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文—浅谈环境问题
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08deb4bbe1e650e52ea999e.png)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浅谈科技文化与中国环境问题学院:航空宇航学院专业:飞行器设计学号:SX*******姓名:指导老师:赵媛媛老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〇一三年十二月浅谈科技文化与中国环境问题摘要:科学技术作为人类一种改造自在自然和人在自然的一种活动,和其他类型的社会活动,如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军事活动、教育活动、思想文化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系列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从总体上看是一种双向作用。
一方面科学技术对其他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称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则是其他社会活动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或促进作用,这类作用构成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正以各种形态融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科学与社会、文化和艺术相互交融和影响,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引起了许多相关的发展问题。
中国的环境问题就是这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环境问题引言人类社会的的发展、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否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满足。
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科学技术起到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对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和变革具有巨大影响。
科学通过技术作为中介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断为人类文化的进步提供先进的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
现代科学及其技术物化成果,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而促进人类文化体系的完善与进步,推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科学技术又像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创造前所未有的幸福的同时,也使人类掌握了可毁灭性的的能力。
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高技术产业化的困难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是当代社会向科学提出的三大挑战,并形成了科学的社会危机。
科学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特别是当代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自然辩证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自然辩证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0c970c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d9.png)
自然辩证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的哲学思想方法。
它强调了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强调了自然界中矛盾和冲突的存在,并提出了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方法。
在环境保护中,自然辩证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认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自然界是一个复杂而又矛盾统一的整体。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环境问题归结为某一种因素或者某一个方面的原因,而是要综合分析,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环境问题的本质。
例如,空气污染问题并不仅仅是由于工业排放造成的,还受到交通运输、农业活动、能源消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环境保护中,我们需要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方法,从全面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环境问题,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和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二、解决环境问题的矛盾统一方法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环境问题的解决也是通过处理矛盾和冲突来实现的。
矛盾在环境保护中主要表现为人类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以及不同环保措施之间的矛盾。
例如,在工业发展中,怎样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统一就是一个矛盾。
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解决这种矛盾需要寻找到一个能够统一两者的方法。
可以通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发展循环经济等方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另外,不同的环境保护措施之间也存在矛盾。
例如,某种环保措施可能在一方面能够减少污染,但在另一方面却造成资源浪费。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
三、推动环境保护的科学发展自然辩证法提出“对立统一规律”和“量变质变规律”。
这些规律是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也适用于环境保护。
在环境保护中,我们应当按照这些规律进行科学发展和创新。
例如,在解决环境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渐进的方式,通过一系列小的改善来达到整体的环境改善。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自然开发与环境保护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自然开发与环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a8d68b0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27.png)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自然开发与环境保护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自然开发和环境保护的问题。
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领域中的重要学说,对于理解自然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自然开发与环境保护。
自然辩证法是对自然现象和事物的研究方法。
它强调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在这些相互作用中,产生了事物的动态变化和发展。
自然开发与环境保护也正是处于这种相互关系之中。
首先,自然开发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人类通过开发自然资源来满足自身的需求,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而,自然开发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对环境的破坏与损失。
例如,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和城市化建设导致了大量的废气排放和水污染。
这些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环境保护也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重要议题。
