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七让”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七让”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七让”教学方法初探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七让”教学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和尝试。

这种教学方法以“让学生主动、让学生多思、让学生多做、让学生多说、让学生多练、让学生多比、让学生多玩”为核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和丰富。

数学是一门要求学生积极动脑的学科,小学数学课堂更是需要采用“七让”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所强调的学生主动性和多样性,正好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七让”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主动。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更多地让学生们来发现、体会和思考。

通过提出问题,讨论观点,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让学生们在积极参与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

“七让”教学方法注重让学生多思。

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不断思考和推理,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们进行分析和研究,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加深对问题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

“七让”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多做。

数学是一个需要实际操作和练习的学科,教师要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去解决数学问题,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和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游戏、实验和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

“七让”教学方法倡导让学生多说。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们足够的表达和交流的机会,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自己的疑问和问题。

通过口头表达和讨论,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和培养小学兴趣,让小学生乐学、会学。

基础知识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207-01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小学数学教育走入了一些误区,数学让学生望而生威,甚至望而却步。

严重阻碍了数学教育的发展,削弱数学教育的效果,使数学教育的有些功能被异化。

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和培养小学兴趣,让小学生乐学、会学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一、基础知识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不论什么时候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总是教学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状况是教师导学、导思的依据,教师要通过观察、对话、作业分析、与家长交流等途径,了解学生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能力水平、兴趣倾向,分析课堂反馈信息,了解阻碍学生学习的困难。

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初步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

引进新知识要简洁、明了,要引起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揭示矛盾,从中提出新的课题。

或者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中选取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提出新课题。

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元、角、分的角度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自然、不陌生。

利用卡通书字典的价钱来引入求两本书一共多少钱,就把几元和几元相加,几角和几角相加,几分和几分相加。

这就是笔算小数加减法的第一步: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

当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学生就能理解到:分和分相加满十时,就是1角,就在角的这位上加1,就多了一角;当角和角相加满十时,就是1元,就在元的这位上加1,就多了一元;依此类推。

这样,学生对小数的退位减法也就能轻松地掌握,不感到茫然,也不感到困难,因为他们在计算时想到了买东西找钱的情景。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方法初探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方法初探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方法初探1. 引言1.1 背景介绍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通过采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对于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数学人才。

【背景介绍】1.2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至关重要。

探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优质的数学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具有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可以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通过研究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可以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探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 手把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手把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作学习法:小学生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在学习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初探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的编排有如此的特点:每节课的新知识都是由生活实际引出或旧知识引申进展的。

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对与新知识有紧密联系的知识技术、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鲜明的针对性训练,指导学生成立相应的知识预备与心理预备,在此基础上创设必然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以最正确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本环节的操作方式:(知识的预备有两个步骤)(1)依照课题的内容教师预备形式多样的口算训练。

(必需环节)采取抢答、自答、互答。

可全班进行,也可小组或个人进行。

(注意照保全面,让所有的学生都踊跃参与)(2)提问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概念、规律。

(视内容确信)二、情景引入(心理预备)明确地告知学生要用预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给学生鼓舞,调动学生的踊跃性,为知识的顺利迁移打下基础。

二、合作探讨获取新知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习活动的明白得时期,需要教师导学、学生自学。

教师立足于面向全部学生,调控学习进程,注意不同教学,启发点拨学生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做到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情,会想、会看、会做、会说、会算,勇于发表不同观点。

本环节的操作方式:(一样分为两个环节)一、尝试解决例题:这一环节旨在指导发觉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新旧知识的本质进行比较、区别,引导学生对照、分析。

启发学生踊跃说动身觉的计算规律,由教师引导,表达结合补充,顺势利导归纳、总结出正确的计算法那么。

注重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进程发布于众,便于大伙儿评议、内化,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尝试解决问题:这一时期是知识的初步运用,是新知形成正迁移的环节。

通过“试一试”等练习,能促使学生将刚明白得的知识加以应用,并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明白得,从而巩固新知识,形成技术。

另外,通过尝试练习也能暴露出学生明白得、应用新知识的矛盾和不同,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减少失误,提高课堂效益。

小学数学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初探数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对于启蒙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航人,要带领学生走进数学课程,学好数学。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笔者在教学中深深感受到了现代教育理念给教学带来的诸多变化和可喜成果。

