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工程(总复习)word版本
(完整word版)化学反应工程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1、过程工业:以物质转化为核心2、装置与产品制造工业:以物件的加工和组装为核心3、化工过程:原料获取(预处理)、化学反应过程、产品分离和提纯4、本科目研究的对象:以工业规模进行化学反应过程,目的:实现工业反应过程的优化5、实现工业反应过程的优化分两类:设计优化、操作优化6、反应过程优化的技术指标:反应速率、反应选择率、反应收率、能量消耗7、决策变量:结构变量、操作方式、工艺条件(结构变量:反应器类型,单相:均相管式反应器和均相釜式反应器,两相,:固定床反应器,液化床,气液相反应器,三相:)(操作方式:间歇、连续、半连续,加料方式:一次性、分批加料、分段加料)8、化学反应工程研究的内容:1化学反应过程(容积、表面反应过程)1、物理传递过程(反混合不均匀性、传质过程、传热过程)9、研究方法(数学模型法):数学表达式即动力学方程式(一反)、物料、热量、动量衡算式(三传)、参数计算式10、数学模型法基本特征:过程分解、过程简化第二章1、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机理的科学2、本征动力学(微观):排除物理过程,表观动力学(宏观):包含物理过程3、反应速率定义:反应量/(反应时间)(反应区)4、均相前提:分子尺度上混合均匀、特征:无物理过程5、复杂反应(可逆反应、自催化反应、平行反应、串联反应)6、固体催化剂的组成及活化:特点:活性、选择性、稳定性,组成:活性成分、载体、助催化剂,活化:还原。
7、化学反应过程分为:容积反应过程、表面反应过程8、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包括:(内、外)扩散过程、表面反应过程9、吸附模型:理想吸附模型、真实吸附模型10、反应级数的工程意义是:表示反应速率对于反应物浓度变化的敏感程度11、气液非均相反应过程的反应区取法分为:选用液相体积、选用反应器体积12、在包含物理过程影响下测得的反应速率称为表观反应速率。
13、物理传质过程与化学反应过程串联时,通常是慢一步速率的决定表现反应速率(过程速率的控制步骤)14、均相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反应在同一项中进行的规律性.15、工程上实际的均相反应应满足两个条件:反应系统可以成为均相、预混合过程的时间远小于反应时间吸附分为物理、化学吸附16、化学吸附可分为:活化化学吸附、非活化化学吸附17、化学反应速率特征可以概括地表示为反应速率的浓度效应、温度效应18、基本的物理过程有:返混、传质、传热19、气固相催化反应是指气体在固体催化剂上进行的催化反应第三章1、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内容:选择合适的反应器类型、确定最佳工艺条件、计算反应器体积2、反应器设计的基本方程包括反应动力学方程式、物料衡算方程式、热量衡算方程式、动量衡算方程式3、物料衡算和反应速率式式描述反应器性能的两个最基本的方程式4、辅助时间是指装料、升温、降温、卸料、清洗时间的总和5、反应后期转化问题的严重程度顺序是:二级>一级>零级6、反应物同时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应成为平行反应7、平行反应选择率的温度效应是:高温度有利于活化能高的反应8、串联反应:反应物能进一步反应生成其他副产物的反应9、间歇反应器的反应体积是指反应物在反应器中所占的体积第四章1、反应前后物料浓度变化不明显:衡容反应系统2、表征反应前后分子数变化程度的方法的有:膨胀率发、膨胀因子法3、膨胀率¢的定义是指反应组分全部转化后系统体积变化的分率第五章1、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一边连续加料、另一边连续出料2、返混:停留时间不同物料的混合3、造成返混的原因:设备中存在不同尺度的环流、不均匀的速度分布4、限制返混的主要措施:分割(横向、纵向)5、连续釜反应器特点:反应物料浓度降低至出料水平,降低了反应速度6、返混是连续化反应时伴生的现象,原因是空间的反向运动和不均匀速度分布第六章1、混合现象:宏观、微观混合2示踪物的输入方法有阶跃注入法、脉冲注入法、周期注入法3、连续反应过程的考察方法:以反应器、反应物料为对象的的考察方法4、非理想流动模型分为:数学模型方法、扩散模型(适合于返混程度较小的非理想流动模型)、多级全混流模型。
化学反应工程知识点复习

三传一反
动量传递 热量传递 质量传递 反应工程
2·1 概 述
• 均相反应--在均一液相或气相中进行的反应 • 均相反应动力学是解决均相反应器的选型、操
作与设计计算所需的重要理论基础 • 公式:P15
1、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
对于均相反应aA+bB=rR+sS反应速率定义为:
rA
1 V
dpA dt
k1 pA
k2 pP
k1 pA
2.5k2 pA0
pA
积分,得
(k1 2.5k2 )t
ln
pAe pA0 pA pAe