自然辩证法提醒我们,自然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只有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且采取措施保护环境,才能取得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通过推动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又例如,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对市区绿地的保护和利用,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这些实践表明,自然开发和环境保护可以相互促进,实现共赢。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利益冲突。
在自然开发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利益的冲突,一方面是经济利益,希望尽快发展经济,另一方面是环境利益,希望保护环境。
这就需要我们协调各方利益,寻求最大公约数。
其次是技术问题。
环境保护需要依赖科技手段,但目前一些环境保护技术还没有达到成熟阶段,需要进一步研发和完善。
最后是监管不力。
环境保护需要政府的监管和管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有时监管力度不够,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屡禁不止。
因此,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努力。
总之,自然辩证法为我们思考自然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工具。
自然辩证法论文-科学技术是环境保护的理想武器
![自然辩证法论文-科学技术是环境保护的理想武器](https://img.taocdn.com/s3/m/59afef69af1ffc4ffe47ac9f.png)
科学技术是环境保护的理想武器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在21世纪必将面临的四大难题之一,空气、水体和土地资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不但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已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智力乃至生存,因此全球各国近几年都在寻找新的途径和方法,以治理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一、科技的发展与环境污染科技的发展充分证明科学技术,尤其是近年来新兴的生物技术是环境保护的理想武器,这一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所显示的独特功能和显著优越性充分体现在它是一个纯生态过程,从根本上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生物技术在处理环境污染物方面具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及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加之其技术开发所预示的广阔的市场前景,受到了各国政府、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的高度重视。
随着生物技术研究的进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无限的希望。
二、应用生物技术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成果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就十分重视生物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并开展了大规模的科研活动。
目前已开发了一系列的环境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并在世界上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大气净化及污染环境介质治理等诸多方面。
例如,美国构建的超级细菌可快速降解土壤和水体中的石油组分,该技术已获得专利,并在海湾战争中得到了应用。
至今,英、法、德、荷等国已取得大量实用性的环境生物技术研究成果,部分已经商品化。
如英国 ICI公司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等环境友善产品(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roducts),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
以下重点介绍几项经多年开发,已接近产业化的环境生物技术:1.高硫煤微生物脱硫技术煤炭是世界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煤国和煤消耗国,可燃硫经燃烧生成SO2随烟气排入大气,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数百亿元。
《中国21世纪议程》中指出:“发展少污染的洁净煤技术是中国政府履行国际公约、承担相应国际义务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系统向环境无害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转变的战略组成部分。
2023年生态保护自然辩证法论文
![2023年生态保护自然辩证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6040bb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66.png)
2023年生态保护自然辩证法论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态保护已经成为全球热点话题,因此对于自然环境的合理保护已变得非常重要,这不仅是为了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是为了保护全球生态系统的稳定。
本文将探讨生态保护的自然辩证法观点和应对生态问题的对策。
一、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看,环境与发展具有内在联系,环境问题和经济社会问题是相互捆绑的,因此任何一项发展都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
该理论强调:当人们认识到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时,就会站在人类共同进步的高度去解决生态问题,从而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因此,自然辩证法强调采用生态文明理念,将环境与发展进行有机整合。
二、生态保护应对策略1.强化环境污染治理和资源节约的管理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需要加强企业的污染治理,同时对于违法企业严厉处罚。
在资源节约方面,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的力度,避免浪费和滥用资源。
2.促进绿色发展与低碳经济发展在能源领域,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量,并采取节能减排措施。
在经济增长方面,实现绿色发展,推进低碳经济,采用绿色技术进行生产制造,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3.推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土壤保育措施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同时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开发。
在土壤保育方面,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防止土地侵蚀和旱涝灾害,推动城乡生态建设,壮大生态农业。
4.推进环境教育与科学研究开展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完善环保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推动绿色消费,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活动,提高环境保护的社会认识度。
总之,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全社会的齐心协力,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解决生态问题。
用自然辩证法的理念去回应生态问题,就是让人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使方案不断优化,逐步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有机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论文—浅谈环境问题
![自然辩证法论文—浅谈环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69024dca58da0116c1749c0.png)
院系:软件学院专业:软件工程学号:XXX姓名:XXX摘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但是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环境已遭到严重的破坏。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
