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合集

合集下载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第一章:《古诗十九首》详细内容:包括《行行重行行》、《青青园中葵》等十九首古诗的学习与鉴赏。

第二章:《白杨礼赞》详细内容:学习《白杨礼赞》的作者、背景、内容、艺术特色等。

第三章:《背影》详细内容:学习《背影》的作者、背景、内容、艺术特色等。

第四章:《阿长与<山海经>》详细内容:学习《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背景、内容、艺术特色等。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教材中的古诗、散文等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升写作水平。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古诗十九首》的鉴赏与分析。

2. 《白杨礼赞》、《背影》、《阿长与<山海经>》等散文的作者背景、内容、艺术特色的理解。

教学重点:1. 《古诗十九首》的背诵与赏析。

2. 散文作品的主题思想与艺术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引入新课。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古诗十九首》,引导学生进行背诵、赏析。

(2)学习《白杨礼赞》,了解作者背景,分析课文内容,探讨艺术特色。

(3)学习《背影》,了解作者背景,分析课文内容,探讨艺术特色。

(4)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了解作者背景,分析课文内容,探讨艺术特色。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古诗十九首:列出课文,标注重点词语。

2. 白杨礼赞:列出作者、背景、内容、艺术特色。

3. 背影:列出作者、背景、内容、艺术特色。

4. 阿长与<山海经>:列出作者、背景、内容、艺术特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古诗十九首》。

(2)根据课文内容,分析《白杨礼赞》、《背影》、《阿长与<山海经>》的艺术特色。

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精选5篇】

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精选5篇】

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精选5篇】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篇1内容和步骤: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提问: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提问:第二段可以分几层?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两层:(1)(3—6)从小大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7—9)从不可忽视的三小处,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入画”。

第一段与第二段是总分关系。

二、讲析第一段(3—6)1、指名朗读第一层:2、指导分析第三段:(1)指名概括段意。

明确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即“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

(2)提问: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发明确的认识。

3、指导分析四段。

(1)指明概括段意。

(2)引导分析说明层次。

4、指导学习五段。

(1)指名概括段意——说明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富有画意。

(2)逐句分析。

(3)提问:这段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这段文字以说明为主,也适当插了描写和议论。

说明文的描写,着眼于说明特征,并且比重不大,只是稍加点染起辅助说明作用;说明文中的议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5.学习6段1)指名概括段意。

2)分析:第一段主要用解说方法,突出了巧妙的设计和安排,能给游人以画意实感。

文中的两个“更”字与“多了”与“深了”紧密呼应。

三、指导分析第二层(7—9)1.齐读第三层;2.提问:这一层说明了哪些细部内容?与文章的说明中心是否吻合?3.讨论第7段首句的作用;——这一句既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又是本层次的总说句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4.小结:——这一段紧紧围绕第一段提出的.说明中心,进行了具体说明,是全文主体和重点。

四、讲析第三段(10)1.提问:这段文字是否多余?——这段文字交代说明,是不可忽视的结语。

它.总结了全文给人以余味,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愿望,也使行文缜密。

五、.总结课文1.归纳中心:——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附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附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附教学反思)目录1.新闻两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路透社新闻 3.“飞天”凌空/夏浩然、樊云芳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蔡年迟、蒲海洋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口语交际:讲述5.藤野先生/鲁迅 6.回忆我的母亲/胡适 7.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8.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学写传记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9.三峡/郦道元10.短文两篇:与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1.与朱元思书/吴均12.唐诗五首: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春望/杜甫、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学习描写景物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13.背影/朱自清 14.昆明的雨/汪曾祺 15.那树/王鼎钧16.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严文井、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语言要连贯综合性学习--我们的网络时代17.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18.苏州园林/叶圣陶 19.梦回繁华/毛宁 20.蝉/法布尔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口语交际:复述与转述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2.愚公移山/《列子》 23.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表达要得体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工作计划经过一学年的适应,很多同学已经适应初中生活,且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较好,但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方法还有待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不高,学习自觉性不高,上课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有拖欠,课外阅读理解欠缺。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部编版语文8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推荐教案) 1 消息2则教学目标 1 .熟习课文内容,了解渡江战役的范围和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 .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3 .掌控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

