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八章湍流简介

合集下载

湍流

湍流

v x dt
湍动强度
• 湍流强度用脉动 速度与时均速度 的比值表示
u' 2 I=
ux
• 不同方向上的湍 动强度不同
• 长度尺度 • 时间尺度(寿命) • 速度尺度 • 拟序结构
湍 流 尺 度
技术性原因,已有被显示的流动都属于中等偏低的Re 数Fra bibliotek湍流的成因
• 漩涡产生的原因-流层波动
– 内因:流体粘性产生的旋转力矩 – 外因:导致流层波动的因素(壁面、震动、 进口流体情况)
Prandtl动量传递模型-混合长理论
τ yx
r
du x 2 du x du x = ρε = ρl dy dy dy
1 μ = ρu λ 3
ε = lu'
du x u' = l dy
• 雷诺方程化简:
∂ (τ yx − ρu ' y u 'x ) = 0 ∂y
d u x d τ r yx μ 2 + =0 dy dy
雷诺应力:
τ xx = −ρu x'
r 2
τ yx = −ρu x' u y'
r
τzx = −ρu x' u z '
r
总应力:
τ xx = τxx + τxx
r
τ yx = τ yx + τ yx
r
τ zx = τ zx + τzx
r
⎛ ∂u x ∂u x ∂u x ⎞ ρ ⎜ ux ⎟ ⎜ ∂x + u y ∂y + u z ∂z ⎟ = ⎠ ⎝ ∂ ∂ ∂ 2 ρX + τ xx − ρ u x ' + τ yx − ρ u x ' u y ' + τ zx − ρ u x ' u z ' ∂x ∂y ∂z

层流和湍流

层流和湍流
dx
对于牛顿流体, 为一常量,与 无关; 而对于非牛顿流体, 不是常量。
三、雷诺数 ★ 决定粘性流体在圆筒形管道中流动形态的因素:
速度v、密度ρ、粘度η、管子半径 r
★ 雷诺提出一个无量纲的数——雷诺数作为流体由层流向湍流转变的判据
Re
vr
★ 实验证明: Re 1000
层流
1000 Re 1500
4 3
R3g
6vT
R
可得
vT
2gR2
9
——
收尾速度(沉降速度)
应用:
vT
2gR2
9
① 在已知 R、 ρ、 σ的情况下,只要测得收尾速度便可以 求出液体的粘滞系数 η 。
② 在已知 η 、 ρ、 σ 的情况下,只要测得收尾速度便可以 求出球体半径 R 。
§3.5 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流动
一、血液的组成及特性
103 0.2 1.3102 4
5.97 104
Pa s m3
P QRf 1.0104 5.97104 5.97Pa
三、斯托克斯定律
1、斯托克斯定律
固体在粘性流体中运动时将受到粘性阻力作用,若物体 的运动速度很小,它所受的粘性阻力可以写为
f kvl
比例系数 k 由物体形状决定。
对于球体,若半径为 R ,则 k = 6 π ,
由于血液是粘性流体,故血压在体循环过程中是 不断下降的。
作业: 习题三 3-12 、3-14 、3-16
S
取通过轴线的一个纵截面,如图,
abcd 表示 t=0 时截面上 b
的长方形的流体元,经 时间 t ,产生切变,变 dx 为 ab’c’d ,
则 bb tdv
a
c v dv

流体力学第8章中文版课件

流体力学第8章中文版课件

Chapter 8: External flows
14
8.3 绕淹没体的流动
分离前的湍流边 界层 分离前的层流 边界层
2013-11-25
Chapter 8: External flows
15
8.3 绕淹没体的流动
2013-11-25
Chapter 8: External flows
16
8.3 绕淹没体的流动
W FD
sphere volume CD V 2 A
4 3 1 S water R CD V 2R 2 3 2
1 2
8RS water V 3C D
2013-11-25
1/ 2
8 0.15 1.02 9800 3 1.20 CD
Re
VD


129 0.3 2.42 10 6 1.6 10 5
V 129 m/s
2013-11-25 Chapter 8: External flows 20
8.3 绕淹没体的流动
求解:(b) 对于球在水中的下落情况,则必须考虑施加在球体上的与阻力FD 同方向的浮力 B 的作用:
如果物体形状上有一 个突然的变化,分离 点将出现在形状突然 变化点或其附近。 另外,分离后流 体在某一个位臵 上又会重新附着 在物体上。
2013-11-25
Chapter 8: External flows
10
8.2 分离
在分离点的上游,壁面附 在分离点的下游,壁面附 近的 x方向上的速度分量 近的 x方向上的速度分量在 负 x 方向,因此在正 x 方向,因此 壁面上 壁面上的 的 u/y一定是负的。 u/y是正的。

第八章 大气湍流结构

第八章 大气湍流结构

9
• 1-Rf=0时,能量方程右端第一项为0,表示切变 所产生的湍流能完全被稳定层结所抵消,此时, Ri数称为临界理查逊数,Ric
kz Ric = R f = α kθ 1
(8)
Ric变化范围在0.25——1之间
10
§2 大气边界层
• 概述 大气边界层(行星边界层):地面——1.5km 粘性副层<1m,分子粘性力>>湍流切应力 近地面层<50-100m,分子粘性力<<湍流切应力 上部摩擦层(Ekman层),气压梯度力、地转偏 向力和摩擦力同等重要
(7)
kθ α= kz
g γ d − γ Ri = T ∂u 2 ( ) ∂z
(5)
(6)
8
物理意义
• Rf<0,(1-Rf)在能量方程中表示不稳定的层 结使平均流场加强对湍流能量的转换; • Rf>0,表示稳定的大气层结抑制了平均流场向 湍流场的能量转换; • Rf=0,中性无影响;
(11)
14
三、近地面层风、温、湿随高度分布规律
湍流相似理论 1、奥布霍夫-莫宁尺度
L=−
κ
3 u* g
θ0
θ ′w′
=
κ
2 u* g
θ0
θ*
(12)
L由动量输送、热量输送以及浮力参数组成
15
L的意义
• 层结稳定,L>0,L越小稳定性越强 • 层结不稳定,L<0,L越大不稳定性越强 • 层结中性,L→∞ 作为大气层结状态的判据
22
16
2、平均场的廓线函数
根据因次分析π定理,任何层结条件以及下 垫面的温、湿、风廓线的表达式,除以适当特征 量后,可转化为无量纲形式,成为无量纲稳定度 因子Z/L的普适函数

