑--岛弧鏈就是太平洋板块 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的。
珠峰形成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 的基本面貌。 (见下表)
B. 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
C. 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 D. 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
8.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A. 岛弧和海沟
B. 海岭和海沟
( A)
C. 海岭和裂谷
D. 岛弧和裂谷
[应用闯一关] 1.(2012·温州十校联考)读某半岛(板
块局部)向北俯冲示意图,回答
(1)~(3)题。
(1)该半岛向北俯冲形成( )
侵蚀、 搬运 、堆积、固结
成岩)
变质岩
岩浆岩、沉积岩 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 压力)
作用(温度、
岩浆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 作用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的分类:A是 岩浆岩 ;B是沉积岩(或变质岩);C 是 变质岩 (或沉积岩)。
(2)地质作用:① 冷却凝固 ;② 外力作用 (或变质作用); ③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④ 重熔再生 。
读图完成,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地带 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地带 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 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分离地带
( B)
【真题4】(2012·上海地理)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
伏的基本形态。回答下列7--8小题。
7.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C)
A. 地震使海底抬升
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归纳如下表所示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地震波速度 深度(Km)
(由上到下)
物质组成及特征
地壳
地 上地幔 莫霍面 幔
下地幔
横波纵波 速度均加 快。
平均17
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厚薄不一,平均厚度17千 米,大洋部分薄,大陆部 分厚。地势高的地方,厚 度大。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 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 的主要源地。
泉水、湖泊分布地;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
河谷发育
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
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
水库等的回避处
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
漏
图文分析地质构造的应用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1—10岩层年龄由老到新)。 假如你是一位地质工程师,请对下列问题作一简要 分析。
⑴这里的地壳运动和外力的状况。 ⑵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遂道,应该选 择甲地还是乙地?
(2010·肇庆模拟)沉积岩层在形成时一般呈水平分布,上面的岩层较 新,下面的岩层较老。地壳运动会使水平岩层弯曲变形。关于下列两幅 地质构造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甲处地貌是断层形成的B.甲处为向斜构造,乙处为背斜构造
地 外核 古登堡面 纵波速度
核
突然减慢
,横波消
内核
失。
2900 6371
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
依纲梳理夯基础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基础: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之质生岩间成浆2物岩的.相岩互浆转及原化三物。质大类岩石的冷形却地凝成质固作用作用
ຫໍສະໝຸດ Baidu
岩浆
外力作用( 风化 、
沉积岩
岩浆岩、变质岩 和已生成的 沉积岩
• 右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岩浆岩体的相互关系。读 图回答1~3题。
D
• 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 A.岩浆岩1、沉积岩1、沉积岩2、岩浆岩2、沉积岩3 • B.沉积岩3、岩浆岩1、岩浆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 C.沉积岩3、岩浆岩1、沉积岩2、岩浆岩2、沉积岩1 • D.沉积岩3、沉积岩2、岩浆岩1、岩浆岩2、沉积岩1
关系 相伴发生,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二)外力作用
*表现形式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分类
内 力 作 用 外 力 作 用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 部,主要是 地球内部的 热能
来自地球外 部,主要是
太阳能
表现形式
对地表的 相互关系 影响
地壳运动, 形成高山 同时进行, 岩浆活动, 或低地, 朝相反方
变质作用 使地表高 向改变地 低不平 表,以内 力作用为
风化,侵蚀, 削高填低, 主 搬运,堆积, 使地表趋于
固结成岩 平坦
二、地表形态的变化与内力作用
(一)板块构造
板块 构造 学说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 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比较活 跃
板块运动与地貌
①、板块张裂-- 裂谷或海洋
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 8.0 级地震。下图为这次地震震中及周围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和经过震中 EF 线所作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 3~4 题。
3.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次地震是由板块张裂引起的 B.震级大是本次地震损失大的唯一原因 C.因山高谷深,地震引发滑坡、泥石流 D.汶川县城就在震中,所以破坏特别严重
(C) (A)
假如开心超人住所的地理位置是(30°N,120°E)。有一 天,他想要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甜心超人,并决定“遁地” 前去,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 完成5~6题。
造 地
图示(侵蚀后)
形成地垒,表现 为断块山
升,形成地堑, 表现为凹陷地带
沟谷,有时有泉、 湖泊形成
貌
实例
庐 山 、 泰 山 、 华 渭河平原、汾 死海、贝加尔
山
河谷地
湖
华山断层
动画演示
圣安德列斯大断层
【真题8】(2011·江苏)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 进,进行野外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 动记录一次位置。图1中abcd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2是 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9 10、36.(1)
