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风险预防工作管理规定精编WORD版
环境风险防控管理制度范文
环境风险防控管理制度范文环境风险防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环境,防控环境风险,切实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的所有人员,包括管理层和员工。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标是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确保环境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预防环境污染和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本制度的原则是科学可行、预防为主、全员参与、源头治理、综合治理。
第五条本制度的执行由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和人员必须按照本制度的要求执行。
第二章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第六条环境风险识别是指对环境问题进行全面归集和整理,包括环境污染问题、环境事故隐患、环境破坏等。
第七条环境风险评估是指对环境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确定环境风险的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第八条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由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和人员必须积极配合。
第九条管理层要重视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为环境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章环境风险监测与预警第十条环境风险监测是指对环境风险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环境风险的及时发现和控制。
第十一条环境风险预警是指及时发现和预测环境风险,为防控工作提供预警信息。
第十二条环境风险监测与预警工作由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和人员必须积极参与。
第十三条管理层要重视环境风险监测与预警工作,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环境风险的发生。
第四章环境风险管理与治理第十四条环境风险管理是指对已识别和评估的环境风险进行综合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第十五条环境风险治理是指通过各种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对环境风险进行削减和去除。
第十六条环境风险管理与治理工作由环境保护部门、安全生产部门和相关负责部门共同负责。
第十七条管理层要制定具体的环境风险管理和治理措施,确保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第五章环境风险应急与处置第十八条环境风险应急是指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紧急处置的措施和方法。
第十九条环境风险处置是指对环境风险事件进行适时、全面的处理和整改。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模板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环境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公司运营符合国家环保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管理过程。
三、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 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环保法律法规。
3. 持续改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四、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环境管理委员会,负责环境风险的监督和管理。
2. 环境管理委员会下设环境管理小组,负责日常环境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措施的实施。
3. 各部门负责人需确保本部门遵守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并执行相关措施。
五、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1. 定期对公司活动进行环境风险识别和评估。
2. 识别和评估结果应形成书面报告,提交环境管理委员会审议。
六、环境风险控制措施1. 制定环境风险控制计划,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废物处理和回收等。
2. 实施环境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
七、环境风险监测与报告1. 建立环境风险监测体系,定期监测污染物排放情况。
2. 发现环境风险事件应立即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
八、培训与教育1. 对员工进行环保法规和公司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的培训。
2. 定期组织环保知识讲座和培训,提高员工环保意识。
九、信息交流与沟通1. 建立环境信息交流渠道,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
2. 鼓励员工提出改善环境风险管理的建议。
十、文件与记录管理1. 所有环境风险管理相关文件和记录应妥善保存。
2. 定期对文件和记录进行审核和更新。
十一、审核与改进1. 定期对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内部审核。
2. 根据审核结果和外部环境变化,不断改进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十二、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环境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2. 对违反本制度的个人或部门,将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环境风险安全管理制度汇编范文
环境风险安全管理制度汇编范文环境风险安全管理制度汇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环境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保障企业及公众的安全和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及其所属子公司的环境风险管理工作。
管理层有责任组织和推动本制度的实施,员工有义务遵守并执行本制度。
第三条环境风险是指由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废弃物的产生与处置、环境事故等因素引发的对环境和公众健康的潜在威胁。
第四条环境风险安全管理是指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估、防控和应急处置的过程,包括环境管理体系建设、风险排查评估、防控措施、应急预案等。
第二章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第五条公司应建立和实施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环境保护责任与义务,明确环境责任人,并确保其有效运行。
第六条环境管理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一) 确定环境目标和指标,实现环境绩效监测和评价;(二) ’制定环境准则和规范,明确环境管理的要求;(三) 组织环境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环境意识;(四) 实施环境审核和评估,发现和改进环境管理问题;(五) 追踪和分析环境管理数据,定期进行环境管理评估;(六) 定期召开环境管理评审会议,完善管理体系。
第七条公司应建立健全环境风险管理委员会,明确委员会成员职责和权限。
该委员会由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协调、推进环境风险管理工作。
第八条公司应设立环境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和实施。
