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9年高考真题(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分类150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分类150题(含答案及解析)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 )9.官员遇父母亡故,一般均解除官职,守丧三年,期满后起复,称为丁忧。
( ) 10.(2017·全国卷Ⅰ)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 )11.“起复”“夺情”都是指古代官员守丧期满后,被重新起用,回到原职。
( ) 12.“终养”又称“归养”,是指因亲人年老或病重而辞官侍奉。
( ) 13.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
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 )14.(2017·全国卷Ⅲ)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 )15.(2016·全国卷Ⅱ)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2019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库-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单选题85道)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
2019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单项选择题85题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单选题 85道)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
2019届高考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
2019届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也叫禅让制,,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1.C(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文中“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调动官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
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C.原文“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这里泛指边关。
D.文中“谥忠介”的“谥”是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评价。
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2.B(3分)(解析:B.“同治”“光绪”是庙号错,是年号.)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3.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2019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20题附详细解析
2019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20题附详细解析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答案:D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
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答案:D解析:“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是唐代温庭筠的《苏武庙》说的苏武的事,而颂王昭君的对联是“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3、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中选句配对,推陈出新。
与“劝君更尽一杯酒”(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A、天涯涕泪一身遥。
(唐·杜甫)B、与尔同消万古愁。
(唐·李白)C、八骏日行三万里。
(唐·李商隐)D、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答案:B解析:题干“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唐代王维的《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与“与尔”有第二人称相对,“更尽”与“同消”有动词相对,“一杯酒”与“万古愁”数量词相对,所以选B项。
A项“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唐代杜甫《野望》中的诗句;B、“与尔同消万古愁”是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C、“八骏日行三万里”是唐代李商隐《瑶池》的诗句;D、“替人垂泪到天明”是唐代杜牧《赠别》的诗句。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一)学校与科举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国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
“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二)山川与地理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1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
高考语文复习 第2板块 专题1 文言文阅读 考点5 古代文化常识题
考点五古代文化常识题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目的在于检测考生的知识文化素养,旨在让考生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综观近三年的考情可以发现,考查的主要是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出现的、含义比较固定的、与理解文意有密切关系的,且出自文本的一类古文化名词。
古代文化常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考查的词语是从文言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故兼考理解和推断能力。
一、文化常识题考查原则1.题干表述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择的是“不正确”的一项。
选项的解说往往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就要求我们精准掌握、细心辨析。
2.选项解说的“加点词语”其实就是涉及古代文化常识的关键词,而且是对这个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意味着选项可能是对加点词词义(包括文中含义)的解说,也可能跳出文本,不解说其本身的词义,只要与“加点词语”涉及的文化知识相关,都在解说的范围之内。
3.各选项解说的“相关内容”,在阅读的文本中可能会找到对应语句,也可能无法找到对应语句,因此不能仅凭文本内容就去判断选项的解说是否正确,还要靠平时积累的文本之外的相关古代文化知识,来判断解说的正误。
4.所考查的古代文化常识,绝大多数是在史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也就是《考试大纲》所强调的“常见”。
综合分析考过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①人的称谓;②古代官职;③天文历法;④古代地理;⑤科举制度;⑥风俗文化;⑦饮食器用;⑧音乐文娱。
二、文化常识3类识记方法古代文化常识包罗万象,识记积累起来相当困难,为此,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识记方法。
(一)分类串记法按照称谓姓名、官职科举、天文地理、宗法礼俗、历法刑法等类别归类,使内容繁多的文化知识形成条理清晰、层次清楚的知识“网络”,甚至可以采用表格分类记忆法。
例如科举制度是个记忆难点,完全可以按照考试等级分类记忆。
1.童生试。
又叫小考,考中者俗称秀才,通称生员。
童生试包括三个阶段:县试、府试、院试。
院试合格者算是通过了童生考试,可以进入府、州、县学去学习,才有资格参加之后的科举考试。
2015——2018年高考真题(古代文化常识)
【D】【解析】“师”单用并不能指代国都。 京师,指国都。类似的称呼有:都门、毂下、京都、京城、国都、 都城、首都。