本文以广州暴雨事件为例,分析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广州暴雨的主要原因之一,进而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剂良药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环境、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在人类的发展道路上,人与环境的关系经历了原始社会的依赖关系,工业社会的掠夺关系,一直到现在的“征服自然”,人类逐渐成为万物的主宰。
但是当我们正陶醉于自己的“战果”时,环境问题也悄然而来。
环境问题是指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以及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而引起的“三废”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
目前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空气污染、水污染严重,并出现水资源危机(2)耕地面积减少(3)森林锐减(4)臭氧层空洞增大,酸雨严重,气候变暖(5)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问题。
环境问题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第一世界到第三世界,已成为全世界所有人共同面临的问题。
因为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影响是全球性的。
2、广州暴雨近日,在电视、广播、网络上我们了解到广州地区遭遇到百年一遇的暴雨。
这次特大暴雨过程具有“三个历史罕见”的特点:一是雨量之多历史罕见;二是雨强之大历史罕见;三是范围之广历史罕见。
全市228个雨量测量站点,降雨量超过50毫米(暴雨至大暴雨)的221个,超过100毫米降雨量的128个,超过200毫米的11个。
全市平均降雨107.7毫米,市区平均降雨128.45毫米,均超过特大暴雨标准;最大降雨出现在白云区耙齿沥水库,达232毫米。
目前广州暴雨已造成中心城区大面积严重内涝,其次是山体滑坡及水土流失等次生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
3、广州暴雨成因广州暴雨的形成的主要原因除了与地理位置、降雨汛期以及城市雨岛效应有关以外,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辩论辩题的环境问题
![辩论辩题的环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816df6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4.png)
辩论辩题的环境问题正方,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因为环境问题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存和发展。
首先,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直接影响。
环境污染导致空气、水质等环境恶化,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每年因环境污染导致的疾病和死亡人数都在不断增加,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其次,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环境问题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系统的崩溃,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比如,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农业、水资源等领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这些都是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直接威胁。
名人名句,爱因斯坦曾说过,“我们无法在一个被污染和破坏的地球上生存。
”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经典案例,以中国为例,由于长期的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开发,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反方,环境问题并不是人类生存的最重要问题,应该更注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环境问题并不是人类生存的最重要问题,因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首先需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首先,经济发展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只有经济发展了,人类才有更多的资源和能力来保护环境。
如果一味地追求环境保护,而忽视了经济发展,那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将受到威胁。
其次,社会进步也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
只有社会进步了,人类才有更多的智慧和技术来解决环境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更注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环境保护。
名人名句,美国总统里根曾说过,“经济的增长和环境的保护并不矛盾。
”这句话表明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不矛盾,我们应该更注重经济发展。
经典案例,以中国为例,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表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不矛盾,我们应该更注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4d0e15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a.png)
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自然辩证法是一种辩证推理的方法,试图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
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
首先,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依存的。
经济发展需要消耗自然资源,而环境保护则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
没有经济的发展,就很难保护环境。
然而,环境的破坏也将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需要协调和平衡。
其次,环境保护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保护环境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改善健康状况等,这些都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
例如,投资于清洁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将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环境保护也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然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也存在矛盾与冲突。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压力往往导致环境的损坏和污染。
为了追求经济增长,一些企业会忽视环境问题,过度开采资源,排放大量的污染物。
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但却会对环境和人民的健康造成长期的损害。
因此,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需要寻找一种平衡点,既要追求经济的增长,又要保护环境。
要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需要加强环境监管和法律法规的制定,确保企业遵守环境保护的规定。
其次,推动科研和创新,发展清洁技术和绿色产业,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鼓励企业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策略,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结合。
此外,加强公众的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使环境保护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另外,国际合作也是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关键。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全球合作来解决。
