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痹症共40页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痹症
一、概述
明:《景岳全书· 风痹》:指出了痹证的寒热阴阳属性。 “若欲辨其寒热,则多热者方是阳证,无热者便是 阴证,然痹本阴邪,故惟寒者多而热者少,此则 不可不察。”
一、概述
明: 《医宗必读· 痹》:“治外者,散邪为急,治藏者,养 正为先。治行痹者,散风为主,御寒利湿仍不可废, 大抵参以 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治痛痹者,散寒为 主,疏风燥湿仍不可缺,大抵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 不能释其凝寒之害也; 治着痹者,利湿为先,祛风解寒亦不 可缺,大抵参以补脾补气之剂,盖土强可以胜湿,而气足自 无顽麻也。”
总结:
病因:正气不足+风寒湿热入侵。 病机:经络闭塞,气血不通。
痹病病因病机总图
风寒湿邪 风湿热邪 风邪偏胜——行痹 寒邪偏胜——痛痹 湿邪偏胜——着痹 风寒湿邪郁久化热 热邪偏胜——热痹
乘虚侵入人体 留注经络关节
素体阳胜或阴虚有热
感受热邪,邪从热化 津血不畅 反复发作 伤耗气血 日久不愈 复感于邪, 邪气内合
范畴。 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
柱炎、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硬皮病等以肢节痹病为主要临床特征者,均可参照本节 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1)素体不足,正气偏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
①
禀赋不足:营卫气血不足,脏腑经络组织功能 低下。 劳逸过度:劳:劳力,劳神,房劳;逸:久卧 伤气,久坐伤肉。
五、辨证论治
2.痛痹
证候: (一)辨证依据:
1.主症:肢体关节疼痛剧烈,固定不移;遇寒痛甚,得热痛 缓 2. 兼症:关节僵硬,屈伸不利,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3.舌脉:舌淡红,苔白,脉弦紧,或沉弦。
(二)辩证分析:
中医内科学痹证
1.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 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则关节剧痛、肿大、
强硬、变形。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节、气 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 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二、病证鉴别 痹证与痿证的鉴别:
中医内科学课件痹证文档
二.文献摘要:
1.《内经》提出了痹之病名,而且对 其病因病机、证候分类以及转归、预后 等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 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云:“厥阴有
2.张仲景《金匮要略》有湿痹、 血痹、历节之名,其中历节病 的特点是遍历关节疼痛,所创 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等方, 至今仍为临床常用。
舌脉: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体质因素 气候条件
(三)病机关键:经脉闭阻,气
生活环境
血不通 饮食习惯
主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 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 1.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形。
在痹证的治疗中,风寒湿痹疼痛剧烈者,常用附子、川乌、草乌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药物。
3.巢元方《渚病源候沦》又称 为“历节风”;
朱丹溪《格致余沦》又称 “痛风”;
王肯堂《证治准绳》对膝关 节肿大者称为“鹤膝风”,手 指关节肿大者称为“鼓槌风”;
李中梓《医宗必读·痹》阐明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的治则;
叶天士对痹久不愈,邪入于络, 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并重用虫 类药剔络搜风,对临床均有较 大指导意义。
三、相关检查
1.相关部位的骨关节x线和CT等影像学 检查常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了解骨关节疾 病的病变部位与损伤程度。
强硬、变形。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节、气 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 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二、病证鉴别 痹证与痿证的鉴别:
中医内科学课件痹证文档
二.文献摘要:
1.《内经》提出了痹之病名,而且对 其病因病机、证候分类以及转归、预后 等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 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云:“厥阴有