教学进程第 1 课时我310万大军成功南渡长江 1、导入新课 1949 年 4 月 21 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1场战役,这场战役影响着全部中国的未来走向,关系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能否克服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取得翻身的幸福。

这场战役是甚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1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

2、教学新课目标导学1: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役作者简介:毛泽东 (1893—1976) ,湖南湘潭人,字润之。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x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渡江战役: 1949 年,辽沈、淮海、平津3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获得成功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 4 月20 日悍然谢绝签订《国内和平协议》, 4 月 21 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使人民解放军该日清晨发起渡江战役。

文体链接:“ 新闻” 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 1切传媒上的对新近产生的事实的报导,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产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导。

目标导学2:根据新闻文体特点,掌控文本内容 1 .明确新闻要素:新闻的5要素 ( 5个 W) 是: When( 什么时候 ) 、Where( 何地 ) 、 Who( 何人 ) 、 What( 何事 ) 、 Why( 何故 ) 。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古诗词诵读(第一、二单元)《关雎》、《蒹葭》、《十五从军征》、《鹿柴》、《竹里馆》、《春夜喜雨》等经典古诗词。

2. 现代文阅读(第三至五单元)第三单元:以人物描写为主题,包括《背影》、《阿长与<山海经>》、《回忆我的母亲》等课文。

第四单元:以事物说明为主题,包括《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等课文。

第五单元:以景物描写为主题,包括《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等课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古诗词阅读和鉴赏技巧,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2. 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人物形象、事物特点及景物描写。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词的韵律、意境及现代文阅读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鉴赏技巧、现代文阅读中的分析方法和景物描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播放古诗词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古诗词诵读: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词,分析诗词的韵律、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 现代文阅读:事物说明:结合课文,讲解说明方法,进行随堂练习。

景物描写:通过例句分析,学会景物描写技巧,进行实践创作。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部分:列出重点诗词,标注韵律、意境。

2. 现代文部分:分别列出人物、事物、景物描写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古诗词阅读鉴赏:分析《关雎》的韵律和意境。

现代文阅读分析:从《背影》中选取一段,分析人物描写方法。

景物描写练习:以“校园一角”为主题,写一段景物描写。

2. 答案:《关雎》韵律:五言律诗,平仄对仗工整;意境: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背影》人物描写: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细节,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案全册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案全册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具体内容包括:1. 章节:第一单元《长征》、《桥》、《古诗十九首》、《狼牙山五壮士》;2. 详细内容:学习现代诗歌、小说、古诗文的基本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3. 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团结协作、勇敢坚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2. 教学重点:重点词汇、句型的掌握,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长征组歌《七律·长征》,让学生了解长征背景,激发爱国情怀;2. 课文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韵律美;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讲解重点词汇、句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例题,讲解解题方法,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六、板书设计1. 《八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案全册》;2. 内容:课文题目、作者、重点词汇、句型、课文主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思维导图;(2)选取课文中的精彩段落,进行仿写;(3)结合课文,写一篇读后感。

2. 答案:(1)思维导图:见附件;(2)仿写:例文见附件;(3)读后感:例文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培养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规划;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诗词、散文欣赏诗歌:《登高》、《钱塘湖春行》散文:《背影》、《荷塘月色》2. 第二单元:说明文阅读与写作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3. 第三单元:古诗文阅读与欣赏诗词:《静夜思》、《夜雨寄北》古文:《三峡》、《醉翁亭记》4. 第四单元:现代文阅读与写作小说:《社戏》、《孔乙己》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诗词、散文、说明文、古诗文、现代文等不同文学体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技巧,提高语文素养。

3.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文阅读与欣赏、现代文阅读与写作。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体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登高》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描述一次自己登山的经历,从而引出诗人的情感。