流体力学 第八章 明渠流动 (2)

流体力学 第八章 明渠流动 (2)
利用梯形断面明渠临界水深hc 可以判别明渠水流 的流态: 当明渠内水深h>hc ,水流为缓流; 当明渠内水深h =hc ,水流为临界流; 当明渠内水深h<hc ,水流为急流。
例9.1
一矩形断面明渠,流量 Q =30 m3/s,底宽 b = 8 m。要求:
(1) 求渠中临界水深; (2) 计算渠中实际水深 h = 3 m 时,水流的弗劳德数、微波 波速,并据此以不同的角度来判别水流的流态。 解:(1)求临界水深
设水流流速为v,
v gh
v gh
顺水流方向 逆水流方向
则微波传播的绝对速度为
c v c v gh
缓流
急流
缓流时干扰波能向上游传播
临界流
急流时干扰波不能向上游传播
临界流时干扰波恰不能向上游传播
(三)弗劳德数 临界流时,V gh ,所以 定义弗劳德(Froude)数
V gh V
2、当水深很大,即h,则Esh,断面单位能量曲线以45线为渐近线。
3、在Es=f(h)的连续区间内,必有一极小值存在。 4、曲线分上、下两支:上支 dEs 0 ;下支
dh dEs 0 ,且相应于任一Es有两个水深。 dh
h
h h=Es
2 2g
h1
hc
h2
45
q增加
h=2Es/3
q1
根据表中数值,绘制 h ~
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2)计算各级流量下的
并由图中查读临界水深。
Q2 g
值,
1
Fr
gh
当 Fr 1 时,水流为缓流, 当 Fr 1 时,水流为临界流, 当 Fr 1 时,水流为急流,
弗劳德数的物理意义:
V2 V 2g Fr 2 h gh

第八节 湍流

第八节 湍流
湍流时平均流速与管中心最大速度umax之间的关系为层流时平均流速与管中心最大速度umax之间的关系为0817umax05umax学习指导3本知识点的难点1学习目的通过本知识点的学习应掌握湍流流动的特点湍流的表示方法
第八节 1.8.1 湍流的特点 1、质点的脉动
湍流
2、湍流的流动阻力远远大于层流 3、由于质点的高频脉动与混合,使得在与流动垂 直的方向上流体的速度分布较层流均匀。
r 17 u umax (1 ) ri
上式称为1/7次方定律。 湍流时平均流速与管中心最大速度umax之间的 关系为 ub=0.817umax 层流时平均流速与管中心最大速度umax之间 的关系为
ub=0.5umax
【学习指导】
1、学习目的
通过本知识点的学习,应掌握湍流流动的特点, 湍流的表示方法;熟练掌握圆管内湍流流动的计算。 2、本知识点的重点 圆管湍流计算,具体内容参见【例1—26】与 【例1—27】。 3、本知识点的难点 本知识点无难点 。
2 2 2
ux
湍流强度是表征湍流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值 因湍流状况不同而异。例如,流体在圆管中流动 时,I值范围为0.01~0.1,而在尾流、自由射流这 样的高湍动情况下,I的数值有时可达0.4 。
1.8.3 湍流时的运动方程与雷诺应力 略,自学 1.8.4 普兰德混合长理论 略,自学 1.8.5 圆管稳态湍流的通用速度分布 1.层流内层 了解参数 a:摩擦速度u*和摩擦距离 y*
(i) 层流内层 (0 y 5 )

u y



(ii) 缓冲层(5 y 30 )
u 5.0 ln y 3.05
(iii) 湍流主体(y 30)

第八章大气湍流结构

第八章大气湍流结构

低空急流
稳定边界层内雷诺应力减小造成空气加速原 理示意图:
− 1 / ρ∇ h p
− 1 / ρ∇ h p
v V
v N
v Vg
v v − fk × V
v p-2 D
p-1 p
v N
p v v -2 V D v Vg
v v − fk × V
p-1 p
一次实验记录(University of Colorado)
TLS profiles of wind speed and temperature obtained from turbulence package 2 for two separate periods: (upper) 0614–0636 UTC; (lower) 0713–0731 UTC, on the night of 21 Oct 1999 during CASES-99. The left-hand profile in both denotes wind speed (WS), while the right-hand profile in both instances denotes temperature(T). The straight line to the right-hand side of each plot depicts the 9.8 K
1、中性边界层的尺度
合适的尺度参数有:u*,h和z。 Richardson数(加速度的比值):
gθ ′ / T0 Ri = 2 u∗ / h
中性条件下,浮力的影响不能忽略。 取 典 型 值 : θ’=10-3℃ , u*=0.3m/s , h=500m,Ri~0.2。
2、中性边界层的动力学
观测资料很少,理论主要来自于数值模拟的 结果。 K-理论。

湍流

湍流

1.湍流简述:1.1 湍流概念湍流是流体的一种流动状态。

当流速很小时,流体分层流动,互不混合,称为层流;逐渐增加流速,流体的流线开始出现波浪状的摆动,摆动的频率及振幅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此种流况称为过渡流;当流速增加到很大时,流线不再清楚可辨,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层流被破坏,相邻流层间不但有滑动,还有混合。