第九条公司应建立环境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收集、存储和分析相关的环境风险数据,并进行定期报告。
第三章环境风险防控第十条公司应按照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要求,采取适当的措施预防环境风险的发生。
第十一条公司应做好环境风险源的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风险源。
对于存在重大环境风险的设备和工艺,应制定专门的操作规程和控制措施,确保其安全运行。
第十二条公司应加强废弃物的管理与处置,建立健全废物分类、储存、运输和处置制度,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范文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环境风险管理,预防环境风险事件的发生,保护环境和生态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环境风险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由本单位环境保护部门具体负责执行。
第四条本制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环境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应急预案等。
第五条本制度必须严格执行,有违反者,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第六条本制度经本单位环境保护部门审议通过后执行。
第二章环境风险评估第七条本单位在开展新项目、引进新设备、进行新工艺或者各项变更时,必须进行环境风险评估。
第八条环境风险评估要包括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对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明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第九条环境风险评估要重点考虑对土壤、水体、大气、生态等环境要素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环境风险管控措施。
第十条环境风险评估应该由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专业性。
第三章环境风险管控第十一条本单位应根据环境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风险管控措施。
第十二条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加强环境管理,加强环境监测等。
第十三条本单位应设立环境风险的监测点,定期对环境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十四条本单位要建立环境风险管控台账,对每一项环境风险管控措施进行记录和跟踪。
第十五条对于环境风险管理中的重点环节,本单位应定期进行风险管控风险评估。
第十六条本单位应定期组织开展环境风险的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对环境风险的应对能力。
第四章应急预案第十七条本单位应根据环境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第十八条应急预案应包括但不限于环境风险事件的应急响应程序、应急资源和装备的调配、应急组织架构等内容。
第十九条本单位应定期组织开展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的演练,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第五章监督检查第二十条本单位应设立环境风险管理的监督检查机构,定期对环境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环境保护风险防控管理制度
环境保护风险防控管理制度1. 简介本《环境保护风险防控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和指导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行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环境保护风险,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2. 目标- 明确环境保护风险的范围和内涵- 建立环境保护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 促进环境保护法规的遵守和执行- 提高组织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3. 环境保护风险识别与评估3.1 风险识别组织应对其活动和项目进行全面的环境保护风险识别,包括但不限于:- 污染物排放- 资源消耗和浪费- 生态系统破坏- 环境污染事件潜在隐患3.2 风险评估组织应基于风险识别结果,进行环境保护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评估应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社会和法律等方面的因素。
4. 环境保护风险管控4.1 风险控制措施组织应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预防和降低环境保护风险的发生。
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 减少污染物排放- 推行节能减排措施- 加强环境保护设施建设- 完善应急处理预案4.2 管理措施组织应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管理流程。
管理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 设置环境保护部门或岗位- 建立环境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 定期组织环境保护培训和教育活动5. 环境保护风险监控与改进5.1 风险监控组织应建立有效的环境保护风险监控机制,通过监测、检测等手段及时掌握环境保护风险情况,确保风险可控。
5.2 风险改进组织应根据风险监控结果,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消除存在的环境保护风险隐患,提升环境保护绩效。
6. 风险信息披露与回应组织应主动向社会公开环境保护风险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同时,组织还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回应环境保护事件和问题。
7. 环境保护风险防控的法律依据和责任7.1 法律依据组织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制定和执行本制度,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7.2 责任分工各级组织应明确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分工,确保各岗位、部门和个人履行环境保护职责。
环境安全与危险防范管理制度
环境安全与不安全防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环境安全,遵守法律法规,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全部员工,并包含企业内部外聘人员。
第二章环境安全管理第三条企业将布置专职人员负责环境安全管理工作,组织订立相关制度,并实施监督和检查。
第四条企业将建立环境保护委员会,由企业管理负责人担负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构成,负责环境安全管理的决策和引导。
第五条企业将定期组织环境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环境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本领。
第六条企业将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定期对各项环境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安全问题。
第七条企业将订立环境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和应急措施,确保环境安全事故的及时处理和救援。
第三章不安全防范管理第八条企业将对不安全物品进行分类管理,订立不安全物品的采购、使用、存储和运输等各个环节的认真规定。
第九条企业将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对从事高风险工种的员工进行特地培训和考核。
第十条企业将进行不安全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订立防备掌控措施,降低不安全源对员工和环境的影响。