2018年全国3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 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 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 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 御玺指皇帝印信。
C 践祚,指即位、登基,并没有“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 上国君宝座”的意思。
2018年全国2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 惯上称为“豪右”。 B.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 表奏中作为敬辞。 C.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 有时也沿用此名。 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 旧时均可指国都。
2018年全国1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 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 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 登上国君宝座。 D. 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 鲁芝的谦让行为。
“私禄”,2017年全国Ⅱ卷考查“下车”和“收考”,2017年全国Ⅲ卷考查
“状元”“近侍”和“告老”,2016年全国Ⅱ卷考查“吏部”,2016年全国 Ⅰ卷考查“有司”,2016年全国Ⅲ卷考查“礼部”“教坊司”,2015年全国 Ⅰ卷考查“兵部”“登进士第”。 2018年全国Ⅰ卷考查“赴阙”“践祚”“逊位”,2018全国Ⅱ卷考查“顿首”,
3.4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历年真题)
3.4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历年真题)
一、判断
3.【2019年真题·判断】谥号原寓褒贬同情之意,谥号在唐以后就有褒无贬了。
( × )
A.正确
B.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
1.【2017年真题·单选】我国古代用十二地支记录十二时辰,其中“寅时”是指( C )。
A.23-次日1时
B.1-3时
C.3-5时
D.5-7时
2.【2019年真题·单选】“青莲居士”指的是李白。
“放翁”指的是陆游。
这种称谓
属于( C )。
A.谨
B.庙号
C.别号
D.诨号
4.【2019年真题·单选】明清科举考试的“会试”在京师贡院举行,由礼部主持,
又称( AE )。
A.礼闱
B.大比
C.廷试
D.秋闱
E.春闱
三、多项选择题
1.【2016年真题·多选】下列称谓中使用“庙号”的是( ABC )。
A.宋太祖
B.清高宗
C.唐太宗
D.隋炀帝
E.汉武帝
2.【2018年真题·多选】以下帝王谥号中表示褒扬的有( BCD )。
A.怀
B.文
C.昭
D.武
E.灵。
高三语文古文阅读技巧与知识点分析
高三语文古文阅读技巧与知识点分析一、引言高三语文学习过程中,古文阅读是让许多同学感到头痛的部分。
古文阅读不仅要求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含义,还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古文阅读技巧和知识点。
本文将针对高三语文古文阅读,分享一些实用的技巧和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古文阅读挑战。
二、古文阅读技巧1. 词汇积累古文阅读首先要求我们具有一定的文言词汇量。
建议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阅读一些古文经典著作,如《史记》、《资治通鉴》等,以积累更多的古文词汇。
同时,可以利用课本来复习文言文词汇,掌握常见的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句式分析古文句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掌握一定的句式分析技巧对于理解古文至关重要。
在阅读古文时,我们要注意句子的成分结构,尤其是主谓宾、定状补等成分的关系。
同时,要熟悉各种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句子含义。
3. 语境理解古文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而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含义。
通过语境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内容。
4. 诗词鉴赏古文阅读还包括诗词鉴赏部分。
在阅读诗词时,我们要关注诗歌的主题、意象、节奏和情感等方面。
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味和美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古文阅读能力。
三、古文阅读知识点1. 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是古文阅读的基础。
我们要了解古代的称谓、官职、礼仪、习俗等,以便在阅读古文时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
2. 文章体裁古文文章体裁丰富多样,如散文、议论文、叙事文、赋、诗歌等。
了解不同体裁的特点和结构,有助于我们快速把握文章内容。
3. 论证方法古文中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熟悉这些论证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4. 文章结构古文文章结构一般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三部分。
开头多用导入、引出话题、阐述背景等手法;正文部分主要展开论述,采用论证、叙述、描写等手法;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观点或建议。
2015--2019历年高考文化常识汇总
2015-2019年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题◆(2019•卷I)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2019•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2019•卷Ⅲ)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2018•卷Ⅰ)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 “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作为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入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 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2018•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100道(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100道1.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秀才,在文中指察举制的科目之一,东汉时改称“茂才”。
与明清时期的“秀才”意思不同。
B.江左,古指江西。
古人习惯以西为左,以东为右。
六朝时江左为政治、经济中心。
C.策试,一般以政事、经义策问应考者,以其对政事的见识观其文辞之高低,以便量才录用。
D.赠,皇帝为去世官员加封爵位名号。
有时也把爵位名号赐予官员已故的祖先或妻室。
2.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领,指兼任,多指兼任相对高的官职,如《三国志》“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顷之,又领益州牧”。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D.万岁,千秋万世永远存在,表示祝颂、欢呼;也可以表示封建时代臣民对帝王的称呼。
3.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庐墓,古人在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
这就是“庐墓”,也指服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
B.台阁,汉代指尚书台,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中的“台阁”就是泛指大的官府。
