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合集下载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2001年7月16日中俄两国签订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表明,中俄两大民族决心世代友好下去。

从近期看,它是从1992年以来中俄两国元首签署和通过的中俄联合宣言、声明发展而来;从长远讲,它至少是中俄两大民族近百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探索友好合作方式的必然结果。

对中俄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大多数国家的舆论给予了好评,但在1996年中俄两国正式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后,也有些国家舆论对中俄战略协作与睦邻友好关系进行种种猜测和挑拨,说“中国和俄罗斯从未成为真正的朋友”,[③] “中国人对俄罗斯从17世纪到19世纪大举向西伯利亚挺进怀恨在心”[④],中俄两国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将会发生冲突”等等。

[⑤]这些舆论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都企图根本抹杀中俄建立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

对这些舆论原本可不去理会,但除两国有关专业工作者外,对中俄两国大多数人来说,特别是青年一代,对近百年来中俄关系史中发生的一些真实情况缺乏全面了解和系统的认识,再加上六十年代中苏两党发生的“大论战”,以及在中苏关系全面对峙时期,对两国关系负面影响谈得过多,掩盖或冲淡了中俄关系史上最基本的和最积极的方面,给人造成的印象是我们两个国家签署的一系列友好合作文件,仅仅是为了避免对抗。

因此,十分有必要清点一下近百年来中俄关系史给两国人民留下的最主要的历史遗产,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珍视它。

须知,这些遗产是促进我们两大民族永远友好合作的最基本因素。

一.关于历史:中俄关系的分与合1.对三次结盟的历史回顾回顾近百年来的中俄关系史,就会发现一个最起码的事实,那就是中俄两国曾三次签订盟约,即三次结盟。

这三次盟约是中俄两国分别在1896年6月3日签订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1945年8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1950年2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中俄密约”):“日本国如侵占俄国亚洲东方土地,或中国土地,或朝鲜土地,即牵碍此约,应立即照约办理。

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挑战

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挑战

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挑战中俄两大邻国自古就有着千丝万缕的交往关系,历史上曾有过输沙漠子和达赖喇嘛这样的人物在俄罗斯留下重要的印记。

然而,自20世纪初以来,两国的关系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波折,其中的历史演变令人深思。

20世纪初期,中国和俄罗斯被列强们奉为“东方命运共同体”,两个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得到了优越的环境、条件和资源,这为两个国家建立起长期友好的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中俄两国合作打败了沙皇俄国最后的统治者尼古拉二世,并避免了一个大片地区的战争。

然而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1930年代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逐渐降温,国共内战和苏联对外扩张政策更是使中俄两国关系降至冰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政府主动与中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然而此时的中苏关系仍然没有摆脱波动的影响,多次的矛盾冲突甚至使中苏关系一度降至冷战的级别。

1980年代至今,中俄两国关系的合作信心重建,间接推动了苏联解体和俄罗斯共和国的建立。

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合作交流也更加频繁和密切,两国之间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加强了在贸易、施工、能源、农业和教育等领域的合作。

同时,在政治上的协调和利益上的匹配,可以说是加强了中俄两国之间的政策合作和战略针对。

这意味着中俄两国的合作关系已迈上了新台阶。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俄两国的现实挑战在不断增多。

对于中俄两国,当前最关键的困难是,中俄之间的利益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冲突。

具体而言,俄罗斯在近年来遭受到西方国家制裁的打击,在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导向变化方面,会不会对中俄关系造成负面影响,值得探讨。

如果俄罗斯出现政策转向,向西转移,说实话,中俄关系将面临相当大的挑战。

同时,中俄两国之间的竞争在增加,由此带来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了当前的中俄关系。

目前,中俄两国在互联网安全、地缘政治问题、海上争端等方面的分歧日益凸显,这将给两国关系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此,为了推动中俄关系的长期健康发展,有必要增强互信,扩大交流,推进共同经济和贸易合作。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中俄关系啊,那可真是源远流长,像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充满了故事和波澜呢!
你想想看,从历史上开始,中俄之间就有着各种各样的交集。

曾经有过合作,也有过一些小摩擦,但就像两口子过日子,哪能没点磕磕碰碰呢!但总体来说,还是相互扶持着走过来的。

过去,咱们在边界问题上那可是下了一番功夫去解决的呀,经过双方的努力,现在边界都划分得清清楚楚,大家都放心啦。

这就好比把家里的地都丈量好了,各管各的,多省心呀!
再看看现在,中俄在各个领域的合作那叫一个火热呀!贸易往来就不用说了,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

就像两个好兄弟,你有好东西给我,我有好东西也给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在国际事务上,中俄也是默契十足呢!面对一些不合理的事情,咱哥俩一起站出来说话,那气势,可不一般!这就好比在一个大家庭里,有两个懂事又有正义感的兄弟,谁能不佩服呢?
还有啊,文化交流方面也是热热闹闹的。

俄罗斯的艺术、文学、音乐,在中国也有不少粉丝呢;咱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俄罗斯也很受欢迎。

这多好呀,互相了解,互相欣赏,让两国人民的心贴得更近了。

军事合作那就更不用说了,一起搞搞演习啥的,既能提高各自的水平,又能增进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中俄关系这么好,对两国人民来说那可是大好事呀!大家的生活都能变得更好,机会也更多了。

这就好像两艘大船一起在大海上航行,互相照应,就能航行得更稳、更远。

总之啊,中俄关系那是杠杠的!以后肯定也会越来越好,这是毫无疑问的呀!咱就等着看好戏吧,看这对好兄弟怎么一起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这可不是我随便说说的,事实就摆在眼前呢!中俄友谊必将像那古老的长城和广袤的西伯利亚一样,坚固而长久!。

