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德育: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新视角

合集下载

德育工作展望和建议

德育工作展望和建议

德育工作展望和建议如下:
展望:
德育工作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德育工作将更加注重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参与,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德育工作将更加注重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议:
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完善德育课程体系,注重德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高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有责任心的教师队伍。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

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告诉我。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教育的工作方法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时期,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下,社会上的各种负面面俱到东西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这一切都给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对做好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何加强利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凝聚力量、振奋精神,以新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认为,要做好新形势下学校特别是作为职业教育的中专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核心,结合中专学校的特点,找准做好德育工作的切入点,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成效,德育工作有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工作:1、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对青少年特别是即将进入社会就业的中专学生产生影响。

另外,在扩大对外开放的进程中,西方的一些腐朽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也会渗入我国,对青少年产生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牢记江泽民总书记的话:“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证明,我们的阵地如果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我们必须充分注意和认识这种历史经验教训。

”各学校都要深刻领会江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从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去认识搞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突出抓好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牢牢占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这块阵地。

2、突出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但从目前中专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来看,仍然存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一些学校教育中地位不突出,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步伐不大,专门师资力量不足,水平不高等问题,导致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存在着德育功能弱化的倾向,对此,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扭转轻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象,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强德育工作师资力量,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学质量,强化其教育功能,务求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创新德育工作模式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创新德育工作模式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创新德育工作模式推进学校和谐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学校德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然而,传统的德育工作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学生素质的多样性、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等等。

因此,我们需要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以推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首先,德育工作应以关爱为核心。

关爱学生,是提高自身情感家庭的关爱能力,了解学生的生活、身心特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工作中,教师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价值观。

其次,德育工作应兼顾家校合作。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应与家庭密切合作,实现育人责任的分担和育人任务的共担。

学校可以建立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家校联合活动,增加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参与度,增强学校与家庭的互动和沟通。

第三,德育工作应注重实践与创新。

在知识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学校的德育工作也需要不断进行实践和创新。

例如,通过开展学科互动、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课程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当进行不断的专业学习和提高,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

此外,德育工作需要注重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和特点的个体,德育工作应当注重个性差异,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学校可以制定个性发展方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鼓励他们发现自己的特长并进行个性化培养。

最后,德育工作需要全员参与。

学校的德育工作不仅仅是教师一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组织集体反思,开展团队教研,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

同时,学生也应被鼓励参与学校德育工作,例如成立学生会和社团组织,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校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创新德育工作模式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关爱、家校合作、实践与创新、个性发展和全员参与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新时期开展和谐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新时期开展和谐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新时期开展和谐德育的途径与方法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谐德育途径与方法体系的构建,必然会对德育的和谐发展、教育的和谐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动力、导向和保障作用。

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五方面整体构建小学和谐德育体系。

一、课堂教学还应该是德育工作的主战场。

1.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最佳阵地。

教师要把德育工作做到位,应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

而实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

作为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应有的知识,还要从教材之中、教学之中去发掘德育的锲机,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德育教育。

正因如此,教师必须对课程标准十分熟悉,对所任科目了如指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挖掘教材中德育的点,并想出相应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努力使品德课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教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小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

虽然我校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已经组合进了社会课,但是它的任务仍然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质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它途径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力度直接,效果明显。

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应该用小学生容易懂的语言,结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分析某些现象和行为,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

3.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恰到好处的实现德育渗透。

教师要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德育渗透的结合点,在把握教学内容时考虑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只要是有心人,教材和课堂教学中处处存在着实施德育的闪光点和契机。

老师要做课堂教学的有心人,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行为教育和疏导。

浅谈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浅谈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浅谈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素质工作,我认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一、目标与任务的关系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付诸实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同仁的重视,新教改更是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放在当代教育的首要位置。

学校德育素质工作的目标,应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培养目标来确定,应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有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小学、中学、大学学生的不同特点,科学地规划各个教育阶段的工作目标、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

小学以培养“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情感、“五自”(自学、自理、自强、自护、自律)能力和良好的品德行为及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为重点。