2. 新课内容讲解:(1)诗词、散文欣赏: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作者的情感。

(2)说明文阅读与写作: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分析说明文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3)古诗文阅读与欣赏:解析古诗文中的难点字词,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4)现代文阅读与写作: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学习如何进行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3. 例题讲解:针对不同文学体裁,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4.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如下所示:1. 第一单元诗歌:《登高》、《钱塘湖春行》散文:《背影》、《荷塘月色》2. 第二单元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3. 第三单元诗词:《静夜思》、《夜雨寄北》古文:《三峡》、《醉翁亭记》4. 第四单元小说:《社戏》、《孔乙己》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本节课所学,选择一首诗词进行仿写。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新闻报告1.1《背影》1.2《我的叔叔于勒》1.3《回忆我的母亲》2. 第二单元:人物通讯2.1《芦花荡》2.2《回忆鲁迅先生》2.3《我的老师》3. 第三单元:说明文3.1《三峡》3.2《答谢中书书》3.3《记承天寺夜游》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新闻报告、人物通讯和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新闻报告、人物通讯和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文学作品鉴赏;写作训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第一单元教学:(1)学习《背影》,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2)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刻画,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学习《回忆我的母亲》,让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3. 第二单元教学:(1)学习《芦花荡》,让学生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习《回忆鲁迅先生》,通过分析文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学习《我的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学会表达敬意。

4. 第三单元教学:(1)学习《三峡》,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了解地理知识。

(2)学习《答谢中书书》,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板书:主题:新闻报告内容:背影、我的叔叔于勒、回忆我的母亲2. 第二单元板书:主题:人物通讯内容:芦花荡、回忆鲁迅先生、我的老师3. 第三单元板书:主题:说明文内容: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七、作业设计1. 阅读作业:选取一篇新闻报告,分析其写作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八年级的上册语文教案篇一《三峡》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言文,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篇经典传世之作,不仅详细介绍了三峡的地貌特征,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特征并感受文章之美。

在教学时,我向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

2、反复朗诵中感悟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

3、掌握学习方法,轻松背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轻读、朗读等,在读中完成学习目标。

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读,在说,在品,在记,老师只起着引导的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程度的发挥。

语文课“语文味”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

在学生对《三峡》一文精度细品的基础上,我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分清层次,理解文章,掌握重点字词,众所周知,没有提问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而有章法的朗读,再配以美妙的音乐,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轻松地收获。

整个语文课堂变成了欣赏美、感悟美、收获美的场所。

本节课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相关的朗读技巧,提升了学生“读中品”、“读中悟”的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二教学目标:一、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通过练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解题能力。

二、通过中考链接,深入体会大自然中的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练习的过程及讲解练习的过程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也是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的一个途径,更是检测学生对于学习方法掌握程度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每一次的练习都会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来学习、来训练。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通过课内的习题,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难点:对于各题目中的要求,正确理解文本的含义,特别是中考链接,要一边复习所学的方法,一边掌握新学的方法。

练习很好讲,但是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方法,那就不简单了,学生往往对于这道题会解了,也掌握了解题的方法,说起来是头头是道,但是同样的问题,却望而却步了,关键在于不会举一反三,每次的练习讲解并不能马上解决问题,但是会让学生离成功更进一步的。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学习目标:通过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学习重点:体会文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学习难点:从文中了解版纳独特的民族文化学习过程:一、导入:1、媒体播放音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2、优美的音乐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那苍莽的热带雨林,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走进西双版纳。

二、第一板块,感受美1、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第一次读课文之后的感受。

2、浏览课文,神游版纳,结合有代表性的图片,以“《》美在……”说说版纳的美三、第二板块,品味美1、挑选你自己喜欢的画面,高声朗读2、自主思考:你喜欢的画面是如何表现美的。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去欣赏,边读课文,边作圈点批注3、小组合作交流,点击媒体显示的每个画面,让学生在想像中与作者同游同赏4、深入探究:人文景观的美如果说自然景观的美是大自然对版纳的恩赐,那么富有特色的傣族文化则是这个民族独特的魅力,文中多处信息向我们展示了傣族质朴意深的民风民情。