中俄关系的政治知识点总结

中俄关系的政治知识点总结

中俄关系的政治知识点总结一、历史渊源1、古代关系:中俄两国在古代就有着密切的交往,尤其是在中国北方的辽、金、元等朝代时期,中俄之间的接触与交流频繁。

双方曾经进行过大规模的交易与文化交流,如丝绸之路的贸易、东北地区的文化传播等。

2、沙俄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沙俄开始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扩张,与中国形成矛盾。

两国爆发了数次战争,如尼布楚条约战争、北京条约战争等,沙俄在这些战争中获得了辽宁、黑龙江等地区的领土。

3、苏联时期: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成立,中苏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虽然出现过一些摩擦,但两国在反帝反殖斗争等方面有着密切合作。

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对中国进行了大量的援助,并参与了中国解放战争。

4、现代关系:中苏两国在冷战期间一度处于势同水火的状态。

1950年代,中苏两国关系开始紧张,直至1960年代末开始破冰。

而后又因中苏边界问题再度紧张,两国在国际事务上摩擦不断。

1989年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开始缓和,双方签署了《中俄邻界管理条约》和《中俄友好合作条约》,并建立了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二、现实合作1、政治关系:中俄两国在政治上有着密切的合作,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加强各层级的交往与合作。

两国在国际事务上有着密切的协调与合作,如在联合国安理会上的投票协调、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共同立场等。

2、经济关系:中俄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也十分密切。

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远远高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

两国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高科技等领域有着密切的合作,共同打造了“中国-俄罗斯东线天然气管道”等重大项目。

3、军事关系:中俄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也日益加强。

两国进行了多次联合军演,不断加强军事交流与合作。

4、人文交流:中俄两国在人文交流领域也有着密切的合作,双方加强了教育、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

三、未来展望1、坚定合作方向:中俄两国将继续坚定地合作,深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合作,共同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状中俄两国是历史上长期的友好邻邦,彼此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

本文将回顾中俄关系的历史,并对双方现状进行探讨。

1. 第一阶段:古代交往时期中俄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17世纪,中国明朝的皇帝派遣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曾得到了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的支持。

此后,两国开始了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

另外,中俄边境地区的贸易也逐渐发展起来,双方在石油、天然气和资源交易上有很多合作。

2. 第二阶段:苏联时期苏联时期是中俄关系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上世纪20世纪初,中共建党团结苏联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苏联对中共革命事业的支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苏联还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支持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

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国之间爆发了领土争端和意识形态分歧,导致两国关系紧张。

中苏两国的分歧和对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外关系的重要因素。

3. 当代:中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中俄两国关系逐渐恢复。

正式建立了中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两国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在经济方面,中俄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双边贸易额逐年增长,能源、高科技和军工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

另外,中俄还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共同致力于区域稳定与发展。

在政治方面,中俄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密切协作。

双方不断就重大国际问题保持沟通,相互支持对方的领土完整和主权。

双方也经常进行高级别的交往,以加强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和合作。

在文化方面,中俄两国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加深了友谊。

两国交流了大量的学生和游客,使两国的人民更加了解对方的文化和传统。

此外,中俄两国还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节庆和艺术展览,增进了两国民众之间的友谊。

4. 小结中俄关系几经波折,但在历史和现实的交融中历久弥新。

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对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俄两国在诸多领域的合作将继续深化,为两国及世界带来更多机遇与成果。

中俄新型关系的历史考量与现实反思

中俄新型关系的历史考量与现实反思
●政治法律
中 新 关 的 史 量 现 反 俄 型 系历考与实 思
张海 星
摘 要 中 俄 新 型 关 系 创 造 了双 方 3 0年 交 往 史 上 的 最 好 时 期 ; 俄 新 型 关 系 逐 步 实 现 了 准 确 、 当 的 关 系 0 中 恰
定 位 。纵 观 中俄 3 0余 年 的 交往 史 , 难 发现 , 0 不 支撑 两 国得 以发 生关 系的 基 础 是 政 治 或 军 事 , 未 来 中俄 关 系的 构 在
和 政 府 首 脑 之 间建 立 的 最 高 领 导 人 定 期 互 访 和 对 话 机 制 ,9 3 年 确 立 的 国 防 部 长 定 期 会 晤 制 度 , 19 在
死 抱 历 史 的 陈 腐 和 冷 战 的思 维 , 分 矮 化 中俄 关 系 , 过 漠 视 两 国 巨 大 的 战 略 利 益 和 广 阔 的 合 作 空 间 。 虽 然 , 两 种 错 误 的 思 潮 还 没 有 占据 当 前 中 俄 两 国 话 这 语 系 统 的 主 流 空 间 , 其 所 产 生 的 负 面 影 响 是 潜 在 但
中俄 关 系 的 现 实 和 未 来 作 出科 学 的认 知 和 预 测 。
切 、 好 、 针 对 第 三 国 的 真 诚 合 作 。这 不 仅 体 现 在 友 不 对 各 自维 护 国家 主 权 、 内稳 定 和 领 土 完 整 的 努 力 国 表 示 相 互 理 解 和 支 持 , 且 还 表 现 在 对 重 大 国 际 问 而 题 、 边 安 全 和 军 事 领 域 的积 极 磋 商 与 协 调 。 例 如 , 周 19 9 6年 4月 , 国 、 罗 斯 、 萨 克 斯 坦 、 尔 吉 斯 中 俄 哈 吉 斯 坦 、 吉 克 斯 坦 五 国 在 上 海 签 署 《 于 在 边 境 地 塔 关