工作目标决定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各教育阶段的任务,就会为实现教育总体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当前,要着重纠正一些学校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轻品德、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克服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思想上存在的“教学是硬任务,德育是软任务;分数是硬指标,表现是软指标”“德育要为智育服务”“升学率上去了,一切工作都上去了”等不正确的认识,使“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真正在头脑里扎根。

学校必须抓智育,抓教学质量。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学校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要理顺关系。

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建立德育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形成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齐抓共管德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是要健全制度。

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例会、学生管理、表彰奖励等制度。

三是增加投入。

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在安排经费时,应明确划出德育的专项经费,保证德育教学、教研、师资培训、社会实践等所需经费,努力改善和优化德育工作手段。

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做好学校德育工作,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必须充分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构建和谐德育的思考与实践

构建和谐德育的思考与实践

构建和谐德育的思考与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德育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德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更是帮助他们成为具有高素质,有担当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构建和谐德育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本文中,我将就如何构建和谐德育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实践探讨。

第一部分:和谐德育的概念和内涵和谐德育是指在德育教育中要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和谐的个性,形成和谐的社会价值观,以和谐为指导的一种德育模式。

其内涵是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健康向上、全面发展的人才。

因此,和谐德育不是简单的对学生进行道德灌输,而更多的是要从整体上考虑德育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注重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做到德育与学习相统一。

同时,和谐德育还要紧密结合社会实际,注重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让他们成为可以承担社会责任、对未来有远见的积极向上的人。

第二部分:构建和谐德育的思考要构建和谐德育,无疑需要多方共同参与。

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思考:1.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学生是德育教育的主体,德育教育必须始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教师应该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教室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和风采,做到“教育人人,尊重人格”。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德育不仅仅是培养德性,更是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师应该对待每个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注重个体差异的强化,促进每个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

学生之间也应该相互尊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同学关系,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强化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教育在德育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家长看来,学校是孩子成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教育的关键在于家庭。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家长教育让家庭教育在德育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学生在家庭和学校获得一致的道德教育,营造和谐的家校关系。

和谐德育:新时期高校德育的新指向

和谐德育:新时期高校德育的新指向
式 . 能 完 成 特定 历史 阶段 的思 想 政 治教 育任 务 。 才


构 建 和谐 德 育 , 先 要 构 建 和 谐 的道 德 规 范 。德 育 首
的核心问题是用什么样的价值倡导去教育人 、 改造 人 。 统 传
的 高 校 德 育 , 公 共理 想 、 众 利 益 与 个 体 的 理 想 追 求 和 物 把 公
第1 5卷 第 6期
Vo .5 No6 1 . 1

州 大



20 0 8年 1 1月
N V2 o O .0 8
Ju a f E h u Unv ri o r lo z o iest n y
和谐德育 : 新时期高校德 育 的新指 向
何 桂 关
( 州职 业 大 学 中职 学 院 , 北 鄂 州 鄂 湖 460 ) 3 00
时代 性 、 会 性 是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最鲜 明 的 本 质 特征 , 社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能 否 得 到 加 强 和 取 得 实 效 , 键 在 于 其 能 关 否 体 现 社 会 性 和 时 代 性 。只 有 紧 扣 时 代 主题 , 握 社 会 脉 把 搏 , 近 受 众 思 想 , 立 具 有 时 代 特 征 的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模 贴 建
政 治教 育 工 作 新 的 指 向 。 作为大 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主阵地 、 主课 堂 、 渠 道 , 主
高 校 德 育 是 全 民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中 至 关 重 要 的 一 个 环 节 ,培 “ 养 造 就 千 千 万 万 具 有 高 尚思 想 品 质 和 良好 道 德 修 养 、 握 掌 现 代 化 建 设 所 需 要 的 丰 富知 识 和 扎 实 本 领 的 优 秀 人 才 . 使 大 学 生 们 能 够 与 时 代 同 步 伐 、 祖 国 共 命 运 、 人 民 齐 奋 与 与 斗 , 对 于 确 保 实 现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 而 实 现 现 代 化 的 这 进 宏 伟 目标 . 保 实 现 中 华 民 族 的 伟 大 复 兴 , 有 重 大 而 深 远 确 具 的 战 略 意 义 。”I 校 德 育 必 须 紧 紧 把 握 当前 时 代 特 征 。 i t 高 及 时 调整 和更 新 教 育 理 念 , 德 育 内 容 、 育 手 段 、 育 环 境 从 德 德 等 多方 面构 建 和 谐 的德 育 模 式 , 进 一 步 提 高 大 学 生 思 想 以 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吸引 力 和感 染 力 、 透 性 和 持 渗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就应不断地探索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寓德育于各课教学之中、于各项活动之中、于学校的各项行政管理之中,才能促进学生在多方面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充分利用教学阵地,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学校工作是以教学为主的,学校活动是以学习为主的。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教学活动。