第十一条企业将建立安全设施管理制度,包含消防设施、通风设备、防护设备等的选购、安装、维护和检查。
第十二条企业将建立健全的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及时除去事故隐患。
第十三条企业将加强安全监督和检查力度,对违反安全规定和制度的行为进行纪律处分。
第四章管理措施第十四条企业将订立安全操作规程,对涉及岗位操作的员工进行培训,并进行定期演练和评估。
第十五条企业将建立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企业将建立健全的事故报告和事故应对机制,及时报告和处理各类事故,确保事故不扩大化、重复化。
第十七条企业将加强安全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加强自救互救本领。
第十八条企业将依照国家和行业的安全相关要求,开展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建设工程环境风险预防工作管理制度
建设工程环境风险预防工作管理制度一、前言为更好地保护环境和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建设工程环境风险,提高建设工程环境风险预防工作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有效性,本制度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建设工程环境风险预防工作管理。
三、任务和责任1. 建设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建设工程环境风险预防工作,并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2. 施工单位应制定施工方案并执行,采取合理的措施预防环境污染和危害。
3. 监理单位应对施工环节进行监管,确保施工单位的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执行。
4. 建筑设计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制定建筑设计方案,确保建筑物达到环保要求。
5. 环保部门应加强监管,对建设工程环境风险进行排查和评估,提出环境防控建议。
6. 安全监管部门应对施工过程和建筑物进行监管和检测,排除安全隐患,确保环境和公共安全。
四、工作内容1. 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单位应组织专家对建设工程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合理的环保措施并落实。
2. 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制定施工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执行。
3. 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单位应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环境污染和危害,如沿途洒水、垃圾分类处置等。
4.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单位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环保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确保建筑物符合环保要求。
5. 环境监测:环保部门应对建设工程环境风险进行排查和评估,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测,以及对建筑物竣工后进行监测和评估。
6. 安全监管:安全监管部门应对建设工程施工过程和建筑物进行监管和检测,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过程和建筑物达到环保和公共安全要求。
五、工作流程1. 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单位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拟定环评报告并提交环保部门,经专家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施工。
2. 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制定施工方案,提出环保措施,经监理单位和环保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施工。
3. 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单位执行施工方案,按照环保措施要求进行施工。
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规定
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规定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风险和灾害事故在各行各业中成为一项重要的问题。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各行业应制定一系列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规定。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环境风险评估在各行各业开展项目之前,应进行环境风险评估,明确项目所带来的环境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环境风险评估应基于科学的方法和准确的数据,分析可能的环境危害和影响,预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环境风险防范措施1. 源头控制:各行业应从源头上采取措施,防止环境风险的产生。
例如,工业企业应加强生产工艺控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农业部门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避免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2. 排放治理:对于已经产生的污染物,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防止其进一步对环境造成伤害。
包括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等。
在处理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环境保护标准和规定。
3. 应急预案:各行业应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环境事故的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
应急预案应包括事故预警机制、紧急疏散措施、救援行动等,以及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4. 定期检测:各行业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定期对环境风险源进行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
检测结果需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将其纳入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中。
四、环境风险应急管理1. 危险源管控:各行业应对可能引发环境事故的危险源进行管控和监测。
例如,化工企业应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完善的存储和管理制度;核电站应强化核安全管理,加强对辐射源的监控和控制。
2.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环境风险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反应速度。
演练内容应包括应急预案的执行、应急救援队伍的协作能力、现场指挥和沟通等方面。
3. 信息管理: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收集、整理和发布与环境风险相关的信息。
信息共享和传递可以加强统一指挥和协调,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范本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环境风险管理,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科研、教学等活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环境风险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第三条环境风险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企业主体责任、政府监管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制度。
