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物质的变化-教案

合集下载

化学初中教案物质的变化

化学初中教案物质的变化

化学初中教案物质的变化
主题: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改变和化学变化两种形式
2.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物质发生的是物理改变还是化学变化
3.掌握物质变化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教学重点:
1.物质的变化形式
2.物理改变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教学难点:
1.能够准确判断实验现象,判断是物理改变还是化学变化
2.对物质变化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玻璃棒等
2.实验物质:水、铁、铁粉、铜、氧等
3.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上次课程内容,回顾物质的定义和性质
二、讲解
1.向学生介绍物质的变化形式,包括物理改变和化学变化
2.通过实例解释物理改变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
1.展示实验现象,如加热铁片发生变色、铜绿变成黑色等
2.请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物质发生的是物理改变还是化学变化
四、总结
1.与学生一起总结物质变化的特点和基本性质
2.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断物质发生的是物理改变还是化学变化
五、作业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并在生活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变化现象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了物质的变化形式及其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在今后教学中,应更多注重实验操作,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综合素养。同时,教师还需注重课后反思和评价,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模糊,对物质性质的描述不准确,实验操作技能有待提高。此外,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个性特点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对实验充满好奇,善于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则对理论知识更感兴趣,善于思考和总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策略:
(1)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通过课后实践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激情。
2.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科学研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责任感,学会运用化学知识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做出贡献。
(三)学生小组讨论

初中物质的化学变化教案

初中物质的化学变化教案

初中物质的化学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2. 能够分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 掌握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常见化学反应。

教学重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2. 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常见化学反应。

教学难点:1.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的理解和应用;2. 常见化学反应的判断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盐酸、硫酸铜等;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2. 学生分享实例,教师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二、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3.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并强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三、学习化学变化的特征(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变化的特征,如新物质生成、能量变化等;2. 学生通过实例判断和分析,加深对化学变化特征的理解;3. 教师举例说明化学变化的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四、学习常见化学反应(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常见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征;2. 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了解和分析常见化学反应;3. 教师总结常见化学反应的规律和应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判断和分析能力;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教师及时批改和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掌握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常见化学反应。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上册物质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上册物质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上册物质变化教案
课题:物质变化
教材:初中化学上册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变化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物质变化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3. 理解物质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教学重点:
1. 物质变化的概念和特征;
2. 物质变化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1. 理解物质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实验器材;
2. 相关课外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不同物质变化,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兴趣和好奇。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物质变化的概念和特征,包括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新物质产生等;
2. 讲解物质变化的分类和表示方法,如化学方程式表示等。

三、实验(20分钟)
安排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物质变化的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加深对物
质变化的理解。

四、讨论(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物质变化时的能量变化问题,让学生总结并归纳物质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规律。

五、练习(10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

六、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思维。

七、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初中的化学变化教案

初中的化学变化教案

初中的化学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化学反应的描述方法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 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特征。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燃烧器、酒精灯、试管夹等。

2. 实验物质:铁粉、氧气、氯气等。

3. 化学方程式的例题。

4.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过什么化学变化的现象?”二、讲解化学变化(10分钟)1. 介绍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特征。

2. 举例说明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四、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10分钟)1. 介绍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元素。

2. 示范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

五、练习与讨论(15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并引导学生解答。

学生可结合实际情境,尝试书写化学方程式。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拓展化学知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化学变化现象,尝试描述并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为了加深学生对化学变化的理解,可以在实验演示和练习环节加入更多有趣的案例和实例。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2. 掌握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过程、总结实验规律的能力;3.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表示法,能够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器材、化学物质;2. 学生准备:化学笔记本、实验报告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话题: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与化学反应相关的例子?2. 听取同学们的回答,并与他们一起探讨其中的化学反应过程。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定义与概念:-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改变的过程。

- 化学反应:物质发生变化并 Begitu begitu begituan过程,通常Begitu begitu begituan放热或 Begitu begitu begituan吸热, Begitu begitu begituan产物与 Begitu begitu begituan反应物性质不同。