各国可以通过共同制定环境保护的标准和准则,共享环境保护的技术和经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的环境挑战。
自然辩证法-浅谈环境与资源问题
![自然辩证法-浅谈环境与资源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97590108762caaedc33d496.png)
浅谈环境与资源问题摘要: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环境与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但是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环境已遭到严重的破坏,传统资源已急剧减少,目前环境与资源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
本文从自然辩证的角度对资源的开发和对环境的保护进行研究,要求人类活动既不违背自然的发展规律,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又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关键词:自然辨证法、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1当今现状20世纪以来是科学、技术、工程大发展的时期,人们亲眼目睹并亲身享受了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文明成果,但同时又不得不面对各种伴生的环境与资源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已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其主要表现为:能源危机、土地荒漠化、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污染、淡水资源枯竭、臭氧层空洞形成、海洋污染及过度开发等。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与资源已出现危机:一些城市的大气污染和酸雨污染比较严重;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近岸海域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能源短缺,物种数量减少,有些物种濒临灭绝[1]。
2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人类的发展道路上,人与环境的关系经历了原始社会的依赖关系,工业社会的掠夺关系,一直到现在的“征服自然”,人类逐渐成为万物的主宰,在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忽略了“度”与“和谐、平衡”,而破坏了大自然的规律与人类发展的原则。
大自然有自己的规律,随意的违背规律都会遭到它的惩罚,人与自然各自是相互制约的,共同构成现有的体系,维持着系统的稳定。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
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使得非可再生资源枯竭、短缺、污染,可再生资源锐减、退化、濒危。
然而,地球表面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在人类无止境的向自然索求丰富的物质能量的同时,也不断的向自然排放各种污染物质,使得自然环境呈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现象。
自然辩证法对于环境保护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对于环境保护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c41bf7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a.png)
自然辩证法对于环境保护的启示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环境问题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保护环境已经迫在眉睫,而自然辩证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并阐述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界的规律性认识为基础,揭示了自然界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矛盾统一: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对立,但矛盾双方又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统一,也就是说,相互对立的事物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2.质量互变:事物是由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组成的。
质量是事物的本质属性,而数量则是事物的数量特征。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质量不断发生变化,而数量则随之相应变化。
3.否定之否定: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过程,不断地出现否定、克服和超越。
否定既是消极的,也是积极的,通过否定可以推动事物的进步和发展。
二、自然辩证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了生态平衡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而自然辩证法对于解决这些环境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1.矛盾统一的观点: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只有通过平衡人类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2.质量互变的观点:环境保护需要我们从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来加以考虑。
不仅要关注环境质量的变化,还要关注环境问题的数量特征。
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数量,才能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3.否定之否定的观点:环境问题的解决是一个不断实现否定、克服和超越的过程。
我们需要及时总结和纠正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寻找新的环境保护方式和技术手段,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自然辩证法与生态环境保护
![自然辩证法与生态环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e3dd594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0.png)
自然辩证法与生态环境保护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保护,而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方法,可以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路和策略,来处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的应用,并从辩证的角度思考如何改善我们与自然的关系。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自然辩证法是以辩证的哲学思维方式来研究自然的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说。
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各个物质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由于各种矛盾的相互作用而发展变化的。
自然辩证法主张人与自然应该建立和谐、平衡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自然辩证法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 重视生态系统平衡自然辩证法告诫我们,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整体。
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时,我们应该保持对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的关注,不仅仅着眼于某个因素的改善,而是要综合考虑各个环节,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辩证法要求我们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我们不能仅关注经济发展,而忽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双赢。
3. 倡导循环利用和资源节约自然辩证法认为,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