第四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建立健全环境风险管理制度,明确环境风险管理的责任和义务,确保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章环境风险评估与识别第五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进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时,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与识别。
第六条环境风险评估应当包括风险源、风险途径、风险受体、风险程度等内容的识别和分析。
第七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定期进行环境风险自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防止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第三章环境风险控制与应急第八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根据环境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环境风险控制措施,确保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第九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建立健全环境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应急资源配置等内容。
第十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
第四章环境风险信息公开与监督第十一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主动公开环境风险管理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二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环境风险管理的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单位提出整改要求。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三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违反本制度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四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环境风险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环境风险防范管理制度范文
环境风险防范管理制度范文环境风险防范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保护环境、预防环境污染、减少环境风险,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风险防范管理制度,标准化相关工作流程和责任制度,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环保法规,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和相关合作伙伴。
三、环境风险评估和预警1. 环境风险评估(1)针对公司的主要经营活动和项目,实行定期的环境风险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企业的排放情况、废物处理、噪音污染、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环境影响。
(2)环境风险评估应由专业的环保机构进行,评估结果将作为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2. 环境风险预警(1)建立环境风险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和分析环境指标,及时发现潜在的环境风险。
(2)环境风险预警结果应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以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应对环境风险。
四、环境风险管控1. 环境法规遵守(1)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规,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任何环境污染活动。
(2)对于环境法规的变更,公司应及时了解并调整企业的经营活动,确保合规。
2. 环境监测和报告(1)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系统,对企业的环境指标进行定期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排放等方面。
(2)环境监测结果应及时进行报告,包括排放情况、处理效果、环境质量等。
3. 废物处理和管理(1)建立废物分类处理制度,对不同类型的废物进行合理处理和处置,确保废物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2)严禁将危险废物倾倒在非法场所,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专业处理。
4. 环保设施维护(1)公司必须定期维护和检查环保设施,并进行相应的维护记录。
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环保设施维护由专业团队负责,具备相应的技术和专业知识。
五、环境事故应急预案1. 环境风险评估(1)定期进行环境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环境风险,为环境事故应急预案提供基础数据。
(2)评估结果将作为制定应急预案的重要依据。
2. 建立应急预案(1)根据环境风险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
环境风险预防工作管理规定
环境风险预防工作管理规定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天津地铁建设工程环境风险预防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一、目的为加强地铁建设工程的环境风险控制管理,规范对环境风险的识别和预防行为,明确职责,实现施工过程中减少对环境影响的目的,制定本办法。
二、环境风险分级1. 分级原则环境风险根据工程特点和周边环境特点,分为特、一、二、三级,分级原则如下:(1)特级环境风险深基坑紧邻居民住宅楼、城市标志性建筑、历史文物建筑、铁路;盾构下穿既有轨道线路(含铁路)、居民住宅楼、标志性建筑、历史文物建筑的工程。
(2)一级环境风险深基坑紧邻城市重要建(构)筑物、河流、湖泊;盾构下穿既有重要建(构)筑物、重要市政管线及河流湖泊的工程。
(3)二级环境风险深基坑紧邻城市一般建(构)筑物;盾构下穿既有一般建(构)筑物。
(4)三级环境风险源深基坑紧邻城市道路、一般市政管线;盾构下穿城市道路、一般市政管线。
2.分级参考(1)深基坑盾构隧道影响分区a.基坑周边影响分区b.盾构隧道周边影响分区(2)环境影响分级参考表三、风险管理工作程序四、重大环境风险源的评估与确定1.重大环境风险源是指在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导致施工现场及工程周边环境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2.在初步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针对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进行风险分析评估,汇总存在的风险源,并制定处理措施,在施工图中作单项风险设计。
3.初步设计完成后,在出正式施工图前,建设公司组织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审查。
参加人员包括:总工办、安质室、项目公司相关人员及具备本地区丰富施工经验的社会专家。
4.在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进行工程踏勘、环境核查,仔细、全面地熟悉施工设计图纸,对工程周边环境及邻近管线做详细调查。
深入识别风险因素,形成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并报请审查。