考点1 地震波与地球内部结构特点 1.地震波及其特性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 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 波(P)和横波(S)之分,其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
项目 分类
传播
横波(S波) 纵波(P波)
特性
地震波 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纵波(P波)传播速度快,可在固、液、气体中传播 横波(S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C.甲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D.乙处有河流发育
练习题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1~2题。
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B)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 C)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地壳变动和地表形态
韩国济州岛玄 武岩柱状节理
天坑
思考: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岩层中发现 了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2014高考导航
考纲展示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 素 3.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 分布的影响
2013高考导航
命题热点
1.多以景观图、流程图、示 意图的形式考查
共性
横、纵波的传播速度均随所通过地层的性质的变化 而变化
意义 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状态,划分内部圈层;研究地震的能量 和震级的划分
2.地球内部结构及其特点
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发现地球内部的 地震波在一定深度突然发生变化。科学家将地震波突然发生变 化的面称之为“不连续面”。它们是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 面。地球内部存在着两个不连续面,并以此将地球内部划分为 三个圈层。如图所示:
一、地表形态的变化与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 (2)外力作用 (3)内外力作用的关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主要是 放射性元素衰变 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
表现形式 水平
地壳 运动 运动 垂直
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形成绵长的 断裂带 和巨大的褶皱山系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 海陆变迁 岩浆只有 喷出地表 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运动方向 平行于地球表面
垂直于地球表面
使地层发生水平位移
表现形式 和弯曲变形
岩层的隆起和凹陷
产生结果 褶皱山系和断裂带 地势高低起伏,海陆变迁
实例 喜马拉雅山、大西洋 青藏高原、台湾海峡
A.喜马拉雅山 B.阿尔卑斯山
C.安第斯山脉 D.阿特拉斯山 (2)该半岛由距今7 100万年至距今1 000万 年间,向北移动大约
A.2 460千米 B.3 540千米 答案:(1)A (2)D (3)D C.4 730千米 D.5 280千米
(3)图示范围包括的板块有 A.1个 B.2个C.3个 D.4个
边界类型 运动方向
板块张裂区 生长边界
板块碰撞区
陆块与陆块
陆块与洋块
消亡边界
消亡边界
形成地貌 裂谷、海洋、海岭
高大山脉 海岸山脉、海沟、岛弧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 喜马拉雅山、 安第斯山脉、太
大西洋等
阿尔卑斯山 平洋西部岛弧、海沟
示意图
【真题3】(2010·海南)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 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
3.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背斜——储油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
构造名称 实 践 意 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向斜 断层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 造”,易于储油、储气
隧洞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 水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场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 “自流井”分布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 力
常被侵蚀成谷地
易被侵蚀,常形成山
构 造 图示(侵蚀后)
地
貌
实例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2、断层
地质构造
断层
地垒
地堑
断层构造带
概念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判
断 图示(未侵蚀) 方
法
未侵蚀的地貌 两 条 断 层 之 间 岩 两条断层之间岩 岩石破碎,沿断
构 侵蚀后的地貌 块上升,两边下降, 块 下 降 , 两 边 上 裂 线 常 发 育 成
2.依托景观图、剖面图、区 域图等,结合石油开采、工程建设 等热点,考查地质作用、地貌成因 及地质构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地质、地形对交通线路区 位选择的影响;地形、河流对城市 区位选择的影响
2010------2012年北京文综试卷考点分布统计:
课标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 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壳物质循环。
5.当他钻出地球另一端时,到达的位置为下图中的( D )
A.①
B.②
C.③
D.④
6.若开心超人始终保持匀速“遁地”前行,则他在地下耗时
最长的圈层是 A.地壳 B.岩石圈
C.地幔
(D)
D.地核
7.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波技术 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填图并回答问题。
所罗门群岛及所处板块位置示意图
(1)图1中①、②、③所对应
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 C )
A.向斜、背斜和断层
B.断层、向斜和背斜
C.背斜、向斜和断层
D.背斜、断层和向斜
(2)与图2相对应的剖面图是
A.a图
( D)
B.b图
C.c图
D.d图
9.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山东泰山
陕 西 华 山
安 徽
黄
山
褶皱
断层
动画演示
1、褶 皱
地质构造
背斜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新老关系 岩层中心老、两翼新 判 断 图示(未侵蚀) 方 法
褶皱 向斜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未侵蚀的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侵蚀后的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物质疏松, 向斜核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