(1)、学生阅读课文,试图从文中提供的傣族的居住、服饰、饮食、宗教信仰等方面信息中去考察(2)、语文活动:走进西双版纳傣族园要求a、以“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西双版纳傣族园……”为开头b、注意使用第一人称四、第三板块,表现美播放影片,结合影片写一写版纳的美要求:写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五、激发探究意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说说你对版纳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有哪些问题感兴趣?六、结束新课:当优美的音乐再起时,你最想对神秘而又神奇的西双版纳说的是……七、布置作业:积累美言(1)、说说你最喜欢的词语(2)、记住你最想记住的句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体察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古诗五首:《登高》、《望岳》、《春望》、《赤壁》、《钱塘湖春行》2. 现代文四篇:《背影》、《春》、《济南的冬天》、《白杨礼赞》3. 文言文五篇:《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湖心亭看雪》4. 语文园地: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等二、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现代文的分析与赏析。

重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登高》一课时,可以展示一幅高山图片,让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进而引出诗句。

2. 课文学习(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讲解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3)实践演练: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4)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后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五首、现代文四篇、文言文五篇等。

2. 作者:杜甫、鲁迅、苏轼等。

3. 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4. 课文结构框架。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

例如:《登高》课后练习: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例如:《背影》课后写作:以“父爱如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3. 作业答案:课后练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3.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书目,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1. 确保课文内容的完整性,避免遗漏重要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情感朗读,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

2、行动探究,体会南斯拉夫母亲的内心活动。

3、语言品味,感悟本文真挚感人的人性美。

教学重难点朗读。

探究。

体味南斯拉夫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教学准备:解决字词;查阅资料(二战有关资料)●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烛光引读。

教师呈现《烛光里的妈妈》图片。

同学们,我们面对着摇曳的烛光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是啊,面对这样的烛光,我们感受到了老师那份情同__的爱。

可同样的蜡烛,在南斯拉夫老妇人的手里,却有着不同的意蕴,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西蒙诺夫的《蜡烛》,它会使我们感受到怎样的一种超越国界的情感呢?(板书课题及作者)作者简介:西蒙诺夫,苏联作家。

生于军官家庭。

1934年开始写作。

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

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3、读了课文后,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三、合作探究,微观体察。

设置问题情景一:课文以蜡烛为题,这里的烛光,你认为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呢?讨论明确:红军烈士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设置问题情景二:课文中的老妇人,是本文的主人公,你能概括一下她的形象吗?讨论明确:①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②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③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1. 第一单元:散文阅读与欣赏第1课:《背影》第2课:《济南的冬天》第3课:《长江三峡》第4课:《大自然的语言》2. 第二单元:诗词阅读与鉴赏第5课:《诗词五首》第6课:《诗词三首》第7课:《诗词两首》3. 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第8课:《愚公移山》第9课:《扁鹊见蔡桓公》第10课:《狼》第11课:《为学》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散文、诗词、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培养文学素养。

3. 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包括表达、交流、写作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诗词的鉴赏。

2. 教学重点:散文、诗词、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单元:展示不同季节的风景照片,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中的自然美。

第二单元:播放古典诗词吟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第三单元:讲述古代文化故事,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课文学习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讲解课文难点,指导阅读方法。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以课文为例,讲解散文、诗词、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散文阅读方法与技巧2. 第二单元: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3. 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题目:第一单元:描写一个你熟悉的季节,要求运用散文的写作技巧。

第二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分析其艺术特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三单元:翻译一篇文言文,并概括其主要内容。

2. 答案示例:第一单元:例文《秋天的校园》。

第二单元:示例:《静夜思》艺术特色分析及个人感受。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教案: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新闻、说明文《新闻两则》《苏州园林》2. 第二单元:古诗文《春望》《泊船瓜洲》3. 第三单元:现代文《背影》《秋天的怀念》4. 第四单元:文言文《出师表》《岳阳楼记》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以及古今异义词的转换。

2.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内容解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解释难点词语的含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5. 表达与写作: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表达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列出文章的和作者。