学生在学习上也有了积极的转变,提高了学习效果。

在此,笔者将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观点等进行了一些总结,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学中做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就师生关系存在的弊端来看,核心是抹煞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只有教而无学,只有教师的主导而无学生的能动,这种现象应该变革。

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地位。

也就是把学生做为接收和加工信息的主体,认识客观规律的主体,不断完善自我的认知结构从而最终获得自身全面发展的主体。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学科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一句话,在学科教学系统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绝对不可动摇。

然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在教学系统中的主导作用。

因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此消彼长的“消长”关系,而应是“相长”关系,正确发挥主导作用是有助于增强主体作用的。

教师与学生,犹如导演与演员,虽不能代替演员形神兼备表现角色,却要千方百计地诱导演员进入角色,在学生实现主体地位的全部过程中,时时刻刻凝聚着教师对知识深层次的挖掘,体现着对教育过程独具匠心的设计,闪烁着“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智慧火花。

教师恰似引导学生寻幽探胜的向导,使学生时而似在峰回路转的迷途之中,时而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那饱含激情、娓娓动听的诱导,使学生消除了攀登时的疲劳;那要言不繁、说理透彻的点拨,使学生终生获益。

可以说,教师主导作用的核心,除了教给学生系统的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唤起学生学习的愿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教师的要求变为学生学习的需要。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初探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初探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初探摘要:创新式教学方法是新课改下对于教学的普遍要求,小学数学的学习也应该寻求新的教学办法和突破口。

其创新的方式应该包括有观念、方法和过程,主要的目的是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创新式教学是今后小学数学学习的主旋律,这是对于教育实践创新能力目标的体现,实现了教育的开放性。

小学数学的教育也应该寻求一种新的突破,在教学的观念和方法上需要有更有效的方式来代替,本文就教学方法创新的途径进行几点分析。

一、加强观念革新,提高思想认识教学方法的革新首先要的就是思想上进行转变,不能沿袭传统的老套教学模式,应该对于新的教学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跟新教学的观念,加强教学革新。

对于创新观念的树立需要设置以下的几点目标:首先,教师需要有超前的意识。

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于前沿科学的研究,加强知识的跟新和教学方法上的变化,使用各种的教学办法进行知识的传授,例如有比较、分析、抽象、判断、综合等不同的思维形式,注重知识和思维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其次,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的理念。

教师的教学目的是要达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主体和中心是学生,所以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努力培养其主动性和创造力,加强知识的融会贯通,在知识的领悟中学习到方法,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安排,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三,树立正确的教学资源观。

教师的教学需要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更要注意在教学资源上的开发和拓展。

教师需要进行教材的反复研读,领悟其中的内涵,在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注重教材的二次开发,灵活的进行各种教学资源的利用,加强创造性。

每一次的教学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进行教学内容的审读。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摘要】在小学数学中,教学方法很多,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通过安排学生预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法;合作;创新;预习0 引言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

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

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或者游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去听去想,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整节课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培养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

在观念上教师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敢于发挥学生特长,大胆放手,真正使课堂由过去的教师唱主角的“讲堂”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堂”,加强教学的开放性,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创新才能。

例如:我在教学圆面积公式时,让学生小组合作:把圆分成若干等分,分别摆成不同的图形,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都积极参与,摆出不同的图形。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摆出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接着教师提问:摆出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的底边、高分别和圆的哪些部分有什么联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圆的面积和所摆出的图形的面积没有变化,从而得出圆的面积公式,在教科书提供的一种方法之外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游戏和小组讨论两种办法动手,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激起激烈的学习愿望,从而积极自动的学习知识。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激趣”方法初探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激趣”方法初探