C.东都,是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
隋唐时指洛阳。
当时京都在长安,洛阳在长安以东,因而称“东都”。
D.赠,是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谥”只能在死后获得,“赠”可在生前获得。
4.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序,即书序,是作者本人自撰或他人撰写的用以评论、介绍作品内容或作者意趣的文体,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B.荫补,指在古代时候,子孙因先辈有功,可以享受恩典而取得入仕的权利,当官员有缺额时,可以被选任授职。
C.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的合称,与韩愈《师说》中所言“六艺经传”的六艺所指相同。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一、学校与科举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国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指学校。
2.XXX的《师说》中提到“六艺经传,皆通之”,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例如XXX、XXX、XXX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
一般来说,“征”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XXX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二、山川与地理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
例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1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含答案)
一、高考试练之判断正误1.(2018全国Ⅱ卷)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2.(2017全国Ⅲ卷)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3.(2015全国Ⅰ卷)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4.(2017全国Ⅰ卷)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5.(2015全国Ⅱ卷)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二、模拟演练1.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内蒙古集宁一中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通过“举孝廉”,可形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良好风尚。
B.(山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诊断)庠、序,古代的乡学,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宁夏银川一中202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比如“少游太学”指年轻时在太学游学。
D. (四川成都七中2020届高三“一诊”模拟)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探花,第三名叫榜眼。
2.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2020届高三“一诊”模拟)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B.(湖北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也指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
C.(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20届高三期中考试)征,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由皇帝征聘社会贤才到朝廷充任官职。
D.(广东惠州202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 ➢ 2019年(III卷)
近 13
殷纣: 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 酷刑,是有名的暴君。与夏末国君桀并称为“桀纣”。
年
文 武王: 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
学
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 文 化
三晋: 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 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常
识
考
察
】
【 ➢ 2020年(I卷)
近 13
主司: 1.主管某项工作的官员或部门。2.科举的主试官。
年 殿试: 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
文
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
学 、
,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 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 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
化
左尹、右尹,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后又为古代
常
官的通称,常指地方长官,如京兆尹、河南尹、
识
州尹、县尹等。
考 察
御名: 皇帝的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 字,如御玺、御驾亲征等。
】
【 ➢ 2019年(I卷)
近 13
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 以儒、墨、法三家影响最深远。
文
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称为“丁忧”。
化
常 私禄(文义判断): “私”强调个人拥有,与“公”相对;
识
“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后
考 察
也常用以借指仕途。 私禄在此强调是私人财产。
】
【 ➢ 2017年(II卷)
近 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全国2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 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 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 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 师”,现代泛指首都。
“尹”,2017年全国Ⅰ卷考查“私禄”,2017年全国Ⅱ卷考查“下车”和“ 官职科举
收考”,2017年全国Ⅲ卷考查“状元”“近侍”和“告老”,2016年全国Ⅱ
卷考查“吏部”,2016年全国Ⅰ卷考查“有司”,2016年全国Ⅲ卷考查“礼
部”“教坊司”,2015年全国Ⅰ卷考查“兵部”“登进士第”。
2019年全国Ⅰ卷考查“诏令”“礼乐”“就国”,2019年全国Ⅱ卷考查“黥” 2018年全国Ⅰ卷考查“赴阙”“践祚”“逊位”,2018全国Ⅱ卷考查“顿首”, 礼制常识 2018年全国卷Ⅲ考查“陵寝”“株连”,2017年全国Ⅰ卷考查“姻亲”和“母忧 ”,2016年全国Ⅱ卷考查“移疾”,2016年全国Ⅰ卷考查“建储”,2016年 全国Ⅲ卷考查“致仕”2015年全国Ⅱ卷考查“嗣位”“诣阙”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 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 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 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 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B “汤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2019年全国3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 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 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 灭商,建立周王朝。 C. 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韩、赵、燕三 国,史上又称“三晋”。 D. 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 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户部尚书主要掌管 国家经济,包括户口、税收、统筹国家经费等等。