查对图纸与现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核实工程结构与工程环境安全设计防范措施在技术上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管理规定范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管理规定(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编号:FS-QG-44215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管理规定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risk controlmanagement regulations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根据广珠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和集团公司、指挥部有关文件,结合我队管段的具体情况,为有效控制与重要环境因素、不可接受风险有关的运行和活动,以减少防止环境污染,消除或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保障人身健康,确保施工生产顺利进行,满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领导组组长:孙清堂副组长:李庆山庞建彬李超军王庆东组员:王彦军潘禄明寇岩松何艳红成红梅徐庆华杨秀文孙长海樊兆龙赵明春吴春秋王有权牛树强一、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风险控制管理目标严格遵照职业安全健康和环境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的标准,建立本项目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制订实施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各项制度和措施。
保证职工生活及工作场所干净整洁、施工现场粉尘及有害气体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劳动保护符合有关规定;防止食物中毒、传染病扩散、职业病、地方病发生。
综合办公室为专职管理部门,设专职职业健康安全员,主抓本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工作。
机械物资部、财务会计部为协助部门,为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安全防护用品作保障。
下设施工监测员。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风险控制领导组制定各项保障措施,明确各级分工,将职业健康安全保障和环境保护作为日常工作重点,对生活、办公及施工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检查指导,以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和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详见“职业健康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二、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风险控制项目依据集团公司、指挥部存在的不可接受风险、重大危险施工项目、重点控制的环境因素、重点控制的作业活动的界定,广珠铁路四标段项目第二工程队涉及的有:1、重大危险施工项目:隧道施工、爆破施工、提升作业、高空作业、脚手架作业等。
企业环保风险防控管理制度
企业环保风险防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加强企业环保工作,防范环境风险,促进绿色发展,提高企业环保治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环境风险监测与评估一、环境风险监测企业应当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物排放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及时上报相关环保部门。
二、环境风险评估企业应当对环境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产过程可能造成的各类环境污染风险,以及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企业要制定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并向环保部门递交,确保环境风险得到科学评估。
第三章环境风险管控一、环境污染排放管控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排放均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企业应当建立环境治理系统,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物进行合理处理,确保废物排放达到国家要求。
二、环境应急预案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环境突发事件进行预警、应急响应等各项措施的预案编制。
企业应当组织员工进行环境应急演练,确保在发生环境突发事件时,员工能够迅速响应并有效处置,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损害。
三、环境风险监督执法企业应当严格遵守环保法规,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执法,并积极配合环保部门的检查和调查工作。
企业要定期组织环保学习培训,确保员工了解环保法规和政策,提高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
第四章环境风险应对一、环境风险应对预案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环境风险应对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进行预警和应急处理预案编制,确保在发生环境风险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二、环境风险应对措施企业应当根据环境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环境风险应对措施,包括对生产设施进行改造、对生产工艺进行调整、对环境污染物排放进行控制等措施,确保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第五章环境风险监督检查和评估一、环境风险监督检查企业应当建立环境风险监督检查制度,对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确保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的有效实施。
环境风险防范管理制度
环境风险防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环境,预防环境风险,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环境风险防范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所有部门、所有员工以及与本企业合作的第三方。
第三条本制度的任务是建立和完善环境风险防范管理制度,预防和减少环境风险的发生,降低环境污染的可能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环境风险评估第四条本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环境风险评估。
环境风险评估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源进行识别和评估;(二)评估环境污染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三)分析环境管理和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四)评估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必要性。
第五条环境风险评估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
第六条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应包括评估的目的、方法、结果以及建议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应及时提交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并确保审核结论得到落实。
第三章环境风险管理第七条本企业应建立健全环境风险管理机构、人员和制度。