2. 用粉笔标注出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 用不同的符号或颜色标出难点词语和重点句子。

七、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作业:让学生回家后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 写作作业:根据文章内容,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以及古今异义词的转换。

1. 词语解释:在讲解文言文时,教师应该给出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部编版(教育部审定)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详案)

部编版(教育部审定)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详案)

部编版(教育部审定)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详案)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

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闻,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渠道来到我们的身边。

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围绕“变化着的社会”这一主题,选取了五篇极富经典性和时代气息的新闻作品,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新闻体裁和新闻阅读方法,了解新闻作品的采编过程,学习基础的新闻写作。

《消息二则》选编了两则关于解放战争时期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消息,作品依时叙事,短小凝练,点面结合地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大无畏精神,展示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歌颂与赞美之情。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奖者、颁发机构以及相关新闻背景,同时特别说明了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

这篇消息以翔实的材料和缜密的行文,全面地表现了诺贝尔奖颁发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作者以形象化的描写,鲜明而艺术地再现了1982年中国运动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中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的动人场面,突出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主题,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和自豪之情。

《一着惊海天》这篇通讯报道以完整直观的脉络记叙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歼-15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

全文铺排有序,主次分明,用平实的文风展现了我国海军事业蓬勃发展的骄人风采。

“任务二·新闻采访”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新闻采编的一般方法、步骤及流程,通过模拟采访,掌握相关的采编技巧和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理解新闻。

“任务三·新闻写作”旨在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本单元学习到的知识渗透到写作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

本单元“口语交际”活动的主题是“讲述”,旨在引导学生把握“讲述”的技巧,学会清楚地表达,得体地交流,力求在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新闻、人物通讯、故事;2. 第二单元:诗歌、散文、小说;3. 第三单元:说明文、议论文、演讲稿;4. 第四单元:成语、俗语、谚语。

二、教学目标2.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审美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2. 教学重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素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各章节的文体特点、写作技巧、阅读方法;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各章节文体特点、重点知识点、典型例题;2. 板书布局:合理规划板书空间,突出重点,层次分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阅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2)结合所学,仿写一篇新闻、散文、议论文等;(3)积累本节课所学的成语、俗语、谚语,并了解其含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1. 确保文体多样,涵盖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等;2. 教学内容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3. 注重教材的实用性,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2.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辩论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1.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补充说明:针对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进行详细讲解,结合例文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技巧,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版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版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版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新闻报告《芦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2. 第二单元:人物描写《秋天的怀念》《背影》3. 第三单元: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4. 第四单元:诗歌鉴赏《望岳》《钱塘湖春行》5. 第五单元:文言文《三峡》《记承天寺夜游》6. 第六单元:小说《孔乙己》《范进中举》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知识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

诗歌的鉴赏方法。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2.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PPT。

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学具:课文预习笔记。

课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新闻、故事、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讲解:精讲课文,分析文章结构、写作技巧、表达手法等。

3.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文及作者。

2. 课文结构及重点句子。

3. 解题思路及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模仿课文写作风格,写一篇作文。

2. 答案:课后练习题答案。

作文范文及点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与课文重点的把握。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与实现。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针对性教学。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

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清晰度。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诗词五首《沁园春·雪》《雨霖铃·寒蝉凄切》《钱塘湖春行》《赤壁赋》《夜泊牛渚怀古》2. 第二单元:散文四篇《背影》《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3. 第三单元:说明文三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4. 第四单元:小说四篇《孔乙己》《范进中举》《口技》《变色龙》二、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诗词、散文、说明文、小说等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3. 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的韵律、意境、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散文的意境、情感、语言的品味。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结构的分析。

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的分析。

2. 教学重点:各类文学体裁的特点及表达技巧。

鉴赏作品的艺术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激发学生对诗词、散文的兴趣。

通过观看纪录片,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现实意义。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人物特点。

2. 例题讲解分析诗词的韵律、意境、情感。

品味散文的意境、情感、语言。

分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结构。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3. 随堂练习学生背诵诗词,进行诗词鉴赏。