通过个课教学进行教育,这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实施德育的一个经常性的途径。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一条教育规律。

通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使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因此,要充分利用教学阵地,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学科,它起着其他学科所不能起到的独特作用。

他比其他学科更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学生灌输思想品德、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知识和观点,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方法、培养良好品德起着导向作用。

教师应该根据政治课具有的知识性、教育性属性,在政治课教学中突出教育性、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要注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现实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理论来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把讲授、讨论、社会调查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克服空洞说教,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为学生所乐于接受。

各学科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最经常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科教育渗透德育,不仅为学生思想观点的确立和品的行为的养成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和坚实的知识基础,而且它采用的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细水长流、点滴渗透的方式,易为学生接受、感悟和内化。

教师一要在学科教学中做好教书育人的知识性和科学性、系统性和严密性、自觉性和积极型等特点。

二要加强教学的教育性,切实把课教好。

努力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最佳方法和组织形式,有机把智育与德育、智能与品德、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

关于进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案5篇

关于进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案5篇

关于进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案5篇第一篇:关于进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案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德育首要地位,让教育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根据我校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制定方案如下: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以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为重点,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前提,以全面育人为根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接受新任务,不断创新,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确定指导思想,明晰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思路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以思想教育为核心,以诚信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为基础,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有效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以德育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实践体验为载体,以学科教学渗透和文化艺术教育为辅助,以科学规范管理为保证。

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加强领导,制定措施,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建立健全“一把手”抓德育教育的领导机制。

成立德育教育领导机构,校长是德育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确定书记分管,由政教处负责具体工作,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发动全员参与,实施全程管理。

加强和改进高中德育工作刍议

加强和改进高中德育工作刍议

加强和改进高中德育工作刍议
高中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素养。

为了
有效加强和改进高中德育工作,我提出以下几点:
1. 设立德育委员会:建立一个专门负责德育工作的委员会,由学校领导、德育教师、
班主任和心理辅导员组成,共同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协调推进各项德育活动。

2. 强化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德育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德
育意识。

同时,建立德育教师的评价制度,加强对他们的激励与奖励,提高他们的工
作积极性和教育水平。

3. 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明确
德育工作的目标、重点和措施。

将德育纳入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道
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能力。

4. 丰富德育活动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如德育讲座、主题班会、德育
实践、德育游戏等,通过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发他们
的积极向上的动力。

5. 加强家校合作: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学生的德育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成长问题,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风尚。

6. 建立德育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制度,定期对学生的德育水平进行评
估和测量,多维度地了解学生德育发展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德育培养计划。

以上是我对加强和改进高中德育工作的一些初步想法和建议,希望能够为提高学生德
育水平和健康成长能够有所帮助。

加强德育教学,打造和谐校园文化

加强德育教学,打造和谐校园文化

加强德育教学,打造和谐校园文化加强德育教学,打造和谐校园文化随着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节奏,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德育教学,打造和谐校园文化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2023年,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以加强德育教育为核心,打造和谐校园文化,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一、强化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21世纪的今天,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基于此,学校需要加强德育教育的力度。

首先,家长和学校需要携手共同育人。

学校要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情况,并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育人。

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并和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