环境风险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制定环境风险管理规定,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权限;(二)建立环境风险管理档案,记录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环境风险管控的情况;(三)制定环境风险管理措施,包括环境风险预警、环境风险监测和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等;(四)组织开展环境风险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环境风险隐患;(五)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
第八条所有部门和员工应按照相关规定开展环境风险管理工作,并积极参与环境风险管理活动。
第四章环境风险应急处置第九条本企业应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确保在环境风险事故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
第十条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应急机构和责任人员的组成和职责;(二)应急设备设施的准备和维护;(三)应急处置工作的流程和步骤;(四)应急救援和后续处理的措施和方法;(五)应急处置演练的进行和评估。
环境危险防范管理制度
环境不安全防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保护企业的环境安全,防备和掌控环境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和公众的人身安全和资产安全,提高企业的环境保护水平,订立本《环境不安全防范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相关管理制度,明确环境不安全性评估、防备措施、监测和应急救援等内容,特订立本制度,用于规范企业环境不安全防范管理工作。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员工、访客及其相关承包商、供应商等人员,涵盖企业的生产、运营和日常管理等环节。
第二章环境不安全性评估第三条环境不安全性评估的目的和原则环境不安全性评估的目的是识别和评估企业各个环节可能产生的环境不安全因素,及时发现环境不安全隐患,确保环境安全。
环境不安全性评估应遵从科学性、客观性、综合性和监督性的原则,确保评估结果真实准确,并能及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第四条环境不安全性评估的内容和流程1.环境不安全性评估内容包含但不限于:对企业生产、储存、使用、运输等环境不安全物质进行辨识和评估,明确不安全性程度和可能导致的环境危害类型。
2.环境不安全性评估应由专业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
评估流程包含确定评估范围、手记评估数据、分析评估数据、编制评估报告等环节。
3.评估报告应认真描述企业环境不安全性评估的结果和评估依据,包含各项环境不安全因素的风险等级划分、可能造成的环境危害情况、必需的防范措施等内容。
第五条环境不安全性评估的结果应用企业应依据环境不安全性评估结果,订立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措施,确保环境不安全因素得到有效掌控和防备。
依据环境不安全性评估结果,企业应订立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环境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责任部门和人员,并进行相关演练和培训。
第三章环境不安全防范措施第六条管理掌控措施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机构和责任制度,明确各岗位的环境安全责任,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考核。
公司环境风险防范管理制度
*******公司环境风险防范管理制度为建立健全公司环境风险事故应急机制,快速、科学地进行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处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以及广东省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环境风险防范管理制度。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防范环境风险事故发生,迅速、有效的处置企业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全面控制和消除污染,保障企业职工身心健康,确保环境安全。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
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公司员工防范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意识和掌握应急处置知识;坚持不懈地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对公司各类污染源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全面覆盖。
对公司内大气、水体、固废、噪声等各环境要素全面覆盖,全面监控,以保证环境信息的完整性、连续性。
3、突出重点。
对公司关键和重点部位污染源实施重点监控。
三、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及相关细则。
四、适用范围公司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的控制和处置行为,除放射性事故外,均适用本制度的规定。
1、因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风险事故。
2、危险化学品及其它有害物品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环境风险事故。
3、对饮用水源地水质可能造成严重污染事故的事故。
4、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其它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
5、其它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
五、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1、应急队伍由公司安全生产办负责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处置。
应急处置设办公室,廖剑担任办公室主任,组员由韦瑞宁、玉丽林、李东杰、任代会组成;其主要责任是: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故的预测、预警、监测工作;制定和完善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人员进行有关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收集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发展及处置的相关信息,掌握动态,适时分析,组织实施各项预防控制措施。
(完整版)环境保护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完整版)环境保护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完整版)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环境保护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以确保组织在各个层面上积极采取措施管理环境风险,保障员工和社会大众的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并应严格遵守。
2. 目的环境保护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明确管理环境风险的责任和要求,提供相应的措施和流程,从而促进环境保护和安全工作的全面发展。
3. 环境保护安全风险管理责任1. 高层管理者应确保环境保护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2. 各部门负责人应贯彻执行环境保护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并组织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
3. 全体员工有责任遵守并执行环境保护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规定。