中俄关系新

中俄关系新


中俄关系
10/21/2013
• 2005年7月胡锦涛 主席访俄期间不俄 总统普京共同宣布, 根据《〈中俄睦邻 友好合作条约〉实 施纲要》,中俄两 国将亍2006年在中 国丼办“俄罗斯 年”,2007年在俄 罗斯丼办“中国 年”。
普京:俄中两国不仅是好邻居,而且是好伙伴 ;共 同把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 胡锦涛:以办好“国家年”为契机,全面落实《中 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深化两国互利合作和战略 协作,促进两国共同发展繁荣,共同为推动建设持 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努力。
外交:展开能源外交与西方 博弈 经济:成为世界“金砖四国” 之一
内政:腐败扼杀公平竞争
外交:强化与他国合作
经济:缺乏长期增长能力
中俄关系最大的战略意义就是防止中俄敌对,发 展中俄友好,否则中俄两国根本的战略利益会受 到很大伤害。在这个基础上,中俄两国至少可以 维持很长历史时期的友好关系。
中俄关系
10/21/2013
• “9.11”后,双方将反恐作为安全领域合作的重点, 幵将“上海五国”提升为地区合作组织; • 2003年8月,上海合作组织迚行了代号为“2003” 的反恐军事演习,收到了预期效果 ;2007年8月丼 行“和平使命-2007”的反恐军演; • 丌断探索联合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 义 “三股邪恶势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
中俄关系
10/21/2013
1.北约东扩计划的推进和美国支持台湾当局使中俄联 手维护自身利益 2.1996年4月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概念的提出,元 首、 总理、外长会晤及热线联系 3.1997年4月 《关亍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宣 言》:战略协作的三个层次 4.1997年12月 两国边界勘界工作如期完成 5.军事技术合作的进一步収展 6.地区合作的加强;由上海五国论坛到上海合作组织 7. 2001年7月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署

试析中俄关系的现状和前景

试析中俄关系的现状和前景

中俄两国自1996 年4 月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已经走过了13 年的历程,在这13 年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与深化,中俄双方在涉及各自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重大问题上相互支持,政治互信程度不断提高,在经贸、投资、能源、科技、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中俄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不断加强。

展望中俄关系未来的发展前景,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

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发展的第二个十年之际,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历史轨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构想最早来自俄罗斯方面。

1996 年4 月24 至26 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4 月23 日,在启程访华途中,叶利钦对事先准备好的《中俄联合声明》作了重要修改,把原有的“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和面向21 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修改为“发展平等与信任和面向21 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一提法得到中国的赞成并在随后发表的《中俄联合声明》中被正式确定下来。

为了使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实质性内容,中俄双方还一致同意建立两国元首会晤机制,设立北京--莫斯科热线,就重大问题随时磋商,成立总理委员会,建立双方外交部长随时会晤机制等等,这使得中俄关系进一步制度化。

在以后的几年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步发展,不断深入。

1997 年4 月23 日,江泽民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了《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这一文件使中俄业已形成的平等信任的、面向21 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途径更加具体化,双方将本着“伙伴关系的精神”共同致力于促进多极世界的发展和建立国际新秩序。

1998 年,中俄两国又签署了关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的联合声明,就世界的多极化、世界文明的多元性、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联合国以及冷战后的大国关系等问题阐述了双方共同的观点和立场,进一步深化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俄关系_精品文档

中俄关系_精品文档

中俄关系中俄关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之间的国际关系。

作为两个领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中俄关系在全球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文将围绕中俄关系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展开分析。

中国和俄罗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传统友好关系。

二战期间,中苏两国是反法西斯的战略合作伙伴,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冷战后的一段时间里,中俄关系经历了一段紧张的时期。

当时,双方由于意识形态和利益的差异,导致了一系列的争端和对抗。

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俄关系逐渐得到改善和加强。

政治上,中俄两国建立了密切的高层交往和战略协作机制。

双方经常举行高层会晤,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战略对话和协调。

中俄两国都主张多极化世界格局,维护国际关系的公平正义,坚决反对干涉他国内政。

此外,中俄两国还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中保持密切合作,为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经济上,中俄关系也得到显著提升。

双方签署了许多重要的经贸合作协议,扩大了双边贸易额。

中俄边境贸易逐年增长,同时双方在能源、交通、科技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俄之间的天然气合作在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突破,两国开展了大规模的能源合作项目。

中俄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也为世界能源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军事领域是中俄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俄两国都积极推动双边军事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军舰互访、联合军事演习等活动。

双方还加强了信息交流和情报共享,为维护两国安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此外,中俄两国还致力于推动地区军事安全合作,积极参与亚洲安全合作机制,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然而,中俄关系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其中之一是两国边界问题。

尽管中俄两国已经签署了相应的边界协议,但一些具体问题尚待解决,如黑龙江流域的争议。

此外,两国在一些地区问题上的立场和利益也存在差异,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沟通和协商解决。

总的来说,中俄关系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可能性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可能性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可能性中俄两国地缘关系紧密,历史上曾多次交替合作与对抗。

自1990年代以来,随着两国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的迅速发展,中俄关系呈现出了新的历史时期。

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探讨中俄关系的历史与未来。

一、历史上的中俄关系中俄两国的历史渊源极为深厚。

早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国和俄罗斯的边境就形成了明显的地缘学特征。

直到17世纪之前,两国的交往最多只是通过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方式展开,而政治和军事上的交流十分有限。

这一时期,中俄两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较为平等。

17世纪中叶,沙皇国在扩张中进入了满洲,迫使中国与俄罗斯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该条约使得中国的领土面积遭受了较大损失,同时也标志着中俄关系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不平等。

此后,中俄两国的关系一直处于对抗状态。

19世纪中叶,积弱不振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中国进一步割让了领土,俄罗斯则取得了更多的特权。

这一条约无形中加深了中俄两国的敌对关系,同时也奠定了近代中俄关系的基本格局。

20世纪初,中俄两国的关系再次发生了转机。

俄国10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和文化支持,帮助中国抵御了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