2015年全国1卷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政 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 军令等事宜。
C 三晋指春秋末韩、赵、魏三家分晋。
2018年全国1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 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 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 登上国君宝座。 D. 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 鲁芝的谦让行为。
【D】【解析】“师”单用并不能指代国都。 京师,指国都。类似的称呼有:都门、毂下、京都、京城、国都、 都城、首都。
2018年全国3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 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 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 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 御玺指皇帝印信。
2019年全国1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
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 诏令作为古代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 Nhomakorabea的总称。
C. 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
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 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 职的委婉说法。
D
“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错。
移疾指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
2016年全国3卷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错。 “考”通“拷”,“拷问”之意。
2017年全国3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 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 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 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 职的一种借口。
2019年全国Ⅱ卷考查“穆公”“汤武”,2019全国卷Ⅲ考查“殷纣”“武 王”,2018全国Ⅱ卷考查“豪右”,2018全国卷Ⅲ考查“御名”,2017 称谓姓名 年全国Ⅰ卷考查“以字行”,2017年全国Ⅱ卷考查“车驾”,2016年 全国Ⅱ卷考查“中宫”“陛下”,2016年全国Ⅰ卷考查“首相”, 2015年全国Ⅰ卷考查“庙号”“太子”,2015年全国Ⅱ卷考查“字 ”“谥号”。
C 践祚,指即位、登基,并没有“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 上国君宝座”的意思。
2018年全国2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 惯上称为“豪右”。 B.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 表奏中作为敬辞。 C.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 有时也沿用此名。 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 旧时均可指国都。
2015-2019年高考真题 (古代文化常识)
常考类型
官职科举 礼制常识 姓名称谓 古代地理 天文历法 文学常识
高考考查次数
15 17 13 4 1 6
下面将近5年的高考考查的文学常识分类列出,以便复习时心中有数。
常考内容
高考考查
2019年全国卷Ⅲ考查“令尹”,2018全国Ⅱ卷考查“茂才”,2018全国卷Ⅲ考查
D. 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
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A “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农家” 不是影响最深远的,故选A。
2019年全国2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 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 力趋强,称霸西戎。 B. 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 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 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 富强奠定了基础。 D. 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 在刑罚之中较轻。
C “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错。 “有司”应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
2016年全国2卷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 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 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 近侍:左右侍从的人,多指君主身边侍从的臣子。他们的官职未必 就是高的,并且对皇帝的影响也不一定大。
2016年全国1卷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 的含义并不相同。 B. 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 用嫡长子继承制。 C. 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 廷中的各级官员。 D. 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 中原常发生争端。
A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 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 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 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 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xì)牲牢事务。
C “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错误。“尹”是官的统称, “令尹”在春秋战国时相当于宰相,也泛称县、府等地方行政长官。
2017年全国1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 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 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 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 乡君家钱财营葬。
2018年全国Ⅱ卷和2017年全国Ⅱ卷都考查了“京师”,2016年全国Ⅰ 古代地理
卷考查“契丹”,2016年全国Ⅲ卷考查“两京”。
天文历法 2017年全国Ⅲ卷考查“上元”。 2019年全国Ⅰ卷考查“诸子百家” ,2019年全国Ⅱ卷考查“变法”,2019
文学常识 年全国Ⅲ卷考查“三晋”,2018全国Ⅰ卷考查《三坟》《五典》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 宗、钦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