以(-ln(pA-pAe))对t作图
y 0.1633t 2.5035
k1 2.5k2 0.1633
K
k1 k2
2.5( pA0 pAe
pAe )
2.5(1 0.2) 0.2
10
k1 0.131 k2 0.0131
rA 0.131pA 0.0327 pA0 pA
2.2.2 复合反应
复合反应是指同时存在两个以上独立进行反应的反应过 程。
从相同的反应物按各自的计量关系同时地发生的过程称为 平行反应。
如果这些反应是依次发生的,这样的复合反应称为串联反 应。
反应的反应级数或总反应级数:指浓度函数中各组分 浓度的幂数之和。
对可逆反应,有正反应的反应级数和逆反应的反应级数 。
分子数:
对于基元反应:aA+bB=rR+sS
(rA ) k AcA cB
• 分子数:基元反应中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个数。 对于基元反应来讲α,β必须是正整数,α+β是基
元反应的分子数,不能大于3(根据碰撞理论, α+β的取值不能大于3,必须是一个小于等于3 的正整数)。
反应工程复习资料.doc

1. (CH 3CO)2 (A) + H 2O(B)2CH 3COOH(C)乙酸酐发生水解,反应温度25℃,k=0.1556 min -1,采用三个等体积的串联全混流釜进行反应,每个釜体积为1800 cm 3,求使乙酸酐的总转化率为60%时,进料速度0v 。
解:初始浓度为0A C ,离开第一釜为1A C ,依次为2A C 、3A C 。
∵1101)(A A A r C C --=τ 11)(A A kC r =- ∴11101110111111τττk x k C C kC C C A A A A A A +-=⇒+=⇒-=对第二釜21211τk C C A A += 对于等体积釜串联τττ==21 22202)1(11)1(1ττk x k C C A A A +-=⇒+=同理 33)1(11τk x A +-= ∴τ=2.3(min )min)/(6.7823.2180030cm V v ===τ2.反应A → B 为n 级不可逆反应。
已知在300K 时要使A 的转化率达到20%需12.6分钟,而在340K 时达到同样的转化率仅需3.20分钟,求该反应的活化能E 。
解: n A A A kC dt dC r =-=- ⎰⎰=-A A C C t n A A t dt C dC 00 即kt C C n n A n A =⎥⎦⎤⎢⎣⎡----1011111 达20%时,08.0A A C C =t M t C n k n n A 11)125.1()1(111⨯=⨯--=-- 式中M 为常数∴6.121300⨯=M k2.31340⨯=M k )34013001(314.86.12/2.3/ln ln 300340-==E M M k k E=29.06(kJ/mol )3. 用两串联全混流反应器进行一个二级不可逆等温反应,已知在操作温度下,10,30.2),(92.03030113h m v m kmol C h kmol m k A ===--要求出口x A=0.9,计算该操作最优容积比)(21V V 和总容积V 。
化学反应工程知识点复习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八点 一分。
2、速率常数k •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体现了浓度和温度两方面
的影响,浓度的影响体现在浓度项上,反应 级数表明了反应速率对浓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 温度的影响则是由速率常数k体现的。
非基元反应:
aA+bB=rR+Ss
(rA ) k AcA cB
α+β=n,n为非基元反应的总反应级数,取值可以是小于或等
于3的任何数,α和β的值与计量系数a和b的值无关。取值是 通过实验测定的。 注意:区分反应级数和反应的分子数。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八点 一分。
相同点:非基元反应中的反应级数与基元反应中的分子数, 取值n≤3;α、β仍称做反应物A或B的反应级数。 不同点:非基元反应n的取值还可以是负数、0、小数;分子 数是专对基元反应而言的,非基元过程因为不反映直接碰撞 的情况,故不能称作单分子或双分子反应。
冪数型动力学方程和双曲型动力学方程
1)幂数型动力学方程 aA+bB=rR+sS
实验研究得知,均相反应速率取决于物料的浓度和
温度,反应速率符合下述方程,称之为幂数型动力
学方程,是经验方程。
rA
, ( mm3ols )
(
r A
)
k cA cB
k
A
c
A
c
B
式中k称作反应速率常数;α、β是反应级数。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八点 一分。
(3) 基元反应
基元反应指反应物分子一步直接转化为产物分子的反应。
凡是基元反应,其反应速率遵循质量作用定律,即根据 化学计量关系,就可以写出反应速率方程。
化学反应工程Chemical+Reaction+Engineering总复习

rA m ax C A C M
平推流最优
CA
1 rA
xA
C E 0 m ax