此时中俄两国的交往中最主要的特征是合作。

然而,该合作关系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因为两国政府的意识形态差异而暗淡下来。

随着冷战的到来,中俄两国的敌对关系再度加强。

1950年代,苏联在中国东北建设了大棚房、机器化、电气化等众多农村和城市的基础设施,但是这些项目成效不佳,导致中苏关系急转直下。

根据统计,1958年至1965年之间,中苏两国发生了数千次重大军事冲突,造成了大量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此后,中俄关系一度降为冰点。

1970年代初,中美建交的背景下,中国与苏联的敌对关系有所缓和。

1972年,随着尼克松总统的访问,中美关系逐渐改善,同时与苏联的对峙也得以缓解。

然而,中俄两国的合作关系并没有得到恢复,二者关系仍处于冷漠和互不信任之中。

1990年代后,随着苏联解体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俄两国展开了新一轮探讨合作的步伐。

中俄关系问题

中俄关系问题

中俄关系问题在中国历史上,俄国是和中国签约最多的国家,共签有17个条约,同时也是夺取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三百多年来,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去了中国1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40个台湾。

也有一种提法说,俄国割占了中国300万平方公里土地,那是把俄国耸恿和支持外蒙古独立,脱离中国的土地也算在内,大约150万平方公里,再加上144万,正好约300万,相当于中国现有领土的近三分之一。

俄国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主要是清政府与沙皇俄国订立的。

16世纪中叶以前,沙俄是个欧洲国家,与中国本不接壤。

后来沙俄不断扩张,侵占了广阔的西伯利亚,才与中国边境相邻。

从清朝顺治以来,沙俄就不断入侵中国的黑龙江流域,强占中国大片土地。

1685年,康熙大帝派军包围俄军盘踞的亚克萨城,痛歼侵略军,沙俄政府请求停战。

康熙28年,中俄双方经过历时14天的谈判,于1689年9月7日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该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为界,以北以西属俄国,以东以南归中国。

额尔古纳河以西原属中国的尼布楚地区归属为俄国领土。

雅克萨城归中国所有,俄国修建的城池拆毁,居民遣回俄国。

双方定约之后,准许互通贸易。

俄方为了赢回一些面子,故意在外兴安岭以东至海的乌第河流域归属上胡搅蛮缠,终于使清方同意此处先不定界,留待以后再议。

《尼布楚条约》订立之后的150年间,中俄双方在东部边界上再未有大的干戈。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38年,也就是1727年,正值清朝雍正年间,中俄又签订了《布连奇斯条约》和《恰克图条约》,规定了两国的中段边界。

在这两个条约中,因为清朝谈判代表对边界实际情况一无所知,受了俄国提供地图的欺骗,使中方受到了重大损失,丢失了贝加尔湖以南,恰克图以北的安加拉河流域3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至北京近郊,火烧圆明园。

清朝廷非常震骇,咸丰皇帝也跑到了热河。

此时俄国乘机介入,假意帮助中国向英法调停,连威胁带欺骗,逼迫清朝廷签订了《瑷珲条约》,除江东六十四屯外,割去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土地,并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两国共管。

中俄关系概述

中俄关系概述

中俄关系概述中俄两国同位世界大国,又同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俄关系是中国外交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中俄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友好,也有敌对,复杂而重要。

今天学习中俄关系历史,审视现实,关注未来,有重要的意义。

一、俄罗斯概述【行政区划】•2000年5月,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将俄联邦89个实体(共和国、边疆区和州)按地域原则划分为7个联邦区,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强化总统对地方的管理。

2010年1月设立北高加索联邦区,这是俄第8个联邦区。

俄罗斯两个联邦主体合并为外贝加尔边疆区北奥塞梯共和国达吉斯坦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俄罗斯国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占苏联总面积76%,居世界第一位。

【民族语言】•俄全国有180多个民族,主要少数民族有鞑靼、乌克兰、楚瓦什、巴什基尔、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日耳曼、乌德穆尔特、亚美尼亚、阿瓦尔、马里、哈萨克、奥塞梯、布里亚特、雅库特、卡巴尔达、犹太、科米、列兹根、库梅克、印古什、图瓦等。

人口分布极不均衡,西部发达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52—77人,个别地方达261人,而东北部苔原带不到1人。

高加索地区的民族成分最为复杂,有大约40个民族在此生活。

居民多信奉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

俄语是俄罗斯的官方语言,各共和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并在该共和国境内可与俄语一起使用。

•俄罗斯人口1.43亿,居世界第七位。

俄罗斯劳动人口的70%受过高等教育,素质较高。

【自然地理】•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

它横跨欧亚大陆,东濒太平洋,西接波罗的海芬兰湾,东西最长9000公里,南北最宽4000公里,领土面积约1707.54万平方公里(占苏联领土面积的76%),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

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

论中俄关系

论中俄关系

论中俄关系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军事,经济都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当然,由于它离中国的距离,导致了中俄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多变性。

在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成立时,由于历史的多变性,中国和俄罗斯前身苏联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摩擦以及恩怨。

众所周知,中共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后中国的进步人士因国家内忧外患而从当时的苏维埃共产党学习借鉴从而产生的。

从清朝康熙时期到如今21世纪,从1689年签定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到2001年7月中俄两国签订《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可谓是历经坎坷,过去的历史已不能改变,在这历经坎坷,风雨变换的四百年来后,中俄关系终于又走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抗日战争时期,无论是道义上还是物资上,苏联也向中国提供了大量援助,甚至在抗战末期,出兵东北,建立远东军,击败了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为中国抗战胜利打下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的友好,是至今中方,俄方津津不忘的话题之一。

在那个充满动乱的年代,苏联给与中共的各种物资的援助,还有接受大量中国赴苏青年学习高等知识,从而报效祖国,参与建设中国的新社会主义作出了大量贡献。

正是有了中苏之间的伟大友谊,苏联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派遣了超出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的大批专家。