其次,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机制。

学校应该注重德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定期开展各类德育教育的活动,比如心理健康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等,同时开展家长会、班会、社会实践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最后,教师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关注学生的感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的成长。

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告诉他们“做人”的道理和做人的方式,让学生“立身正、立意高、立心善、立言正”。

二、创造和谐校园文化要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阐述:首先,学校要注重物质和精神的建设。

学校教育是学生智力、体力和美育、道德、思想等多方面教育的有机结合,而教育环境和设施则直接关系到全面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环境和设施建设,创造干净、整洁、舒适的教育环境;同时,学校也要注重精神建设,营造良好的学风、课风和校风,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其次,学校要强化师生互动,营造友爱互助的氛围。

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亲情、友爱等校园文化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策划,并积极鼓励师生参与,创造快乐、积极、健康的校园生活,并树立“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宗旨。

构建和谐德育环境提高德育实效

构建和谐德育环境提高德育实效

构建和谐德育环境提高学校德育实效立校兴校德为先,我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首要地位,注重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经过认真总结,积极开展德育实践。

提出学校教育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素质。

要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和道德修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着想。

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对社会有用的人。

所以学校经过反复讨论,最终把“有尊严、有修养、会学习、会生活的人”作为培养目标。

提出教师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而努力工作。

同时利用校庆十周年契机,提出“内聚人气强素质,外树形象创品牌”。

目标明确后,全体教职员工齐心协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德育环境,探索德育培养目标和实施的方式,使学生在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德育效果。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德育的基础。

良好的师德形象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有形的榜样,可以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学校提出“京源学校老师承诺制”、“京源学校班主任承诺制”、“五带入,一严禁”、“十提醒”、“六个精心”、“京源学校党员德育导师制”等。

学校邀请校外的德育专家或先进工作者开设专题讲座,学校还推行“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优秀班主任”、“京源十佳师德标兵”等,组织他们开设教师论坛,提高了教师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艺术,激发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体教师主动提高服务意识,做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逐步形成了人人讲师德的舆论氛围。

从而学生尊敬老师,老师关爱学生。

师生之间逐步建立了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关系。

二、丰富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

1、建设优美校园环境。

美丽的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

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束花草都成为一首诗是学校环境改造的目标。

学校侧重从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和谐的人文环境入手,加大校园改造的力度,学校每间教室外的班级展板展示班级的班规班训班歌,实验室旁悬挂着名人画像和科学画廊。

如何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

如何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

如何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一、形成德育的主导方向内容面对新形势,必须更新德育内容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应引导学生建立既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精神,又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价值观念,同时还包含全球共同的价值观念的基本价值体系,在德育内容上突出主导方向,从而增强他们抵制大众传媒和网络及其他社会不良思想等的负面影响的免疫力。

首先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立足于实践和行动,并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是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围绕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这一核心价值观念,树立诚实、守信、公正、关爱、宽容、尊重、平等、合作和责任感等基本价值观念。

第三是突出面向!世纪全球共同的教育主题:学会关心。

小学生学会关心主要是关心健康、关心学习、关心环境、关心自己、关心周围的人和事。

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关心,拓宽学生的伦理视野,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和责任意识。

二、以行为重,注重实践行是德育学习的基础、目的、内容、方法,也是品德形成与否的标志。

在德育中,品德实践行为具有更独特的意义。

要有意识地创设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的实践活动,使课堂理论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将品德学习和品德践行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生活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实践德育内容。

如参加夏令营,磨练意志;游览古迹,增强爱国主义精神等。

同时,也可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的宣传教育,传播先进的文化思想,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三、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现代学校教育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而德是做人的根本。

因此,学校要明确德育的核心地位,不仅把德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列入工作计划,而且重视德育在各个教育环节上的渗透,注意德育与其他各育之间的关系,对各科教学提出德育要求,注重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掘各科教学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德育因素,如,反映在各学科严谨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世界观和辨证的思维方式等方面能给学生以做人的熏陶。

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中小学德育工作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在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要适应社会的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本文将从校园文化建设、师生互动、家校合作三个方面探讨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和道德情感的重要环节。