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抑制
k3CE 0CA CA CM (1 NCB0 ) 竞争性 k3 ( )CE 0C A 1 LC B 0 rA 非竞争性 1 NC B 0 CM ( ) CA 1 LC B 0 rA
比较a1与a2、b1与b2大小可以确定A或B的加料 方式及所采用的反应器型式。
Chapter 8 Potpourri of Multiple Reactions
1、串联反应 A→R → S 目的产物 选择性提高→平推流最佳(n>0)
Chapter 8 Potpourri of Multiple Reactions
u
r 2 ur u0 1 R
2 、E(t)
0 E (t ) t 2t 3
2
t t 2 t t 2
Chapter 15 The Convection Model for Laminar Flow
3、反应转化率计算
xA 0 xA (t ) E(t )dt
r
T↑,r↓
可逆放热反应:T↑
T
(2)平衡转化率: 可逆吸热反应:T↑ ,xe↑ 可逆放热反应:T↑ ,xe ↓ (3)选择性: T↑对E大的反应有利
Chapter 9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Effects
(4)最佳温度曲线 吸热和不可逆放热反应, Topt Tmax 可逆放热反应:
Chapter 6 Design for Single Reactions 5、组合反应器
1 rA
化学反应工程Chemical+Reaction+Engineering总复习共34页

科级干部严肃换届纪律知识复习题一、填空题(10题)1、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关于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通知》中,对换届纪律提出了“个严禁、个不准和个一律”的要求。
2、中央严肃换届纪律要求“五个严禁”是指:严禁、严禁、严禁、严禁、严禁。
3、对拉票贿选的,一律,已列为候选人的,已经提拔的责令辞职、免职、降职或者依法罢免,贿选的还要依纪依法处理。
4、对跑官要官的,一律,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相应的组织处理,并;对搞封官许愿或者为跑官要官的人疏通关系、说情、打招呼的,要,造成用人失察失误等严重后果的还要追究责任。
5、不准以、等手段妨害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不准,诬告陷害或者侮辱诽谤他人;不准在换届选举期间和;不准阻挠对违反换届纪律问题的调查和处理。
6、要做到、、,督促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换届选举工作的政策、法律、法规和章程。
7、对涉及违反换届纪律的问题,特别是拉票贿选、买官卖官、跑官要官、突击提拔调整干部、干扰换届等问题,采取、、等方式进行重点查核。
8、对、或者干扰选举的,从严处理。
9、挂牌督办和立项督查件日内办结,逾期天,请组织部长到上级组织部说明情况;逾期天,在全省组织系统内通报批评。
10、对别有用心、借换届之机的,会同有关机关依法严肃处理。
二、单项选择题(20题)1、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以上的成员到会。
A、二分之一B、三分之二C、五分之三2、处级以上非领导职务干部转任同级领导职务时,是否需要进行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A、可只进行组织考察,不必进行民主推荐B、必须进行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C、不必进行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3、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由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予以纠正。
A、一律无效B、不予审批C、重新报上级党组织审批4、党政领导干部在年度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一般应当免去现职。
化学反应工程习题(word版)第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

第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1. 均相反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与反应的物质均处于同一相)2. aA + bBpP + sS 对于反应,则=P r _______)(A r -。
(a p)3.着眼反应组分K 的转化率的定义式为_______。
(00K KK K n n n -=χ)4.当计量方程中计量系数的代数和等于零时,这种反应称为_______,否则称为_______。