正如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薄一波等人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所记录的那样,苏联人民在50年代对中国的援助是真诚的;正是有了苏联的技术援助,才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自己的汽车、飞机和坦克的历史。

苏联在20世界50年代对华的经济援助的不仅帮助中国提前实现了工业化改造,更为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令人遗憾的是,之后中苏关系发生了裂痕,由于两国的意识形态的变化,或者说是国家的经济利益的冲突,导致两国的冲突,分歧越来越大,甚至到了发生战争的边缘。

不过好在21世纪,中俄关系复苏,又回到了一个全面合作全面交往的时期。

另外,从中俄两国的战略关系和外交关系来看,两国的战略协助伙伴关系需要不断加强。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

摘要1996年,中俄两国建立了”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

它有利于中俄两国的发展。

中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由来已久,两国有4300多公里的边境线相连接,不管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着良好的基础。

在未来的一些年内着这种关系会的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事物的发展存在着矛盾,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会永远一帆风顺,可能存在利益不同的地方甚至因此会产生摩擦,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双方国家可以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增强互信,扩大合作的领域。

这样能够使中俄的关系稳定得向前发展,达到互利双赢,今后双方的合作会迈上一个新的高峰。

关键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型关系互信合作高峰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渊源及其内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渊源中俄之间的关系是中苏关系的继续和发展,目前国际上中苏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中俄两国有4300多公里的边境线相连接,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重大责任。

中俄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对亚洲及世界和平与发展将产生重要和深远影响。

(一)建国初期中苏关系及其表现1、建国初期中苏关系新中国建立以来,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世界被划分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东西方国家处于冷战时期。

这一时期中苏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结盟、对立、关系正常化。

2、中苏关系表现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结盟。

这一时期的新中国刚刚建立,百业待举,百废待兴。

正在此时也面临着西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封锁,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我国采取了求助于苏联这个意识形态相同的社会主义国家。

也就是因为这样,中国得到了苏联的支持。

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双方建立了外交关系。

并且两国于1950年2月,签署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其中规定缔约国顾及彼此安全及经济发展之利益,同意在和平在建以后,依照彼此尊重主权及领土完整与不干涉内政之原则下,共同密切友好合作。

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

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

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中俄两国拥有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

1949年10月2日,中国与苏联建交。

苏联解体后,1991年12月27日,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会谈纪要》,确认俄继承苏联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从1992年两国“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1994年宣布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直至2001年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俄关系连上四个台阶。

近年来随着两年一度的中俄联合军演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合作。

中俄之间的战略性伙伴关系在俄国国内右翼势力的各种干扰中艰难的前进。

面对着北约的不断东扩,和美国不断的在独联体这个俄国传统的势力范围策动颜色革命,俄国急需要中国这个强大的盟友牵制美国。

俄罗斯与中国,在很多问题上,有共同的认识而且行动一致。

在国际上一系列的危机中都站在一起。

而且中国是俄罗斯能源和军备的大买主。

中国和俄罗斯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公里,目前中国和俄罗斯已经和平解决了所有边界问题,因此,俄罗斯对中国的合作和友好程度也是较高的。

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

在西方眼前,双方是盟友关系,但是不是盟友,只有两国心里清楚。

表面上,两国是上合组织的主导国家,又是军事演习,又是友好年的,显得十分热络。

然而,从驱逐华商事件,到审判中国间谍,俄罗斯方面经常出现不和谐的声音,让人摸不着头脑。

现在,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可以说是:且走一步说一步。

中国和俄罗斯由于受西方的挤压,结成了一定程度的战略盟友,是国家现实的需要。

可由于双方的需要追求不同,自然表现出的力度积极性就不同,俄罗斯就曾有人指责中国不愿意真正成为其盟友。

这个问题,既有俄罗斯的原因,也有中国自己的原因。

实际上,中国若和俄罗斯结成所谓的“盟友”,不仅对中国不利,对俄罗斯也同样不利,两国就会陷入孤立。

中国现在谋求的是发展,并为此在世界上广交朋友。

虽然和谋求霸权的美国、和谋求一直站在世界顶层的西方诸强有一定的冲突,但不是根本利益的冲突,经济上的联系已远远超过俄罗斯。

浅谈中俄关系

浅谈中俄关系

浅谈中俄关系中药学院潘俊杰2009033128摘要:中俄关系,从13世纪开始就已然存在,在世界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进程中,这种关系从对抗,到交流,到和平,再到合作,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

现在,两国已然成为了战略合作伙伴,在未来十年内,睦邻友好,深化合作的趋势将维持下去,从而将两国关系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关键词:中俄关系;合作;历史进程亚细亚洲,简称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人口最多的一个洲,面积高达4400万平方公里。

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存在了两个庞然大物,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大领土的国家——俄罗斯,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中国,两国之间的边境线长达7600公里。

因此,从古到今,两国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对抗一直都未曾停止。

从13世纪开始,已有了正史记载的交流,或者,说是对抗。

当时俄国仍未建立,身处其中的梁赞公国抵抗蒙古军队,但是却失败了。

攻打古罗斯地区的蒙古军队,主要是拔都可汗,拔都在击败古罗斯地区主要公国后建立了金帐汗国。

后来莫斯科公国在14世纪初起,陆续合并四周王公领地,国势渐强。

14世纪20年代后,接受金帐汗国册封,取得代征全俄贡纳的权力。

到四十年代成为全罗斯最强的公国。

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击败金帐汗国分裂后的大帐汗国,使得俄罗斯从大帐汗国独立出来。