的学 习积 极性 , 之 全 身心 地 投 入 学 习 活 动 中 。我 在 教 学 “ 松 使 数
果 ” , 这 样 导 入 的 : 期 天 , 气 特 别 好 , 松 鼠早 早地在 做 中发 现 、 中感 悟 、 中理 解 、 中 解 做 , 做 做 做 决 , 而把 枯 燥 的讲 授 过 程 变 为 动态 的探 索 过 程 , 从 以此 来 激 发 学 生 的 兴 趣 。 学数 学 学 习 应 该 是 儿 童 自主 的数 学 活 动 , 让 儿童 小 要 在 动 手操 作 中探 究 、 现 、 决 问题 。 正 具 有 探 究 性质 的操 作 , 发 解 真 应 是 儿童 自己 的活 动 , 作 目 的是 为 了支 持数 学 思 考 , 操 操作 以儿 童 自己 的思 考 为 基 础 。根 据 低 年 级 好 奇 好 动 的特 点 , 课 时 , 上 我 十分 重 视 学 生 的实 际操 作活 动 。 例如 : 学《 教 图形 的 拼 组》 我 先 引 导 学 生 观 察 正方 形和 长 方 , 形 的边 , 发 他 们 提 出猜 想 , 通 过 动 手 折 叠 、 激 在 比较 等 方 法 中去 进行验证 , 并得 出正 确 的结 论 。 探 索 长方 形 和 正 方 形 边 的特 征 在 及 关 系 时 , 让 学 生 拿 出准 备 好 的 长 方 形 纸 , 虚 线 对 折 , 知 我 沿 感 什 么 是 对 边 。接 着 , 让 学 生 找 找长 方 形 的对 边 有什 么 关系 , 我 学
四 、 活 动激 趣 以
心理 学家 皮 亚 杰 指 出 : 活 动 是 认 知 的 源 泉 ,智 慧从 动 作 开 “ 始 。 美 国 华 盛 顿 国立 图书 馆 的墙 壁上 也 写 有 这 样 的三 句 话 : 我 ” “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方法初探一、课堂导入要灵活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上课时注意力容易被课堂外新奇的事物所吸引,而相较于其他学科,数学的学习更加枯燥、呆板,这就需要老师在进行课程导入的时候要采用灵活的手段。

1.新旧知识相链接导入数学教材的编制是从易到难、由简入深进行的,前期学习的知识是后期新知识的基础。

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可以找出旧知识与新知识相关联的部分,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出新知识。

如,在进行“有余数除法”的学习时,可以先让同学们做“整数除法”的复习,然后通过增加被除数的数量,引入“有余数除法”的学习。

2.实物和多媒体相结合导入在进行一些较抽象知识的讲解时,可以采用实物和多媒体相结合的导入方法。

通过对多媒体仪器中形象生动图片的观赏,再在现实生活中动手找出与图片内容相呼应的事物,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具体认识,能够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

1.善于留悬念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适时适地地设置悬念,以悬念来激发学生对答案的追求,对新知识的学习。

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设疑,如,在教授“年、月、日”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某同学今年已经12岁了,但是他真正的生日只过了3个,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比较好奇,就会竞相猜测,这时候,悬念已经在心理上产生了,老师如果再说一句“学完今天的课程你就会知道”,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实际生活联系教材知识设疑,如,在进行“圆的知识”的学习时,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平常乘坐的交通工具的轮子都是圆形的,那么,为什么不设成三角形或正方形的呢?以此来吸引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2.鼓励学生进行猜想猜想就是运用现有知识对未知知识进行的一种推断,猜想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有很大意义。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进行猜想。

首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猜想,在讲解新知识之前,教师根据所学基础创造一些与此相矛盾的情况让学生在猜想中对新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其次,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猜想,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激起他们猜想的欲望,让他们利用生活和学习经验合理进行猜想;最后,对于学生的猜想教师要善于帮助他们进行验证,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只有验证这种猜想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更积极地进行猜想。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建模方法运用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建模方法运用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建模方法运用初探1. 引言1.1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建模方法运用初探通过建模方法,小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从而使数学教学更具有实践性和生动性。

学生在建模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面对问题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更加重视建模方法的运用。

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建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建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运用建模方法,探索适合小学生的建模方法教学策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将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促进他们在数学领域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建模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建模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非常重大。

建模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现实问题相联系,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实际问题的建模,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将数学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建模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建模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这些过程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模方法还可以促进学生跨学科的学习。

在建模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如数学、物理、化学等,来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深入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了解其他学科的内容,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2.2 数学建模与现实问题的联系数学建模与现实问题的联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学习数学建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是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通过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

这种联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数学建模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几何形状时,通过建模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各种形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房屋建筑、道路规划等。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既是认识真实世界的工具,又是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启发式教学法、多元智能教学法以及探究式教学法三个方面介绍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让学生思考、猜测、探索和验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解题方法和规律。