(等分子反应、非等分子反应) 5. 化学反应速率式为βαBA C AC C K r =-,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假定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如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P K ,则C K =_______P K 。
()()(βα+RT )6. 化学反应的总级数为n ,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用逸度表示的速率常数f K ,则C K =_______f K 。
(nRT )()7. 化学反应的总级数为n ,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用气体摩尔分率表示的速率常数y K ,则C K =_______y K。
(np RT ⎪⎪⎭⎫⎝⎛)8.在构成反应机理的诸个基元反应中,如果有一个基元反应的速率较之其他基元反应慢得多,他的反应速率即代表整个反应的速率,其他基元反应可视为处于_______。
(拟平衡常态) 9.当构成反应机理的诸个基元反应的速率具有相同的数量级时,既不存在速率控制步骤时,可假定所有各步基元反应都处于_______。
(拟定常态)10. 活化能的大小直接反映了______________对温度的敏感程度。
(反应速率)11. 一个可逆的均相化学反应,如果正、逆两向反应级数为未知时,采用______________法来求反应级数。
(初始速率法)12.生成主产物的反应称为_______,其它的均为_______。
(主反应、副反应)13.平行反应AP(主)S(副)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主E >副E ,选择性S p 与_______无关,仅是_______的函数。
(完整版)反应工程总复习题(答案)

(完整版)反应⼯程总复习题(答案)化学反应⼯程试题答案⼀、单选题:(共60⼩题,每题0.5分)1、化学反应⼯程是研究如下问题的学科:(A)A、化学反应器⼯程问题B、化⼯单元操作C、反应器特性D、传递特性2、化学反应⼯程研究的对象是:(A)A、化学反应器B、单元操作C、化⼯流程D、化学⼯艺3、连续操作的反应器的独⽴变量为(C)A、浓度B、反应时间C、反应器体积⼤⼩4、理想混合的间歇反应器的独⽴变量为(B)A、反应速率B、反应时间C、反应空间5、连续操作的理想混合流反应器的独⽴变量是:(C)A、反应物浓度B、反应时间C、反应空间6、间歇操作的反应器所具有的特点包括:(A)A、参数随时间变化B、参数随空间变化C、累积量为零D、累积量不为零7、在对理想的全混流反应器进⾏物料衡算时,下⾯哪些量为零:(D)A、流⼊量B、流出量C、反应量D、累积量8、在对定常态操作的反应器进⾏物料衡算时,下⾯哪些量为零:(D)A、流⼊量B、流出量C、反应量D、累积量9、稳定的定常态操作点符合如下条件:(A)A、移热速率⼤于放热速率B、移热速率⼩于放热速率C、移热速率等于放热速率10、若CSTR的某⼀操作点是稳定的定常态操作点,则该操作状态具有的特点是:(C)A、移热速率⼤于放热速率B、移热速率⼩于放热速率C、移热速率等于放热速率11、在CSTR中进⾏⼀级不可逆反应,最多可以有⼏个定常态操作点?(D)A、0B、1C、2D、3E、412、对于反应级数⼤于零的反应,下述情况哪种容积效果最⾼?(C)A、单釜CSTRB、多釜CSTRC、PFR13、对于⾃催化反应,下述情况哪种容积效果最⾼?(A )A 、CSTR 串联PFRB 、最优循环⽐下操作的PFRC 、CSTR14、稳定的定常态操作的CSTR 反应器在该操作点下列情况是必然成⽴的:(B )A 、移热速率等于放热速率B 、移热速率⼤于放热速率C 、移热速率⼩于放热速率15、对于级数⼤于零的⾃催化反应,其动⼒学线(()A A x ~r 1-)⼀般存在⼀个极值,下述情况哪种容积效果最⾼?(D )A 、单釜CSTRB 、多釜CSTRD 、CSTR 串联PFR16、对于反应级数⼩于零的反应,下述情况哪种容积效果最⾼?(A )A 、单釜CSTRB 、多釜CSTRC 、PFR17、对于绝热的放热反应,下述哪种操作⽅式的容积效果最⾼?(A )A 、CSTR 串联PFRB 、最优循环⽐下操作的PFRC 、CSTR18、平推流反应器的空时与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下列哪种说法正确?(C )A 、总是相等B 、总是不相等C 、不确定19、全混流反应器的空时与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下列哪种说法正确?(C )A 、总是相等B 、总是不相等C 、不确定20、平推流反应器中进⾏恒温、恒压等分⼦⽓相反应时,空时与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 )A 、总是相等B 、总是不相等C 、不确定21、间歇反应器的反应转化率与反应器⼤⼩之间下述说法哪些正确?(B )A 、与反应器⼤⼩有关B 、与反应器⼤⼩⽆关C 、不确定22、在对间歇反应器进⾏设计时,反应器体积⼤⼩与下述哪个因素有关?