2.张仲景《金匮要略》有湿痹、 血痹、历节之名,其中历节病 的特点是遍历关节疼痛,所创 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等方, 至今仍为临床常用。
舌脉: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体质因素 气候条件
(三)病机关键:经脉闭阻,气
生活环境
血不通 饮食习惯
主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 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 1.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形。
在痹证的治疗中,风寒湿痹疼痛剧烈者,常用附子、川乌、草乌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药物。
3.巢元方《渚病源候沦》又称 为“历节风”;
朱丹溪《格致余沦》又称 “痛风”;
王肯堂《证治准绳》对膝关 节肿大者称为“鹤膝风”,手 指关节肿大者称为“鼓槌风”;
李中梓《医宗必读·痹》阐明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的治则;
叶天士对痹久不愈,邪入于络, 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并重用虫 类药剔络搜风,对临床均有较 大指导意义。
三、相关检查
1.相关部位的骨关节x线和CT等影像学 检查常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了解骨关节疾 病的病变部位与损伤程度。
中医内科学:痹证
至今
元代 朱丹溪·《格致余论·痛风论》 ➢ 提出“痛风”病名
1.2 概说——沿革
明代 张景岳·《景岳全书》 ➢ 指出了痹证的寒热阴阳属性,但同时认为痹证是“寒证多而热证少”
清代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 提出“久病入络”之说,倡用活血化瘀及虫类药物,搜剔宣通络脉
1.3 概说——讨论范围
➢ 以肢体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属本病的范畴
——选用犀角散加减 清热解毒,凉血止痛
4.3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3.寒热错杂 ➢ 临床表现:关节灼热肿痛,而又遇寒加重,恶风怕冷,苔
白罩黄;或关节冷痛喜温,而又手心灼热,口干口苦,尿 黄,舌红苔白,脉弦或紧或数 ➢ 证机概要:寒郁化热,或经络蓄热,客寒外侵,闭阻经脉 ➢ 治法:温经散寒,清热除湿
➢ 代表方:防风汤
➢ 方剂组成:防风、麻黄、杏仁、黄芩、葛根、秦 艽、肉桂祛风解表,通络止痛;当归养血活血通络; 茯苓、生姜、大枣、甘草健脾渗湿,调和营卫
4.3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 临床加减: 上肢疼痛明显者——加羌活、白芷、川芎、威灵仙
下肢疼痛明显者——加独活、牛膝、萆薢、防己
4.3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4.3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 代表方:独活寄生汤
➢ 方剂组成:独活、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除痹 痛;防风、秦艽祛风除湿止痛;细辛、肉桂温经通络;牛膝、 杜仲加强补益肝肾的作用;人参、茯苓健脾益气;当归、川芎、 生地、芍药养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
4.3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 临床加减: 肾气虚明显者——加补骨脂、菟丝子、黄精、党参
4.3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 代表方:乌头汤
➢ 方剂组成:乌头、麻黄温经散寒,通络止痛;芍 药、甘草、蜂蜜缓急止痛;黄芪益气固表,利血通痹
元代 朱丹溪·《格致余论·痛风论》 ➢ 提出“痛风”病名
1.2 概说——沿革
明代 张景岳·《景岳全书》 ➢ 指出了痹证的寒热阴阳属性,但同时认为痹证是“寒证多而热证少”
清代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 提出“久病入络”之说,倡用活血化瘀及虫类药物,搜剔宣通络脉
1.3 概说——讨论范围
➢ 以肢体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属本病的范畴
——选用犀角散加减 清热解毒,凉血止痛
4.3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3.寒热错杂 ➢ 临床表现:关节灼热肿痛,而又遇寒加重,恶风怕冷,苔
白罩黄;或关节冷痛喜温,而又手心灼热,口干口苦,尿 黄,舌红苔白,脉弦或紧或数 ➢ 证机概要:寒郁化热,或经络蓄热,客寒外侵,闭阻经脉 ➢ 治法:温经散寒,清热除湿
➢ 代表方:防风汤
➢ 方剂组成:防风、麻黄、杏仁、黄芩、葛根、秦 艽、肉桂祛风解表,通络止痛;当归养血活血通络; 茯苓、生姜、大枣、甘草健脾渗湿,调和营卫
4.3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 临床加减: 上肢疼痛明显者——加羌活、白芷、川芎、威灵仙
下肢疼痛明显者——加独活、牛膝、萆薢、防己
4.3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4.3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 代表方:独活寄生汤