因此,我们应该倡导循环利用和资源节约的原则,减少资源的浪费,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倡导人类社会要建设生态文明,这就是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公民的环境意识,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如何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1.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素养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培养大家的环保观念和责任感,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2. 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并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环境保护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中,实现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的双赢。
自然辩证法之生态环境
![自然辩证法之生态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7ddec7d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7.png)
自然辩证法之生态环境第一篇:自然辩证法之生态环境自然辩证法之生态环境摘要:通过对自然辩证法中人类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理念的分析和阐述,并结合自然辩证法提出了四个改变现有的生态环境的方法,体现了自然辩证法在指导环境保护过程中特有的哲学价值。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生态环境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看,对自然辩证法而言,“自” 所体现的是顺应自然、大[1]道自然,进而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即老子所谓的“大道自然”。
可见从古代起,人类就明白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性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欣欣向荣。
科学与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广泛而深刻,人与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复杂。
人类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界的巨大冲击带来了事关人类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人与自然的矛盾突出的摆在人们的面前。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 导言》中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大自然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所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为人类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们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2010年4月14日,冰岛第五大冰川——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下一座火山喷发。
火山烟尘覆盖了挪威北部、波兰北部海岸、德国、法国、比利时、英国南部海岸以及俄罗斯西北部地区,导致欧洲空中交通瘫痪。
欧洲旅游业蒙受的损失初步估计在10亿欧元左右。
今年以来,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
截至当地时间4月12日19时,此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3232人死亡、14554人失踪。
大自然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再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大自然会更加的报复人类。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 如果说我们需要经过几千年的劳动才多少学会,估计我们的生产行为的较远的自然影响,那么我们想学会预见这些行为的较远的社会影响就更加困难得多了……但是,就是在这一领域中,经过长期的,往往是痛苦的经验,经过对历史材料的比较和研究,我们也渐渐学会了认清我们的生产活动的间接的,较远的社会影响,因而我们也就有可能去控制和调节这些影响”。
自然辩证法对环境治理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对环境治理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323769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c.png)
自然辩证法对环境治理的启示自然辩证法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自然界的变化与发展规律。
借鉴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对环境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本文将从环境综合性、循环性、矛盾性和可持续性等四个方面阐述自然辩证法对环境治理的启示。
环境综合性自然辩证法强调了事物的综合性,即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
在环境治理中,我们不能仅仅注重一个方面的问题,而是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例如,在解决水污染问题时,我们要考虑到水源、排放源、水质等各个环节,采取全链条的治理措施,以实现综合性的治理效果。
循环性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都具有循环性,即事物的生成、发展、消亡都是循环往复的。
环境治理也应该具有循环性,遵循资源的循环利用原则,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例如,在废物处理上,应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负荷。
矛盾性自然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性,即事物内部存在着各种矛盾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在环境治理中,我们要认识到各种环境问题的矛盾性,并通过解决矛盾来推动环境的改善。
例如,在某个地区存在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我们需要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性自然辩证法提倡事物的可持续发展,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在环境治理中,我们也要追求可持续性,注重长期效益而非短期利益。
例如,在森林资源的管理上,我们要实行可持续林业经营,确保森林资源的更新和保护,以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利用。
思维方式的转变自然辩证法对环境治理的启示不仅仅体现在理论层面,更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
我们需要从传统的“对抗式”思维转变为“协同式”思维,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形成联合治理的格局,实现环境治理的良性发展。
例如,在治理某个地区的水污染问题时,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形成合作关系,共同制定治理方案和措施。
总结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对环境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小论文
![自然辩证法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1a79d2d3169a4517723a3fa.png)
人与自然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殖的家园,但是近年来我们的生存环境正在逐渐地被破坏,伦敦烟雾事件、印尼海啸、亚马逊河热带雨林的锐减、全球气候变暖……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的话,那么我们将永远失去这个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
面对这个影响到全人类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可以切实解决问题的答案。
首先要知道目前全球存在的人与自然的一些问题,即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