4. 环境风险识别和评估1. 各部门应定期进行环境风险识别和评估,并将结果报告给高层管理者。
2. 针对识别出的环境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预防措施,并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流程。
5. 事故应急预案1. 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和处置流程。
2. 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活动,以提高员工的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6. 环境监测和报告1. 进行定期的环境监测和评估,确保环境指标符合相关标准。
2. 编制环境报告,定期向相关部门和监管机构报告环境状况和改进措施。
7. 环境保护安全培训1. 制定环境保护安全培训计划,并组织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和安全意识。
2. 新员工入职时进行环境保护安全培训,并定期进行复训。
8. 环境保护安全绩效评估1. 建立环境保护安全绩效评估机制,对各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估和考核。
2. 绩效评估结果作为绩效考核和奖惩的依据。
9. 文件管理1. 本制度的发布、修订和废止应有相应的文件管理程序。
2. 所有相关文件应按要求进行归档和保存。
10. 效果评估和持续改进1. 定期对环境保护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效果评估,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2. 不断优化环境保护安全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范文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范文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一、引言环境风险管理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重视和遵守的重要制度之一,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本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的编制旨在规范企业的环境风险管理行为,减少环境风险对企业经营所造成的损失,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该制度适用于本企业一切经营活动,涵盖环境风险的辨识、评估、控制和应急处置等方面。
二、环境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1. 法律合规原则:企业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履行环境保护的法定义务,并确保每个员工都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2. 预防为主原则:企业应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环境风险的发生。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和预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及时应对环境风险。
3. 综合治理原则:企业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责任和环境效益的平衡,全面推进环境风险的管理工作。
4. 公开透明原则:企业应及时公布与环境风险相关的信息,接受相关各方的监督,并与社会各界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
三、环境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与职责1. 环境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企业环境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制定环境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政策,审查和批准环境风险管理方案,定期评估和改进环境风险管理工作。
2. 环境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环境风险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包括环境风险的辨识、评估、控制和应急处置等,确保环境风险管理措施的执行和效果。
3. 各部门和岗位职责:各部门和岗位应根据自身的职责和工作内容,负责所产生的环境风险的管理,并按照相关的制度和流程履行职责。
四、环境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方法1. 环境风险辨识与评估:企业应建立环境风险辨识和评估制度,开展环境风险的调查和评估工作。
通过调查研究和风险评估技术,识别和量化环境风险,确定环境风险的来源、性质和危害程度,为环境风险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环境风险控制:企业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环境风险的发生和蔓延。
包括改进技术和工艺,引入环境友好型产品,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等。
环境风险源管理制度范文
环境风险源管理制度范文环境风险源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改进环境风险源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存环境安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环境风险源管理制度依据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按照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制定。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环境风险源的单位,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
第四条环境风险源管理的原则是综合预防、综合治理、源头控制、依法管理和公众参与。
第二章环境风险源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第五条环境保护部门是环境风险源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领导和协调环境风险源管理工作。
第六条环境风险源管理组织机构由环境保护部门负责设立,具体负责环境风险源管理制度的执行和实施。
第七条环境风险源管理组织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环境风险源管理制度,指导和督促各相关单位按照制度要求进行管理;(二)开展环境风险源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建立环境风险源清单;(三)制定环境风险源应急预案,组织环境风险源应急演练;(四)组织环境风险源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预警风险源问题;(五)开展环境风险源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六)组织开展环境风险源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境风险源意识;(七)协调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强跨部门、跨行业合作,推动环境风险源管理工作。
第三章环境风险源调查和风险评估第八条环境风险源管理工作应从源头控制,对环境风险源进行全面调查和风险评估。
第九条环境风险源调查工作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收集环境风险源信息,建立风险源清单;(二)审查环境风险源的主要工艺过程以及相关设备和操作;(三)评估环境风险源对环境和人群健康的潜在影响;(四)确定环境风险源的主要风险特征和特点。
第十条环境风险源风险评估工作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确定环境风险源的风险程度;(二)分析环境风险源的可能风险后果;(三)评估环境风险源的概率和频率;(四)制定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风险预防工作管理
规定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天津地铁建设工程
环境风险预防工作管理办法
(试行)
一、目的