➢ 方剂组成:独活、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除痹 痛;防风、秦艽祛风除湿止痛;细辛、肉桂温经通络;牛膝、 杜仲加强补益肝肾的作用;人参、茯苓健脾益气;当归、川芎、 生地、芍药养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
4.3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 临床加减: 肾气虚明显者——加补骨脂、菟丝子、黄精、党参
4.3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 代表方:乌头汤
➢ 方剂组成:乌头、麻黄温经散寒,通络止痛;芍 药、甘草、蜂蜜缓急止痛;黄芪益气固表,利血通痹
中医内科学课件痹证
桂枝——疏风解肌通络;
防己、杏仁、薏苡仁、滑石、赤小豆、蚕砂——清利湿热,通络宣痹。
代表方: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
1
加减:若皮肤有红斑者——加丹皮、赤芍、生地、紫草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2
若发热、恶风、咽痛者——加荆芥、薄荷、牛蒡子、桔梗疏风清热,解毒利咽;若热盛伤阴,症见口渴心烦者——加元参、麦冬、生地以清热滋阴生津。
各型痹证日久迁延不愈,正虚邪恋,气血不足,肝肾亏损,见有面色苍白,少气懒言,自汗疲乏,肌肉萎缩,腰腿酸软,头晕耳鸣,可选用独活寄生汤以益肝肾,补气血,祛风除湿,蠲痹和络。
痹证常缠绵难愈,需长期治疗,可将药物做成膏剂、丸剂、散剂、冲剂、胶囊、酒剂等,便于病人持久服药。除内服药物治疗外,可配合针灸、推拿、膏药外敷。温热疗法、光线疗法、体育疗法等也有较好疗效。
主证:痹证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
代表方:补血荣筋丸加减。本方有滋补肝肾,祛风湿,舒筋通络止痛作用,用于久痹之肝肾不足,筋脉失养证。
治法:培补肝肾,舒筋止痛。
证机概要:肝肾不足,筋脉失于濡养、温煦
舌脉: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
4.肝肾两虚证
常用药:熟地黄、肉苁蓉、五味子——滋阴补肾,养血暖肝;
常用药:制川乌、麻黄——温经散寒,通络镇痛;
芍药、甘草、蜂蜜——缓急止痛;
黄芪——益气固表,利血通痹。
加减:若寒湿甚者——制川乌可改用生川乌或生草乌;
关节发凉,疼痛剧烈,遇冷更甚——加附子、细辛、桂枝、干姜、全当归
着痹 主证: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 兼证: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 舌脉: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证机概要: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代表方:薏苡仁汤加减。本方有健脾祛湿,发散风寒的作用,适用于痹证湿邪偏盛,关节疼痛肿胀重着。
中医内科学痹症-医学精品课件
中医内科学痹症-医学精品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痹症概述 • 痹症的中医治疗 • 痹症的中药方剂 • 痹症针灸疗法 • 痹症的护理与预防 • 痹症典型病例分析
01
痹症概述
痹症的定义与分类
痹症定义
痹症是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热邪气乘虚而入,滞留 于肌肉、经络、关节等部位,引起气血痹阻,闭塞不通的一 类疾病。
方药
独活寄生汤加减。
针灸疗法
取气海、关元、肾俞、命 门等穴。
03
痹症的中药方剂
薏苡仁汤
成分
薏苡仁、苍术、桂枝、芍药、 麻黄、生姜、甘草
功效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日一剂
当归拈痛汤
成分
当归、黄芩、赤芍、羌活、防 风、连翘、忍冬藤、桑枝、桂
枝、猪苓、泽泻
功效
活血通络、清热利湿
用法用量
水煎服,日一剂
禁忌
在使用艾灸疗法时,需要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对于实热证、 阴虚证及皮肤溃疡患者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05
痹症的护理与预防
心理护理要点
1
针对患者心理状况,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计划
2
实施认知行为疗法,纠正患者对痹症的错误认 知
3
提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缓解患者 焦虑、抑郁情绪
生活调护及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阴冷的生活环境 饮食宜清淡,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针灸疗法
取大椎、风门、风池,配穴:曲池 、合谷、环跳。
风湿热痹的治疗
治则
清热解毒、除湿通络。
方药
宣痹汤合薏苡仁汤加减。
针灸疗法
取病变关节局部穴位,如膝眼 、
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痹症概述 • 痹症的中医治疗 • 痹症的中药方剂 • 痹症针灸疗法 • 痹症的护理与预防 • 痹症典型病例分析
01
痹症概述
痹症的定义与分类
痹症定义
痹症是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热邪气乘虚而入,滞留 于肌肉、经络、关节等部位,引起气血痹阻,闭塞不通的一 类疾病。