这时的流体作不规则运动,有垂直于流动轴线方向的分速度产生,这种运动称为湍流。

湍流的本质是紊乱的浑沌的,但是湍流也不是完全随机的,因为它也服从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组。

如果假设某一个速度分量是完全随机的,这其余的两个分量一定会由三大守恒定律限制其脉动的范围。

在近三十年来的试验研究发现,在湍流混合层和边界层中都存在拟序结构,它们都以大尺度漩涡运动为特征。

1.2湍流能量级联过程为了描述完全发展了的湍流运动的物理过程,常假设流动是由许多尺寸完全不同的、杂乱堆集着的漩涡形成的。

旋涡的最大尺度与流动的整个空间有相同的量级,旋涡的最小尺度则由需要它耗散掉的湍流能量确定。

1.3湍流统计理论人们普遍认为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组可用于描写湍流,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组的非线性使得用解析的方法精确描写湍流的三维时间相关的全部细节变得极端困难,甚至基本不可能。

退一步说,如果郑能求得这样的解,在实践问题上直接使用这个解也并不都是必要的,应为人们关心的仍是其总效、平均的性能,这些情况决定了对湍流的研究主要采用统计的、平均的方法。

湍流的统计过去主要沿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湍流相关函数的统计理论,另一个是湍流平均量的半经验分析。

湍流的半经验理论确是另一种情况。

人们对于工程技术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管流,边界层和自由湍流等,惊醒了大量实验研究以确定湍流的特征参数,在这些实验的基础上形成湍流的半经验理论,这些理论研究将数据系统化并可以来预估类似条件下的结果1.4湍流模型由于湍流瞬时运动的极端复杂性,其不可能有一个准确解。

我们主要关心的仍是其平均参数。

第八章大气湍流结构2

第八章大气湍流结构2

晴空大气湍流能谱形式
飞机观测垂直风湍流 谱。当时是对流发展的天 气,在1公里以下大气层结不 稳定,对流发展比较充分, 垂直气流湍流谱基本上满足 “5/3次方定律”。在1公里 附近及以上,大气层结稳 定,尺度超过100米的湍流 谱就偏离“5/3次方定律”。 而为
E (κ ) ~ κ
−2.42
晴空大气湍流能谱形式
层云中的湍流
云中湍流输送系数比云外强。夏半年的 湍流输送系数普遍比冬半年的值大。
层云中的湍流
层云中湍 流输送系数 分布
二、对流云中的湍流
对流云中不稳定性与相变过程比层云剧烈, 其湍流也更充分发展。
对流云中的湍流(澳大利亚)
积云内不同高度 上垂直气流湍流谱。 1.离云底2.74km 2.离云底2.13km 3.离云底1.52km 4.离云底1.06km 垂直气流标准差 1.32m/s, 1.95m/s, 1.35m/s, 1.06m/s,
物理模拟的分类
物理模拟的分类:按尺度进行分类 1、分子尺度和近于分子尺度的现象的 间接模拟 包括大气化学问题的模拟和云雾 降水现象的模拟 2、微尺度和小尺度大气过程的模拟 主 要是发生在大气边界层里的大气现象的模 拟,采用相似性原来建立完全的精确的近 地层实验动力学模型,地球旋转不起主要 作用。包括:近地层湍流及其机制;山丘 上方气流空气动力学结构;湍流对流与热 力对流及其伴随大气现象的基本研究等.
物理模拟的分类
3、中尺度大气过程的模拟 随着尺度的增 加 , 模 拟 的 难 度 也 相 应 增 加 , Froude 数 、 Rossby数和Reynolds数等相似不易满足。包 括:大缩比模型的风洞模拟;穿透对流的流体 动力学模拟;浮力对流和由其形成的集中涡现 象的模拟(如台风龙卷)等 . 4、大陆尺度和行星尺度大气现象的模拟。

第八章 湍流

第八章 湍流

§8-2 湍流的基本方程 一.湍流的连续性方程 对于不可压流体
∂V i =0 ∂xi ∂Vi =0 ∂xi
∂Vi′ =0 ∂xi
二.湍流的平均动量方程——雷诺方程 不可压流体的湍流瞬时流场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为
∂u ∂ ( uu ) ∂ ( uv ) ∂ ( uw ) 1 ∂p + + + =− + ν∇ 2 u ρ ∂x ∂t ∂x ∂y ∂z ∂v ∂ ( uv ) ∂ ( vv ) ∂ ( vw ) 1 ∂p + + + =− + ν∇ 2 v ρ ∂y ∂t ∂x ∂y ∂z ∂w ∂ ( uw ) ∂ ( vw ) ∂ ( ww ) 1 ∂p + + + =− + ν∇ 2 w ρ ∂z ∂t ∂x ∂y ∂z
第八章 湍流
§8-1湍流的统计平均法
一、湍流的随机性 随机函数 vi = vi ( x1 ,x2 ,x3 ,t ) 特性 二、时均法
(t )
1 t0 +T u ( x1 ,x2 ,x3 ) = ∫ u ( x1 ,x2 ,x3 ,t )dt T t0
只能用来描述对时间而言的定常湍流流动
三、体均法 一维体均法
________
∂ ⎛1 ⎞ ′ ∂ ⎛1 ⎞ vi′v′j ⎟ + v j vi vi ⎟ ——为沿平均流的迹线的 ⎜ ⎜ ∂t ⎝ 2 ∂x j ⎝ 2 ⎠ ⎠
迁移导数。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流体有边界输 送进来的功。湍流脉动的平均特性方程永远不会自 行封闭。


ρ
′ ′ ε ijε ij ——是脉动变形过程中单位质量流体在单
∂vi ρ vi′v′j ∂vi ∂vi ′ − pij =− + ρ vi′v′j ∂x j ∂x j ∂x j + ρ vi′v′jε ij