到十六世纪三十年代,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俄罗斯统一国家基本形成。

在俄罗斯摆脱蒙古统治后,到十七世纪中叶,扩张到西伯利亚,当时,中国领土包括外兴安岭一带地区,向东直至库页岛。

十七世纪下半叶,俄国雇佣兵哥萨克一再抢掠侵犯中国北方领土,1650-1660年,中国军队将侵占的雅克萨和窜犯松花江口一带的俄国哥萨克击退。

1665年,俄国再次侵占雅克萨,1685-1686年,中国清王朝的康熙帝下令清军分水陆两路进攻雅克萨,重创俄军,俄国要求和谈并缔结边界条约。

1689年,中俄两国代表团在尼布楚举行谈判,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论中俄关系的发展

论中俄关系的发展

论中俄关系的发展列举评论各个时期的中俄关系,分析形成这些关系的原因及当下应汲取的经验教训。

标签:中俄关系;曲折性;发展1 历史上的中俄关系纵观历史,中俄关系主要经历过四种形态——欺压、结盟、对抗和正常关系。

1.1 中国与沙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沙皇俄国通过武力强迫中国签订了19个不平等条约,如《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割去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给中俄关系的历史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至今“沙皇俄国”这一称呼在很多中国人看来仍然带着很强的强盗味,甚至在内心依然抚不平对沙俄的愤怒与痛恨。

这些不平等条约更是以后中俄边界争端的根源,给中俄两国带来了很多深层次的矛盾,甚至是敌对与冲突。

1.2 中国与苏联苏联是扩大的俄罗斯,俄罗斯是缩小的苏联。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为立国六十九年的苏联划上了句号,俄罗斯很自然地成为了苏联的继承国。

因此谈及中俄关系,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中苏的历史关系。

中苏关系在历史上一直是曲折发展的,这是大国利益的碰撞,也是受国际局势的影响。

而根本原因则是中国近百年来的国力太弱,较长时期处于半殖民地地位,不仅沙俄政府欺凌和宰割中国,苏联时期同样侵犯中国的主权。

战后中苏关系也未能摆脱这种惯性,发展道路很是坎坷。

1.2.1 国民政府时期(1)国民政府与苏联的关系。

二战结束前后,在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背景下,当时的中国成了两个超级大国分赃的牺牲品。

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苏两国就苏联出兵日本的条件进行讨价还价,最终的结果是千岛群岛归还苏联;中国旅顺作为海军基地为苏联租用;对于大连和满洲铁路,苏联的优越权须予保证等等。

这是对中国主权肆意的瓜分,是地地道道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而随后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进一步扩大了苏联的在华利益。

(2)中国共产党与苏联的关系。

二战以后,苏联为了确保在中国的既得利益,承认了蒋介石政府,并力劝中国共产党接受整编。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作者:李含笑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20期摘要:大国和周边外交在我国的外交战略中所占的地位举足轻重,对俄外交对于我国来说具有大国因素,同时俄罗斯又是与我国接壤的重要邻国,因此与俄罗斯的关系状况在我国国际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一目了然。

关键词:中俄关系;发展演变;限制性因素一、两国友好关系的基础冷战结束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一直朝着积极地方向发展。

目前两国指出应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在两国发展进程中,存在一定的现实基础来推动双方友好关系的开展。

(一)吸取历史经验在二十世纪的中苏关系下,双方都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赫鲁晓夫制定的二十大以来的路线造成中国强烈不满,认为苏联实行资本主义复辟。

双方矛盾无法调和,中苏两党关系基本断绝,两国关系也随之恶化,甚至在边境发生了武装冲突。

通过对过去的反思,两国多次突出强调社会制度的不同不是限制双方关系发展的绝对性因素,双方不应该干涉对方内政,也不应该使用武力或者以武力作为威胁。

这些处理两国关系的方式方法,都是在反省历史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同时也适合世界多极化发展的现状。

(二)双方有各自的利益追求面对地区热点等问題,中国与俄罗斯的态度具有一致性,双方都希望通过加强合作来保证国家地区间的和平稳定。

目前,许多国家的目光都盯在了北极地区,其潜在价值被日益发现,俄罗斯北部面临很大的安全挑战。

站在我国的角度来看,与俄罗斯加强合作有利于我们走向海洋。

在经济领域,中俄互补,中国需要俄罗斯的能源资源,以及重工业支持;俄罗斯则需要中国庞大的市场及劳动力,同时中国的技术目前在快速发展,资金充足,其远东地区的开发也需要中国的加入。

目前,对于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发展,俄罗斯是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和支持者。

中俄不断围绕一带一路的议题进行多次会谈,并交流双方各自的意见,做出各方面发展的宏伟蓝图。

(三)受美国影响中俄关系的发展演变历程中,除了两国的自身需求,还包括一定的国际因素,很大的原因是在于美国对俄和对华战略的改变。

[汇总]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汇总]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一、中俄关系目前处于历史发展最好时期1991年苏联解体后10年时间里,中俄关系在政治和法律定位上连续上了四个台阶:一是1992年12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关于两国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决定把双边关系提升到“相互视为友好国家”的新阶段;二是1994年9月,两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三是1996年4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确定两国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四是2001年7月,两国元首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这步步升高的政治和法律定位,不仅使中俄关系高潮迭起,也为中俄关系指明了发展方向。

自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合作格局,成果丰硕,势头喜人。

可以说,我们两国关系步入全面、快速、深入发展轨道,其重要性、特殊性和成熟性更加凸显。

(一)两国建立起完善的高层定期会晤及其他各级别交流与会晤机制1996年4月,双方决定建立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定期会晤机制。

随着各领域合作的展开,两国还建立了议会领导人会晤机制、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委员会、战略安全磋商等高层次的合作机制。

在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委员会框架下设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人文合作委员会和能源谈判代表会晤三大机制,机制下设的分委会和工作小组数量不断增加,基本覆盖中俄合作的所有领域,是中国对外合作中规格最高、组织结构最全、涉及领域最广的磋商机制。

如此完备的大国合作机制,对中国来说是唯一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见的,它为中俄双方开展合作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制度框架。