方药
独活寄生汤加减。
针灸疗法
取气海、关元、肾俞、命 门等穴。
03
痹症的中药方剂
薏苡仁汤
成分
薏苡仁、苍术、桂枝、芍药、 麻黄、生姜、甘草
功效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日一剂
当归拈痛汤
成分
当归、黄芩、赤芍、羌活、防 风、连翘、忍冬藤、桑枝、桂
枝、猪苓、泽泻
功效
活血通络、清热利湿
用法用量
水煎服,日一剂
禁忌
在使用艾灸疗法时,需要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对于实热证、 阴虚证及皮肤溃疡患者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05
痹症的护理与预防
心理护理要点
1
针对患者心理状况,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计划
2
实施认知行为疗法,纠正患者对痹症的错误认 知
3
提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缓解患者 焦虑、抑郁情绪
生活调护及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阴冷的生活环境 饮食宜清淡,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针灸疗法
取大椎、风门、风池,配穴:曲池 、合谷、环跳。
风湿热痹的治疗
治则
清热解毒、除湿通络。
方药
宣痹汤合薏苡仁汤加减。
针灸疗法
取病变关节局部穴位,如膝眼 、
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中医内科-痹症
防风汤用甘草归,杏仁桂枝与赤苓,秦芩葛根麻黄配,风湿痹痛此方施。
痛痹
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乌头汤
寒湿痹证乌头汤,黄芪草芍配麻黄,益气蠲痹通关节,专除少气寒湿僵。
Hale Waihona Puke 着痹肿胀散漫,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薏苡仁汤
薏苡仁汤用当归,独活羌活与桂枝,川芎防风白术配,川乌草乌麻黄姜。
痹证风寒湿热乘,闭而为痛痹斯名,风盛走游防风取,寒则痛剧乌头通。重着麻木薏苡仁,
红肿白虎加桂精,虚久独活寄生施,内舍五脏法道更, 肝肾亏虚守虎潜,针灸推拿佐功成。
痹症风寒湿热杂,痰瘀气血肝肾虚。
45
痹证
风寒湿痹
行痹
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有恶风、发热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祛风通络
散寒除湿
防风汤
风湿热痹
局部灼热红肿,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
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
金匮白虎桂枝汤,膏桂知母粳草帮。
宣痹滑苡豆防己,蚕沙杏翘夏栀齐。
痰瘀痹阻
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关节肌肤紫黯、肿胀,按之较硬,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化痰行瘀
蠲痹通络
双合汤
桃红四物用生地,二陈汤加白芥沥。
肝肾亏虚
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
培补肝肾舒筋止痛
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艽防辛,归芎地芍桂苓君,杜仲牛膝人参草
痛痹
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乌头汤
寒湿痹证乌头汤,黄芪草芍配麻黄,益气蠲痹通关节,专除少气寒湿僵。
Hale Waihona Puke 着痹肿胀散漫,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薏苡仁汤
薏苡仁汤用当归,独活羌活与桂枝,川芎防风白术配,川乌草乌麻黄姜。
痹证风寒湿热乘,闭而为痛痹斯名,风盛走游防风取,寒则痛剧乌头通。重着麻木薏苡仁,
红肿白虎加桂精,虚久独活寄生施,内舍五脏法道更, 肝肾亏虚守虎潜,针灸推拿佐功成。
痹症风寒湿热杂,痰瘀气血肝肾虚。
45
痹证
风寒湿痹
行痹
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有恶风、发热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祛风通络
散寒除湿
防风汤
风湿热痹
局部灼热红肿,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
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
金匮白虎桂枝汤,膏桂知母粳草帮。
宣痹滑苡豆防己,蚕沙杏翘夏栀齐。
痰瘀痹阻
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关节肌肤紫黯、肿胀,按之较硬,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化痰行瘀
蠲痹通络
双合汤
桃红四物用生地,二陈汤加白芥沥。
肝肾亏虚
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
培补肝肾舒筋止痛
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艽防辛,归芎地芍桂苓君,杜仲牛膝人参草
中医内科学痹证PPT课件
涉及脏腑:心、脾、肝、肾
(二)病理因素:风、寒、湿、 热、痰、瘀
(三)病机关键:经脉闭阻,气 血不通
.