启发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例如,在教授加减法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红从学校到家经过了两个红绿灯,第一个红绿灯等了15秒,第二个红绿灯等了20秒,她等待红绿灯的总时间是多少?”学生需要通过思考和运算来解决问题,从而掌握加法和计算时间的方法。

多元智能教学法是根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

这种教学方法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等等。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来教授数学知识,满足不同类型智能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绘制图形、制作手工模型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和属性。

通过多元智能教学法,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数学,增强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探究式教学法是一个基于问题解决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教师以学生的探究为中心,设计一系列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调查研究和合作讨论,自主发现数学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探究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观察力、推理能力和合作精神。

例如,在教授乘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小石子探究乘法的意义和规律,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和发现,理解乘法以及乘法同加法的关系。

当然,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是固定的,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

除了上述的启发式教学法、多元智能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还可以结合游戏教学、情景教学、故事教学等多种方法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七让”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七让”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七让”教学方法初探一、“七让”教学法的概念“七让”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采用“让”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完成新知识的掌握和学习任务的完成。

具体包括以下七种方式:(1)让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培养发散思维;(2)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事物进行分类;(3)让学生自己做题目,找出规律并形成推理;(4)让学生有目的地利用错题本等工具进行巩固;(5)让学生在学习中激发兴趣,增加学习动力;(6)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所在,进行自我检查和纠正;(7)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共同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

采用“七让”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具体优势如下:(1)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七让”教学法,可以多角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探索,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性,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思考,也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

(2)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七让”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和热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3)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七让”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让学生在从被动的学生角色向主动的探究者转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采用七让教学法,教师需要具体分析教学情境,灵活运用相应的让法。

其具体应用如下:(1)辅导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看多想,帮助学生自主思考,逐步拓展思路。

(2)通过事物分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通过对某些事物相似和不同之处的对比和分析,使学生学会分类和归纳,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借助习题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教师可通过举例子、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等方式,促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并要求学生在做题时逐渐摸索出规律。

(4)充分利用错题本等工具巩固学习成果:教师应该在教学时就要求学生布置错题的整理,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并进行总结、反思。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初探小学数学教学走向结构化,一是由单纯关心“如何教”转向了“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是对于“整体性认识”和“结构化教学”的强调。

联系到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理念的第2条就是“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

小学数学整体性建构、结构化教学也是我在今后一段时间的教学中需要去积极践行的。

一、瞻前顾后搭结构结构的本质是元素及其关系的整体关联。

数学对象的建构是一种整体性的建构活动。

结构化教学应基于知识整体单元的分是发生和发展,凸显知识元素间的沟通与联系,是将教材的学科结构高效率地转变为学生的认识结构的学习,是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知识发生规律相融合的学习。

小学数学教材是一个整体,各单元之间联系紧密。

这就要求教师在一定的阶段学习后就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作“合纵连横”的归类整理,找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将平常所学孤立地分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在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记忆和运用。

比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2013年)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规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把“分数的认识”这一学习内容分解到三个学期分别学习。

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把1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其中的部分用分数表示;三下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其中的部分用分数表示;五下分数的认识是揭示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在五下分数的意义,认识了单位“1”后,教师可以用PPT呈现三上、三下分数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发现以前分数的“1个整体”的概念就是今天学习的“单位1”。

并进一步点出今后我们还将学习“百分数”。

通过这个环节将新旧知识之间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单位1”这个上位概念,让学习的知识连成线、织成网、搭成体。

二、沟通联系建结构呈现知识结构而不是零碎的知识,是促进学习的保持和迁移的有效策略。

许多相关知识作为新知识学习的时候,往往是分散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等一个单元学习结束时,学生头脑中的有些知识可能因后期学习的信息干扰,或遗忘或彼此混淆。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方法初探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方法初探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方法初探新课改革在全国的展开,其核心理念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弊端凸显-----明显的反映出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严重抑制看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的发挥,更谈不上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经历,谈如何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体验、探究发现的数学素养,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小学生很容易被有趣的内容吸引,对能吸引他们兴趣的事物保持长久的注意力。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就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

比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6-47页的内容《长方体的体积》一课时,本课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师生共同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要求能够正确计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为了激发小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笔者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有趣故事——“曹冲称象”。