在新时期,中小学应该注重校园文化的打造,让学生在浸泡在和谐、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自觉遵守规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应当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主题班会、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爱国爱人、诚实守信、友善互助的良好品质。

2.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学校可以建立开放型的教学和管理机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如艺术节、德育节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3.加强校园风气管理校园风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学校要重视校园风气管理,积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和良好的校园文化。

学校可以建立多种多样的奖励机制,激励学生遵守校规、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也要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现象,严肃处理违纪违规行为,确保校园风气的和谐稳定。

二、师生互动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之一是加强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推动学生德育发展的积极因素,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1.改善教育教学环境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对师生互动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改善教学设施、调整教育教学秩序等方式,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教学环境。

树立德育整体化观念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

树立德育整体化观念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

树立德育整体化观念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高校德育工作,如同心灵之桥,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树立德育整体化观念,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树立德育整体化观念,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如同为教育插上了翅膀,使之能够更加高效地培养出具有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这样的工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树立德育整体化观念,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这些挑战,如同教育发展的障碍,需要我们逐一克服。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树立德育整体化观念,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

首先,我们要改革德育内容,从传统的道德知识传授向更加注重实践体验和道德素养的教学内容转变。

这样的德育内容,如同德育工作的土壤,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激发他们的道德学习潜能。

其次,我们要丰富德育方法,从传统的单一讲解向更加注重实践体验和互动讨论的教学方法转变。

这样的德育方法,如同德育工作的翅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道德知识,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

此外,我们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更加注重道德素养和实践指导能力的师资队伍转变。

这样的师资队伍,如同德育工作的灵魂,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

在树立德育整体化观念,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与课程思政的结合。

课程思政,如同德育工作的延伸,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加强与课程思政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德育整体化观念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实施。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个性化培养,如同德育工作的钥匙,是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德育方案,激发他们的道德学习潜能。

树立德育整体化观念,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创新德育工作思路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创新德育工作思路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沁阳市实验小学德育工作汇报材料沁阳市实验小学位于沁阳市繁华路段,是沁阳市小学教育的窗口学校,现有教职工150余人,学生4100多名。

近年来,我校在市教育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秉承“以人为本,让每一位教师成功,让每一名学生成功”的办学理念,以行为规范教育为切入点,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德育管理模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养和道德修养,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

现将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一、以制度为保障,顺利开展德育工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整的德育制度是顺利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校在办学理念的指引下,不断制定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一是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校长对学校德育工作总负责,由分管德育副校长带头,形成了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为基本框架的德育工作网络,确保学校德育工作得以正常开展;二是建立班主任例会制度,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和业务学习,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三是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学校相继出台了《班级夺五星循环竞赛实施办法》、《“和谐成长”多元化评价方案》等,以点带面,狠抓制度的落实。

为了加强德育工作,我校还把《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训练列入德育工作计划和班队计划。

班班张贴有《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处处有指导学生行为的标语,把日常行为规范纳入到学生的综合评定之中,从而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二、以德育活动为载体,注重体验感悟“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校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1、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

如:在母亲节、教师节组织学生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组织文艺演出,等等。

2、礼仪常规教育活动。

德育工作的新理念和新形态

德育工作的新理念和新形态

德育工作的新理念和新形态(原创)引言新时代背景下,德育工作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道德教育,而是一种全面的、人性化的教育模式。

在2023年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可以看到德育工作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也预示着未来教育的方向。

一、新理念1.1 以人为本的理念德育工作的核心在于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简单地灌输一些道德规范。

因此,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德育工作的首要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和学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

1.2 全面发展的理念德育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道德教育,而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

这就需要教师和学校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创新创造、交往能力、国际视野等方面的培养,为学生打造一个全面的成长环境,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1.3 德行教育的理念德行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点,但传统的德行教育往往是单向的、被动的,学生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因此,在新理念下,教师和学校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参与度,引导他们自我反思和行动,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责任意识。