10
病位:筋脉、关节、肌肉 涉及脏腑:心、脾、肝、肾 病理因素:风、寒、湿、热、 痰 、瘀 病机关键:经脉闭阻,气血不 通
.
11
(四)病势及转归:
初期:邪在经脉,累及筋骨、肌肉、 关节——实证 病久:耗伤气血,损及肝肾—— 虚实夹杂 久治不愈——痰瘀阻络——枉痹 内舍脏腑——脏腑痹
19
三、证治分类 1.风寒湿痹 (1)行痹 (2)痛痹 (3)着痹 2.风湿热痹 3.痰瘀痹阻证 4.肝肾两虚证
.
20
1.风寒湿痹
(1)行痹
主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
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
兼证:初起可见有恶风、发热等表证
舌脉: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证机概要: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闭阻气
.
2
二.文献摘要:
1.《内经》提出了痹之病名,而且对
其病因病机、证候分类以及转归、预后
等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
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云:“厥阴有
.
3
2.张仲景《金匮要略》有湿 痹、血痹、历节之名,其中历 节病的特点是遍历关节疼痛, 所创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 等方,至今仍为临床常用。
.
6
三.范围 本病的临床表现多与西 医学的结缔组织病、骨与关节等 疾病相关,常见疾病如: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反应性关节炎、肌纤维炎、强直 性脊柱炎、痛风、增生性骨关节 炎等
(二)病理因素:风、寒、湿、 热、痰、瘀
(三)病机关键:经脉闭阻,气 血不通
.
10
病位:筋脉、关节、肌肉 涉及脏腑:心、脾、肝、肾 病理因素:风、寒、湿、热、 痰 、瘀 病机关键:经脉闭阻,气血不 通
.
11
(四)病势及转归:
初期:邪在经脉,累及筋骨、肌肉、 关节——实证 病久:耗伤气血,损及肝肾—— 虚实夹杂 久治不愈——痰瘀阻络——枉痹 内舍脏腑——脏腑痹
19
三、证治分类 1.风寒湿痹 (1)行痹 (2)痛痹 (3)着痹 2.风湿热痹 3.痰瘀痹阻证 4.肝肾两虚证
.
20
1.风寒湿痹
(1)行痹
主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
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
兼证:初起可见有恶风、发热等表证
舌脉: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证机概要: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闭阻气
.
2
二.文献摘要:
1.《内经》提出了痹之病名,而且对
其病因病机、证候分类以及转归、预后
等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
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云:“厥阴有
.
3
2.张仲景《金匮要略》有湿 痹、血痹、历节之名,其中历 节病的特点是遍历关节疼痛, 所创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 等方,至今仍为临床常用。
.
6
三.范围 本病的临床表现多与西 医学的结缔组织病、骨与关节等 疾病相关,常见疾病如: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反应性关节炎、肌纤维炎、强直 性脊柱炎、痛风、增生性骨关节 炎等
中医内科学痹证ppt
中医内科学痹证ppt
中医内科学
26
第26页
(3)着痹 主证: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
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 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证机概要: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 气血。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代表方:薏苡 仁汤加减。本方有健脾祛湿,发散风寒作用, 适合用于痹证湿邪偏盛,关节疼痛肿胀重着。
其次要观察肢体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 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
再者,个别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
则是因为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
废而不用造成肌肉萎缩。
4/20/2024
中医内科学
18
中医内科学痹证ppt
第18页
相关检验
病变相关部位骨关节x线和cT等影像学检验常有利 于本病诊疗和了解骨关节疾病病变部位与损伤程度。
22
第22页
证治分类
1.风暴湿痹
(1)行痹
主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包括 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有恶风、发 烧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证机概要: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代表方:防风汤加减。本方有发散风寒、祛湿通络作 用,适合用于痹证风邪偏盛,游走性关节疼痛。
4/20/2024
中医内科学痹证ppt
中医内科学
10
第10页
病因
1.外因 (1)感受风寒湿邪 久居潮湿之地、严寒冻伤、贪凉露宿、睡卧当风、暴
雨浇淋、水中作业或汗出入水等,外邪注于肌腠经络, 滞留于关节筋骨,造成气血痹阻而发为风寒湿痹。 因为感受风寒湿邪各有所偏盛,而有行痹、痛痹、着 痹之别。 若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复感风寒湿邪,可从阳 化热;或风寒湿痹经久不愈,亦可蕴而化热。 (2)感受风湿热邪 久居酷热潮湿之地,外感风湿热邪,袭于肌腠,壅于 经络,痹阻气血经脉,滞留于关节筋骨,发为风湿热 痹。
中医内科学
26
第26页
(3)着痹 主证: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
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 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证机概要: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 气血。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代表方:薏苡 仁汤加减。本方有健脾祛湿,发散风寒作用, 适合用于痹证湿邪偏盛,关节疼痛肿胀重着。
其次要观察肢体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 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
再者,个别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
则是因为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