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
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是与环境问题有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人口增殖应保持在适当比例内。
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引起了许多问题。
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人口过度增长,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问题。
资源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过量开采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而产生的影响资源质量的一系列问题生态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然后必须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
自然辩证法之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思考五篇
![自然辩证法之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思考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a652e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a.png)
自然辩证法之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思考五篇第一篇:自然辩证法之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思考自然辩证法之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思考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
本文从《2013年度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所显示的问题出发,结合环境污染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相互关系和处理方案等内容, 分析环境污染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辨证观。
我们要以自然辨证法为基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辨证唯物主义矛盾的统一性与对立性的思想正确对待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从而实现环境与发展的和谐统一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污染自然辩证法可持续发展1.引言2013年是我国首次依据新空气质量标准来监测大气质量。
根据去年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我国城市空气质量距离新空气质量标准要求差距甚远。
公报显示,2013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标的仅占4.1%;超标城市比例高达95.9%;京津冀和珠三角区域所有城市均未达标。
同时,水环境状况也不容乐观。
根据公报,2013年,十大流域中,包括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在内的7大流域有河段出现重度污染。
公报对2013年的土壤污染情况没有涉及,但是透露,耕地质量问题凸显,区域性退化问题较为严重,农村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公报透露,2012年12月1日至9日,中东部地区集中发生了严重的灰霾污染过程,造成74城市发生271天次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其中重度污染160天次,严重污染111天次。
公报同时对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分别进行了评价。
其中,长江流域等7大流域有河段出现重度污染。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峻,解决环境问题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2.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消费所需要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
浅谈自然辩证法与环境保护
![浅谈自然辩证法与环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fcc1d3d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e.png)
浅谈自然辩证法与环境保护xx年xx月xx日contents •自然辩证法概述•自然辩证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自然环境的辩证法•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环境保护的辩证法•加强自然环境保护的措施与建议目录01自然辩证法概述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辩证法、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辩证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探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辩证关系、矛盾运动和事物发展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自然辩证法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首次提出“自然哲学”概念。
19世纪下半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0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了“系统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辩证关系、矛盾运动和事物发展规律。
它旨在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本质和规律,为人们提供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论,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VS02自然辩证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自然辩证法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辩证法从哲学角度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
这为我们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自然辩证法提供了科学的认识工具自然辩证法通过科学方法论的探讨,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实验、推理等科学手段,帮助我们认识自然规律,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自然辩证法对环境保护的指导作用环境保护对自然辩证法的推动作用环境保护实践推动了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在环境保护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通过改进技术、完善政策等手段推动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环境保护实践检验了自然辩证法的价值环境保护实践检验了自然辩证法的正确性和价值,证明了自然辩证法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自然辩证法为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帮助我们认识环境问题的本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
浅谈自然辩证法与环境保护
![浅谈自然辩证法与环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7eefaff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b.png)
浅谈自然辩证法与环境保护第一篇:浅谈自然辩证法与环境保护浅谈自然辩证法与环境保护通过学习自然辨证法课程,我对自然辨证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自然辨证法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方法训练,对提高能力和开阔视野有很大的帮助。
我大体明白了自然辩证法所研究和揭示的内容: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辨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辨证法。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同时自然辩证法不可能也不应该以自己的哲学研究来代替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