湍流基础知识ppt课件

湍流基础知识ppt课件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所有的湍流中均包含尺度范围很广的漩涡,从小 尺度漩涡到大尺度漩涡。
➢湍流对于初始条件非常敏感,即湍流行为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初始条件。
湍流基本特征
湍流结构
小尺度 涡结构
能量注入
大尺度 涡结构
耗散能量
大尺度涡
能量流动方向
能量串级 (after Richardson, 1922)
耗散涡
湍流基本特征
什么是湍流?
ui xpi x2 j uxij fi
物理量的瞬态值定义为系综平均值与脉动值之和
u ix ,tu i x ,t u i'x ,t p ix ,tp i x ,t p i 'x ,t
对N-S方程进行系综平均,可以得到 ERANS 方
对于非平稳的随机过程,严格而言不能用时 均分解法,但如果时均运动的特征时间远大于 脉动运动的特征时间,且当取均值时间T远小 于时均运动的特征时间而又远大于脉动运动的 特征时间时,时均值分解仍近似成立。
雷诺平均方程
平稳随机过程
非平稳随机过程
雷诺平均方程
(2)空间分解法(空间平均法)
如果湍流场是具有空间均匀性的随机场,
3×105 < Re < 3.5×106
Re > 3.5×106
蠕动层流
层流尾迹中具有一对 稳定的涡 层流涡街
层流分离,湍流尾迹
边界层转捩后流动分 离 湍流涡街,但是分离 比层流窄
雷诺平均方程
雷诺平均
考虑到湍流的随机性,1895年Reynolds首 次将瞬时湍流看作为时均运动(描述流动的平 均趋势)+脉动运动(偏离时均运动的程度)。 以后逐渐提出空间分解和统计分解等方法。