(1)2007年4月2日,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附近发生8级强烈地 震。该群岛发生的地震与其所处的板块位置有关,该群岛位 于_太__平__洋__板块与__印__度__洋__板块交界处。该地震发生后,澳大 利亚当局立即关闭东部海岸的海滩旅游景点,以防_海__啸___(灾 害)侵袭。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 外力因素。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 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0 2011 2012 2010 2011 2012 2010 2011 2012
分数
4
4 12 10 4 10
题型
选择
选择 选择 选择、简答 选择 选择、简答
题号
2
1 1、5、8 2、36.(2)
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②、板块碰撞-- 山脉 Ⅰ.两陆块相撞-- 巨大的山脉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产生。
Ⅱ.陆块与洋块相撞——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例如: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壑--岛弧鏈就是太平洋板块 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的。
珠峰形成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 的基本面貌。 (见下表)
B. 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
C. 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 D. 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
8.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A. 岛弧和海沟
B. 海岭和海沟
( A)
C. 海岭和裂谷
D. 岛弧和裂谷
[应用闯一关] 1.(2012·温州十校联考)读某半岛(板
块局部)向北俯冲示意图,回答
(1)~(3)题。
(1)该半岛向北俯冲形成( )
侵蚀、 搬运 、堆积、固结
成岩)
变质岩
岩浆岩、沉积岩 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 压力)
作用(温度、
岩浆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 作用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的分类:A是 岩浆岩 ;B是沉积岩(或变质岩);C 是 变质岩 (或沉积岩)。
(2)地质作用:① 冷却凝固 ;② 外力作用 (或变质作用); ③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④ 重熔再生 。
读图完成,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地带 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地带 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 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分离地带
( B)
【真题4】(2012·上海地理)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
伏的基本形态。回答下列7--8小题。
7.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C)
A. 地震使海底抬升
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归纳如下表所示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地震波速度 深度(Km)
(由上到下)
物质组成及特征
地壳
地 上地幔 莫霍面 幔
下地幔
横波纵波 速度均加 快。
平均17
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厚薄不一,平均厚度17千 米,大洋部分薄,大陆部 分厚。地势高的地方,厚 度大。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 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 的主要源地。
泉水、湖泊分布地;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
河谷发育
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
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
水库等的回避处
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
漏
图文分析地质构造的应用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1—10岩层年龄由老到新)。 假如你是一位地质工程师,请对下列问题作一简要 分析。
⑴这里的地壳运动和外力的状况。 ⑵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遂道,应该选 择甲地还是乙地?
(2010·肇庆模拟)沉积岩层在形成时一般呈水平分布,上面的岩层较 新,下面的岩层较老。地壳运动会使水平岩层弯曲变形。关于下列两幅 地质构造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甲处地貌是断层形成的B.甲处为向斜构造,乙处为背斜构造
地 外核 古登堡面 纵波速度
核
突然减慢
,横波消
内核
失。
2900 6371
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
依纲梳理夯基础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基础: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之质生岩间成浆2物岩的.相岩互浆转及原化三物。质大类岩石的冷形却地凝成质固作用作用
ຫໍສະໝຸດ Baidu
岩浆
外力作用( 风化 、
沉积岩
岩浆岩、变质岩 和已生成的 沉积岩
• 右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岩浆岩体的相互关系。读 图回答1~3题。
D
• 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 A.岩浆岩1、沉积岩1、沉积岩2、岩浆岩2、沉积岩3 • B.沉积岩3、岩浆岩1、岩浆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 C.沉积岩3、岩浆岩1、沉积岩2、岩浆岩2、沉积岩1 • D.沉积岩3、沉积岩2、岩浆岩1、岩浆岩2、沉积岩1
关系 相伴发生,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二)外力作用
*表现形式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分类
内 力 作 用 外 力 作 用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 部,主要是 地球内部的 热能
来自地球外 部,主要是
太阳能
表现形式
对地表的 相互关系 影响
地壳运动, 形成高山 同时进行, 岩浆活动, 或低地, 朝相反方
变质作用 使地表高 向改变地 低不平 表,以内 力作用为
风化,侵蚀, 削高填低, 主 搬运,堆积, 使地表趋于
固结成岩 平坦
二、地表形态的变化与内力作用
(一)板块构造
板块 构造 学说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 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比较活 跃
板块运动与地貌
①、板块张裂-- 裂谷或海洋
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 8.0 级地震。下图为这次地震震中及周围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和经过震中 EF 线所作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 3~4 题。
3.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次地震是由板块张裂引起的 B.震级大是本次地震损失大的唯一原因 C.因山高谷深,地震引发滑坡、泥石流 D.汶川县城就在震中,所以破坏特别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