(B )A 、反应时间B 、单位时间处理量C 、不确定23、从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测定中求得⽆因次⽅差98.02=θσ,则反应器可近视为:(B )A 、理想的平推流反应器B 、理想的全混流反应器C 、理想混合间歇反应器24、从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测定中求得⽆因次⽅差02.02=θσ,则该反应器可近视为:A 、理想的平推流反应器B 、理想的全混流反应器C 、理想混合间歇反应器25、固定催化反应床层的空隙率B ε是影响床层流体流动特性的重要参数,⼀般情况下当Bε过⼤时,会导致流体如下现象产⽣:(B)A、床层压降变⼤B、沟流现象C、床层热点26、采⽤平推流和全混流反应器进⾏任意级数的反应,若反应空时相等,则平推流反应器出⼝转化率与全混流反应器的出⼝转化率之间的⼤⼩关系:(C)A、总是⼤于B、总是⼩于C、不能确定27、若脉冲法测得⼀反应器存在流体质点停留时间分布,则:(C)A、⼀定存在返混B、不存在返混C、不能确定28、若⽓固多相催化反应为内扩散过程所控制,可以通过下述哪种⽅法措施减⼩内扩散对反应速度的影响:(B)A、提⾼流体线速度B、减⼩催化剂的粒径C、增⼤线速度、D增⼤催化剂粒径29、若⽓固多相催化反应为外扩散过程所控制,可以通过下述哪种⽅法措施减⼩外扩散对反应速度的影响:(C)A、提⾼流体线速度B、减⼩催化剂的粒径C、增⼤线速度、D增⼤催化剂粒径30、若⽓固多相催化反应器内存在沟流现象,可以通过下述哪种措施加以改良:(B)A、提⾼流体线速度B、改善床层空隙率均⼀C、增⼤催化剂粒径31、若⽓固多相催化反应器内存在壁效应现象,可以通过下述哪种措施加以改良:(C)A、增⼤催化剂粒径B、减⼩反应器直径C、增⼤反应器直径32、若⽓固多相催化反应器内存在短路流现象,可以通过下述哪种措施加以改良:(B)A、增⼤催化床层直径B、改善床层空隙率均⼀C、增⼤催化剂粒径33、当分⼦扩散的平均⾃由程⼤于催化剂微孔直径时,分⼦在微孔中的扩散为:(A)A、努森扩散B、分⼦扩散C、构型扩散34、当分⼦扩散的平均⾃由程⼩于催化剂微孔直径时,分⼦在微孔中的扩散为:(B)A、努森扩散B、分⼦扩散C、构型扩散35、催化剂颗粒的有效利⽤系数η与催化剂的颗粒直径有关,当颗粒直径增⼤时,内表⾯利⽤率:(B)A、增⼤B、减⼩C、不变D、不确定36、催化剂颗粒的有效利⽤系数η与反应温度有关,反应温度提⾼,内表⾯利⽤率:(A)A、增⼤B、减⼩C、不变D、不确定37、均相CSTR反应器中放热S形曲线与移热直线⼀般有3个交点,⾼温区交点具有如下特征:(A)A、稳定的定常态B、⾮稳定的定常态C、不能确定是否稳定38、均相CSTR反应器中放热S形曲线与移热直线⼀般有3个交点,中温区交点具有如下特征:(B)A、稳定的定常态B、⾮稳定的定常态C、不能确定是否稳定39、均相CSTR反应器中放热S形曲线与移热直线⼀般有3个交点,低温区交点具有如下特征:(A)A、稳定的定常态B、⾮稳定的定常态C、不能确定是否稳定σ 0,则这个反应器近似可看作40、某反应器经脉冲⽰踪法测得的实验数据计算得⽅差2θ为:(A)A、理想的平推流反应器B、理想的全混流反应器C、理想混合间歇反应器41、下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代表5股物流;a、b、c、d代表四个操作点;L1、L2、L3分别代表三条不同的关系曲线,则曲线L1代表的含义为:(B)A、平衡温度线B、最优温度线C、动⼒学曲线42、如上图,曲线L2代表的含义为:(A)A、平衡温度线B、最优温度线C、动⼒学曲线43、如上图,曲线L3代表的含义为:(C)A、平衡温度线B、最优温度线C、动⼒学曲线44、如上图,a点的转化率与d点的转化率之间的关系为:(B)A、x a>x dB、x aC、x a=x d45、如上图,b点与c点之间存在如下关系:(C)A 、x b >x cB 、x bC 、x b =x c46、理想平推流反应器串联的级数越多,则流体质点经过反应器后的离散程度:(C )A 、越⼤B 、越⼩D 、不确定47、理想全混流反应器串联的级数越多,则流体质点经过反应器后的离散程度:(B )A 、越⼤B 、越⼩C 、不变D 、不确定48、移热速率⼤于放热速率是全混流反应器保持稳定操作的:(B )A 、充分条件B 、必要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49、可以通过下述的哪种⽅法减⼩固定催化床反应器床层阻⼒降P ?:(B )A 、提⾼线速度B 、提⾼床层空隙率C 、提⾼催化剂的⽐表⾯积50、球形催化剂进⾏⼀级不可逆反应,可以⽤梯尔模数值(ev s D k R =φ)的⼤⼩来判断内扩散的影响程度,若球形催化剂颗粒半径越⼤,则梯尔模型值越⼤,内扩散影响程度越则:(A )A 、越⼤B 、越⼩C 、不变51、球形催化剂进⾏⼀级不可逆反应,可以⽤梯尔模数值(ev s D k R =φ)的⼤⼩来判断内扩散的影响程度,若球形催化剂颗粒半径越⼤,催化剂颗粒的有效系数则:(A )A 、越⼤B 、越⼩C 、不变52、球形催化剂进⾏⼀级不可逆反应,可以⽤梯尔模数值(ev s D k R =φ)的⼤⼩来判断内扩散的影响程度,若反应物在粒内有效扩散系数越⼤,催化剂颗粒的有效系数则:(A )A 、越⼤B 、越⼩C 、不变53、球形催化剂进⾏⼀级不可逆反应,可以⽤梯尔模数值(ev