- 基本术语:反应物、产物、反应式、化学方程式等。

2. 示范实验:观察铁与硫的反应材料:铁末、硫粉。

实验步骤:a) 取一小部分铁末放到试管中;b) 取一小部分硫粉放到另一个试管中;c) 将两个试管中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铁末与硫粉混合后,颜色变为淡黄色,放出硫的臭味。

实验规律:铁与硫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

三、实验操作(4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任务。

2. 每组同学至少进行一次化学反应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四、讲解与总结(20分钟)1. 同学们将实验结果汇报给其他同学,教师帮助同学们总结实验规律。

2. 引导同学们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展示并讲解一些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3. 提问并解答同学们的疑惑,确保同学们对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有清晰的理解。

化学初中物质的变化教案

化学初中物质的变化教案

化学初中物质的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变化是指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两种类型;
2.能够区分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的不同特征;
3.掌握常见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时的表现;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物质的变化类型及特征;
2.常见物质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表现;
3.实验验证物质变化的方法。

三、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近期学习的内容,提出“什么是物质的变化?有哪些分类?”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介绍物质的变化类型及特征,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观察物质的变化表现,如溶解、沉淀、气体产生等。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4.总结: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物质的变化表现及其特点,强化学生所学知识。

5.拓展:通过拓展学生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观察记录自己的生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反思:
1.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较好地区分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
2.实验环节的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3.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深入理解物质的变化过程。

以上是一份化学初中物质的变化教案范本,希朇对您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上册1.3物质的变化教案(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1.3物质的变化教案(新版)粤教版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案例引入物质变化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标准,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 组织课堂活动: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实例中的变化类型。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确保学生理解正确。
3. 增强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变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使其能够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发言,主动参与。
5. 提升环保意识:通过学习物质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
2. 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3. 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4. 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5. 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氧气。
答案:
1. 点燃:2H2 + O2 = 2H2O
2. 点燃:C + O2 = CO2
3. 加热:Fe + H2SO4 = FeSO4 + H2↑
4. 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学生专注听讲,对物质变化的概念和判别标准进行思考。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实例中的变化。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提出疑问,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
-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初中化学的基本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的基本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的基本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基本变化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基本变化的种类及其示意图。

3. 能够简单描述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1. 基本变化的定义和特点。

2. 基本变化的种类及其示意图。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2. 描述基本变化的反应过程。

四、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实验展示基本变化的过程,增加学生对基本变化的理解。

2. 讨论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基本变化的特点和种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图表法:通过示意图和表格的形式展示基本变化的种类及过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出基本变化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基本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习活动:(1)讲解基本变化的定义和特点。

(2)介绍基本变化的种类:单质分解、合成、替代和双替换反应,并分别展示其示意图。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示意图和实验现象来理解基本变化的过程。

3. 实验活动:进行基本变化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物质变化的过程。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化对基本变化的理解。

5.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种基本变化的反应过程。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和作业展示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基本变化概念的掌握情况,检查学生对基本变化种类及过程的了解程度。

七、板书设计:基本变化- 定义: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变化称为基本变化。

- 特点:反应前后物质的性质发生变化。

- 种类:单质分解、合成、替代、双替换反应。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基本变化的概念,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活动,深化对基本变化的理解。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基本变化的概念和过程。

初中化学上册物质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上册物质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上册物质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2. 能够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 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2.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1.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2. 理解并掌握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石灰石、稀盐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回顾物质的基本概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或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2. 讲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一些现象:现象1:颜色改变现象2:放热或吸热现象3:生成气体现象4:生成沉淀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实验1: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产生蓝色沉淀。

解释: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2. 实验2: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现象:产生气体,石灰石逐渐减少。

解释: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氯化钙。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判断题:1.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是物理变化。

()2.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是化学变化。

()2. 选择题:1. 下列哪个现象不属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现象?()A. 颜色改变B. 放热或吸热C. 生成气体D. 物质的状态或形状改变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2. 布置作业:1. 完成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使学生了解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以及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一些现象。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介绍。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特点。