(二)两国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为解决两国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从1987年至2004年,中苏(俄)根据国际法准则,本着平等协商的精神,进行了长期认真的谈判。

随着2004年10月《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的最后签署,两国最终全部确定了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走向。

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
响,其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其前景也决不能盲目乐观,必须保持 清醒的头脑,科学地分析和正确地把握,调动各方面的积极要素, 推动中俄关系长久稳定的在积极轨道上良好运行。
(一)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现实分析
1.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战略价值重大 2.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机遇难得
3.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影响因素众多
(一)中俄构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
1.两国所处的国际境遇相似 1)都面临世界霸权国的战略压力。 2)都被帝国主义体系所猜忌。 3)都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来自于世界市场的压力相同(只 是性质有所不同)。
4)经济结构或经济水平上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是两国都面临巨大的发 展压力。
2.两国持有的国际政治理念趋同 1).主张多极化反对霸权。
中俄关系始终是国际关系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其走 向直接对亚太局势乃至世界格局产生着重量级的影响。 中俄关系进入到真正平等和健康的时期。 中俄业已形成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堪称当前新型大国关 系的典范。
1 2 3
中俄关系的历史演进 中俄关系的现状分析 中俄关系的前景展望
一、中俄关系的历史演进
1.沙俄对中国的侵略 19个不平等条约,巧夺豪取中国 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国际局势的不稳定性。 (2)两国实力结构性变化。 (3)历史中形成的传统观念影响。 (4)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念的影响。
(5)周边地缘因素或准地缘因素对两国所产生的“杠杆”效应。
4)在国际政治层面相互进行广泛合作。
2.战略上的协同合作进程不断深入
1)对对方根本和核心利益全面关切和支持。
2)从长远角度构建双方伙伴关系。
3)在重大和关键问题上始终支持对方。
3.科学和经贸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2001年7月16日中俄两国签订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表明,中俄两大民族决心世代友好下去。

从近期看,它是从1992年以来中俄两国元首签署和通过的中俄联合宣言、声明发展而来;从长远讲,它至少是中俄两大民族近百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探索友好合作方式的必然结果。

对中俄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大多数国家的舆论给予了好评,但在1996年中俄两国正式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后,也有些国家舆论对中俄战略协作与睦邻友好关系进行种种猜测和挑拨,说“中国和俄罗斯从未成为真正的朋友”,[③] “中国人对俄罗斯从17世纪到19世纪大举向西伯利亚挺进怀恨在心”[④],中俄两国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将会发生冲突”等等。

[⑤]这些舆论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都企图根本抹杀中俄建立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

对这些舆论原本可不去理会,但除两国有关专业工作者外,对中俄两国大多数人来说,特别是青年一代,对近百年来中俄关系史中发生的一些真实情况缺乏全面了解和系统的认识,再加上六十年代中苏两党发生的“大论战”,以及在中苏关系全面对峙时期,对两国关系负面影响谈得过多,掩盖或冲淡了中俄关系史上最基本的和最积极的方面,给人造成的印象是我们两个国家签署的一系列友好合作文件,仅仅是为了避免对抗。

因此,十分有必要清点一下近百年来中俄关系史给两国人民留下的最主要的历史遗产,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珍视它。

须知,这些遗产是促进我们两大民族永远友好合作的最基本因素。

一.关于历史:中俄关系的分与合1.对三次结盟的历史回顾回顾近百年来的中俄关系史,就会发现一个最起码的事实,那就是中俄两国曾三次签订盟约,即三次结盟。

这三次盟约是中俄两国分别在1896年6月3日签订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1945年8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1950年2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中俄密约”):“日本国如侵占俄国亚洲东方土地,或中国土地,或朝鲜土地,即牵碍此约,应立即照约办理。

如有此事,两国约明,应将所有水、陆各军,届时所能调遣者,尽行派出,互相援助。

至军火、粮食,亦尽力互相接济。

”[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缔约国担任协同其他联合国对日本作战,直至获得最后胜利为止。

缔约国担任在此次战争中,彼此互给一切必要之军事及其他援助与支持。

”[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相互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⑧]从以上三次盟约的最基本内容可以看出,中俄两国对来自威胁双方安全的外部侵略,两国之间不是相互给予一般性地支援、同情,而是将所有能调遣的“水陆各军”、“尽行派出”;“彼此互给一切必要之军事及其他援助与支持”;“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纵观这三次同盟的宗旨,可是肯定地说,都是毫无保留的军事—政治同盟。

中俄两国在近50余年时间内,三次结为政治军事同盟,在世界近代国家双边关系史中是绝无仅有的现象!回顾中俄两国的历史背景,不难看出,这三次结盟在俄国经历了帝俄时期和苏联时期;在中国则经历了清帝国时期、中华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在此期间,中俄两国国家体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都相继发生了巨大变化。

纵观国际环境,中俄两国的三次结盟经历了19世纪末的强权政治时期,反法西斯战争时期和冷战开始时期。

当然,除三个盟约外,中俄两国还签订了其他一些互相支持与同情的文件与协定,如1924年的《中苏协定》(又称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1937年的《互不侵犯条约》;发表了不亚于条约作用的《孙越宣言》。

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的结束,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今天,中俄两国又结成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而签订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从中俄两国第一次结盟到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恰好经历一百年。

这当然可以认为是历史的巧合,但同时也可以说是历史的定位。

因为上述最基本的事实至少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对两国人民来说,无论他们的国家体制和社会制度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与变革,也无论国际形势朝什么方向发展,双方都需要相互支持与合作,而且两国在不懈地探索、寻求有效的合作方式。

一次合作不成功,就再来一次,一定要找到最佳的合作形式,以便使我们两大民族世世代代友好下去!2.促成中俄接近的内外因素既然我们认为中俄两国三次结盟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中绝无仅有的现象,那么在这一特殊现象背后势必有其特殊原因。