湍流的产生和解释

湍流的产生和解释

湍流的产生和解释湍流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模型可以预测和解释湍流现象?关于第一个问题,可以先从流体的流动讲起.假设有这样一根管道,我在一头加上一个水龙头,然后通过调节水龙头的大小来控制水的速度.一开始,水龙头开度比较小,这时候是层流〔如下图〕.细致地调节细管中红水的流速,当它与主流管内水流速度相近时,可以看到清水中有稳定而清晰的红色水平流线,表明这时主流管中各水层互不干扰地流动.逐渐加大水龙头的开度,层流就慢慢的变成湍流了.这时流线不再清楚可辨,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层流被破坏,相邻流层间不但有滑动,还有混合.这时的流体作不规则运动,有垂直于流管轴线方向的分速度产生〔如下图〕.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说,层流与湍流的最大区别就是流速了〔单单对于上例来说〕.流速较小的时候,流动比较规则,分层现象比较明显.流速大了之后就开始乱了,各种漩涡,滑动.现在来看看究竟怎么区别层流和湍流,或者说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这里我们先引入雷诺数的概念.雷诺数〔Reynolds number〕一种可用来表征流体流动情况的无量纲数,以Re表示,Re=ρvd/η,其中v、ρ、η分别为流体的流速、密度与黏性系数,d为一特征长度.黏性就是指当流体运动时,层与层之间有阻碍相对运动的内摩擦力.举个例子,假如有一群人手拉手的往前跑,大家开始跑得都很慢,突然有一个人不想跟他们一起玩这个脑残的游戏了,所以任性的加快了速度.如果手拉的不紧,他就很容易逃脱—这就是黏性比较小,相互之间摩擦力较小;如果手拉的越紧,他就越不容易逃脱—这就是黏性比较大,相互之间摩擦力较大.另一方面,要是不容易逃脱,他只要加快速度,终究是可以逃脱的.这个例子或许不那么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雷诺数的概念了.雷诺数其实是一个无量纲数,表示作用于流体微团的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当雷诺数较小时,黏滞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惯性力,流场中流速的扰动会因黏滞力而衰减,流体流动稳定,为层流;反之,若雷诺数较大时,惯性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黏滞力,流体流动较不稳定,流速的微小变化容易发展、增强,形成紊乱、不规则的湍流流场. 这里贴一X从层流发展为湍流的图〔中间有一段过渡段,这也很容易理解,数值上的绝对反映到实际情况下,基本都有一段过渡段〕.再简单的概况一下,湍流就是当流体的惯性力影响大于黏滞力时,流动有较规则分层明显的层流变为不规则的运动的情况.对于第二个问题,有哪些模型可以预测和解释湍流现象?现在的模型大多都是近似的模型.如果硬要说说预测和解释的话,应该是连续方程和N-S方程,这两个方程基本上可以描述世界上所有的流动现象.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理论上,这个偏微分方程的求解是世界性的难题,计算流体力学方面,直接求解对计算机的内存和CPU要求非常高,目前还无法应用于工程技术〕,这条路不太可能.所以现在的工程上的的方法目的并不是为了解释湍流现象〔因为数值上,连续方程与N-S方程能够准确地描述湍流运动地细节〕,而是对湍流的情况作一定程度的模拟.一般我们有两种方法,就是平均N-S方程的求解和大涡模拟〔LES〕. 简单的理解,现在的各种模型就是基于以上两种方法的.而现在我们能应用到的大多数模型都是基于雷诺平均模型的〔LES应用于工业的流动模拟尚处于起步阶段〕.简单的来说,平均N-S方程的求解的方法就是将非稳态的N-S方程对时间做平均处理,期望得到对时间做平均化的流场.但是N-S方程对时间做平均处理后,控制方程并不封闭〔即方程组的未知数大于方程数〕,因此需要额外构造方程是控制方程封闭,额外假如方程的过程即建立湍流模型的过程.需要注意的就是这些方程往往都是根据大牛们自己对湍流的理解建立起来的,因此因人而异,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好不好用,近不近似.比较常用的是下面几个:1.Spalart-Allmaras 模型;2.k-ε模型;3.k-ω模型;4.雷诺应力模型〔RSM〕. 湍流大涡模拟其主要思想是大涡结构〔又称拟序结构〕受流场影响较大,小尺度涡则可以认为是各向同性的,因而可以将大涡计算与小涡计算分开处理,并用统一的模型计算小涡.在这个思想下,大涡模拟通过滤波处理,首先将小于某个尺度的旋涡从流场中过滤掉,只计算大涡,然后通过求解附加方程得到小涡的解.过滤尺度一般就取为网格尺度.显然这种方法比直接求解RANS 方程和DNS 方程效率更高,消耗系统资源更少,但却比湍流模型方法更精确.总结一下,现在我们对湍流的刻画就是连续方程和N-S方程.要是人类哪一天能够直接求解出这两个方程组,也就没必要弄出这个模型了.湍流模型说白了就是对上面N-S方程的简化,简化为能计算机够直接计算.湍流产生的原因粗略的说是流体系统的不稳定性.如果你看动能方程,扩散项是稳定系统的,但是对流项是非线性的,所以会放大系统的扰动,因此是扰乱系统的.另一个原因是,压力项的影响是非局部的.这一处的扰动会通过压力项向外传递,引起别处的扰动,别处的扰动又会通过压力项反馈回来,这样也会是系统越来越不稳定.湍流产生的原因,从动量方程来看,就是由对流项这个非线性项产生.至于模型,取决于实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每个模型都有各自的适用X围.目前常用的模型可以看这里...Turbulence modeling -- CFD-Wiki, the free CFD reference 模型的选择需要你对模型具有深刻的了解或者有丰富的经验.在你确定模型的适用度之前请不要认为你获得了一个正确的流场.湍流的产生在流体力学中的术语称为转捩〔读音同"烈〞〕.一般认为,湍流是因为层流失稳引起,其完整过程非常复杂,以下只是一个极其粗略的描述:首先流场中产生了某种特定频率和波长的扰动,然后扰动幅值可能随着空间位置的变化或者时间演化以指数规律增大,之后由于对流项的非线性作用,该扰动可以激发出各种频率和波数的其他扰动,最终产生各种频率和波长都有的湍流.湍流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三维非稳态、带旋转的不规则流动.它由于粘性力引起的,你也可以把湍流理解为各种不同的漩涡的叠加.雷诺数是表征惯性力与粘性力的比值,也是判断层流与湍流的一个重要依据.雷诺数很小时〔<2300〕粘性力起主导作用,此时流态为层流;当雷诺数很大的时候,此时惯性力占主导作用,此时流态为湍流.目前在数值模拟预测湍流流动的时候,主要有三种方法:直接模拟<DNS>:要精确模拟空间结构复杂,时间剧烈变化的湍流,需要的计算步长非常小,网格节点非常多,基本只有拥有超级计算机的研究中心才能进行;大涡模拟<LES>:用NS方程来模拟大尺度涡旋,而忽略小尺度涡旋.这种方法需要的计算机资源虽然也很多,但是比DNS小得多;应用Reynolds时均方程模拟:这个是目前工程应用中最广泛的方法.工程应用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常用的模型有:零方程模型、一方程模型、两方程模型等,其中,我觉得k-ε模型应该是最常用的了.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这样说,现在对于湍流的非定常描述没有问题,大规模的直接数值模拟基本可以确认就是19世纪得出的那几个公式.湍流的未解之处在于,虽然系统是混沌的,但是试验表明统计是很稳定的.怎么得到这个稳定的统计,现在没有完全的解决办法.流体力学最基本的控制方程Mass、Momentum、Energy都是三维非定常的〔脉动和非定常应该不是一个概念.〕,他们本身不封闭,目前还是千禧年数学难题,加上其它的物性等方程等来求解.对实际应用而言,中国比较流行LES和Reynold Stress average,这类方法的本质是求解or给出特征〔混合〕长度,其中两方程模型在近似两个特征长度时有不同的近似方式,比如周培源当年就搞过k-epsilong.帕坦卡的or陶文铨的《数值传热学》,他们讲传热,这个对于了解CFD要容易一些,然后你就知道流体力学仿真的基本方法了.第一个问题.流体可以看作是由流体质点组成的动力系统,而且是自由度很多的动力系统;当Re较大时,即粘性项比上惯性项较大时,该动力系统对于扰动是极为敏感的,而且Re越大,越敏感,这时如果有持续的扰动,流体系统会失稳,形成湍流.对于实际的流体,由于边界复杂,环境噪音等,扰动的存在是绝对的,因此,当雷诺数大到一定程度,流体系统必然会失稳形成湍流.如上边的回答提到的,这里面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是,虽然湍流很随机,但是在统计上是有规律的,这是为什么.第二个问题.对于牛顿流体的NS方程做系综平均或者是滤波〔空间加权平均〕,就得到RANS方程或者LES方程.这样的方程是不封闭的,不封闭项需要模型,一类很重要的模型是涡粘模型,RANS的混合长理论,一方程两方程等模型,以与LES的动力模型、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RANS和LES的目的是缩减计算网格,节约计算资源,代价是牺牲精度,模型的作用是在缩减网格的条件下,更精确的描述湍流的统计量或者大尺度量.值得指出的是,模型只能逼近和近似,无法精确描述湍流.。

湍流知识笔记

湍流知识笔记

湍流基础知识0 引言Reynolds 在1883年在圆管流动中发现了自然界中两种不同的流动状态,第一种为流体运动比较规则,各层之间不会发生掺混,称为层流;第二种为流体运动呈现高度不规则状态,流体运动过程中各层之间发生掺混,称之为湍流。

在湍流流动中,物理量呈现高频的不规则运动,每个物理量都是随机函数,这种随机性主要具有两方面特点:1)在相同实验,或者外界条件相同的重复实验,空间中某点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不具有重复性;2)在相同试验,或者外界条件相同的重复实验,取出足够多样本进行统计平均,所得到的平均量与样本无关。