二、新形态2.1 多元化的形式在2023年,德育工作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讲座、演讲、写作和阅读,而是在多元化的形式下进行。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参加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职业体验、营地生活等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德育教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2.2 现代化的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化的手段成为了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学校可以通过线上课堂、网络互动、移动应用等多种手段,让德育工作更加便捷和智能化。

同时,教师和学校也需要具备信息化技能,提高德育工作的科技含量和专业化程度。

2.3 灵活性的运用德育工作应该具有灵活性,根据不同的学生和环境,设置不同的德育形式。

例如,针对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和文化背景,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案例、问题和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德育需求。

同时,在德育工作中也可以更加注重思维训练和实践贯通,促进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何在德育工作中构建和谐教育美论文

如何在德育工作中构建和谐教育美论文

如何在德育工作中构建和谐教育美论文所谓和谐德育,指的是德育以满足社会开展需要和受教育者个体开展需要的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开展规律的根底上,调控构成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和谐共振效应,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全面而和谐开展的一种德育形式。

1.1和谐教育具有智育与他育相结合的特性。

教育把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展作为重要的目的之一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教育部重申了教育方针对学生全面开展的要求,也表达了和谐开展的思想。

在学生全面开展方面,德育是保障,智育是根底,体育是条件,心育是关键。

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我们有不少的学校是只抓智育而忽略其他的。

抓好智育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之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是学校的根本任务。

抓好智育就要认真研究智育规律,遵循智育规律,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各类层次学生智慧程度的进步。

此外,学校还应当抓好德育、体育、心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

要通过教育使得学生积极向上、身心安康、能辨真假、能知善恶、能鉴美丑、热爱劳动,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此前的不和谐教育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新时期的和谐教育必须是德育与他育相结合的教育形式。

1.2和谐教育是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过程。

教育是使学生获得科学和人文素养的过程。

科学加人文教育才是完好的教育。

我们如今教育存在的问题是,科学素养教育尚还做得不够,人文教育也亟待需要加强。

人文教育中真假、善恶、美丑是根本评价标准,但在这方面,中国教育做得还很不够。

一个学生科学素养再好,没有人文素养作为支撑,他很难融入社会进而有效地效劳社会。

我们认为和谐教育中,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结合或整合才能使得我们的教育更为完好和完善。

1.3和谐教育是方法和艺术的统一。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我们在教育施行过程中应讲求艺术,艺术地进展教育,才能焕发师生的热情、师生的感受力、师生的创造力。

单纯地讲求方法会走到技术至上的羊肠小道上去,单纯地讲求艺术会撇离科学育人的轨道,只有坚持方法加艺术,以方法为根底,艺术地施行教育,才能有教育机智、教育才能的形成和提升。

加强德育工作,构建和谐教育

加强德育工作,构建和谐教育

加强德育工作构建和谐教育——徐庄镇二00九年度德育工作先进事迹材料二00九年,徐庄镇德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契机,认真贯彻《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把学生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充分利用本地教育资源,加强德育工作,拓宽校内外的教育渠道,抓好文明学校、家长学校和社会实践教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实际,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拓宽德育思路,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灵活及时地开展了教育活动。

努力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

一、构建德育网络,完善各项制度德育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继续建立完善德育管理网络,全镇各学校实行校长总负责,分管校长具体负责、少先队总部辅导员操作执行、总务处通力协作的德育管理机制,根据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一是制定了校长、副校长、政、教、工、少先队、年级主任、班主任工作职责,实现责任到人;二是制定了各处室岗位职责并上墙,使各项工作有规可循;三是制定、完善《德育工作职责》、《师德建设条例》、《师德师风建设“十要十不准”》、《师德考核制度》、《评选省市级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评选细则》,对认真执行道德规范,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在评优、评先、晋级、晋职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二、以少先队为主阵地,在常规活动中求发展1、坚持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全体师生在冉冉升起的国旗下受到了爱国主义,值周班级根据本班的好人好事进行主持和演讲。

学生要求身着校服、佩戴红领巾,各年级德育副主任和少先队部的干部进行检查,结果纳入到班级量化周考核中。

2、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认真组织好一年级的入队工作,做到有过程,有条件,有标准,做到庄重而隆重。