s D k R =φ)的⼤⼩来判断内扩散的影响程度,若所进⾏的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催化剂颗粒的有效利⽤系数则:(B )A 、越⼤B 、越⼩54、为了提⾼级数相对较⾼的主反应的选择性,在反应器选型时,下列哪种说法是合理的:(B )A 、返混程度⼤的优于返混程度⼩的B 、返混程度⼤的劣于返混程度⼩的C 、相同55、在⼀定温度下达到定常态的⽓固多相催化反应,粒外扩散速率总是粒内化学反应速率:(C)A、⼤于B、⼩于C、等于56、对于多段绝热固定床反应器,采⽤段间换热装置的⽬的主要是为了(A)A、消除轴向温度梯度B、消除径向温度梯度C、消除轴向浓度梯度D、消除径向浓度梯度57、若⽓固多相催化反应速率被内扩散所控制,则反应物⽓相主体浓度C AG与催化剂颗粒外表⾯浓度C AS之间的关系为:(C)A、C AG⼤于C ASB、C AG⼩于C ASC、C AG等于C AS58、若⽓固多相催化反应速率被外扩散所控制,则反应物⽓相主体浓度C AG与催化剂颗粒外表⾯浓度C AS之间的关系为:(A)A、C AG⼤于C ASB、C AG⼩于C ASC、C AG等于C AS59、可逆放热反应的x-T曲线如图所⽰,在图中A-H各点中:反应速率为零的点为:(A)(A)A和B和C (B)D和E和F (C)G和H60、如上图,在D、E、F三点中,反应速率由⼤到⼩的顺序为:(A)(A)D>E>F (B)D⼆、多选题(共20⼩题,每题1分)1、⼀个反应器的特性⼀般从如下哪⼏个⽅⾯进⾏描述?(BCE)A、体积⼤⼩B、物质传递C、热量传递D、形状E、动量传递2、稳态连续操作的反应器特点包括:(BC )A 、参数随时间变化B 、参数随空间变化C 、累积量为零D 、累积量不为零32、理想平推流反应器达到稳定的定常态操作时,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BC )A 、参数随时间变化B 、参数随空间变化C 、累积量为零D 、累积量不为零4、在对间歇反应器进⾏物料衡算时,下⾯哪些量为零:(AB )A 、流⼊量B 、流出量C 、反应量D 、累积量5、全混流反应器CSTR 的特点包括:(AC )A 、瞬间理想混合B 、返混程度最⼩C 、出⼝物料参数与器内相同D 、独⽴变量为时间6、平推流PFR 反应器的特点包括:(BD )A 、瞬间理想混合B 、返混程度为零C 、出⼝物料参数与器内相同D 、独⽴变量为空间7、其⼀级不可逆反应在CSTR 中进⾏时可能有1⾄3个定常态操作点,则稳定的操作点可能有⼏个?(ABC )A 、没有B 、1个C 、2个D 、3个8、可以通过下述何种⽅式来有效消除固定床反应器的壁效应现象:(BC )A 、增⼤催化剂颗粒粒径B 、减少催化剂颗粒粒径C 、增⼤反应器直径D 、提⾼反应器长度9、固定催化反应床层的空隙率B ε是影响床层流体流动特性的重要参数,⼀般情况下当B ε过⼤或床层填充不匀时,会导致流体产⽣:(ABC )A 、沟流现象B 、短路流C 、壁效应D 、床层热点10、若⽓固多相催化反应器内存在沟流现象,可以通过下述哪种措施加以改良:(AB )A 、减⼩催化剂粒径B 、改善床层空隙率均⼀C 、增⼤反应器直径11、若⽓固多相催化反应器内存在短路流现象,可以通过下述哪种措施加以改良:(AB )A 、增⼤催化床层直径B 、改善床层空隙率均⼀C 、增⼤催化剂粒径12、⽓固多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学的推导⼀般涉及到下列哪些项?(ACD )A 、表⾯吸附B 、内扩散C 、表⾯反应D 、表⾯脱附E 、外扩散13、可以通过下述的哪种⽅法减⼩固定催化床反应器床层阻⼒降P ?:(BC )A、提⾼流体线速度B、减少流体线速率C、提⾼床层空隙率14、多釜串联操作的全混流反应器在计算出⼝转化率时可采⽤NANNkx+-=τ111公式进⾏计算,该公式必须满⾜三个条件,它们是:(ABD)A、各釜温度⼀致B、各釜体积相同C、⼀级可逆反应D、⼀级不可逆反应15、如图所⽰ABC为某可逆放热⽓-固相催化反应的平衡曲线,DEF为最佳温度曲线,则反应速度为零的点包括:(be)a、C-Fb、A-Bc、D-Ed、Ge、C16、对于多段绝热固定床反应器,采⽤段间换热装置的⽬的主要是为了:(AB)A、消除轴向温度梯度B、提⾼反应器容积效率C、消除轴向浓度梯度17、为了提⾼级数相对较⾼的主反应的选择性,在反应器选型时,下列哪种做法是合理的:(BC)A、选全混流不选平推流B、选平推流不选全混流C、选多釜串联的全混流不选单釜全混流D、选间歇反应器不选平推流18、提⾼⽓固多相催化反应催化剂的有效利⽤系数的⽅法包括如下哪⼏项?(ACD)A、提⾼反应温度B、增⼤催化剂的粒径C、减少催化剂的粒径D、改善内扩散速率19、若⽓固多相催化反应速率被外扩散所控制,且所进⾏的催化反应为快反应,C AG代表主体浓度,C AS代表催化剂颗粒外表⾯浓度,下⾯的哪⼏项是合理存在的?(AC)A、C AG⼤于C ASB、C AG⼩于C ASC、C AS近似等于零D、C AG等于C AS20、重油催化裂化不宜选⽤的反应器包括:(ABD)A、固定床B、列管式C、流化床D、间歇釜式反应器三、判断题(共20⼩题,每题0.5分)1、装置结构、尺⼨、型式影响反应器内物料流动、混合、传热等,从⽽改变反应的动⼒学特性。
(完整word版)化学反应工程复习 公式指导..