3.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4.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3.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四、教学难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 运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物质的基本概念、分类等,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知识讲解】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介绍。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特点。

3.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案例分析】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如水的沸腾、铁的生锈等。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物质变化和性质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框架,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实验过程和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设置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化学初中物质变化教案

化学初中物质变化教案

化学初中物质变化教案目标: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并掌握物质变化的分类和特征。

一、引入让学生观察下面的实验现象:1. 将硫粉与铜粉混合加热,发现生成了一种新的物质。

2. 将铁锈加热后,观察到颜色发生了变化。

3. 将石蜡加热后,观察到熔化的现象。

请学生思考以上实验现象是属于哪种物质变化,并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二、学习1. 讲解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物质在经历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过程中,发生物质结构和性质的改变称为物质变化。

2. 讲解物质变化的分类:- 化学变化:物质在反应中发生结构和性质的改变,生成新的物质。

- 物理变化:物质在经历温度、压力、电场等外界条件改变时,其形态、大小等性质发生改变,但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

3. 举例讲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特征,并让学生辨别其区别。

三、实践1. 划分小组,设计简单的物质变化实验,如铁和硫的混合加热,观察变化颜色和生成新物质等。

2. 让学生自行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分享每组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实验中发生的物质变化过程。

四、总结1. 总结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特征。

2. 强调物质变化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概念,对日常生活和生产有重要意义。

3.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鼓励他们多进行实践探究物质变化。

五、作业设计一个简单的物质变化实验,明确实验目的、过程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物质变化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分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特征,并进行简单的实验来观察和记录变化过程。

同时,学生对化学学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激发了对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初中物质的化学变化教案

初中物质的化学变化教案

初中物质的化学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的概念
2. 能够区分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 能够描述几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及其特征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化学变化的定义及特征
2. 化学反应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1. 化学反应的观察能力培养
2.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老师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反应的视频或图片,引入物质的化学变化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兴趣。

二、讲解和示范(15分钟)
1. 讲解物质的化学变化的概念和特征,引导学生阐明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结构的改变。

2. 示范几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如铁与硫化氢的反应、氧气和铜的反应等,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如氧化铁粉、氢氧化钠与氯化铜液的反应等。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下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中的化学变化。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分析反应产物的形成原因。

2. 总结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特征和表现形式,让学生能够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以某种常见化学反应为题目的作业,要求学生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并解释反应过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物质的化学变化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及其特征。

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化学变化的认识,培养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观察分析能力。

九年级化学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比拟、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分析,体会化学就在你我身边。

(2)通过观察和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化学的兴趣。

(3)体会、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根本素养之一。

【学习重点】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学习难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语:雪是如何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新物质产生?雪的形成与蜡烛的燃烧这两个变化有何不同?2.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阅读课本P6~P8“实验1-1〞的内容,完成课本P7的表格。

提出问题: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

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探究实验: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研碎;实验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响;实验4:石灰石和盐酸反响。

投影:这四个实验的视频。

学生:观察,进一步比拟实验现象。

课堂讨论交流展示生成新知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

(小组派代表发言)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

先对学,再群学。

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

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检测反响达成目标一、当堂检测二、课后提升三、家庭作业《精英新课堂》完成学生用书的“夯根底分点练〞局部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能力整合练〞局部稳固知识:记忆《速记宝典》中的本课知识《名师测控》完成学生用书的“根底闯关〞局部完成学生用书的“能力提升〞局部稳固知识:记忆《提分宝典》中的本课知识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材通过清晰的概念界定和生动的实验案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教材内容设计合理,逻辑性强,从定义到特征,再到实验验证,逐步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形成对化学知识的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

二、设计思路学生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章节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等概念。

然而,对于物质变化的深层次理解和性质的准确判断,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吃力,特别是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物质性质的判断等知识点。

此外,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因此,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并描述实验现象。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变化的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法在化学中的应用【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具体、生动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念。