在实际问题中,与高频无规则而且无法充分的脉动相比,人们更关系湍流流动中可重复的平均量的变化。

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存在三种平均方法:1)样本平均:取出足够多样本进行平均;2)时间平均:在一次实验中,取物理量在某时间段随时间变化关系,并对其进行时间平均,上述时间段应该是远大于脉动时间尺度,而又远小于平均运动时间尺度的物理量,由于在湍流运动中,平均运动和脉动的时间尺度通常相差较大,因此该值在理论上存在;时间平均方法适用于定常流动情况,例如湍流边界层流动;3)空间平均:在一次实验中,取物理量在某空间范围的变化关系,并对其进行空间平均,上述区域应该是远大于湍流脉动的空间尺度,并且远小于平均运动的空间尺度;空间平均适用于均匀流动情况,如管流。

各态历经假设:假定在多次重复实验中出现的所有可能状态,在一次实验中(时间足够长或空间范围足够大)即可以相同概率出现,那么采用一次实验即可完成湍流统计平均量的研究,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实验次数。

采用上述平均方法,那么湍流变量就可以分解为平均量与脉动量两部分,我们关系的是平均量的演化关系,而脉动量则需要更关系其平均值,实际上这种平均方法就可以知道,单一脉动量的平均值为0,不过脉动量之间的乘积的平均量就不为0,而且,这些值还会对平均量的运动产生影响,从而使得湍流运动与层流运动产生本质不同,那么这种不同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雷诺通过将NS 方程进行时间平均的方式进行了说明,并由此开始了湍流的研究。

Chapt8b湍流.

Chapt8b湍流.

2020/9/30
12
2、一方程模型----k方程模型
C u l
要确定湍流粘性 ,必须合理计算涡团的长度尺度 l 和速度尺度 u 。 零方程模型把二者归结为代数方法表达的特征长度,缺陷在于忽略了随时间、空间
变化的特性。
两方程模型基本思想是通过微分输运方程来确定这两个特征量。
k方程模型作为从零到两方程模型的过渡,其核心思想是将湍能均方根 k1/2 作为脉 动速度尺度。
ui
u'
7
8.2.1 雷诺方程和涡粘性系数
雷诺平均方程的建立:
以不可压缩流体为例,湍流仍然满足基本控制方程-----Navier-Stokes方程(N-S方程)
(N-S)
ui 0 xi
ui t
uj
ui x j
1
p xi
2ui x jx j
g
对N-S方程作雷诺分解 ui ui u带入上式后,取平均
ui ui ' 0
xi
uj
ui x j
uiu j x j
ui
u j x j
uiu j x j
ui ui ' t
uj
uj'
ui ui ' 1
x j
p
xi
p' 2 ui ui '
x jx j
流动变量: '
ui (ui u'i ) ui u'i ui
规则: 0
由量纲分析可知和l的关系
CDk 3/ 2 / l
C k2 /
N-S时均方程(8.2)
k 方程(8.15) 方程(8.16)
2020/9/30
湍流动能的耗散机制十分复杂,通常采用类比方法,即湍流动能耗散的生 成、扩散、耗散与湍流动能中的对应项有类似的机制和公式。

流体力学第八章(湍流)

流体力学第八章(湍流)

湍流运动极不规则和不稳定,并且每一点的物理量随 时间、空间激烈变化,显然,很难用传统的方法来对湍 流运动加以研究。
但湍流的杂乱无章及随机性可以用概率论及数理统计 的方法加以研究。
也就是说,湍流一方面具有随机性,而另一方面其统 计平均值却符合一定的统计规律。
三、平均值运算法则
①时间平均值:
考虑一维流体运动,对于物理量 A(x, t) ,对于任意空间
点 x ,以某一瞬时 t 为中心,在时间间隔 T 内求平均,
即:
A时
x,
t
1 T
tT
A 2
tT
x, t
dt
2
其中,T 为平均周期,它的选取一般要求大于脉动周期
,而小于流体的特征时间尺度。
②空间平均值:
对于任意时间 t ,以某一空间点 x 为中心,对一定 的空间尺度求平均,即:
A空x, t
Af AdA
而由于物理量量的值通常总是发生一定的有限范围之
内的,故通常采用下式来计算有限范围 A1 ~ A1 内
系统平均值:
A系x, t
A1 Af AdA
A1
以上就是处理湍流运动将经常用到的平均值的定义, 尤其是时间平均用得最多。
定义平均值后,可以将湍流运动表示为: 湍流运动 = 平均运动+脉动运动
为了平均化运算的方便,进行适当变换,可得:
u (uu) (uv) (uw) 1 p 2u u( u v w )
t x y
z
x
x y z
u (uu) (uv) (uw) 1 p 2u
t x y
z
x
将任意物理量表示为: A A A
速度分量为:
u u u;v v v; w w w; p p p