中俄两大民族交往关系源远流长,而且两国又是近邻,因此历史和地缘因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绝不是促使中俄两国结盟最主要的因素。

同样,中日两国也是近邻,而且还有共同的东方文化背景,但中日两国历史上从未成为盟国。

相反,中俄两国三次结盟都是针对日本的。

那么促使中俄接近的特殊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就其内部因素而言,那就是中俄两国在革命、改革和建设上利益的一致性,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中俄两大民族发自内心的相互同情和支持。

这就是促使中俄两大民族接近的根本原因。

20世纪初,中俄两国社会和思想、文化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与革命。

在此之前,中俄两大民族在历史上都各自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并且对自己的文化充满了自豪感。

两大民族的历史文化对其他民族又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在20世纪初,中俄两大民族相继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危机感,其中,带来这种危机感的最重要导因是发生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

这次战争不仅是俄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同样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又是一次历史的巧合。

这次战争是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中国东北,在这块土地上进行的非正义战争。

由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实行“局外中立”政策,证明它完全失去了统治中国的能力。

俄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失败,导致国内爆发了1905的年革命,革命促进了俄罗斯民族思想焕然一新。

1905年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从此中华民族开始觉醒。

客观地说,中华民族的危机感是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造成的,而俄罗斯民族的危机感则是沙皇专制主义制度发动对外战争,特别是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引发的。

中俄两大帝国,一个是受外来侵略,一个是对外战争,尽管原因不同,但导致的结果几乎完全相同:帝国灭亡,旧的意识形态瓦解。

在俄国革命过程中,列宁教育俄罗斯人民要按照人类平等的原则对待邻国[⑨],要“以最坚决、最彻底、最勇敢、最革命的态度来坚持一切受大俄罗斯人压迫的民族,享有完全平等和自决的权利”[⑩]。

列宁不仅恢复了俄罗斯人民正当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号召他们去同情全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

他确立的全世界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伟大思想与实践,使中俄两大民族有了契合点,使深受帝国主义侵略与压迫的中华民族与列宁的民族平等思想产生了共鸣。

这就是中俄两大民族解不开的情结。

今天,无论对十月革命做何种评价,但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苏俄政府分别于1919年和1920年发表的对华宣言,以及孙中山与苏俄代表越飞于1923年发表的《孙越宣言》。

在20世纪20年代,苏联与中国国共两党先后建立了亲密的关系,造就了轰轰烈烈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为主要目标的中国大革命。

反帝斗争是中俄两大民族的共同需要,超越了党派利益和意识形态的范畴。

对中国人民来说,反帝斗争就是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自由和民族解放;对俄罗斯人民来说,就是使新生的国家政权能够得到巩固与加强,改善俄罗斯民族发展的外部环境,拓展俄罗斯民族的生活空间。

大革命期间,中俄两国的真诚合作,使我们两大民族成为真正的朋友,结下了深厚友谊。

这对两国和两大民族后来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尽管中俄两国关系在以后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中俄两大民族从未间断过在反帝斗争中的同情与支持。

中俄两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利益上的一致性,将中俄两国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中苏两国在40年代和50年代的两次结盟,正是这种利益一致性合乎逻辑的发展。

中俄两国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主张世界多极化,主张世界各民族平等对话,同样也是中俄两大民族历史上反帝斗争利益的一致性在当今世界局势下合乎逻辑的发展。

提到中俄两国三次结盟的外部因素,就不能不看到地缘政治因素和世界格局变化对两国关系的直接影响和制约。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外部因素对中俄关系所产生的“推拉”作用主要来自日本。

中日俄是远东三大邻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日本最强,俄国其次,中国最弱。

日本是侵略中国最凶恶的国家,而俄日之间更是矛盾重重,其总的态势是日本长期对中俄两国处于进攻地位。

因此,中俄三次结盟也都是针对日本。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扶植日本并与其结盟,从东方构成对中俄两国的共同威胁,因此与其说中俄两国第三次结盟是针对日本,倒不如说是针对美国。

但中俄两国三次结成反对第三国的同盟都是防御性的,而不是为了进攻性的。

可以这样说,中俄两国在历史上接近的程度取决于外部世界对他们的挤压程度,或者说是“逼迫”的程度。

这一情况同样昭示出一条具有规律的现象,即中俄两国关系是随着外部世界变化而发展的,只要外部世界威胁到中俄双方的共同利益,那么他们就会找到合适的应对方式,甚至结成军事、政治同盟。

以上所提到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总和就是两国民族利益在两国关系中的集中体现,而两国的民族利益因素是制约两国关系发展的终极因素。

尽管中俄关系非同于一般的国家关系,影响两国关系变化和发展的还有党派因素、意识形态因素和领袖的个人因素,而且这些因素有时也会起决定性作用。

但如果这些因素不能顺应两大民族利益的需要,无论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两国关系最终必将会走到两大民族共同利益的轨道上来。

这就是中俄两国于1979年终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余年后,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根本原因。

3.两国关系史留下的遗产以上是百年来中俄关系史的最基本线索。

当然贯穿在百年中俄关系史中的并非都是鲜花和掌声。

在漫长的中俄关系史中,有甜蜜,有遗憾,有怨愤,还有血泪。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对中国人民来说就是一部血泪史。

就中俄两国首次结盟而言,对中国人来说,就充满了辛酸和痛苦的回忆。

在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中俄密约”)仅签订了4年以后,中国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而在八国联军内就有俄国的军队。

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甚至连“中俄密约”的俄文原件,也被俄军士兵从慈禧太后的卧室中抢走了。

[11]仅这一件事,中国人就有上当受骗的屈辱感觉。

但历史是由正面和负面,甚至多个层面组成的。

正面和负面是不能互相掩盖和替代的。

仅就首次不成功的结盟而言,它所留下的也不仅仅是“痛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