由于是学生都很熟悉的故事,笔者就让学生来给大家讲,学生纷纷举手,踊跃参与。

笔者接着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你还能否举例。

通过故事引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感悟,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探究兴趣。

学生带着探究的兴趣,师生共同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合作学习,学生不断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相比,不只是一种组织形式上的分组与合作、协作。

需要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教学的课堂活动中,才能保证合作学习效果最大化。

笔者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来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在整个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的机会。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析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析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避免仅仅固守传统教学方式。

以下是一些值得探讨的教学方法。

一、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是以直观、图像的形式呈现数学概念、知识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来理解数学概念、形式与关系。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物品配对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数学中的偶数与奇数,这样可以通过有实体的物品,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某些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二、启发性教学法启发性教学法是一种以呈现多种问题及答案后给学生一个启示,让学生自由思考、研讨问题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强调将学习过程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例如,在学习“周长”这个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围绕班级、学校或是自己家庭周长的概念展开解释,让学生感性记忆,与日常生活相关联,加深印象。

四、交互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采取平等交流、互动、反馈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五、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一种利用游戏元素和游戏机制来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数学练习和思考,达到轻松愉悦的教学效果。

六、多元化评价教学法多元化评价教学法是指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成长与收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成绩评价、问答评价、小组合作评价、作品展示评价等,便于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于数学的理解和熟练度。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需要因时而变,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学校是育人圣地,课堂是学之阵地,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舞台。

教育是国家发展之大计,而小学是教育之基,数学是小学教育之重。

但在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方法仍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

一、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水准不尽相同,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总体来说,里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合作交流”等同于“分组学习讨论”。

个别教师不能够准确认识“课堂合作交流”,把“合作交流”理解为“分组学习讨论”,缺少了合作交流的实质性。

合作交流是课程改革中提倡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在课堂上给学生较多的合作交流机会。

小学生的思维是很奇特的,思考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让学生表达不同的想法,同时也能够听到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合作交流就是为了增加学生参加教学活动而提出的,使学生能够借助这个机会强化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成就感,同时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但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交流学习的重要性,而是一味的去凑这一环节,经常会一面的追求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讨论,使合作交流失去了原本的作用,仅仅表现为形式,缺乏应有的学习价值。

在课堂上,当发现具有挑战性、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才选择合作交流方式进行教学,不要滥用合作交流方式。

否则,浪费了学生学习时间,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二)厘不清“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

一堂好课不可能是预设的课,而是一堂生成的课。

在教学中,课前预设的知识往往缺乏启发性,也往往和课堂生成的东西不一致,有时候还会出现冲突。

课堂上的重点永远都是学生,如果我们把课堂比作一篇话剧,那么教师就是编导,学生就是演员,演员才是话剧的主角。

有时候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素质去安排学生的角色,甚至去配合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设计。

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按照自己的预设教学,课堂上就会缺乏启发性,甚至是简单、避开、随意的处理了课堂生成的东西,教学质量就不高。

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发展学生能力的要求,因此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国内外越来越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此契机下,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哪些教学方法是好的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一、培养学生独立发现和探索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把学生看作容器,不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由于教学目的的改变,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探索问题法、研讨法、独立作业法等。

有些教育心理学家还同传统的教学方法做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探索发现式的学习对启发思维、促进学习的迁移很有好处。

由于这些方法更多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学到获得知识的方法,就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二、提高教学效率所谓教学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任务。

在我国已有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开始注意提高教学效率问题。

第一,如何确定目的要求,突出重点,把有限的教学时间用在刀刃上;第二,如何充分估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潜力,尽量在已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类推,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能力,又节省时间;第三,如何根据目的要求、知识的难易以及学生的基础恰当地确定作业的质和量,做到有针对性;第四,如何尽量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和练习;第五,如何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检查,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教学反馈信息的作用,及时调控教学过程,以便以最合适的方式和速度进行有效的教学。

这些问题都值得很好研究,以便于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服务。

三、突出教育的主体性传统的教学论,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而现代的教学论有了很大的改变,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表现独立自主性、积极创造性。

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交给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

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

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

”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

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
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

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得很牢固。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

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
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

”因此,学生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

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

以此类推理解
121-103、279+98、279+102等习题。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

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学生共同“体验学习”。

【责编金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