废而不用造成肌肉萎缩。
4/20/2024
中医内科学
18
中医内科学痹证ppt
第18页
相关检验
病变相关部位骨关节x线和cT等影像学检验常有利 于本病诊疗和了解骨关节疾病病变部位与损伤程度。
22
第22页
证治分类
1.风暴湿痹
(1)行痹
主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包括 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有恶风、发 烧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证机概要: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代表方:防风汤加减。本方有发散风寒、祛湿通络作 用,适合用于痹证风邪偏盛,游走性关节疼痛。
4/20/2024
中医内科学痹证ppt
中医内科学
10
第10页
病因
1.外因 (1)感受风寒湿邪 久居潮湿之地、严寒冻伤、贪凉露宿、睡卧当风、暴
雨浇淋、水中作业或汗出入水等,外邪注于肌腠经络, 滞留于关节筋骨,造成气血痹阻而发为风寒湿痹。 因为感受风寒湿邪各有所偏盛,而有行痹、痛痹、着 痹之别。 若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复感风寒湿邪,可从阳 化热;或风寒湿痹经久不愈,亦可蕴而化热。 (2)感受风湿热邪 久居酷热潮湿之地,外感风湿热邪,袭于肌腠,壅于 经络,痹阻气血经脉,滞留于关节筋骨,发为风湿热 痹。
中医内科学精第七章1痹病ppt课件
可编辑ppt
1
一、概述
(一)定义••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 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以肌肉、 筋骨、关节发生 酸痛、麻木、重着、屈伸 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
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可编辑ppt
2
(二)源流
1、痹证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 《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
可编辑ppt
11
(一)诊断依据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 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 ,某些痹证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 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 的发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可编辑ppt
12
(二)病证鉴别
❖痹证与痿证的鉴别: 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 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 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 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 再者肌肉萎缩,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 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 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经气
络血 阻运
行 滞不
畅
风寒 湿痹
风湿 热痹
痹 证
停痰 关节肿胀畸形
久可病编辑留ppt瘀 肝肾气血亏虚 心痹 9
三、诊查要点
▪ (一)诊断依据、 ▪ (二)病证鉴别 ▪ (三)相关检查
可编辑ppt
10
(一)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 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 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形。
可编辑ppt
4
二、病因病理
▪ 病因:内因:正气不足
▪
外因:风寒湿热之邪侵袭
▪ 病机: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
1
一、概述
(一)定义••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 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以肌肉、 筋骨、关节发生 酸痛、麻木、重着、屈伸 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
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可编辑ppt
2
(二)源流
1、痹证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 《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
可编辑ppt
11
(一)诊断依据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 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 ,某些痹证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 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 的发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可编辑ppt
12
(二)病证鉴别
❖痹证与痿证的鉴别: 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 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 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 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 再者肌肉萎缩,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 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 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经气
络血 阻运
行 滞不
畅
风寒 湿痹
风湿 热痹
痹 证
停痰 关节肿胀畸形
久可病编辑留ppt瘀 肝肾气血亏虚 心痹 9
三、诊查要点
▪ (一)诊断依据、 ▪ (二)病证鉴别 ▪ (三)相关检查
可编辑ppt
10
(一)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 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 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形。
可编辑ppt
4
二、病因病理
▪ 病因:内因:正气不足
▪
外因:风寒湿热之邪侵袭
▪ 病机: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