化学反应工程复习总结一、知识点1.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对象与目的,研究内容。
化学反应工程的优化的技术指标。
2.化学反应动力学转化率、收率与选择性的概念。
反应速率的温度效应和活化能的意义。
反应速率的浓度效应和级数的意义。
3.理想反应器与典型反应特征理想反应器的含义。
等温间歇反应器的基本方程。
简单不可逆反应和自催化反应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串联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和计算方法。
4.理想管式反应器管式平推流反应器的基本方程典型反应的计算。
停留时间、空时和空速的概念。
膨胀因子和膨胀率的概念。
5.连续流动釜式反应器全混流模型的意义。
全混流反应器的基本方程全混流反应器的计算。
循环反应器的特征与计算方法。
返混的概念、起因、返混造成的后果。
返混对各种典型反应的利弊及限制返混的措施。
6.停留时间分布与非理想流动停留时间分布的意义,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
活塞流和全混流停留时间分布表达式,固相反应的计算方法。
多釜串联模型的基本思想,模型参数微观混合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7.反应器选型与操作方式简单反应、自催化和可逆反应的浓度效应特征与优化。
平行反应、串联反应的浓度效应特征与优化。
反应器的操作方式、加料方式。
8.气固催化反应中的传递现象催化剂外部传递过程分析,极限反应速率与极限传递速率。
Da和外部效率因子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流速对外部传递过程的影响。
催化剂内部传递过程分析,Φ和内部效率因子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扩散对表观反应级数及表观活化能的影响。
一级反应内外效率因子的计算。
内外传递阻力的消除方法。
9.热量传递与反应器热稳定性定态、热稳定性、临界着火温度、临界熄火温度的概念。
催化剂颗粒热稳定性条件和多态特性。
全混流反应器、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热稳定条件。
最大允许温差。
绝热式反应器中可逆放热反应的最优温度分布。
二、具体内容解析 一、 绪论 1.研究对象是工业反应过程或工业反应器研究目的是实现工业反应过程的优化 2. 决策变量:反应器结构、操作方式、工艺条件 3.优化指标——技术指标:反应速率、选择性、能耗 掌握转化率、收率与选择性的概念 4.工程思维方法二、化学反应动力学1. 反应类型:简单反应、自催化、可逆、平行、串联反应基本特征、分析判断2. 化学反应速率的工程表示))((反应区反应时间反应量反应速率=3. 工业反应动力学规律可表示为:)()(T f C f r T i C i ⋅=a) 浓度效应——n 工程意义是:反应速率对浓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恒容过程
需要注意:无论按那一个反应组分计算的反应速率,其与相应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 恒为定值。 反应速率方程 对任何化学反应的速率都发生影响的是温度和浓度这两个因素。定
量描述反应速率与温度及浓度的关系,叫做反应速率方程
催化反应和非催化反应
化学反应工程的“三传一反” 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
反应进度( ξ )的定义:任何反应组分的反应量与其化学计量系数的之比恒为定 值,推广到任何反应,并表示为:
反应物取负值,反应产物取正值
永远取正值
第一章 绪论
转化率:是某一反应物转化的百分率或分率,定义为:
选择关键组分(不过量)计算转化率
就是每一个反应对整个反应速率的贡献之和
组分A参加 一个反应
组分A参加 二个反应
组分P是反应物A的 产物,又是生成物R 的反应物
反应体系存在着两个并列反应。其中各个反应都可 按着单一反应来处理。
反应体系存在着相同的反应物和不同的产 物,叫平行反应。
A反应的反应产物同时又是B反应的反应物,叫连 串反应
第二章 反应动力学基础
连续釜式反应器的物料衡算式
c 均一 T 均匀
输
输
消
累
入 = 出 + 耗 + 积 =0
间歇釜式反应器的物料衡算式
输
输
消
累
入= 出 + 耗 + 积
=0
=0
第三章 釜式反应器
等温间歇釜式反应器的计算(单一反应)
间歇反应的操作时间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反应时间,即装料完毕后算起至达到所要 求的产品收率时所需时间;另一是辅助时间,即装料、卸料及清洗等所需时间之 和。
第一章 绪论
单程转化率:(NP两点间进行计算)
A+B 循环气
R 全程转化率:(MQ两点间进行计算)
新鲜气 M
反应器 N
分离器
P
Q
转化率是针对反应物而言,收率则是针对生成物而言,定义为:
产物
与转化率一样,收率也有单程收率和全程收率之分