3、坚持“中队黑板报检查”和“个性化教室创建评比”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谐德育: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新视角
摘要:和谐是事物存在发展的质的规定性,和谐德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和谐人才、增强德育实效的内在需要。

构建和谐德育必须实现德育定位、目标、内容、原则、方式、环境、评价等德育过程诸要素的相对统一、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德育;新视角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

德育工作如何顺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是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一、和谐德育的内涵
实现人的自身、人类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一直是人类的憧憬。

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从顺应构建和谐社会时代要求的角度,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传目标,需要一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着力在构建和谐德育上下工夫,用和谐的方法培养人,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党中央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也为构建和谐德育指明了实现途径。

所谓和谐德育,就是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调控构成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和谐共振效应,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一种德育模式。

和谐德育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坚持以人为本。

德育的根本目的在育人,和谐德育必须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

在教育目的上,突出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理念,把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在教育对象上,突出个体价值、社会价值相统一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在教育形式上,突出人性化、生活化的理念,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润物无声,潜移默化。

二是遵循科学规律。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人们只能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创造规律。

德育只有遵循科学规律才能和谐有效。

首先要遵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根据受教育者年龄、心理、阅历、个性特点,选择相适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其次是遵循德育工作的规律,充分认识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要素在德育实践中的内在本
质联系,按规律办事。

三是体系完整,协调推进,协调发展。

和谐德育应该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基本要素构成的具有确定特性和功能的一个完整体系,而不是单一方面;应该是作为一个完整体系良性运行,而不是踯躅难行;应该是构成德育系统诸要素相互匹配,协调发展,而不是互相掣肘,影响发展。

这样的德育,才会产生最佳效益。

二、构建和谐德育的意义
1.构建和谐德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和谐德育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

和谐社会需要培养造就和谐的人,和谐德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有健全的人格,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善于处理个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复杂关系。

从这一意义上说,德育的主要内容与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主题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和谐德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

在制约社会和谐的各种力量中,由道德价值观凝聚起来的精神上的和谐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人们只有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追求,面对社会的诸多矛盾和利益冲突,才能达成谅解,形成共识,理顺情绪,凝结意志,协调行动,步调一致。

“一个社会是不是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2]。

2.构建和谐德育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人才的需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这是从党和人民的事业长远发展出发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里的“质量”包括社会对德育成效的期望:培养的人才要有健全的人格,具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有与职业相匹配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技能,有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强烈意识和创造能力等。

让和谐意蕴充盈德育工作全过程,为塑造和谐人生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为构建和谐社会造就一大批建设生力军,成为德育工作光荣而艰巨的时代使命。

3.构建和谐德育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需要。

和谐是一种美,美的东西易被人接受。

和谐本是德育的内在品质,但当前德育成效并不十分理想,存在着“不和谐音”。

一是德育目标理想化,缺少层次性。

往往将只有先进分子才能达到的目标,要求所有人员普遍达到。

二是德育内容泛化,缺少针对性。

往往不区分对象,千篇一律,使受教育者难以理解、内化。

三是德育方式简单化,缺少多样性。

往往外部灌输的多,自我修炼的少;知识说教的多,实践体验的少;抽象化的规范多,个性化的指导少;强制性的管教多,人性化的教育少。

四是德育评价概念化,缺少科学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评价标准欠客观;评价内容重认知领域,轻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因素;评价主体错位,教师是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单一,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等。

三、和谐德育体系的构建
德育是一门科学,和谐德育是一个良性运行的复杂体系。

构建和谐德育最主要的是要实现以下方面的和谐:
1.德育定位:首要地位与全面发展的和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

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明确提出了我国人才培养的指导方针,既要突出德育首位,又要强调德育与其他各育的和谐发展,这是对我国教育发展历史和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理性思考。

培养“合格”、“可靠”的人才,就要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同时通过卓有成效的德育工作,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开展素质教育,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和谐德育体现在德育定位上,就是要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不动摇,正确处理德育首位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坚持理想信念是支柱,民族精神是灵魂,道德情操是基础,全面发展是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