人类现在正面临着的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可以说是一场“无与伦比的灾难”。
所以人类迫切需要学会在获得知识与运用知识的智慧之间达平衡。
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漠视,之所以说是漠视而非无知,是因为人类对自然规律是有认识的,但却因自身的利益而不愿意理睬种种自然规律。
这也是社会文化与自然文化发展不平衡所产生的恶果。
人与自然环境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与自然界之间必然存在着矛盾;人的自然性使人与自然界之间统一起来:人作用于自然界, 自然界也反作用于人类;人类的发展有赖于自然界的发展, 自然界的发展又有赖于人类的发展。
人与自然界之间是一种互利互惠、共生共荣、和谐一致的关系。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但并非是大自然的奴隶, 只能听从大自然的摆布;相反, 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人类活动的对象、客体,人类可以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资料以满足自己的物质、精神需要。
但是,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员,必须自觉地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促进自然界按其自身规律发展,当人类的利益与自然界发展的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 要控制我们自身的利益, 维护自然界的整体利益。
人们已经认识到“控制自然”包括对外部自然的控制和对内在人类自我的控制, 尤其要“把人的欲望的非理性和破坏性方面置于控制之下”。
自然辩证法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自然辩证法对环境污染的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ab0ffe5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2.png)
自然辩证法对环境污染的治理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强调自然界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在环境污染治理中,自然辩证法的应用可以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促进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自然辩证法对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应用。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联系观:自然界的各个事物通过相互联系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一方的改变都会影响其他方面。
2. 互根观:自然界的各个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 矛盾观:自然界的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矛盾既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事物灭亡的根源。
二、自然辩证法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1. 探索根源:通过自然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可以深入分析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源,找出主要矛盾所在。
例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的排放,通过解决这些主要矛盾,可以有效治理空气污染。
2. 综合治理:自然辩证法提倡适度发展和综合治理的观念,即在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时,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
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寻求一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解决方案。
3. 积极利用: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都有一定的内在规律,人类可以通过科学研究和创新应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例如,利用天然气代替煤炭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可以替代传统能源,减少对环境的伤害。
4. 持续改进:自然辩证法强调事物发展的不断变化和完善过程,认为环境污染治理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
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治理策略,才能逐步实现环境质量的提升。
三、自然辩证法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案例分析1. 水污染治理:在水污染治理中,自然辩证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研究水污染的形成机制和传播路径,找出最关键的矛盾点。
例如,通过研究水流动的规律,可以找到污水排放对河流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污水的排放,保护水资源。
如何保护好环境自然辩证法论文
![如何保护好环境自然辩证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071e527482fb4daa58d4b2a.png)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势在必行2010年11月13日13时40分许,地处吉林市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101厂)新苯胺装置发生爆炸。
爆炸造成松花江水体污染,为确保哈尔滨市区内人民群众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用水安全,市人民政府决定市区供水管网临时停止供水,哈尔滨因此全市停水四天。
随着污染带的移动,沿岸所有城市无不严阵以待,高度戒备。
借此案例,让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我们世代赖以生存的环境,正饱受人类无情的侵蚀和伤害,正因如此,现环境、资源、健康已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重大任务。
每个人都应保护好自然生态,为我国防治污染、保护生态、实现环境好转做出贡献。
由此可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一)环境依然十分严峻“十五”环境保护计划指标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了27.8%,化学需氧量仅2.1%,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
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简称“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治理任务只完成计划的60%左右。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严重。
全国26%的地表水国控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62%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标准;流经城市9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30%的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不到III类标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不容;46%的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大中城市灰霾天数,酸雨污染程度减轻。
全国水力侵蚀面积161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90%的天然草原退化;许多河流的水生态功能严重失调;生物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的经济损失严重;一些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退化。
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污染日趋严重。
危险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持续。
应对气候变化严峻,任务艰巨。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显现。