学生仿写散文,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分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文写作。

学生讨论小说的人物特点,进行小说创作。

4. 课堂小结强调作品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诗词五首板书诗词的韵律、意境、情感。

2. 第二单元:散文四篇板书散文的意境、情感、语言。

3. 第三单元:说明文三篇板书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结构。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古诗文:第一单元14课,分别为《曹操》、《陶渊明》、《李白》和《白居易》。

2. 现代文:第二单元57课,分别为《背影》、《阿长与山海经》和《芦花荡》。

3. 文学作品:第三单元810课,分别为《孔乙己》、《范进中举》和《我的叔叔于勒》。

4. 写作与口语表达:第四单元,包括写作、口语表达及综合性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的文学常识,提高文学素养。

2. 学会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文的理解与鉴赏,现代文阅读分析方法,写作技巧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重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分析,写作与口语表达的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 古诗文:介绍作者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历史地位和创作特点。

b. 现代文:联系现实生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c. 文学作品:分析作品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

d. 写作与口语表达:展示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 课文学习:a.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b.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深入理解。

c. 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例题讲解:a. 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

b. 讲解答题技巧,指导学生解题。

4. 随堂练习:a. 个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b. 小组竞赛,激发学习积极性。

a. 整理课堂笔记,归纳重点知识。

b. 结合实际,进行课后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1. 古诗文:作者、作品背景、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

2. 现代文:作者、作品背景、阅读分析方法、重点词语和句子。

3. 文学作品:作者、作品背景、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4. 写作与口语表达:写作技巧、口语表达方法、实践案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教版⼋年级语⽂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新)⼈教版⼋年级语⽂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1 消息⼆则教学⽬标会本⽂语⾔准确、简洁、第1课时《我三⼗万⼤军胜利南渡长江》学习⽬标1.把握课⽂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

(重点)2.品味语⾔,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难点)教学过程⼀、导⼊新课1949年4⽉21⽇,中国发⽣了⼀件决定未来⾛向的⼤事。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我三⼗万⼤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教学新课⽬标导学⼀:整体感知,把握⽂体特点提问1:反复朗读课⽂,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于⼆⼗⽇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物:三⼗万⼈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消息迅速告知⾝边的⼈,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消息⽐较完整地告知⾝边的⼈,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消息具体地告知⾝边的⼈,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明确:迅速告知:我三⼗万⼤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民解放军⼆⼗⼀⽇已有⼤约三⼗万⼈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于⼆⼗⽇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的长江防线,遇着⼈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四⼩时,三⼗万⼈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民解放军正以⾃⼰的英雄式的战⽃,坚决地执⾏⽑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

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明确: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

这种特点就是⼈们常说的消息⽂体的⾦字塔结构。

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们了解。

提问4:电头有什么作⽤?明确:告诉⼈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1 消息二则【导学目标】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

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 重点)3. 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 难点)4. 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计划】2 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 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 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 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 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 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

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 摧枯.拉朽(k ū) 溃.退(ku ì) 荻.港(d í)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3. 背景介绍《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军队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共产党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1949 年4 月20 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

21 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 日2 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4. 文体知识(1) 新闻,又称消息。

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 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

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3) 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学法指导一:【找新闻导语的方法】1. 注意导语的特征。

它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题包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干什么事以及事件的意义等。

2. 注意导语的位置。

比较短小的新闻( 只一段话) 时一般是第一句话;比较长的新闻( 多段话) 时一般是第一段话。

学法指导二:【文章详略安排的原因】详略的安排取决于文章的中心。

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的事件安排详写;反之,略写或不写。

(4) 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5 ) 新闻的六要素:“五个W”+“ 1 个H”即:When(何时) ,Where( 何地) ,Who(何人) ,What( 何事) ,Why(何故) ,How(如何) 。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 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

思考:这个导语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导语为正文第一句话。

从渡江时间及渡江人数两方面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总领了全文。

2. 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交流点拨】何时:1949 年4 月20 日午夜开始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阅读课文,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