为加强地铁建设工程的环境风险控制管理,规范对环境风险的识别和预防行为,明确职责,实现施工过程中减少对环境影响的目的,制定本办法。
二、环境风险分级
1. 分级原则
环境风险根据工程特点和周边环境特点,分为特、一、二、三级,分级原则如下:(1)特级环境风险
深基坑紧邻居民住宅楼、城市标志性建筑、历史文物建筑、铁路;盾构下穿既有轨道线路(含铁路)、居民住宅楼、标志性建筑、历史文物建筑的工程。
(2)一级环境风险
深基坑紧邻城市重要建(构)筑物、河流、湖泊;盾构下穿既有重要建(构)筑物、重要市政管线及河流湖泊的工程。
(3)二级环境风险
深基坑紧邻城市一般建(构)筑物;盾构下穿既有一般建(构)筑物。
(4)三级环境风险源
深基坑紧邻城市道路、一般市政管线;盾构下穿城市道路、一般市政管线。
2.分级参考
(1)深基坑盾构隧道影响分区
a.基坑周边影响分区
b.盾构隧道周边影响分区
(2)环境影响分级参考表
三、风险管理工作程序
四、重大环境风险源的评估与确定
1.重大环境风险源是指在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导致施工现场及工程周边环境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2.在初步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针对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进行风险分析评估,汇总存在的风险源,并制定处理措施,在施工图中作单项风险设计。
3.初步设计完成后,在出正式施工图前,建设公司组织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审查。
参加人员包括:总工办、安质室、项目公司相关人员及具备本地区丰富施工经验的社会专家。
4.在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进行工程踏勘、环境核查,仔细、全面地熟悉施工设计图纸,对工程周边环境及邻近管线做详细调查。
深入识别风险因素,形成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并报请审查。
查对图纸与现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核实工程结构与工程环境安全设计防范措施在技术上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
5.在进行设计交底时,设计人员应对环境风险源、风险源的控制指标、处理措施进行交底。
6.参加设计安全交底的单位和人员包括:项目公司、总体设计单位、工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等相关参建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对产权单位有特殊要求的环境风险工程,邀请产权单位参加。
7.在设计单位所作的重大环境风险源识别和评价基础上,施工单位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源进一步进行识别和安全风险评价,对设计阶段所识别的涉及周边公众环境安全的重大风险源进行补充,形成最终风险评估报告,报监理审查,监理报项目公司备案。
风险评估报告,应重点分析建(构)筑物的建设年代、结构形式、现状、基础形式,施工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
8.监理单位应对环境风险源的识别、评价、分级进行审核。
由项目公司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审核汇总,并报建设公司安全质量监察室备案。
9.施工单位根据审查过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专项方案和应急预案,经过专家论证后形成实施性专项方案和应急预案,项目公司备案。
10. 地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安全质量监察室参与专项方案及应急预案的论证。
五、环境风险工程开工条件
开工前,各参与建设单位应完成以下工作:
1.施工图环境风险审查
2.施工安全设计交底(项目公司组织)
3.环境核查、地下管线调查(施工单位组织)
4.设计文件分析(施工单位组织)
5.风险深入识别,并形成风险评估报告(施工单位组织)
6.风险评估报告审查(监理单位完成)
7.安全专项方案编制(施工单位组织)
8.安全专项方案论证(施工单位组织,重大方案由项目公司组织)
9.风险源清单台账(施工单位组织,项目公司上报)
10.建(构)筑物鉴定(施工单位组织)
六、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内容要求
1. 工程概况
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3. 风险因素及危害性分析
4. 工程重、难点
5. 施工方案和主要施工工艺
6. 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7. 监测实施方案
8. 监控量测控制指标和标准
9. 专项预案
10. 组织管理措施
七、安全专项方案编制与论证
1. 所有环境风险工程都需编制专项方案。
2. 特、一级环境风险工程,需邀请地铁集团公司总工、地铁建设公司总工、主管安全领导、项目公司总工、监理人员、设计人员及五名以上社会专家参与论证。
3. 二级风险工程,需邀请地铁建设公司总工、项目公司总工、监理人员、设计人员及五名以上社会专家参与论证。
4. 三级风险工程,需邀请项目公司总工及设计人员、监理人员参与论证。
八、重大环境风险源管理要求
1.施工单位应在投标时,认真研究分析施工风险,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并考虑工程造价。
2. 施工单位完成环境风险评估后,应根据评估结果,在施工前对必要的建(构)筑物进行鉴定,鉴定报告应报监理审查,监理单位报项目公司备案。
3. 重大风险源控制措施应包括以下内容:控制目标、专项技术方案和管理方案、管理程序、规章制度与安全操作规程、对已有的一般控制措施的改进、针对性的培训与教育、现场监测信息、预警与报警、应急预案、监督与检查。
4.施工单位根据环境条件、地质条件、设计文件等基础性资料和相关工程建设标准,结合自身施工经验,针对各级风险工程编制重大环境风险源专项施工方案,由上级主管部门技术负责人审查签认。
5.重大环境风险源专项施工方案(或控制措施计划)和应急预案应报监理单位审查,经监理单位审查后由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未经论证的专项方案、应急预案不得用于施工。
6.监理单位应编制《重大环境风险源安全监理细则》,并对重大风险源安全状况进行跟踪检查。
7.经监理单位审查批准的重大环境风险源专项施工方案(或控制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和《重大环境风险源安全监理细则》报项目公司备案。
8.监理单位应分标段编制《重大环境风险源及控制措施清单》报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在监理单位上报的清单基础上,编制全线的《重大环境风险源及控制措施清单》、《重大环境风险源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报建设公司安全质量监察室备案。
9.项目公司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相关状态的变化对重大环境风险源的控制进行动态管理,建立重大环境风险源台帐,每月进行一次更新,并及时将更新情况报建设公司安全质量监察室。
10.在重大环境风险源相关的作业(活动)开始前,项目公司对其准备情况组织检查,检查内容应包括各项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落实情况;材料、机具、设备准备情况;人员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进行情况;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信息管理和预警报警体系建立情况;应急预案落实和培训演练情况;监理工作的准备情况以及外部配合准备情况等。
11.项目公司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组织施工单位对重大环境风险源控制措施进行调整,控制措施的调整应经监理单位审批。
12.项目公司应建立重大环境风险源档案。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重大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
(2)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的编制情况:
(3)方案的审批记录;
(4)实施准备情况记录;
(5)实施过程记录(施工、监理记录);
(6)实施过程中的方案变更记录;
(7)监控量测情况;
(8)总结评价。
13.项目公司对各施工单位重大环境风险源的控制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检查的主要内容为:
(1)重大环境风险源控制方案的组织实施、实施过程的信息监控;
(2)重大环境风险源相关的作业质量控制状况;
(3)重大环境风险源相关作业的安全保障措施落实情况;
(4)相关各方的环境风险管理行为、程序是否符合要求。