我国已进入污染事故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
(二)当前我国环境管理工作严重滞后环境严峻,保护环境紧迫又重要,但我国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工作与任务要求不相适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系:软件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学号:XXX
姓名:XXX
摘要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但是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环境已遭到严重的破坏。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
本文以广州暴雨事件为例,分析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广州暴雨的主要原因之一,进而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剂良药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环境、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
在人类的发展道路上,人与环境的关系经历了原始社会的依赖关系,工业社会的掠夺关系,一直到现在的“征服自然”,人类逐渐成为万物的主宰。
但是当我们正陶醉于自己的“战果”时,环境问题也悄然而来。
环境问题是指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以及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而引起的“三废”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
目前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空气污染、水污染严重,并出现水资源危机
(2)耕地面积减少
(3)森林锐减
(4)臭氧层空洞增大,酸雨严重,气候变暖
(5)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问题。
环境问题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第一世界到第三世界,已成为全世界所有人共同面临的问题。
因为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影响是全球性的。
2、广州暴雨
近日,在电视、广播、网络上我们了解到广州地区遭遇到百年一遇的暴雨。
这次特大暴雨过程具有“三个历史罕见”的特点:一是雨量之多历史罕见;二是雨强之大历史罕见;三是范围之广历史罕见。
全市228个雨量测量站点,降雨量超过50毫米(暴雨至大暴雨)的221个,超过100毫米降雨量的128个,超过200毫米的11个。
全市平均降雨107.7毫米,市区平均降雨128.45毫米,均超过特大暴雨标准;最大降雨出现在白云区耙齿沥水库,达232毫米。
目前广州暴雨已造成中心城区大面积严重内涝,其次是山体滑坡及水土流失等次生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
3、广州暴雨成因
广州暴雨的形成的主要原因除了与地理位置、降雨汛期以及城市雨岛效应有关以外,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因为暴雨产生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包括大气中要有充足的水汽的供给;不缺少凝结核,水汽要附着在上面然后凝聚成水滴;有抬升的运动。
其中充足的水汽供给是最基本的条件。
而全球气候变暖则会改变大气中的水汽饱和度。
理论上看大气温度升高1摄氏度,其容纳水汽饱和量就会明显增加。
这种增加不是线性增长,而是成指数性地大幅度增长。
因此一旦出现降雨,降水量会比之前更大,破坏性更强。
全球气候变暖使暴雨强度变大。
它改变了正常的大气循环,在正常情况下,东太平洋上空的干燥空气向较冷洋面下沉,并向西回流。
但由于全球变暖,气温上升的同时海面蒸发加剧,使空气中水汽含量
大增,削弱甚至改变了正常环流。
暖湿空气滞流,引起夏季较长时间较强的湿热气候,改变了雨量的分布。
目前统计显示全球极端气候事件增加明显,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生态环境存在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保护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应对措施
过去的传统观念认为, 人是自然的主人。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
大自然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自然净化能力是无限的;自然界的变迁和物种的多样化损害和威胁人类的生存, 人与自然是对立的;自然空间与资源是无价的,是老天的恩赐和赠予。
而且传统的发展是以高投人、高消耗为其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以高消费、高享受为其发展的目标和推动力, 因此它往往片面地强调发展的经济目标、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数量, 忽视资源的保护与污染的防治以及人口、生态、资源与发展之间的协调。
这种发展战略在全球范围内最终导致自然界的频繁地报复和严重的生态危机。
1987 年联合国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该书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在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同时,既满足人们当前生活的需要,又不损害下一代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以最小的自然消耗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追求的理想模式。
它使人们认识到传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观念和发展模式是错误。
人对自然界只征服不行, 还要进行保护, 还要与其共存, 求得和谐发展;资源是有限的,环境的自净能力也是有限的,人
要珍惜资源,节制排放,求得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离不开自然界,也离不开其他物种, 保护自然界、保护其他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自然空间和资源不但是有限的而且是有价的, 有些物质一旦失去, 将永远无法再得到。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这是人类共同的“家”。
因此为实施可持续发展,建立生态环境,我们必须采取如下措施来保护环境。
①健全法制。
制定和完善环保产业专项法律体系,加强环保的实施力度。
大力整顿污染排放超标的企业,对于违反环境法规的行为要依法严处。
②加强环保管理。
政府要在治理保护水资源、防治污染、退耕还林等方面制定有关政策制定,并严格执行。
对于环保产业,政府要在财政和税收等方面给与大力支持,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
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媒介宣传生态经济学的知识,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环境质量的监督与治理当中,是环保法规、政策转化为全名环保行为。
④加大科研力度,发展环保和高新科技产业。
依靠科技的力量和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培养,大力加强生产技术研究,采用清洁的生产工艺和无害于环境的技术设备,制造新的能源材料,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⑤加强国际合作。
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需要各个国家加强合作,共同遵守国际环保的各项条款。
在环境保护的问题上都尽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恩格斯曾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人类为了取得近期利益, 违
背自然规律从事经济活动, 最终遭致自然界无情的报复。
它不仅摧毁了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有的国家和地区甚至由此而衰落。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它能最有效地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然,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我们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为人类营造一个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思孟,宋子良,钟书华主编:《自然辩证法新编》,2002
[2]成良斌,宋子良,王晓东,王卉珏:《自然辩证法》,2005
[3]杨艳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浅析》
[4]张俊:《环境问题及其对策》,河海大学法学院,2008
[5]李锐锋,刘冠英:《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