对于单一反应,转化率与收率数值上相等,且无论按那一个反应产物计算的收率,数 值上都相等,当反应系统进行的反应不止一个时,则不相等。
第二章 反应动力学基础
恒容:
积分
先假定反应级数,再 检测线性相关
微分法: 微分法是根据不同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反应速 率,直接由速率方程估算参数值。
两边取对数
第三章 釜式反应器
釜式反应 器特点
a. 操作方式:连续操作、间歇操作或者半间歇(半连续)操作;
b. 釜式反应器设有搅拌装置,保证釜内反应物料浓度均一,反应区内 的反应温度均匀。
反应器设计最基本的方程
反应器设计的基本方程: (1)描述浓度变化的物料衡算式,或称连续方程;(质量守恒定律)
(2)描述温度变化的能量衡算式,或称能量方程; (能量守恒定律)
(3)描述压力变化的动量衡算式,或称动量方程; (动量守恒定律)
(4)综观三种衡算式,根据各自的守恒定律,均符合下列模式:
17
第二章 反应动力学基础
分离
r = f (c,T)
第二章 反应动力学基础
一定温度下,f1(T)为常数,用k来表示
可逆反应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体现在对反应速率常数k的影响 阿累尼乌斯方程(阿乌方程)
说明可逆吸热反应的速率总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反应温度一定:反应速率随转化率的增加而下降; 转化率一定: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通常用瞬时选择性来评介主逼反应的相对大小,由反应选择性的定义,可以得到瞬时 选择性的表示如下:
反应速率方程的变换和积分 恒容:
单一反应:
第二章 反应动力学基础
变容:
无论是恒容还是变容,以浓度表示反应物系组成时的变换方法,概括起来为一个 换算公式:
以上变容情况只适应于气相反应,液相反应一般视为恒容处理; 变换是建立在原料起始组成一定而言,原料组成改变,反应速率和转化率也改变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积分法: 积分法是将速率方程积分后,再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第一章 绪论
转化率、收率和选择性三者的关系:
化学反应器的类型
管式反应器、釜式反应器、塔式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移动床反应 器、滴流床反应器
化学反应的操作方式
(1)间歇操作:非定态过程,物系组成随时间而变 (2)连续操作:定态过程,物系组成位置而变 (3)半间歇(半连续)操作:
第一章 绪论
第三章 釜式反应器
间歇反应器的体积
反应体积
等温间歇釜式反应器的计算(复合反应)
平行反应
实际体积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形式相同,化学计量系数相等:
《反应工程》第二版,李绍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考试题型:
1
填空题
2
0分
考试时间: 待定
考试地点: 待定
第一章 绪论
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学工程学科的一个分支,通常简称为反应工程,包括反应动力 学和反应器设计与分析。
均相反应:气相、液相和固相 化学反应分类: 非均相反应:气固、气液、液液、液固、固固和气液固。
反应时间计算
等容
对于单一反应,间歇反应器的反应时间取决于反应组分的初始浓度(一级反应除 外)和所要求达到的最终转化率。
一级不可逆反应
反应时间与反应物料的起始浓度无关
反应物达到一定转化率所需要的反应时间,只取决于过程的反应速率,即动力学因 素,而与反应器的大小无关。反应器的大小是由反应物料的处理量决定的。
第二章 反应动力学基础
可逆放热反应的速率随温度的升高即可能增加,又可 能降低。
等转化率曲线。温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 而加快,到达某一极大值后,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 反应速率反而下降。
最佳温度
第二章 反应动力学基础
复合反应:在同一个反应体系中进行若干个化学反应时,称为复合反应。
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反应混合物中某一组分i的反应量叫做该组分的转化速率 (i为反应物)或生成速率(i为反应产物),并以符号 来表示。
计算转化率起始状态选择问题:连续反应器,以反应器进口原料的状态作 为起始状态;而间歇反应器则以反应开始时的状态为起始状态。当数个反 应器串联时,往往以进入第一个反应器的原料组成作为起始状态。
单程转化率:新鲜原料通过反应器一次这到的转化率;以反应器进口物料 为基准的转化率。
全程转化率:新鲜原料进入反应系统到离开系统止所达到的转化率;以新 鲜原料为基准计算的转化率,其值必定大于单程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