高等流体-第八讲,湍流理论剖析

高等流体-第八讲,湍流理论剖析
二、小扰动方程 主流流动(平均流动)+小扰动流动
主流流动(平均流动)Ux、、Uy Uz P +小扰动流动ux , uy , uz , p
u u
x y
Ux Uy
ux uy
uz U z uz
p P p
为了简单起见,考虑不可压缩流体,二维平行定常流动+二维非定常流
UX=Ux(y)
Uy=UZ=0
2 U y uy y 2
忽略扰动量的二次项:
ux t
Ux
ux x
uy
dU x dy
1
P
x
p
v
d 2U dy2
x
2ux
uy t
Ux
uy x
1
P
y
p v2uy
ux t
Ux
ux x
uy
dU x dy
1
P
x
p
v
d 2U dy2
x
2ux
uy t
Ux
uy x
1
P
y
p v2uy
(4)纯经验解
二、 湍流的特性
1、不规则性(irregularity)
无秩序(disorder)
时间无秩序
随机性 (randomness )
空间不规则
2、扩散性(diffusivity)
3、大惯性(高雷诺数)
4、强旋性(大的涡量脉动)
三维涡旋 ,复杂流场
5、耗散形(dissipation)
6、连续性(continuum)
3、级串 cascade 是指大小涡旋的能量传递,在级串过程中,第一级 大涡的能量一般来自外界。大涡失后产生第二级的小 涡,小涡失稳后产生更小的涡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前面推导建立的瞬时函数求时均时的性质,可建立雷诺方程为:
注意Leabharlann 是一个张量:称雷诺应力张量,反映的是湍流涡团所输运动量,可以证明是一个对称 张量,记 ,有 ,由于湍流涡团的尺度远比分子制度大,湍 流涡团脉动运动的尺度也远比分子运动自由程大。所以一般雷诺应力远 大于粘性应力。更为关键的是引入的雷诺应力是未知的,我们尚无法描 述,这样在雷诺方程组中就多出来了六个未知数,使的原来封闭的N-S方 程变的不封闭了。这也是百余年来湍流研究的困难所在。
一、湍流的连续方程
二、湍流的平均动量方程—雷诺方程
认为湍流特征时间的尺度远小于非定常过程的特征时间尺度,这样用 时均法同样可以描述湍流的非定常过程,而时间平均也是雷诺最早使用的 概念。
湍流的N-S方程可以写成(瞬时值流场):
由于
,所以不可压N-S方程可写成:
其中:
对N-S方程求时均:
结论:湍流雷诺应力大于粘性应 力,湍流阻力大于层流阻力。
由于涡的诱导作用,流向涡向下 游突出部分被抬起,被抬起部分 进入速度较高的区域,使这种扰 动进一步被放大,使涡丝出现峰 与谷的不同部分。在速度剖面上 形成一个拐点,造成剪切层的不 稳定。当上抬涡峰被进一步拉伸 时,很快会导致层流状态的崩溃。 这种崩溃首先是形成“湍斑”, 其周围被层流包围,产生后即被 携往下游。由于“湍斑”前部以 0.9U移动,后部以0.5U移动,致 使逐渐发展成剪头状并与原生点 成22.5°夹角。随着湍斑区域扩大 并互相合并,最终发展成完全湍 流状态。这一过程称为猝发。
湍流与分子运动论的比较
项目 1.基元数 2.基元数性质 3.基元数数目 4.特征长度 5.基元数速率 6.运动性质 7.边界影响 8.驰豫时间 分子运动论 分子 稳定,大小一定 常数 平均自由程,只随温压改变 平均速率只随温度变化,不 是空间位置的显函数 随机运动 分子形状与数目不随边界形 状改变 短,没有记忆 湍流 旋涡 大小不一定,不稳定 变数 混合长度,随边界形状改变 涨落速度随空间位置不同起 伏很大 有拟序结构 旋涡结构、形状和数目随边 界形状急剧改变 长,有记忆
这种求统计平均的方法就称之为时均法。 雷诺最早提出的就是这种方法,但是当 流动本身是非定常的,如启动过程等。并且 当积分周期函数相对于启动时间不是小量时, 用时均法就会带来误差。
三、体均法
湍流流场中,速度变化的随机性不仅表现在时间上,也表现在空间 上。在流场中某些区域内,其平均值可能是相等的,如充分发展的管流 中,轴线上的速度值;或在平均速度变化不大的一点的某一个领域内。 我们可以在空间上对某一时刻的速度进行积分,然后除以积分域,并将 其定义为体均速度:
雷诺应力是由于雷诺平均过程中N-S方程的非线性项引起的,但方程 不封闭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湍流运动和分子运动之间存在着的根本的区别。 这种区别主要反映于两点: 第一,分子碰撞的弛豫时间只有10-11秒而湍流的衰减时间则往往长达 十几分钟,由于这个原因,分子运动理论中只考虑当时的条件,而不需考 虑和弛豫现象相关的滞后效应。但湍流运动一般必须考虑和弛豫现象有关 的滞后效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考虑它的历史过程)。 第二,分子运动有相应的玻尔兹曼(Boltzmmann)微分积分方程和麦克 斯威尔(Maxwell)分布律,而有了统计分布率以后,就可以通过积分得到 各阶矩和其他的物理量,不会出现不封闭问题。而湍流运动既没有合乎实 际的几率分布函数,也没有合乎实际的机率分布函数的方程式,同时湍流 分布与高斯分布相差很远(这一点可以从均匀各向同性湍流偏斜系数S不等 于零看出),并且在不同的情况下分布函数相差很大,因此在各阶矩和一 些平均物理量之间找不到一定的相互关系,由此而出现通常的不封闭的困 难。当然还存着其他一些区别,比如湍流运动和分子运动的本身也存在着 十分明显的不同之点。
解决湍流的问题的思路,百余年来人们的历程: 湍流 基于对N-S方程的分析 新的物理模型及数学方法探讨 湍流的统计分析 直接数值模拟DNS N-S方程的统计平 均,雷诺方程 包辛涅斯克假设, 湍流粘性模型 非线性 浑沌
大涡模拟LES
对雷诺应力的直接分 析,雷诺应力模型 封闭模型
非线性研究发展及混沌
和概率密度函数:
N p (ui )u N
有:
五、各态遍历假说(各态历经)
一个随机变量在重复许多次的试验中出现的所有可能状态。能够在 一次试验的相当长的时间或相当大的范围内以相同的概率出现,其数学 语言可表述为:
N t V N t V
也就是说,当体均法的积分周期L相对于非均匀流动的空间特征尺度,或 时均法的T相对于非定常流动的时间特征尺度足够小时。有:
三、倒摆模型、双稳态与初值敏感性
1 2 Ep k m gl(cos 1) 2
四、海岸线、自相似与分形
美丽的分形
第一节 湍流的发生过程及结构
一、湍流的定义及特征
湍流不同于层流是因为它具有一种特殊的性质,在现象上我们称之 为紊乱的流动,或叫湍动。要给湍流下一个严格的定义是困难的,这是 由于它的复杂性,由于其内部机理至今未被人类所掌握。 雷诺:湍流是一种蜿蜒曲折、起伏不定的流动。 泰勒:湍流是在流体流过固体表面或者相同流体的分层流动中出现的一 种不规则流动。 拽登:湍流是一种不规则的随机流动,随时间作不以为仪器所察觉的振 荡,这种振荡可以认为是叠加在一种恒定流动之上,而其时均特性正是 需要研究的。 欣茨:湍流是流体运动的一种不规则情形,湍流中各种物理量随时间和 空间坐标呈现随机的变化,因而具有明确的统计平均值。
这种方法就称之为体均法。
一般来讲,时均法的结果是不 随时间改变的,适于定常流场,体 均法的结果是不随空间改变的,适 于均匀流场,而更一般,更普适的 方法,应该是:
四、概率平均法
概率平均是对某一点在相同条件下做重复多次的实验并将其结果作 算术平均,有:
由于认定湍流问题的随机性,因此只要N足够大,上述平均值必然趋向于 某一确定的函数。而当实验样本足够大时,可以求得概率分布:
因此我们可以沿用雷诺的时均函数的概念来分析一般的非定常和非均匀 的湍流流动过程。
六、脉动值及其性质
有了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概念后,可以定义脉动速度:
脉动速度也是随机变量,并且他们有下列性质(以下以证明时均值为例, 其他两种方法可得相同结果): 1、平均值的平均仍为原平均值
2、脉动值的平均值等于零
湍流的分类:湍流可以分为各向同性均匀湍流和剪切湍流,剪切湍流 又可以分为自由剪切湍流(射流和平面混合层)和壁面剪切湍流。
二、湍流的发生过程——猝发
湍流猝发过程的发现是由平板附面层流动观察开始的,通过氢气泡 流动显示技术,人们发现对于稳定的层流平板附面层,在下游首先观察 到由扰动产生的二维托尔明—施里斯廷波(T-S波),在一定的雷诺数范 围内这种二维T-S波会被粘性衰减,当雷诺数超过某一阈值以后,二维的 T-S波就会变得不稳定,导致近似周期的三维T-S波产生并形成流向涡。 他的结构是在边界层底层形成展向排列的、相邻涡之间旋转方向相反的 涡系。如下图所示:
一、蝴蝶效应、Lorenz方程与奇怪吸引子
dx ( x y ) dt dy rx y xz dt dz xy bz dt
二、虫口问题、分岔与混沌
xn1 kxn (1 xn )
r0 1.0 r1 3.0, r2 3.4494897, r3 3.545090, r4 3.564407, r5 3.568759, ...... r 3.56995
V ( x, t ) 就称为平均速度,它不再具有随机性。那么怎样求得平均速度或
随机变化的函数的平均值呢?
二、时均法
我们说过,在湍流流场中,某一点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随时间是做随 机无规律的变化的。可以设想在雷诺试验中,如果阀门开度不变则流量 一定,某点瞬时速度的平均值应该是不随时间变化的。所以我们可以在 相当长(足够长)的时间内,求速度场的时间平均,即对速度场进行时 间积分,然后除以积分周期时间,并将其定义为时均速度:
总而言之,湍流是一种不规则的流动状态,其流动参数随时间和空 间作随机的变化,因而是一种三维的非定常流动,而且流动空间分布着 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漩涡。 湍流具有如下的基本特征: 1、不规则性(随机性),湍流中流体质点作极不规则的运动,其轨迹是 一条蜿蜒曲折的曲线。这种极不规则的随机运动也称之为脉动。 2、扩散性,湍流中的质量、动量、能量等特性随着湍流脉动向各方向传 递,一般从高值处向低值处扩散。 3、连续性,湍流中的质点和漩涡是连续的,符合连续介质的原理。 4、耗散性,粘性会不断地把湍流动能转化为热能而散失掉,因此湍流动 能的维持需要不断的能量补充。 5、三维有涡性,湍流是由漩涡构成的,其涡量也是随机脉动的,因此漩 涡也必然具有三维特征。
3、脉动值乘以常数的平均值等于零
4、脉动值与任意平均值的乘积的平均值等于零
注意在空间某一点有:
,所以:
5、瞬时值的各阶导数的平均值
6、脉动值的各阶导数的平均值等于零
第三节 湍流的基本方程
我们已经假设湍流过程仍然服从N-S方程,这里所谓的湍流基本方程, 实际上指的就是对湍流统计平均值写出来的守恒方程。由各态历经原理 可知,实际上它也就是当年雷诺建立的时间平均方程。
一、湍流的随机性
根据人们的经验,在观察湍流时发现对于某一点的速度,其大小和方 向随时间仿佛是在做随机的、毫无规律的变化(不可预知性),可以把 它看作是非定常的速度场,即瞬时流场。
这种瞬时流场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非定常流场,它描述的实际上是一个 随机变化的函数,由于它的不可预知性,即使求出这样的函数似乎也没 有什么意义。也就是说在工程上我们更关心的是这个随机函数的数学期 望,或者说是随机的瞬时速度的统计平均值。例如在相同条件下对某一 点的速度进行N次测量,就有:
9.分布函数方程
有波氏积分微分方程

要封闭雷诺方程,也就是要提供描述 的补充关系。一种思路 是象对N-S方程建立广义牛顿应力公式那样,建立雷诺应力与时均速度场 之间的关系,人们很自然地想到分子运动论,猜想在旋涡之间完成的质量、 动量、能量输运,与自由分子运动完成的质量、动量、能量输运的机理相 似,于是可以有相似的关系来封闭方程组,这在雷诺之前就已经由包辛涅 斯克提出了如下的就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