1.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交流点拨】此句中的“已”和“大约”用词准确。

“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有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2.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交流点拨】此句中的“经营”“溃退”用词准确,“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说明解放军的英勇。

“溃退”指因被打垮而后退。

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

步骤四精读课文深层探究1. 这则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只用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请说出自己的感觉。

作者为什么不详写渡江战斗的情景?【交流点拨】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简而不陋,是大手笔,堪称经典。

对于渡江和战斗的情景,作者没有详细描写,只是几笔勾勒,粗线条地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结局。

因为敌军“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在三十万大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所以也不值得去详细介绍。

2. 小组合作交流: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

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情色彩。

找一找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品味一下,说说理由。

【交流点拨】①其实,这是对新闻语言的片面理解。

作者在写新闻时,总是在文中凝聚自己的感情。

②本文中的“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用语简洁,突出了敌军的不堪一击,反衬我军的英勇善战。

“不到”“即已”两个词前一个表明时间短,后一个表明速度快,充分说明了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势如破竹。

这两组词包含了作者对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作者的情感爱憎分明,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本文短小精悍,一气呵成,它所反映的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我军南渡长江,揭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

这一战役声势浩大,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 000 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可以想见这场战役历经大小战斗无数,值得报道的动人事迹无数,但是,作者正文只用了区区199 字( 含标点) ,便做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全文气韵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里根总统表示哀悼本报华盛顿 1 月28 日专电记者张允文报道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 点38 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 1 分12 秒后突然爆炸,机上7 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56 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中的第一次大灾难。

1967 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 3 名宇航员丧生。

“挑战者”号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起飞后,以三倍于音速的速度升到佛罗里达五万英尺的蓝天时发生爆炸。

爆炸后,航天飞机变成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入距发射地点20 英里外的大西洋。

燃烧着的飞机碎片,散落在广阔的海面,持续了一个小时。

1. 写出新闻的要素。

(1)时间:美国东部时间 1 月28 日11 点38 分。

(2)地点:美国。

(3)事件:“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

2. 介绍阿波罗飞船事故属该则新闻结构中的导语部分,其作用是介绍此事件在于说明这次是美国进行56 次载人宇宙飞行中发生在空中的第一次大灾难。

【附:板书设计】新闻有关知识什么是新闻——广义和狭义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语、背景、结语新闻的要求——“五个W”和“一个H”新闻的特点——传播性和真实性、时效性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第二课时学习《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让我们再次共同研读一篇来自国外的新闻佳作,来欣赏一下外国消息的与众不同之处。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钞.票(ch āo)弗洛伊.德(y ī)粉碎.(su ì) 安慰.(wèi)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吞食:吞吃,不咀嚼而咽下。

安慰:文中指精神上的不满足得到补偿。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 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有什么特点?【交流点拨】导语为课文第一段。

导语特点是有别于传统消息的导语,采用了抒情式的表达方式。

2. 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物?你了解他们吗?动手查一查。

【交流点拨】卡拉瓦乔:意大利16 世纪末至17 世纪初的一位著名画家,是意大利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

代表作品有《圣马太殉难》《圣马太蒙召》《基督下葬》等。

贝尔尼尼:生于1598 年12 月7 日,逝世于1680 年11 月28 日,是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画家。

早期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家,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

主要成就在雕塑和建筑设计,主要代表作品有“阿波罗和达芙娜“大卫”“巴贝里尼宫”弗洛伊德(1856 年5 月6 日—1939 年9 月23 日) 奥地利知名医师、精神分析学家,犹太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被称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他提出“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等概念,著有《梦的解析》等,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塞尚(1839 —1906) 法国著名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 ,“现代艺术之父”。

主要作品《坐在红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四季》静物系列等。

阿波罗:古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神祗之一,希腊神话中十二主神之一,被视为“司掌文艺之神”,主管光明、青春、音乐等,是人类的保护神、光明之神等。

亚历山大大帝:( 公元前356 年7 月20 日—前1323 年6 月10 日) 是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足智多谋,从未打过一次败仗。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本篇新闻的语言富有特色,饱含着作者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