2.通过化学史,辩证的看待古代炼金术的功过得失,体会对化学学科建立的启蒙与推动作用。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第一章:引言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 教学内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定义。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关系。

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4. 教学步骤引入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

讲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定义。

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5. 作业第二章:物质的溶解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溶解的概念和条件。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物质的溶解过程。

2. 教学内容物质的溶解的定义和条件。

物质的溶解过程的实验观察。

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质的溶解的概念和条件。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溶解过程。

4. 教学步骤引入物质的溶解的概念和条件。

讲解物质的溶解的定义和条件。

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溶解过程。

5. 作业第三章:物质的变化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的类型和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物质的变化。

2. 教学内容物质的变化的类型和特点。

物质的变化的实验观察。

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质的变化的类型和特点。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

4. 教学步骤引入物质的变化的类型和特点。

讲解物质的变化的类型和特点。

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

5. 作业第四章:物质的性质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的类型和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物质的性质。

2. 教学内容物质的性质的类型和特点。

物质性质的实验观察。

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质性质的类型和特点。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性质。

4. 教学步骤引入物质的性质的类型和特点。

讲解物质的性质的类型和特点。

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性质。

初中化学物质的化学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的化学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的化学变化教案教学内容: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变化。

2. 能够区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3. 能够描述常见的化学反应过程,并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认识常见的化学反应过程。

教学难点:区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等。

2. 实验物质:氢气、氧气、铁粉、硫酸铜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化学变化的概念,让学生回顾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有什么区别?二、讲解(15分钟)1. 介绍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常见的化学反应过程。

2. 示范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如氢气与氧气的反应、铁粉与硫酸铜的反应等,说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自行选择一种化学反应进行观察。

2. 指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并观察生成物的性质。

3. 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出化学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四、讨论交流(10分钟)1. 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共同讨论化学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2. 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检查他们对化学变化的理解程度。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份关于化学变化的小结。

2. 提醒学生复习和巩固化学变化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达到。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分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质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

3.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2.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联。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途径主动探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物质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性质的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介绍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

4.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物质,分析其性质与应用,让学生理解物质性质的重要性。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对常见物质性质和用途的熟悉程度。

4. 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的能力。

5. 评价学生运用物质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物质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认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化学实验室、工厂等,了解物质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 开展科普活动,让学生制作关于物质性质的科普宣传海报或小册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残雪化成水D.高粱酿成酒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例2.下列叙述不属于镁带燃烧现象的是()
A.发出耀眼的强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粉末
D.生成氧化镁
教学反思
温馨提示
请注意天气变化
教案设计
课题
1. 3物质的变化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教材
第章第节
授课时间
月日
年级班




1.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化学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2.学会判断常见的某些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过观察和实验活动,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
重点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现象5:加入水后,蔗糖慢慢消失,蒸发后蔗糖又从水中析出。
化学变化的观察。
联系:二者常常同时发生,例如石蜡燃烧时,固态石蜡受热会熔化成液态石蜡,并同时发光放热,生成CO2和水蒸气。
区别:是否生成新物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归纳:化学变化时,会伴随产生某些现象,如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
备注:有发光、放热、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等现象的发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加热时水变成水蒸气,灯泡通电发光放热等均为物理变化。
二、化学变化
实验
内容
变化前
变化中
变化后
火柴梗燃烧
火柴梗
有明亮火焰、放热
生成黑色固体
镁条燃烧
镁条是银白色固体
发出耀眼强光并放热
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
描述实验现象
现象1:火柴梗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现象2: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现象3:石蜡形状和状态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现象4:玻璃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实验1-7: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实验1-8: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实验1-9: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小结:
1.物质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变化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例1.[1、3题变式]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柴劈成块B.西瓜榨成汁
教学
难点
学习如何通过变化现象的特征推测物质发生何种变化,即理解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教具
准备
仪器、教案
教学
方法
实验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物理变化
变化1:火柴梗被折断
变化2:水的三态变化
变,再加热蒸发掉水后又得到蔗糖
(注意: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能量间的转化,由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